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各类中药分析

合集下载

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

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

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第五章中成药案例分析案例一【案例名称】龙胆泻肝丸【案例内容】在英国行医的中医师吴英因开药导致病人肾衰竭而被判以销售被禁药物罪,获2年缓刑。

据悉,该药在英国已被完全禁用。

【案例分析】龙胆泻肝丸是比较常用的中成药,在中国广泛使用,主治清热泄火。

但因为药中成分含有马兜铃酸的木通(有毒性),有可能伤肾。

导致病人肾衰竭,后来又患上癌症【解决方案】“中药没有毒副作用,中药的安全性”产生质疑。

2002年11月20日,国家药典委员会正式批准这个申请,同仁堂已停止生产含有“关木通”成份的龙胆泻肝丸。

案例二【案例名称】“小柴胡事件”的警示【案例内容】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捷足先登,把汉代医圣张仲景的名方“小柴胡汤”制成了颗粒剂,成了风靡一时的治疗慢性肝炎的畅销药。

有位叫有地滋的汉方医教授写文章作报告,说用小柴胡颗粒治疗肝炎、肝硬化“非常安全,长期服用也没有问题”。

【案例分析】据日本调查,近年来接受该药治疗的患者中128人发生间质肺炎,死亡16例。

日本学者分析其原因,认为主要是误用误治的结果。

同时也认识到小柴胡汤有伤阴作用,而慢性肝炎患者有邪热伤阴证时,不应用小柴胡汤治疗,更不能将小柴胡汤当作滋补剂使用。

【解决方案】中药不良反应:不合理应用是祸首。

疗程不宜太久,药物有毒无毒,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剂量和疗程。

剂量不但直接影响疗效,而且还关乎安全。

有人曾做过统计,122例中药中毒者中,服用药物超过正常剂量数倍至数十倍者有107例。

不能当西药使中医临床治疗的特点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具体说就是"辨证论治",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性质的矛盾,是有针对性的治疗。

必须先将病证性质和部位搞清楚,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案例三【案例名称】慢性胆囊炎【案例内容】一位老者因患慢性胆囊炎,长期服用清肝利胆、苦寒解毒的中成药,日久患者逐渐出现了头昏身重、神疲无力和腹胀食纳不佳等症状。

中药学课件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中药学课件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2024/3/3
中药学
1
湿与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 1. 喜燥而恶湿,爱暖而悦芳香; 2. 易为湿邪所困,湿困脾胃(又称湿阻中焦)则
脾胃功能失常。 化湿药能宣化湿浊,醒悦脾胃而使脾运复健,
故在临床应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4/3/3
中药学
2
概述
一、定义:凡功能化除湿浊,醒悦脾胃的
药物,称为化湿药。化湿药,大多气味芳香, 故又称为“芳香化湿药”,“化湿醒脾药”或 “化湿悦脾药”。
中药学
39
草果
【药用】姜科草本植物草果 Amomum taso-kocrevost et Lemarie 的成熟果实。
2024/3/3
中药学
40
草果
辛,温。归脾、胃经。 燥湿散寒 (优于草豆
蔻) 除痰截疟(治疟疾偏
寒者),配知母治疗 寒热往来而寒多热少 者,又退无名高热。 入汤剂,气虚或血亏, 无寒湿实邪者忌用。
2024/3/3
中药学
9
藿香
【处方用名】 1. 藿香、土藿香(洗净,晒干,切碎用) 2. 广藿香(产广东者,一般认为功效较好。洗
净,晒干,切碎用)
3. 鲜藿香(新鲜者,洗净,切碎用。主要用于 解暑)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鲜者加 倍,煎服。
2024/3/3
中药学
10
紫苏与藿香
二者皆有发表和中的作用, 紫苏长于散寒解表,且能安胎、解鱼蟹毒;
2024/3/3
中药学
34
白豆蔻
2024/3/3
【药用】 姜科草本 植物白豆 蔻或爪哇 白豆蔻的 成熟果实。
中药学
35
白豆蔻
【性味与归经】 辛,温。 归脾、胃经。

《中药药剂学》章节解析:第五章栓剂

《中药药剂学》章节解析:第五章栓剂

《中药药剂学》章节解析:第五章栓剂5.1.1栓剂的概念【掌】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一定形状的供人体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5.1.2栓剂的分类【掌】 1.肛门栓(直肠栓) 为圆锥形、圆柱形、鱼雷型等。

可发挥局部和全身作用。

2.阴道栓为球形、卵形、鸭嘴形等。

主要发挥局部作用。

5.1.3栓剂的特点 1.常温下为固体,体温下迅速软化熔融或溶解于分泌液中。

2.发挥局部作用,如通便、止痛、止痒、抗菌消炎等。

3.发挥全身作用。

5.1.4与口服制剂比较,发挥全身作用栓剂的特点【掌】1.部分避免首过效应,降低副作用、发挥疗效;2.不受胃肠PH 或酶的影响;3.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

4.对不能吞服药物的病人可使用此类栓剂;5.不能口服的药物可制成此类栓剂。

6.生产率较低,成本比较高。

5.1.5栓剂的质量要求【掌】1.药物与基质混合均匀,外形圆整光滑,无刺激性。

2.硬度适宜。

塞入腔道后应能融化、软化或溶化,释药。

(1)药物吸收途径栓剂直肠给药后的吸收途径:①药物通过直肠上静脉→门静脉→肝脏→大循环。

②药物通过直肠下静脉和肛门静脉→髂内静脉→下腔大静脉→大循环。

③药物通过直肠淋巴系统吸收。

阴道用栓剂给药后,阴道血管与大循环相连,不经肝脏,且吸收速度较快(2)影响直肠吸收的因许素2.1对栓剂基质的基本要求 1.熔点适宜,即室温时有适宜的硬度与韧性,体温时易软化、熔化或溶解。

2.熔点与凝固点之差小。

3.安全,对粘膜无刺激性、无毒性、无过敏性。

4.稳定,在储藏过程中不发生理化性质的变化,不易生霉。

5.2.2基质的种类1.油脂性基质 1)可可豆脂同质多晶的组成防过热,β型稳定,乳剂基质; 2)香果脂和乌桕脂 3)半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4)合成脂肪酸酯2.水溶性基质 1)甘油明胶不溶化、缓效、阴道栓基质; 2)聚乙二醇类(PEG)不溶化、缓效、有刺激性;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类水溶性,与PEG同; 1)吐温-61 2)聚氧乙烯(40)单硬脂酸酯类(Polyoxy 40 stearate) 3)泊洛沙姆(Poloxamer)188型多用,促吸收,缓释;4. 栓孔内涂的润滑剂1) 脂肪性基质的栓剂,常用软肥皂、甘油各一份与95%乙醇五份混合所得;2) 水溶性或亲水性基质的栓剂,则用油性为润滑剂,如液状石蜡或植物油等。

中药分析.ppt

中药分析.ppt

(3)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回流的 提取方法
加快溶出速度,省时 特点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适宜较难溶出的组分
仪器 普通回流装置
通过更换溶剂,使提取更完全
(4)连续回流提取法
样品置有机溶剂中加热,蒸发
的溶剂经冷凝流回样品管的提取方
法 特点
节省溶剂,提高提取效率 适宜受热稳定的药物
费时
仪器 索氏提取器
(5) 酶法提取
• 中草药的细胞壁是由纤维素构成,其中 的有效成分往往是包裹在细胞壁内,酶 法就是利用纤维素酶、果胶酶、蛋白酶 等(主要是纤维素酶),破坏植物的细 胞壁,以利于有效成分最大限度溶出的 一种方法。
中草药提取新技术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 超临界流体定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气相、液相和固相三
中药制剂是根据药典、制剂 规范和其它规定的处方,将中药 的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 格,可以直接用于防病、治病的 药品。
中药制剂的分类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二十六种)
丸剂 胶剂 膏药 颗粒剂 滴眼剂
散剂 合剂 露剂 糖浆剂 软膏剂
片剂 酒剂 茶剂 滴丸剂 注射剂
锭剂 酊剂 搽剂 胶囊剂 滴鼻剂
(2) 亲水性的有机溶剂
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 甲醇(木精)、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
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 穿透能力较强。中药中的亲水性的成分除蛋 白质、黏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油 脂和蜡等外,其余成分在乙醇中皆有一定程 度的溶解度;一些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 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
Chapter 5 (第五章) Separation in the
Chinese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09笔记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09笔记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第一节根类中药根类中药(Radix):药用为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药材。

一、性状鉴别1、性状:形状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少数根细长,集生于根茎上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芦头:根类药材顶端的根茎或茎基。

芦碗:茎基上的茎痕。

术语:疙瘩丁(白芷)蚯蚓头、扫帚把(防风、白花前胡)铁线纹(野山参)钉角(草乌)狮子盘头(党参)质地质重坚实、体轻松泡断面粉性、纤维性、角质状、油润纹理:菊花心:(甘草、人参、桔梗)车轮纹:(粉防己、广防己)罗盘纹:(商陆)金井玉栏:内黄外白、形成层环明显(板兰根、黄芪)云锦花纹:(何首乌)气味2、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的区别双单外表有栓皮无木栓层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V.B 放射状辐射状髓无髓(一般)有髓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正常构造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无限外韧型维管束被射线分成若干束一般为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异常构造:①具同心性环V.B(商陆、牛膝类、紫茉莉、丝石竹、湘防己)②具皮层V.B.(何首乌)③内函韧皮部(木间韧皮部)(华山参)④木间木栓层(黄芩)⑤木质部中央具复合异型V.B.(广防己)⑥V.B.交错排列(南沙参)2. 单子叶植物表皮、根被)皮层外皮层皮层薄壁细胞内皮层:凯氏点明显中柱V.B.辐射型髓第二节根茎类中药根茎类中药(Rhizoma):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的地下茎药材,鳞茎则带有肉质鳞叶。

一、性状鉴别1、性状:形状:圆柱形、纺锤形、不规则团块状、扁球形、扁平皿状断面:星点(大黄)2、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根茎的区别双单外表有木栓层无木栓层或薄断面形成层的环纹内皮层的环纹V.B . 环状排列散布髓中央具髓中央无髓二、显微鉴别1、双子叶植物根正常构造木栓层皮层(根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维管束环列(大多为无限外韧型,少数为双韧型)髓和髓射线异常构造髓部V.B.(大黄-星点)内生韧皮部木内木栓层2. 单子叶植物)表皮或后生皮层(藜芦)皮层内皮层明显(石菖蒲)内皮层不明显(天麻)中柱V.B. 散布有限外韧型、周木型3、蕨类植物表皮下皮层:厚壁组织基本组织中柱网状中柱-分体中柱(周韧型)双韧管状中柱外内皮层外韧皮部木质部内韧皮部内内皮层髓注:①分体中柱形状、数目、排列方式鉴定品种②无导管、有管胞(多梯纹)绵马贯众(Rhizoma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e)【来源】鳞毛蕨科粗茎鳞毛蕨Dryopteris Crassirhizoma Nakai 带叶柄残基的根茎狗脊(Rhizoma Cibotii)【来源】蚌壳蕨科金毛狗脊Cibotium barometz(L.)J. Sm. 根茎【产地】主产于福建、四川等省。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中药制剂分析第五章各类成分分析
药物分析学科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定性鉴别 一般理化鉴别 沉淀反应是生物碱理化鉴别常用方法,此反应一般在酸性水溶液中进行 制备样品供试液时必须净化处理,防止假阳性结果
药物分析学科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三、定性鉴别 2、薄层色谱法 ①吸附剂:硅胶、氧化铝; ②展开剂:多以氯仿、苯等低极性溶剂,加入其他溶剂调整展 开剂的极性; ③由于硅胶显弱酸性,强碱性的生物碱在硅胶色谱板上能形成 盐,使Rf值很小或拖尾、形成复斑等。 ④显色剂:常用改良碘化铋钾试剂,有时喷碘化铋钾试剂之后 再喷硝酸钠试剂,可使样品斑点更加清晰。如有荧光,不用显色 ⑤ 亦可用碘蒸汽、硫酸铈、碘铂酸等其他的试剂显色。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四、含量测定 (二)单体生物碱成分含量测定 1、TLCS ①生物碱不具有紫外吸收或挥发性时可用本法测定; ②选用的吸附剂、展开剂及显色方法与鉴别相似; ③使用改良碘化铋钾等作为显色剂时,必须完全挥干展开剂后(尤其在碱性环境下展开的)才可喷洒,否则背景深、反差小,影响测定。
第二节 黄酮类成分分析
四、含量测定 1、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直接测定:常用芦丁作对照测定 显色测定:常用铝盐做显色剂 2、单体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TLCS HPLC(05版药典全部使用此法) 五、常见黄酮类成分(略)
第三节 三萜皂苷类成分分析
概述 概念 含三萜皂苷类成分的常用中药
第三节 三萜皂苷类成分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二、理化性质 1、溶解性 大多数生物碱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乙醚、乙醇、丙酮及苯等有机溶剂; 与酸结合成盐后水溶性增加,但酸不同,生成的盐水溶性有差异; 季铵型生物碱、有氮氧配位键的生物碱易溶于水 液体生物碱及一些小分子固体生物碱则既溶于水也可溶于有机溶剂; 含有酸性官能团或酯键的生物碱还可溶于一些碱液或热苛性碱液。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课件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课件

各类中药制剂分析课件一、内容描述各类中药制剂的特点:分析不同种类的中药制剂,如丸剂、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液等的特点和常见应用。

中药制剂的化学成分分析:详细阐述中药制剂中的有效成分、辅助成分以及可能的杂质,以及这些成分对中药制剂质量和疗效的影响。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介绍如何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如色谱技术、光谱技术等,对中药制剂进行质量控制和鉴定。

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探讨中药制剂的制备流程,包括药材的采集、炮制、提取、浓缩、干燥等步骤,以及这些步骤如何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疗效。

中药制剂的安全性与合理使用:分析中药制剂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问题,如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等,并探讨如何合理使用中药制剂以达到最佳疗效。

1. 中药制剂的重要性及其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地位中药制剂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自然疗法和替代医学的日益关注,中药制剂的需求和应用日益广泛。

这些制剂不仅在预防和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一些慢性病和疑难杂症的治疗中也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疾病领域,如心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肿瘤疾病等,中药制剂的作用逐渐得到广泛认可。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中药制剂的地位也日益重要。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追求,中西医结合已成为一种趋势。

中药制剂因其独特的疗效和较小的副作用,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和提高,使得中药制剂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应用更加广泛和深入。

此外中药制剂在康复保健、养生调养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有力保障。

因此研究和分析中药制剂的性质、功效和作用机制,对于推动中医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中药制剂分析的必要性随着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和广泛应用,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因此进行中药制剂分析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接下来我们将详细探讨中药制剂分析的必要性。

第五章 中药质量分析技术和方法

第五章  中药质量分析技术和方法

色谱法
(1) 供试品溶液制备实例:---国公酒的鉴别
色谱法
(2)薄层板的质量及点样技术:
A.试验材料:
(1)薄层板:要求光滑平整、洁净。
(2)吸附剂:硅胶、硅藻土、氧化铝、微晶纤维素等。 (3)涂布器: (4)点样器:定量点样毛细管常用0.5、1.0、2.0、3.0、 5.0μl。
(5)展开箱:双槽展开箱
第五章 中药质量分析技术和方法
一、性状分析技术和方法 二、鉴别分析技术和方法 三、检查技术和方法 四、指纹图谱分析技术和方法 五、浸出物分析技术和方法 六、含量测定分析技术和方法
一、中药性状分析技术和方法
1.性状: (1)药材性状: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
断面等特征及简单理化反应。
(2)制剂性状:指成品的颜色、形态、气味等。
实例:一捻金中人参的鉴别:
处方:大黄100g 炒牵牛子200g 槟榔100g 人参100g 朱砂30g
大黄素等成 分干扰
实例:一捻金中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的TLC鉴别 供试品溶液制备:样品--酸水解--氯仿萃取
实例:一捻金中人参二醇、人参三醇的TLC鉴别 供试品溶液制备:样品--酸水解--氯仿萃取--碱性氧化铝小柱
• 阴性对照液:从制剂处方中减去要鉴别的该味药材,
剩下其他各味药,按制剂的制法处理后,以制剂相
同的比例、条件、方法提取,制成的对照液。
色谱法
4.2薄层色谱法
参考书:
• [1]谢培山.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薄层色谱彩色图集[M].
广东科技出版社出版,1993 • [2]谢培山,钱忠直.《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中药材薄层色 谱彩色图集》[M] .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苍术 粉末: (CP.2010)

中药学总论第五章中药的性能思维导图

中药学总论第五章中药的性能思维导图

总论第五章
中药的性能
四气
寒热温凉
五味


发散:表证行
行气:气滞证行血:血瘀证

补补益:虚弱证和
和中,调和药性缓缓急,缓解毒性润
润燥:燥证

泄清泄—清热泻火:火热证
通泄—泻下通便:热结便秘降泄—降泄气逆:肺胃气逆

苦温燥湿:寒湿证苦寒燥湿:湿热证
坚坚阴:阴虚火旺证
酸收

生津止渴:消渴、暑热口渴等收敛、固涩:滑脱咸

软坚散结:有形病证下泻下通便:大便燥结另

能渗、能利
渗湿利水:水肿、小便不利

能收、能敛,但不能生津
升降浮沉
归经
毒性。

中药化学第五章第三、四节

中药化学第五章第三、四节
HO O O
EtOAc层 无水硫酸钠干燥 减压蒸干 残留物
HO HO O
甲醇-水重结晶 黄色针晶 (七叶内酯) O 秦皮素
(二)色谱检识
硅胶TLC
游离香豆素 环己烷(石油醚)-乙酸乙(5:1~1:1)、 氯仿-丙酮(9:1~5:1)等必要时混一定比 例的甲酸或醋酸。 不同比例的氯仿-甲醇-水(下层) EtOAc-2N NH4OH (1:1) 、 EtOAc-H20 、
佛手内酯
二元醇
三.提取和分离
(一)提取 1、蒸馏法(小分子游离香豆素)
水蒸气蒸馏 乙醚提 回收溶剂
原料
或分馏
馏出液
O
乙醚液
析晶
香豆素(粗晶)
例:
真空蒸馏
OH OMe
OHC MeO O O
210℃
O O
香独活内酯
(白芷)
白芷内酯醛
(降解产物,非新成分)
(4)H2O2氧化
C2’及C3’未取代香豆素,用H2O2在碱性条件下可 氧化破裂成2,3-呋喃二羧酸。
CH2OH COCH3 HO O
O O OH
CH2C O O CCH3
O
O
亮菌甲素
(+)calanolide A
茵陈内酯
O
O
OH
OH
OH HO
O
MeO
HO O O
O
O
双七叶内酯
螃蜞菊内酯
5. 取代基及命名
(1)取代基
常见的取代基为羟基、甲氧基、异戊烯基(及其 含氧衍生物)、糖基和苯基等。
(2)系统命名
3025~3175 cm-1
2~3个弱或中等的吸收峰(C-H)
2.UV 香豆素母核 274nm (logε4.03) 高 苯环 311nm (logε3.72) 低 α-吡喃酮环 烷基取代对此二峰位移影响不大。 含氧取代则引起此二峰红移, 如: 7-位含氧取代(7-羟基,7-甲氧基,7-β-D-glc) 217nm 强吸收峰 315~325nm 加碱显著红移,吸收度 增强(7-OH取代,加 NaOAc红移50nm) 弱吸收峰 255nm

第五章中药的基知识(中药的命名)

第五章中药的基知识(中药的命名)

茸片
浙江:浙贝、杭芍、杭菊、 云南:云苓 山东:东阿阿胶等
五、以生长特性命名:夏枯草、忍冬藤、桑寄 生
六、以入药部位命名:
1、以根入药:葛根、芦根、板兰根; 2、以茎入药:苏梗、桂枝、桑枝 3、以叶入药:大青叶、桑叶 4、以皮入药:五加皮、秦皮、青皮、陈皮 5、以花入药:红花、菊花、金银花; 6、以果实、种子入药:草果、白果、炒卜子、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方法
一、以形态命名: 牛膝、 白头翁 、 半枝莲、 佛手、厚扑、龙眼肉、等;
二、以颜色命名:红花、赤芍、丹参、黄芩、 黄连、白术、青皮、绿豆等;
三、以气味命名:麝香、鱼腥草、败酱草、甘 草、酸枣仁、辛夷花、五味子;
四、以产地命名:
四川:川芎、川乌、川楝子、川贝、川断;广 东:广藿香、陈皮;
白芥子、桃仁、杏仁等
7、以动物的角入药:犀牛角、水牛角、鹿茸 8、以动物皮入药:蛇皮、蝉蜕;
七、以功效命名:防风、益母草、续断、骨碎 补、蚤休、淫阳藿、决明子、阳起石
八、以人名命名:徐长卿、何首乌、刘寄奴
使君子、杜仲
九、因秉性而命名:急性子、肉苁蓉、穿山甲、 王不留行子、浮小麦
十、以大小命名:大枣、大蓟、大茴香、小蓟、 小茴香等。

中药成分分析

中药成分分析

第五章中药成分分析黄酮类成分黄色,含酮基含C6-C3-C6结构的一系列化合物定性分析1.显色反应1.1还原反应:1.1.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观察加入盐酸后升起的泡沫颜色)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色或蓝色,当B环上有羟基或甲氧基时,颜色加深;查耳酮、橙酮、儿茶素、异黄酮不显色;1.1.2 四氢硼钠还原反应:(NaBH4):专属性强: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显红~紫色。

其它黄酮不显色1.2. 与金属类试剂的络合反应1.2.1 三氯化铝反应:1%三氯化铝乙醇溶液大多数黄酮显黄绿色,紫外灯下为鲜黄色荧光,用于黄酮类定性试剂及薄层色谱显色剂1.2.2 氨性氯化锶反应:NH3OH SrCl2邻二酚羟基产生绿色、棕色、黑色沉淀,检测是否含邻二酚羟基。

1.2.3 醋酸镁粉反应: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类紫外光下显天蓝色荧光,结构中含5-羟基时,颜色更明显。

黄酮、黄酮醇、异黄酮类显黄~橙黄~褐色1.2.4 锆-枸橼酸反应:Zr 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含3-或5-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2%二氯氧化锆甲醇溶液生成黄色络合物,但3-羟基、4-酮基络合物稳定性> 5-羟基、4-酮基络合物稳定性(二氢黄酮除外)故,再加入枸橼酸后,5-羟基黄酮显著褪色,3-羟基黄酮呈亮黄色。

1.2.5 氨性氯化锶(SrCl2)反应:邻二酚羟基的检测,绿色、棕色、黑色沉淀1.2.6 三氯化铁反应:检测酚羟基,紫、绿、蓝色1.2.7 硼酸显色反应:OH O可与硼酸反应产生亮黄色检测5-羟基黄酮、6`-羟基查耳酮、查耳酮。

1.2.8 五氯化锑反应:检测查耳酮,+五氯化锑四氯化碳溶液,查耳酮显红色紫红色沉淀Gibb`s:检测酚羟基对位是否被取代三萜化合物显色反应:1.Liebermann-Burchard反应:样品+乙酸酐+浓硫酸-乙酸酐(1:20)数滴→依次出现黄、红、紫、蓝,最后褪色2.Rosen-Heimer反应:样品滴于滤纸上,喷25%三氯乙酸乙醇液,加热至100度,红色,逐渐变为紫色。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ppt课件

第五章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ppt课件

蕨类植物的根茎表面往往生有鳞片或密生 棕黄色鳞毛,有的密布整齐的叶柄残基。
3、根茎的性状鉴别
• 注意区分双子叶植物根茎和单子叶 植物根茎。
根茎类中药性状特点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茎表面:具栓皮,较粗糙 双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皮部窄,木部宽;
具放射纹;髓部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茎表面:无栓皮,较光滑 单子叶植物根茎断面:皮部宽、木部窄;
.
根类中药性状特点鉴别
单子叶植物根表面 无栓皮,具表皮, 较光滑; 无皮孔样疤痕, 有气孔
.
根类中药性状特点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断面 皮部窄,木部宽; 放射纹明显; 无髓部
.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皮层:植物茎和根中表皮与维管束之间 的薄壁组织。
木质部: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 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
特殊构造:
• 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 胞行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 辛;
• 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 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
双子叶植物-----异常构造(根)
多环性同心环维牛膝横切面
木间木栓—黄芩
由次生木质部的薄壁组织细胞栓化形成
二、显微鉴别:
根类中药性状特点鉴别
首先区分双子叶植物还是单子叶植物
双子叶植物根表面:具栓皮,较粗糙,多见 皮孔样疤痕
双子叶植物根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放射 纹明显;无髓部
单子叶植物根表面:无栓皮,较光滑,无皮 孔样疤痕
单子叶植物根断面:皮部宽、木部窄;无放
射纹,具髓部
.
根类中药性状特点鉴别
双子叶植物根表面 具栓皮,较粗糙, 多见皮孔样疤痕
髓部:由薄壁细胞组成。
.
根及根茎类中药概述

5第五章 中药化湿药-广州医学院

5第五章 中药化湿药-广州医学院
1.湿阻脾胃、脘腹胀满、湿温初起,口中甜腻等 症:佩兰气味芳香,善于化湿醒脾,功效与藿香相似,治疗湿
阻脾胃症候,两药往往相须为用。 本品气味清香,性平不温,为治疗湿温病症要药,常与藿香、黄 芩、苡仁等药配合应用。又适用于湿热内阻、口中甜腻多涎、口 气腐臭之症。


2.暑湿症:醒暑化湿,用于内蕴、畏寒、发热、头胀、胸闷、

2.呕吐、泄泻等症:藿香芳香辟秽浊能和理脾胃,用于感受
秽浊、呕吐泄泻之症,可配苏叶、半夏、厚朴、陈皮等。胃寒呕 吐之症,可配半夏同用;如湿热者,可配黄莲、竹茹;脾胃虚弱 者,可配党参、甘草;妊娠呕吐,可配砂仁同用。

3.暑湿症:藿香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又善于解暑,
为解暑要药。其治暑湿之症,不论偏寒、偏热,都可
第五章
(芳香化湿药
一、概念
化湿药
燥湿运脾药)
凡气味芳香,性偏温燥,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 ,称为化湿药。 二、药性特点 辛味为主,性偏温,主归脾胃经,气味芳香。以燥 湿运脾为主要功效。 三、适应证
湿困脾胃、身体倦怠、脘腹胀闷、胃纳不馨、口甘 多涎、大便溏薄、舌苔白腻等症。此外,对湿温、暑温
诸症亦有治疗作用。

2.风湿痹痛、肢体关节疼痛:辛散祛风,散除风
湿之邪,对寒湿偏重的痹痛尤为适宜,可配合羌活、 独活等同用。

3.风寒表证:散寒解表,用于感受风寒湿邪的头痛、
身痛、无汗等症,常与羌活、细辛、防风等同用。

4.夜盲、眼目昏涩:生用有明目之功,为治夜盲要
药,可与猪肝或羊肝、石决明等配伍同用。

本品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
【附药】

厚朴花:厚朴的花蕾。功能宽中利气,化湿开郁,适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

第五章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但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

第一节根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

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二、显微鉴定1.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1)双子叶植物根:药材一般为次生构造。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①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②韧皮部微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异心性环状的形成层,由此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③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④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即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

(2)单子叶植物根:一般均具初生构造。

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主要是横切面特点,从外向里)防己横切面简图1.木栓层;2.皮层石细胞;3.韧皮部;4.形成层;5.木质部导管。

麦冬横切面详图1.表皮毛2.表皮3.根被4.外皮层5.皮层6.草酸钙针晶束7.石细胞8.内皮层9.韧皮部10.木质部11.髓2.粉末特征:根类中药粉末中,双子叶植物根的木栓组织多见,导管一般较粗,纤维、石细胞常见,亦可见分泌组织,如乳汁管、油管、油室、油细胞、树脂道等,后含物常可见淀粉粒或菊糖,有的含结晶如草酸钙、碳酸钙结晶等。

单子叶植物根常见厚壁组织,如纤维、石细胞,导管,淀粉,表皮细胞等。

3.显微鉴别注意点:分泌组织、机械组织、后含物。

第二节根茎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根茎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

根茎形状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块状等;表面有节和节间,有退化的鳞叶、顶芽、侧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H+)4[Si(W3O10)4] (淡黄色或 灰白色)
•3BHPO4·12WO32H2O(白色至褐 色)
•3BH3PO412MoO3·2H2O ( 白 色 至黄褐色,加氨水转变为兰色)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呈色反应 •+ 酸性染料
•一定pH值
•有色配合物
碱性
生物碱碱性强弱是中药制剂分析时供 试品溶液制备、某些分析方法建立及条件选 择的依据。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2.4 含量测定 2.4.1 总黄酮类成分的测定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特定的紫外吸收Ⅰ带在300~ 400nm,Ⅱ带在240 ~ 285nm,提纯后可直接测定总黄 酮时常用芦丁作对照品。
复杂体系中与金属盐类试剂生成配合物,常用的是 氯盐反应,试剂为三氯化铝和硝酸铝。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3.4.1 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比色法
• 常利用皂甙能与某些试剂反应后产生颜色,然 后于可见光区进行比色测定.
§4 醌类成分分析
4.1 概述
•大黄 素
4.2 理化性质
n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升华性,光不稳定性) n 溶解性 •游离—溶于乙醇、苯、乙醚、氯仿等
•醌甙—可溶于热水,易溶于甲醇、乙醇
n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表面活性,吸湿性)
n 溶解性 •皂甙元—能溶于石油醚、苯、乙醚、氯仿等
•皂甙—可溶于水,易溶于热水、含水稀醇等
n 紫外光谱特征
大多无明显的紫外吸收或仅在200nm附近有末端吸 收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3.3 皂甙类成分的定性分析
3.3.1 泡沫反应
取中药材粉末约1g,加水10ml,煮沸10分钟后过滤,将 滤液于试管内强烈振摇,如产生持久性泡沫(15分钟以 上)即为阳性反应.所产生的泡沫多少与pH有关,取2支 试管,一管加入0.1mol/L盐酸液5ml,另一管加入0.1 mol/L氢氧化钠液5ml,再各加入中药水溶液,使酸 管的pH为1,碱管pH为13,强烈振摇,如两管所形 成的泡沫高度相同,则中药中含三萜皂甙,如碱管泡 沫较酸管泡沫高数倍,则中药中含甾体皂甙。
2、高效液相色谱
• 生物碱类成分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时, 可采用正相、反相和离子对色谱,其中以反相高 效液相色谱应用较多。 • 需要克服游离硅醇基的影响。
2、高效液相色谱
•流动相方面的改进: • a.加入硅醇基抑制剂,最常用的硅醇基抑制剂 是三乙胺; • b.在流动相中加入离子对试剂; • c.在流动相中加入季铵盐试剂,例如在水-甲醇 流动相中加入0.01mol/L的溴化四甲基胺。 •固定相方面的改进: •封尾技术: • 键和反应结束后,用三甲基硅氯烷等进行后续 处理,尽量减少参与羟基,增加单体覆盖度。
第五章各类中药分析
2020/12/11
第五章各类中药分析
第一节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生物碱是来源于生物界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氨 基酸、多肽、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等除外),大多具 有显著的生物活性。
1.2 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
结构特性 大多含有C,H,N,O组成 结构复杂,结构类型较多 氮原子有多种形式 有羧基,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及酯键取代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类成分的HPLC:
c.含有2个以上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可选用-NH2键合相, 流动相可选用二氧六环-二氯甲烷(1∶9)。
黄酮类成分的Rp-HPLC: 大多用C18键合相,流动相常用甲醇-水-乙酸(或磷酸缓 冲液)及乙腈-水。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3.1 概述
•甘草酸
3.2 理化性质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3.4 皂甙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 皂甙类成分的定量分析可分为 • 总皂苷测定 • 皂苷元测定 • 单体皂苷测定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总皂甙的含量测定
一般需用适当的溶剂提取,如甲醇(80%~95 %)、乙醇等,提取后经分离(如水饱和的正丁醇 萃取,大孔吸附树脂经处理后溶剂洗脱)得到总 皂甙成分,再根据皂甙类化合物的各自特征来选 择含量测定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比色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黄酮类成分的HPLC:
a.无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或乙酰化黄酮类化合物,固定 相为硅胶,流动相可套用薄层色谱条件,但极性要相对 小一点。
b.乙酰化黄酮、有一个羟基的黄酮类成分,采用-CN键 合相色谱,流动相为乙烷-氯仿。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2.4 含量测定
2.4.2 单体黄酮成分的含量测定
成分含量 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常用于测定单体成
分含量
第五章各类中药分析
§4 醌类成分分析
牛黄解毒片中游离蒽醌和总蒽醌的测定 对照品溶液测定:
游离的蒽醌及其他醌类衍生物多具有升华性。中 药制剂中如含有这类成分量较大,可采用升华法得到 升华物,可见光下观察或加碱性试液显色定性。
§4 醌类成分分析
4.3 定性鉴别 4.3.3 薄层鉴别
w吸附剂:硅胶 w展开剂: 含甲醇或水的混合溶剂系统→分离甙和甙元 不含甲醇或水的混合溶剂系统→分离甙元 w显色:碱性试剂,醋酸镁甲醇液、氨熏
优点:计算简便,不用换算因数,不必考虑
生物碱的分子量。
• 缺点:挥发性生物碱,蒸发提取溶剂或加热、 干燥时能分解破坏以及加碱使生物碱游离时可 发生水解的生物碱不可用此法。取样量大,操 作时易乳化,费时。
•(1)酸性染料比色法
•本法测定的关键在于: • 介质的pH值,氢键。
(2)雷氏盐比色法
• 生物碱与雷氏盐生成沉淀后,将沉淀分 离,溶于丙酮,于520~526nm波长处比色测定 吸收度,换算生物碱的含量。
• 生物碱的雷氏盐沉淀的丙酮溶液所呈现 的吸收特征,是由于分子结构中的硫代氰酸铬 铵部分,而不是结合的生物碱部分,其吸收值 与样品或溶剂无关。
(2)雷氏盐比色法
硫代氰酸铬铵在丙酮中的克分子吸收系数为 106.5(单盐)或213.0(双盐)。故可根据其吸收值 A按下式直接测得样品重:
W =(A/ε)×M×V/1000
§4 醌类成分分析
4.4 含量测定
n 游离蒽醌的测定 弱极性溶剂提取后,加碱比色
n 结合蒽醌的测定 极性溶剂提取,水解测甙元 先酸水解后,非极性溶剂提取甙元后测定
n 醌类单体成分含量测定 w薄层色谱法 w高效液相色谱
• §4 醌类成分分析
4.4.2 萘醌,菲醌类成分含量测定
萘醌类见于紫草,地下明珠等制剂 菲醌类成分多见于以丹参为主药的各类制剂中 重量法、分光光度法常用于测定萘醌、菲醌类总
化学分析法
分光光度法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 酸碱滴定法:
a.游离生物碱不溶于水,可先将生物碱溶于 过量标准酸溶液中,再用标准碱溶液回滴
b.生物碱盐在水或乙醇介质中,用强酸溶液 滴定。一般使其溶于90%乙醇溶液中,可用标 准酸乙醇液滴定,用酚酞作指示剂。
重量分析法
将生物碱从中药制剂中提取,用适宜的方 法使其生成沉淀,干燥后直接称重。
本方法可不需要标准对照品,但需注意生物 碱生成单盐或双盐,并要注意样品的净化。
• (二)单体生物碱含量测定
1、薄层色谱法 薄层色谱技术在生物碱类成分分离和测定须结
合生物碱的通性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制成供试品溶 液,需要采用化学方法提取和纯化,常用液-液萃 取或液-固萃取,或结合生物碱的特性进行纯化。 常使用碱性展开剂或在碱性气氛中展开。
•硅胶薄层色谱 硅胶分离黄酮成分遵循正相色谱层析规律,化合物极性
越强,所需溶剂的极性越大。
其Rf值顺序如下:RCH3>RH>ROCH3>R-O-糖 >ROH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聚酰胺薄层色谱
聚酰胺薄层色谱用于分离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甙与 甙元较好。由于各种黄酮类成分取代基团的性质、多少 和位置的不同,与聚酰胺形成氢键的能力有所差异而得 到分离。
§3 三萜皂甙类成分分析
3.3.2 薄层色谱鉴别
w吸附剂:硅胶、氧化铝、硅藻土 w展开剂:
n 三萜皂甙—氯仿-甲醇-水、正丁醇-醋酸乙酯水等极性较大的体系
n 三萜皂甙元--以苯、氯仿、己烷等为主要组分 w显色剂
n 三氯醋酸、50%及10%硫酸乙醇液、磷钼酸、 浓硫酸-醋酸酐、碘蒸气等
•样品:1-2.生晒参;3-5.红参;6-9.朝鲜红参;10-12.西洋 参(进口);13-14.西洋参(国产);15.三七;16.人参皂甙对照 品Rb1(S1),Rb2(S2),Rc(S3),Re(S4),Rd(S5), Rg1(S6), Rf(S7),Fll(S8)。
§1 生物碱类成分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端基封口基

键合相(配体)
:C18
残留硅羟

硅胶
基质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 黄酮类化合
物为自然界广泛存
在的一大部分与糖
•金丝桃
•黄芩
结合成甙,一部份
以游离形式存在。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2 黄酮类成分分析
理化性质
n 物理性状(存在的形态,颜色,挥发性,光学活性) n 溶解性 •游离甙元—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酸乙酯、
(二)色谱法
• 如用硅胶为吸附剂时,一般应用碱性系统 展开剂较多,或使生物碱的薄层分离在碱性环境 下进行。
2、高效液相
• 在恒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条件下,各种 生物碱都具有一定的保留时间,可作为定性 鉴别的参数。一般要求取得两个色谱系统的 保留时间,或应用二级管阵列检测器作出鉴 定。
四、含量测定
(一)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1.2 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多为结晶型固体,少数为液体。 一般生物碱为白色或无色,但结构中具有 较长共轭体系,并有助色团的可显不同颜色。 旋光性与生理活性相关,左旋体比右旋体 生理活性强。
1.2 结构特性和理化性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