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针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时调整针刺方向与深度,要保证针体刺入帽状腱
膜下。 4、留针时不要碰撞针柄,以免发生弯针和疼痛。
如局部有疼痛、瘙痒、沉重感,而无法忍受时,
可将针向外提使异常感消失。
四、头皮针的作用原理
(一)头皮针的经络理论基础
《素问.脉要精微论篇》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头为诸阳之会,手足六阳经均上行于头面, 六阴经中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直接行于头面部。
经痛、胆绞痛、胃痛、痛经等各种急慢性疼痛病症。
还可用于肢体麻木等。 4、皮层内脏功能失调所致的疾病:
(二)注意事项
1、囟门和骨缝尚未闭合的婴儿及孕妇不宜针头针。 2、头颅手术部位,头皮严重感染、溃疡和创伤处
不宜针刺。
3、头皮针刺要迅速,注意避开发囊、瘢痕。行针 时要注意针下感觉,如有阻力感或局部疼痛时,要
(二)头皮针治疗中风偏瘫的机理
1、能使脑电波指数和电压上升,并改善起不对称性。 2、能引起缺血性中风病人的脑血流图改变。 3、能改善中风偏瘫病人的血液流变学的异常。
4、可以迅速改善瘫肢的肌电和皮温,而且有皮肤电位的改变。
5、能加强对血浆中环核甘酸的调节,有宜于记忆力的提高增强短时记忆。 以上作用说明头皮针治疗有调节大脑皮层功能的作用,并具有改善其 病理状态的作用。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外抽提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2)进插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针柄,左手按压进针点处以固定头皮,用爆发力将针迅速向内进插三次, 然后缓慢退回原处。
(三)留针与出针
头针的留针和出针,基本上与毫针刺法是一致的。
在留针期间,常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
二、头皮针操作方法
(一)进针法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的毫针,在进针前首先要暴露头皮,以 免刺入毛囊引起疼痛。 1、快速进针法 用速刺法或挟持进针法,以15-30度角快速透皮,然后将针推 入帽状腱膜下。 2、快速推针法 进针后,用手拇、食指尖捏住针柄下半部,中指紧贴针体下端, 沿皮将针快速推入帽状腱膜下层。
(二)针刺手法 1、快速捻转手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后,采用快速捻转法,要求 200转/分左右,持续2-3分钟,或用提插法或提插加捻转法等手法行针。其 特点在于速度快、频率高,较易激发针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有效刺激 量,从而使患部出现气至病所的感觉。 2、抽添手法:
(1)抽体法:针进入帽状腱膜下层,针体平卧,用右手拇、食指紧捏
目前是以头皮针标准治疗线作为刺激 部位,其特点为头上分区,区上定经,经 上选穴,采用穴位透刺方法。

一、头皮针刺激部位
(一)额区
1、额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额部正中发际内,自神庭穴向下刺1寸。 主治:神志病,头、鼻、舌、眼、咽喉病等。
2、额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额中线外侧,直对目 内眦,自眉冲穴向下刺1寸。 主治:肺、心等上焦疾病
2、感觉区 部位:运动区向后移1.5cm。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感觉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的感觉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部感觉障碍偏头痛
颞颌关节炎、三叉神经痛等。
3、舞蹈震颤区 部位:运动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舞蹈病、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症。 4、血管舒缩区 部位:舞蹈震颤区向前平移1.5cm 主治:皮层性水肿、高血压。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
自率谷透曲鬓穴。 主治:偏头痛、眩晕、耳聋、耳鸣等。
(四)枕叶
1、枕上正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枕部,在枕外粗隆上方正中的垂直线, 自强间透脑户穴。 主治:眼病、腰脊痛等。 2、枕上旁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与枕上正中线平行, 与之相距0.5寸。 主治:同上。 3、枕下旁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在头枕部, 在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垂直线, 即玉枕透天柱穴。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后头痛。
主治:腰褪足病症。如下肢瘫痪、麻木、疼痛。
5、顶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顶部,顶旁1线
外侧0.75寸。自正营穴沿经向后
刺1.5寸(正营透承灵)。 主治:肩臂手病症。如上肢瘫痪、麻木、 疼痛。
(三)颞叶
1、颞前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头颞部,自颔厌穴透悬厘穴。 主治:偏头痛、运动性失语、周围性面瘫及口腔病等。 2、的临床应用
(一)头皮针的适应范围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脑血管病引起的偏瘫、失语、球麻痹、小儿脑瘫及 颅脑外伤后遗症、脑炎后遗症等。 2、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癔病、考场综合征、老年性痴呆和小 儿先天愚型等。 3、疼痛和感觉异常:头痛、三叉神经痛、颈项痛、肩痛、腰背痛、坐骨神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前神聪透
悬厘穴。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运动功能障碍。 3、顶颞后斜线 部位:在头侧面,自头顶到头颞部,百会透曲鬓穴。 该线贯穿督脉、足太阳经和足少阳经。 主治:感觉功能障碍的疾患。
4、顶旁1线 部位:属足太阳经,位于顶中线外侧1.5寸,自通天穴向后刺1.5寸 (通天透络却)。
4区 6区

焦氏头针

两条定位线:前后正中线和眉枕线
前后 正中线 眉枕线
1、运动区
部位:上点-前后正中线中点后移0.5cm 下点-眉枕线与鬓角发迹前缘的交点 主治:上1/5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的运动障碍; 中2/5治疗对侧上肢躯干的运动障碍
下2/5治疗对侧面瘫、运动性失语、流涎、构音障碍等。
两点线连为运动区
视区
向下引3cm长直线。
主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平衡区
12、胃区 部位;瞳孔直上发迹处为起点,向上取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 2cm长直线。 主治:胃痛及上腹部不适。 13、胸腔区
部位:胃区和前后正中线之间,发迹上下各2cm长直线。
主治:胸部不适。 14、生殖区 部位: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 2cm长直线。 主治:盆腔疾病。 15、肠区
5、晕听区 部位:从耳尖直上1.5cm处,向前及向后各引 2cm直线,共4cm长。 主治:眩晕、耳聋、耳鸣。 6、言语二区
言语二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cm处,引一条平
行于前后正中线的3cm长直线 主治:命名性失语
7、言语三区
部位:晕听区中点向后引一4cm长直线。 主治:感觉性失语 8、运用区 部位:从顶骨结节引一条垂直线和与该线 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条线 主治:失用症
督脉上至风府,入脑上颠。
阳维脉至项后与督脉会合 阳跷脉至项后合于足少阳胆经
人体的经气 通过经脉、经 别、及皮部等 联系集中在头 面部。
由于经脉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沟通内外,贯穿上下,能运行气血, 孺养全身。而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所以针刺头皮治疗线,不仅 可以疏通气血,调理阴阳,治疗经脉病症,同时还可以治疗脏腑病症。从 而说明头与人体经络脏腑器官在生理、病理上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晕听区 运用区 晕听区
9、足运感区 部位:前后正中线中点左右旁开1cm,向后引 3cm长直线。 主治:对侧下肢瘫痪、感觉障碍,急性腰扭伤 皮层性多尿、夜尿。 10、视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中点,左右旁开1cm, 向上引3cm长直线。
主治:皮层性视力障碍,白内障等。
11、平衡区 部位:在枕外粗隆水平线中点,左右旁开3.5cm,
第五节 头针
概念:头皮针又称头针,用毫 针或其他方法刺激头部经络腧穴, 以治疗全身疾病的方法。
头皮针治疗疾病的机理,目前归纳为 两种学说:

一是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表面的 投影区,能直接调节大脑皮层的功能;

二是机体功能综合调节作用,即刺激头
穴,通过调节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而达
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3、额旁2线
部位:属足少阳经,在额旁1线的外侧, 直对瞳孔,自头临泣穴向下1寸。 主治:脾、胃、肝、胆等中焦病。
4、额旁3线
部位:位于额旁2线的外侧,直对眼外角, 自头维穴内侧0.75寸向下刺1寸。 主治:膀胱等下焦疾病。
(二)顶区
1、顶中线 部位:属督脉,在头顶部,位于前后正中线上, 百会透前顶穴。 主治:腰腿足病症。 2、顶颞前斜线
胃区 生殖区 胸腔区
部位:生殖区向下引2cm长直线。
主治:肠及下腹部疾病。 16、肝胆区 部位:胃区向下引2cm长直线。 主治:肝胆疾病。
肠区 肝胆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