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常胎盘部位反应的病理学与临床特点

【摘要】目的研究超常胎盘部位(EPS)反应的病理与临床特点,提出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3例经病理检查诊断为EPS的病人,采用免疫组化标记法,进行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及预后分析。结果EPS组织学特征为以中间型为主的滋养细胞向蜕膜及平滑肌层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并保留部分胎盘床特点。免疫组化标记胎盘泌乳素、上皮细胞膜抗原呈阳性或强阳性。临床表现多有产后出血,5年预后良好。结论EPS反应属于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为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的前期病变。鉴别诊断应结合组织学、免疫组化及临床表现综合判断。EPS反应引起的产后出血值得重视。

超常胎盘部位(exaggerated placental site, EPS)反应,系指在胎盘附着部位

组织的过度反应性良性病变。1991年,WHO将其列入滋养细胞疾病。但目前国内

外对该病的诊断尚无统一标准,名称也不统一,特别是与胎盘部位(placental site, PS)反应和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placental site trophoblastic tumor, PSTT)的鉴别还存在一定困难,对EPS的病理特点及病人的预后了解不够。本研

究通过对13例EPS的病理特点及临床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EPS反应疾病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收集我院1990年1月至1995年9月,358例妊娠后诊刮及50例因妊娠合

并其它疾病而行手术切除者胎盘部位的标本共408例,其中诊断为EPS反应病变13例。另外,观察了我院20年来收治的11例PSTT反应的组织形态。

二、EPS的诊断标准

我们采用以病理检查为主,结合临床、免疫组化的综合指标进行诊断。EPS

的组织学特征为,由内膜向肌层构成的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或混有少数合体

滋养细胞或不明确的异型巨核细胞的良性浸润,不破坏原有组织结构,伴有淋巴

细胞的灶性浸润[1,2];同时保持部分原有胎盘部位的结构特点。EPS的鉴别诊断见附表。

三、免疫组化染色

对12例EPS的组织选用Doko公司的hCG、胎盘泌乳素(hPL)及福建迈新公司的胎盘碱性磷酸酶、上皮细胞膜抗原、肌动蛋白进行标记。hCG、hPL采用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工作浓度1∶200,其余采用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SP),工作浓度为即用型标准浓度。除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组织外,其它标记滋养细胞。

附表EPS的鉴别诊断

有较多的滋养细胞浸润。滋养细胞呈单个、条索状、岛状或小片弥漫状,分布于平滑肌组织中,将肌纤维分离,但不破坏原有平滑肌组织结构。滋养细胞以中间型为主,呈圆形、椭圆形、多角形或纺锤型,胞浆丰富,半透明,弱嗜酸性,也有的嗜碱性或双染性。核卵圆形,单核多见,细颗粒状,淡染,部分可见1~2个清楚的核仁。少数细胞多核似合体细胞。未见核分裂(图1~2),其中3例见少数轻度异型的滋养细胞。滋养细胞侵蚀血管较为常见,其中7例滋养细胞替代了部分血管壁,3例侵入管腔。伴有部分间质和血管壁的透明变性及纤维素样变性。淋巴细胞呈灶状浸润。部分区域间质细胞退变明显。

三、免疫组化

12例EPS免疫组化结构显示,hPL上皮细胞膜抗原均呈阳性或强阳性;hCG阳性8例;胎盘碱性磷酸酶阳性2例。肌动蛋白标记平滑肌组织均为强阳性(图3~5)。

四、临床情况与预后

12例病人经1~5年随访,7例在诊刮前有产后大出血或反复出血不止(排除不全流产),9例产后刮宫2次以上,4例刮宫术时考虑有胎盘粘连。随访观察10例情况良好;1例产后2年,反复不规则阴道出血,原因不明,正在继续随访中;1例在外地因月经不调行子宫切除术,病理诊断不明。

讨论

一、EPS反应的诊断

目前,国际上对EPS特有的组织学特征认识不一,名称混乱,诊断无统一标准。常误诊为PSTT及绒癌,诊刮标本更易混淆。Kurman[3]认为,EPS是一种中间型滋养细胞疾病,是指中间型滋养细胞在胎盘部位大量浸润并侵入子宫肌层,是正常的胎盘床反应程度的加剧。我们在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后认为,EPS与PS不仅是程度的差异,而且在组织成分、免疫组化特性方面也存在不同。EPS在临床上有症状,是一种滋养细胞疾病。

EPS与PSTT的诊刮标本组织学相似之处较多,应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参考以下几点:(1)EPS保持原有胎盘床特点,组织图像表现多样化;PSTT缺乏该特点,组织图像相对单一。(2)EPS中,中间型滋养细胞多呈

条索状分布,很少形成团块;PSTT则多呈团块状分布,细胞密集。(3)EPS 组织一般无核分裂,细胞无或轻度异型;PSTT常见核分裂,细胞多有异型。(4)EPS在肌层中浸润范围小;PSTT浸润范围大,多已在肌层形成结节团块,B超、CT等检查可提供参考。(5)EPS反应发生距前次妊娠的时间短;PSTT发生距前次妊娠的时间长。(6)当诊断困难时,随访观察更为重要。若hCG下降,月经恢复,B超显示子宫正常,可考虑为EPS;反之,则可考虑PSTT,可再行内膜诊刮。我院的13例病人中,9例在诊断EPS时提出不能排除为PSTT的可能,以此提请临床医师警惕。

二、EPS的免疫组化分析

一般以为,单从形态学要正确区分3种滋养细胞和蜕膜细胞有一定困难,必须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细胞滋养细胞的β-hCG、hPL、上皮细胞膜抗原、波形蛋白(Vim)均为阴性,而合体滋养细胞和中间型滋养细胞,前3项阳性,Vim多为阴性;蜕膜细胞前3项阴性,而Vim为阳性。合体与中间型滋养细胞则在表达强度和范围上存在一定差异[4,5]。从我院12例EPS的免疫组化分析,hCG由阴性至阳性,hPL由阳性至强阳性,说明肌纤维中分布的滋养细胞以中间型为主,这与形态学观察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切片(HE染色)中观察到的一些多核细胞,包括有轻度异型的巨细胞,曾被我们认为是合体细胞,但免疫组化标记的结果为hCG阴性而hPL是阳性,这类细胞核染色质疏松,核淡染,核仁较明显。我们认为,这种细胞还是中间型滋养细胞,EPS是一种以中间型滋养细胞为主的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三、EPS反应疾病的临床特征

从我院13例的临床资料可以发现,本病以中期妊娠为主,11例孕次在两次以上;7例因流产后出血多而行第2次或第3次刮宫(排除不全流产);4例刮宫时考虑有胎盘粘连。推测可能为多次妊娠刮宫造成蜕膜形成不良,大量中间型滋养细胞向肌层浸润增加。由于滋养细胞侵蚀子宫肌层及血管,造成肌纤维分离,淋巴细胞浸润增加,以致引起产后子宫收缩不良,产后出血增加。因本文报告病例少,尚难得出结论,但EPS 引起的产后出血值得重视。

四、EPS与PS及PSTT反应的关系

经过对PS、EPS、PSTT反应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3者均为滋养细胞发生、发展过程中绒毛外滋养细胞的生理病理过程。EPS反应是过度发展的PS反应,是由生理反应发展为病理反应的过程;EPS反应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