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治杂病的专著。由东汉张机,字仲景所著。原书共25篇,原著前22篇,共计原文398条,共载方剂205首,用药155味,用药频率最高是甘草。首创以病为纲,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疗体系和以整体观为指导,创立了脏腑经络辨证的杂病诊疗方法。

名解:

元真:指元气、真气。

客气邪风:外至曰客,不正曰邪,指能够致病的不正常的气候。

目如脱状:是形容两目胀突,有如脱出的样子。

胁下逆抢心:指胁下气逆上冲心胸。

胠:指胸胁两旁当臂之处。

胸痹:因胸中阳气闭塞不通而致的以心胸部痞闷不舒,甚则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雷鸣切痛:雷鸣,形容肠鸣的声音;切痛,腹痛的厉害。

白汗:指因剧痛而出的冷汗。

目窠上微拥:即指两眼胞微肿。

血分:是由于瘀血内阻,气滞水停而形成的水气病,是先有经闭,后有水肿。

水分:是由于水湿停留,泛溢肌肤,阻滞血道而成,是先病水肿,后经水断。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第一

1.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一)

2.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一)(肝虚证治疗)

3.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二)

4.问曰:病有急当救里救表者,何谓也?师曰:病,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体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体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也。(十四)

⑴杂病的基本病机:厥阳独行。阴阳失衡是杂病发生的总病机。

⑵风中于前,寒中于暮,湿伤于下,雾伤于上

⑵仲景预防疾病的思想是什么?

①内养正气。即“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

②预防灾害。即“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

③节制性欲。即“房室勿令竭乏”。

④调节饮食冷热五味。即“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⑶五邪伤人各有什么特点?

五邪指清邪、浊邪、大邪、小邪、榖饪之邪。(风、寒、湿、雾、饮食)

①清邪为雾露之邪,故居于上而连及皮腠;

②浊邪谓水湿之邪,为重浊之邪,故伤于下而流入关节;

③大邪谓风邪,其性散漫,多中肌表,中于午前,而脉多浮缓;

④小邪谓寒邪,其性紧束,常中经络之里,中于日暮,而脉多紧急;

⑤榖饪之邪即宿食,从口而入,脾主运化,故饮食不节,则伤脾胃。经脉在里为阴,络

脉在外为阳;寒气归阴,所以“极寒伤经”,热气归阳,所以“热极伤络”。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1.太阳病,发热无汗,反恶寒者,名曰刚痉。(一)

2.太阳病,发热汗出,而不恶寒,名曰柔痉。(二)

3.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十一)

4.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能语,欲作刚痉,葛根汤主之。(十二)

5.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十三)

6.湿家之为病,一身尽疼,发热,身色如熏黄也。(十五)

7.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二十二)

8.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二十三)

⑴痉病:病证名,为邪在筋脉,经气不利,以项背强急、口噤不开、甚至角弓反张为主证。

但有外感与内伤之别。本篇是因外感风寒之邪,内有津液不足,而筋脉失养所致。

⑵风湿病的基本治法:风湿在表:微汗;风湿在里:利小便。禁忌:禁下、禁大汗、禁火攻。

⑶寒湿在表:麻黄加术汤

百合狐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1.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五)

2.狐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甘草泻心汤主之。(十)

3.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十一)

4蚀于肛者,雄黄熏之。(十二)

⑴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

百合病的主症:口苦、小便赤、其脉微数;

多变:精神异常表现为精神恍惚不定,饮食、感觉、语言、行为失调,但从形体上观察又如同常人,并无显著病态。

病机:心肺阴虚内热

治法:养心润肺,滋阴清热

主方:百合地黄汤(百合7枚、生地黄汁1升、泉水2升)

大便当如漆是为地黄汁本色所致。

⑵狐病病因:湿热内蕴和虫毒感染;

治法:清热燥湿,和中解毒。

用方:甘草泻心汤(狐未酿脓证)。

狐酿脓证用赤豆当归散。

外用方:蚀于前阴:苦参汤;蚀于肛门:雄黄。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1.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

2.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八)

3.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乌头汤主之。(十)

⑴中风主症: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不利甚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要临床表现。中风病机:正气不足,感受风邪所致。

⑵历节病的主症:以遍历关节疼痛为主,甚则关节肿大变形,不可屈伸为特征。

历节病病因:肝肾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⑶风湿历节和寒湿历节鉴别:

同:症状: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病因:内在肝肾气血不足,外感风寒湿邪;

方药:麻黄、芍药和甘草

风湿历节与寒湿历节鉴别表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1.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 之。(二)

2.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三)

3.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 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八)

4.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5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十五)

6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十六)

7.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十七)(体现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⑴血痹病主症:肌肤麻木不仁,重者可轻痛

⑵血痹轻证和血痹重证的鉴别

⑶虚劳病病机:脏腑气血阴阳虚损(以阴阳两虚为主)

治法:重在调补(注重甘温扶阳)

⑶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

⑷缓中补虚:是虚劳干血的治法,方用大黄蟅虫丸。峻药丸服,意在缓攻瘀血,达到扶正 不留瘀,祛瘀不伤正的目的。故称“缓中补虚”。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肺痿之病,从何得之?师曰:或从汗出,或从呕吐,或 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故得之。

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若口中辟辟燥,咳 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痈,咳唾脓血。

脉数虚者为肺痿,数实者为肺痈。 证型

病机 症状 治法 主方 风湿历节 风寒湿痹阻日久,渐次化热

伤阴

诸肢节疼痛,关节肿大,身体瘦弱,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 祛风除湿、温经散寒、养阴清热 桂枝芍药知母汤 寒湿历节

寒湿痹阻关

节,气血运行

不畅 疼痛剧烈、遇寒则剧,得温则减,部位固定不移,关节屈伸不利。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乌头汤 证型

感邪深浅 正虚程度 治疗方法 血痹轻证

脉:寸口、关上小紧 (感邪较浅) 较轻 针引阳气,祛风邪 血痹重证 脉:尺中小紧

(感邪较深) 较重 内服黄芪桂枝五物汤益气通阳,

和营行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