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
这是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2、理解本文复杂的思想情感,启发学生思考现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意义。
教学重点
研读文章议论抒情的部分,体会其中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鲁迅先生对请愿的态度?
教学课时 3课时
预习内容
1、通读全文,不理解的生字词查字典解决,不能解决的做好标记
2、看课下注释,有条件的查阅资料,了解“三.一八”惨案的前因后果及引起的反响。
第一课时
一、远去的鲁迅
1、温故知新:初中学过鲁迅的那些作品?
《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等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
3、你喜不喜欢鲁迅?为什么?
传统的语文教材对鲁迅有一种过于意识形态化的误读,仿佛他是一位革命家或共产主义战士。现实中的鲁迅是一位思想启蒙者,一位自由主义的斗士,抨击一切
邪恶、专制、虚伪,对社会的种种思潮、运动始终清醒,从未盲从,他对于国民性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至今无人超越。孔庆东说鲁迅“纵横十八年,天下无敌手,战士多智慧,独孤求败苦”。鲁迅是性情中人,“乐则大笑,悲则大叫,愤则大骂”,这也就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生命的大飞扬”,鲁迅是这么一个率性至情的人,用孔庆东自己的话来说:“鲁迅不是冷冰冰的一个简单的文化斗士,而是这么有人情味的一个人。”对于鲁迅,不迷信吹捧,亦不遮掩过失,还原一个真实复杂的鲁迅,理解他爱之深因而恨之切的强烈情感,理解他近乎偏执刻薄的个性,理解他的伟大与卑微,热情与冷漠,多情与无情。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虽较之于过去已有了大进步,但瞒和骗依然盛行,丑与恶仍在滋长,因此我们要学习他的批判精神和斗争勇气,做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做社会的良心。
二、研读文章
1、请学生自读文章,分组说说文章七个部分中有哪些字词句预习时没有看懂,读音、释词等简单问题交给学生解决,难的问题加以集中,留待进一步讨论。
2、疏通了字词后,请几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学生注意思考:
(1)文章的七个部分各写了什么内容?请为各部分拟一个小标题。
(2)各小节以怎样的表达方式为主?彼此之间有什么关系?
阅读完毕后,老师点评学生阅读情况,然后让学生思考讨论上两个问题,请学生回答,老是跟随学生的回答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小节写作此文的缘起
第二小节进一步说明写作此文的必要性 // 叙议结合,交代作文的原因
第三小节作者记忆中的刘和珍
第四小节作者惊闻噩耗,难以置信
第五小节刘和珍请愿遇害 // 记叙为主,叙述生前事迹、死难情景
第六小节质疑徒手请愿的意义
第七小节进一步探讨他们牺牲的意义 // 议论抒情为主,评述惨案的意义
3、研读一二小节,理解创作意图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引导学生从原文中找答案,“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类似的话在文中反复出现,揭示出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四个缘由:程君嘱托,哀悼逝者,抨击丑恶黑暗,提醒人们牢记。
4、作业:
根据自己在文中所找到的关于刘和珍一鳞半爪的叙述描写,用简洁庄重的文字,为她做一篇二三百字的小传,下节课交流。
第二课时
3、检查上节课的作业,把握刘和珍的形象
请学生朗诵自己所作的刘和珍小传,点评。学生听朗读,然后结合板书上的内容,对照原文及课下注释,看看有无遗漏的重要信息,并作补充。
刘和珍
身份:女师大英文系学生
年龄:22岁
性格:常常微笑着,和蔼,很温和
事迹:在生活艰难中预订《莽原》全年
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
听作者讲课
因虑及母校前途而黯然泣下
欣然前往请愿,在执政府前遇害
作者评价: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你的评价:
4、品读四五节,体会作者情感
生命之花刚刚绽放,就被罪恶的黑手残酷折断,这是怎样令人痛心的人间惨剧!而且除了刘和珍,除了沉勇而友爱的张静淑君和杨德群君,还有44条年轻的生命在这场野蛮的屠杀中瞬间凋零。有人愤怒了,他们把一腔怒火烧向野蛮的段祺瑞执政府:
说什么法律?说什么共和?只看他卖国则生,爱国则死;
谁配称民军?谁配称领袖?尽都是有害争后,有利争先。
(北京大学教授高一涵先生的一副挽联)
有些人相信他们虽死犹生,精神不灭:
成仁取义,身虽己殉,名殊不朽;
祸国殃民,心犹未死,贼在当诛。
(国民党元老李烈钧挽联)
有人由此看到了社会的没有希望,痛感在这样的社会上活着生不如死!于是便有了这样的愤激之语: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周作人为刘和珍杨德群两人撰写的挽联挽)
记念刘和珍君名师教案第2篇
《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以学生为本,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只有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从学情出发设计教学,解决学生阅读学习中的问题,从学生的学业表现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让学生学有所得。
2.课标指出,要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变革学习方式”。网络教学是变革学习方式的一种尝试,它可以实现学生真实参与课堂。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记念刘和珍君》这篇文章选自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都体现了直面人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