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合集下载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

腹部体格检查腹部体格检查是一项常见的医学检查,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体格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步骤、仪器和技术、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检查步骤腹部体格检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患者准备:患者需要解开腹部的衣物,保持舒适的姿势,如平躺或半坐姿。

2. 观察腹部外观:医生首先会观察腹部的外观,包括腹部的形状、皮肤颜色、肿块、疤痕等。

3. 触诊检查:医生会用手触摸腹部,以检查腹部的硬度、压痛、包块等情况。

触诊通常分为浅触诊和深触诊两种方式。

4. 打击听诊:医生会用手指轻轻敲击腹部,以观察和听到不同部位的音响反应。

这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部内脏的位置和大小。

5. 听诊检查:医生会用听诊器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

6. 其他特殊检查:根据需要,医生可能会进行其他特殊的腹部检查,如压痛点检查、肝脾触诊等。

二、仪器和技术腹部体格检查通常需要以下仪器和技术的支持:1. 触诊:医生使用双手进行触诊检查,通过手指的触感来评估腹部的情况。

2. 打击听诊:医生使用手指或敲击器进行打击听诊,通过声音的反应来判断腹部内脏的位置和大小。

3. 听诊器:医生使用听诊器来听取腹部的肠鸣音和血管杂音,以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血液循环情况。

4. 光源:医生可能会使用手持光源来照亮腹部,以便更清楚地观察腹部的外观。

5. 尺子和标尺:医生可能会使用尺子和标尺来测量腹部的大小和肿块的位置。

三、数据分析和结果解读根据腹部体格检查的结果,医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腹部外观:医生会观察腹部的形状、皮肤颜色、肿块、疤痕等情况。

异常的外观可能提示腹部器官的疾病或损伤。

2. 触诊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腹部来评估其硬度、压痛、包块等情况。

异常的触诊结果可能提示腹部器官的疾病,如肿瘤、炎症等。

3. 打击听诊:医生通过敲击腹部来观察和听到不同部位的音响反应。

异常的打击听诊结果可能提示腹部器官的位置异常或液体积聚等情况。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

腹部触诊流程范文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状、对称性、位置和触痛等情况。

以下是腹部触诊的一般流程:1.准备工作:-向患者解释腹部触诊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确保患者舒适,并提供保护隐私的环境。

-洗手并戴上无菌手套。

2.体位调整:-患者应以卧位为佳,膝部略屈曲,腹肌放松。

-如果需要检查腹部的侧面,可以让患者侧卧,向上的腿屈曲。

3.观察和检查腹部外观:-通过观察,检查腹部的外形、皮肤颜色和细纹等,寻找任何明显的异常。

-注视腹壁上的脐部,以确定其位置和形状。

4.手部准备:-触诊前,确保双手温暖,并向患者解释触摸的感觉和疼痛程度。

5.深浅触诊:-先进行浅触诊,用手指平均分布在腹部上,轻轻地按压,以感知腹壁下的组织、气体或液体的反应。

-同时观察患者的表情和反应,有无不适或疼痛感。

6.器官触诊:-通过手指的按压和摩擦,感知腹腔中各器官的形状、大小、质地和位置。

-从上腹到下腹,逐步触诊脾脏、肝脏、胃等器官,了解它们的正常状态和异常情况。

-判断器官是否有增大、压痛或包块等征象。

7.深部触诊:-如果浅触诊的结果不明确,可以进行深部触诊。

-使用两只手,一只手放在背部,另一只手在腹部前面,通过感知腹腔内部器官的活动程度和位置,例如肠蠕动、肿块或腹部的液体积聚等。

8.温柔结束:-触诊结束后,用温柔的动作轻轻地将手从腹部抬起,以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提醒患者稍后可能会有腹部疼痛或不适,这是正常的触诊反应。

9.结束工作:-与患者进行简要的沟通,向其解释触诊的主要发现,提出必要的建议和医嘱。

-记录触诊的结果和观察所见,供后续跟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腹部触诊是一种辅助性检查方法,结果应与其他检查方法和患者的病史综合考虑,以制定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此外,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应注意谨慎,避免过度压迫或使用过度的力量,以防止损伤或诱发患者的疼痛。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触诊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触诊

2017中医师技能考试:体格检查之腹部触诊国家医学考试网已经开放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离考试开考没有几天了,大家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哦!小编特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辅导资料:腹部触诊,预祝大家成功通关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第二站-腹部触诊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检查腹部时应按视、触、叩、听步骤进行,其中以触诊最为重要。

由于腹腔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正常时解剖位置就有很大的变异,且相互重叠,其生理功能和病理反应有相互联系,错综复杂。

故在诊断腹部疾病时,要根据完整的病史、体征,有时需辅以实验室检查、X线、超声、内镜、CT、磁共限成像等检查。

腹部检查以触诊最重要,它不仅可以进一步确定视诊所见,还可为叩诊、听诊提示重点。

(一)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检查时病人须仰卧位,头垫低枕,两手自然平放于躯干两侧,两腿屈起并稍分开,以便腹肌松弛,张口缓慢作腹式呼吸。

医师位于被检查者右侧,面对病人,前臂应与其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

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应轻柔,由浅人深,从健康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对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边检查边观察病人的反映与表情,以进行比较。

对神情紧张者,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

(二)触诊内容1.腹肌紧张度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

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或减弱。

(1)腹壁紧张度增加:全腹壁紧张度增加可分为几种情况:①由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腹腔内大量腹水者,触诊腹部张力较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有压痛;②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腹膜刺激引起腹肌反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强直;③结核性腹膜炎时,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的刺激不强,且伴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系膜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称为面团感,此征也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是检查腹部是否存在病变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1.腹部柔软程度:正常人的腹壁柔软无抵抗感,若腹部触诊时出现揉面感,似揉面团
的感觉,多考虑腹部存有结核。

若是腹部触诊时硬如硬板,多考虑有急性腹膜炎。

2.腹部压痛:正常人的腹部按压不会出现疼痛感,若上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
虑肝胆、胃肠道疾病。

若下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虑为阑尾炎引起的。

3.腹部包块:正常人的腹部是不会存在包块,若在触诊时发现腹部存在肿块,应及时
拍彩超和CT片明确其位置和形态。

4.肝脏触诊:正常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若在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说明
存在腹壁松弛脾脏轻度肿大,若在脾下缘在肋缘下至脐水平线说明脾脏存在中度肿大,若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下说明脾脏出现高度肿大。

腹部触诊要点

腹部触诊要点

腹部触诊要点一、引言腹部触诊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通过手掌、指尖等触摸腹部,了解腹部内脏器官的大小、形态、位置等信息,对于诊断和治疗许多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掌握正确的腹部触诊技巧和要点十分必要。

二、患者准备在进行腹部触诊前,患者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解除紧身衣物:患者应该解开紧身衣物,以便医生或护士更好地进行触诊。

2.排空膀胱:患者应该在进行触诊前排空膀胱,以避免误判。

3.保持放松:患者应该保持放松状态,不要过度紧张或抵抗医生或护士的触诊。

三、检查方法1.体位:患者采取仰卧位,并将双臂自然放置于身体两侧。

2.检查顺序:按照从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进行触诊。

首先检查肝脏和胆囊区域,然后是胃肠道和脾脏区域,最后是盆腔区域。

3.手法:触诊时应采用温和的手法,以避免伤害患者。

一般采用平面触诊和深部触诊相结合的方法。

4.力度:触诊时力度应轻柔逐渐加重,以避免疼痛或不适感。

四、要点1.肝脏区(1)确定肝脏大小:左手置于患者背部,右手沿右肋缘向上推进,可确定肝脏大小。

(2)确定肝脏边缘:右手沿右肋缘向下压迫,可确定肝脏下缘。

左手置于右侧下背部,向前推进可确定肝脏前缘。

(3)检查胆囊:右手从右上方按压到右中央上方,可检查胆囊有无增大或结石。

2.胃肠道区(1)检查胃:双手置于中线两侧,在上臂部位轻轻按压即可感知到胃的位置和大小。

(2)检查小肠:双手分别置于左、右髂前上棘处进行深层触诊,可检查小肠有无增大或结节。

(3)检查大肠:双手置于左、右髂前上棘处,向下按压可检查大肠的位置和大小。

3.脾脏区(1)确定脾脏位置:左手置于患者背部,右手从左肋缘向上推进,可确定脾脏位置和大小。

(2)检查脾脏质地:用右手从左侧下背部向前推进,用左手轻柔地按压左上腹部即可检查脾脏质地。

4.盆腔区(1)检查子宫和附件:双手分别置于两侧髂前上棘处进行深层触诊,可检查子宫和附件有无异常。

(2)检查直肠:戴手套后用食指或中指插入直肠进行触诊,可检查直肠内有无异常。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是观察。

在腹部检查时,患者应该处于仰卧位,医生站在床边,用肉眼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腹壁的肿胀、皮肤的颜色、瘀斑、褥疮等情况。

观察时应该注意腹部的对称性,是否有腹壁静脉曲张、腹壁肿块等异常情况。

其次是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触摸腹部来了解腹部脏器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活动度。

医生应该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压痛等不适感觉。

同时,医生还可以进行深度触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是腹部检查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通过听觉和触觉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气体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听诊。

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在患者腹部进行听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蠕动声、血管杂音等情况。

通过听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鸣音减弱、血管杂音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来说,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医生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学--腹部检查(三、四节)课件

诊断学--腹部检查(三、四节)课件

肝脏触诊内容
肝脏大小:
• 正常:正常人右肋下缘触不到肝 脏,少数人于深吸气时可触,但 应不超过1cm,正中线剑突下应 不超过3cm,少数瘦高的人不超 过5cm。
肝脏大小:
n异常: n肝下移-—右侧肺气肿、胸腔积液等 • 弥漫性肝肿大—肝炎、肝淤血、脂肪肝、 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 • 局限性肝肿大—肝脓肿、囊肿(包括肝 包囊虫病)及肿瘤等。 • 肝缩小—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 硬化。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经产妇,瘦弱的
老年人,或刚放过大量腹水的病人。

正常腹部触诊时:不引起疼痛,如由浅入
深触诊发生疼痛,称压痛。一般表示该区
域的脏器有病变。 压痛点:局限于一点的压痛如阑尾点、胆 囊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
肋脊点、肋腰点。

麦氏点—急性阑尾炎 右肩胛部、右肋弓下—急性阑尾炎 左腰部—急性胰腺炎 耻骨联合上—急性膀胱炎
肝脏触诊--单手法
病 人: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双上肢置于身体 医 生站在患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
两侧,平静呼吸。
与肋缘大致平行放在右上腹部。 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吸气时,手指向前 上迎触下移的肝缘。 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及肝缘 或肋缘为止。 测量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与肋下缘之间的长度。
脾脏肿大测量法
三线法:适用于脾脏 比较小,需要精确测 量大小时。
Ⅰ线(甲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 交点至脾脏下缘间的距离 Ⅱ线(甲丙线)左锁骨中线与左肋缘 交点到最远脾尖之间的距离 Ⅲ线(丁戊线)脾右缘至 中线间最短距离
脾脏肿大测量法
• 三度法: • 轻度肿大--深吸气时 脾在肋下,<2cm; • 中度肿大-->2cm,在 脐水平线上; •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 平线则为(巨脾)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第一操作流程文字目的:1.触诊是用医生手指或触觉来进行体格检查的方法。

2.触诊时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3. 通过触、摸、按、压被检查局部、以了解体表(皮肤及皮下组织等)及脏器(心、肺、肝、脾、肾、子宫等)的物理特征。

4.帮助医生对检查部位及脏器是否发生病变提供直观的重要依据。

用物准备:屏风,需要时备手套,必要时准备木板。

二.操作前评估1.告知:操作的原因、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征得患者同意。

2.心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交待注意事项,消除患者及家属恐惧。

3.认知:对腹部触诊的认知。

4..环境:隐蔽程度、清洁、安全。

三.操作计划1.操作者:仪表符合要求,修剪指甲,洗手,必要时戴口罩无菌手套。

2.用物:按需备齐用物,放置合理。

四.实施操作1.触诊时必需紧密结合解剖部位及脏器、组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有诊断价值。

触诊可用于检查身体任何部位,在腹部检查时尤为重要,病人取平卧位,双下肢屈曲,使腹肌放松后进行触诊。

可取右侧卧位触诊脾脏;取直立位,上身稍前倾来触肾脏。

触诊时,检查者应以整个手掌平放在病人腹部,手应温暖,动作要轻。

手过凉或用力过大过猛,可造成腹肌紧张,使触诊检查不能顺利进行。

触诊应先从正常部位开始,逐渐移向病变区域,最后检查病变部位,检查压痛及反跳痛要放在最后进行。

一般常规体检先从左下腹开始,循逆时针方向,由下而上,先左后右,由浅入深,将腹部各区仔细进行触诊,并注意比较病变区与健康部位。

触诊前应教会病人进行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

检查时要注意病人的表情,尤其是检查压痛、反跳痛等。

2.常用触诊的方法有:(一)直接感触法:以手掌或手指直接轻置于体表被查部位,以感触被检查部位的温度高低、有无细震颤或搏动感等,主要用于体表检查。

(二)浅部触诊法:将右手放在被检查部位,以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运动,进行滑动按摸以触知被检查部位有无触痛或异常感觉。

常用以检查皮下结节、肌肉中的包块、关节腔积液、肿大的表浅淋巴结、胸腹壁的病变等。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体格检查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功能和病变情况。

本文将详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包括检查项目、评分标准和相应的解释。

一、检查项目腹部检查的主要项目包括观察、触诊、听诊、叩诊和特殊检查等。

1. 观察:观察腹部外形、皮肤颜色、腹壁血管、腹部脂肪分布等。

2. 触诊:包括浅表触诊和深层触诊。

浅表触诊主要检查腹部肌肉紧张度、压痛点、包块等;深层触诊主要检查腹部器官的大小、形状、质地等。

3. 听诊:主要用于检查肠鸣音、血管杂音等。

4. 叩诊:通过敲击腹部,判断腹部腔内脏器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5. 特殊检查:如腹部超声、CT、MRI等,用于进一步评估腹部器官的病变情况。

二、评分标准针对腹部检查的各个项目,我们制定了以下评分标准:1. 观察:a. 腹部外形:正常(0分);腹胀(1分);腹水(2分);腹肿(3分)。

b. 皮肤颜色:正常(0分);黄疸(1分);苍白(1分);发绀(1分)。

c. 腹壁血管:未见(0分);扩张(1分);静脉曲张(2分)。

d. 腹部脂肪分布:正常(0分);腹型肥胖(1分);脂肪积聚(2分)。

2. 触诊:a. 肌肉紧张度:正常(0分);轻度紧张(1分);中度紧张(2分);重度紧张(3分)。

b. 压痛点:未触及(0分);轻度压痛(1分);中度压痛(2分);重度压痛(3分)。

c. 包块:未触及(0分);可触及但不明显(1分);明显可触及(2分)。

3. 听诊:a. 肠鸣音:正常(0分);增强(1分);减弱(1分);消失(2分)。

b. 血管杂音:未听到(0分);可听到但不明显(1分);明显可听到(2分)。

4. 叩诊:a. 腹部脏器位置:正常(0分);异常(1分)。

b. 腹部脏器大小:正常(0分);增大(1分);缩小(1分)。

c. 腹部脏器质地:正常(0分);异常(1分)。

5. 特殊检查:a. 腹部超声:正常(0分);异常(1分)。

b. CT/MRI:正常(0分);异常(1分)。

简述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简述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简述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
1.腹部触诊的介绍
腹部触诊是指通过手指按压及叩诊腹部来判断腹部内部器官的大小、形态及位置、质地等情况的一种基本的临床检查方法。

它是在临床医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2.腹部触诊的分段
为了更好地观察、描绘及描述腹部内部结构,一般把腹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即中上腹、中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右上腹及右下腹,其中又以左下腹和右下腹最为重要。

3.不同部位的触诊方法及注意事项
(1)中上腹:按压时需注意不要过用力,以防损伤腺体或其他内部器官。

(2)左上腹:通过左手提起患者左肋,右手在下腹部将腹壁向上反折后按压,可以用于肝脏、胃、脾等的触诊。

(3)中下腹:采用双手压迫的方式,检测盆腔、子宫、前列腺等情况。

(4)右上腹:常常运用于右肝叶、胆囊的触诊,通过右手放置于右上腹部,左手于背后轻轻按压下腹即可。

(5)左下腹:用于检查左肾、结肠、输尿管等,对女性还需结合阴道检查。

特别注意,若出现右下腹压痛、反跳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

4.腹部触诊的作用
腹部触诊是早期发现腹部疾病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确定病因,指导疾病的治疗和观察疾病转归。

5.总结
腹部触诊是一项简便易行的常规检查,虽然考验医生的触诊技巧和经验,但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就可以为患者的健康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医生要注意保持沟通和与患者的关系,切实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建立坚实的信任和合作基础。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腹部检查腹部检查是一项常见的体格检查项目,用于评估腹部器官的健康状况。

本文将介绍腹部检查的评分标准,包括检查的步骤、评分指标及其对应的分值。

一、检查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躺平,松开腹部的衣物,保持舒适放松的状态。

2. 观察外观:仔细观察腹部的形状、对称性、皮肤颜色、疤痕、凸起或凹陷等异常情况。

3. 触诊:用手轻轻触摸患者的腹部,注意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反应,同时检查腹部的温度、湿度和硬度。

4. 手法:采用不同的手法进行触诊,包括浅表触诊、深层触诊、压痛点触诊等,以全面评估腹部的状况。

5. 脏器触诊:通过触摸患者的腹部,可以评估脏器的位置、大小、质地和触痛情况,包括肝脏、脾脏、肾脏等。

二、评分指标及分值1. 外观评分指标:- 形状:正常(0分)、略凸(1分)、明显凸(2分)- 对称性:对称(0分)、轻度不对称(1分)、明显不对称(2分)- 皮肤颜色:正常(0分)、黄疸(1分)、发绀(1分)、红斑(1分)- 疤痕:无(0分)、有(1分)- 凸起或凹陷:无(0分)、有(1分)2. 触诊评分指标:- 温度:正常(0分)、异常(1分)- 湿度:正常(0分)、异常(1分)- 硬度:软(0分)、中等硬(1分)、硬(2分)- 腹痛反应:无(0分)、有(1分)3. 脏器触诊评分指标:- 肝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肝下陷(1分)- 脾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脾下陷(1分)- 肾脏:未触及(0分)、触及下缘(1分)、触及上缘(1分)、触及肾下陷(1分)三、评分标准根据患者的腹部检查情况,将上述评分指标的分值累加,得出腹部检查的总分。

根据总分的不同,可以对腹部检查结果进行评级,如下所示:- 总分0-2分:腹部检查正常。

- 总分3-5分:腹部检查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或观察。

- 总分6-8分:腹部检查明显异常,需要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触诊的名词解释

触诊的名词解释

触诊的名词解释触诊是一种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医生用手指或手掌轻压、摩擦和抚摸病人的身体来获取病情信息。

触诊在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医生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变部位,进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触诊的基本技术包括指压、揉摩、摩擦和双手平扫等。

医生使用的手法不仅需要轻柔细致,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

通过触诊,医生可以观察到皮肤的颜色、温度和湿度,进而判断病人是否存在发热、血液循环异常或其他病理变化。

此外,触诊还可以判断病人的肌肉紧张度和脏器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触诊在不同的体检和疾病诊断中有着不同的应用。

例如,在心脏病的诊断中,医生可以用手指触诊病人的心脏区域,判断心脏有无杂音、心脏搏动是否规律等。

在肺部疾病的诊断中,医生常常用手指触诊病人的胸部,观察病人的呼吸运动和判断是否存在肺部疾病。

此外,触诊还可以用于腹部检查,帮助医生检测肝脾是否肿大、是否存在腹水等问题。

触诊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取代其他昂贵且有创伤性的检查手段,如CT扫描和MRI等。

它便于操作、安全可靠,并且可以提供及时的病情信息。

无论是在基层医疗单位还是在大型医院,触诊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

然而,触诊也有其局限性。

由于触诊主要依靠医生的丰富经验和感知能力,因此对医生的技术和专业素养要求较高。

在某些疾病的诊断中,触诊可能会受到病人肥胖、组织纤维化等因素的干扰,导致难以准确地判断病情。

因此,在一些特定情况下,触诊通常会与其他检查方法,如超声、X射线和血液检查等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病情诊断结果。

尽管如此,触诊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诊断手段,在临床实践中仍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提供病情信息,还能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因此,医生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掌握触诊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触诊能力,为病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总之,触诊是一种重要的医学检查方法,通过医生用手指或手掌触诊病人的身体,可以获取病情信息,判断病人的病变部位和程度,为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中)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中)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中)肝脏触诊的方法肝脏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动作以使肝脏在膈下上下移动。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同时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

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嘱被检查者做深度腹式呼吸动作,检查者随深吸气而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此手法亦可用双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进行触诊。

触诊肝脏时需注意的问题●最敏感的触诊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

故应以示指前外侧指腹接触肝脏。

●检查腹肌发达者时,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否则肝缘易被掩盖或将腹直肌腱误认为肝缘。

●触诊肝脏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而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这样就可能有两次机会触到肝缘。

●当右手示指上移到肋缘仍未触到肝脏时,如右腹部较饱满,亦应考虑巨大肝脏,手指可能开始即在肝脏上面,故触不到肝缘,应下移初始触诊的部位自髂前上棘或更低的平面开始。

●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法不能触及肝脏时,可应用浮沉触诊法,即用并拢的3个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冲击式连续按压数次,待排开腹水后脏器浮起时常触及肝脏,此法在脾脏和腹部肿块触诊时亦可应用。

腹部检查——触诊

腹部检查——触诊
(2)盆腔脏器炎症
第4页/共35页
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 原因 腹肌张力下降
• 常见病
全腹紧张度减低 1)慢性消耗性疾病
2)大量放腹水
体弱、脱
3)经产妇、老年
水者
全腹紧张度消失
1)脊髓损伤
第5页/共35页
2)重症肌无力
(二)压痛
• 造成压痛的原因
腹壁病变
腹腔内病变
• 据压痛部位推测受累脏器
胰腺病变—左上腹、左腰部压痛

胆囊肿大,无压痛—壶腹周围癌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胆囊结石、胆囊癌
• 概念 胆囊压痛、 Murphy 征
第20页/共35页
肾脏触诊
• 手法
• 正常情况下:可触及右肾下极
• 病理情况下:肾下垂
游走肾
肾癌)
肾脏肿大(肾盂积水、多囊肾、
• 压痛点:季肋点
位置和意义
上输尿管点
中输尿管点
肋脊点
肋腰点 第21页/共35页
膀胱触诊
• 手法:单手滑行法 • 膀胱充盈时:圆形,囊性感,不移动,
压之有尿意 • 尿潴留的常见病因:尿道梗阻
脊髓病变 昏迷、腰麻患者
第22页/共35页
胰腺的触诊
• 胰腺的位置 • 胰腺病变:
上腹部或左季肋部横行带状压痛及肌紧张,累及左腰部--胰腺炎症
肿物质硬,不移动---慢性炎症 肿块硬,表面不光滑---胰腺癌 囊性肿物---胰腺假性囊肿
第25页/共35页
(五) 液波震颤
• Fluid thrill / fluctuation 腹水 3000~4000ml以上时可查出
第26页/共35页
(六)腹部触诊的特殊手法

诊断学 腹部检查 胆囊肾脏膀胱触诊(临床诊疗课件)

诊断学 腹部检查 胆囊肾脏膀胱触诊(临床诊疗课件)
✓仰卧屈膝位,自脐开始向耻骨方向触摸 ✓仅积尿时,才越出耻骨上缘而可触到 ✓为扁圆形或圆形,囊性感,排尿后可消失 ✓见于尿道梗阻(前列腺肥大或癌)、脊髓病(截瘫)、昏迷等
7
(三)脏器的触诊(续)--胰腺
✓位置相当于第1、2腰椎处(脐上5-10cm) ✓胰头颈约于中线偏右,体尾偏左 ✓居于后腹膜,触诊困难
胰头癌时,癌肿压迫胆总管致胆道阻塞,黄疸进行性加 深,胆囊显著肿大,但无压痛,称为Courvoisier征阳性
3
(三)脏器的触诊(续)--肾脏
肾脏触诊
• 左手掌托住右腰 部向上推起,右手 掌平放在右上腹 部,于患者吸气时 双手夹触肾
4
(三)脏器的触诊(续)--肾脏 手法
• 平卧位或立位;左手掌托住右腰部,右手掌平放在右上腹 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右肋,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脏
8
背面
肾与尿路压痛点:
(1)季肋点(前肾点):第10肋骨前端,右侧略低—肾
(2)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输尿管
(3)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夹角的顶点—肾
(5)肋腰点:第12肋骨与腰肌外缘的夹角顶点—肾
6
(三)脏器的触诊(续)--膀胱
------单手滑行法
(三)脏器的触诊(续)--胆囊
胆囊触诊
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
1
(三)脏器的触诊(续)--胆囊
Murphy征
• 左手掌平放于右 肋下部,拇指指腹 勾压于胆囊点处, 嘱患者缓慢深吸 气,在吸气过程 中因疼痛而突然 停止
2
(三)脏器的触诊(续)--胆囊 Courvoisier征(无痛性胆囊增大征)
• 如触及光滑钝圆的脏器,可为肾下极、此时患者常有酸疼 或恶心不适感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

假设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外表在同一水平。

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4.假设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

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响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抚慰和解释。

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

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

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二、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

分述如下:(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

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

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

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腹部触诊

腹部触诊

4. 肾脏触诊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用双 手触诊法 正常: 正常:不易触到或于深吸气时可 触到右肾下端, 触到右肾下端,无力型体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软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 以上肾脏,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肾脏, 以上肾脏 即为肾下垂;明显下垂并能 即为肾下垂;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积脓,多 积脓,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 积脓 囊肾; 囊肾;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表面和边缘: 表面和边缘: 表面光滑、 正常 表面光滑、边齐 脂肪肝、瘀血肝: 脂肪肝、瘀血肝:缘钝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边 不齐 压痛: 压痛: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急剧发 生的右心衰, 生的右心衰,可有明显 触痛) 触痛) 明显触痛:肝脓肿、 明显触痛:肝脓肿、肝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胰腺触诊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1、 腰椎水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 、2腰椎水 平及其两侧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用深部滑 行触诊 正常: 正常:触不到
异常: 异常: 触痛+肌紧张 肌紧张+相应腰部触压痛 触痛 肌紧张 相应腰部触压痛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结节、包块、 结节、包块、硬、表面不平 提示胰腺癌 囊性包块 见于胰腺假囊肿
第五节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一般先浅部触 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诊,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壁柔软; 正常:腹壁柔软;但有些人尤其儿 童,因怕触摸或怕痒致腹肌自主性痉 挛,称肌卫增强。 称肌卫增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好东西腹部检查(三)—触诊触诊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对腹部体征的认知和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有些体征如腹膜刺激征、腹部包块、脏器肿大等主要靠触诊发现。

一、腹部触诊检查要点1.根据检查目的不同,嘱被检查者采取不同体位。

若取仰卧位检查时,头垫低枕,两手自然放于躯干两侧,两下肢屈曲并稍分开,平静状态下做腹式呼吸,以放松腹肌,并使膈下脏器上下移动;检查肝、脾时,可分别采用向左、向右侧卧位;检查肾时可用坐位或立位;检查腹部肿瘤时可用肘膝位。

腹部触诊体位2.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右侧,前臂应与腹部表面在同一水平。

检查时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先行腹部浅表触诊,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部,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肌紧张度。

3.检查顺序,作为常规,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方向触诊腹的各部。

腹部触诊顺序4.若病人有腹痛,应先触诊未诉病痛的部位,逐渐移向病痛部位,以免造成患者感受的错觉。

边触诊边观察被检查者的反应与表情,对精神紧张或有痛苦者给以安慰和解释。

亦可边触诊边与患者交谈,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顺利完成检查。

5.合理应用不同触诊法。

如浅部触诊法,目的在于检查腹壁的紧张度、抵抗感、表浅的压痛、包块、搏动和腹壁上的肿物(皮下脂肪瘤、结节)等。

为了解腹腔内脏器情况、检查压痛、反跳痛和肿物时,需要用深部触诊法,包括脏器触诊、深压、滑动、浮沉(冲击)触诊法。

有时还要用双手触诊(双合诊)感知脾、肾、子宫等脏器。

浅部触诊法二、腹部触诊内容主要包括腹壁紧张度、有无压痛和反跳痛、腹部包块、液波震颤及肝脾等腹内脏器情况等号。

分述如下:(一)腹壁紧张度(abdominal wall tensity)指触诊腹部时腹肌的紧张程度。

是根据腹肌抵抗感来确定的。

正常人腹壁有一定张力,但触之柔软,较易压陷,称腹壁柔软。

有些人,尤其是儿童因不习惯触摸或怕痒而发笑,致腹肌自主性痉挛,称肌卫增强。

在适当诱导或转移注意力后可消失,此属正常情况。

某些病理情况可使全腹或局部紧张度增加、减弱或消失。

1.腹壁紧张度增加(1)全腹紧张度增加有以下几种:1)腹部饱满感触诊时,腹部张力增大,但无肌痉挛,亦不具压痛。

见于腹内容物增加如肠胀气或人工气腹、腹腔内大量腹水者。

2)板状腹(board-like rigidity)指腹壁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

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或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膜刺激而引起腹肌痉挛所致。

3)揉面感(dough kneading sensation)或柔韧感指全腹紧张,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易压陷,触之犹如揉面团一样。

多见于结核性腹膜炎,此乃由于结核性炎症发展较慢,对腹膜刺激较缓,且有腹膜增厚和肠管、肠系膜的粘连所致。

此征亦可见于癌性腹膜炎。

(2)腹壁局部紧张度增加常因其下的脏器炎症波及邻近腹膜而引起。

如上腹或左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右上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胆囊炎;右下腹肌紧张常见于急性阑尾、但也可见于胃肠穿孔,穿孔时胃肠内容物顺肠系膜右侧流至右下腹,引起该部的肌紧张和压痛。

另外,在年老体弱、腹肌发育不良、大量腹水或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症,但腹壁紧张可不明显。

盆腔脏器炎症也不引起明显腹壁紧张。

2.腹壁紧张度减低表现为按压腹壁时,感到腹壁松软无力,多为腹肌张力降低或消失所致。

(1)全腹紧张度减低见于重症肌无力、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低钾或大量放腹水后。

也可见于身体瘦弱的老年人或经产妇。

(2)局部紧张度减低腹壁局部松软无力,较少见。

常为该部腹肌瘫痪或缺陷所致。

前者见于脊髓灰质炎或周围神经损伤,后者见于疝或腹直肌分离等。

(二)压痛及反跳痛正常腹部触压时不引起疼痛,重按压时仅有一种压迫感。

1.压痛(tenderness)为采用触诊方法检查病人患处时出现的一种疼痛反应。

(1)检查方法医生先根据病人的症状来估计可能出现压痛的部位,然后再自其远方开始逐渐按压到此部位,按压时要由浅入深。

如有压痛,则应确定最痛点及压痛的分布。

(2)临床意义腹膜炎性刺激,脏器的炎症、瘀血、肿瘤、破裂、扭转以及腹壁的病变等均可引起压痛。

腹壁病变与腹腔内脏器病变引起的疼痛应注意区别,二者的鉴别方法是:将患者有压痛处的腹壁轻轻抓起,若疼痛加重,则为腹壁病变引起的压痛;否则为腹腔内病变。

另外,也可让患者采取仰卧位,在腹壁松弛状态下触诊压痛处后,再让患者两腿伸直,做仰卧起坐动作,此时患者腹肌紧张,用手在原压痛处按压,患者疼痛依然存在或疼痛加重者,为腹壁病变。

而来自内脏的病变引起的疼痛,因腹肌收缩,压痛常明显减轻或消失。

(3)腹部重要脏器病变所致压痛的部位1)阑尾炎早期压痛常在上腹部,以后才转至右下腹,即位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的McBurney点压痛。

这是阑尾病变的标志。

阑尾压痛的检查手法阑尾位置及位置变异阑尾压痛点2)胆囊病变压痛点位于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称为胆囊点压痛,是胆囊病变的标志。

胆囊点3)胰体和胰尾的炎症和肿瘤可有左腰部压痛。

4)胸部病变如下叶肺炎、胸膜炎、心肌梗死等,常在上腹部或肋下部出现压痛。

5)盆腔疾病如膀胱、子宫及附件的疾患,可在下腹部出现压痛。

2.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检查者手徐徐压迫腹痛部位,手指在该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后,将手迅速抬起,此时患者感到该处剧烈"抽痛",并有痛苦表情或呻吟,即称反跳痛。

反跳痛触诊法反跳痛是腹膜壁层已受炎症累及的征象,当突然抬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

多见于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腹膜时,也见于原发性腹膜炎。

当腹内脏器炎症尚未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仅有压痛而无反跳痛。

(三)腹部包块当腹腔内有肿大或异位的脏器、炎症性包块、囊肿、肿大淋巴结、胃内结石、及良、恶性肿瘤等病变时,均可触及包块,称为腹腔内肿块。

另外,在腹部触诊中,有些正常的块物,可能被误为腹腔内肿块。

因此,应首先将"腹腔内假肿块"与病理性包块区别开来。

1.易被误认为异常的正常腹部可触到的器官腹部触诊时,易误诊的正常脏器(1)腹直肌肌腹及腱划在腹肌发达者或运动员,腹壁中上部可触到腹直肌肌腹,隆起略呈圆形或方块较硬,其间有横行凹沟,为腱划。

易误为腹壁肿物或肝缘。

特点为在中线两侧对称出现,较浅表,于抬头腹肌紧张时更明显。

可以此与肝及腹腔内肿物区别。

(2)腰椎椎体及骶骨岬在形体消瘦及腹壁薄软者,脐附近中线位常可触到骨样硬度的包块,自腹后壁向前突出,有时可触到其上有搏动,此即腰椎(L4~L5)椎体或骶骨岬(骶椎1向前的突出)。

有时易将其误为后腹壁肿瘤。

在其左前方常可查到腹主动脉搏动,如有腹主动脉瘤时,可触到膨大部分,并有震颤。

(3)横结肠正常较瘦的人,于上腹部可触到一中间下垂的横行索条,腊肠样粗细,光滑柔软,滑行触诊时可推动,即为横结肠。

有时横结肠可下垂达脐部或以下,呈"U"字形,因其上、下缘均可触知,故仔细检查不难与肝缘区别。

(4)盲肠除腹壁过厚者外,大多数人在右下腹McBurney点稍上内部位可触到盲肠。

正常时触之如圆柱状,其下部为梨状扩大的盲端,稍能移动。

表面光滑,无压痛。

(5)乙状结肠粪块正常乙状结肠用滑行触诊法常可触到,内存粪便时尤然,为光滑索条状,而无压痛。

可被手指推动。

当有干结粪块贮留于内时,可触到类圆形包块或较粗索条,可有轻压痛,易误为肿瘤。

鉴别点为:乙状结肠粪块于排便或洗肠后包块移位或消失。

(6)腹主动脉腹壁薄,紧张度低者,在右脐部,沿腹中线偏左深压可触到搏动的腹主动脉。

按压时可致轻度疼痛,应与腹主动脉瘤相鉴别。

(7)右肾下极位置较深,边缘圆钝,触诊时指端难以深入,正常人多不易触及。

(8)尿潴留因起的膀胱胀大有时可被认为囊性肿瘤。

2.腹腔内肿块检查时的注意点:如在腹部触到上述内容以外的包块,应视为异常,多有病理意义。

在触到这些包块时需注意其部位、大小、形态、质地、压痛、搏动、移动度、与腹壁的关系等。

现分述如下:(1)肿块所在部位在腹部某处触及的包块,常来源于该处腹内的脏器,如:上腹中部与脐周肿块可能为胃、胰腺肝左叶、腹主动脉瘤等的肿瘤、囊肿或胃内结石;右上腹肿块如肝、胆囊、结肠右曲等肿块;左上腹肿块可能为脾、肾、胰、结肠左曲等肿块。

两侧腹部的肿块可为结肠的肿瘤、肾肿大或肾下垂、肾上腺肿瘤、嗜铬细胞瘤等。

右下腹部肿块见于阑尾、回盲部、盲肠、局限性肠炎、右附件、右髂窝肿块等。

左下腹部肿块如乙壮结肠、左髂窝、左附件肿块。

下腹部肿块多为膀胱、子宫、附件等的肿块。

无一定好发部位的肿块多为小肠、大网膜和腹膜肿块。

腹股沟韧带上方的肿块可能来自卵巢及其他盆腔器官。

(2)肿块形状触到包块要注意其形状如何,轮廓是否清楚,规则与否,有否切迹等。

较有特点的如:胆囊肿大多呈梨形;脾脏肿大的特征之一是所形成的包块的前缘有明显切迹;肿大的肝脏,其下缘多较锐利;肾肿大的下极仍呈半圆形;索条状或管状肿物,短时间内形态多变者,多为蛔虫团或肠套叠,输卵管积水等;腹腔内的囊肿,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形态不规则的,多考虑恶性肿瘤、炎性肿块或结核性包块;(3)肿块境界是否清楚炎性肿块与恶性肿瘤的边界,多模糊不清;脏器肿大、良性肿瘤、胆囊等肿块,境界一般较清晰。

(4)肿块表面光滑度肿块表面光滑的,多为脏器肿大、积水、囊肿等;表面凸凹不平的,可能为恶性肿瘤。

(5)肿块大小凡触及的包块均应用软尺测量其长、宽和厚度。

难以测出时,可大概估计,明确大小以便于动态观察。

也可用公认大小的实物作比喻,如拳头大、鸡蛋大、核桃大、蚕豆大等。

包块的大小对诊断某些病变有意义,如:巨大包块多发生于卵巢、肾、肝、胰和子宫等实质性脏器,且以囊肿居多。

腹膜后淋巴结结核和肿瘤也可达到很大的程度。

胃肠道肿物很少超过其内腔横径,因为未达横径长度就已出现了梗阻。

如包块大小变异不定,甚至自行消失,则可能是痉挛、充气的肠袢引起。

(6)肿块质地柔软而富有张力的包块,要怀疑为过度充盈的腹腔内空腔脏器,如胃扩张、膀胱尿潴留、胆汁潴留等。

若为囊性包块,质地柔软,见于囊肿、脓肿,如卵巢囊肿、多囊肾等。

若包块中等硬或坚硬,见于肿瘤、炎性或结核浸润块,如胃癌、肝癌、回盲部结核等。

(7)肿块压痛肿块有明显压痛的,多为炎性包块、绞窄性肠梗阻、脏器扭转等。

如位于右下腹的包块压痛明显,常为阑尾脓肿、肠结核或克隆病。

(8)肿块的移动度局部炎性包块或脓肿及腹腔后壁的肿瘤,一般不能移动。

移动度大的多为带蒂的肿物或游走的脏器,如游走肾、游走脾及卵巢囊肿等。

若包块随呼吸而上下移动,多为肝,脾、胃、肾或其肿物。

胆囊因附在肝下,横结肠因借胃结肠韧带与胃相连,故其肿物亦随呼吸而上下移动。

若包块能用手推动者,可能来自胃、肠或肠系膜等。

(9)搏动消瘦者可以在腹部见到或触到动脉的搏动。

如在中线附近触到明显的膨胀性搏动,则应考虑腹主动脉或其分支的动脉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