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
李清照诗的研究报告1. 引言李清照(1084年-约1155年),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女词人。
她的词作风格优雅细腻,以悲凉之情和婉约之辞著称。
本文将对李清照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点以及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2. 李清照的创作背景2.1 家族背景和成长环境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北宋初年的文学家李格非,家族对她的诗词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李清照在家中也接受了严谨的教育,掌握了才女所应具备的文学知识和技巧。
2.2 社会背景和时代特征北宋时期,文化繁荣,人文主义思潮盛行。
这种社会背景为李清照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同时,北宋时期也是政治动荡不安的时期,这种社会背景下诗人的作品往往带有浓郁的时代特征。
3. 李清照诗的艺术特点3.1 情感表达李清照的诗作情感真挚,表达了女子自身的内心体验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她的诗作中常常描绘女子在婚姻和爱情中的种种遭遇和矛盾心理,表达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命运的感慨。
3.2 语言表达李清照的诗以细腻的表达和简洁的语言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仗、对句和意象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同时,她追求真实和自然,注重抒发真实感情,不拘泥于套语和形式。
3.3 音乐性李清照的诗作在音乐性上也具备独特的魅力。
她的词作多为填词曲调的作品,因此在词曲配合和节奏感上具备很高的要求。
她的诗往往能配合旋律的节奏流畅、抑扬顿挫,具备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4. 李清照诗的影响李清照的诗作广为流传,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深远。
4.1 影响其他词人李清照的诗歌成就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重要影响。
她的作品常被后世的词人赞美和模仿,成为后世词坛的楷模和标杆。
4.2 文学价值李清照的诗作在文学史上具备重要的地位。
她的诗歌创作表达了女性的真实感受,充分展现了女性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才华。
同时,她的语言表达独特,艺术价值极高。
4.3 社会意义李清照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女性地位的变迁,对于研究北宋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
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近十年李清照词研究综述佚名李清照,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女文学家,她志存高远、倔强好胜、调悦风流、压倒须眉;她工诗词文赋、善金石文物、晓书法绘画音律、通医药博戏教育,集多种文化素养于一身;她留存的作品有千古绝唱的词、正气浩然的诗、回肠荡气的文赋,其《词论》首开中国词学批评史之先河。
但她最擅长的还是词。
一、生平事迹研究生平事迹是李清照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顾这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李清照的生平事迹研究主要集中在生年、里籍以及是否改嫁等三个方面。
先谈一谈李清照的生年研究。
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李清照出生于北宋元丰七年即公元1084年。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中有“余自少陆机作赋之二年,至过莲缓知非之两岁,三十四年之间,优患得失,何其多也”一语,陆机二十岁作《文赋》,这是说李清照十八岁出嫁,即建中辛巳归赵氏时李清照为十八岁,由此上推十七年为神宗元丰七年。
进人新时期以后,率先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的是毕宝魁,他在《李清照生年新说》(《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一文中指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星署年“绍兴二年玄默岁壮月朔甲易安室题”是可信的、“与内容并无矛盾”,“过蓬缓知非之两岁”一语证明了李清照时年五十二岁。
据此逆推,李清照生年可确定在元丰四年(1081)。
又据《金石录后序》“建中辛巳始归赵氏”一语,李清照应在二十岁时结婚。
稍后,毕宝魁又发表了《〈李清照生年新说〉补证》(《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4期),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
朱德慈在《李清照生年及<金石录后序>之作年新探》(《淮阴教育学院学报》1994年第1期)一文中结合自己的考据并比照今人夏承煮、黄盛璋、黄墨谷、毕宝魁等的生年诸说,认为李清照的生年应为北宋哲宗元牛右二年(1087),《金石录后序》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
诸说不同,但其主要的依据均来源于李清照的《金石录后序》,先且不论他们的推论是否正确,但从中可以看到《金石录后序》是研究李清照生年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报告综述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注释1薛健飞、杨爱东:?以〈清平乐〉为代表分析李清照的梅花情结?,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2禹媚:?论李清照咏梅词的人格情结与命运咏叹?,载?XX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3李荷蓉:?李清照咏梅词与宋代梅文化?,载?XX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4高磊:?论李清照的咏花词?,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5李娜:?柔情似水人淡如菊——浅议李清照的菊花词?,载?传承?2008年第4期6李平:?“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李清照词中“花〞意象的解读?载?XX师X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年第1期7朱珠:?论李清照词的“不独雄于闺阁〞?,载?XX师X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8许秀芹、杨艳梅:?论李清照词审美意象的特征?,载?XX播送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9吕维洪:?愁——李清照咏花词的情感视点?,载?XX师X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10 X新文、X朝辉:?李清照咏花词探析?,载?XX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11王媛媛:?试论李清照词中“惜花人〞形象?,载?XX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12 X映光:?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13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载?XX师X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14杨冬梅:?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15 X晓舸:?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拟?,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16陈红梅:?片片菊相似,瓣瓣味不同——从〈醉花阴·重阳〉和〈菊花〉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载?XX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17彭国忠:?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载?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18彭曙蓉、都玉凤:?宋词中的落花意象及其对当代歌词的影响?,载?XX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
李清照词研究文献综述1《中国词史》对南宋数位女性词人都有关注,其中以李清照为重点。
将李清照词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来研究。
他认为,前期词表现闺中生活的词揭示了李清照的内心世界,表现她对幸福爱情的向往和追求、对自然的热爱,也带有时代感伤的情怀。
同时指出,这些词与封建礼教不无抵触,因而受到同时代封建卫道士的诋毁。
后期词书写的愁恨包含深刻的社会内容,感伤国破家亡的不幸。
在艺术成就上,他认为李清照“为自我写心,表达真实的感情和鲜明的个性”,“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并且“声律和谐,富有音乐美”。
陶尔夫和刘敬从李清照经历的时代巨变、生活坎坷和精神磨难出发,持“蚌病成珠”的观点,认为后期词中“广泛地展示了那整个时代的苦难在词人心中留下的印痕”,赋出生命与时代的悲哀。
他们把李清照的词按内容分为感伤时世、悲今悼昔、咏物自伤三类,并认为词中坦荡率直的精神与《上邪》、“敦煌曲子词”的某些民歌极相似。
另外,还分析李清照的词学观点,认为“易安体”的精妙在于词学观念、审美体验、女性意识和艺术手段四个方面,从《打马图经自序》看出其词包含的专精精神来之不易,是生命投入的结晶。
吴熊和也集中关注李清照后期词,认为她既保持了南唐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她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词的时代性和李清照个人的艺术独创性完美地统一,使传统的词风得到了充实和改造”,因此在两宋词人中独树一帜,这也是李清照对宋词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通过与其他词人的比较,突出李清照词的意境之妙。
如她的伤别之作与柳永的“词语尘下”的赋别作品迥异,具有高雅的林下风范。
葛晓音认为李清照的闺情词风格含蓄秀婉、深挚清隽。
同时结合其人生轨迹,认为其所见的政治沧桑和世态炎凉对前期词的艺术风格有很大影响,加上伤春伤别的情绪,使其多愁善感的才思情致早现。
但其中《渔家傲》别标奇格,展现雄奇阔大的精神境界,以汉赋方式构思小令,在北宋词中极罕见。
宋代词人李清照研究
宋代词人李清照研究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词人,比较著名的词作有《如梦令》、《声声慢》等,其大胆开创了女性词人写作的新天地。
本文将从李清照的生平、文学特色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对她做一简要的探究。
一、生平李清照生于南宋嘉泰年间(1084年),原籍家乡在山东,因丈夫担任官员,她便迁居京城。
丈夫去世后,她单身一人,期间曾三嫁,人生经历十分曲折。
李清照早年随父学诗,拥有很高的文学素养以及音乐天赋,她擅长曲艺,常常与丈夫、朋友等四五人一起在庭院演唱,非常受到赏识。
二、文学特色李清照的词作在当时被称为“词家之冠”,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
她的词作不仅有着华美的语言,而且表现出强烈的感情,体现了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审美观念。
在她的作品中,情感细腻、抒情深刻,有着恰到好处的抑扬顿挫和音韵的把握,词曲合一,流传至今,影响深远。
三、对后世的影响李清照的词作风靡一时,不仅开创了女性词人写作的先河,同时影响到后来的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
她的作品在元、明、清等时期也受到广泛的传颂,并被多次选入中国文学经典文本之中,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清照不仅在文学上开辟了女性新天地,在中国女性解放运动的历史进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
总之,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性词人,她的出现,不仅标志着中国文学的进一步繁荣,而且为后世女性文化发展、女性文学创建等做出了不朽贡献,其深刻的词作更是对后来文学创作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留下了极有价值的总结中华文化的瑰宝。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汇 报 人 :
XX
壹
贰
叁
肆
伍
陆
柒
李清照所处的时代 背景和社会环境
李清照词的创作历 程和演变
李清照词在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李清照词的重 要性和意义
研究背景: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研究意义。 研究历程:从上世纪至今,对李清照的研究经历了初步探索、深入挖掘和多元化研究三个阶段。 研究焦点:李清照的词作、生平、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焦点。 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研究、文本分析、跨学科研究等多种方法。
目的:深入了解李清照词的创作背景、风格 特点和思想内涵
意义:推动对李清照词的研究,为文学史和 词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价值: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李清照词 鉴赏和理解,促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李清照的早期词作:多写闺中情思,风格婉约柔媚 李清照的中期词作:词风渐趋凄婉,抒发个人身世之感 李清照的晚期词作:词境开阔,寄寓深沉,多写家国之思 李清照的创作特点:善于运用白描手法,语言清丽自然,富有音韵之美
视角。
推动了李清照 词的传播与普 及,增强了人 们对她的认识
与了解。
对后来的词人 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为宋词 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
通过对李清照 词的研究,展 现了宋代女性 文学的独特魅
力与价值。
深入研究李清照词的艺术 特色和思想内涵
拓展李清照词与其他文学 作品的比较研究
挖掘李清照词在当代社会 的价值和意义
创新之处: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学、历史、哲学等多学科理论,拓宽了研究视 野。
局限之处:过分依赖文献资料,缺乏对李清照生活时代的实地考察与访谈,影响了研究的深 入。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十年研究综述引言对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本文就近十年来的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李清照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作家艺术风格的研究,历来是研究者们的关注点,我们可以从一个作家的艺术风格特点来研究分析作家的某部作品及其深层含蕴。
对于李清照词作的艺术风格的研究更是这几年来的热点。
(1)对其词作“婉约”特征的研究。
杨丽君在《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中从“清丽高洁,孤愁哀婉的抒情女主人公形象”、“情景交融,连贯流动的日常生活化场景”、“清新自然,纯净优美的大众口语化语言”[1]三个方面来论述易安词的显著特征。
王翠英在《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研析》中也从三个方面概括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点:第一,其词多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则较多地集中体现了女性的柔性美;二,李清照词中的景物扣住了“真”字,充分展示了“真景美”;第三,善用白描方法,溶炼通俗语言倾诉真情实感,被奉为婉约派的正宗[2]。
还有黄晓东《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赏析》、朱宪玲《试论李清照词作的艺术特点》、韩彬《轻言浅语,尽显婉约深沉之意——李清照词的抒情艺术》等几十篇论文,都会从易安词中意境的创造,语言的通俗简练,情感的深入及艺术手法的巧妙运用等方面入手,来展现李清照词作中的婉约词风。
(2)李词中豪放风格的展现。
李清照的词中不仅仅有婉约词风,在她后期的创作中亦有豪放词风的体现。
在对李词豪放词风的研究上,研究者们也是众说纷纭。
张伟在《悠思寄梦境雄桀泯豪婉——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豪逸之气》中从李清照的《渔家傲》、《鹧鹄天》等词作中分析李清照后期词作的豪放风格,也指出李词词风的转变的原因。
最后指出不管是李清照创作中的婉约词风,还是后期出现的豪放风格,都造就了李清照的不朽。
彭雅琴在《浅论李清照创作中的男性化倾向》中从“记游之作”、“醉酒之举”、“爱国情怀”三方面来研究李词中“一部分被称为‘倜傥’、‘有丈夫气’的充满男性化特色的作品”[3],对这一部分带有特殊风格作品的研究添砖加瓦,使其不再空白。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_New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
李清照“花”意象的研究综述写作训练·文献综述
写作训练·文献综述
写作训练·文献综述
写作训练·文献综述
写作训练·文献综述
注释
1王媛媛:《试论李清照词中“惜花人”形象》,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张映光:《论李清照咏花词中的自我形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3田恩铭:《花:李清照自我定位的意象分析》,载《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4杨冬梅:《花:李清照自我情感的外在表征》,载《学术交流》2006年第3期5张晓舸:《诗路花语:李清照与狄金森咏花诗之比较》,载《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6陈红梅:《片片菊相似,瓣瓣味不同——从〈醉花阴·重阳〉和〈菊花〉看中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载《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6期
7彭国忠:《试论李清照词中的花草意象——兼论李清照词创作的低俗倾向》,载《中国文学研究》2011年第1期
8彭曙蓉、都玉凤:《宋词中的落花意象及其对当代歌词的影响》,载《龙岩师专学报》2011年第1期。
研究综述:李清照
研究综述:李清照研究综述:李清照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下文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的研究综述,欢迎阅读!李清照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女性作家,她以其女性身份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而成为20世纪宋词研究中仅次于苏轼的第二大研究“热点”。
2000—2001两年间有关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研究论文多达60余篇。
本文试就两年来李清照研究中值得关注的情况综述如下:一、对李清照创作的女性文化观照近年来,以女性的视角对女性作家及其作品进行文化观照已成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新动向,这种新动向突出地反映在李清照研究之中。
罗斯宁《李清照与宋代女性词》(《中山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从女性文学的角度考察了李清照的词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作者认为:宋代女性词具有女性自我意识觉醒、自尊自强的要求、自恋自怜的情结等思想感情特色,在艺术上多委婉情深、率真自然、浅白通俗。
李清照词集宋代女性词之大成,成为宋代女性词的杰出代表。
由于李清照深厚的文化修养和过人的抱负,故而其词具有了一种超乎女性词的“丈夫气”。
这种丈夫气表现为:(一)芬馨神骏,柔中见刚。
(二)意境沉博,大家风度。
(三)感性与理性并重,自然而尖新。
这样便对兼有女性词与士大夫词之长的“易安词”有了比较全面的体认。
杨海明《凄清孤寂:李清照词所表现的女性情怀》(《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认为李清照词之所以能卓然自成一家,一个颇为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
这种女性特色体现在词中便是那一种凄清孤寂的情怀。
接着他从社会背景、婚姻家庭生活和个性气质等方面阐述了这种情怀产生的原因。
文章最后结合朱淑真和魏夫人这两位女性词人的生平与创作,指出哀怨心绪和孤凄情怀是宋代女性词人所共有的“时代病”。
张忠纲、綦维《李清照的女性意识》(《文史哲》2001年第5期),对李清照这位生活在男性本位文化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文学家的心态进行了细致而又深入的剖析。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
新世纪近十年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作者:户伯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1期摘要:《词论》是我国词学批评史上最早,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批评文论之一,但很遗憾的是时至今日还没有一篇专门为近十年李清照研究做综述的论文。
基于此,本文对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词论》的论文、著作,进行全面、综合的梳理和反思,以期对李清照《词论》研究,李清照研究,词学批评史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有所助益。
关键词:李清照;《词论》研究综述;别是一家作者简介:户伯涛,东华理工大学文艺学硕士,研究方向是古代文体批评。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1-0016-02一、关于《词论》作者的问题建国以来对《词论》是否是李清照所撰,学界多持歧义,一则认为是李清照所言,只是存在早年之说和晚年之作的争论;一则认为《词论》所言与李清照生活的时代及其词作等比照,存在不少矛盾,认为非李清照作,或是伪作。
近十年来针对《词论》作者研究的论文、著作都有限,原因是学界前辈对这一问题论述的已经十分详尽,深入。
在无新材料、新考据发现之前,没有继续论述的必要。
但也有个别学者由于有了新的发现,从而敢于大胆地发表新的见解:邓子勉的《作者小议》依据元人陈世隆的《宋诗拾遗》:“李格非,字文叔,自号易安居士” 这一新的证据,大胆假设《词论》可能为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所撰。
作者认为:“《词论》一文从行文风格,成文的时间,论及的词人,所持的词学观等方面涉及的诸种问题,与李清照有矛盾处颇多,而与李格非却多有相通之处[1]。
就这一观点,肖振华在《谈的作者问题---- 兼与邓子勉先生商榷》一文中认为邓先生所依据的材料,仅就文献的可信性来说应该是靠得住的;但仅凭借李格非曾自号易安居士一则孤证,即定《词论》为其所撰,实难以让人信服。
继而认为在没有确凿材料发现之前《词论》为李清照所作之说应更为可信。
[2]邓先生的观点,仅依据一则孤证材料来推测,没有更多材料的佐证,故难以得出确定的结论,但是给我们进一步研究此问题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和方向。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研究报告
李清照(1084年-1155年)是中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女词人。
她的词作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李清照的家庭背景较为优越,父亲是北宋宰相,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自幼聪明机敏,文学才华出众,擅长诗词和书画。
李清照的词作主要表现了她对情感和人生的思考。
她以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感受为素材,表现了对爱情、家庭、友情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见解。
她的词作语言优美,意境深沉,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比喻来展现内心的情感。
李清照的代表作品包括《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
这些词作通过对爱情的表达,展示了她对情感的细腻理解。
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人影响深远。
除了词作,李清照还擅长书法和绘画。
她的书法很有个人特色,笔势雄浑,线条流畅。
她的绘画作品则富有浓郁的艺术感,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为题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结起来,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词人,她的词作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她的作品至今仍被广泛传诵,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
才女”,以示对她的崇敬。
李清照的身世的研究报告
李清照的身世的研究报告李清照,北宋末年杰出的女性文学家,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尽管她的文学成就备受称赞,但对于她的身世,一直存在很多争议。
本篇报告将对李清照的身世进行研究。
李清照生于宋钦宗宝祐四年(1036年),出生地为济南。
她出生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中,家境富裕,父亲李仲宣是一位受到当时文化名士景德镇欢迎的进士,而母亲是一位教育背景优秀的贤淑女子。
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她的父亲和母亲都十分重视她的教育,给予她自由思考和学习的机会,这也为她日后的才华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李清照的婚姻生活一直备受关注,也是研究李清照身世的一个重要方面。
她嫁给了北宋皇帝赵佶的侄子赵明诚,即后来的宋哲宗。
赵明诚与李清照结婚时,约莫十八九岁(1053年左右)。
赵明诚比她小了几岁,这在当时的社会是相当罕见的。
这种不同寻常的婚姻也成为了李清照日后不同寻常的一生的开端。
李清照的婚姻并不幸福。
她的丈夫赵明诚对政治不感兴趣,喜欢游玩和享乐,对朝政不加干预。
而李清照则对社会和政治问题非常关注,并积极参与。
因此,她和丈夫之间产生了巨大的代沟和冲突。
此外,李清照的婆婆也不喜欢她,经常挑剔她的一举一动。
所有这些因素导致了李清照的婚姻生活的不幸福和孤独。
在婚姻生活遇到困境之后,李清照投入了文学创作中。
她写了很多优秀的词作,作品中充满了对生活和情感的反思。
李清照的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被广大文人所赞赏。
她的文学成就也使得她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女性文学家之一。
总结起来,李清照生于北宋末年,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接受了优秀的文化熏陶。
她的婚姻并不幸福,但却通过文学创作寻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她的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对于李清照的身世的研究仍然存在一定争议,但以上所述是目前较为广泛接受的观点。
李清照词中荷花的意象研究综述
李清照词中荷花的意象研究综述近代摘要:近代中国诗歌中所流传的荷花,作为一种景象和意象,表达了诗人的唯美思想和文学创作成就。
荷花象征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然、和谐、理想,也折射出中华传统文化中对深处的珍贵水属性的祭奠。
以宋代诗人李清照诗歌、文章中的荷花,作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让人们研究她的诗歌中荷花的意象,从而体会她理解美的心情。
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荷花意象学习研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她诗歌中出现的荷花,以了解她对荷花的情感和对此态度。
首先,从诗歌的角度来看,李清照的诗歌里的荷花审美表现,表达出其一种层层深化的审美情趣和手法。
从《闺怨》中,现实的分离让“一箪食,一瓢饮,独酌无相亲,自叹肠断有几人”,而此时的她,放下所有,心静思迁,看着湖里荷花,时而忆归,时而畅想离别,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无不令人动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荷花只是独自老去,只留“宛转蛾眉马前死”,“褭“”愁中...容易识得”,更多是将荷花与怀念当年相悲凉对比,思慕古今之间的差异,令诗情更加凄凉悲怆;在《渔家傲·秋思》中,鲜花盛开,湖水清澈,是“淡淡杨柳烟,淡淡荷花香。
”,心旷神怡,弥补失落心中的空虚,是一种唯美、和谐的艺术,而荷花在这种景象下,承载着宋人审美景观及创作心得,以荷花为化身,感叹豪情、思古,深刻表现李清照的审美境界和精神世界。
其次,从思想的角度来看,李清照的诗歌中的荷花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念和信仰,很多诗歌中的荷花都把“美”和“善”联系在一起,以“美”来赞美、表现“善”,它所包含的崇高的理想主义思想深深打动人们。
比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中,对“宛转蛾眉马前死”的不舍,荷叶碎簟刻凝蒹、拂去岁月,向内心发出柔肠绪,执着不悔而追忆再三,令人为之潸然泪下,荷花也就此成为李清照情愫千古的象征,象征着对“美”和“善”的把握,表达着人类精神对理想的憧憬和痴心的渴望,进而要求全人类追求完美,提高精神高度,达到崇高的生活境界。
李清照诗词及其一生研究报告
各位老师,您好!我是本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组长,接下来也将有我来跟各位老师做本次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报告。
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李清照的一生及其诗词风格转变历程。
随着高中文学的学习,文学定义也更加广义化。古今中外,伟人辈出。对文学感兴趣的我们共同一起研究文学。我们特地选取两宋之交的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探究古典文学的魅力。
以上便是本组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仔细聆听,我们虚心接受接下来老师们的教导。
二、李清照的前后期代表诗作
我们选取了几首李清照的著名诗词来探究她诗词风格以及她细腻的内心情感。前期的代表诗作便是两首《如梦令》了。
第一首如梦令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历史的角度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实的角度认识李清照的爱国思想,能感受到女性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以及社会进步等方面的巨大作用。这对于在弘扬爱国主义,高举爱国大旗,促进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振兴中华时充分发挥妇女的社会作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接下来的内容我们分为三个主要板块进行报告:
1、李清照的生平事迹。
2、李清照的前后期代表诗作。
李清照女性意识的体现 文献综述
李清照词中女性自我意识的体现文献综述前言:李清照的词作在词坛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
历来研究李清照的词多从词体特征、前后期词风变化或者爱国主义等常见角度研究, 但是作为文学史上最出名的女词人, 她在词作中所体现的女性主体意识是十分真切且珍贵的。
本课题主要研究李清照词中的女性自我意识, 因为她的词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她心路历程的记录, 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对自我形象自我意识的描写是其重要内容。
自近代以来, 人们对文学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不再仅仅把文学作为政治的产物, 而是能够真正的把文学作品与作家的特性与个性紧密结合起来研究, 所以, 这一现象应用在对李清照词作研究中则突出表现为女性主体意识对词作的影响。
主体部分:自我的觉醒首先是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 对自己的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后, 所形成的对自身和外部世界的一系列认识。
女性文学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反映。
女作家们往往通过自己的角度, 审视女性的内部世界、审视女性与社会的关系。
在男权当道的封建社会里, 男性掌控着一切, 包括政治, 包括婚姻, 也包括文学。
自古以来, 男作家站在女性角度上写相思、写闺怨、写离愁别绪的作品数不胜数, 但却始终局限在男性视角和话语权之内。
李清照在她的词中凭借其独特的女性自我意识, 以其独具魅力的女性创作心态以及细腻感受向我们展示了女性被历史和封建束缚的灰尘蒙蔽的心灵世界, 带我们感悟到她对生命价值的体验, 。
她用女性独有的方式发出了对女性悲剧人生的呐喊, 首次呈现了女性自己对世界和人生、情感态度的认知。
李清照由于家庭地位的显赫以及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生命意识和勇敢洒脱的性格。
“她以纤纤词笔、抒发爱恋痴情, 人生失意,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一往情深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把自己全部的情爱和失落怨恨都通过词表达出来, 显示出其词不同于别词的独特风格”【1】。
关于李清照词作中表现出的女性自我意识, 可以根据其作品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
061[摘 要] 李清照晚年经历国破、家亡、夫死的三重打击后,创作风格也转变为凄怆婉转。
《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之一,被古今文人誉为“千古绝唱”。
从不同角度充分研读《声声慢》,了解学界论者关于本词的多种论述。
[关 键 词] 李清照;《声声慢》;婉约派缕缕愁思声声慢——李清照《声声慢》研究综述蒙娜路莎一、创作背景:时代动荡,命途多舛所谓“知人论世”,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能使我们更好地分析文本和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李清照(1084—1155),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代表词人,后人辑有《漱玉词》《漱玉集》。
李清照18岁时嫁给了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赵明诚,夫妇二人“意会心谋,目往神授,乐在声色狗马之上”。
在这一时期,李清照的作品写的多是天真烂漫、欢快甜蜜的“闺思闲愁”。
而李清照在人生后期经历了一系列打击——44岁时北宋灭亡,与丈夫赵明诚共同保存的十余屋古玩和书画由于战火化为灰烬;46岁时丈夫病故,从此孤苦无依;后再嫁张汝舟,婚后李清照发现张汝舟原先的体贴入微只是假象,实际上是为了将自己的金石古玩占为己有,心中失望至极,几番波折后与张汝舟离婚。
一生经历了婚姻不幸、家国不幸的李清照,面对眼前的凄凉秋景,想到自己在南方孤苦伶仃,好似浮萍,内心痛苦万分,于是在萧瑟的秋日里提笔写下《声声慢》,这首词也因此寄托了自己层层叠叠的愁绪。
二、主题:怎一个愁字了得在《声声慢》中,有很多表达词人情感的词句如“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意象如“雁”“黄花”等,均围绕着全词的直接抒情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进行编排,进一步表达了其“愁情”,使得本词在情感、时间和空间上都有层次性的递进。
(一)秋日之愁——万物肃杀,萧瑟凄凉《声声慢》中最浅层的“愁”为秋景萧瑟之下的愁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庭前踱步,正是“晚来风急”的秋日,看到“满地黄花”零落,却又“无人堪摘”,暗示自己青春消逝,人老珠黄好似这落地的黄花,天空中“旧时相识”的大雁,风送雁声,又平添思乡之情。
李清照研究论文综述梳理
一、近50 年李清照研究综述王克安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年第5 期一、李清照词的研究第一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3 篇。
肯定其艺术价值但对其内容褒贬不一。
11 褚斌杰《论李清照及其创作》①对李清照词的题材内容与艺术风格分别作了研究。
21郭预衡《李清照词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②认为,李清照后期词代表了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一个阶层的情绪因此社会意义较小不能理解为爱国情绪,而其艺术价值最突出的一点是能够直抒胸臆,写真情实感而又掌握了高度的语言技巧。
31 夏承焘《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③指出“明白如话”是李清照词最显著的艺术特色。
她的名作,不但合了卷子听得懂它的语言美并且也听得懂它的声调美。
这对宋词发展无疑具有良好的影响,也体现了她的作品在词史上的价值。
第二阶段。
选取有代表性的论文10 篇,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普遍对李清照词的思想内容给予高的评价;深入研究词的艺术价值,在艺术魅力、婉约特色、“别是一家词”、用典、语言艺术、“易安体”特征、心态词、抒情范式、易安内心隐秘破译等方面收获较大,研究思路越来越开阔、新颖、多元、立体交叉,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研究盛况。
11 刘忠诚《试论李清照〈漱玉词〉的思想成就》④摆脱“左的”思潮的影响,给《漱玉词》的思想成就以应有的历史评价。
21 朱德才《〈漱玉词〉的艺术魅力》⑤指出,李清照作为中国词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其《漱玉词》感人的艺术魅力在于:不仅有情、多情,而且情真、情深、情纯、情善;并把这种感情上的美,通过卓越的表现技巧上升为艺术上的美。
真、善、美三者的有机统一乃是《漱玉词》艺术魅力之奥妙所在。
31 傅经顺等《论李清照词的婉约特色》⑥从委婉含蓄与真率坦直、清新明丽而庄重典雅、巧妙铺叙与转折开拓、造语生新而浅近自然四方面论述了李清照词独特的“婉约”风格,从而显示出婉而不媚、清而不俗的特点。
41 裴斐《别是一家词》⑦指出,李清照词于历代众多词人当中“别是一家”,首先在于她是个女性而且是独一位与男性大家方驾的女词人,无论与李煜、辛弃疾相比还是与《花间》、柳永诸人相比都足见其委婉、轻灵、含蓄、敏感以及善于以情节取胜的女性特有之细腻与矜持,还在于其词具有秀中有骨、淡中出奇、多用叠字和重句的艺术独创性。
李清照“再婚”研究综述
李清照“再婚”研究综述宋代共有八则资料谈及到了李清照的改嫁问题,现列举如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今代妇人能诗者,前有曾夫人魏,后有易安李。
李在赵氏时,建炎初,从秘阁守建康……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易安再适张汝舟,未几又反目,有《启事》与綦崇礼云‘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传者无不笑之。
王灼《碧鸡漫志校正》:再嫁某氏,讼而离之,晚节流荡无归。
王仲闻《李清照集校注》:然不终晚节,流落以死。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李格非之女,先嫁赵明诚……然无检操,晚节流落江湖以卒。
洪适《隶释》:赵君无嗣,李又更嫁。
赵彦卫《云麓漫钞》:又有《投内翰綦公崇礼启》:“清照启……忝在葭莩,敢兹尘渎。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以汝舟妻李氏讼其妄增举数入官……李氏,格非女,能为歌词,自号易安居士。
以上材料分别散见于诗话、词话、笔记、文献学以及史学资料,从叙述者的态度来看,宋人是以一种比较冷静、比较客观的方式来看待的李清照的改嫁问题,由此似乎可以断定“再婚”确有其事。
元代是李清照研究的沉寂期,没有留下关于其改嫁的史料。
到了明代,随这李清照的词学地位不断提高,关于李清照的改嫁问题,开始萌发一种与宋人相反的论调,为其改嫁辩诬的势头有所显露。
明代初期,大部分评论家依然承传宋代的论调,认同李清照改嫁的事实,比如:徐伯龄《蟑精隽》:然易安晚年失节汝舟,而为其反目。
至与綦处厚手札言:“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虽有才致,令德寡矣。
然而,另外一些人却开始明确地站出来为李清照的改嫁辩诬,这在明代中后期表现尤其明显:郎瑛《修类稿》:诸书皆曰(清照)与夫同志,故相亲相爱之极。
予观其序《金石录》后,诚然也。
但不知何为有再醮张汝舟一事。
徐煳《徐氏笔精》:《渔隐丛话》云:“赵无嗣,李叉更嫁非类”。
且云:其《启》曰:“猥以桑榆之晚景,配兹驵侩之下材。
”殊谬妄不足信。
盖易安自撰《金石录后序》“……”作序在绍兴二年,李五十有二,老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清照研究综述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
是我国杰出的女词人、作家,她的诗、词、文都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她的词,不仅在宋代即已蜚声文坛,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着崇高的地位。
人们开始重视对李清照的研究及其著作的编订是从宋代开始。
李清照死后仅十年左右出版的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即著录有《李易安集》十二卷,而《萍洲可谈》、《直斋书录解题》等著录李清照的词集即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六卷本等多种版本。
仅宋元人编著的词选、词话(诗话)、笔记选录李清照词的就达十八种之多,而明清两代著录李清照词的词选、词谱、总集、词话更多达五十多种。
编于南宋前期的《碧鸡漫志》以及《苕溪渔隐丛话》、《云麓漫抄》等书,对李清照已有论及,对她的词作、词论、文章也有所著录。
清人俞正燮著有《易安居士事辑》,陆心源著有《癸巳类稿易安事辑书后》,李慈铭著有《书陆刚甫观察仪顾堂题跋后》对李清照的生平、著作均作了精细的考订。
近代对李清照的研究颇有进展。
任映红《九十年代李清照研究述评》(《上饶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和王克安《近50年李清照研究综述》两文,对李清照研究作了全面的回顾。
关于李清照其人其词的
研究一直处于不断升温的状态,散见于国内各报刊杂志的有关李清照及易安词的研究论文。
就语文研究性学习对李清照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读李清照的《如梦令》
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对比的方式,在文本中为读者呈现出人与自然相遇的本真状态,建立起一个“我-你”关系的审美世界,使作品具有一定的哲学内涵。
阅读这样的作品,能激发读者和文本、读者和世界的交流,建立起多重的“我与你”关系的相遇。
《如梦令》中,诗人首先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我-它”关系世界,即“卷帘人”和“海棠”的关系。
在这一种世界中,人与自然虽然没有阻隔和遮挡,但是却无法交流,人对自然的变化毫无察觉。
这时,“卷帘人”与“海棠”虽然相见却无法相遇。
“海棠依旧”的回答是一个没有诗心、也缺乏审美情趣的回答。
另一个世界是“我-你”关系的世界,是一个自然向人敞开,
同时也是人向自然敞开的世界。
虽然“帘内人”不曾看见“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却能凭着和自然相遇的感知,做出不同的判断:“应是绿肥红瘦。
”“帘内人”通过与“卷帘人”的对话,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达到了和“海棠”的相遇。
2、谁是“卷帘人”———读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对于其中的“卷帘人”,自古以来,人们都一致认为:它指的是“侍女”。
本文认为,作为一代才女的李清照,在侍女面前说出“知否? 知否? 应是
绿肥红瘦”,可能性是很小的。
相反,若说它是新婚燕尔时,夫妻间的“斗胜”之词,倒是很贴切的。
宋代诗词中,与帘幕紧密相连的,都不是侍女,而是那些多愁
善感的大家闺秀,或者男子所钟情的意中人。
宋代诗词中,用到“侍女”、“仆人”类角色时,作者基本上都是将他们明确写出的,很少用诸如“卷帘人”之类的词语代替。
因此,词中的“卷帘人”实际上指的并非“侍女”,而是词中
女主人公的丈夫。
这是一首新婚夫妇间的“斗胜”词。
本来“, 卷帘人”常用做男子“意中人”的代称。
这里,我们的女主人公俏皮得很“, 反其义而用之”。
这首词的主题并非“惜花”,而是通过“斗胜”的描写,反映一对青年夫妇的甜蜜生活。
3.清愁一种—对李清照
《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的现象学阅读
语音现象层;意义单元层;再现的客体层
4、一曲如梦令千载有知音——李清照《如梦令》阐释史
5、憔悴春窗底,深婉词人心———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赏析
惜春主旨、章法结构、情感表达、用字用韵上都有独擅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