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植物生态学

合集下载

植物生态学的应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策略

植物生态学的应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策略

植物生态学的应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策略植物生态学的应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的策略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的学科。

在生态学的广泛领域中,植物生态学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将重点探讨植物生态学在生态系统恢复与保护方面的应用策略,并提出相关的案例研究。

一、植物物种选择与引种原则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护需要合适的植物物种来实施。

在选择植物物种时,需要考虑其生态位特征、生长适应性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因素。

合适的引种策略可以帮助恢复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功能。

例如,在麦德龙岛的恢复项目中,研究人员选择了当地特有的植物物种进行引种试验。

通过对当地特有植物的研究,确定了适宜引种的物种,并结合其生境适应性,帮助恢复了该岛屿的植被。

二、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优化管理植物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至关重要。

通过优化植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可以提高土壤质量,促进植物生长,并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研究表明,采用植物混种和轮作的方式可以改善土壤中的养分循环和有机质含量。

例如,将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混种种植可以增加土壤中的生物固氮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素。

三、植物的生物防治与生境修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不仅可以作为基础的能量来源,还可以发挥重要的生物防治和生境修复的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植物的种类与布局,可以降低害虫的发生率,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

例如,在稻田中引入具有捕食性能力的植物,如食虫植物,可以有效控制稻田中的害虫种群。

此外,通过选择具有深根系的植物,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减少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

四、植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指标。

保护和增加植物多样性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和恢复能力。

研究发现,植物多样性的减少会导致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因此,在生态系统恢复和保护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保护植物多样性。

通过采取措施促进物种的繁育和保护濒危物种,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植物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植物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植物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在生态保护中,植物生态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讨论植物生态学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1.植物生态学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植物生态学研究揭示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植物作为生态系统的基础,通过光合作用转化太阳能为化学能,并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维持了地球的气候平衡和空气质量。

植物通过根系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维护了水资源的稳定性。

这些功能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至关重要。

其次,植物通过参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驱动着生态系统的运行。

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养分,并通过养分循环将其转化为生物可利用的形式。

同时,植物作为食物链的底层,是能量的最初转化者,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

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具有指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作用,对于评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最后,植物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植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多样的生物群落之一,不仅是许多动物的食物来源,也是栖息地和避难所。

植物的多样性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障了生态系统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植物生态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生态保护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植物生态学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调查和研究植物的分布、种群数量和动态变化等信息,可以确定自然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措施,保护和维护珍稀、濒危植物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保障物种的生存和繁衍。

其次,植物生态学在生态修复和生态恢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的物种组成、生态位和生态适应性等特征,选择合适的植物物种进行植被恢复,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

植物的移植和引种技术可以帮助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生态学中的植物生态学与保护

生态学中的植物生态学与保护

生态学中的植物生态学与保护生态学是关于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研究的是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和规律。

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植物与其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且研究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生存策略和适应机制。

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和支撑,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植物生态学与植物保护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是植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植被和动物等因素。

植物的生理性状、形态、生长和分布都受到环境的制约,而植物对环境的作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植物对环境的反应是非常复杂的,为了研究这个过程,植物生态学常常通过对植物生态学特征及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进行实验研究。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植物的种群。

植物的种群需要在环境中进行生长、繁殖与适应,其生命活动受到种群密度、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环境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而植物的种群动态变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植物在环境中的生活和繁殖有很多策略,其中有六种主要的策略:丛生、扩散、隐蔽、耐旱、易旱和坚果驱避。

研究表明,这六种策略是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是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植物资源是自然资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我们的食品、药品等必需品,而且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相互联系的重要纽带和基础。

因此,保护植物资源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

植物资源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原因是人类活动导致的人为干扰,包括采伐、开垦、污染、过度放牧、增加火灾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植物资源的维持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造成破坏和影响。

因此,为了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和反制这些不良影响。

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方法包括采取法律或行政措施、加强监管、推行节约资源、适度利用和保护等。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_植物生态学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植物生态学论文3500字(一):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探析论文摘要依据植物之间、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优化园林植物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园林的绿化能力,打造绿色卫生城市。

本文首先从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根据生态位选择植物材料、坚持生物多样性理论三个层面分析了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生态学的应用原则,随后以X园林的植物配置为例,探讨了植物生态学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具体应用。

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推动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艺术;植物生态学引言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以植物生态学为指导规划植物分配方式和种植比例,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维护物种群落的稳定性,塑造具有艺术性、观赏性和生态性的自然景观,推动园林建设从过去的一般卫生防护、文化休息、游览观赏向环境保护、防治污染、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转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

1园林植物配置中的植物生态学应用原则1.1遵循生态适宜性原理在优化园林植物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参考地区的自然生态条案,依据生态环境因子筛选适应植物种类,以提高植物的存活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首先,要尊重场中自然演进进程,依据区域的日照、地势、土壤、水文、植被等条件,将自然因素融入园林植物配置之中,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地被、名树、古木等,在节约建设成本的同时,避免片面追求形式美感,而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损害。

其次要适当利用区域的乡土资源,做到适地适树。

乡土植物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巧妙灵活的利用乡土植物进行造景,能够有效提高园林植物的成活率,形成独特的地域性景观,减少后期维护保养的经费支出,提高园林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再次,要注重对园林土壤的设计,尽可能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对于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可以采用生物疗法的方式,增加土壤内的腐殖质和微生物,并适当的种植能够吸收污染介质的植被,以改善土壤墒情,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范文

植物保护毕业论文范文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流行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摘要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农作物病害频发加剧,对农业生产的稳定构成了重大威胁。

本项研究综合考察了气候变化如何改变化农作物病害的频度、扩散途径及植物自身抵抗力的内在机理,揭示了诸如高温高湿等极端气候条件对病原微生物繁殖的显著促进作用,直接加剧了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同时,研究指出,频繁的极端气候事件加速了病害跨区域的扩散速度,致使其影响区域显著扩大。

针对上述挑战,研究团队提出了包含培育抗病作物品种、调整农事管理策略及运用生物防治技术在内的多元化应对方案。

通过实地考察与科学实验的双重验证,这些策略被证明行之有效:抗病作物品种的开发从根本上减少了病害的侵袭,而科学的农田管理和生物防治措施则在不同层面上有效缓解了病害的不良影响。

此外,研究也坦诚指出了现有工作的局限,包括研究范围的局限性、实验室模拟与田间实际情况的差异,以及研究周期相对较短等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需要进一步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作物病害;发生频率;传播方式;抗病性;应对策略;选育抗病品种;农业管理;生物防治目录摘要 (1)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5)第二章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 (7)2.1 气候变化对病害发生频率的影响 (7)2.2 气候变化对病害传播方式的影响 (8)2.3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抗性的影响 (8)第三章应对气候变化下农作物病害的策略 (10)3.1 选育抗病品种 (10)3.2 调整农业管理措施 (11)3.3 利用生物防治方法 (11)第四章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4.1 数据采集与处理 (13)4.2 分析方法与模型 (13)4.3 实验设计与实施 (14)第五章研究结果与讨论 (16)5.1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病害的影响结果 (16)5.2 应对策略的有效性评估 (17)5.3 结果对比与讨论 (17)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19)6.1 主要研究结论 (19)6.2 研究的局限性 (19)6.3 未来研究方向 (20)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广阔图景下,频繁出现的极端气候现象已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事实,不容我们有丝毫懈怠。

植物生态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植物生态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

植物生态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和作用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范畴包括植物的多样性、分布、生活史、生理生态、群落结构、生态系统功能等多个方面,通过深入探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和相互关系,可以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首先,植物生态学研究为植物保护提供了指导。

植物是生物圈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关键作用。

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适应性、耐受力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保护濒危物种、开展植物保护工作。

例如,在保护自然植被方面,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种群的分布状况、繁殖特性和生长环境要求,为植被保护和恢复提供有效的措施和方案。

其次,植物生态学研究可以揭示植物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机制。

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着变化。

通过研究植物的适应策略和响应机制,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策略,并为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例如,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研究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评估植物群落的变化趋势,为生态保护和气候适应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

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许多生态系统遭受到了破坏,其中包括森林、湿地、草原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通过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了解植物种群和群落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例如,通过研究植物的种子萌发、扩散和定殖等过程,可以制定种子播种和人工造林的方案;通过研究植物的土壤改良和侵蚀控制机制,可以制定适合的土壤修复策略。

综上所述,植物生态学对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可以为植物保护、环境变化的响应以及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

植物生态学的发展将有助于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我们应当进一步加强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促进其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互动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互动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互动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及其影响的科学。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互动非常复杂,包括光合作用、营养吸收、水分利用、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探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与植物生态学光合作用是植物生态学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够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合成有机物质。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比如温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

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植物生态学家通过研究光合作用的机制和调控因素,揭示了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二、营养吸收与植物生态学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营养元素的吸收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而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含量和性质却受到环境因素的制约,比如pH值、土壤湿度以及土壤中的微生物等。

植物生态学家通过研究植物对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营养吸收效率以及土壤养分循环等,为农业和生态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水分利用与植物生态学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植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和利用效率直接影响其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能力。

干旱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而湿润地区的植物则通常具有较高的水分吸收能力。

研究植物的水分利用策略和水分胁迫下的生理机制,对于节水灌溉和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四、生长发育与植物生态学植物的生长发育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比如,温度、光照、土壤质地和营养状况等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速率和形态特征。

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对于揭示植物适应环境的机制和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研究成果也为农业生产和园林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从而揭示了植物适应并利用环境资源的机制。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对气候变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也为农业生产和生态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的建设。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

生态学专业毕业论文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涉及到生物的生存、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等方面。

本文将对生态学专业进行深入探讨,包括专业概述、培养目标、就业前景等方面。

专业概述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涉及物种、生境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该专业的学生将学习如何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环境保护。

学生将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生物和生态系统,并学习如何评估和管理它们的健康和持续性。

专业课程生态学专业的学生需要修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基础课程包括生态学概论、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为学生提供了关于生物和环境科学的基础知识。

专业课程主要包括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如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保护生态学等。

学生将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掌握生态学的核心原理和方法。

培养目标生态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具备深刻的生态学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生态学实验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以及具备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科研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为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做出贡献。

研究方向生态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领域,具有多样性的研究方向。

生态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如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环境污染和恢复等。

此外,生态学专业的学生还可以选择跨学科研究,如生态学与社会科学、生态学与地理学等。

就业前景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在研究机构、大学、环境咨询公司、环保部门等组织从事科研工作。

同时,他们还可以在自然保护地、国家公园等地方从事自然保护和生态修复的工作。

此外,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还可以选择从事环境教育和环境管理等职业。

未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生态学专业将在未来发展更加重要。

生态学专业的研究将继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物种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等问题,为解决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生态学专业的毕业生将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挑战,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

红豆杉生态学论文[共五篇]第一篇:红豆杉生态学论文1试验材料1998年秋季,从云南腾冲引种产自缅甸境内的南方红豆杉Taxuschinensisvar.maireiChengetL.K种子15kg,在昌宁县大田坝乡新寨村芭蕉河进行育苗,开展南方红豆杉引种育苗种植试验示范工作。

引进种子后,于秋季在苗床上播种,2009年3月初(惊蛰节令),种子发芽出土,6月,苗高达6~7cm时,将苗床小苗移植到营养袋上继续培育,2000年在昌宁县大田坝乡新寨村芭蕉河造林13.3hm2,在文沧村后山造林6.67hm2,在田园镇九甲村造林5hm2。

引种种植的南方红豆杉结果后,用引种种植结果的南方红豆杉种子做为试验材料。

2试验方法2.1红豆杉生物学特性观察开展不同海拔,坡向种植红豆杉,连续观察红豆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进行生长情况研究。

2.2红豆杉育苗造林试验2.2.1两段式种子育苗(1)采种、制种在昌宁县,红豆杉育苗种植6a后开花结果。

种子在9~10月成熟,成熟时种子由黄绿色变为深红色,分批次采种。

此时采下种子,用竹篮,筲箕等通透性好的容器盛装,在水中混细沙搓揉,出去外种皮,搓揉至大部分种壳出现毛面,后用清水漂洗,用簸箕滤去水分,阴干种子表面水分;或将采下的种子放入浆果脱浆皮中,冲水搅动脱去外种皮,再用簸箕滤去水分,阴干种子表面水分。

(2)种子储存方法一:种子采集后于秋季末冬季初种子潮湿时播种,随采随播,不储存。

方法二:在通风阴凉处或室内滤去种子外皮的水分,用湿细河沙作为保湿材料,以4︰1的比例,将种子与河沙拌匀,底部和周围垫1层4cm厚河沙,混沙储存13个月后播种。

储存容器需既透水又保温、保湿,最好为泡沫箱,在低部和周围间隔5cm 打1个直径0.3cm的通气孔,每间隔30d检查1次,浇水置换箱中水分;每60d翻动1次。

方法三:将种子阴干后,在阴凉处保存,春季播种。

(3)整地作床选择平整、有浇水条件的沙壤地块为小苗培育地。

植物学毕业论文

植物学毕业论文

植物学毕业论文植物学毕业论文植物学作为一门研究植物的学科,涵盖了广泛的领域,包括植物的分类、解剖学、生理学、生态学等等。

作为一名植物学专业的毕业生,我将在本文中探讨一些与植物学相关的话题,并分享一些我在研究毕业论文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谈谈植物的分类。

植物的分类是植物学中的基础,它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生理特征以及遗传信息的研究,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这种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演化历程和亲缘关系。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研究一种特定植物的分类问题。

通过对植物的形态特征和基因序列的分析,我成功地将该植物归类到一个新的属级分类中。

这项研究不仅为该植物的命名和鉴定提供了依据,也对植物分类学的研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除了分类学,植物的解剖学也是植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植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形态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研究一种特定植物的根系结构。

通过显微镜下的观察和组织切片的制备,我发现了该植物根系中一个新的细胞类型,并确定了其在根系生长中的功能。

这项研究不仅对于了解植物的根系结构和功能有重要意义,也为植物的生长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植物的生理学研究中,我选择了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是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通过对一种特定植物的光合作用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揭示了该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适应机制。

这项研究不仅对于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调控机制有重要意义,也为植物的光合效率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以上几个方向,植物的生态学也是植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植物的生态学研究涉及到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植物的分布、生境适应性以及与其他生物的关系等。

在我的毕业论文中,我选择了研究一种特定植物的生态适应性。

通过对该植物在不同生境条件下的生长和繁殖特征的观察与分析,我发现了该植物对于干旱环境的适应机制,并探讨了其与其他植物的竞争关系。

毕业论文植物生态学

毕业论文植物生态学

第四章.风毛菊属植物的繁殖分配和性分配4.1前言4.1.1植物的资源分配植物生长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要从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获得并且利用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一定的分配。

其分配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权衡其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的方面(生长、繁殖、防御等)而不断进化和变化的。

没有一个有机体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把所有的方面都做的很好,因为植物所能获得和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植物对其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分配的冲突与矛盾。

因此植物必须在此矛盾中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样的资源,如果植物用来形成花,那么于此同时,这些资源便不可以再形成植物的叶、茎。

同样,大量的资源如果分配给了生殖结构,那么分配给其他功能的资源,如分配给生长功能的资源,便会相应的减少。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权衡过程,对这一些问题,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史。

总而言之,生活史的对策就是植物在不同功能之间对资源分配的权衡的结果,而这种任何形式的生活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就构成了生活史理论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不可兼顾”思想,或是称作为“权衡”思想。

权衡可以分为三种意义上的权衡:生理权衡,是指对有机体内有限的资源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功能之间的权衡;微观进化权衡,是指一个性状其适合度的增加必然是伴随着另外一个性状的适合度的减少;宏观进化权衡,是指性状之间在独立的系统发育中的相关变化(张景光,2005)。

生活史理论试图来寻找在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各种分配策略,我们假设有限的资源在生长、生存、繁殖之间来分配,因此,在这三个功能之间会存在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即“权衡”关系。

每一种在这三个功能之间达成的权衡关系,都会造成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

我们目前对植物的资源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性分配和植物的繁殖分配上,植物的性分配理论主要是研究资源在雌雄两个功能之间的最佳分配比,植物的繁殖分配是生活史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主要是研究植物所获得的资源在植物的繁殖功能中的投入程度和繁殖功能的投入资源占总资源的比例。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是与植物的生态学有关的科学的研究领域。

植物生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互动,植物周围环境特征,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植物的生态学原理和模式。

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包括植物的生态学分配、植物的种类、群落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系统发育和进化过程以及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不仅研究一般野外植物,还可以涉及森林、农田以及其它人造植被和植物群落。

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理解植物群落的发生,维持和消亡以及植物群落如何受环境影响以及如何介入环境变化。

植物生态学是全球生态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于了解全球变化的潜在影响至关重要。

研究植物的生态学有助于理解群落功能、生态过程以及响应环境变化的潜力。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十分复杂的学科,其研究有助于研究不同地区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及植物社会如何和受改变的环境相适应。

因此,植物生态学主要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如种群和种群间的竞争、生态位理论等,来研究植物的种类组成及其种群结构。

它还涉及研究植物的物候、生理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方面。

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中,生态学家和生态学家会采用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大量计算机模型来评估植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例如,他们可以使用数据库技术来测量各种参数,如植物的枝条数、嫩叶面积、生长率和植物群落结构等。

此外,生态学家也会采用计算机模型来研究群落结构和植物与其他生物物种之间的互动。

计算机模型可以模拟植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行为,从而评估环境变化的潜在影响。

此外,生态学家还会研究和分析植物的迁移、植物的种群演化以及植物的种群数量的变化。

迁移是植物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迁移又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同样,植物的种群演化是研究植物的生态学原理的重要部分,植物的种群数量则反映了环境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以及植物与其它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植物生态学是一门极其复杂且受环境变化影响较大的科学,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态学机制,从而为环境管理提供重要性知识支持。

生态学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

生态学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在20世纪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有机体的生存条件以及其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关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态学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生态学案例分析型论文范文篇一1园艺及园艺生态学1.1园艺根据园艺的定义,园艺中通常以小规模集约栽培,能够产生突出经济价值的作物为主。

园艺作物涉及观赏植物、果树、药用作物、蔬菜等,具有果树、蔬菜、观赏植物3种类型。

其中,果树为多年生植物,大部分都是木本植物,提供可供食用的果实涵盖落叶果树、灌木性果树、常绿果树等;蔬菜大部分是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提供大量的果实,它的叶、茎等也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所以,其又存在果菜类、花菜类、根菜类、叶菜类等几个类别;观赏植物不仅包括一、二年生植物,还包括多年生球根花卉、乔木、灌木等,具有较好的观赏性,也起到了防止污染的作用。

园艺业在我国具有较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因为我国的自然条件多样化,适合各种类型园艺作物的栽培;人口数量大国,劳动力充裕,自古就有精耕细作的理念等。

1.2园艺生态学由于园艺生产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专业性特点,所以,园艺生态学应对其这一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同时制定高效完善的栽培、管理及经营对策。

比如,园艺作物有着和农作物不同的栽培方式及结构组成,对于多年生的园艺作物,不仅具有较大的体积,而且又长期置于固定的生态环境中生长,这和森林植物存在共同之处,但两者间的产品部位各异,也有各自的环境因子。

园艺生态学与农业生态系统及城市生态系统存在明显的嵌合性,其科学合理的经营除了和生态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外,同时还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环境、产品加工、价格政策、交通运输等各环节,农作物经营中很少会关注这些。

园艺作物栽培大多靠近城市环境,这就有利于利用园艺作物净化城市环境,但园艺作物一定程度上会受到城市环境污染的影响,进而降低产品质量,比如,硝酸盐(达到70%以上)附着在蔬菜上,当我们食用后就会危害到身体,受到污染的园艺作物也因此失去了创汇价值。

植物生态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植物生态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

植物生态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如何在自然环境中生长、繁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了解这种相互作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

本文将介绍植物生态学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包括植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位、植物的适应机制,以及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等方面。

一、植物的种群结构和生态位植物种群是指同一种植物在一定区域内的总体数量。

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食物来源、栖息地以及与其它物种的互动关系等。

理解植物种群结构和生态位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态系统中植物的作用和影响。

植物的种群结构主要指植物数量的分布和密度,以及植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空间分布。

植物的生态位则取决于其与其它生物的竞争,包括光合作用和营养吸收过程,同时还取决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植物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通过对这种制约关系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种群的演化和发展。

二、植物的适应机制植物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压力,进化出了许多令人惊叹的适应机制。

这些适应机制包括不同的适应策略和形态结构的变化。

植物的适应策略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种群层面的适应策略,即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和个体竞争获得生存和繁殖的利益;另一种则是分子层面的适应策略,即基因的变异和选择在物种遗传特征中的表现。

这些适应策略影响着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从而在不同环境中产生各不相同的表现。

植物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十分广泛和深入的变化。

在极端环境下,植物的形态结构如毛茸、厚叶、缩小的气孔等,使其能够适应生长在极端温度和水分的环境中;而在干旱和寒冷的地区,植物则进化出了各种吸水循环和保温机制。

三、环境因素对植物的影响环境因素如光照、水分、土壤营养、温度等,对植物的影响十分重要。

植物适应环境时,需考虑过好光合作用和水分吸收和分配问题。

植物的离子吸收和生产从根、茎、叶以及光合器官四方面进行。

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无机和有机物,通过体内的多个部位,如根和叶片,植物从土壤中吸收营养,成为机体中组织和器官的营养源。

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与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与应用

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与应用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应用价值。

植物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物群落成分之一,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自然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植物生态学的重要性植物生态学在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研究生物多样性。

植物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至关重要。

通过对植物群落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多样性及其变化趋势,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保护策略,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完整性。

其次,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包括固定碳、释放氧气、土壤保持、水循环等。

通过对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进行研究,可以深入理解植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在维持生态系统平衡方面所起的作用。

这对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植物生态学有助于研究生态系统服务。

植物提供了丰富的生态系统服务,如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食物供应等。

通过对植物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其重要性,并制定相关政策和管理措施,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利用。

二、植物生态学的应用植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首先,在环境保护方面,植物生态学为保护植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提供了科学依据。

通过对植物种群数量、分布、种类组成等的调查,可以评估生态系统的状况,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此外,植物生态学还可以通过植物修复技术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改善生态环境。

其次,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植物生态学为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通过研究不同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和生态位,可以指导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管理,实现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选读

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选读

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选读植物科学是一门研究植物生长、发育、遗传、生理、生态等方面的学科,对于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及其对于人类和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选取几篇优秀的植物科学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以供参考和学习。

范文一:植物生理学研究进展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在各种内外环境条件下的生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该篇范文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水分代谢等方面探讨了植物生理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范文二:植物遗传改良的研究与应用植物遗传改良是利用遗传学原理和方法改良植物品种的过程,是现代农业高产、高质量和环境友好的重要手段之一。

该篇范文以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为例,介绍了植物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遗传改良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范文三:植物生态学与自然保护植物生态学是研究植物在自然环境中与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学科,对于保护自然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该篇范文通过调查和实验数据,讨论了人类活动对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植物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

范文四: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与前景植物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植物基因组、基因表达和分子调控等方面的学科,对于深入理解植物生命活动和改良植物品种具有重要作用。

该篇范文综述了植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包括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进展,以及植物分子生物学在农业和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

范文五:植物药物研究与应用植物药物是指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治疗疾病或改善健康作用的天然产物,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篇范文以中药材黄芪为例,介绍了植物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包括活性成分提取、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结语:以上选取的几篇植物科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和角度,探讨了植物科学的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植物科学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植物生态学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植物生态学是生态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理解植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对于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的生理适应性、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植物具有多种生理适应性的特征,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

首先,植物能够通过形态结构的适应性来应对不同的环境挑战。

例如,一些植物的枝干可以长成长长的形状,以便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获取更多的阳光。

另外,植物的根系也能根据土壤的状况进行适应性调整,以获得更多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此外,植物的叶片形态和叶片表面的毛状结构也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保护植物免受损害。

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植物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植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涉及到物理性质,还包括生物和化学性质。

一方面,植物通过与土壤、水分、光照和温度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生长和繁殖。

植物可以通过化学信号和形态调整等方式感知和响应环境变化,以便适应不同的生存条件。

另一方面,植物与其他生物体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许多植物依靠昆虫等动物进行传粉,以保证其种子的繁殖。

同时,植物还能够释放出化学物质来引诱或抑制邻近植物的生长,这种相互作用被称为植物间的化感作用。

植物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全面的,涉及到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首先,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

这对于地球的大气组成和气候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植物能够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养分,进而转化为植物组织,参与物质循环。

植物在生态系统中起到了“碳库”的作用,将固定的碳储存于地下的根系和土壤中,对全球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调节作用。

此外,植物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地和食物资源。

尽管植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得到了广泛研究,但仍有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生物中的植物生态学

生物中的植物生态学

生物中的植物生态学植物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它们在地球上的漫长历史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使地球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而植物生态学则是探究植物生长和适应环境的科学研究领域。

本文将着眼于生物中的植物生态学,从植物的生长环境、物种亲缘关系、生物学特征和适应性方面等多个方面展开探讨。

植物生长环境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其生长、发展和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植物对环境的要求也不同。

例如一些植物需要充足的阳光,而有些植物能够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

此外,温度、水分、风速、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也都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在自然环境中,植物需要通过不同的适应策略来应对不同的环境压力。

比如,面对严寒气候的植物可能会通过低温硬化来增强其生存能力;而在干燥的环境中,植物通常会调节气孔大小来限制水分流失。

物种亲缘关系物种亲缘关系是植物生态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对于植物,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会影响它们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植物群落中,不同种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影响它们的分布、竞争和共存。

例如,有些植物之间会存在诸如竞争、共生或掠夺等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地位。

同时,物种亲缘关系还有利于进行系统发育分类,并为植物系统发育与生态适应进程提供基础知识。

生物学特征植物生态学研究还涉及植物的生物学特征。

在研究生态特征的过程中,植物叶子的形态、叶面积、植株高度、生殖方式等常被用作指标。

这些特征直接影响了植物的生存能力,如提高对资源的获取、减少水分流失、增强分布范围和适应性等。

适应性在应对不同的扰动和压力的过程中,植物会逐步演化出不同的适应策略,以提高其生存能力。

例如,有些植物在干旱环境中能够水分节约,从而获得最大的生长优势;有些植物则会通过在高温下快速开花或产生防晒物质来适应极端气候环境。

此外,还有些植物通过生长方式上的改变,例如生长角度或生长高度,来适应本地土地特征。

这些适应策略是植物演化的产物,表明生态学和演化生物学密切相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风毛菊属植物的繁殖分配和性分配4.1前言4.1.1植物的资源分配植物生长的过程,总的来说,就是要从其生存的环境中来获得并且利用资源,并在这个过程中对资源进行一定的分配。

其分配的模式是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为了权衡其生长过程中的各个重要的方面(生长、繁殖、防御等)而不断进化和变化的。

没有一个有机体可以在同一时间内把所有的方面都做的很好,因为植物所能获得和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在植物对其资源分配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分配的冲突与矛盾。

因此植物必须在此矛盾中寻求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

同样的资源,如果植物用来形成花,那么于此同时,这些资源便不可以再形成植物的叶、茎。

同样,大量的资源如果分配给了生殖结构,那么分配给其他功能的资源,如分配给生长功能的资源,便会相应的减少。

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权衡过程,对这一些问题,不同的植物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生活史。

总而言之,生活史的对策就是植物在不同功能之间对资源分配的权衡的结果,而这种任何形式的生活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就构成了生活史理论中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不可兼顾”思想,或是称作为“权衡”思想。

权衡可以分为三种意义上的权衡:生理权衡,是指对有机体内有限的资源有直接竞争关系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功能之间的权衡;微观进化权衡,是指一个性状其适合度的增加必然是伴随着另外一个性状的适合度的减少;宏观进化权衡,是指性状之间在独立的系统发育中的相关变化(张景光,2005)。

生活史理论试图来寻找在不同条件下植物的各种分配策略,我们假设有限的资源在生长、生存、繁殖之间来分配,因此,在这三个功能之间会存在对资源的竞争关系,即“权衡”关系。

每一种在这三个功能之间达成的权衡关系,都会造成不同的资源分配模式。

我们目前对植物的资源分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植物的性分配和植物的繁殖分配上,植物的性分配理论主要是研究资源在雌雄两个功能之间的最佳分配比,植物的繁殖分配是生活史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主要是研究植物所获得的资源在植物的繁殖功能中的投入程度和繁殖功能的投入资源占总资源的比例。

4.1.2植物的性分配在很早以前,达尔文就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发现了植物中繁殖功能存在着权衡现象,当一种繁殖功能的投入减少时,这一部分减少了的投入会转入到另一种繁殖功能当中去。

达尔文的这一发现被 Chranov 进一步的扩展为植物的性分配理论。

这个理论是假定雌雄功能之间存在着trade-off,意思是指植物在性别投入中,对一种性别投入的增多必然是意味着对另一种性别投入的减少。

性分配理论主要研究的问题有:(1)在两性体的植物种群内,没有人工介入而由自然选择所维持的平衡性比率问题。

(2)对一种性转换者的性转换时间和转换顺序问题 (3)不同的个体对雌雄功能的分配方式问题(4)性分配的进化稳定性问题(5)自然环境对个体雌雄功能分配的影响问题。

归结起来,性分配理论其实就是研究繁殖资源在雌雄两个性别之间的最优分配的理论。

自 20世纪70年代起,植物性分配理论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

1969 年,Ghiselin提出了性分配的大小优势模型,预测有机体会根据其个体的大小来调整性分配;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都支持了这个理论(Charnov,1982;Iwasa 1991);大小优势模型假说经常被应用在顺序两性这种极端的例子,而在同时两性体中,性分配的连续改变也是可能的(Lloyd and Bawa, 1984;Petersen and Fischer,1993)。

种群中的所有的同时两性体对雌雄功能的相对投入随会资源状况而改变,这种现象已经在两性体的植物(Lloyd and Bawa ,1984;Klinkhamer.1997)和动物(Petersen nd Fischer,1996;St Mary1997)中得到了证实。

目前在对于性分配受因素影响的研究中,人们总结了很多的假说,如局域配偶和局域资源竞争假说(Lloyd and Bawa,1984)、传粉综合影响假说(Burd and Allen, 1988;Bickel and Freeman,1993)、同株异花授粉假说(Klinkhamer and de Jong,1997)和性别差异相关的资源代价假说(Lloyd and Bawa,1984;Day and Aarssen,1997)等,依靠这些假说来判定性分配的大小依赖性的程度和方向,而这些假说都是从大小优势模型(Ghiselin,1969)发展而来。

直至今日,对性分配与植株个体大小的关系还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在Ishii(2004)的研究成果中,随着植物个体大小的增大,出现了偏雄分配的现象;Mazer and Dawson(2001)的研究结果表明,性分配与植物个体的大小关系不明确,性分配并不随个体大小而表现出相关的变化;而在大多数的研究结果中,大多数的植物,在其较大的个体中会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偏雌分配,而较小的个体会出现偏雄分配的现象。

偏向雌性有助于产生质量比较高的种子,偏向雄性有助于产生更多的花粉数,不同植物会选择不同的对策。

4.1.3植物的繁殖分配生长、繁殖、维持是植物的三个最基本的功能,而植物的种群的更新、个体生活史的完成都要依靠繁殖来完成,繁殖是生活史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在现阶段,不同的选择压力下植物繁殖分配对策的改变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们的关注。

对繁殖对策越来越深入的研究有助于人们对不同植物在特定生境中的繁殖过程及其本质和意义去做更深刻地理解和探索。

繁殖分配主要是研究植物所同化的总资源中对繁殖部分的分配比例、影响因素等问题,繁殖分配已经成为植物繁殖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繁殖是植物繁衍延续生命的唯一手段,但是在对植物的研究中,很长时间以来对其缺乏重视,直至19 世纪以来,人们才开始逐渐重视对植物繁殖功能的研究。

随着对繁殖功能研究的深入,人们开始将其提升到适应对策的高度来做研究,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对繁殖对策的研究投入了越来越多的精力与关注。

1970年,Harper等人提出了植物防御繁殖对策的概念;1973 年,Grime提出了植物对策思想;1974年,Racine等人提出了有性繁殖对策和营养繁殖对策的概念; 1997 年,何维明、钟章成对于植物繁殖分配的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作了进一步的阐述;2000 年,Leishman提出了繁殖分配中种子的大小与数量的权衡。

现在,繁殖对策的研究已从繁殖分配和繁殖投资的质变量变对策高度探讨不同年龄阶段的最佳繁殖分配格局,以及繁殖、生长和维持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

并把繁殖进化及其机理研究列为繁殖对策的重要内容,此外,不少学者对植物的繁殖对策进行论述,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植物繁殖对策研究的水平。

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研究方法的完善,将会更加有力地推动植物繁殖对策的研究向更深更新的方向发展(何维明,钟章成 1997)。

4.1.4植物繁殖对策的统计指标为了对繁殖分配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更准确地来评估繁殖对策,现已经提出了很多的衡量繁殖对策的指标。

(Bazzaf F.A.et.al.1992)一.繁殖分配繁殖分配(Reproductive allocation,用 RA 表示):是指植物一年所同化的所有资源中具体分配到繁殖构件的比例,这是一个最常用的统计指标,我们在本论文中也采用这个指标。

植物肯定不会将所有同化所得的资源都分配到繁殖构件当中去,而是会分配一部分去茎、叶、根等支撑器官中。

我们在研究中将植物的干重分为生殖部分和非生殖部分,用生殖部分的干重占植株干重的比例来衡量繁殖分配,因此我们测得的 RA 的数值必定是小于 1。

普遍来说,一年生植物较多年生植物会有较大的 RA 值,一般把它们净同化能量的 20%-40%分配到生殖结构中去,而多年生植物每年只分配 0-20%到生殖结构中去(李金花等,2004)。

这与 1989 年 Wilson 等的研究结果相符,Wilson 研究了40 种草本植物的繁殖分配,其研究结果表明,1 年生的植物都具有比较高的繁殖分配值,而多年生植物的繁殖分配值较低,在中生生境下的多年生植物,其生殖分配与生长型有关,具匍匐茎或根茎的种生殖分配值低,丛生的禾草具有较高的生殖分配值(Wilson and Thompson,1989)。

同年,Schat 给出了与 Wilson 不同的研究结果,他指出,种群间的生殖分配值的不同并不是由于生长型不同而造成的,而是与植物生长环境的资源供给状况有关(Schat,1989)。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中,由于生境的不同、植株大小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等等因素,形成了繁殖对策的多样性,这些多种多样的繁殖对策都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二繁殖投资繁殖投资(Reproductive Effort,用 RE 表示):人们现在对 RE 比较普遍的定义为全部资源(如生物量或营养物质)投入到部分(种子)或全部繁殖器官(种子、花、花梗)的部分(Reekie 和Bazzaz,1987)。

这一理论基于分配原理(Principle of allocation)。

在一定的生存环境下,资源的总量有限,植物自身的资源会在生长、繁殖和维持这三个基本功能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因此可以说植物的繁殖,是建立在生长和维持这两大基本功能消耗的基础上的。

RE 数值可以体现出营养生长与繁殖活动之间存在的资源分配问题,是当今植物繁殖分配研究中比较热门的一个类别。

但是目前在 RE 的实际测量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人们对于 RE 的测量方法还存在着不少的争议。

很多因素对 RA 有一定的影响,同样的,很多因素也对 RE 有影响,例如植物所处的演替阶段、植物生长密度、植物面临的资源竞争、植物生长地的资源状况等等。

例如生长在开阔生境的植物,由于其生境的影响,会需要比较高的繁殖投资。

而密集生长的植物,会由于相互间的竞争关系,会调整其自身的繁殖投资,使得繁殖能力与竞争能力相适应。

三繁殖产量繁殖产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植物的总繁殖量大小,可以用两种可用组成繁殖构件的资源量表示,也可用繁殖构件的数量来表示。

是刻划种群的适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四繁殖效率繁殖效率:是指植物对繁殖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程度,是反映植物潜在的繁殖能力的指标。

4.2材料和方法4.2.1材料本实验所用材料是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区分布的五种风毛菊属的植物(见表1)。

我们均在其盛花期进行取样,在每个海拔高度随机重复挖取多个整株(地上和地下)草本植物, 尽量保证根系的完整,对其花期的资源分配进行了分析。

4.2.2采集地点概况我们的采集地点主要是在青藏高原东缘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具体地点在甘南地区的合作、玛曲、卓尼、夏河、碌曲、迭部等地区。

合作(东经102°53',北纬34°55')平均海拔高度为2900m,年平均气温2.0℃,最冷的 12、1、2 三个月平均气温-5.9℃,最热的 6-8 三个月平均气温为1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