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疹病
小儿麻疹及诊治
#注射疫苗者不典型,含服橙汁饮料。
koplik三、临床表来自-典型麻疹3.出疹期 发热3~4天出疹,体温 更高至39℃~40℃。
• 顺序:耳后颈部、面部、躯干及上 肢、鼻尖手足心(图)
• 疹色:红色—暗红 • 疹形: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压之褪色(图)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3.麻疹脑炎 按病毒性 脑炎治疗,以对症支持为 主.
九.预防
• 隔离患者 • 切断传播途径 • 增强人群免疫力
1.自动免疫 2.被动免疫
课后思考题(作业)
1、简述麻疹的临床表现。 2、麻疹的中医辨证分几型?各
型的治法、选方如何?
四、并发症
• 婴儿易并发消化不良。体质素弱及营养不 良小儿可发生各种口炎及维生素A缺乏所致 的干眼病等。各种急性传染病如百日咳、 白喉、水痘、猩红热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 都有可能在麻疹出疹期及恢复期中合并发 生,要经常加以注意。特别要警惕体内原 发潜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活动恶化,可发展 为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1.肺炎 继发细菌感染,先用青霉 素或红霉素,以后根据临床表现及 痰液细菌培养、药敏试验选用合适 的抗生素。
如系其他病毒所致,可使用病毒 唑,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八、西医治疗-治疗并发症
• 2.喉炎 敏感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或地塞米松)。 严重呼吸道梗阻者,立即吸氧, 必要时气管切开。
四、并发症
• 麻疹脑炎 发病率约为0.1%~0.2%, 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外周血 白细胞增多;出现意识改变、惊厥、 突然昏迷等症状。脑脊液改变为:轻 度单核细胞及蛋白增多,糖正常。病 死率达10%~25%;存活者20%~50% 留有运动、精神或智力上的后遗症。
小儿麻疹的病例分享
完善监测与报告系统
建立健全的小儿麻疹监测与报告系统,及 时掌握疫情动态,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 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表现,有助于鉴别诊断。
03
与幼儿急疹的鉴别诊断
幼儿急疹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幼儿,高热持续时间长,但全身症状较轻
。皮疹特点为红色斑丘疹,热退疹出。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观察皮疹变
化,可以帮助鉴别诊断。
05
CATALOGUE
针对小儿麻疹的公众健康建议
预防接种的重要性
01
疫苗接种是预防麻疹的最有效手 段。确保儿童按照免疫接种计划 接种麻疹疫苗,提高群体免疫力 ,减少麻疹的传播风险。
患儿的家庭护理与康复指导
患儿需要充分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 通,避免刺激性气味。
定期清洗患儿的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防止感染。避免患儿抓挠皮疹 ,以免加重症状。
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辛辣 、油腻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清洁 。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如出现高 热、呼吸急促、腹泻等严重症状,应 立即就医。
难点
小儿麻疹的症状与其他疾病相似 ,容易造成误诊;同时,患儿的 免疫系统较弱,对治疗药物的反 应和副作用需要特别关注。
治疗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
经验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注重综合评估患 者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充分沟通患儿家长,做好心理疏 导工作。
教训
在初步诊断时,曾考虑患儿可能患有 其他疾病,导致治疗延误。未来在面 对类似病例时,需更加快速地进行鉴 别诊断,以便及早制定治疗方案。
03
CATALOGUE
麻疹的医学解析
麻疹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病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冬季幼儿常见病4——麻疹
(一)护理:1、隔离患者应卧床休息,在家隔离、治疗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患者应住院隔离治疗,
隔离期延长5天。2、居室空气新鲜,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衣被不宜过多。3、保持皮肤及眼、鼻、口腔
、皮肤保持清洁,用温热水洗脸,生理盐水漱口,用抗生素(红霉素)眼膏或(氯霉素,诺氟沙星)眼
药水保护眼睛,防止继发感染。4、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并应多喂温开水。不用忌口,恢复期尚应加餐。
外市人口,因无麻疹免疫,常易感染,成人感染麻疹症状较重,发热多在39℃~40℃,早期可有麻疹黏膜
斑,皮疹也为典型。4、发病季节改变。未使用麻疹疫苗前,麻疹以10月至次年2月为高发季节,普种麻
疹疫苗后,高发季节后移至每年3~5月份。
流行病学: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流涕、咳嗽、眼结膜炎、口腔粘膜斑及
(三)防治并发症:1.肺炎2.喉炎3.心血管功能不全。
预防措施:
1、对病人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疹后10天。
2、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
3、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
4、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托幼机构暂不接纳新生。
的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控制。近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的不断增加,部份儿童麻疹疫苗
漏种或免疫失败,加之初免后随着年龄增加而免疫力逐渐降低等原因,致使麻疹仍有不断的发生,且表
现如下新的特点:
1、发病年龄后移。过去麻疹发病多为5岁以下儿童,尤以1~2岁最多。现在麻疹除8个月以内婴儿发病外
5、为提高易感者免疫力,对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可接种麻疹疫苗。接种后12日血中出现抗体,1
小儿常发的麻疹
小儿常发的麻疹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遗留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麻疹患者是惟一的传染源,在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性,如并发肺炎等并发症,则传染性可延至出疹后10天。
通过患者的呼吸、喷嚏、咳嗽和说话等由飞沫传播。
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获终身免疫。
2.临床表现:根据临床表现可分典型麻疹和其他类型麻疹。
(1)典型麻疹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接受过被动免疫的患者可延至4周。
潜伏期末可有低热、精神萎靡和烦躁不安等全身不适。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一般持续3~4天。
①发热:热型不定,渐升或骤升。
②“上感”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结合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
③麻疹黏膜斑(Koplik斑):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
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
为直径约0.5~1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于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
④其他:可有全身不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现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症状加重,体温骤然升高,可达40~40.5℃,咳嗽加剧,出现烦躁或嗜睡,重者有谵妄、抽搐(疹出热盛),持续3~4天。
皮疹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部、面部、颈部,然后自上而下延至躯干和四肢,最后达手掌和足底,一般3日出齐。
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略高出皮面。
初发时皮疹稀疏,疹间皮肤正常,其后部分融合成片,颜色加深呈暗红色。
不伴痒感。
颈淋巴结和脾脏轻度大,肺部可闻及干、湿哕音,胸部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若无并发症,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症状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留有棕色色素沉着并伴糠麸样脱屑。
幼儿的麻疹症状有哪些
幼儿的麻疹症状有哪些*导读:幼儿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小儿麻疹的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其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疾病。
因为小儿麻疹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在发病时期类似于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体现,但是不仅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
……幼儿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小儿麻疹的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其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疾病。
因为小儿麻疹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在发病时期类似于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体现,但是不仅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
在发病的1-2天,幼儿会有高烧发热、流鼻涕,眼睛发红而盈泪、干咳还有可能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第3天,幼儿的体温开始下降的同时在口腔内膜出现白色盐粒状的小斑点。
在第4-5天的阶段,幼儿的体温又开始上升并且会从额头和而后开始呈现红色的,宽约2-3毫米的斑点,此状况称为皮疹。
皮疹会逐渐扩散,其斑点也会越来越大,并且彼此会相接到一起。
到了第六天后,皮疹开始快速的消退,一般到了第7天时,幼儿身体所有的症状全部消失,而一般儿童的症状也会相继与7-10天内消失。
典型的幼儿麻疹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和恢复期四个阶段。
潜伏期时的时间一般在6-21天左右,幼儿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和发低烧,甚至可能会有一过性皮疹。
前驱期一般会持续3-5天的时间,体弱会延长1-2天,这个时期的幼儿会有发热,咳嗽,流鼻涕,畏光等的类似于感冒症状的发生,后会出现皮疹。
而出疹期则开始出现颜色鲜红压制褪色大小不一的皮疹。
恢复期的阶段对于单纯麻疹患者,在麻疹发展到高峰之后,体温会较快下降,幼儿的精神也会好转,咳嗽的状况可能还会延长存在,但是食欲会大大地好转。
而皮疹也会按照出疹的顺序依次消退下去,大概会在2-3周退尽。
若无并发症的情况下,单纯的幼儿麻疹自起病至疹退一般的病程会持续10-14天。
总之,在初期发现幼儿有麻疹的症状时应当及时带幼儿到专业的医院进行检查与治疗,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延长幼儿的患病期,并为幼儿及时的注射抗麻疹的疫苗,做好预防护理的工作。
小儿麻疹应如何治疗
小儿麻疹应如何治疗麻疹是由外感麻毒时邪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时行疾病。
以发热,咳嗽,流涕,眼泪汪汪,全身布发红色斑丘疹及早期口腔两颊粘膜出现麻疹粘膜斑为特征。
因其疹点如麻粒大,故名麻疹,我国南方地区称为痧、痧疹。
西医学亦称本病为麻疹。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好发于冬、春二季,且常引起流行。
发病年龄以6个月至5岁为多。
本病发病过程中若治疗调护适当,出疹顺利,大多预后良好;反之,调护失宜,邪毒较重,正不胜邪,可引起逆证险证,危及生命。
患病后一般可获终生免疫。
麻疹在古代届儿科四大要证之一,严重危害儿童健康。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我国普遍使用麻疹减毒疫苗预防接种,使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有效地控制了大流行。
近年来,临床上非典型麻疹病例增多,症状较轻,病程较短,麻疹逆证少见,发病有向较大年龄推移的现象,成人中未作过预防接种及未患过本病者的发病临床时有所见,值得引起注意。
[病因病机]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
麻毒时邪从口鼻吸入,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
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类似伤风感冒,此为初热期。
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并达于四末,疹点出齐,此为见形期。
疹透之后,毒随疹泄,麻疹逐渐收没,热去津伤,进入收没期。
这是麻疹顺证的病机演变规律。
麻疹以外透为顺,内传为逆。
若正虚不能托邪外出,或因邪盛化火内陷,均可导致麻疹透发不顺,形成逆证。
如麻毒内归,或它邪乘机袭肺,灼津炼液为痰,痰热壅盛,肺气闭郁,则形成邪毒闭肺证。
麻毒循经上攻咽喉,疫毒壅阻,咽喉不利,而致邪毒攻喉证。
若麻毒炽盛,内陷厥阴,,蒙蔽心包,引动肝风,则可形成邪陷心肝证。
少数患儿血分毒热炽盛,皮肤出现紫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若患儿正气不足,麻毒内陷,正不胜邪,陌气外脱,可出现内闭外脱之险证。
此外,麻毒移于大肠,可引起协热下利;毒结阳明,可出现口疮、牙疳;迫血妄行,可导致鼻衄、吐血、便血等证。
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疹的症状有哪些幼儿麻疹的发病主要是由小儿麻疹的病毒感染所致,主要是影响到皮肤及其呼吸道的一种高度传染疾病。
因为小儿麻疹在一定的程度上属于呼吸道的疾病,所以在发病时期类似于感冒发烧的症状都会体现,但是不仅于此,除此之外还有其特定的症状,2.前驱期持续时间不长,一般在三、四天左右,在此期间,会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1)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而且一般温度都较高。
(2)咳嗽、流涕、咽部充血。
这一阶段孩子们的眼睛部位有较大问题,可能会发炎、水肿、流泪,最明显的特征是下眼睑边上会有充血的横线。
(3)KOPLIK斑,这种斑点一般在发疹前1-2天出现,斑点不大,直径只有1毫米左右,颜色呈灰白色,但斑点外围有红晕。
一开始斑点并不多,只在下磨牙附近的颊粘膜上,但是其增长速度十分快,过不了多久整个颊粘膜上都会出现,甚至会蔓延到唇部的粘膜上。
不过粘膜上的斑点会在皮疹出现后慢慢消退,只剩下暗红色点状物。
(4)还会有一些不常见的疹子,比如荨麻疹等,不过这些不常见的疹子一般也在典型的皮疹出现时慢慢消退。
(5)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胃口不佳、精神不济、身体不适等症状。
3.出疹期皮疹一般在发烧后3-4天开始出现,这时体温会骤然提高,甚至可达到40-40.5度。
皮疹在刚出现时为红色丘斑疹,较为稀疏,没有规则的形状,并且大多存在于耳朵后、颈部和发际线的边缘。
但一天以内,皮疹开始蔓延,覆盖整个面部、躯干和手臂,到了第三天就会蔓延至身体下部。
病情比较严重的患儿,皮疹常常会融于一处,身体开始水肿,尤其是面部会浮肿变形。
此外还可能出现淋巴结和脾肿大问题,不会很快转好而是持续一段时间,在此期间会伴随拉肚子、呕吐等症状;阑尾粘膜的小儿麻疹可能还会引起阑尾炎;在身体处于极高温度的时候,孩子们会出现意识模糊、胡言乱语、情绪失常、易怒、嗜睡等症状;不过家长无需担心,这些只是短暂的症状,只要烧退就不会再有此类现象,也不会引发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
4.恢复期小儿出疹时间不会过长,一般3-4天便能消退。
临床医学-小儿麻疹
对未接种或未全程接种麻疹疫 苗的儿童进行补种。
高危人群特别关注
孕妇、婴幼儿、免疫力低下者等高危 人群应特别关注麻疹预防。
婴幼儿应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程序及时 接种疫苗。
孕妇应避免接触麻疹患者,以降低胎 儿感染风险。
免疫力低下者应注意加强个人防护,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03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一般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由衣物、玩具等间接传播甚少见。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易感者接触病人后90%以上发病,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流行特征
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多。
临床表现与分型
典型麻疹
分为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咳嗽、流涕、 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
临床医学-小儿麻疹
目录
• 小儿麻疹概述 • 小儿麻疹预防策略 • 临床治疗原则与方法 • 护理工作在小儿麻疹中作用 • 营养支持与饮食调整建议 • 总结与展望
01 小儿麻疹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 咳嗽、流涕、眼结膜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皮肤斑丘疹等为 主要表现。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04
高热处理
当患者体温过高时,可酌情使 用小量退热剂,避免急骤退热
。
镇静剂使用
对于烦躁不安的患者,可适当 使用镇静剂。
抗病毒药物
在医生指导下,可选用适当的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并发症治疗
针对麻疹并发的喉炎、肺炎、 心肌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应给予相应治疗。
并发症处理方案探讨
小儿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麻疹属于呼吸道疾病,所以患病期间也会伴有感冒和发烧等症状,除此之外小儿麻疹还会其他的特定症状。那么,小儿麻疹的症状还会有哪些呢?小儿患了麻疹要如何治疗呢?以下就跟随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小儿麻疹症状
1.前驱期:在此阶段通常会持续3-4天。期间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咳嗽、打喷嚏、流鼻涕、咽喉肿痛等。眼睛里还会出现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等表现。小儿麻疹前驱期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在患儿口腔内第一臼齿颊粘膜上两侧,会出现0.5-1mm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还会出现红晕,这可称之为科普利克斑。
2.出疹期:在这个阶段,发烧的第四天左右身体将会陆续开始出现皮疹,这种情况将会持续3-5天。最早出现皮疹的部位是在耳朵后跟着发际,然后渐渐蔓延至面部、颈部,上往下波及胸腹部、背部、四肢,最后会在手掌和脚底。除了身体上出现皮疹外,出疹的高峰期,患儿会持续高烧,严重的还会出现肺部病变、肝脾轻度肿大。
3.恢复期:当出疹3-5天之后,体温会逐渐的下降,全身的症状也会开始有所减轻。也会随着之前出疹的顺序,皮疹依次消退,不过会就是会留下淡褐色的斑,还会有脱皮的表现。这个阶段大约又将持续1-2周。
小儿麻疹治疗及护理
1.麻疹病毒通常在密闭的室内可以存活1天左右,只要一旦暴露在空气流通的地方,就会失去丧失活力。所以患儿在麻疹期间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通风,但切忌不要让患儿直接吹风,以免着凉。
2.麻疹患儿的眼、耳、口、鼻的分泌物都含有有毒的病毒,若是不能及时得到清理,这会使病毒继续侵害。因此麻疹期间要经常清洗这些重要部位,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3.麻疹患儿的眼睛不可以直接受强光刺激,在阳光强烈的白天应把窗帘拉上,遮挡外面的强光;到了晚上可以选择光线柔和不猛烈的灯具也可覆上灯罩。
4.患儿出疹期的体温可高达40°,这个时候父母应当酌情的选用小剂量的退烧药,以免高烧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切忌不可骤然降温,这样会因为患儿的身体承受不住而导致虚脱。
麻疹患儿的护理
麻疹患儿的护理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儿童中较为常见。
对于麻疹患儿的护理,那可是一门大学问。
我想起之前遇到过一个可爱的小男孩,叫明明。
明明染上麻疹的时候,整个人都没了精神,小脸蛋上布满了红色的疹子,看着让人心疼极了。
首先,咱们得给麻疹患儿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房间要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都得恰到好处。
就像明明住院的时候,护士姐姐们会把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每天都会调节好空调的温度,让明明感觉既不冷也不热。
在饮食方面,那可得特别注意。
要给孩子提供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
比如说,像米粥、面条,还有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明明生病那会,一开始没什么胃口,他妈妈就特别耐心地给他熬了香香甜甜的南瓜粥,一点一点地喂给他吃。
对于麻疹患儿的皮肤护理也不能马虎。
要保持皮肤的清洁,每天用温水给孩子轻轻擦拭身体,但要注意避开疹子破了的地方。
明明身上的疹子让他总是忍不住想去挠,这时候大人们就得时刻看着,给他的小手戴上小手套,防止抓破皮肤引起感染。
还有啊,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体温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得定时给孩子量体温。
如果体温过高,就得采取适当的降温措施。
明明有一次体温突然升高,可把大家吓坏了,医生赶紧采取了物理降温的办法,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腋窝和腹股沟这些地方,慢慢地体温才降下来。
另外,孩子的口腔护理也很重要。
要让孩子多喝水,保持口腔湿润。
每天用棉签蘸着生理盐水轻轻擦拭口腔,防止口腔炎症。
明明一开始不太配合,觉得这样很麻烦,但是在大家的鼓励下,他还是乖乖地张开了小嘴巴。
再说说心理护理吧。
孩子生病的时候,心情肯定不好,容易哭闹。
这时候家长和医护人员就得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多陪陪孩子,给他讲故事、玩玩具,让他转移注意力,减少恐惧感。
明明特别喜欢听故事,每次护士姐姐给他讲故事的时候,他都会安静下来,听得入神。
照顾麻疹患儿真的需要特别细心和耐心。
就像照顾明明那样,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尽快恢复健康,重新变回那个活蹦乱跳的小可爱。
小儿麻疹要重视,日常要做好哪些检查
小儿麻疹要重视,日常要做好哪些检查麻疹是儿科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能力很强。
在人口密集同时没有进行疫苗接种的地区很容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
临床上主要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最常见。
麻疹消退后可留下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1致病因素。
麻疹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科,为单股负链RNA病毒。
直径在100~250nm。
在前驱期和出疹期可在患者鼻腔分泌物、血、尿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麻疹病毒仅有一种血清型,抗原稳定。
麻疹病毒抵抗能力不强,对日光、高温、干燥均敏感,利用这些条件均可以杀灭麻疹病毒。
但是在低温下麻疹病毒可以长期生存。
2小儿麻疹的诊断鉴别2.1首先是对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的鉴别。
在发疹的前期多数患儿均会出现中度或以上发热的症状;同时伴有咳嗽、流鼻涕、流泪、眼部充血;眼部症状比较突出表现为眼睛水肿、眼泪增多、结膜发炎、下眼睑边缘出现一条明显的充血横线;麻疹黏膜斑,发疹前24~48小时可出现1mm左右的小白点,小白点外部有红色外圈,刚开始出现于下臼齿的颊黏膜上,24小时左右开始弥散,可以布满整个颊黏膜,嘴唇部,在皮疹出现之后,黏膜疹就会逐渐消失留下暗红色小点;部分患儿还会出现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麻疹出现后能逐渐消失;部分患儿出现一些非特异性症状,比如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全身不适等。
2.2患儿发热时间达到3~4天,此时出现明显的皮疹,发热温度可达到40~40.5摄氏度。
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出疹期间皮肤正常。
仔细观察出疹,可以得出规律即:首先发疹于耳后、颈部、发际线边缘,24小时内逐渐向面部、躯干、四肢发展,之后遍布整个下肢和足部;病情严重时皮肤还会出现水肿、面部水肿的表现;多数患儿会出现淋巴结的肿大以及脾腺肿大,并且可持续数周,而肠系膜淋巴的肿大又会引起腹泻、腹痛等症状;阑尾黏膜麻疹可引起阑尾炎症状;麻疹特别期患者出现谵妄、激惹、嗜睡症状,多为一过性。
医治小常识-治疗麻疹(1)
医治小常识-治疗麻疹
【症状诊断】
麻疹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多见于小儿,潜伏期约八至十二天。
早期症状有发热、咳嗽、流涕、跟结膜充血、畏光等。
两至四天后口腔颊粘膜粗糙,有细小的白点,以后皮肤出现红色斑五疹,自耳后颈部开始波及躯干四肢,疹出齐后热渐退,疹亦依次渐退,而出现脱屑及棕色斑点。
常可并发喉炎、肺炎、中耳炎、口腔炎等。
六个且以内的婴儿,很少患麻疹,半岁到五岁的儿童发病率高。
中医认为,麻疹系时邪由口鼻而入,侵犯肺脾之经所致。
临床上分为潜伏期、初热期、见形期、疹没期。
1.潜伏期:麻疹病毒侵入人体后,首先在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繁殖,然后侵入血流,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
这个从病毒侵入人体到第一次病毒血症形成的时期为潜伏期。
潜伏期没有什么症状出现,一般十天左右。
2.初热期:又称前驱期。
由发热至皮疹出现约三天。
发热渐高,咳嗽流涕,目赤灼光,眼睑浮肿,泪水汪汪,神倦纳呆,口腔颊部近白齿处可见白班,舌苔薄白。
3.见形期:又称出疹期。
皮疹开始出现至消退。
约三至四天。
高热不退,肌肤灼热,口渴欲饮,咳嗽加剧,目赤眵多,烦躁或嗜睡,皮肤出现玫瑰样之疹,如针尖大小,扪之碍手,先发于耳后发际、颈部、渐及头面、胸背、四肢。
手掌足底见疹则透齐。
如注射过疫苗等,则症状不典型,手掌足底可无疹。
4.疹没期:又称恢复期。
皮疹按出现的次序消退,皮屑细微如糠
样脱落,留有棕色斑痕,热退身凉,精神爽快,食欲恢复,舌红少苔。
小儿麻疹的症状是什么?
小儿麻疹的症状是什么?*导读:我国古代医书很早就有关于发疹性疾病的记载,自北宋起有关麻疹记载渐多,如钱乙。
小儿药诊直诀〃(1023~1104),且已认识到麻疹为一种流行性传染病。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我国古代医书很早就有关于发疹性疾病的记载,自北宋起有关麻疹记载渐多,如钱乙。
小儿药诊直诀〃(1023~1104),且已认识到麻疹为一种流行性传染病。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见于儿童。
其临床特征为发热、流鼻涕、咳嗽、眼结合膜炎,出现特殊的科氏斑(又称麻疹黏膜斑)和广泛的皮肤斑丘疹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我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麻疹一般康复顺利,但也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小儿麻疹的症状大概有四个时期的体现:(1)潜伏期:一般为10天±2天(6~21天),感染严重或经输血获得感染者潜伏期可短至6天,接受过免疫制剂(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等)或曾接种过麻疹疫苗而发病时,则潜伏期可延长至3~4周。
从潜伏期末1~2天已可从上呼吸道分泌物中排出麻疹病毒。
有的一些小儿麻疹的患者数小时后,可出现暂时性轻度上呼吸道症状及低热,甚至有一过性皮疹。
2)前驱期:一般持续3~5天,体弱及重症可延长至7~8天,而曾接种过麻疹疫苗或有被动免疫力者则可短至1天。
此期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包括眼结合膜)炎症的卡他症状。
而且在这个的同时还会伴随着发热、咳嗽、流鼻涕、流眼泪、畏光等,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不适。
小孩麻疹怎么办
小孩麻疹怎么办
如今麻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传染性的疾病,而且一般是多发在小儿群体当中,那么小孩麻疹怎么办呢?麻疹对儿童有哪些危害呢?
若是知道宝宝在接触了麻疹患者之后,就要马上带孩子去医院进行麻疹疫苗的接种治疗。
当然这种办法是局限在五天的期限内的。
若是宝宝已经出现的发疹的时候,首先就应该让宝宝马上进行有效的隔离。
这样一方面避免了麻疹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宝宝再次的接触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患者从而严重的病情。
在宝宝隔离的房间中,要保持新鲜的空气还有保证能够晒到阳光以及整洁和温暖,湿度也要适宜。
宝宝这个时候不应该再吹到风或者是过分的闷热。
所以应该卧床进行休息。
直到宝宝的体温恢复正常以及宝宝身上发作的皮疹消退之后。
要注意在宝宝发疹的时候要经常用生理盐水还有温开水清洗口鼻眼三个部位。
多喝一些果汁还有温开水来补充水分。
在宝宝的恢复期阶段,宝宝的食欲也会增长。
这个时候的家长们可以给宝宝采用加餐的政策。
给宝宝充分的补充营养。
最后值得注意的就是,不要在这一阶段让宝宝并发肺炎等并发症。
这样对于宝宝的病情的恢复也会很不利,还会延长宝宝的病程时间。
所以这个时间的护理是很重要的。
同时也祝愿患了麻疹的宝宝们可以快速的痊愈,恢复健康。
小儿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小儿麻疹的症状和治疗方法小儿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冬春两季发病率比较高,而且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家长必须要了解小儿麻疹的症状以及治疗方法,才能做好预防工作,让孩子免遭麻疹疾病之苦。
小儿麻疹的症状潜伏期小儿麻疹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
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前驱期小儿麻疹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
这一期的主要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
病程2-3日可见颊黏膜粗糙,上有数量不等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的黏膜斑,多时可融合,黏膜斑2-3日内消失。
部分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
婴儿可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出疹期小儿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
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开始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恢复期小儿出疹3—4天后,体温开始下降,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
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4天痊愈。
如果此期体温未恢复正常或再攻上升,提示有并发症发生。
小儿麻疹的治疗方法1、小儿高热时:给予小剂量退热剂,卧床休息至皮疹消退、体温正常,室内宜空气新鲜,但应避免直接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
2、咳嗽剧烈时:给患儿祛痰止咳剂。
3、皮肤黏膜的护理:口腔、鼻、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可用生理盐水每日清洁;剪短指甲,防止抓伤皮肤。
4、饮食护理:患儿发热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牛奶、豆浆、蒸蛋等,常更换食物品种并少量多餐,以增加食欲利于消化,多喝水。
5、病情观察:小儿麻疹并发症多且重,为及早发现,应密切观察病情。
6、预防感染的传播:对患儿采取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的患儿延至疹后10天,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病室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患儿衣被及玩具曝晒2小时,减少不必要的探视预防继发感染、流行期间不带易感儿童去公共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鼻咽拭子分离麻疹病毒,肺部X线片可见大片融合病灶。心电图见低电压,T 波倒置、传导异常等。脑电图检查50%可见异常。
鉴别诊断
• 1.风疹
• 重点应与轻型麻疹相鉴别。风疹特点为:多见于幼儿及学龄前期小儿,成人少 见。前驱期短而症状轻,无热或低热,轻咳、流鼻涕,较少发生眼结膜炎,无 科氏斑。起病1~2天后即出疹,迅速见于全身。皮疹为稀疏色淡斑、丘疹, 1~2天内即消退,不脱屑、不留痕。同时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少 并发症,预后好。测血清特异抗体可助鉴别。
• (2)重症麻疹发热高达40℃以上,中毒症状重,伴惊厥,昏迷。皮疹融合呈 紫蓝色者,常有黏膜出血,如鼻出血、呕血、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 为黑麻疹。皮疹少,色暗淡,常为循环不良表现。此型患儿死亡率高。
• (3)无疹型麻疹注射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者可无典型黏膜斑和皮疹,甚至整个 病程中无皮疹出现。此型临床诊断较难,只有依赖前驱症状和血清中麻疹抗体 滴度增高才能确诊。
• 5.其他
• 如败血症、斑疹伤寒、药物过敏、过敏性皮疹、川崎病(黏膜皮肤淋巴结综 合征)等亦须与麻疹鉴别。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皮疹特点和实验室检 查可加以区分。
治疗
• 1.一般治疗 • 隔离,卧床休息,房内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有
畏光症状时房内光线要柔和;给予容易消化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补充足量 水分;保持皮肤、黏膜清洁,口腔应保持湿润清洁,可用盐水漱口,每天 重复几次。一旦发现手心脚心有疹子出现,说明疹子已经出全,病人进入 恢复期。密切观察病情,出现合并症立即看医生。 • 2.对症治疗 • 高热时可用小量退热剂;烦躁可适当给予苯巴比妥等镇静剂;剧咳时用镇 咳祛疾剂;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麻疹患儿对维生素A需要量大,世界 卫生组织推荐,在维生素A缺乏区的麻疹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并发症
• 麻疹感染过程中由于体内免疫力低下,很易继发其他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尤其 在年幼体弱和营养不良患者,也可因环境恶劣及护理不当引起。呼吸道继发感 染最为多见。
• 呼吸道并发症
• (1)肺炎:麻疹病毒感染常波及肺部,约一半以上麻疹患者有肺部病变,有麻 疹病毒引起的肺炎大多发生在病之早期。患者可有轻度气促,肺部出现啰音, X线检查肺门淋巴结增大,肺纹理增粗,两肺过度充气,肺小片浸润,疹退后 阴影消失较快。细菌或其他病毒引起的继发性肺炎为麻疹最常见并发症,多见 于出疹期,以婴幼儿患病为重。临床上于皮疹出齐后发热持续不降,气急缺氧 症状加重,肺部啰音增多,中毒症状加剧,尚可出现吐泻、脱水、酸中毒等代 谢紊乱,甚至出现昏迷惊厥、心力衰竭等危重症状。肺部X线片可见大片融合 病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易并发脓胸、肺脓肿、心包炎等。病程反复迁延不 愈,远期尚可遗留支气管扩张症。住院麻疹患者中大多并发肺炎,为引起麻疹 死亡最主要的原因。
临床表现
• 麻疹分典型表现及轻型,重型,异型,无皮疹型,成人型
• 1.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 (1)潜伏期约10日(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 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 (2)前驱期也称发疹前期,一般为3~4天。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① 发热见于所有病例,多为中度以上发热;②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 以眼症状突出,结膜发炎、眼睑水肿、眼泪增多、畏光、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 显充血横线(Stimson线),对诊断麻疹极有帮助。③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 24~48小时出现,为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有红色晕圈,开始仅见于 对着下臼齿的颊黏膜上,但在一天内很快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 部黏膜,黏膜疹在皮疹出现后即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④偶见皮肤荨麻 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⑤部分病例可有一些 非特异症状,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但体温稍有下降。婴儿可 有消化系统症状,呕吐、腹泻等。
辅助检查
• 1.细胞学和病毒抗原检查
•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或尿液沉渣的脱落细胞涂片,采用Gemsa或HE染 色,在普通光镜下可见到多核巨细胞形成和分布于上皮细胞核内和胞浆内的嗜 酸性包涵体。病程第1周检查阳性率可高达90%左右,对麻疹诊断有重要参考 价值。如果对上述涂片标本作特异性抗体标记染色,则可进一步检查麻疹病毒 抗原。
• (4)异型麻疹此为非典型麻疹,接种灭活疫苗后引起。表现为高热、头痛、 肌痛,无口腔黏膜斑。出诊顺序:皮疹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躯干、面部,呈多 形性;常伴水肿及肺炎。国内不用麻疹灭活疫苗,故此类型少见。
• (5)成人麻疹由于麻疹疫苗的应用,成人麻疹发病率逐渐增加。与儿童麻疹 不同处为:肝损坏发生率高;胃肠道症状多见,如恶心、呕吐、腹泻及腹痛; 骨骼肌病,包括关节和背部痛;麻疹黏膜斑存在时间长,可达7天,眼部疼痛 多见,但畏光少见。
小儿麻疹
定义
麻疹是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其传染 性很强,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 2~3年一次大流行。多发于冬春季。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 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 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 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 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 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 物治疗。
•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 麻疹出疹期中毒症状严重,高热、气促、缺氧、脱水等常导致心功能不全,患 者常表现为呼吸急促、面色苍白、鼻唇发绀、烦躁不安、四肢厥冷、脉搏细速、 心音低钝、皮疹转暗或突然隐退,肝急剧增大,病情重危。心电图见低电压、 T波倒置、传导异常等。少数患者出现心肌炎或心包炎征象。
• 神经系统并发症
中国自1965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病原学及流行病学
• 麻疹病毒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是唯一的宿 主;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大多数可达终身免疫。
• 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一般认为出疹前后5天均有传染 性。该病传染性强,易感者直接接触患者后90%以上可得 病。隐性感染者的传染源作用不大。传播途径患者咳嗽、 喷嚏时,病毒随飞沫排出,直接到达易感者的呼吸道或眼 结膜而致感染。间接传播很少。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和未 接种麻瘆疫苗者均为易感者。 病后有较持久的免疫力。通 常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6 个月以下的婴儿具有母 递免疫力,极少发病。麻瘆活疫苗预防接 种后可获有效免 疫力,但抗体水平可逐年下降,因此如再接触传 染源还可 发病。流行特征本病目前多为散发,但如传染源进人易感 者 居住集中的地区,则可致暴发流行。流行多发生于冬春 两季。
临床表现
• (3)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天出现皮疹。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 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 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 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 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 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 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 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 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 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 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临床表现
• 2.其他类型麻疹
• (1)轻症麻疹毒力减低型麻疹病毒感染,多见于在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 白注射者,或小于8个月的体内尚有母亲抗体的婴儿。发热低,上呼吸道症状 较轻。麻疹黏膜斑不明显,皮疹稀疏。病程约1周,无并发症。
• (4)脑炎:处理基本同乙型脑炎,重点采用对症治疗,高热者设法降温,惊 厥者止惊,昏迷、瘫痪者加强护理,防止褥疮等。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至 今尚无特殊治疗方法。
• 2.血清抗体检测
• 血清特异性IgM抗体是新近感染的标志,应用免疫荧光或捕获ELISA法检测麻 疹IgM抗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特异性诊断方法,仅需单份血清标本,在发病 后3天左右即可检出(发病后5~20天检出阳性率最高),且不受类风湿因子干扰。 如果近1个月内未接种过麻苗,而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即可确诊。留取病 程急性期和恢复期(病后2~4周)双份血清,以血凝抑制(H1)试验和微量中和试 验检测总抗体,或以 ELISA、IFA 检测麻疹IgG抗体,则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 ≥4倍增长,方有诊断价值,可作为回顾性诊断依据。
• 2.幼儿急疹
• 多见于婴幼儿,1岁以内为主。骤起高热,持续3~5天,而突然下降,可伴发 高热惊厥,呼吸道卡他症状不明显。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皮疹,呈散在玫瑰色 斑丘疹,以躯干为多,1~2天即自动消退,疹退后一般不脱屑或留有色素沉着。 发热时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鉴别诊断
• 3.猩红热
• 前驱期发热咽痛明显。1~2天后全身出现针头大小红疹,疹间皮肤充血, 呈现一片猩红,压之退色。疹退后可发生大片脱皮,血液白细胞总数及中 性粒细胞增高显著。
• 4.肠道病毒感染
• 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时常伴发各种类型皮疹。多发生于 夏秋季。出疹前常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腹泻等,偶见黏膜斑,常 伴全身淋巴结肿大,继而出疹,也有热退方出疹者。皮疹多样,大多为斑 丘疹,也可为小疱疹、荨麻疹样。皮疹消退后不脱屑、不留痕。外周血象 无特殊变化,或可有白细胞轻度增加。
• 脑炎为麻疹较常见的并发症。据统计普种疫苗前发病率在0.01%~0.5%,即使 在无明显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中,脑电图检查50%可见异常,大多认为麻疹脑 炎多为麻疹病毒直接侵犯脑组织引起,曾多次从脑组织或脑脊液中检出麻疹病 毒或其抗原,但病毒引起的免疫反应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能除外。麻疹脑 炎大多发生在出疹期,偶见于出疹前或疹退后。临床常有高热、头痛、呕吐、 嗜睡、神志不清、惊厥、强直性瘫痪等。脑脊液有单核细胞增多、蛋白质增加、 糖不低。大多数患者可痊愈,但少数可留有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癫痫、失明、 耳聋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