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毒性试验测定
化学品: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化学品:慢性毒性试验方法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评估化学品的慢性毒性,以评价其对人类健康的潜在毒性风险。
二、实验原理
该实验采用长期暴露实验,检测化学品对实验动物的慢性毒性。
实验动物每日接受低剂量的化学品,持续90天甚至更长时间,以评估其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影响。
三、实验材料
1. 化学品:根据实验需要,需要准备足量的实验化学品。
2. 实验动物:根据实验需要,准备足量的实验动物。
3. 实验设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包括:动物箱、口服滴管、洗涤设备、体重计、血液分析仪等。
四、实验过程
1. 动物准备:实验动物需经过一定的适应期,确保其身体健康,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
2. 分组:将实验动物分为若干组,每组动物数量一致,并将其随机分配到每组。
3. 暴露:每日给实验动物给予一定量的化学品,持续90天或更长时间,以评估其对实验动物的慢性毒性。
4. 评估:实验结束后,对实验动物进行体重检测、血液分析、病理检查等,以评估其对化学品的慢性毒性。
兽药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指导原则
兽药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指导原则一、概述(一)定义与目的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是预测药物在临床应用中诱发癌症危险性的评价方法。
在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经过反复给予受试药物后观察其呈现的慢性毒性作用及其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进行性和不可逆毒性作用及肿瘤疾患。
确定受试药物的无作用剂量(NOEL),作为最终评定受试药物能否应用于动物尤其是食品动物的依据。
为了确保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根据新兽药研究的规律,结合国内兽药毒理学评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指导原则。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原则适用于评价兽用化学药品、中兽药、消毒剂及饲料药物添加剂对动物的慢性毒性和/或致癌性的测定。
长期毒性试验发现有可疑肿瘤发生,某些器官组织细胞异常、药物结果与已知致癌物有关或代谢物与已知致癌物有关、作用机制为细胞毒类等情况下,要求进行致癌试验。
二、试验设计(一)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1)实验动物种类选择一般要求选用两个种属的实验动物,即啮齿类和非啮齿类,目前已掌握大白鼠和小白鼠各品系的特点及诱发肿瘤的敏感性,故可优先将其用于慢性毒性和致癌试验。
对活性不明的受试药物,则应选用两种性别的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动物。
(2)动物的起始周龄和体重慢性毒性试验期长,故一般用刚断乳的大鼠或小鼠。
大鼠50~70g(出生3~4周),小鼠10~15g(出生3周)。
动物个体体重的变动范围不超出各性别平均体重的20%。
(3)动物的性别和数量每个剂量组的动物数应满足试验结束时进行统计学处理的要求,如大鼠40~60只(小鼠数应据此适当增加),一般雌雄各半,雌鼠应为非经产鼠、非孕鼠。
如果将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每组雌雄动物数均应在50只以上。
如计划在试验过程中定期剖杀动物,则动物数应相应增加。
(4)肿瘤自发率实验动物的自然肿瘤发生率原则是控制到越低越好,但试验结果评价时主要是以在相同条件下观察对照组与各剂量组的肿瘤发生率及其剂量-反应关系作为判定依据。
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接触天数
1~4 5~8 … 25~28
每天接触剂量LD50 0.1 4天接触剂量LD50 0.4 累计接触剂量LD50 0.4
0.15 … 1.12
0.6 … 4.48
1
… 12.74
15
③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
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50,1/10LD50,1/5LD50,1/2LD50四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
6
7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出 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 称为功能蓄积。
20
forward
毒效应谱
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亚临床改变
临床中毒
死亡
损害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癌 致突变 致畸fallback
21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22
1. 实验动物选择: ①物种和品系: 啮齿类 大鼠、小鼠、家兔 两个动物种属 非啮齿类 犬、猴子
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50有死亡 仅1/20LD50无死亡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弱蓄积性 中度蓄积 强蓄积
16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7
一、亚慢性毒作用
盐酸普鲁卡因半数致死量_LD50的测定
启动微机,运行BL-410程序,进入其数据处理选项, 再进入半数有效量选项。
一次输入各组剂量、动物总数、动物死亡数等相关 数据。
单击“计算”按钮,计算LD50等参数。
【注意事项】
给药剂量准确 小鼠腹腔注射 脱臼处死实验用过小鼠
【思考题】
1.测定LD50有何药理意义?
2.为何选择测定LD50作为衡量药物 毒性大小的指标?
C母 D 等容注射量
药液配制的具体步骤:
预试中Dm=344mg/kg, Dn=141mg/kg,算出r=1.25,小鼠的平均体 重为20g,每组10只,用药量为0.1ml/10g=10ml/kg
C母
D 等容注射量
C1=344mg/kg / 10ml/kg=34.4mg/ml
每组药液量=每组动物总重×用药量=200g×0.1ml/10g=2ml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小白鼠,体重18~22g,♀♂各半,
实验前禁食12h,不禁水。
实验器材:计算机(BL-410机能实验系统)、电 子秤、注射器、小鼠笼。
实验药品:盐酸普鲁卡因 (Procaine hydrochloride)
【实验步骤】
预备实验
1.探索剂量范围:根据经验或文献,通过实验找出100%死亡的最小剂
(3)申报新药过程中必须提供的药理学资料
盐酸普鲁卡因产生毒性作用的原理:
盐酸普鲁卡因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当被大量吸收后会产
生全身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
制,初期表现为眩晕、烦躁不安、肌肉震颤,进而发展为
神经错乱、惊厥、昏迷、呼吸抑制等。患者可因呼吸衰竭 而死亡。
急性毒性、蓄积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资料区分
5
易混知识
毒性概念区分 蓄积性毒性(资料不要求,但注意区分)
蓄积性毒性:当化学毒物反复多次(未有时间要求)给动物(实验或靶动物)染毒,化学 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或总量)超过代谢转化和排泄的速度(或总量)时,化学毒物或 其代谢物在机体内逐渐增加并贮留的现象为化学毒物的蓄积作用。 蓄积作用是发生亚慢性、慢性毒作用的物质基础。 试验目的:求出外源化学毒物的蓄积系数K,了解蓄积毒性的强弱,并为慢性毒性试 验及其他有关毒性试验的剂量选择提供参考。 评价方式: 1.蓄积系数法(accumulation coefficient)以蓄积系数K为指标,一般认为K值越小,蓄 积毒性越大(参考《蓄积系数分级标准》表) 2.生物半减期法(biological half-life, t1/2),根据得到的蓄积极限值可以推断产生中毒的 大概时间。
3
易混知识
兽药易混知识点 2.毒性概念区分 (临床资料22号-26号)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在一定剂量、一定接触时间和一定接触方式下,对 动物机体产生的总体毒效应的能力,又称作一般毒性作用。 毒性分类 1.一般毒性根据外源化学物质剂量大小和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毒性、蓄积 毒性、亚慢性毒性、亚急性毒性、慢性毒性等。 442公告中中兽药要求的23号资料要求长期毒性试验(化药为亚慢性毒 性),长期毒性即包括: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相对特殊毒性根据观察目标不同可分为: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致 癌性、免疫毒性、神经毒性和神经行为毒性等。
急慢性毒性试验及其评价
2、剂量和分组
给药剂量:未见毒性量严重毒性量 设空白和/或溶媒(辅料)对照 小动物4-6个剂量组, 组距0.65-0.85,求LD50 大动物可用50%等量递升法,不必达到致死量
近似致死剂量(approximate lethal dose, ALD ) 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nce dose,MTD ) 最大无毒性作用剂量(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 NOAEL)
我国农药蓄积毒性分级标准
Kcum
蓄积性强度
<1 1≤Kcum <3 3≤Kcum <5 Kcum ≥ 5
高度蓄积性 明显蓄积性 中等蓄积性 轻度蓄积性
生物半减期法
生物半减期(biological half time, T1/2): 指进入机体的外源化学物通过机体的生物转
运和生物转化过程而被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五、 急性毒性的主要指标
1.绝对致死量(absalute lethal dose, LD100) 是指引起一群个体全部死亡的最小剂量。
2.半数致死量(median lethal dose, LD50) 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剂量。 以mg/kg表示,LD50 数值越↓,化合物的毒性越↑
3.半数致死浓度(median lethal concentration , LC50) 指引起一群个体50%死亡所需的浓度。 以mg/m3-气体, mg/L-液体表示
(四)染毒途径
模拟人群实际接触途径 和预期进行的慢性毒性试验途径一致
(五) 剂量选择与分组
• 设3~4个受试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
高剂量组:不发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 但有明显的中毒效应或者靶器官 出现明显的中毒效应。
综合慢性毒性致癌性试验
十七、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Combined Chronic Toxicity / Carcinogenicity Test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动物慢性毒性/致癌性结合试验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化妆品原料的慢性毒性和致癌性的检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 14924 实验动物与饲料标准OECD Guidelines for Testing of Chemicals (No.453,Adopted:12 May 1981)3 定义3.1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动物在正常生命期的大部分时间内接触受试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3.2 最大无有害作用剂量(maximal no-adverse effect level)在一定时间内,受试物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或灵敏的观察指标,未能观察到任何损害作用的最高剂量。
3.3 慢性有害作用阈剂量(chronic adverse effect threshed level)在一定时间内,受试物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用现代的检测方法或灵敏的观察指标,能够使机体在某项敏感观察指标发生异常所需的最小剂量,即使机体出现毒性反应的最低剂量。
3.4 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能引起肿瘤,或使肿瘤发生率增加的化学物。
4 原理化学物质在体内的蓄积作用,是发生慢性中毒的基础。
慢性毒性试验是使动物长期地以一定方式接触受试物引起的毒性反应的试验。
当某种化学物质经短期筛选试验证明具有潜在致癌性,或其化学结构与某种已知致癌剂十分相近时,而此化学物质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时,就需用致癌性试验进一步验证。
动物致癌性试验为人体长期接触该物质是否引起肿瘤的可能性提供资料。
5 试验的基本原则在实验动物的大部分生命期间将受试化学物质以一定方式染毒,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并进行生化指标、血液学指标、病理组织学等检查,以阐明此化学物质的慢性毒性。
亚慢性和慢性毒理实验
❖ ②动物的饲料消耗
❖ 记录动物的饲料消耗,并计算食物利用率(实验动 物每食入100克饲料所增长的体重克数)。
❖ 比较各染毒组与对照组实验动物的食物利用率, 有助于分析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生物学效应。
❖ 急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分别代表了人一次 染毒和长期反复染毒这两种暴露特征的毒性试验 方法。
❖ 慢性毒性试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亚 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就具有预备或筛选试验的 性质。
慢性毒性实验
❖ 由于人体接触外源化学物往往是长期、反复接触, 利用急性毒性试验的资料难以预测慢性毒性。
❖ Weil等(1969)报告,112种受试物中,大鼠染毒90d 后才出现毒性效应的只有3种(占2.5%),其他受试 物均在90d内已出现毒性效应,故认为大鼠90d毒 性试验即可确定受试物的未观察到有害作用水平 (NOAEL)。
❖ 尽管还有争论,亚慢性毒性试验(90d亚慢性试验) 已成为比较常用的重复染毒毒性试验;从科学上 和经济上考虑,慢性毒性试验就倾向于和致癌试 验合并进行。
❖ 当外源化学物在亚急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有严 重的毒作用时,此受试物就应考虑放弃,只有在 必要时才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 Parkinson等(1995)报告117种药品狗亚慢性(90d) 和慢性(24月)毒性试验结果与大鼠(短期或长期毒 性试验)的结果比较,几乎没有发现新的毒性资料。 因此,Parkinson等认为,动物毒性试验长于6个 月没有必要,除非是研究致癌作用。
❖ 在慢性毒性研究中,工业毒理学要求每天吸入4~ 6h,环境毒理学一般要求每天吸入8h。
水体污染的毒性试验
(二) 实际应用
推算出废水的允许排放量和排放速率
作为废水处理效果的鉴定指标
可以利用鱼类毒性试验作为指标,检查地面水源是否已受污 染
作为判定水质卫生标准的一项指标
找出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测定和评价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的毒性 测定不同种类的水生生物对某一化学物质的相对敏感性 测定几种化学物质对某一种所试生物的相对毒性
毒物下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生物效应。
测试项目
生长情况(体长和体重) 存活时间 幼体产生数量
孵化过程
畸变的类型和百分比
试验时间
藻类和原生动物:几小时---几天 小无脊椎动物:几星期 大型无脊椎动物和鱼类:几个 月—几年
3.生物积累试验:
生物积累:指某些毒物的浓度在生物组 织内可积累到比周围水体的毒物浓度高 出许多倍。 生物浓缩: 生物直接从水中摄取 毒物 生物放大:生物通过食物连摄 取毒物
2. DO:不能低于4mg/L 3. 水温:21~25℃ 4.光照: 12—16h 5. 试验用水:未污染的自然的河水或湖水,需 过滤去悬浮物,或用标准稀释水 。如用自来 水,要暴气。
水的硬度: 19~250mg/L (以CaCO3计) ; pH: 6.0—8.5
四、试验步骤
1. 预备试验
目的:
水体污染的毒性试验
毒性试验:在适当控制的条件下,把受试生物放
在不同浓度的已知或未知读物内,观察记录生物 的各种反应。
1.急性毒性试验:测定一种毒物在不同浓度时,
24h、48h、96h小时期间的相对致死性。
LC50:某毒物在限定时间内使50%的受试生物个体
死亡的浓度
2.慢性毒性试验:水生生物长时间暴露在低浓度
b K ( xy) x y K x 2 ( x )
常见毒性试验研究报告
常见毒性试验研究报告该研究的目的是评估某化学物质的毒性对实验动物的影响。
我们使用了常见的毒性试验方法来确定该化学物质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以下是我们的研究结果和讨论:1. 急性毒性试验:在急性毒性试验中,我们将该化学物质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小鼠进行观察。
观察期为72小时,并记录了动物的行为、食物摄入和身体反应。
结果显示,在较低剂量下,小鼠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不适症状。
然而,在高剂量下,观察到一些明显的毒性反应,包括运动减少、食物摄入减少、呼吸困难和体重下降。
此外,在高剂量下观察到一些动物死亡。
2. 慢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是评估该化学物质长期暴露对实验动物的潜在毒性。
我们选择了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并在一定时间内持续给予该化学物质。
观察期为6个月,期间我们记录了动物的行为、食物摄入、体重变化以及一些生化指标的变化。
我们还进行了组织学检查,以评估该化学物质对动物器官的潜在损害。
结果显示,长期暴露于该化学物质下的小鼠表现出一些体征上的变化,包括运动减少、食物摄入减少和体重下降。
同时,一些生化指标也显示了异常的变化,如肝功能损害和肾功能异常。
组织学检查也显示了一些组织损伤的迹象,尤其是对肝脏和肾脏的影响。
3. 讨论:本研究的结果表明,该化学物质存在一定的急性和慢性毒性。
在高剂量下,该化学物质引起了明显的行为、生理和生化反应的变化,甚至导致一些动物死亡。
长期暴露于低剂量下的小鼠也显示了一些不适症状和器官损害的迹象。
这些发现对于对这种化学物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和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考虑在更广泛的动物模型和不同剂量下进行,以更全面地评估该化学物质的毒性潜力。
毒理学中的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
毒理学中的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毒理学中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与探究毒理学是一门旨在研究生命体系中各种化学物质对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毒性影响的科学。
在现代人类社会中,人们对各种化学物质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因此对于化学物质的毒性和安全性评估也越来越重要。
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是毒理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是对于某一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慢性毒性的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
它通过持续给予试验动物某一特定剂量的化学物质来探究其潜在的负面影响。
这种评估需要持续数周至数年的时间,因此其费用和时间成本相对较高。
然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仍然是毒理学研究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的评估,常用的试验动物有老鼠、大鼠、兔子、狗等。
在一项长期慢性毒性检测实验中,动物要长期接受被测化学物质的暴露,并且要定期采集血样、尿样、组织样本等进行分析。
基于这些分析的结果,可以对被测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分析。
在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实施中,建立合适的试验方案和得出合适的结论非常重要。
试验方案需要考虑到被测化学物质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学运作规律,动物对被测化学物质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规律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个体之间的生理差异。
得出的结论需要综合考虑所有的实验结果,包括毒性效应、剂量效应、时间效应等多方面信息。
此外,当进行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时,还需要注意对于动物的福利问题。
这不仅是出于道德敏感性的考虑,同时也要考虑到动物的健康状况对于实验结果的影响。
因此,在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的实施中,需要对于试验动物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和妥善的饮食安排。
在现代毒理学研究中,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评估各种化学物质的毒性和安全性。
与其他较短时间的毒性实验相比,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可以更加全面地评估某种化学物质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同时,该方法可以探究某种化学物质在不同种类和不同组织中可能发挥不同的毒性效应。
总之,长期慢性毒性检测方法在现代毒理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毒力测定的方法
毒力测定的方法毒力测定是一种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的方法。
它在药物研发、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常用的毒力测定方法,包括急性毒性测定、慢性毒性测定和基因毒性测定。
1.急性毒性测定:急性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在短时间内的毒性影响。
常用的急性毒性测定方法包括LD50(半数致死剂量)测定和急性毒性试验。
LD50测定通过给实验动物以不同剂量的物质,观察半数动物死亡所需的剂量,来评估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程度。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使用小鼠、大鼠或其他实验动物,观察物质在短时间内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行为、致死率、体重变化等。
2.慢性毒性测定:慢性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生物体长期暴露后的毒性影响。
常用的慢性毒性测定方法包括慢性毒性试验和生殖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通过给实验动物长期饮食或注射物质,观察其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生长发育、行为、器官功能等。
生殖毒性试验主要评估物质对生殖能力和胎儿发育的影响,包括种鼠试验和胚胎毒性试验。
3.基因毒性测定:基因毒性测定用于评估物质对基因组的损伤和突变的影响。
常用的基因毒性测定方法包括细菌突变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和激光束微单带凝胶电泳(COMET)试验。
细菌突变试验通常使用大肠杆菌或沙门氏菌等细菌,观察物质对细菌基因的突变作用。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通过观察物质对小鼠骨髓细胞的染色体损伤和畸变,评估其对基因组的影响。
COMET试验则通过电泳法测定细胞DNA的断裂和损伤程度,进一步评估物质对基因组的损伤和突变作用。
毒力测定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伦理原则和实验操作规范。
同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质浓度和实验动物,确保测定结果准确可靠。
此外,还应结合其他相关的生物学指标和实验数据,综合评估物质的毒性。
总而言之,毒力测定方法是评估物质对生物体毒性的重要手段。
各种毒力测定方法在研究领域和监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保护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食品毒理与卫生: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试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剂量选择与分组原则、观察指标的选择)
验中动物的年龄要小
物不少于20只,大动物不
和对照组中。
于亚慢性毒性试验,
少于6-8只;慢性试验动
选择初断乳动物。
物数量要多与亚慢性试验,
动物性别需雌选择与分组
外源化学物亚慢性毒性试验应求出其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并且充分观察受试物长期暴露的毒作用。因此,一般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
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数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阈值或NOAEL
等)为依据。要求剂量设计能够体现:剂量-反应关系;最大无作用水平(NOAEL);
最高剂量组能观察到某些毒作用所致变化。试验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性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或以
100
1
LD50的
为最低剂量
1000
组,基本不出现毒反应。
中间剂量组剂量
1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
50
10
1
或以LD50的
100
为中剂量组,使动物出
现轻度毒反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以亚慢性阈值的
1
或以LD50的 为
10
−
最高剂量组,
使动物出现明显毒反应。
谢
谢
性对照组,必要时要再加1个受试物溶剂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中间剂量组剂量
应相当于亚慢性的阈值
水平或NOAEL水平。无
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动物出现轻微中毒效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1
1
− 为最高剂量,再
20
5
以3-10倍组距确定中、低剂
量组剂量。动物应出现明显
慢性毒性
(6)特异性指标及其它
特异性指标是指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 特征性指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有时可作为效 应生物学标志。 对神经行为的检查 神经系统 心电图、血压 心血管系统
25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
1.重视实验项目管理 2.合理的实验设计 剂量设置合理 获得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理想的 NOAEL、LOAEL 3.试验动物环境的要求 4.检测条件的控制
i) 血液学检查结果; j) 临床生化检查结果; k) 大体解剖所见; l)病理组织学检查所见的详细拈述; m)对结果进行处理的统计学方法; n) 确定NOAEL; o)结论; p) 进行该试验的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试验日期、试验和 报告负责人; q) 评价报告还应包括所有必要的信息,对试验过程和结果 评价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描述。应包括摘要、资料分析和结 论等,摘要应对试验资料以及任何与对照组比较有异常的 数据进行概括。
4. 确定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研 究结果外推到人提供依据。
13
二、研究方法 研
究方法
(一)实验设计
1 实验动物选择
(1)物种和品系
最好为纯系甚至 同窝动物均匀分 布于各剂量组
14
2 染毒方式与期限
染毒方式原则:
1)尽量选用与人群实际接触相同的途径和方
式食品、药品、环境污染物
2)并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一
17
(2) 剂量设计:
①以相同物种的短期毒性资料为依据。 慢性毒性试验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效应的最大耐受量(MTD)为 最高剂量。 剂量选择步骤:
急性
亚急性
亚慢性
慢性
②对于人群主动摄入的食品和药品,可采用人体可能接触的最高剂 量为剂量设计依据
水体污染的毒性试验.
2. DO:不能低于4mg/L 3. 水温:21~25℃ 4.光照: 12—16h 5. 试验用水:未污染的自然的河水或湖水,需 过滤去悬浮物,或用标准稀释水 。如用自来 水,要暴气。
水的硬度: 19~250mg/L (以CaCO3计) ; pH: 6.0—8.5
四、试验步骤
1. 预备试验
目的:
在全生活周期的慢性毒性试验中对生物不产生影响的浓度。
24hLC50 0.3 安全浓度= (24hLC50 / 48hLC50 ) 3
48hLC50 0.3 安全浓度= (24hLC50 / 48hLC50 ) 2
安全浓度=96LC50×(0.1~0.01)
不易分解的取0.01~ 0.05;容易分解的取 0.05~0.1
2果评价
N--供试的动物总数(死亡率为0和 100%的组不计在内)
96h LC50(mg/L) 毒性分级
<1 极高毒
1~10 高毒
10~100 中毒
>100 低毒
3.编写报告
六、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应用
(一) 安全浓度的推导
安全浓度:就是在污染物的持续作用下,鱼类可以正常存活、 生长、繁殖的最高毒物浓度
高
5. 极限试验
可以进行浓度为100mg/L的极限试验。如极 限试验结果表明LC50>100mg/L。可直接给出 试验结果及评价:LC50>100mg/L,属于低毒。
五、数据处理与报告
1. LC50计算
(1)直线内插法
对数浓度
(1)直线内插法
废水 10 百分 6 率浓 度(
5 4 对数 尺度 3
毒物下所产生的可观察的生物效应。
测试项目
生长情况(体长和体重) 存活时间 幼体产生数量
药物LD50和ED50的测定
长期给予动物低剂量的药物,观察动物出现的慢性毒性反应和器官损害情况,评估药物的 慢性毒性。
动物模型建立方法
急性毒性试验
通过单次或短时间内多次给予动物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 ,计算LD50值。
亚急性毒性试验
连续多日给予动物一定剂量的药物,观察动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和器官损害情况,评估药物 的亚急性毒性。
给药途径
常用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皮下注射、腹腔注射等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试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给药 途径。
试验动物
常选用小鼠、大鼠、豚鼠等啮齿类动物,雌雄各 半,年龄、体重相近。
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的中毒表现、死亡时间、死亡数量等, 记录并分析数据,计算LD50和MTD。
亚急性毒性试验法
测定原理
试验动物
给药途径
ED50(Effective Dose 50%)是指 药物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预期效应 的剂量,是评价药物疗效的重要指标 。
ED50意义
通过测定ED50可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大 小,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确保用药 剂量能够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LD50与ED50关系
安全性窗口
LD50与ED50的比值被称为安全性窗口,它反映了药物的安 全范围。安全性窗口越大,药物的安全性越高。
猴
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常用于高级神经活动、生 殖毒性等方面的研究。
常用实验动物种类及特点
小鼠
繁殖力强,生长周期短,易于饲养管理,常用于 初步毒性筛选。
犬
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与人类相似, 适用于长期毒性试验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ABCD
大鼠
与人类生理生化指标较接近,常用于毒性机制研 究和药物安全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毒性试验测定
1 目的
检测受试物长期染毒对实验动物所产生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小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
2 实验动物
试验选用刚离乳的大鼠。
在试验结束时,每个剂量组每种性别的动物应不少于10只。
中间需活杀动物检查时,需相应增加实验动物数量。
3 试验分组
将实验动物随机分在3个剂量组和1个阴性对照组。
阴性对照组除不接触消毒剂外,其它与实验组相同,若在试验中对受试物使用溶剂或赋形剂时,阴性对照组应给予相应剂量的溶剂或赋形剂。
试验剂量根据亚慢性试验结果选择。
高剂量应引起明显的毒性效应甚至个别动物死亡,低剂量应不引起毒性效应。
4 操作程序
(1)用灌胃法或将受试物掺入饲料或饮水中喂饲。
掺入饲料的受试消毒剂的最高浓度一般不超过5%。
饲料中受试消毒剂应定期监测,观察其均匀性和稳定性。
(2)灌胃法每天给药一次。
(3)前3个月每周称量体重,3个月后每月称1次体重,调整受试物灌胃量。
如受试物掺入饲料,应定期称饲料消耗量。
如受试物溶于饮水中喂饲,需记录动物的饮水量。
(4)试验期限为一般为6个月,必要时可延长至2 年。
5 观察指标
指标与亚慢性毒性试验基本相同,也可根据受试物对实验动物的亚慢性毒性作用和靶器官,可适当增加或更换一些针对性更强更灵敏的观察指标。
(1)临床观察:观察中毒表现,体重前3个月每周1次,以后每月1次。
(2)血液学检查:于试验的第3个月、6个月及以后每半年进行1次血液学检查。
(3)血液生化检查:检查时间同血液学检查。
(4)病理学检查:
系统解剖:所有实验动物包括试验过程中死亡的动物都应进行完整的系统解剖和详尽的肉眼观察。
肉眼可见的异常组织都应留样作进一步组织病理学检查。
脏器重量:称取脑、肝、肾、肾上腺和睾丸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
组织学检查:对照组、高剂量组动物及系统解剖发现异常的组织均需作详尽的组织学检查。
当高剂量组有异常发现时,其它剂量组才进行相应检查。
检查脏器一般包括脑、心、肺、肝、脾、肾、胃、肠、肾上腺、甲状腺、垂体、睾丸(卵巢)和子宫等。
6 评价规定
比较各剂量组与对照组观察指标的变化。
计算分析其剂量-反应关系,并确定受试物最小观察到有害剂量和最大未观察到有害作用剂量,及毒性作用靶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