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讲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题介绍】
由对话的开始几句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齐宣王想谈的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皆是春秋时的霸主。可见他喜欢的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主张。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以儒家的仁义治理天下
由此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仁政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孟子用一句托词“我没听说过”轻巧的转换了话题,既不得罪齐宣王又回到自己的预设话题上来了,但是,想要成功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一、重点字词
1.实词积累
①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走向)
②不识有诸?(知道,懂得)
④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吝惜)
⑤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按摩)
⑥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见方)
⑦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中国:指中原一带)
⑧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妻子:妻子和儿女)
2.虚词
(1) 盍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2)奚
①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②
③
④
(3)盍
盖(盍)亦反其本矣。(何不)
连词
①顺接,就,那么。(则移其民于河东、则何如)
②转接,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3.通假字:
(1)无以,则王乎?(“以”通“已”,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与”通“欤”,语气词, 表疑问。)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通“矣”,语气词,相当“了”)
(4)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通,。(“涂”通“途”,道路)(5)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
(6)嫉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通“诉”,控诉、控告)4.古今字
刑于寡妻。(刑,作榜样,后来写作“型”)
盖亦反其本矣。
是罔民也。(罔,张开罗网;引申为捕捉、陷害,后“網”)
二、重点句子
(一)特殊语序
1. 何由知吾可也?
2.牛何之?
3.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4.臣未之闻也。(特殊句式—否定句宾语倒置)
5.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6.则牛羊何择焉?
(二)整句翻译
1.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2.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3.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5.危士臣,构怨于诸侯。
6.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7.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三、课堂练习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下划线字注音,是通假字的要注明。
①弃甲曳()兵。
②涂()有饿piǎo()。
③鸡豚()狗()之畜()。
④数()罟()不入wū()池。
⑤无()失其时。
⑥谨庠()序之教。
⑦申之以孝tì()之义。
⑧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明确:①yè②tú涂通假字同“途”,莩③tún 彘xù ④cù,gǔ 洿⑤wú,无通假字,通“毋”⑥xiáng ⑦颁bān通假字,通“斑’⑧悌
四、如何理解“五十步笑百步”的喻意?(难点掌握)
梁惠王自以为自己对于国家较他国国君尽心,自己的政
策比邻国好,邻国之民会自动投奔他。可是,邻国之民不见少,自己的国民不见增多。因为他的目的在于增加兵源,老百姓看穿了他小恩小惠、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又怎会来“送死”呢?孟子以临阵脱逃为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风趣地说明,魏国的政策和邻国的相差无几,本质上讲都是虐民暴政,所以不必希望民之多于邻国。本体和喻体的贴切,使孟子的比喻充满了逻辑的力量。
成语“五十步笑百步”:后泛用以比喻缺点或错误的性质相同,只有情节或轻或重的区别。
小结:
1.重点字词和句式
2.出自本课的成语
①五十步笑百步
②弃甲曳兵: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