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合集下载

最新慢性便秘诊疗指南

最新慢性便秘诊疗指南

一、便秘诊治流程提出的背景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

便秘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常见病症,包括胃肠道疾病、累及消化道的系统性疾病,许多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不少便秘无器质性病因,罗马II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提出和便秘有关的病症有功能性便秘、盆底排便障碍及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其中,功能性便秘需除外器质性病因以及药物因素。

而盆底排便障碍需符合功能性便秘的标准,并具备盆底排便障碍的客观检查依据。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以便秘为突出表现。

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便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在有些疾病如结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等症时的便秘甚至可导致生命意外;部分便秘和肛肠疾病,如痔、肛裂等均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北京、天津和西安地区对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慢性便秘高达15%~20%。

而北京地区对18~70岁成年人进行的一项随机、分层、分级调查表明,慢性便秘的发病率为6.07%,女性是男性的4倍以上,且精神因素是高危因子之一。

因此,预防和及时合理治疗便秘,将会大大减轻便秘带来的严重后果和社会负担,制定适合于我国的便秘诊治流程,必将使整个社会受益。

2001年我国胃肠动力会议(深圳)提出便秘诊治流程,近10个月来在全国各地广泛征求意见,今年8月在北京中国慢性便秘论坛会上,我国200多名消化医师进一步讨论了诊治流程。

二、我国便秘流程的思路和依据:便秘的诊断要点:正常的排便需具备正常的结肠传输功能和排便功能。

如有任何环节的故障,均可以引起便秘。

对慢性便秘的诊断应包括便秘的病因(和诱因)、程度及便秘类型。

如能了解和便秘有关的累及范围(结肠、肛门直肠、或伴上胃肠道)、受累组织(肌病或神经病变)、有无局部结构异常及其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则对制定治疗和预测疗效非常有用。

便秘的严重程度可分为轻、中、重三度。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生活,经一般处理能好转,无需用药或少用药。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精品课件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排便障碍的诊断标准 1.必须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2.在反复尝试排便过程中,至少包括以下3项中的2项: ①球囊逼出试验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有排出功能减弱; ②压力测定、影像学或肌电图检查证实盆底肌肉(如肛门括约肌
或耻骨直肠肌)不协调性收缩或括约肌基础静息压松弛率<20%; ③压力测定或影像学检查证实排便时直肠推进力不足。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近3个月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罗马Ⅲ标准中功能性便秘的诊断标准 1).必须包括下列2项或2项以上: 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
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 和(或)堵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如用手指协助排便、 盆底支持),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注: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 准
精品课件
5.严重程度的判断: 根据便秘和相关症状轻重及其对生活影响的程
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轻度指症状较轻,不影响日常生活,通过整体
便干硬、排便费力。②排便障碍型便秘:即功能性排 便障碍,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便秘,主要表现为排 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 费时、需要手法辅助排便等。③混合型便秘:患者存 在结肠传输延缓和肛门直肠排便障碍的证据。④NTC: IBS-C多属于这一型,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与便秘相 关。
精品课件
慢性便秘患者常表现为便意减少或缺乏便意、 想排便而排不出(空排)、排便费时、每日排便 量少,可伴有腹痛、腹胀、肛门直肠疼痛等不 适。
IBS-C患者的腹痛、腹部不适常在排便后获改 善。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年)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2019)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Dr.HAN
背景
背景
✓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 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我国于2003年在南昌召开的全国便秘专题研讨会上制定了《慢性便秘的 诊治指南》,并于2007年根据罗马Ⅲ标准在扬州进行了修订,该指南对 规范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慢性便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定义和流行病学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 ~10.0%。慢性便秘患病率 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定义和流行病学
3.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 研究结果显示,经济状况和文化程度均与便秘的患病率呈负相关,农村地区便秘患病率高
✓本共识意见中的推荐等级根据投票结果分为: A级指标(强烈推荐),即a得票比例≥80%; B级指标(推荐),即a和b得票比例相加≥ 80%; C级指标(建议),即a、b和c得票比例相加≥80%;未达C级指标则删除。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 和“建议”3个等级。
于城市。经济地位和文化水平的不同对便秘的影响可能是由不同阶层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 式的差异所致。 ✓ 低BMI和生活在人口密集区的人群更易发生便秘。 ✓ 低纤维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和较少的体力活动均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 焦虑、抑郁和不良生活事件等精神心理因素也是便秘发生的危险因素。 ✓ 有便秘家族史较无家族史的个体发生便秘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可能与遗传易感性和生活环 境相似有关。 ✓ 某些药物的使用也是便秘的危险因素,包括抗胆碱能药物、阿片类药、抗抑郁药、抗癫药、 抗组胺药、抗精神病药、抗震颤麻痹药、解痉药、钙拮抗剂、钙剂、铁剂、止泻药、NS AID等。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WGO便秘指南2019版-精选文档

WGO便秘指南2019版-精选文档

概述
西方人群发病率:1%--20% 老年人发病率:20%--社区居民 50%--住院患者
便秘的定义
功能性便秘通常的定义
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或排便有不尽感和/或排 便次数减少(每3-4天1次或更少)为特征的疾病, 没有报警症状或继发病因。
2.1 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膳食、体力活动 或生活方式改变
便秘
结肠肌病或神经病变 导致的原发动力障碍
非处方药
• 抗酸药 (包含铝,镁) • 止泻药 • 钙和铁补充剂 • 非甾体类消炎药
3.便秘诊断
美国每年因 便秘就诊的 人次就高达 七百万
英国2019年一年 全科医生开出的 通便药处方超过 一千三百万
对消化专科医生而言, 重点是要识别可能获 益于专科诊断和治疗 的患者,从而更有效 地使用医疗资源
便秘: 全球的观点
——世界胃肠组织全球指南 2019年11月
病案
陈XX,女,78岁 主诉:大便秘结30余年,加重伴腹痛3天 入院时间:2019-12-15 病例特点: 近30余年大便长期秘结不通,多数四五天一 行,甚则十余天一行,多为羊屎状,时有腹胀腹痛,间断 服用“三黄片”、“番泻叶”,症状无明显改善。3天前 因进食进多肉类食物,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呕吐为少 许痰涎,大便已十日未解。 入院症见:腹胀腹痛,下腹部为主,时恶心欲呕,口淡无 味,有肛门排气,大便十日未解。 舌质淡少津无苔,脉沉迟
2. 排便障碍 3.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C)
体力运动和高纤维膳食是保护性的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便秘的风险 (相互之间的联系可能并非病因性的): 年龄(但是便秘并非正常衰老的生理结局) 抑郁 不运动 低卡路里的摄入 低收入和低教育水平 服用药物的数量(独立的副作用) 身体或性虐待 女性——在女性中,自诉便秘的患病率较高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

《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2019,广州)》要点便秘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生命质量,部分患者反复就医或滥用泻药,增加了医疗费用。

根据证据级别高低和专家投票结果,本共识将推荐等级分为“强烈推荐”“推荐”和“建议”3个等级。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1.便秘是一种(组)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 (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费时和需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2.我国成人慢性便秘的患病率为4.0%~10.0%。

慢性便秘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3. 慢性便秘的危险因素有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精神心理因素等。

推荐等级:推荐。

4.慢性便秘患者生命质量下降,造成明显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二、病因与病理生理5.慢性便秘的病因包括功能性、器质性和药物性。

推荐等级:强烈推荐。

6. 根据病理生理改变,功能性疾病所致的便秘可分为正常传输型便秘(NTC)、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

推荐等级:推荐。

7.STC的原因多为结肠推进力不足,与肠神经损伤、Cajal 细胞减少等有关。

推荐等级:推荐。

8.排便障碍型便秘多为盆底肌协调障碍、排便推进力不足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9.NTC多为直肠顺应性和直肠敏感性异常所致。

推荐等级:推荐。

三、诊断评估与鉴别诊断10.慢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可借鉴功能性便秘罗马Ⅳ标准,排便次数采用自发排便次数进行计数。

推荐等级:推荐。

11. 肛门直肠指诊有助于排除肛门直肠器质性疾病,了解肛门括约肌功能。

推荐等级:推荐。

12.对有警报征象的慢性便秘患者,要有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以排除器质性疾病。

对年龄≥40岁的初诊患者。

建议行结肠镜检查。

推荐等级:推荐。

13.结肠传输时间测定有助于STC的诊断。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PPT课件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53)
要点解读
诊断
11/21/2019
6
13版指南特点
基于症状的诊断 优化诊断标准 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11/21/2019
一级
便秘的分级诊断 二级
三级
7
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2013)
对功能性胃肠病进行基于症状的诊断---可靠吗?
最新的一项诊断IBS的随机试验(302名患者)表明
a.至少有25%的排便感到费力 b.至少有25%的排便为块状便或硬便 c.至少有25%的排便有不尽感 d.至少有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的阻塞感 e.至少有25%的排便需要人工方法辅助 f.每周少于3次排便 2. 不使用泻剂时很少出现稀便 3. 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
2 IBS-C
符合IBS诊断标准性诊断
(difference, 0.64;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74 to 1.45)
直接花费更低
症状诊断 排除性诊断 $3160 VS. $5075
11/21/2019
一年随访期间,丹麦
8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 2013;11:956–962
解读
2013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
11/21/2019
王鹏 消化内科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1
修订背景
近10年来
• 饮食结构改变 • 生活节奏加快 • 社会心理因素影响
• 生活区域 • 工作压力 • 文化程度
11/21/2019
慢性便秘患病率上升趋势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 60岁以上患者上升到
病率4%-6%
2005–2008年结直肠癌45岁以下所占比例 18.4% 31246例结直肠癌病人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全文)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全文)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全文)一、概述(一)定义慢性腹泻(chronic diarrhea)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diarrhea)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既往认为慢性腹泻的粪便排便量>200 g/d,但因粪便的重量变化很大,正常人的粪便重量可能会超过这个值,因此不推荐将粪便重量作为腹泻的衡量标准。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1]。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2]。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3,4]。

图1 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BSFS大便分型法)(二)分类慢性腹泻的基本病理生理学变化是肠道对水分的吸收能力减少或分泌能力增加,导致大便粪质含水量增多,进而导致腹泻。

1.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多数腹泻是在多种因素和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从鉴别诊断的角度出发,慢性腹泻的临床分类可能比传统的病理生理分类更加实用。

(三)流行病学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3]。

西方人群慢性腹泻患病率为4%~5%,美国成人慢性腹泻的患病率为6.6%[4]。

但因慢性腹泻定义以及诊断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地区对慢性腹泻的定义也不相同,故难以针对慢性腹泻进行准确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

慢性便秘诊疗指南完整版便秘是门诊最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之一,全球患病率约为15%,包括原发性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继发性便秘[1]。

由于产生便秘症状的病因较为复杂,患者的情况各不相同,临床评估和治疗均强调个体化[1]。

近日,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对《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进行了更新(图1)。

图1 《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1]那么,在新版《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中,慢性便秘应怎样进行评估与治疗?小编已将重点整理好,一起看看吧~要点一:针对性采集病史与体格检查>>>排除肠道肿瘤等疾病[1]: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有助于排除肿瘤等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主要包括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检查。

便秘患者腹部通常没有触痛,但可能会有明显的膨隆或触诊不适,临床在检查时应特别注意可触及的腹部肿块。

肛门直肠的检查中,直肠指检可识别肛门括约肌高张力、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直肠前突、肛门直肠肿块、狭窄或粪便嵌塞等;Valsalva 动作可以帮助确定盆底下降的程度以及是否存在耻骨直肠肌功能障碍。

此外,根据《慢性便秘诊疗临床实践指南》,便秘患者若同时伴有直肠出血、大便变细、粪便带血、体重减轻、贫血或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应进行内镜检查,以排除肠道肿瘤。

同时,临床应询问患者是否合并盆底疾病、产科病史(怀孕次数、是否有子宫切除术史等)。

且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临床都可考虑询问患者是否遭遇过性侵犯或存在饮食紊乱的情况。

>>>识别导致便秘的药物因素与行为因素[1]:可导致便秘的药物包括:阿片类药物、抗抑郁药、抗胆碱能药、钙通道阻滞剂和钙补充剂等。

患者可能需要停用或调整药物以缓解便秘症状。

可导致便秘的行为因素包括:饮食饮水过少、缺少运动等。

>>>区分便秘的亚型[1]: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的患者可能存在结肠传输功能障碍;排便不尽、排便费力的患者则更可能存在盆底功能障碍;腹痛可能提示肠易激综合征(IBS)。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

中国慢性便秘指南
后拍摄腹片,观察标志物存留情况,在治疗后仍无改善,
则支持手术指征。
12
精选ppt
小肠动力的评估
慢传输性便秘,在手术治疗前,因评估是否存在小肠 动力障碍,是否影响手术效果
普通的消化道碘水造影,有助于对小肠动力的大致评 估
13
精选ppt
便秘影像学检查
排粪造影: 通常采用X线法,即将一定剂量的钡糊注入直肠,模拟生理 性排便活动,动态观察肛门直肠的功能和解剖结构变化。 主要用于与便秘相关的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断,如直肠黏 膜脱垂、内套叠、直肠前突、肠疝(小肠或乙状结肠疝)、盆 底下降综合征等。对难治性排便障碍型便秘,排粪造影是 排便障碍型的必须检查手段及外科决定手术治疗方式的 重要依据
6
精选ppt
不同类型便秘主要症状
慢传输型(STC) 结肠传输延缓,主要症状为排便次数减少、粪 便干硬、排便费力
7
精选ppt
排便障碍型 排便费力、不尽感,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 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排便,结肠传输可能是 正常或延缓,但将粪便排出直肠是不足的,困 难的。既往称之为出口梗阻型
8
精选ppt
目录
1、慢性便秘定义 2、慢性便秘常见病因、病理生理 分型 3、便秘的检查方法 4、诊断 5、慢性便秘的治疗 6、精神心理因素引起便秘的机制
1
精选ppt
一、定义
便秘(constipation)
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 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费力、排出困 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
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6个月。
2
精选ppt
二、病因及分型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 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的 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

《慢性腹泻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一、概述(一)定义慢性腹泻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症状,也是消化科门诊患者常见的就诊原因,发病时影响患者的体力、精神状态、营养吸收、日常工作,大大降低患者的生命质量,造成较大的社会负担。

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3次/d),粪质稀薄,含水量增加(>85%),大便可伴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

推荐使用布里斯托粪便性状分型(图1)评分第5型及以上,作为腹泻标准。

一般来说,急性腹泻病程为2~3周,而慢性腹泻病程>4周。

我国学者把慢性腹泻定义为病程>4周,或间歇期在2~4周内的复发性腹泻。

(二)分类1. 根据腹泻的病理生理类型不同可将腹泻分为4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渗透性腹泻和动力性腹泻。

2. 根据有无器质性病变,慢性腹泻可分为器质性腹泻和功能性腹泻。

3. 根据临床特点,慢性腹泻可分为水样泻、脂肪泻和炎症性腹泻。

(三)流行病学慢性腹泻在临床上很常见,据估计,我国3%~5%人群患过慢性腹泻。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慢性腹泻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表1)。

慢性腹泻的病因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主要包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和功能性腹泻。

(二)发病机制1. 渗透性腹泻:2. 分泌性腹泻:3. 渗出性腹泻:4. 动力性腹泻: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一)诊断步骤慢性腹泻的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判断是否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腹泻。

2. 排除医源性腹泻。

3. 根据患者人群和临床表现对腹泻进行分类。

4. 在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腹泻病因。

(二)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1)危险因素:生活方式:如饮食规律、情绪、气候及环境变化、工作压力等。

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

药物因素。

(2)病史:既往史:起病方式与病程:粪便性状:伴随症状:2. 体格检查:不同病因的慢性腹泻可以有不同的表现。

3. 辅助检查:辅助检查方式可根据医疗单位条件及病情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便秘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要点(全文)
一、概述
(一)定义
便秘是指一种(组)临床症状,表现为排便困难和/或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

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肛门直肠堵塞感、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以及需手法辅助排便。

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3次。

慢性便秘的病程应≥6个月。

(二)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诱因和病因
1. 诱因:
(1)低纤维素食物、水分摄入不足可增加便秘发生的可能性。

(2)生活节奏加快、工作环境改变、精神心理因素(如抑郁、焦虑等)。

(3)滥用或不合理应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4)文化程度低、低体重指数(BMI)、女性、人口密集区生活者更易发生便秘。

2. 病因:
便秘主要由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及药物3大类病因所致,常见病因及相关因素见表1。

(二)发病机制
三、诊断、鉴别诊断与转诊
(一)诊断
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状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感,可有下腹胀痛或绞痛、食
欲减退、疲乏无力、头晕、烦躁、焦虑、失眠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因用力排硬粪块而伴肛门疼痛、肛裂、痔疮和肛乳头炎。

部分功能性便秘患者可在左下腹乙状结肠部位触及条索状块物。

便秘患者出现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腹痛持续加剧、腹部包块等以及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情况时,应与器质性疾病鉴别。

2. 辅助检查:
(1)粪便常规、隐血试验检查:
(2)直肠指检:
(3)腹部平片:
(4)结肠镜检查:
(5)结肠传输试验:
(6)排粪造影检查:
(7)肛管直肠压力测定:
(8)球囊逼出试验:
(9)肛门肌电图检查:
3. 诊断标准:
(1)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
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
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粪或硬粪;
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
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至少25%的排便需手法辅助,每周自发排便<3次。

(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二)病情评估
便秘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

(三)鉴别诊断
1. 便秘急性起病,且伴呕吐、腹胀及剧烈腹痛,应考虑有肠梗阻的可能。

2. 便秘伴腹部包块,可能为结肠肿瘤、腹腔内肿瘤压迫结肠、肠结核、克罗恩病或肿大的淋巴结等。

左下腹扪及活动度较大的条索状或腊肠状肠管时,应怀疑是乙状结肠痉挛。

3. 便秘与腹泻交替并有脐周或中、下腹部隐痛时,多提示为肠结核或腹腔内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或肠易激综合征等病变。

(四)转诊建议
当患者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转诊:
1. 及时转诊:
(1)便秘程度属于重度。

(2)有报警征象。

(3)器质性疾病导致的便秘且病情严重者,或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肠穿孔、腹膜炎等。

(4)需要手术者。

2. 普通转诊:
(1)对疾病过度担心且宣教无效者。

(2)经验治疗2~4周无效或难治性便秘者。

(3)需要进一步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便秘者。

四、治疗
(一)目的
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

强调个体化综合治疗。

(二)器质性便秘
主要针对病因治疗,也可临时选用泻药以缓解便秘症状,但应避免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

(三)功能性便秘
1. 基础治疗:
(1)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膳食:增加纤维素(25~35 g/d)和水分(1.5~2.0 L/d)的摄入。

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

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 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每次大便时间不宜过长(<10 min/次)。

(2)认知治疗:加强患者的自身认知,对慢性便秘的治疗有重要帮助。

2. 药物治疗:
便秘经过4~8周的基础治疗无效,可酌情选用相应药物治疗。

便秘的常用治疗药物有:
(1)聚乙二醇4000散:适用于成人及≥8岁的儿童便秘的症状治疗。

(2)乳果糖口服溶液:主要用于慢性或习惯性便秘。

(3)比沙可啶肠溶片:用于急、慢性便秘和习惯性便秘。

(4)利那洛肽:主要用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临床研究也证实其在难治性便秘患者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5)琥珀酸普芦卡必利片:用于治疗成年女性患者通过轻泻剂难以充分缓解的慢性便秘症状。

(6)益生菌及益生元:补充含双歧杆菌、乳杆菌、枯草杆菌等益生菌的制剂,尤其是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等复合制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肠道蠕动和胃肠动力恢复改善便秘症状。

目前推荐其作为慢性便秘的长期辅助用药。

(7)开塞露:用于小儿、老年体弱便秘者的治疗。

3. 中医中药:
4. 精神、心理治疗:
5. 特殊人群的便秘治疗:
(1)老年人:老年人便秘主要与缺乏运动、因病服用相关药物有关,治疗手段主要为改变生活方式、尽量停用致便秘的药物。

容积性、渗透性泻药为首选,严重者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

(2)妊娠妇女:
(3)儿童:
(4)糖尿病患者:便秘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可尝试使用容积性、渗透性和刺激性泻药。

(5)终末期患者:
五、疾病管理
便秘患者的管理流程见图2。

(一)评估有无便秘相关的诱因或危险因素
(二)评估便秘严重程度以明确是否需要转诊
六、分级预防及健康教育
(一)预防
1. 一级预防:功能性便秘的病因主要与饮食、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及滥用药物等因素有关,一级预防主要是针对以上因素,采取相关措施,在源头上预防疾病的发生。

2. 二级预防:主要指对便秘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 三级预防: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需要长期随访评估,防止转为慢性便秘。

(二)健康教育
1. 便秘的危险因素和危害:
2. 便秘的自我预防技巧:
3. 病情的自我监测与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