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专业的专业理论基础课。

其目的是培养学生会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等基础学科的知识,来认识和研究油气藏的形成机制及其分布规律,科学的预测一个区域的含油气远景,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油气勘探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必须具备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渗流力学、普通地质学、岩石学、地史学、古生物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等学科的基础知识。

学完本课程之后,必须掌握油气藏的基本要素,各类油气藏的基本特点,掌握现代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理论和假说,掌握油气藏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并能够综合应用这些知识,进行油气远景评价,正确指明有利的勘探方向。

《油矿地质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矿地质学又叫油气田地下地质学,是石油地质勘查专业主要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掌握钻井地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综合利用地质、地球物理、实验室分析、以及测试的资料来解决油气田地质结构、储层特征、油气水分布、油气储量及油气藏存在的压力和温度条件等。

为油气田勘探、开发方案编制与调整,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习本课陈之前,必须具备基础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油层物理、油矿地球物理测井等学科的知识。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钻井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2、能对各种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推理研究;3、能编绘和应用各种油气田地质图件;4、掌握油气储量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油气田勘探》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油气地质勘探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察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既是一门方法技术课,又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汇报文档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汇报文档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难点: 难点: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 1. 如何发现单井或层组的生产和开发问题?如 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 何区分特征规律和人为因素以及数值干扰? 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 如何根据工区具体的地质和储层特征,提出 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具体的调整措施和工艺措施? 压裂、 2. 压裂、酸化等工艺措施的规范性设计和可行 性论证; 性论证;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范性设计; 3. 钻具、套管柱和泥浆的规范性设计;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软件或Grapher 4. Surfer软件或Grapher软件等常用应用性软 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件的应用技巧和技术。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基本要求: 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以一个各项动静态数据资料比 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 较齐全的油藏、气藏或井组为例,按油气藏 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 开发的过程,在教师的指导下,顺序完成一 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 系列训练项目的内容。训练项目设计内容尽 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 量贴近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一系列研究方法、 计算手段、 计算手段、绘图技术和计算机常用专业软件 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 操作技术等,注重基本训练,不与已开设的 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课程设计内容重复,不深入毕业设计内容。
石 油 工 程 综 合 课 程 设 计
二.性质、目的和基本要求 性质、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是串联知识, 石油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 是串联知识 , 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 系统认识油气田开发工程的过程 、 方法和手 段的一个重要实习环节。 段的一个重要实习环节。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 使学生弥补课堂学 通过综合课程设计 , 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 习中因学时有限而造成的训练不足 , 弥补毕 业设计中因指导教师各异和毕业设计题目各 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异而造成的综合训练不足 。 目的是综合检验 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 学生对石油工程主要课程学习和掌握情况 , 并配合毕业设计, 并配合毕业设计 , 对毕业设计中所遇到的专 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 项分析和专项计算进行前期练习 , 使毕业设 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计能更加顺利地进行。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2902 学分:5(7留学生)实践周数:5(7)上机学时: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大纲执笔人:步玉环于乐香孟红霞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一、课程目标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

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会编写简单的油田开发方案;2.学会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3.学会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5.掌握完井方法、生产管柱尺寸及射孔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法;6.掌握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工艺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综合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以下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测井资料、取心资料、试采、开发试验等动静态资料;以及井别、井深、地质概况、油层位置、完井方式、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温度、流压及对应产量、饱和压力、套管直径、含水、生产气液比、原油密度、水密度、天然气相对密度、出砂情况、结蜡情况等,完成以下设计内容:(一)油藏工程设计1.5周1.开发方式确定溶解气驱,水驱,溶解气驱转水驱等。

2.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原则、层系综合评价等。

3.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确定注水方式及井网类型、井网密度及注采井距等。

4.开发指标预测(1)排状注水(2)面积注水开发年限,无水采油期,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注水量,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注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原石油与天然气地质)总学时:72一、教学思想1、《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开设这门课的总体指导思想是:打好基础、向前覆盖(覆盖已经学过的基础地质知识,让学生了解它们与油气地质学的关系及其用途)、向后延伸(通过这一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并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2、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的精髓在于它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授课中围绕现代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进行了精练的讲述,致力于语言风格上精练、简约,内容安排上深入简出,以便于学生的学习、掌握;3、在课程体系安排上,体现了以油气藏为核心的油气勘探指导思想。

先介绍油气地质学的核心——油气藏及其构成因素,然后是油气藏的形成机理,最后介绍油气藏的赋存规律,共分三个大的板块;4、尽量避免与后续课程的重复,适当加强了在生烃、运移等章节的份量;5、吸纳了目前油气地质学的国内外主要进展,如: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流体动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储盖层评价、含油气系统、成藏动力学、油气成藏组合、非常规油气等。

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油气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对油气在地下的实际赋存条件如圈闭和油气藏的结构等,能通过图件的形式表达出来。

故安排了8次实习(其中第8次为综合大实习)。

为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安排了3次分组实验(课下进行)。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本课程总学时为72,以教师讲授为主,并安排8次实习。

学时分配:教师授课60学时,课堂实习12学时,实验需在课下完成。

建议学时的分配方案:第一章绪论,6学时实习一中国主要油气盆地和油气田分布,1学时第二章油气藏中的流体,6学时第三章储层与盖层,8学时实习二储集层孔隙结构观察对比、影响碎屑岩物性的因素分析,1学时第四章圈闭与油气藏,8学时实习三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1学时第五章石油和天然气的成因与生油岩,8学时实习四有机质成熟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1学时实习五TTI值的计算和应用,1学时第六章石油与天然气的运移,8学时实习六地下水动力分布与油气运聚的关系,1学时实习七油源对比与油气运移方向确定,1学时第七章油气藏的形成和破坏,8学时第八章油气赋存规律,8学时实习八酒泉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综合分析大作业+讨论课,3学时小组实验安排(课下进行):实验一C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与储集层孔隙结构的直观、定量分析实验二OGE—Ⅱ型油气评价工作站与烃源岩热解分析实验三真实砂岩微观模型下的流体驱替实验教学手段:课堂采用体教学,课下阅读电子教材、文字教材和辅导材料,在线答疑,实习和讨论课。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地质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1010023课程名称:石油地质学英文名称:Petroleum Geology课程类型: 必修课课程性质:专业课总学时: 64 讲课学时: 62 实验(实践)学时:2学分: 4适用对象: 资源勘查工程本科专业先修课程:地球科学概论,岩浆岩和变质岩,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勘探。

一﹑编写说明(一)制定大纲的依据按照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总体教学计划及油田勘探开发对本专业人才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制定。

(二)课程简介系统介绍油气的组成、性质和成因,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及类型,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

(三)课程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课,学生毕业后从事油气的勘探、开发和有关的管理工作都要用到本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因此它是事关学生毕业后的实际工作能力的最为重要的课程之一。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地质思维基本功和习惯,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地质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油气勘探、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和其他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所涉及到的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都已经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中介绍,和上述课程相比,本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其综合性和集成性,它强调有关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综合,强调各成藏要素的时空匹配和动态过程和联系。

同时,它也作为后续油气田勘探学、油气田开发地质学、中外油气田勘探等课程的基础。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先修的地球科学概论、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油气地球化学等课程的学习中,打好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础,同时,要加强有关的实验课程和实习环节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基本功。

作为一门综合课,没有时间从ABC起步。

二、大纲内容(一)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油气成藏要素(生、储、盖、运、圈、保)和油气藏的形成机理、过程及其类型以及油气在地壳上的富集分布规律,并培养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油气勘探和油气田开发生产及科研工作中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必修、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质工程
学分:4 学时:64学时(其中实践14学时)
大纲执笔:柳广弟院(系)、部负责人:谢庆宾
一、课程目的与任务
石油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学生掌握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地质、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认识油气矿藏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明确寻找油气的方向,为勘探和开发油气矿藏奠定理论基础。

二、课程要求
学完本课程后,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正确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
2、掌握油气生成与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以及油气在地壳中分布的基本规律;
3、掌握石油地质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方法,并能利用石油地质学的原理与方法对盆地油气成藏的基本条件进行初步的评价。

三、大纲内容
四、实验与实践。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1996年6月修订)一、课程的性质和主要内容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在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它是矿产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同其前期的数、理、化及地质基础课和后续的专业技术课都有密切联系。

一方面研究油气地质问题必须具备广泛的数、理、化及地质学基础知识,因而本课程必须在学习数、理、化等基础课及地质、地史与古生物、构造、岩石(尤其沉积岩)等基础地质课之后才能进行。

另一方面,涉及油气地质勘探与油气藏工程的各门专业技术都是围绕油气藏开展的,石油及开然气地质学为油气勘探与开发实践中有关技术、方法的选用和成果解释提供基本的地质理论依据。

因此,本课程是油气地质勘探与油藏工程专业的主干课和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面向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

但根据实际需要也可面向其他与油气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开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研究壳中油气藏及其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

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教学所要求的学时数有所不同。

石油地质和油藏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本课程规定为80学时。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1、气藏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包括油气藏中的油、气、水流体、储集层和盖层、圈闭和油气藏。

2、油气藏形成条件。

包括油气成因、烃源岩、油气运移、油气藏形成。

3、油气藏分布规律。

包括油气盆地、油气分布及其控制因素和典型油气田地质特征。

本课程的“三基”如下:1、基本知识:油、气、水(含其同位素)的基本性质和产状;生、储、盖层的基本类型及特征;圈闭和各级油气聚集的类型及特征;油气藏在时空上的组合和分布特点;典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特点。

2、基本理论:有机质转化与成烃的地球化学原理;油气运移机理;圈闭的形成机理;油气聚集与成藏机理与模式。

3、基本技能:正确识别和鉴定各种油气显示;掌握油、气、水(含其同位素)分析资料的应用与解释方法;能够对生、储、盖层的测试、鉴定资料进行分析并由此作出评价;熟悉圈闭和油气藏平、剖面图的特点和表示方法;掌握油气藏形成条件的分析方法。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课程设计

实习一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及成烃阶段划分一、实习目的富含有机质的细粒沉积物,随着被埋藏深度和温度的不断增加,其有机质经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的变化,并逐步向油气转化。

由于不同埋深范围内促使有机质向烃类转化的营力不同,致使其转化的反应过程和主要产物有显著区别,且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生油岩有机质演化曲线的编制和成烃阶段的划分对含油气盆地油气成因理论的认识和研究,对指导油气勘探,计算生油量和评价区域含油气远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实习要求通过某盆地某一生油气层不同埋深所取样品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运用学过的理论和方法,编制生油岩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并进行成烃阶段的划分。

二、实习步骤及要求(1)在课前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烃源岩研究方法等章节的内容。

准备好实习用的坐标纸、三角板、铅笔和橡皮。

(2)阅读表1-1所提供的资料,初步了解某一生油气层各地球化学指标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在坐标纸上以深度为纵坐标,各地球化学指标为横坐标编绘关系曲线(图1-1),比例尺:纵坐标:1:20000(深度);横坐标:1cm=0.01[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 ],1cm=0.01[烃(g)/有机碳(g)],1cm=0.2,1cm=0.1%(有机碳,%),1cm =10℃(古地温)。

注:CPI-岩石抽提物中奇、偶碳原子正烷烃的相对丰度,称为正烷烃奇偶优势比。

CPI 值<2.1,表示奇数正烷烃略占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高,否则,当CPI值>2.1,说明奇数正烷烃有明显优势,说明岩石中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程度低(参考教科书第二章有关内容)。

在深度轴上标明有机质各重要演化阶段的镜煤反射率(R0%)和古温度(℃)的分界值。

(4) 根据图1-1的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并填入表学实1-2中。

三、实习作业:1.在坐标纸上按照要求完成图1-1;2.完成表1-2内容.注:已知地表平均温度10.5℃,古地温梯度为3.8℃/100m。

石油地质电子教案下载

石油地质电子教案下载

②世界大陆板块的漂移③意大利那不勒斯地狱神庙的沉浮。

④其它方面的例证A.英格林威治与美华盛顿之间每年平均缩短0.07m。

B.荷兰人民几百年来与海水作斗争的围海造田。

C.美国对安德列斯断裂每年还在不断生着移动。

D.我国舟山群岛、海南岛、台湾岛与大陆的分离。

E.我国四川盆地的海陆变迁。

从以上例证中可以总结出地壳运动从古至今就没有停止过,始终处于长期的、普遍的运动之中。

2. 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概念由地球内力作用而引起的地壳结构和地壳物质发生各种变形变位的一种机械运动。

由于地壳运动致使早期形成的地层(即地质体)发生变动,形成了各种样的构造形态,所以地壳运动也可称为构造运动。

二、构造运动的方式1.突发式构造运动突发式构造运动指瞬间的或短时期内发生的、能被人类强烈感知的构造运动,诸如我们熟悉的地震、火山爆发及热水、热气的溢出等。

此类构造运动具有突发性、局部性、短暂性的特点。

2.缓慢式构造运动缓慢式构造运动指长期而缓慢的、不易被人们感知的构造运动。

三、构造运动(地壳运动)的类型2.垂直运动:指垂直于地表(或沿地球的半径方向)的运动,也称为升降运动。

至于地壳运动究竟以哪一方向为主,这是世界地质界长期争论尚未解决的问题。

归纳为两派,一是以传统地质学为代表,认为海陆的发展和地球上部的运动有关,主要表现为地面的隆起和沉降,地壳运动以垂直方向的升降为主,而水平运动是次要的,是由垂直运动所引起的----槽台说。

另一派则以板块构造学说为章的,而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主要表现为垂直运动(升降运动)和水平运动。

在一定条件下两种运动是可相互转变的。

这两种力量决定了地壳的运动和发展。

1.水平运动:沿平行于地表(或沿地球的切线方向)的运动。

先由以下几个例证来明地壳运动所具有的特性,然后代表,主张地壳运动应以水平运动为主,而升降运动是由水平运动派生出来的。

3.水平与垂直运动的关系:两者不能截然分开,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只是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有主从关系。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前言石油地质学是矿产资源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石油地质学更加受到关注。

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形成、分布、储量评价、勘探开发和管理等方面。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围绕着石油地质学展开课程设计,旨在为师生提供一份详实的课程设计参考。

一、设计目的石油地质学作为一门具有高度实用性和科学性的课程,需要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展现其研究成果。

通过设计本课程,旨在让师生更充分地理解石油地质学的基础知识、科研现状和研究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研究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石油地质学基础知识–地质时间与地层学–古生物学和古地理学–油气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与测井技术2.油气藏勘探与评价–搜索策略与方法–勘探技术和资源评价–分析与评价石油地质资料3.油气藏开发与管理–石油地质工程概述–采油采气工艺技术–油田开发和油气管理–油田环境保护与建设4.石油地质学前沿–油气勘探新技术和新领域–油气藏研究新方向和新成果–石油地质学与能源转型三、教学方法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理念以学生为主导、实践为主线、探究为核心、营造探究式学习的氛围。

以多种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1.讲授式教学,打好课程的基础知识;2.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3.网络化教学,利用网络手段扩大教学范围和广度;4.研讨式学习,通过研讨课题加深理解和提高思维能力;5.实践性学习,通过实验、实地考察、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保障为方便石油地质学的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需要保障以下措施:1.教学场地。

必须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场地,用于课堂讲授、实验教学和实地考察等。

2.教学资源。

图书、多媒体设施、地质标本、模型、仪器设备等都是必要的教学资源。

3.师资力量。

要求石油地质学学科专业师资力量强、教学经验丰富,能够熟练地运用新技术、新方法进行教学活动。

4.实践支持。

实习、实训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体验。

《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

《油气地质导论》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李潍莲李平平孙明亮院(部)负责人:陈冬霞吴胜和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21010 学时:80 /64 学分:5 / 4一、课程性质和目的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属于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油气地质方向)、石油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

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以油气藏为根本研究对象,其基本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地下油气藏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分布规律以及基本勘探思路等知识。

通过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石油及天然气学的学科性质、主要研究领域及根本科学问题,从而建立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

该课程是上述专业的学生所接触的第一门直接涉及石油、天然气的课程,对学生逐步形成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包括油气藏的基本要素、油气藏的形成原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以及油气勘查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四个方面。

介绍石油及天然气课程性质及教学体系;石油、天然气和油田水化学组成与物理性质;储集层和盖层的特征及其评价;各类圈闭和油气藏的主要特征;油气成因的基本理论、烃源岩的主要评价方法;油气运移的机理、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油气聚集的基本原理与综合地质条件;油气聚集单元及分布规律;含油气系统分析与盆地模拟方法;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基本特点;油气勘探与资源评价原理。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使学生正确掌握圈闭和油气藏的概念,掌握形成油气藏的综合地质条件,建立起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的基本思维方式;熟悉油气水主要化学组成,主要圈闭和油气藏类型的形态特征,烃源类、储集岩和盖层的评价方法;理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成藏及油气藏破坏的机理或理论;了解同位素及地球化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油气分布的基本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四、教学安排本课程以数、理、化、外语等公共基础课为基础,以地质学、矿物及岩石学、地层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为依托。

本课程为其后续的其它专业课程及各门专业选修课提供必要的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因此,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
1. 项目背景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和团队合作,让学生深入了解石油工程的实际应用,掌握石油工程综合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本课程设计的案例是针对某油田进行的石油工程综合设计,该油田位于西部地区,在采油工程方面面临着许多技术难题。

本项目通过模拟油田实际情况,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包括油田地质勘探、储层评价、采油工艺设计等多个环节,以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通过综合设计的实践操作,能够:•掌握油田地质勘探和储层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理解油藏的基本特征和储采规律;
•了解采油工艺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石油工程综合设计;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doc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执笔人:院(部)负责人:一、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二、课程简介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油地质学课程设计课题名称:鄂尔多斯盆地成藏条件分析与有利区带预测组员:张俊武易⾦龙丁智勇黄国栋,李龙代梦莹安秋伟顾冲院系:地球科学学院资⼯辅10901⽇期:2011.12.20-2011.12.29⽬录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 (2)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 (2)⼀、中、晚元古代拗拉⾕阶段 (2)⼆、早古⽣代浅海台地阶段 (2)三、晚古⽣代滨海平原阶段 (3)四、中⽣代内陆盆地阶段 (3)五、新⽣代盆地周边断陷阶段 (4)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沉积特征 (6)⼀、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属性 (6)⼆、鄂尔多斯盆地沉积特征 (6)第三节盆地构造区划 (8)⼀、伊盟隆起 (8)⼆、西部冲断构造带 (9)三、天环坳陷 (9)四、中央古隆起 (10)五、陕北古坳陷 (11)六、晋西挠褶带 (13)七、渭北挠褶带 (14)第四节盆地勘探历程 (14)⼀、盆地早期勘探(1907⼀1949年) (14)⼆、盆地区域勘探(1950⼀1970年) (14)三、盆地南部重点勘探(1970⼀1979年) (15)四、扩⼤勘探领域(1980⼀1987年) (15)五、油⽓并举协调发展时期(1988年⼀今) (16)第⼆章盆地油⽓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下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19)第⼆节上古⽣界天然⽓资源远景评价 (21)第三节中⽣界⽯油资源远景评价 (23)第⼀章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概况及勘探历程第⼀节鄂尔多斯盆地构造演化鄂尔多斯盆地位于华北克拉通西缘,奠基于太古界和下元古界基底之上,南北分别濒临秦祁海槽和兴蒙海槽,东西则被贺兰拗拉⾕和陕、豫晋拗拉⾕所夹持。

盆地内,区域坳陷复合、地质构造平缓,缺少背斜与断层,总体上呈东部翘起向西部倾伏的区域性斜坡⾯貌。

沉积盖层时代较全,仅缺失志留系、泥盆系及下⽯炭统,平均沉积岩厚度为5000m。

其中,中、上元古界以海相、陆相沉积及⽕⼭喷出岩为主,厚度200⼀3000m;下古⽣界以海相碳酸岩为主,厚度为400⼀1600,m在盆地东部还有厚达314m的岩盐、⽯膏沉积;上古⽣界由局限海相沉积向陆相河流沼泽沉积过渡,厚度600⼀1700m;中⽣界为内陆湖泊、沼泽、河流相沉积,厚度2500⼀3000m;新⽣界,古⽓候由湿热转向⼲旱,构造由沉降转为隆升,沉积厚度不⾜300m。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石油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

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一、课程介绍1.课程描述:石油地质学是研究地壳中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基本原理和富集规律的一门学科,属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和开发领域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

本课程内容包括石油天然气是如何生成的?石油天然气储存在地下哪些岩层中?呈流体状态的石油天然气是如何运移聚集在一起的?石油天然气聚集在什么地方?石油天然气为什么能够保存至今?即石油天然气的成因、成藏及分布规律问题。

本课程是对大学阶段所学基础地质学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等专业基础科和专业课的升华与拓展应用,是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地震、测井、构造、地球化学等地质和地球物理知识、手段进行含油气目标勘探设计和评价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培养物探工程师运用地质思维针对具体地质目标进行综合地球物理勘探设计、处理及解释的重要基础。

2.设计思路:本课程以控制石油天然气成藏的“生、储、盖、圈、运、保”六大地质要素为主线,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典型案例实训和专题讲座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认识- 1 -石油天然气在社会、国民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中重要地位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石油天然气的生成运移、储集保存、聚集成藏的基本要素、概念和理论,并了解致密砂岩气、页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特殊石油天然气藏的基本特征和勘探开发现状,培养同学们将所学的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知识与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技术相结合综合进行地下含油气目标勘探与评价的能力,使同学们掌握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技能和方法。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石油天然气的成分和性质、石油天然气的生成与烃源岩、石油天然气的储层与盖层、圈闭与油气藏、石油天然气的运移、石油天然气的聚集和保存及石油天然气藏相关理论进展七部分内容,环环相扣、学以致用,穿插地震、测井及有机地球化学等处理技术与测试手段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实例,介绍相关理论进展,提升同学们学习石油天然气勘探系列专业课程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并适应学科发展。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教学大纲英文名称:Comprehensive Design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课程编码:02902 学分:5(7留学生)实践周数:5(7)上机学时:适用专业:石油工程大纲执笔人:步玉环于乐香孟红霞系(教研室)主任:步玉环一、课程目标石油工程综合设计是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必修的实践性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油田工程设计中开发方案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和油藏工程评价等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基本要求学生在修完全部基础及专业课程后进行综合设计。

按本大纲完成石油工程综合设计后,应对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有系统的理解,掌握其中的工艺设计方法及设计思路,并达到下列要求:1.掌握油藏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会编写简单的油田开发方案;2.学会井身结构的设计方法;3.学会钻井工具的选用及钻井参数的设计计算;4.掌握固井工程设计方法,包括套管柱强度设计、注水泥设计等;5.掌握完井方法、生产管柱尺寸及射孔工艺参数的优选方法;6.掌握常规有杆泵抽油系统设计的主要思路和工艺设计方法。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建议综合设计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学生根据所提供的以下基本数据进行设计:油藏地质特征参数、测井资料、取心资料、试采、开发试验等动静态资料;以及井别、井深、地质概况、油层位置、完井方式、地层孔隙压力、地层破裂压力、地层温度、流压及对应产量、饱和压力、套管直径、含水、生产气液比、原油密度、水密度、天然气相对密度、出砂情况、结蜡情况等,完成以下设计内容:(一)油藏工程设计 1.5周1.开发方式确定溶解气驱,水驱,溶解气驱转水驱等。

2.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开发层系划分与组合原则、层系综合评价等。

3.注水方式及井网密度确定注水方式及井网类型、井网密度及注采井距等。

4.开发指标预测(1)排状注水(2)面积注水开发年限,无水采油期,日产液量、日产油量、日注水量,累产液量、累产油量、累注水量,含水率,采出程度等。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

《石油地质学》课程设计指导老师:专业:班级:姓名:年月日课程设计内容一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成熟度分区一、目的和要求有机质演化曲线和反射率等值线是反映盆地内某一油气源层中有机质成烃演化的基本图件,对认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油气资源的远景评价和定量计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要求完成某一成油气层的有机质成烃演化曲线和镜煤反射率(Ro%)等值线图的编制,并作简要说明,以便加深对有机质成烃模式及其演化阶段的认识,培养利用煤岩学的基本方法之一——镜煤反射率,对生油气层进行初步的评价和解释的能力。

二、步骤(1) 在课下复习好有关有机质成烃演化以及煤岩学方法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等章节的内容。

(2) 阅读附表1所提供的资料,掌握某一生油气层的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C24-C30正烷烃CPI值和镜质体反射率(Ro%)等随埋藏深度或(温度)的增加而发生的变化规律。

(3) 在坐标纸上确定纵坐标(深度)和横坐标氯仿抽提物(g)/有机碳(g),烃(g)/有机碳(g)和CPl 的比例尺。

比例尺选择以能清楚表达曲线图为准。

(4) 根据附表1上提供的数据作出氯仿抽提物(g)/ 有机碳(g)的比值,烃(g)/有机碳(g)的比值和C24—C30正烷烃CPI值同深度的关系曲线。

在镜煤反射率散点图(图1)上以,,勾出反射率的等值线。

(5) 根据上述关系曲线,划分有机质成烃的演化阶段(未成熟、成熟、过成熟阶段)。

对各演化阶段的基本特征加以简单的小结。

(6)根据反射率等值线图以,,为界线用不同线条或不同颜色划分出有机质演化和成熟程度的不同区域(未成熟、成熟、过成熟区)。

阐明各不同成熟区的主要产物,及其对指导找油气工作的实际意义。

三、内容1、生物化学生气阶段(未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 温度:10~60℃深度:0~1500m②机理:生物化学作用③产物:生物甲烷气、CO2、H2O,干酪根少量高分子液态烃——未熟油.未熟-低熟油的特点:①密度总体偏高,但也有轻质油②富含高分子量饱和烃③正烷烃具有奇数碳优势2.热催化生油气阶段(成熟阶段)①范围:Ro=0.5%~1.2% 温度:60℃~180℃②机理:热催化作用③产物:液态石油为主,包括一部分湿气④正烷烃主峰碳数减小,奇碳优势消失,环烷烃和芳香烃的碳数减少3.热裂解生湿气阶段(高成熟阶段)①范围:Ro=1.2%~2.0% 温度:180℃~250℃②机理:热裂解作用,C-C键的断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执笔人:院(部)负责人: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英文课程名称:comprehensive course design of
petroleum geology 课程号:100101P023 开课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总学分: 2 总学时(实践周数): 32(2周)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32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必修适用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先修课程:石油地质学、石油地球化学、沉积岩石学、岩相古地理、构造地质学
后续课程:油矿地质学、油气田勘探
二、课程简介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是为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专业实践课程。

其作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具有综合性及实践性强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总目标是通过实际地质资料的整理、地质图件的编制、地质报告的撰写等系统的实训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

石油地质综合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为烃源岩评价,重点开展烃源岩有机
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及烃源岩生烃演化历史的研究;第二部分为油气成藏研究,重
点开展油气藏中原油性质分析、油气运聚方向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油气成藏过程及成藏期次分析。

三、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该课程后具备以下知识与能力:(1)了解石油地质综合研究的思路
和方法,能够有目的、有选择地利用实际资料开展石油地质问题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毕业要求2和3);(2)学会编制地质图件来表达地质认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石油地质实际问
题的能力,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式(毕业要求4和5);(3)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与表达
能力(毕业要求9);(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责任感的工作作风(毕业要求
8)。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烃源岩评价、油气成藏分析。

第一部分烃源岩评价(1周)
(1)烃源岩地球化学评价图件的编制(4学时)
利用化验分析资料,开展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的评价,指出有利的烃源岩
系,并确定其生油门限。

(2)烃源岩成熟史单井模拟(6学时)
在制作单点埋藏史曲线的基础上,计算烃源岩顶底的TTI,分析烃源岩的生烃历史。

(3)烃源岩综合评价,编写科技论文。

(6学时)
第二部分油气成藏分析(1周)
(1)原油类型判断及性质分析(4学时)
综合运用原油的物理性质、化学组成、生标物资料,分析油气藏中原油类型、成熟度、
生物降解等特征。

(2)油气运聚方向分析(4学时)
通过地层温度、地层压力、流体势分布特征,分析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向,指出有
利的油气聚集区带。

(3)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分析(4学时)
运用回剥分析法,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及古构造平面发育史图,并结合烃源岩生烃史,分析圈闭成藏的时间有效性。

(4)油气成藏期次分析(4学时)
运用流体包裹体的特征、均一化温度并结合圈闭发育史、生排烃史综合确定油气成藏期次,并综合分析油气成藏的条件和成藏过程。

五、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一)教材
《石油地质综合训练》(校内讲义),高先志,吴欣松,李潍莲编,2010年。

(二)参考书目或文献
《石油地质学》(第四版),柳广弟主编,石油工业出版社,2009年,第4版
六、其他说明
如实践过程中的特殊要求、安全问题、现场实习的注意事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