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江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江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的思考

作者:谢花林

来源:《老区建设》2019年第22期

[提要]优化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当前,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正面临一些突出问题和障碍约束,亟待完善制度体系,推进国土空间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阐述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现状和问题的基础上,分析现行国土空间优化的障碍约束,从创新空间分区体系、推进国土开发城乡融合、优化“三生”空间、细化“三线”管控等六个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江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

[作者简介]谢花林(1979—),男,江西省委党校第55期中青班学员,江西财经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教授,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资源与环境政策。(江西南昌 330013)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是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及其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绿色发展、美好生活、生态幸福的重要保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实施方案》要求,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建设,构建一套以统一协调、层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为基础,以严格用途管制为手段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解决空间利用低效、空间治理紊乱、部门职能冲突等问题是当前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

自2010年国务院推行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制度以来,江西省在全国主体功能定位基础上先后印发实施了《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年)、《江西省城乡总体规划暨“多规合一”试点工作方案》(2014年)、《江西省生态空间保护红线区划》(2016年),细化了省域国土空间功能区的边界范围、发展目标、发展方向,试点了9个县市的“多规合一”,落实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有力地推动了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及其体制机制改革建设。

由于早前国家行政执政的体制机制未能适应实际的社会经济发展运行,导致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工作呈现无序、乱序、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持续存在且愈演愈烈,这一点在江西省也体现得尤为明显。这些突出问题和障碍约束,严重制约了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区域经济发展,亟待解决。因此,江西乃至中国都处在亟需完善现代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的关键期。

国土空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1]。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这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体系的完善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也即如何实现国土空间科学、有效、合理、先进的开发保护有赖于具体制度体系构建和完善。

制度完善的具体思路是发掘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实践问题和障碍约束,以寻求问题解决路径为突破口,以探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制度需求为目标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构建适应社会发展运行的制度理论和制度体系。

一、江西省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的现状与问题

(一)国土空间利用的低强度和低效率并存

2017年,江西省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7.79%,略高于全国5.71%的平均水平,在全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中排名第十七位。从中部六省的情况看,江西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最低,排在末尾。仅从土地利用强度看,江西国土空间利用呈现出低强度的现状。从国土空间利用效率看,2018年,江西省人均GDP为47434元,单位建设用地面积GDP产值为13168.7万元/平方公里,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994.94万元/平方公里。

生产空间上所承载的产业质量将会决定国土空间利用效率水平,产业差异不仅仅体现在产出效率上的差别,贡献经济增长的生产要素也存在差别,且这种差别体现的更为基础,也较为隐蔽[2]。江西省在整个中部地区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产业基础薄弱,增长方式粗放。根据江西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江西省2018年三次产业结构为8.6:46.6:44.8,二产比重最高,三产比重紧随其后,尽管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到33.8%和17.1%,但已经形成的光电、新能源、生物、航空、冶炼、建材、农畜产品等支柱产业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链条短,尚未摆脱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社会经济低收益、经营与管理粗放型的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模式,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弱,技术升级缓慢,从而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破坏、城乡环境质量下降、重点地区资源环境支撑能力减弱、国土空间利用总体效益不高。

另外,受到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限制,赣南老革命地区公共财政支付能力较弱,土地开发投入不足,土地开发利用深度和广度处于较低水平,土地综合整理有待加强,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匹配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产品投入缺口较大,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生產和生活空间品质不高。

(二)国土空间的重点轴线及其等级体系还不健全

“一张蓝图干到底”的难点在于科学、定量地刻画国土空间发展架构[3][4]。基于开发视角,为促进经济增长刻画区域间相互作用下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形成“点-线-面”的开发方案,服务于时空尺度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及政策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城镇空间的有序扩张。基于保护视角,为实现生态保育评估区域景观生态的格局、过程和机制,突出生态安全格局作为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作用,保护生态空间。当前,江西省按照“一圈引领、两轴驱动、三区协同”的要求布局国土空间发展架构,重点在于优化全省主体功能分区,统筹优化全省三区三线,保障重要支撑体系空间布局,但忽视了国土空间系统内部的相互竞争和各类空间的相互协同,尤其是产业发展在国土空间上的协同带动,缺乏重点轴线及其等级体系的发展架构,从而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开发和保护方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具体来说,江西省现有产业类型比较分散,各产业之间横向联系较少,各产业的主要产业组织形式多为单一的生产基地模式,研发机构、市场开拓部门大多较为分散,使得各产业几乎没有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各地市之间、区县之间在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上存在一定的同构化现象,使得各地产业类型相似、各类产业集聚的平均规模较小,各区县、园区产业发展均无法形成高水平集聚效应、集群效应,形成恶性竞争与低水平产业发展的循环。产业园区布局、交通运输系统和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规划方面尚未形成统筹协调的机制。

(三)生活空间的品质不高和低效运行

生活空间是指为人类提供居住、消费、休闲和娱乐等为主导功能的场所,其本质是承载和保障人居,在国土空间中涉及城市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以及商业用地。生活空间的品质高低和运行效率可以通过安全性、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程度、环境亲切友好性等来体现。

当前,江西省各地城镇化建设进展相对缓慢且参差不齐,村庄布局分散,生活空间面积相对偏小且效率不高,加之城镇化和工业化对传统乡村地域和功能带来极大挑战,一些地区呈现出农村生产功能紊乱、农村生态环境失衡、生活空间破碎化的乱象,生活空间的开发利用及优化还具有很大空间可供挖潜。部分地区居住城镇化与产业及就业规模城镇化进程不匹配。整体来看,江西省高质量的生活空间并不多,低效运行较为常见,便捷舒适、环境亲切友好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就城镇化水平而言,江西省各地差距明显,南昌市、九江市、赣州市等地市较高,其他各地市相对较低。江西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工业反哺农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实力不够,人口分布与国土空间功能布局不相匹配,城乡之间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基础配套服务差距较大。同时,城乡总体规划工作的缺失导致在已有的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忽视了周边农村的发展现状、未来的发展目标及前景,进而导致乡村发展滞后、恶性循环等负面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