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两章ppt2 课件

合集下载

孔孟二章课件PPT

孔孟二章课件PPT

孟子的仁义观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认为仁是人天生具有的善良本性,是实现道 德完善和人格完美的必要条件。他强调通过内省和修养来发掘和培养仁的品质。

在孟子的思想中,义是一种道德责任和义务,指人们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和道德 规范。他认为义是实现仁的一种手段,通过履行义,人们可以更好地实现仁的目 标。
03
孔孟教育观
孔子的教育观
01
02
03
仁爱与礼
孔子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 养人的仁爱之心和礼义之 行,通过教育使人能够遵 循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
重视德行
孔子强调德行的重要性, 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传 授知识,更是培养品德高 尚、有责任感的人。
因材施教
孔子提倡根据学生的个性、 才能和兴趣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育,以充分发挥每个 人的潜能。
孟子一生致力于推广儒家思想,弟子众多,其著作《孟子》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孔孟思想的形成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诸侯争霸,人民生活困苦。 孔子和孟子身处其中,深感社会不公和道德沦丧,因此致力 于推广儒家思想,强调仁爱、礼乐和道德教育,以解决社会 问题。
孔孟思想的形成还受到周公、老子、墨子等人的影响。周公 的礼乐制度、老子的道家思想和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都对孔 孟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孟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国际传播
随着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孔孟的儒家思想也 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影响。
强调和谐与平衡
孔孟思想中的“和为贵”、“中庸之道”等思想,被世界 各国文化所借鉴和吸收,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思想财富 。
提供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思路
孔孟的儒家思想为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如重视家庭、强调教育、倡导环保等,对现代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4《孔孟两章》课件2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14《孔孟两章》课件2

引用和形象的比喻,是要指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到
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精选教育课件
8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是 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从本文中衍生出来的一条 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
精选教育课件
11
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精选教育课件
12
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 情况。
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 错,犯错误:且尔言过矣 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过活、渡日:清静过日而已
精选教育课件
25
5.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割内外的当门小 墙。后常以萧墙之患喻内部潜在的祸害。
6.陈 陈列、摆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 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但 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精选教育课件
9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 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 是什么?
第14课 孔孟两章
精选教育课件
1
精选教育课件
2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2粤教必修4

高中语文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2粤教必修4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 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3、“性善”论:认为人的本性是 善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思考:
这次对话是围绕什么问题展开的?
—— 民不加多
(程度副词,更)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用……来 活用做动词,击鼓 已经 接触,交锋 拖着兵器 只是,不过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 尚 有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 ,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 虎兕 出于柙 , 龟玉毁于椟 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 继喻盲人走路之无相,再喻物 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费 。今不取,后世必 为子孙忧。
孔子
• 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 先王以为东蒙 主 • 且在邦域之中矣 • 是社稷之臣也
•不可伐
•不必伐
•不当伐
孔子列举三点理由,坚决反 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两个重点句式
• 无乃……与
• 测度语气句
• 译为:恐怕……吧
• 何以……为
• 反问语气句
• 译为:为什么要攻打
• 尔是过,
• 宾语前置,过尔, 责备你。
《论语》
• 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经典著作。是 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书,是孔门弟子(包括再 传弟子)根据自己的记忆或耳闻的 传说写下来的,为语录体。内容涉 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 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关于


“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核心。仁的
含义主要有两层:一是“仁者爱人”, 二是“克己复礼为之仁”。 孔子主张“以礼教民”, 注重社会 伦理问题,把礼看成是维护等级制度的 重要手段。他谴责破坏周礼的行为,对 鲁国季氏窃用天子之礼,“八佾舞于庭” 极为愤慨, 说“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孟子》两章2精品PPT教学课件

《孟子》两章2精品PPT教学课件

放弃 离开
甲衣,兵器,武器装备
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2020/12/6
下页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限制
巩固
征服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通叛,背叛 到
归顺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
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20/12/6
9
练习 (1)孟子,名______,字______,是_______时代人,他是孔子以后 的_________。《孟子》是一部记录_________的书。
(2)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的中心论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的著名论断是_______
根据课文最后一段做练习
①下列朗读节奏正确的一组是( )
A.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
下/不以/兵革之/利。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不
以兵革/之利。
C.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成天下/
不以/兵革之利。
②对“得道者多助”的理解正确的是( )
2020/12/6
7
2)中心论点提出后作者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中心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论据)天时不如地利(从进攻一方而言) ↓ (论据)地利不如人和(从防御一方而言) ↓
(结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从战争到治国)
2020/12/6
8
3)中心论点既然已得到了论证,为什么还要写第4段?

《孟子》两章课件2

《孟子》两章课件2
相同之处:都用了类比论证的手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 强调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然后类推出人和在治国 中的重要性,阐明了治国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从个人事例说起,分析了造 就人才的主、客观条件,在得出“困境出人才”后, 类推到统治者治国上,指出决定国家存亡的因素和人 个能否成就大事业的因素相仿,最后推出中心论点。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 而死于安乐也。
恒过:常常犯错误 困于心:心意受到困惑 衡于虑:思虑受到堵塞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发,指有所作为 征:显露 征于色:把心情表现在脸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 脸上。 喻:知晓,了解 入:里面,此指国内 无:没有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王的贤士,拂通 “弼”,辅佐 出:在国外。 敌国:敌对的国家 外患:外国侵犯的危险 亡:灭亡(逃亡、丢失 / 无)
鬲(gé ) 敖 (á o) 奚(xī) 恒(hé ng)
yuè)
拂士(bì )
注意下列排比句的朗读节奏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 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 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课后练习
1、学习文言文,要注意联系现实,古为 今用,赋予经典作品以时代意义。对于 “人和”“得道”,你是如何认识的?请 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2、请举出一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 例子。
《孟子》两章
生 于 忧 患 死 于 安 乐
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音

孔孟两章PPT教学课件

孔孟两章PPT教学课件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5)弃甲曳兵而走.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6)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国家;家,家庭和住所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吾乃梁人也。” “是皆秦之罪也。” 有个别带动词“为”的句子也表判断,如:“余为伯 儵。”
(5)无乃尔是过与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何以伐为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孟子》两章PPT课件 (共19张PPT)
此,这
违背
使…受苦
使…劳累
使…饥饿
使…贫困
行拂(fú )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rè n)性,曾(zēng)益其所不能。
使…惊动 使…坚韧 通“增” 增加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
常常 通“横”,梗塞 有所作为
往往
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bì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地利不如人和 兵革非不坚利也
之:到
利:有利 利:锐利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 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体肤饿瘦,身受贫困之苦, 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让他的心受到惊动,使他
的性格坚强起来,以增长他的才干。
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 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 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 所了解。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 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
课文译文: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 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方圆三里的内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 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 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 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啊。 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并不是不精良, 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 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 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 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施行“仁政”的君主, 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 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 天下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连亲戚都反 对的寡助之君,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

4.7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4.7孔孟论学习PPT课件2(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2019/4/6 12
学习态度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返回 2019/4/6 13
学习原则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反 隅,则不复也。
返回
2019/4/6
14
学习意义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019/4/6
7
• 即使天下有一种容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冻它 十天,没有能够生长的。……如今下围棋作为技艺, 只是小技艺;但不专心尽力,就学不会。名叫秋的 围棋手,是全国下围棋的高手。让围棋手秋教导两 个人下围棋 ,其中一个人专心尽力,只听围棋手秋 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听着,却一心以为有只天鹅 就要飞到,想拿过弓箭去射它 ,他虽然和那个人一 起学习,成绩一定不如人家。是因为他的聪明不如 人家吗?答案是:不是这样。
2019/4/6
11
学习方法
• • • •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 诵《诗》读《书》,与古人居;读《书》 诵《诗》 ,与古人谋。 • ★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 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 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 返 之也。 回
孔 孟

孔子
学 习
孟子
2019/4/6
1
课文字词,你掌握了多少?
1.温故而知新。(“而”是“而且”还是“从而”?)
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与“好学”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并提?)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为什么比“好之”更值得肯 定定?) 4.举一隅不以三反隅,则不复也。(“不再教他”不是放弃了教育的责任了吗?) 5.“诵《诗》”与“读《书》”孰先孰后?究竟有什么区别? 6.“居之安”和“资之深”可否译成“牢固的掌握(知识)”和“深厚的积累(学 问)”?“居”从“保有”到”占有“再到“掌握”,这样的意义引申有没有道 理? 7.弈之为数。(是翻译成“围棋是一种技艺”,还是”围棋作为一种技艺“更恰当? 8.惟弈秋之为听。(是翻译成“只听弈秋的”,还是“惟有弈秋的话听进去了”?) 9.“为是”(是翻译成“因为这样“,还是”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2019/4/6 2

高二语文孔孟两章精选课件PPT

高二语文孔孟两章精选课件PPT
)。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 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解析:B项,“而”表递进关系,意思是“而且”。其他三项的“而” 都译为“却”,表转折。 答案:B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激活你的思维
1.请分析《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论辩艺术。
提示:本文层层驳诘,脉络分明。文章开头当冉有、季路将季氏将伐颛臾之 事告诉孔子时,孔子用推测的语气表示责备。列出三条原因,表明对冉有的 批评。接着,冉有、季路欲推卸责任,辩称这主意是主公季孙氏出的,与己 无关,孔子有点生气了,当即予以反驳。最后,当学生冉有、季路不得不说 出伐颛臾之事是他们君臣共同策划之时,孔子便再也忍不住训斥他们,此种 行为非君子所为,孔子十分憎恨这种口是心非、遮遮掩掩的两面派态度,声 色俱厉地责怪冉有“君子疾夫……”,并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批评冉有等 的所作所为,最后告诫他们,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语气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胜:尽。 B.斧斤以时入山林 斤:斧子。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夺:夺取。 D.鸡豚狗彘之畜 彘:猪。 解析:C项,“夺”的意思是“耽误,错过”。 答案:C
6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王道之始也 申之以孝悌之义 B.王好战,请以战喻 申之以孝悌之义 C.寡人之于国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龟玉毁于椟
帮助你知人论世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 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 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2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ppt课件2

状语后置句 6.龟玉毁于椟中(句式:____ _______)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
1、无乃尔是过与?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4、后世必为子孙忧。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6、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4、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孔子说:‚冉求!君子讨厌那种不说自己想得到它, 却一定要为得到它说出很多理由的态度。孔丘我听说过: 无论是有国的诸侯或者有家的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 担心分配不均;不担心人民太少,只担心国家不安定。若 分配平均便没有贫穷,和平相处便不会人少,上下安定国 家便不会倾覆。如果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便加 强文治教化把他们招来。招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如 今仲由和冉求你们俩辅佐季孙,远方的人不归服不能用文 治教化吸引他们前来;国家支离破碎不能保全;却想在国 境之内动用武力。我恐怕季孙的忧愁不在颛臾,却在鲁国 国内呀。‛
寡 人 之 于 《国 孟也 子

关于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邹城市
人;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继承和发展由孔
子创立的儒家学说的新儒家代表,是儒家第二大宗师,后 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 孔孟之道‛。孟子的思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 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②民 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 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孔孟两章
颛季 臾氏 :: 附季 属康 于子 鲁, 的名 小肥 国, 。鲁 国 伐执 :政 讨大 伐夫 。。
季 氏 将 伐 颛 《 臾 论
语 》
作者简介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

孔孟(2023版ppt)

孔孟(2023版ppt)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被誉为 “至圣先师”
孔子的主要思想包 括仁、礼、智、信 等,强调“仁”的 核心地位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 育,弟子众多,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 者七十二
孔子晚年整理 《诗》、《书》、 《礼》、《乐》、 《易》、《春秋》 六经,成为儒家经 典
孔子去世后,其弟 子将其言行整理成 《论语》,成为儒 家经典之一

✓ 孔子认为智是道德修养的 基础,也是实现人生价值 的前提。
✓ 孔子认为智包括知识和智 慧两个方面,知识是智慧 的基础,智慧是知识的升 华。
✓ 孔子强调智的重要性,认 为智是君子必备的品质之 一。
12 34
✓ 孔子认为智是实现人生价 值的重要途径,只有具备 智慧,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1
孔子认为,诚信 是一个人的基本 道德品质,也是 社会和谐的基础。
《孔孟》教学课件2
演讲人
Part One
孔子与孟子简 介
Part Four
孔孟思想的影 响
Part Two
孔子的主要思 想
Part Five
孔孟思想的现 代意义
Part Three
孟子的主要思 想
Part Six
总结
孔子与孟子简介
孔子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生于公元前 551年,卒于公元 前479年
孟子的主要思想
仁政
01
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认为仁政是治国之道
02
仁政的核心是“仁”, 即爱民、惠民、利民
03
仁政的具体措施包括减 轻赋税、发展教育、改 善民生等
04
孟子认为,实行仁政可 以促进社会和谐,实现 国家长治久安
民本思想

《孔孟》课件2(24张ppt)(北京版选修2)

《孔孟》课件2(24张ppt)(北京版选修2)
概念如何理解? 与人生哲学怎么区别?
中国传统哲学主要是人生哲学,而儒学 则是求善的人生哲学。他们讲仁义道德,讲 如何做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被称为伦理 型的哲学。儒学修身为了齐家、治国、平天 下。读书人为了做官。如果看得深一点,儒 家的伦理背后是政治,他们的哲学主要是政 治哲学,伦理是为政治服务的。因此,孔子 才会被后代统治者奉为至圣先师,儒学才会 成为封建政治的指导思想。 • 道家是求真哲学。庄子的求美的艺术哲 学对绘画、书法、文学都有较深的影响, 西 方重求真哲学,讨论宇宙论比较多,对后来 的科学发展、逻辑学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中 国求善哲学成为主流,政治哲学、人生哲学 则较为丰富。这是中西哲学的各自特点。当 然,真、善、美在哲学家那里并不是截然分 开的,只有倾向的差别。龙泉中职校 刘宏坪
• • •
探究学习
1、“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是什么意思?表现了 孟子怎样的感情和思想?
“老羸转乎沟壑,壮者散而之四方”出自《孟子· 梁惠王章句 上》,原文大意是:

邹穆公问孟子:“这次和鲁国的冲突,我的官吏牺牲了33个, 老百姓却没有一个为他们效死的。杀他们罢,人太多;不杀罢, 又太可恨,怎么办好呢?”孟子答道:“当灾荒年岁,您的百姓, 年老体弱的弃尸于山沟荒野之中,年轻力壮的便四处逃荒,而您 的库房里却装满了财宝,官吏们也不把这种严重情况报告给您, 他们不关心人民疾苦,现在老百姓可得到报复的机会了!” 这段话,一方面表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认为为政需以身作 则,要爱护人民,民贵君轻;另一方面,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孟子 对统治者毫不客气地指责,毫无隐讳地表达自己的不满,锋芒毕 露,具有鲜明的革命精神。 龙泉中职校 刘宏坪
龙泉中职校
刘宏坪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 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bi,两 字合一]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 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 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 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o,夏历每月初一日] 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i,拱手礼]让 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 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 翻译]: ]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 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 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 “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 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 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 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 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 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 龙泉中职校 刘宏坪 里定居下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崩离析”也是从这里出来的一条成语,用于贬 义。多用于形容国家、集体等在崩溃、瓦解前不 可收拾的样子。
“既来之,则安之”也是从本文中衍生出来的一条 成语,既:已经;来之:使之来;安之:使之安。 已经使他来了,就要使他安心。
孔子: 是一个爱国爱民、目光深远的政治家。
本文的语言特点: 在言行的记录中能绘声绘色, 刻画人物的神态和气质。
第14课 孔孟两章
孔子(551-479)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 思想家,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书,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
生字正音
颛臾(zhuānyú)冉(rǎn)稷(jì) 兕( sì ) 柙( xiá ) 椟( dú ) 费(bì) 相(xiàng) 戈(gē)
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木兰诗》 《曹刿论战》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季氏将伐颛臾》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释义
看见 召见
拜见,谒见 表被动,相当 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
5.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过犹不及
《论语·先进》
出现 见解,见识
没有尽职尽责
对话] 第三次对话:正面提出自己 的政治主张
孔子 爱国 爱民 目光深邃 的政治家
知识点精析
(一)词语积累
1.危 高、高峻:尝与汝登高山,履危石 危急: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不稳:危而不持 2.颠 头颅、顶部:鸡鸣桑树颠 跌倒、倒下:颠而不扶
3.相 xiāng 互相:两岸青山相对出 偏指一方: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走过,经过 超过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是谁之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过分,过于 错误,过失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伐颛臾》 且尔言过矣 《季氏将伐颛臾》
责备 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 《大铁椎传》 拜访,访问
季氏 将伐
第一次对话:阐述反对讨伐 的三条理由
颛臾 第二次对话:指出两位学生
[三次
1.是
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 对
是社稷之臣,何Biblioteka 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
例句
出处
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
老臣病足, 曾不能疾走
《触龙说赵太后》
释义 病 厌恶,痛恨 快,急速
提问:
当孔子从两位学生那儿听到 这个消息时,他的态度是什么?
他列举了哪几条理由来表明 自己的态度?
孔子反对讨伐理由:
反对 讨伐 理由
①颛臾是先王 所封之国
②颛臾在 鲁国境内
③颛臾与季氏 同为社稷之臣
不可伐 不必伐
无劝伐
义正词严 不容置辩
提问: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
了哪些比喻?请在书上画出来。 引用:
“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比喻: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 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 过与?”
提问:引用和比喻要说明什么问题?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 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个臣子不能尽自 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 喻中“危”“颠”意指季氏,冉有、季路意指 “不持”“不扶”之相,既然“危”“颠”而 “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 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 喻中,“虎兕”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喻 颛臾将要被毁灭,这样的话,看“虎兕”的人— —引冉用有和、形季象路的不比是喻有,责是任要了指吗出?冉有和季路应认识 到自己没有尽职尽责。
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词类活用
找出下列句子中活用的词语,并说明活用的 情况。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答案:来、安,使动用法
2.特殊句式
翻译下列句子,并注意加线词的用法。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答案:①恐怕该责备你吧!
②这是国家的臣属,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3.一词多义,结合完成练习三
会长老, 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 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
而闻者彰
《劝学》

庞涓恐其贤于己,
疾之
《史记·孙膑传》 妒忌
3.止
例句
陈力就列, 不能止者 河曲智叟 笑而止之曰
出处
《季氏将伐颛臾》 《愚公移山》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止有剩骨
《狼》
释义 停止 禁止,阻止 只是,仅仅
4.见
例句
出处
昨夜见军帖,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 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 是什么?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 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 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 成语“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 重后果,沿用至今。
6.陈 陈列、摆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陈述、述说:恐惧不敢自陈 久、陈旧: 唯陈言之务去
7.列 行列、位次:陈力就列
(二)重点习惯句式
1. 无乃……与(欤) 表示揣度,或反问,译为“恐怕……吧” 如: “无乃尔是过与?”译“我恐怕要责备你们吧?”
2. 何以……为
“何以”是“凭什么”,“为”是疑问语气助词, 译为“为什么……呢” 如:“是社稷之臣也,何 以伐为”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 呢?”
xiàng容貌、相貌:儿已薄禄相 辅助、帮助: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特指扶助盲人的人:则将焉用彼相焉
4.过 走过、经过、渡过:有牵牛而过堂下者
超过、胜过: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过失、过错:是谁之过与? 错,犯错误:且尔言过矣 责备:无乃尔是过与? 过活、渡日:清静过日而已
5.萧墙:门屏,古代宫室用以分割内外的当门小 墙。后常以萧墙之患喻内部潜在的祸害。
提问:孔子的主张是什么呢?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 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 安之。”
提问:这几句话表明孔子的基本政治主张的内容 是什么?具体解释一下。
表明了对内创造平等、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 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化,使外邦异族归附。 但冉有和季路却违背了这些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