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健康评估-腹部检查
第九节腹部【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2)通过相互检查,能掌握正常人腹部的检查方法和正常体征(3)通过临床实习,掌握常见的腹部异常体征及其临床意义重点难点视、听、叩、触四种基本方法在检查腹部时的应用腹部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l,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在此范围内包含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等内容。
腹部检查顺序:按视、听、叩、触诊的顺序进行(避免叩诊、触诊对胃肠蠕动的影响,使肠鸣音发生变化)。
以触诊为主。
一、腹部的体表标志与分区(一)体表标志1、肋弓下缘: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2、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用于判断体型。
3、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4、髂前上棘:髂嵴前上方的突出点,为腹部九区分法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5、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6、腹中线: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腹部四区分法的垂直线。
7、耻骨联合:为腹中线最下部的骨性标志。
8、肋脊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二)腹部分区1.四区法:通过脐划一水平线与一垂直线。
将腹部分为四区,即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和左下腹2.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
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两侧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通过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
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部)及上腹部、中腹部(脐部)和下腹部9个区域。
二、视诊:腹部外形、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胃肠型及蠕动波。
(一)腹部外形:正常人腹部两侧对称。
1、生理情况:正常范围(1)腹部平坦:平卧时,前腹面大致处于肋缘至耻骨联合平面或略低,坐起时脐以下部分稍前凸。
(2)腹部饱满:腹部外形较圆,可高于肋缘至耻骨平面――肥胖者及小儿(尤其餐后)。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的方法和内容
产科四步触诊是指产科医生在进行孕妇产前检查时进行的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通过手触摸来了解胎儿的位置、胎位、胎心率等信息。
这个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1. 腹部触诊(Abdominal Palpation):
-目的:了解胎儿的位置和胎位。
-方法:医生通过手在孕妇的腹部轻柔触摸,感受胎儿的位置、大小、硬度等。
-内容:包括测定胎头或臀部的位置,判断是否为头位、臀位或横位。
2. 胎位触诊(Fetal Presentation Palpation):
-目的:确认胎儿的头位或臀位。
-方法:通过触摸,确定胎儿头部或臀部的位置。
-内容:确定胎儿是头位还是臀位,以及胎头的方向。
3. 胎方位触诊(Fetal Lie Palpation):
-目的:确定胎儿的长轴方向。
-方法:通过触摸,判断胎儿的头朝向,即是面朝上还是面朝下。
-内容:判断胎儿是处于纵位(头朝下)还是横位(头朝侧)。
4. 胎心触诊(Fetal Heart Palpation):
-目的:评估胎心率。
-方法:通过手触摸孕妇的腹部,听取或感受胎心的跳动。
-内容:测量胎心率,正常情况下胎心率在特定范围内。
这些触诊步骤是产前检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胎儿的位置、姿势、发育情况以及胎心的正常性,从而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确保母婴的健康。
这些检查通常在孕中期和晚期进行,但医生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何时进行触诊。
体格检查——腹部检查
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腹部的范围以膈为顶,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下至耻骨联合和腹股沟,后面为脊柱及腰肌。
其内有消化系统、泌尿系统、部分生殖系统及脾和肾上腺等。
由于腹腔脏器很多,且又互相交错重叠,故体检时正常脏器部分与异常肿块容易混淆,因此需要仔细检查及辨别。
腹部体检中以触诊为主,尤以脏器触诊最为重要。
不论任何现代化的特殊检查方法,目前尚无法代替医生的体检。
因此,在腹部疾病的诊断中,腹部体检就显得更为重要。
第一节腹部体表标志及分区为了准确描述和记录脏器及病变的位置,熟悉腹部体表标志和分区及其内在脏器十分必要。
现将常用分区及标志介绍如下:一、腹部体表标志腹部前面体表标志1.胸骨剑突。
2.肋弓下缘肋弓系由第8~10肋软骨构成,其下缘为体表腹部上界,常用于腹部分区及肝脾测量。
3.腹上角为两侧肋弓的交角,剑突根部,用于判断体型及肝测量。
4.脐为腹部中心,位于3~4腰椎之间,为腹部四区分法及腰椎穿刺的标志。
5.髂前上棘髂嵴前方突出点,为九区分法标志及常用骨髓穿刺部位。
6.腹直肌外缘相当于锁骨中线的延续,常用做手术切口位置,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下缘交界处为胆囊点。
7.腹中线(腹白线) 前腹壁上两腹直肌间的腱性正中线,由三种扁平腹肌腱膜的交叉纤维构成。
为前正中线的延续,为四区分法的垂直线,此处易有白线疝。
8.腹股沟韧带两侧腹股沟韧带与耻骨联合上缘共同构成腹部体表的下界,此处为寻找股动、静脉标志,并为腹股沟疝的通过部位(腹股沟管或腹股沟三角)。
9.脊肋角背部两侧第12肋骨与脊柱的交角,为肾叩痛位置。
脊肋角10.腹直肌腱划在腹直肌表面可见到数条横沟即为腱划的体表投影。
有3条:脐部正中线两侧、剑突与脐之间正中线之两侧、与剑突尖平齐之正中线两侧。
11.第12肋骨。
二、腹部分区(abdominal areas)依据腹部自然标志及若干人为画线将腹部分为几个区域。
常用的是九区法和四区法。
1.九区法由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井”字形的九区,上面的水平线为两侧肋弓下缘连线,下面的水平线为左右髂前上棘连线,两条垂直线是左右髂前上棘至腹中线连线的中点,四线相交将腹部分为左右上腹部(季肋部),左右侧腹部(腰部),左右下腹部(髂窝部)及上腹部、中腹部和下腹部。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
腹部触诊的方法及内容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敏感度。
腹部触诊通常由医生或其他医疗专业人员进行,这项检查可以用于诊断腹部疾病、评估腹部肿块和检查腹部疼痛的原因。
在进行腹部触诊前,医生会要求患者躺在床上,松弛腹肌,以便观察和触摸腹部。
触诊的方法由“四诊法”(也称为视诊、触诊、叩诊和听诊)中的触诊部分组成,主要包括浅层触诊和深层触诊两种。
浅层触诊是指医生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表面,以检查腹部肌肉的张力、肿块、敏感度和表面温度。
通过浅层触诊,医生可以观察到腹部表面的异常凹陷或突出,检查腹部肌肉的松弛程度,以及评估腹部肌肉的张力和异常感觉。
深层触诊是指医生用手感觉腹部内脏器官的大小、形状、位置和敏感度。
在进行深层触诊时,医生需要逐渐加大力度,以观察和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情况。
医生还可以在触诊中使用双手同时进行触摸,以便比较腹部不同部位的感觉和结构。
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仔细观察患者的躺位,以便获得最佳的触诊角度;2. 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表面,避免使用过大力度;3. 逐渐加大力度进行深层触诊,以便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情况;4. 注意观察和记录腹部的异常凹陷、突出、肿块和敏感度。
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触诊技巧来评估腹部的情况:1. 肝脏触诊:医生通过在右上腹部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肝脏的大小、边缘和敏感度。
如果肝脏肿大或有肿块,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2. 胆囊触诊:医生通过在右上腹部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胆囊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如果胆囊受炎症或结石影响,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3. 肾脏触诊:医生通过在腹部两侧轻触并深度触诊,可以评估肾脏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如果肾脏受感染或结石影响,医生可以通过触诊检查来进行初步评估。
4. 胃肠触诊:医生可以通过在腹部各个部位轻触并深度触诊,来评估胃肠的大小、形状和敏感度。
腹部检查方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腹部检查方法腹部检查的顺序与其他系统检查略有不同,由于触诊可导致肠鸣音的改变,故有学者提出按视、听、叩、触的顺序进行。
【视诊】1.腹部形态及轮廓:正常人腹部平坦对称。
弥漫性全腹膨隆见于腹水、胃肠胀气或巨大囊肿等。
局部膨隆见于肿块或增大的脏器等。
腹部凹陷如舟状见于恶病质及严重脱水。
局限性凹陷多见于手术后瘢痕收缩。
2.腹部呼吸运动;正常人呼吸运动自如。
呼吸运动受限或消失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腹水及膈肌麻痹。
3.腹壁静脉:注意检查静脉有无怒张及血流方向。
腹壁静脉怒张见于肝硬化及上、下腔静脉梗阻。
4.腹壁皮肤:注意皮疹、色素沉着、腹纹、瘢痕、疝、皮肤弹性、水肿、脐及体毛分布等。
5.胃型、肠型或蠕动波:正常人一般看不到胃肠蠕动波。
幽门梗阻病人于上腹部可见胃型或蠕动渡。
肠梗阻病人可见梯形肠型,蠕动方向不一致。
6.上腹部搏动;病理情况见于右心室肥大、腹主动脉瘤及三尖瓣关闭不全。
【听诊】1.肠鸣音:要求持续听诊3~5分钟,注意肠呜音的频率、音调及强度。
正常频率为4~5次/min,超过10次/min为频率增多。
肠呜音0~1次/(3~5)min称肠鸣音减少,见于麻痹性肠梗阻。
肠鸣音高亢呈金属声见于机械性肠梗阻。
持续听诊3~5分钟未听到肠鸣音为肠鸣音消失。
2.振水音:医师用微弯的手指,在病人上腹部进行连续冲击2~3次,同时将耳部接近上腹或用听诊器听取胃内气体与液体碰撞的声音,称为振水音。
振水音见于幽门梗阻或胃潴留的病人。
3.心血管音:腹主动脉瘤可听到收缩期杂音。
肾动脉狭窄可在脐左右处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
肝癌肿块压迫肝动脉或腹主动脉时,可听到收缩期吹风性杂音。
肝硬化门脉高压腹壁静脉怒张,可听到静脉嗡鸣音。
4.摩擦音:肝、脾周围炎时,在相应部位深呼吸时可听到摩擦音。
【叩诊】1.肝叩诊:(1)肝上界叩诊:沿右锁骨中线各肋间从上至下叩诊,叩诊音由清音转为浊音即肝上界。
正常人肝上界位于第5肋间。
当肝下缘触及时,应叩肝上界以确定肝脏是否真正肿大。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的检查内容:
腹部触诊是检查腹部是否存在病变的一种方法,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
1.腹部柔软程度:正常人的腹壁柔软无抵抗感,若腹部触诊时出现揉面感,似揉面团
的感觉,多考虑腹部存有结核。
若是腹部触诊时硬如硬板,多考虑有急性腹膜炎。
2.腹部压痛:正常人的腹部按压不会出现疼痛感,若上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
虑肝胆、胃肠道疾病。
若下腹部在触诊时出现压痛,多考虑为阑尾炎引起的。
3.腹部包块:正常人的腹部是不会存在包块,若在触诊时发现腹部存在肿块,应及时
拍彩超和CT片明确其位置和形态。
4.肝脏触诊:正常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若在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说明
存在腹壁松弛脾脏轻度肿大,若在脾下缘在肋缘下至脐水平线说明脾脏存在中度肿大,若脾下缘超过脐水平线下说明脾脏出现高度肿大。
腹部触诊描述
腹部触诊描述腹部触诊是一种常见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内脏器官的状态。
通过触摸和压迫腹部,医生可以获取许多有关腹部器官的信息,如大小、形状、密度和位置等。
下面将对腹部触诊的方法和应用进行介绍。
腹部触诊通常分为四个步骤:外观触诊、浅层触诊、深层触诊和压痛触诊。
首先,医生会观察腹部的外观,注意腹壁的形状、皮肤的颜色和凹陷等情况,以了解是否有异常的迹象。
然后,医生会进行浅层触诊,用手指轻轻触摸腹部,感受腹壁的肌肉紧张度和腹部的温度等信息。
接下来是深层触诊,医生会用手掌或手指揉动腹部,以检查内脏器官的位置、大小和质地等。
最后是压痛触诊,医生会用手指或手掌加压在腹部特定区域,以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反应。
腹部触诊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患者的病情。
例如,触诊中发现腹部肿块可能是肿瘤的征象,触诊中感觉到腹部膨隆可能是腹水的表现。
此外,触诊还可以确定腹部器官的位置和大小,从而帮助医生诊断腹部疾病。
例如,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肝脏下降,可能是肝功能异常的表现;如果触诊时感觉到肾脏肿大,可能是肾炎或肾肿瘤的征兆。
腹部触诊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是常规体格检查中必不可少的一项。
它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腹部疾病,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同时,腹部触诊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对患者没有任何伤害,非常安全可靠。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腹部触诊时,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触诊时应使用温暖的手,以避免刺激患者的皮肤。
其次,触诊时应注意手的力度和速度,过轻或过重的触压都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触诊时要注意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让患者放松身体,以获得更准确的触诊结果。
腹部触诊是一种重要的体格检查方法,可以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帮助医生判断腹部器官的状态和诊断腹部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熟练掌握腹部触诊的技巧,并结合其他检查方法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患者在接受腹部触诊时应放松身体,与医生保持良好的沟通,以获得更好的检查效果。
腹部检查讲解
下腔静脉阻塞: 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统统向上。 上腔静脉阻塞: 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统统向下。
四、胃肠型和蠕动波 (一)正常: 一般看不到胃肠型和蠕动波, 仅腹壁松驰的多产妇和极度消瘦者 可见。 (二)病理: 胃肠道梗阻—出现蠕动波(梗 阻近端的胃、肠段饱满而隆起,可 显出各自轮廓,称胃型或肠型)。
2、反跳痛: 触诊出现压痛后,手指原处稍停片 刻,然后迅速将手抬起,腹痛加重,并 有痛苦表情——反跳痛。 机理:受到炎症波及的腹膜壁层受牵拉。 意义:标志腹膜壁层已受炎症波及,急 性腹膜炎重要体征之一。 腹膜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诊断和鉴别“急腹 征”。
(三)脏器触诊 1、肝脏触诊 1)触诊要领: ①起始部位要低: ②全面性:触清整个肝下缘和整个肝 脏的情况。 ③检查手法正确:密切配合呼吸,呼 气时指端压向深部,吸气时,施压 的指端于原位向肋缘方向触探。
第二节 视诊
一、腹部外形:平坦,膨隆,凹陷 (注意是否对称,有无膨隆,局部隆起、 凹陷) 标准:剑突与耻骨联合联线 (肋缘至耻骨水平面)
(一)正常: 平坦对称:前腹壁与肋缘至耻骨大致 位于同一水平面。 腹部饱满:稍呈园形凸出于肋缘至耻 骨的水平面,常见于儿童 和肥胖者。 腹部低平:稍内凹于肋缘至耻骨的水 平面,多见于老年人和消 瘦者。 饱满和低平并非表示异常。
(4)描述: 八方面描述:大小、形态、质 地、表面、压痛等。
3、胆囊触诊: 触诊要领与肝脏触诊同(单手滑 行或钩指触诊)。 1)正常:胆囊不能触及。 2)病理: 触到胆囊——右肋下腹直肌外缘 一梨形或卵园形,张力较高的包块, 随呼吸上下移动。质地、触痛视病变 性质而定。
例如: 急性胆囊炎—胆囊肿大,囊性感,明 显压痛。 壶腹周围癌—胆囊肿大有囊性感,无 压痛。 胆囊结石或胆囊癌—胆囊肿大,有实 体感。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方法
腹部检查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一种体格检查方法,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首先是观察。
在腹部检查时,患者应该处于仰卧位,医生站在床边,用肉眼观察患者腹部的外形、腹壁的肿胀、皮肤的颜色、瘀斑、褥疮等情况。
观察时应该注意腹部的对称性,是否有腹壁静脉曲张、腹壁肿块等异常情况。
其次是触诊。
触诊是腹部检查中最重要的一环,通过触摸腹部来了解腹部脏器的大小、形状、质地和活动度。
医生应该用手轻轻按压腹部,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压痛等不适感觉。
同时,医生还可以进行深度触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是腹部检查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医生应该用手指轻轻叩击患者的腹部,通过听觉和触觉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情况。
叩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腹腔内是否有积液、气体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是听诊。
医生可以用听诊器在患者腹部进行听诊,以了解腹腔内脏器的蠕动声、血管杂音等情况。
通过听诊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肠鸣音减弱、血管杂音等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一定的帮助。
总结来说,腹部检查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触诊、叩诊和听诊四个方面。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腹部的情况,对于诊断腹部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医生应该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诊断学腹部触诊讲课文档
第二十六页,共85页。
腹部触诊内容
• 腹壁紧张度
• 压痛及反跳痛
• 肝、脾等脏器触诊
• 腹部肿块 • 液波震颤
• 振水音
第二十七页,共85页。
腹部触诊内容
肝脏触诊
目的:了解肝脏表面、边缘、大小、质地、压痛、搏动等
检查方法:
单手触诊法:
双手触诊法:
钩指触诊法:适于儿童及腹壁软者
浮沉触诊法:适于大量腹水
⑴、大小(size)
• 正常人:肋缘下触不到
深吸气时肋缘下<1cm; 深吸气时剑突下<3cm ;
深吸气时剑突根部下<5cm。
• 肝下移:肝上下径正常,体型、内脏下垂、肺气肿、
右侧大量胸水等
• 肝肿大:弥漫性:肝炎、肝淤血、早期肝硬化、脂肪肝、
血液病、寄生虫病、布-加综合征等
局限性:肝脓肿、囊肿、肿瘤 • 肝缩小:急或亚急性肝坏死、肝硬化晚期
诊断学腹部触诊
第一页,共85页。
腹部触诊
重要性:
⑴ 是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⑵ 腹部疾病确诊的主要依据 ⑶ 验证视诊所见,指导叩诊和听诊
第二页,共85页。
腹部触诊注意事项
• 被检者:排尿后低枕仰卧位,两腿屈曲并稍分开,两手置于身
体两侧,腹部放松,张口均匀腹式呼吸。肝、脾可左、右侧位, 肾可坐位或立位
5.大量腹水时可用浮沉(冲击)触诊法 6.鉴别易误为肝下缘的其他腹腔器官:如横结肠、腹直
肌腱划、右肾下极等
第三十七页,共85页。
腹部触诊内容
肝脏触诊
触及肝脏时描述的内容:大小、质地、表面和边缘、压痛、搏动感、
摩擦感、肝震颤、肝颈静脉回流等。
肝
脏
体
表
投
腹部四步触诊法
腹部四步触诊法
产科四步触诊法可检查子宫大小、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及胎先露是否衔接。
在做前三步时检查者面向孕妇,第四步是面向孕妇足端。
第一步:检查者两手置于宫底部,手测宫底高度,根据其高度估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期是否相符。
后以两手指腹相对交替轻推,若宫底部的胎儿部分胎头则感觉硬而圆且有浮球感,若为胎臀则柔软且形态不规则。
第二步:检查者双手掌置于腹部左右两侧,轻轻深按进行检查。
触到平坦饱满部分为胎背,并确定胎背向前、向侧方或向后。
触到可变形的高低不平部分为胎儿肢体,有时可感到胎儿肢体在活动。
第三步:检查者右手拇指与其他4指分开,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进一步查清是胎头还是胎臀,左右推动以确定是否衔接。
若可推动则未衔接。
第四步:检查者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沿骨盆入口向下深按,进一步核实胎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胎先露部入盆程度。
先露部为胎头时,一手可顺利进入骨盆入口,另手则被胎头隆起部阻挡,该隆起部称胎头隆突。
枕先露时,胎头隆突为额骨,与胎儿肢体同侧;面先露时,胎头隆突为枕骨,与胎背同侧。
腹部四部触诊法
腹部四部触诊法
腹部四部触诊法是一种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腹部脏器的位置、大小、形态和质地等特征。
以下是该方法的步骤:
1. 让患者取仰卧位,放松身体,双手放在身体两侧。
2. 用右手按压患者的右上腹部,从脐部向右上方移动,直到触及肝脏下缘。
在这个位置上,医生可以感觉到肝脏的大小、质地和表面光滑度等特征。
3. 用左手按压患者的左上腹部,从脐部向左上方移动,直到触及脾脏下缘。
在这个位置上,医生可以感觉到脾脏的大小、质地和表面光滑度等特征。
4. 用右手按压患者的右下腹部,从脐部向右下方移动,直到触及髂嵴。
在这个位置上,医生可以感觉到盲肠的位置和大小等特征。
5. 用左手按压患者的左下腹部,从脐部向左下方移动,直到触及髂嵴。
在这个位置上,医生可以感觉到降结肠的位置和大小等特征。
通过以上步骤的触诊,医生可以初步了解患者的腹部脏器情况,进而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触诊时要轻柔、有节奏地进行,避免过度压迫或挤压腹部器官,以免引起不适或损伤。
(学生版)腹部检查课件
第四节
叩诊
多采用间接叩诊法
(一)腹部叩诊音
正常:鼓音。
肝、脾、膀胱和子宫,两侧腰肌为浊音。
(二)腹水的叩诊
卧位时 腹腔外形 脐孔位置 尺压试验
鼓音区 浊音区 站 立 卧 位
腹水病人 中间部 侧腹 向前隆起 呈蛙腹 无改变 (-)搏动
卵巢囊肿 侧腹 中腹 向前隆起 向前隆起 患侧髂前— —脐孔距离 ﹥健侧 (+)
2、胆囊增大有临床意义
胆汁淤积、积脓
急性胆囊炎、结石、肿瘤等
(七)脾脏触诊
1、脾脏方法
2、脾脏大小测量法
脾肿大测量 轻度肿大:3cm 中度肿大:3cm至脐 重度肿大:脐以下(巨脾)
当触到巨脾时,用三条线记 录: 甲乙线 甲丙线 丁戊线
3、脾大的临床意义
正常情况下脾脏肋下不能触及,如能触及应视 为病理征象。
(一)腹部外形
正常腹部外形:
异常外形
1、腹部普遍膨隆:可由腹腔积液、胃肠胀气、 巨大腹块、妊娠、肥胖等所致。 (1)腹腔积液:
(2)胃肠胀气:明显时腹部呈球形、 转动体位时形状不变,见于肠梗阻、 中毒性肠麻痹。
(3)巨大腹块
(4)其他
局部膨隆
(1)上腹部膨隆;见于幽门梗阻、胃癌、肝癌、胰腺囊肿 等。 (2)右上腹部膨隆;见于肝脓肿、肝肿瘤、淤血性肝大和 胆囊积液等。 (3)左上腹部膨隆;见于脾大,肝硬化、慢性白血病等。 (4)侧腹部膨隆;见于患侧多囊肾、巨大肾盂积水或积脓、 巨大肾上腺瘤等。 (5)下腹部膨隆;见于子宫肌瘤、妊娠子宫、尿潴留等。 (6)右下腹部膨隆;见于回盲部结核或肿瘤、阑尾周围脓 肿等。 (7)左下腹部膨隆;见于降结肠和乙状结肠癌等。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中)
腹部检查的触诊方法及相关体征的临床意义(中)肝脏触诊的方法肝脏触诊主要用于了解肝脏下缘的位置和肝脏的质地、表面、边缘及搏动等。
触诊时,被检查者处于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使腹壁放松,并做较深腹式呼吸动作以使肝脏在膈下上下移动。
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检查者将右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与肋缘大致平行地放在右上腹部(或脐右侧)估计肝下缘的下方,随患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壁深部,吸气时,手指缓慢抬起朝肋缘向上迎触下移的肝缘,如此反复进行,手指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触到肝缘或肋缘为止。
需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分别触诊肝缘并测量其与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以厘米表示。
双手触诊法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同时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推,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下移,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下移的幅度,这样吸气时下移的肝脏就更易碰到右手指,可提高触诊的效果。
钩指触诊法适用于儿童和腹壁薄软者。
触诊时,检查者位于被检查者右肩旁,面向其足部,将右手掌搭在其右前胸下部,右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嘱被检查者做深度腹式呼吸动作,检查者随深吸气而进一步屈曲指关节,这样指腹容易触到下移的肝下缘。
此手法亦可用双手第2~5指并拢弯曲成钩状进行触诊。
触诊肝脏时需注意的问题●最敏感的触诊部位是示指前端的桡侧,并非指尖端。
故应以示指前外侧指腹接触肝脏。
●检查腹肌发达者时,右手宜置于腹直肌外缘稍外处向上触诊,否则肝缘易被掩盖或将腹直肌腱误认为肝缘。
●触诊肝脏需密切配合呼吸动作,吸气时手指上抬速度一定要落后于腹壁的抬起,而呼气时手指应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这样就可能有两次机会触到肝缘。
●当右手示指上移到肋缘仍未触到肝脏时,如右腹部较饱满,亦应考虑巨大肝脏,手指可能开始即在肝脏上面,故触不到肝缘,应下移初始触诊的部位自髂前上棘或更低的平面开始。
●如遇腹水患者,深触诊法不能触及肝脏时,可应用浮沉触诊法,即用并拢的3个手指垂直在肝缘附近冲击式连续按压数次,待排开腹水后脏器浮起时常触及肝脏,此法在脾脏和腹部肿块触诊时亦可应用。
腹部触诊
⒉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全腹紧张度减低:
表现为腹壁松软无力失去弹性 。见于 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大量放腹水后、身体瘦 弱的老龄人和经产妇。 全腹紧张度消失:
脊髓损伤所致腹肌瘫痪或重症肌无力。 局部腹肌张力减低或消失:
局部腹肌缺陷— 疝、 局部腹肌瘫痪。
6
㈡压痛、反跳痛、压痛点 正常腹部在浅部触诊时一般不引起疼痛, 如按压由浅入深发生疼痛者称为压痛。 压痛最明显部位常为病变部位所在。 注意鉴别: ⒈压痛系起源于腹腔内或腹壁上。 ⒉胸部疾病如下叶肺炎、胸膜炎、心肌梗 塞等可在上腹部、肋下部出现压痛。 ⒊盆腔疾病如膀胱、子宫及附件疾病可在 下腹部出现压痛。
⑦搏动: 腹主动脉旁的肿物可触及搏动。 ⑧包块的比邻关系:腹壁上或腹腔内。
40
小结
炎性包块:质中、压痛、不移动 良性肿瘤:质中、光滑、无压痛、
移动度大 恶性肿瘤:质硬、表面不平、无压痛、
移动度差
41
五、液波震颤(fluidthrill)
1.检查方法: 一手掌平贴一侧腹壁 一手指端叩击对侧腹壁
2.临床意义: 腹腔内有大量游离腹水 (3000-4000ml)
42
液波震颤 fluid thrill (波动感)fluctuation
43
⒊检查内容及临床意义: ①部位: 从包块的部位可以推测属何种脏器如 上腹中部包块常提示胃或胰腺肿瘤、 囊肿;右上腹包块多与肝、胆有关; 脐周触到大而不规则并有压痛的包块 多提示TB性腹膜炎所致肠管粘连;两 侧腹部包块多提示结肠癌的可能;女 病人髂窝部包块应注意卵巢肿瘤之可 能。 ②大小: 凡触及包块均应准确测量并作记录, 以利于动态观察 (长×宽×厚(cm)或用恒定的实物表示)
17
常见肝疾病的肝触诊结果 :
腹部检查——触诊
第4页/共35页
腹壁紧张度减低或消失
• 原因 腹肌张力下降
• 常见病
全腹紧张度减低 1)慢性消耗性疾病
2)大量放腹水
体弱、脱
3)经产妇、老年
水者
全腹紧张度消失
1)脊髓损伤
第5页/共35页
2)重症肌无力
(二)压痛
• 造成压痛的原因
腹壁病变
腹腔内病变
• 据压痛部位推测受累脏器
胰腺病变—左上腹、左腰部压痛
•
胆囊肿大,无压痛—壶腹周围癌
•
胆囊肿大,有实性感—胆囊结石、胆囊癌
• 概念 胆囊压痛、 Murphy 征
第20页/共35页
肾脏触诊
• 手法
• 正常情况下:可触及右肾下极
• 病理情况下:肾下垂
游走肾
肾癌)
肾脏肿大(肾盂积水、多囊肾、
• 压痛点:季肋点
位置和意义
上输尿管点
中输尿管点
肋脊点
肋腰点 第21页/共35页
膀胱触诊
• 手法:单手滑行法 • 膀胱充盈时:圆形,囊性感,不移动,
压之有尿意 • 尿潴留的常见病因:尿道梗阻
脊髓病变 昏迷、腰麻患者
第22页/共35页
胰腺的触诊
• 胰腺的位置 • 胰腺病变:
上腹部或左季肋部横行带状压痛及肌紧张,累及左腰部--胰腺炎症
肿物质硬,不移动---慢性炎症 肿块硬,表面不光滑---胰腺癌 囊性肿物---胰腺假性囊肿
第25页/共35页
(五) 液波震颤
• Fluid thrill / fluctuation 腹水 3000~4000ml以上时可查出
第26页/共35页
(六)腹部触诊的特殊手法
腹部触诊
4. 肾脏触诊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用双 手触诊法 正常: 正常:不易触到或于深吸气时可 触到右肾下端, 触到右肾下端,无力型体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软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 以上肾脏,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肾脏, 以上肾脏 即为肾下垂;明显下垂并能 即为肾下垂;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积脓,多 积脓,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 积脓 囊肾; 囊肾;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表面和边缘: 表面和边缘: 表面光滑、 正常 表面光滑、边齐 脂肪肝、瘀血肝: 脂肪肝、瘀血肝:缘钝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边 不齐 压痛: 压痛: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急剧发 生的右心衰, 生的右心衰,可有明显 触痛) 触痛) 明显触痛:肝脓肿、 明显触痛:肝脓肿、肝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 胰腺触诊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1、 腰椎水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 、2腰椎水 平及其两侧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用深部滑 行触诊 正常: 正常:触不到
异常: 异常: 触痛+肌紧张 肌紧张+相应腰部触压痛 触痛 肌紧张 相应腰部触压痛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结节、包块、 结节、包块、硬、表面不平 提示胰腺癌 囊性包块 见于胰腺假囊肿
第五节
触
诊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一般先浅部触 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诊,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正常:腹壁柔软; 正常:腹壁柔软;但有些人尤其儿 童,因怕触摸或怕痒致腹肌自主性痉 挛,称肌卫增强。 称肌卫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小:正常 锁中线肋下2.0cm以内,
正中 剑突(基底)下3cm以内
质地:分3级 软 (Ⅰ°) 、质韧(Ⅱ°)、
硬(Ⅲ°)
正常质软
急性肝炎 脂肪肝 慢性肝炎
质稍韧 或韧
肝硬化:质硬 肝 癌:质坚硬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表面和边缘: 正常 表面光滑、边齐 脂肪肝、瘀血肝:缘钝 肝癌:表面不光滑、结节状、边 不齐
中度:见于肝硬化、白血病、淋巴 瘤…,质较硬
巨脾: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 性疟疾,骨髓纤维化…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3. 胆囊触诊 检查方法:用单手滑行触诊或钩指 触诊法 正常:不能触及,如肿大可触到 胆囊肿大特征: 位右上腹胆囊区,为园的/梨形 隆起,浅在,随呼吸上下移动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异常:深吸气时,触到1/2以上肾脏, 即为肾下垂;明显下垂并能 向各方移动,则称为游走肾。
肾肿大:见于肾盂积液/积脓,多 囊肾; 肾肿瘤,质硬、表面不平。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触压痛:共有5个压痛点 前侧: ① 季肋点,第10肋前端,相当于 肾盂位置 ② 上输尿管点,平脐腹直肌外缘 ③ 中输尿管点,平骼前上棘腹直 肌外缘 以上3点,见于肾盂肾炎、输尿管
右锁中线与肋缘交界处 见于胆囊炎
脐与右骼前上嵴连线 见于阑尾炎
中、外1/3交界(麦氏点)
左上腹及相应后腰部 见于胰腺病变
脐右上
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下腹耻骨联合上深压痛 见于膀胱、子宫病变
左右骼窝、腹股沟上方 见于附件病变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三、脏器触诊 1. 肝脏 触诊方法:单手、双手、钩指触 诊法 触诊内容:肝大小、质地、表面 状态与边缘、压痛、 搏动、肝区摩擦感与 震颤
压痛: 轻触痛:肝炎、肝瘀血(急剧发 生的右心衰,可有明显 触痛) 明显触痛:肝脓肿、肝癌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搏动: 扩张性肝搏动: 见于三尖瓣关闭不全 肝颈静脉反流征: 压迫肋下肝区或瘀血性肝肿大, 逐渐加压,持续10分钟,颈静 脉怒张更明显
肝区摩擦感:提示有肝周围炎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2. 脾触诊 触诊方法:平卧、侧卧 正常:触不到 (瘦弱内脏下垂者、左侧胸腔 积、气胸、脾下移可触到,除 此之外,触到即为脾肿大)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触及肿大脾脏的依据: ① 左肋缘下; ② 随呼吸上下移动; ③ 内侧缘触到脾切迹; ④ 叩诊脾上界升高 (高于腋中线第9肋间)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异常: 触痛+肌紧张+相应腰部触压痛 见于胰腺炎(急性明显) 结节、包块、硬、表面不平 提示胰腺癌 囊性包块 见于胰腺假囊肿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四、腹部包块 1. 正常可触到的疑似包块/结构 (1) 乙状结肠包块:左下腹、类圆 形/条索状,轻压痛,有便秘史 ,排便/洗肠后消失。 (2) 腰椎体与骶骨岬:第4、5腰椎 与第1骶椎S1前突,坚硬,其前 可及动脉搏动。
板状腹:因肠胃穿孔或脏器破裂致 急性腹膜炎时,腹肌痉挛、腹壁明显 紧张,强直如木板 即是 (同时伴 压痛、反跳痛)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揉面感:结核性腹膜炎或其他慢性 病变(癌性腹膜炎、血腹)腹膜刺激 较缓,并因腹膜增厚,肠管、肠系膜、 网膜粘连致腹壁柔韧而具抵抗力、不 易压陷,即是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结石、肾结核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后侧: ① 肋脊点,肋脊角(第12肋与肋 粒交角)的顶点 ② 肋腰点,肋腰角(第12肋与腰 肌交角)的顶点 以上两点压痛,见于肾脏疾病 (结核、脓肿、炎症)
触诊为腹部方法:仰卧屈膝,常用单手滑 行触诊法,必要时双手触诊。 正常:触不到 异常:膀胱胀大,原因尿道梗阻(前
局部肌紧张: 左上腹/上腹 见于急性胰腺炎 (同时有左上腹痛放射后背) 右上腹 见于胆囊炎 右下腹 见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 穿孔早期 注意:年老体衰、腹肌发育不良、
大量腹水、过度肥胖者,腹膜虽有炎 症,腹肌紧张可不明显;盆腔炎症时, 腹肌紧张亦不明显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二、压痛及反跳痛 腹壁病变与腹腔内病变所致腹痛的
第五节 触 诊
触诊为腹部检查的主要方法,各 种触诊方法都可用到,一般先浅部触 诊,而后进行深部触诊;钩指触诊, 多用于坐位时肝脾触诊。 一、腹壁紧张度
腹壁柔软;但有些人尤其儿 童,因怕触摸或怕痒致腹肌自主性痉 挛,称肌卫增强。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异常: 腹部饱满:因肠胀气、气腹、大量
腹水,致腹部张力增加,但无肌痉挛, 亦无压痛,称为腹部饱满。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触之呈囊性感(总胆管下端周围癌) 或实体感(胆囊癌、胆囊结石)
Murphy征:吸气时胆囊区因出现 疼痛而至吸气中止,见于总胆管结石
Courvoisier征:胆囊肿大,无压痛 伴有黄疸 见于胰头癌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4. 肾脏触诊 检查方法:取卧位或立位,用双 手触诊法 正常:不易触到或于深吸气时可 触到右肾下端,无力型体 质者易触到,钝园光滑、 软
脾肿大分级:分3度 Ⅰ°肋下2.0cm以内(深吸气) Ⅱ°肋下2.0cm至脐水平 Ⅲ°超过脐水平及前正中线, 亦称巨脾 中度以上脾肿大测量法(见图)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临床意义: 轻度:见于急慢性肝炎、伤寒、血
行播散性肺结核、败血症、感染性心 内膜炎…,质软有触痛
鉴别:平卧,抬头屈颈后压痛存在提 示为腹壁病变,消失则示腹腔内病变
压痛与反跳痛:触诊腹部出现疼痛 后,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 于稳定后,迅速将手抬起,病人感疼 痛骤然加重呻吟,称反跳痛。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意义:示炎症已累及腹膜,肌紧张+压痛 +反跳痛 即腹膜刺激征。
固定部位的压痛,提示该部位脏器病变:
列腺肥大/癌)、脊髓截瘫、昏迷、腰麻 后于下腹,耻骨联合上触及半圆形肿物, 囊性感,排尿/导尿后缩小/消失提示尿 潴留;如触诊硬,实质感或不光滑,提 示膀胱癌。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
6. 胰腺触诊 胰位于腹膜后,跨第1、2腰椎水
平及其两侧 检查方法:仰卧屈膝,用深部滑
行触诊 正常:触不到
触诊为腹部检查主要方法,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