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考试(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中学2014年下学期必修一古代史考试历史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
第Ⅰ卷客观题
一、选择题
1、宋朝大臣文彦博曾说“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这明显地体现出中国君主专制
制度的特点是
A.皇权高度加强B.皇权制度与官僚制度的结合
C.皇权制度与神权制度的结合D.以官僚体系为工具的中央集权制度正式形成
2、下列关于秦统一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战国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为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B.人民厌恶长期战争,渴望和平,统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
C.商鞅变法使秦国成为七国中最强大的诸侯国,为秦统一创造了条件
D.秦始皇灭六国,建秦朝,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
3、《史记·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
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
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该段材料的主旨是()
A.介绍诸侯争霸的形势B.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C.说明周王室已经衰微
D.陈述各诸侯强国的国情
4、据周朝礼制规定,天子享用八排六十四人规格的乐舞礼仪;而诸侯六排,大夫四排。

后来鲁
国大夫用六十四人奏乐舞蹈。

孔子对此非常愤怒:“是可忍也,孰不可如忍也?”这反映了(

A.西周贵族的家庭文化生活B.西周社会的生活礼仪
C.孔子对贵族生活的关注D.周朝生活礼仪的政治色彩
5、观察该图,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A.①B.②C.③D.④
6、古代文献中的“三代”指的是
A.夏、商、周B.商、周、春秋C.商、周、秦D.西周、春秋、战国
7、在实行分封制的形态里,最高统治者被称为
A.诸侯B.皇帝C.王D.联盟首领
8、下列关于秦朝军事方面的表述,错误的是
A.太尉掌管右虎符B.皇帝控制全国军队
C.修筑长城抵御匈奴D.军事决策先朝议后皇帝裁决
9、秦始皇创立了皇帝制度,自称始皇帝,该称谓最早出现于
A.公元前2世纪初期
B.公元前2世纪晚期
C.公元前3世纪初期
D.公元前3世纪晚期
10、在宗法制的等级结构中,处于最底层的是
A.卿大夫
B.士
C.平民
D.奴隶
11、史学家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文中的“制度”包括
①内外服制②分封制③郡县制④礼乐制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12、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后,于第二年下诏修驰道。

《汉书·贾山传》载:“秦为驰道
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

”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维持驰道畅通
的是()
A.实行郡县制B.实行皇帝制度C.实行分封制D.实行三公九卿制
13、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几个宰相一起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分散相劝,防止宰相权重专权B.完善中央集权
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扩大民主权利
14、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15、《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一制度应该是
A.宗法制B.郡县制C.分封制D.郡国并行制
16、宗法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有利于国家走向
大一统,并维护王朝的统一。

主要是因为它
A、维护贵族特权
B、嫡长子继承制
C、被历代王朝继承
D、加强了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17、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亲人的习俗
仍很盛行。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
18、“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
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

”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19、与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
”,通常是指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20、《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
注》。

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

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

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
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21、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
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22、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
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2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4、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内阁逐渐成为了最高行政机关。

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25、“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

”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第Ⅱ卷主观题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问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足以不同,遂过而不变。

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一重祸。

……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呼?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身为戮没矣。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诏曰:“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又有水旱疾疫之灾,朕甚忧之。

愚而不明,未达其咎。

意者朕之政有所失而行有过与?”……其与丞相列侯吏二千石博士议之,有可以佐百姓者,率意远思,无有所隐。

——《汉书• 文帝纪》
问题:(10分)(1) 根据材料一,指出司马迁认为秦亡的原因。

(2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叙述汉文帝“无为而治”的内容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8分)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省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省,中书省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

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

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类语》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

初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

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 ——《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的一道圣旨主要包括了哪些人的意见?(2分)
(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什么?(6分)
(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果怎样?(4分)
(4)据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政治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

(4分)
28、(12分)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

……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

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杜佑《通典》
材料三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

唐人杨绾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

……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我国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

(6分)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和政治影响。

(4分)
(3)从汉至元时期,我国选官制度不断发展完善,其政治根源是什么?(2分)
29、(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汉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

最高议事机关又称政事堂。

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必得中书、门下二省共同认可,那道敕书才算合法.——钱穆《国史新论》
材料二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

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青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年发耳,陛下发一朝之而许杀之,既如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引自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以天下为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

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

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言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贞观政要·论政体》
材料四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翰廷总之,所以稳当。

”——《洪武实录》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材料二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据此概括唐初的君主专制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指出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4分)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唐代和明代丞相制度的变革对中国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4分)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表明:皇帝与士大夫集团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利用、共同统治的关系,两者利益一致,目的一致,都是为了更有效地统治人民。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相关知识的理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知D项是错误的;应该是秦王
不是秦始皇。

所以选D。

3、【答案】B
【解析】“是时周室微,唯齐、楚、秦、晋为强。

晋初与会,献公死,国内乱。

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

唯独齐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会。

”大意是:此时周朝王室衰微,天下只有齐、楚、秦、晋四国强盛。

晋国刚刚参加盟会,晋献公便死去,国内大乱。

秦穆公处地偏远,不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

楚成王刚刚将荆蛮之地占为己有,认为自己是夷狄之邦。

只有齐国能够召集中原诸侯盟会,齐桓公又充分宣示出其盛德,所以各国诸侯无不宾服而来会。

材料主旨是B项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

4、【答案】D
【解析】考查西周的礼乐制度。

由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通过礼乐的规定来显示奴隶社会的等级制度,即生活礼仪具有政治色彩。

5、【答案】C
【解析】考查嫡长子继承制。

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应该是嫡子中的长子,而并非长子。

6、【答案】A
【解析】略
7、【答案】C
【解析】略
8、【答案】A
【解析】略
9、【答案】D
【解析】略
10、【答案】B
【解析】略
11、【答案】C
【解析】略
12、【答案】A
【解析】略
13、【答案】A
【解析】略
14、【答案】D
【解析】略
15、【答案】C
【解析】略
16、【答案】B
【解析】略
17、【答案】B
【解析】略
18、【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也没有精力谋革命”可以得出结论——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19、【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可以排除B项;从材料“宗法制运用于贵族社会”可知姓氏是与贵族对应。

2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过程。

从材料可以得出古代专制主义不断加强的趋势。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之下,三省之间的分工关系。

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所下辖的六部负责执行。

22、【答案】C
【解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就是因为宰相的存在阻碍了皇权的专制,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23、【答案】C
【解析】山东简称鲁,山西简称晋,这些都是西周封国名称。

2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了英国和中国明代内阁的不同点,而最主要的不同是一个服务于专制,一个服务于民主。

2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该制度确立了严格的等级关系,稳定了统治秩序。

第Ⅱ卷主观题
26、【答案】(10分)(1)暴虐而不纳忠言。

(2分)
(2)文帝及景帝时期,采取“清净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多次下诏削减天下百姓的田租,又废除了秦朝留下的族诛、连坐等严刑峻法。

(2分)他勤政爱民,重视农业生产,农业的水旱疾疫之灾并非其政有所失,行有其过造成的,(2分)历史上他的政绩有:减轻田租,鼓励农耕,提倡节俭,减轻刑罚等。

(2分)汉初这一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恢复,为汉武时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分)
组织:答案1:未组织表达,仅列举按所答内容酌情对半给分。

答案2:组织表达较好,可按所答内容酌情加分,但不超过8分。

【解析】略
27、【答案】
【解析】略28、【答案】(1)演变;由以德行为标准,到以门第为标准,直至以考试成绩为标准。

(6分)
(2)特点:自由报考,分科考试,按成绩取舍,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原则。

(任意三点2分)
影响: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

(2分)
(3)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发展、完善,管理国家的水平不断提高。

(2分)
【解析】略
29、【答案】(1)制约:皇权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

(1分)特点:皇权之下的民主制。

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

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

(3分)
(2)唐太宗认为设置宰相有利于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可避免因君主决策失误而亡国。

明太祖认为设置丞相是政治动乱的根源,应集中权力于皇帝一人。

(4分)
(3作用不一致:唐朝处于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集权制,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文化的繁荣;而明朝以来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专制主义的强
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

(4分)
【解析】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