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合集下载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探析

从文字翻译到文学翻译——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探析

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从古代经典到现代文学的广泛领域。

以下是对许渊冲的文学翻译艺术观的初步探析:
忠实于原著:许渊冲强调翻译应该忠实于原著的风格和意境,尽可能地保持原作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

他注重在翻译过程中尊重原著的精神,力求将原作的情感、意义和艺术价值传达给读者。

传递文化精髓:许渊冲认为翻译的目标是传递作品所代表的文化精髓和思想内涵。

他注重对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化意义,并通过翻译传递给读者。

注重语言艺术:许渊冲注重翻译作品的语言艺术性,他认为翻译家应该具备敏锐的语感和良好的写作能力。

他注重选择合适的词汇、句式和节奏,力求在翻译中保持作品的文学美感和语言魅力。

平衡文化与读者需求: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平衡原作的文化特点与读者的理解需求。

他认为翻译不仅是将作品从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还要考虑到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使译文更具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重视翻译研究与批评:作为一位学者型的翻译家,许渊冲注重翻译研究和批评的重要性。

他提倡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通过对翻译
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推动翻译领域的发展和提高翻译品质。

需要指出的是,许渊冲的翻译艺术观是多维度的,它涉及到语言、文学、文化和翻译理论等多个层面。

上述观点只是对其艺术观的初步探析,更详细的了解需要深入研究和阅读许渊冲的翻译作品和相关论著。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

沁园春雪许渊冲英译赏析《沁园春·雪》这首词,真的是让人一读就心潮澎湃啊,许渊冲的英译更是让这首词的魅力大放异彩。

想想看,李白那种洒脱、豪情万丈的风格,简直就是要让人忍不住想要高歌一曲。

你想啊,词中描绘的雪,白皑皑的一片,像是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华服,真是美得不要不要的。

许渊冲把这种美感用英语表达得恰到好处,仿佛雪花都在他的翻译中翩翩起舞,真是让人忍不住想要跳起来。

这首词里,李白把雪描绘得生动无比,连绵的山峦、辽阔的河流,都在这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壮观。

你知道吗,许渊冲翻译的时候,真是让人感觉像是看到了一个精美的画卷,心里那种激动,简直就像喝了几口浓浓的咖啡,脑袋清醒得很。

他的翻译就像是给这幅画加上了说明,简简单单的几个单词,透出了那种深刻的意境。

你听听,他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翻译成“endless ice and snow,”这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既简练又让人一目了然。

再说说那种豪情。

李白在词中提到要“壮志凌云”,这可是有点狂傲的意思啊!你可以想象他在写这首词的时候,那种仰天大笑的姿态,真的是让人心里也跟着热血沸腾。

许渊冲把这种豪情传达得恰到好处,仿佛能让每一个读到的人都感受到那份无畏与壮丽,简直让人想要立马奔向大海,去追逐自己的梦想。

生活中不就是这样吗,有时候我们就是要放下包袱,大胆去追求,那种感觉,真是太爽了。

我们再聊聊那种对于未来的展望。

在这首词中,李白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信念,他说“我欲乘风破浪”,这可是个大气的愿望啊!而许渊冲在翻译时,让这句话变得更具画面感,仿佛能看到他骑着风,扬帆出海,迎接未知的挑战。

生活中,大家也都有自己的梦想吧?总是有那么一些时刻,我们也想要像李白那样,勇敢地面对风浪。

许渊冲的翻译仿佛在提醒我们,勇敢追求自己的理想,绝对不要怕前路艰险。

说到这里,很多朋友可能会问,为什么这首词能流传千古?我觉得,除了内容本身的精彩,还有那种情感的共鸣。

许渊冲的翻译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这份情感,心中产生共鸣。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

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许渊冲唐诗英译: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在中国的文学翻译领域,许渊冲先生是一位备受尊敬的翻译家。

他的唐诗英译作品不仅准确地传达了原诗的含义,还巧妙地保持了唐诗的韵律和美感。

本文将探讨许渊冲唐诗英译研究的内涵,以及其翻译思想、方法和成就。

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可谓独树一帜。

他注重传递原文的韵律和节奏,让英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唐诗独特的音乐美。

通过深入了解许渊冲的翻译思想,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唐诗英译的独特见解。

他认为,翻译应该尽可能地保留原作的风格和神韵,同时还要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需求。

许渊冲在唐诗英译方面的方法论显示出他深厚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

他主张采用“三美”原则,即意美、音美、形美。

在翻译过程中,他力求保留原诗的意境美,同时还要兼顾英语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此外,许渊冲还强调保持原诗的视觉美,通过采用一系列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等,使英译诗歌呈现出对称、和谐的形式美。

许渊冲的唐诗英译成就显著,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受到广大英语读者的喜爱,也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他的努力为唐诗的传播和推广开辟了新的道路,同时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结来说,许渊冲的唐诗英译研究在翻译界具有重要地位。

他的“三美”原则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

然而,尽管许渊冲的成就显著,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例如,对于不同诗人的风格特征,许渊冲的英译是否能够完全准确地传达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在翻译过程中,他有时过于依赖直译,可能会牺牲一些英语读者的阅读体验。

未来,可以进一步许渊冲唐诗英译的动态发展,以及针对不同诗人、不同风格的研究,以期在唐诗英译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

在翻译领域,动态对等理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追求源语和目标语之间的最大程度的对等。

在文学翻译中,尤其是唐诗的英译中,这个理论有着特别的应用。

本文以杜牧的《清明》为例,探讨动态对等理论下许渊冲的唐诗英译。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二、浅化: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ou will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三、深化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The Gully of Twittering Birds Idly I watch the cassia petals fall, Silent the night and empty the spring hills. The rising moon startles the mountain birds, Which twitter fitfully in the spring gully. 杨宪益
3、明确把读者感受列入理论考虑范围。
许氏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过于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弱化了原作这个“镣铐”,容易引 起误导; 术语定义不清,口号比理论叫得响,空有观点,却无论据支 撑; 混淆可能性和必然性,走向极端。 局限性: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出发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译论 主观随意、感悟式阐发的特点,术语定义不清,多用例证法, 对译例的解释也偏于主观化、情绪化。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三似论: 形似、意似、神似
1.理论来源 傅雷曾经提出过“神似”说,在《高老头·重译本序》中,他提 出了“以效果而论,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再形似而在神 似”。许先生在继承了傅雷先生的“神似”精神和美学追求的同时, 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三似”说。 2.理论内涵 许先生认为,“三似”是“三美”的基础。其中形似是低层次 的,神似才是高层次的追求。如果只译出了形式而没有传达原文的 内容,就只是“形似”,如果准确地译出了原文的意思,但并没有 传达原文的神韵和意味,那也只是“意似”。许先生的“三似”说 可以用数学公式表达如下: 形似:l+1<2 意似:l+l=2 神似:1+l>2

中国文学翻译的高峰——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述评

中国文学翻译的高峰——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述评

了一个“ 字; 之” “ 艺术” 翻译是艺术 , 即“ 不是科学” 来源于朱光潜在 《 , 诗 论》 中所说 的“ 心所欲 , 从 不逾 距 , 是一切艺术成熟境界 ” 。总结 起来 说 “ 美化之艺术” 就是 “ 三美 ”“ 、三化” “ 、三之” 的艺术 。“ 是把郭沫若的 创”
“ 文学翻译等于创作” 提高为再创论 ;优” “ 是傅雷的神似说 ;竞赛 ” “ 即文
国际文化教授, 年起在 清华 大学讲授 《 9 9 中国古代诗歌翻译与赏析》 课 程。许 老是我 国著名的翻译 家, 被称为将 中国古典诗词译成英法韵文 的
唯一专家。曾被提名为诺见尔文学奖候选人。许老 的名片上写着 “ 诗译 英法唯一人 ” “ 、不是院士胜院士 ” 。他倡导 学要敢为天下先”被人视 译 , 为译界 狂才 。“ 我过去喜欢一 个人走 自己的路 , 现在也喜欢一个人走 自 己的路, 来还是喜欢一个人走 自己的路 。” 将 这是许 老最后对大家所说 的话 。 一
国 企 鹅 出版 公 司 出版 列 入 其 “ 鹅 丛 书 ” 企 。在 这 家世 界 著 名 的 出 版社 出 版译 著的中国人, 许渊冲先生是第 个 。 2“ .美化 之 艺 术 ” — 主 要 思想 介 绍 — 许渊 冲教授 将文学 翻译概括 为十个字 :美 化之艺 术 ,创优似竞 “ 赛” 。他从鲁迅的“ 三美” 论中选了一个“ 字; 美” 从钱书的“ 化境” 中取 说 了一个“ 字; 孔子的“ 化” 从 知之者不 如好 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中选
Me t r a t l e o i, e r, i rd e o p v W e’ ema eo t y u a d I v d ah o n .

许先生的 4 部著作 , 2 除了一部 回忆 录《 追忆逝 水年华》 和三部有关 翻译理论的著作《 翻译的艺术》 《 、 中诗英韵探 》 《 、文学翻译谈》 以外, 其 余的都是译作 。这些译作可分为四类, 一类是 中译英, 包括《 中国古诗词 六百首》 《 国不朽诗 三百首》 《 、中 、诗经》 《 、西厢记 》 《 、 毛泽东诗词选》 等 2 种; 2 第二类是 中译 法, 唐宋诗 10 、唐宋 词选 一百首》 4 有《 5 首》 《 等 部; 第三类是英译 中, 有德莱顿的《 一切为 了爱情》 司各特 的《 、 昆廷 ・ 杜沃德》 等 4部; 第四类则 是法译 中 括《 包 雨果戏剧选 》 司汤达的《 、 红与黑》 8 等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

许渊冲翻译思想解读摘要:从某种程度上说, 许渊冲教授对唐诗的翻译是在用英语与汉语进行竞赛, “在传达原文的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要在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形美,努力做到了三美齐备”。

充分体现了“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的翻译观。

关键词:翻译;意美;音美;形美一、前言许渊冲对翻译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译可译,非常译;忘其形,得其意。

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

故应得意,以求其同;故可忘形,以存其异。

两者同出,异名同理: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1]”。

许渊冲教授可谓是译界奇才,他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学名著从《诗经》、《楚辞》、《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开始,到近现代的黄兴、毛泽东等人的诗词,摘要一一译成英语韵文及法语韵文出版,把中国文化精粹推向世界,为中国文化登上世界文坛宝座开辟了道路。

许教授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译著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惟一专家。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许渊冲先生豪情满怀,名片上赫然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二、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是许渊冲教授的文学理论翻译观。

“美”是指音美、意美、形美。

许渊冲的“三美”说应该是借鉴于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所说的“音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化”是指等化、浅化、深化,他的“三化”论是把钱钟书先生提出的“文学翻译的最高境界是‘化’”中的“化”扩展延伸而得来的;而“之”则指的是知之、好之、乐之。

“三之”论来源于孔子在《论语》中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艺术”二字来源于朱光潜先生提出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

然后,许教授又从郭沫若提出的“好的翻译等于创作”中取了一个“创”字,从傅雷提出的“重神似不重形似”中取一个“似”字,从自己提出的“发挥译语优势”中取一个“优”字,再加上“竞赛”二字,最终把文学翻译总结为“创优似竞赛”五个字。

《2024年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范文

《2024年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范文

《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篇一一、引言在文学的浩瀚海洋中,翻译艺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语言之间的桥梁,更是文化交流的纽带。

许渊冲,作为当代中国翻译界的佼佼者,其翻译理论与实践成果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及实践,揭示其背后的艺术魅力。

二、许渊冲的翻译理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深受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他主张在翻译过程中保持原文与译文之间的美学平衡。

他认为,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传达原文的意义,还要在语言、文化、情感等方面实现美的传递。

许渊冲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三、许渊冲的实践探索许渊冲的翻译实践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文学形式。

他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文的美学风格,同时充分考虑译语的接受度。

他善于运用各种翻译技巧,如意译、音译、化译等,使译文既符合原文的意义,又能在语言上实现美的再现。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国内广受赞誉,而且在国际上也获得了高度评价。

四、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从美学视角看,文学翻译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关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的传递。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他通过精妙的翻译技巧,将原文的美学元素传达给读者,使读者在欣赏译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原文的美学魅力。

这种美学传递不仅体现在语言的形式上,更体现在文化的内涵上。

五、许渊冲翻译理论的美学价值许渊冲的翻译理论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这种观念打破了传统翻译观念的束缚,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他的实践成果也充分证明了其理论的可行性。

他的翻译作品不仅在语言上实现了美的再现,而且在文化、情感、意境等方面也实现了美的传递。

六、结论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为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他的理论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将翻译视为一种创造性的活动。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

浅析许渊冲翻译思想——优化论摘要继严复、傅雷的翻译思想给中国翻译理论带来重大的发展之后,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则给中国传统译论带来了第二次飞跃。

许渊冲在中国译论界是一个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翻译理论可以概括为“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虽然他的翻译思想引发了长久的争论, 但是许渊冲的重大贡献恰恰在于他的这种创新精神。

许渊冲译论中最富有特色的就是他的优势竞赛论。

发挥译文语言优势,可以说是他整个译论核心, 要达到三美必须发挥优势,可以运用三化的方法,发挥了优势的译文, 可以让读者知之、好之、乐之;和原作竞赛甚至胜过原作。

许渊冲的翻译理论也许不够严密,但整体上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

许渊冲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的创新精神。

随着国翻译界对许渊冲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研究, 对许渊冲的翻译理论所体现的价值终会得到译界人士广泛的认可。

关键词:许渊冲;优化论;翻译1.引言许渊冲最早在1981 年《翻译的标准》一文中提出要发挥译文语言优势。

他说:“翻译首先要忠实准确,主要是忠实于原文的容,在可能的情况下也要忠实于原文的形式;其次是要求通顺流畅,符合译文语言的习惯用法;最后还要注重修辞,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

”古今中外,文学翻译的理论很多。

许渊沖提出了“信达优”三原则。

他认为翻译是一门艺术,翻译就是通过原文的形式,理解原文的容,再用译文的形式,把原文的容再现出来。

文学翻译的三个标准:忠实于原文的容,通顺的译文形式,发挥译语的优势。

许渊冲说“翻译时找不到对等词,译文不是优于原文,就是劣于原文,劣不如优,所以应该发挥译语的优势,也就是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这可以简称作优化法。

”许渊冲在当代中国文学翻译史上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提出的优化论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翻译理论,证实了文学翻译要保持原作艺术魅力,译者要尽可能地利用最好的译语表达方式。

许渊冲的优化论可以说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的传统翻译理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理论指导。

2.许渊冲简介许渊冲,大学教授,翻译家。

许渊冲英译闺怨评析

许渊冲英译闺怨评析

许渊冲英译闺怨评析摘要:一、许渊冲简介二、英译闺怨背景三、译文评析1.文学性保留2.语言表达创新3.文化内涵传递四、翻译启示正文: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他致力于中英文文学的互译工作,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在他的众多译作中,英译《闺怨》一曲尤为引人注目。

本文将对许渊冲英译《闺怨》进行评析,探讨其在翻译过程中如何保留原诗的文学性、创新语言表达以及传递文化内涵。

首先,许渊冲充分理解原诗的背景和意境,巧妙地将古典诗词的韵味融入英文译文中。

例如,《闺怨》中的“闺”,意指女子闺房,寓意着孤独、寂寞。

许渊冲将其译为“boudoir”,既传达了闺房的含义,又体现了女子的娇柔。

此外,他还通过英文词句的排比、对仗等手法,保留了原诗的韵律美,使译文在语言层面上具有可读性。

其次,许渊冲在翻译过程中注重语言的创新。

他运用了英文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比喻等修辞手法,丰富了译文的表达。

例如,《闺怨》中的“斜阳”一词,许渊冲译为“setting sun”,将夕阳的余晖与女主人公的离愁别绪相互映射,使译文更具表现力。

再者,许渊冲在翻译中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

他深入了解原诗的文化背景,通过英文表达方式,让外国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诗词。

例如,《闺怨》中“独上西楼”的意象,许渊冲译为“Alone on the western terrace”,传达了女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也展现了古代女子恪守礼仪、忠贞守节的品质。

总之,许渊冲英译《闺怨》的成功之处在于他将文学性、创新性和文化内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为中英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

从这一翻译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充分理解原作品的文化背景,注重语言表达的创新,使译文具有可读性和实用性;同时,要努力传递文化内涵,让更多读者了解和欣赏原作品。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特点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特点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特点许渊冲作为一位著名的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具有自己独特的翻译思想特点。

在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著作中,可以看出他秉持着一种负责任、专注于本文化的传统翻译理念。

本文将对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进行总结,包括他的本文化导向、信达雅三原则、移情与同理心、文化批判意识等方面。

首先,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强调本文化导向。

他提出了“翻译无国界”这个观念,认为翻译是跨越国界和文化的传播。

他强调翻译要服从本文化,并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保持对原作的尊重和忠实。

他不赞成将翻译视为跨文化融合的手段,而是主张通过尊重原作,尽可能不改变原作的风格和语气,来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

其次,许渊冲提出了“信达雅”三原则。

翻译的首要目标是让读者得到准确的信息传达,即“信”;其次是让读者能够读得通顺和流畅,即“达”;最后是让读者有一种与原作相当的审美体验,即“雅”。

这三个原则贯穿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强调了翻译的准确性、通顺性和美感。

第三,许渊冲注重移情与同理心。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活动,必须要有移情和同理心。

他主张译者要根据原作中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尽可能地理解原作的意图,并将其传达给读者。

他认为移情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原作的价值和情感。

最后,许渊冲具有较强的文化批判意识。

他强调翻译不应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应该是一种对文化的传递和批判。

他主张翻译者要对本文化和原作中潜在的意识形态进行把握和反思,避免将自己的文化价值观过度加诸到翻译中。

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媒介,应该能够在不同文化之间建立对话,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总的来说,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特点主要包括本文化导向、信达雅三原则、移情与同理心以及文化批判意识。

他的翻译思想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忠实性,强调尊重原作和本文化,并通过移情和同理心来传递原作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他还具有较强的文化批判意识,主张翻译者应该有对文化的敏感和批判性思维。

这些翻译思想特点在他的翻译实践和理论著作中得到了深入的体现和论述,对当代翻译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浅议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许渊冲先生提出的古诗英译“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得失。

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学评论家,其“三美论”在翻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一理论强调在古诗英译过程中,应追求“意美、音美、形美”的完美融合,以实现源语言与目标语言之间的等值转换。

本文将首先回顾许渊冲先生的“三美论”理论框架,分析其在古诗英译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随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探讨“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的实际操作与效果,包括其在传达古诗意境、保持韵律节奏和再现原文形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也将关注“三美论”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限制,如文化差异、语言特性等因素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三美论”在古诗英译实践中的得失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古诗英译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深化对许渊冲先生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二、许渊冲古诗英译三美论概述许渊冲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对古诗英译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提出的“三美论”在翻译实践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古诗英译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评价标准。

许渊冲的“三美论”主要包括意美、音美、形美三个方面。

意美,指的是译文要传达出原文的意蕴和意境,保持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在翻译过程中,许渊冲强调要深入理解原诗的内涵,力求在译文中再现原诗的精神风貌,使译文读者能够感受到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

音美,是指译文的音韵和节奏要与原诗相协调,使译文在听觉上也能产生美感。

许渊冲提倡在翻译中运用押韵、对仗等修辞手法,以营造出与原诗相似的音韵效果,让译文读者在朗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韵律之美。

形美,则是指译文的排版和布局要与原诗保持一致,使译文在视觉上也能呈现出美感。

许渊冲认为,古诗的排版和布局是体现其美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格式和排版,以让译文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古诗的视觉之美。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内涵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内涵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内涵许渊冲是中国著名的翻译家和文化学者,他对翻译理论和实践作出了突出贡献。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翻译的目的、方法、理论、伦理等多个方面。

首先,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强调翻译的目的是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传递信息和理解意义。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简单地把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要通过语言的转换来传递作品的信息和意义。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

在他的看法中,翻译是沟通跨文化之间的桥梁,是促进不同文化间相互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方式。

其次,许渊冲的翻译思想注重翻译的方法。

他强调了翻译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认为翻译是一种"再创作"。

在翻译中,翻译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读者有意识地进行调整和改变,以确保作品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他主张采用一种“文化接近”而非“语言对等”的翻译方法,即在翻译过程中注重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意味,同时尽可能地适应目标文化的语言和习惯。

第三,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强调翻译的理论建构。

他认为翻译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需要建立科学的理论框架来指导翻译的实践。

他提出了“平行原则”、“目标论”、“概念转换”等多种翻译理论,为翻译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他主张研究翻译理论应该注重通译性和对等性,强调翻译的思想性和哲学性。

此外,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还关注了翻译的伦理问题。

他认为翻译必须在尊重原作和目标文化之间保持平衡,要遵循伦理的原则和义务。

翻译家应该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待原作,同时也要尊重和理解目标文化的价值和观念。

他主张翻译家应该具备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跨文化的思维能力,以更好地理解和传递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相似。

总的来说,许渊冲的翻译思想内涵具有开创性和独特性。

他不仅关注翻译的技术层面,还深入挖掘翻译的哲学、文化和伦理问题。

他的思想不仅对翻译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广大翻译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启示。

通过对许渊冲的翻译思想的学习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翻译的本质和意义,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

许渊冲的“十字”文学翻译理论许渊冲的文学翻译理论,主要浓缩于“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这十个字当中。

“美”,指三美论和再创美论或三美补论。

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三美指意美、音美、形美。

译诗要像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是意美;像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这是形美。

三美之中,意美最为重要,音美其次,形美最后。

在提出把三美论作为诗词翻译的本体论之后,许渊冲进一步指出:推而广之,文学翻译就是把原文的美转化为译文的美,把一国之美转化为全球之美。

换言之,文学翻译就是美的再创造。

如果三美论是诗词翻译的本体论,再创美论则是文学翻译的本体论,即三美补论。

“化”,指三化论和化学论。

三化指深化、等化、浅化;三化论是文学翻译的方法论。

所谓深化,包括特殊化、具体化、加词、一分为二等类译法;所谓浅化,包括一般化、抽象化、减词、合二为一等类译法;所谓等化包括灵活对等、词性转换、正说、反说、主动、被动等类译法。

如果译文内容比原文内容更深刻了,那就是深化;而浅化正好相反,指把深奥难懂的原文化为浅显易懂的译文。

总之,所谓等化,指形似的译文;所谓浅化,指意似的译文;所谓深化,指神似的译文。

浅化就是避短,深化却是扬长,等化也可以说是半扬长半避短。

在钱钟书的“化境说”、许渊冲本人的“三化论”的基础之上,许渊冲提出“译学是化学”的翻译命题,这就是许渊冲的“化学论”:文学翻译是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另一个国家的美、甚至是全球美的“化学”。

“之”,指三之论。

三之指知之,好之,乐之;三之论是文学翻译的目的论。

知之是翻译的基本或最低目的,好之是翻译的较高目的,而乐之则是翻译的最高目的。

其中的“乐之”,包括读者的乐之和译者的乐之。

要使读者乐之,译者必须首先乐之,这是翻译的成败关键。

“艺术”,指翻译艺术论。

文学翻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不仅文学翻译是艺术,文学翻译理论也是艺术。

因为:科学研究的是“真”,艺术研究的是“美”。

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终生成就
•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 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2010年12月,许渊冲被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自评: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许渊冲翻译著作数量统计
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许渊冲其人
许氏翻译理论体系 许氏译论引发的论争 许氏译论的贡献与局限

许渊冲生平简介
• •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 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41-1942年任美国志愿空军翻译,43年 西南联大毕业,任昆明天祥中学英文教 师,4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后赴欧洲 留学; 1951年回国后在北京、张家口、洛阳等 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 1983年入北京大学,历任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教授。 1991年退休。
——文学与翻译,2003,P176
创造性翻译应该等于原作 者用译语的再创作。
——文学与翻译,2003,P258
以创补失论、文学 翻译再创论
有人说诗就是在翻译中丧 失掉的东西,而我认为译 诗有得有失。如果“所得” 大于“所失”,那就不能 说译诗得不偿失;如果 “所创”大于“所失”, 那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了。
局限性: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出发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译论主观随意、感悟式阐 发的特点,术语定义不清,多用例证法,对译例的解释也偏于主观化、情绪 化。
谢谢聆听
5 14
4 36 中文专著 英文译著 法文译著 中文译著
——该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

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词翻译赏析
许渊冲诗词翻译 赏析
翻 译
Translation
把一种语言或语言变体的内容变为另一种语言或语言变 体的过程或结果,或者说把用一种语言材料构成的文本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再现出来。
标 准

等值地再现原

译文的语言表 达要做到与原

等值地再现原著的话
语风格,传达原著的 美学信息和风格信息。
著的意义内容,

飞流直下三千尺, (描绘出瀑布飞散 而降的气势)
疑是银河落九天。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 , (作谓语,既合乎主语倒 挂的飞流飞下的走向,又传达出 瀑布凌空而落的气势) 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 (虚拟语气, 把现实瀑布和想象中的银河自然 地联系起来)
CATARACT ON MOUNT LU 望庐山瀑布 The sunlit Censer perk exhales 李白 a wreath of cloud , (散发出/呼出, 日照香炉生紫烟, 将香炉峰人格化)(wreath,花环, (将静止的香炉峰写得 有缭绕,色彩艳丽的生动意向) 富有灵性) 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被倒置, 遥望瀑布挂前川。 形容远望中的瀑布像倒挂的飞流,译 (化动为静,呼应上 出了诗词的弦外之音和意境之美) 文)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His lessening sail is lost in the boundless blue sky,(“尽” 字前移,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Where I see but the endless River rolling by.(目送行舟的 怅惘之情)

许渊冲翻译理论

许渊冲翻译理论
许渊冲翻译思想 之“优化论”
许渊冲简介


许渊冲翻译思想


优化论
翻译实践指导
一、简介
许渊冲,北京大学教授,翻译家。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 著译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惟一专 家。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2010年12月,许渊冲被 授予“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பைடு நூலகம்
论 2.叠字的运用
e.g.Wish all of you safe and sound. 祝大家平平安安。
发挥译语优势的策略
3.对偶的使用
三 优
e.g.A blare of sound, a roar of life, a vast array of human
hives, appeal to the astonished senses in equivocal terms. 嘈杂的声音、熙攘的生活、蜂窝的人群,足以让感官震惊,为之
化 吸引,感觉难以名状。

4.重复的使用
e.g.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 for ornament, and for ability.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
由于英语与汉语的形合与意合的差异,造成了在翻译的过程中 很难做到完全的对等,译文不是优于原文,就是劣于原文。中文 的优势是,文字精练,常常一词多义,而且成语典故较多。而英文 的优势是用词精确,逻辑思维严密,语法结构严谨清楚。
1.深化
扬长避短的优化策略
当译语语言优于原语时,可以利用深化的方法来发挥译语语言的 优势,具体来说,包括了特殊化、具体化、加词、分译, 以旧译新、 等翻译方法。
e.g.1.Those who do not remember the past are condemned to relive it. 凡是忘掉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特殊化) 2. He is no smoker, but his father is a chain smoker. 他不抽烟,他父亲却是一支接一支地抽。(具体化)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

总结许渊冲的翻译思想许渊冲是中国现代翻译界的杰出学者和翻译家。

他的翻译思想深受马克思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注重翻译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传递,强调翻译与文化交流的密切关系。

在翻译实践中,他提出了“文化转译”和“顺应原则”的概念,使翻译更具有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许渊冲认为,翻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交际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语言再现和传递不同文化范围内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在他看来,翻译的首要任务是将源语言中的话语转化为目标语言中的话语,同时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和语言习惯的差异。

他主张翻译应以“文化转译”为目标,即在语言转换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文化的传递,以保持原作品的文化独特性和魅力。

他强调翻译应当突出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尊重原著的风格和语言特点。

为了保持原著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许渊冲提出了“顺应原则”。

这个原则意味着翻译应当尽量接近原著的意义和风格,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著的韵味和情感。

他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化,更是一种重新创作,翻译家需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便更好地将原作品呈现给目标语读者。

在实践中,许渊冲注重和推崇翻译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翻译工作应当服务于社会和时代,为读者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

他主张翻译应当与社会需求密切相连,关注时事热点和社会问题,力求为社会作出贡献。

他的翻译作品广泛涵盖文学、哲学、艺术、历史等领域,包括《简爱》、《小王子》等作品,为中国读者带来了丰富的国际文化交流。

总的来说,许渊冲的翻译思想体现了翻译的社会性和文化性。

他强调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和交流。

他提出的“文化转译”和“顺应原则”为翻译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他的翻译作品丰富多样,社会影响深远,对中国翻译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翻译思想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研究,以提高翻译质量和水平。

许渊冲最经典的翻译

许渊冲最经典的翻译

许渊冲最经典的翻译(原创实用版)目录1.许渊冲的背景介绍2.许渊冲的经典翻译作品3.许渊冲的翻译理念和方法4.许渊冲翻译作品的艺术价值5.许渊冲翻译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正文许渊冲,原名许振东,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文学家、教育家。

他生于 1921 年,自幼爱好文学,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和清华大学。

他的翻译生涯始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已翻译了数百部作品,涵盖了中、英、法、德、意、日等众多语种,被誉为“翻译界的泰斗”。

许渊冲最经典的翻译作品当属《毛泽东选集》。

他以独特的翻译手法,准确传达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使得这部作品成为了国外了解中国革命历程和中国共产党的指南。

此外,他还翻译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古典文学名著,将中国古典文化的美丽与世界分享。

许渊冲的翻译理念和方法独树一帜。

他主张“忠实、达意、求美”,即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传达原文的意境和美感,使翻译作品具有艺术价值。

他的翻译方法被称为“意译”,即在保证表达原文意思的同时,力求使译文更加优美、生动。

这种翻译方法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对于提高我国翻译水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渊冲翻译作品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

他的翻译作品,无论是文学名著还是政治论著,都充满了独特的韵味。

这得益于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广博的学识和独特的翻译理念。

他的翻译作品,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堪称艺术佳作。

许渊冲翻译作品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

他的翻译理念和方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工作者,推动了我国翻译事业的发展。

同时,他的翻译作品也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增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许渊冲译李白《静夜思》评析

许渊冲译李白《静夜思》评析

许渊冲译李白《静夜思》评析
许渊冲是现代著名的翻译家,他的译作以准确传神而闻名。

负责翻译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可以说是一项很具挑战性的任务。

下面对许渊冲的翻译进行评析。

许渊冲翻译的《静夜思》是: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许渊冲的翻译整体上保留了李白原诗的韵味和意境,但也有一些值得讨论的地方。

首先,在第一句中,“疑是地上霜”这一翻译可以看作是对原文意境的还原,但与之前一些广为接受的翻译有所不同。

许渊冲的翻译使用了“疑是”来表示作者的猜测,而其他译者往往使用“皓月”或“月光”等词来表达。

这种变化可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细节,以加强读者对于李白笔下景象的想象。

其次,在第二句中,“举头望明月”这一译法与其他译者的选择较为接近。

这样的翻译方式直接传递了原诗中的视觉感受,并使读者能够立即与作者的所思所感产生共鸣。

最后,在最后一句中,“低头思故乡”这一翻译意境明确,传达了李白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

其他译者也有类似的翻译,如“低头思故乡”,强调了作者思乡之情。

总体来说,许渊冲的翻译在传达李白原诗的意境和情感方面做得
相当出色。

他注重保留原作的美感,同时也注入了一些独特的解读。

这种翻译方式对于展示翻译家的创造力和对原作的理解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终生成就
• 1999年,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一位评委、法 国女诗人给他回了信,称他的翻译是“伟大的中国传统文学的样本”。 2010年12月,许渊冲被授予“中国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惟一人
自评: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
许渊冲翻译著作数量统计
局限性:思维方法,以实践为出发点,沿袭了中国传统译论主观随意、感悟式阐 发的特点,术语定义不清,多用例证法,对译例的解释也偏于主观化、情绪 化。
谢谢聆听
优 势 竞 赛 论 之 辩
文学翻译标准:信达优 vs 信达切 刘重德. 译诗问题初探[J]. 外国语,1989(05). 施康强. 红烧头尾[J]. 读书,1995(01). 宋学智. 忠实是译者的天职——兼评《新世纪的新译论》 [J]. 中国翻译, 2000(06). 尹伯安. “文化竞赛论”之管窥[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1(04). 江枫. 《新世纪的新译论》点评[J]. 中国翻译,2001(05). 彭长江. 评诗歌翻译中的“优势”、“竞赛”、 “超 越”[J]. 山东外语教学,2003(06)
——翻译的艺术,2006,P161
(发挥译语优 势论)
语言文化竞赛 论
文学翻译就是再 创造美
三美论
直译、意译新论
建立新世纪的世 界文学
三之论
三似论
文学翻译 十论
发挥优势、以创 补失
文化竞赛论
三化论
三势论
三 许氏译论引发的论争

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
我觉得诗就是具备意美、音美、形美的文字,毛主席的诗词是具备意 翻译唐诗的第一个问题是要传达原诗的“意美”······“意美” 美、音美、形美的艺术高峰,翻译毛主席的诗词要尽可能传达原诗的 指的是深层结构·· ·(可以采用等化、深化、浅化等方式实现 我把鲁迅的“三美说”应用到翻译上来,就成了译诗的“三 三美。 “意美”)。 美”论。这就是说,译诗要和原诗一样能感动读者的心,这 要传达意美,可以选择和原文意似的绝妙好词,可以借用英美诗人喜 翻译唐诗的第二个问题,也就是传达原诗的“音美”,翻 闻乐见的词汇,可以借助音美、形美来表达原文的意美。 是意美;要和原诗一样有悦耳的韵律,这是音美;还要尽可 译唐诗即使百分之百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如果没有 要传达音美,可以借用英美诗人喜见乐用的格律,选择和原文音似的 押韵,也不可能保存原诗的风格和情趣。 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这是形美。 韵脚,还可以借助于双声、叠韵、重复等方法来表达原文的音美。 ·· ·形美,就是译文和原文句子长短大致相同,结构大致相似 ——文学与翻译[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P85. 要传达形美,主要是在句子长短方面和对仗工整方面,尽量做到形 (如对仗的翻译)。 似。 ——再谈意美、音美、形美—《唐诗英译》序言[J].翻译通 ——意美、音美、形美—如何译毛主席诗词[J]. 外语教学与研究, 讯,1983(03). 1979(02).
许渊冲及其翻译思想评介
目录
一 二 三 四
许渊冲其人
许氏翻译理论体系 许氏译论引发的论争 许氏译论的贡献与局限

许渊冲生平简介
• • 许渊冲,1921年生于江西南昌,1938年 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 1941-1942年任美国志愿空军翻译,43年 西南联大毕业,任昆明天祥中学英文教 师,44年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后赴欧洲 留学; 1951年回国后在北京、张家口、洛阳等 地外国语学院任英文法文教授; 1983年入北京大学,历任外国语学院、 国际关系学院、新闻学院教授。 1991年退休。
5 14
4 36 中文专著 英文译著 法文译著 中文译著
——该统计数据截至2005年
许渊冲著译集
许渊冲翻译理论著作
二 许渊冲的翻译思想体系
翻译十论
美化之艺术
创优似竞赛 前人学说、自身翻译实践
三美论
意美、音美、形美 本体论
三化论
浅化、等化、深化 方法论
三之论
知之、好之、乐之 目的论
扬长避短,发挥译语优势 是翻译的充分条件,也就 是说,译者越能发挥译文 的语言优势,越能优化译 语的表达方式,译作就越 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竞赛, 好。 文学翻译更是两种文化的 ——翻译的艺术,2006,P137 竞赛。译作和原作都可以 比作绘画,所以译作不能 只临摹原作,还要临摹原 优化论 作所临摹的模特。
三美论之争
必须以诗译诗吗? 意?音?何者为先?
诗词都具有意美、音美、形美,如果只 再现原诗的意美,无论程度大小,即使 是百分之百,也不可能是忠实于原诗的。 正相反,如果译诗做出一点牺牲,不那 么意似了,但却在更大程度上保存了原 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总的看来,应 该说是更忠实于原诗的,这就是我提出 的三美理论。 ——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2003,P176
创造性翻译应该等于原作 者用译语的再创作。
——文学与翻译,2003,P258
以创补失论、文学 翻译再创论
有人说诗就是在翻译中丧 失掉的东西,而我认为译 诗有得有失。如果“所得” 大于“所失”,那就不能 说译诗得不偿失;如果 “所创”大于“所失”, 那就可以说是青出于蓝而 胜于蓝了。
四 许氏翻译理论的价值
• 继承中国传统译论,发扬传统美学,是对中国传统译论的 升华和总结; • 突破了中国传统译论的原文中心地位,突出了译者的主体 性和创造性; • 明确把读者感受列入理论考虑范围。
四 许氏翻译理论中存在的问题与局限
• • • 过于强调译者的创造性,弱化了原作这个“镣铐”,容易引起误导; 术语定义不清,口号比理论叫得响,空有观点,却无论据支撑; 混淆可能性和必然性,走向极端。
用格律诗译格律诗,如能既讲求格 律,又无损原意,自数上乘;但在确 实不能用格律诗来译的某些具体情况 下,则不妨考虑运用自由诗体来译, 以便尽量保留原诗的思想、情节、意 境和形象,总比死守诗行的长度和韵 脚而对原诗的内容任意增删好得多。
——刘重德.西奥多·萨瓦利所论述的 翻译原则[J]. 外国语,1986(04).
要比较完整地传达原著的精神和面貌, 就必须尽最大努力接近原著的精神和面 貌,原著是诗,最好不要把它翻译成散 文。原著是严谨的古典格律诗,最好不 要把它翻译成现代自由诗。 ——吴均陶. 杜甫诗音译[M]. 陕西: 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 P31. .
许先生这种追求译诗与原诗字比句次的 “形美”主张在实践上行不通,在理论 上容易给翻译界带来思想混乱,对提高 汉诗英译的质量有害无益。 翻译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始终存 在。其间顾此失彼,不可兼得的情况往 往不可避免。实践证明,提倡押韵会程 度不同地导致译者舍本逐末,牺牲内容 迁就形式,影响译文质量。 ——刘英凯. “形美”、“音美”杂议 [J]. 外语学刊, 1982(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