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杂讲义志简介

合集下载

徽商

徽商

徽商之一《儒商》 胡适先生说:“我将来如有工夫来写自己的传记,要用很大的一章来写我那个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

”他还特别指出,徽州故里生活是他“个人的文化背景”。

胡适先生说:我是安徽徽州人。

先生在他的《四十自述》回忆录里这样描述他的家乡: 徽州在旧制时代是个“府”;治下有六个“县”。

我家世居的绩溪县,便是徽州府里最北的一县。

从我县向南去便是歙县和休宁县;向西便是黟县和祁门县;祁门之南是婺源县。

婺源是朱子的家乡。

朱熹原来是在福建出生的;但是婺源却是他的祖籍。

绩溪,旧制徽州的一个山区小县城,《寰宇记》上说,“以界内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回转屈曲并流,离而复合,谓之绩溪,县因名焉”。

“绩”的本意是麻线绞集,潺潺溪流,缠绕往复,今天的绩溪山水依然丰饶,依然美丽。

绩溪上庄是胡适先生的老家,至今古貌依旧,溪水潺潺,树影婆娑。

“万山不许一溪奔,拦得溪声日夜喧;到得前头山脚尽,堂堂溪水出前村。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诗句赞美的就是上庄美景,这也是胡适先生经常为人挥毫泼墨所喜爱引用的一首诗词。

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山庄,让胡适先生魂牵梦萦。

晚年蛰居台湾的胡适,念念不忘的是故乡徽州。

那么,胡适先生所生活的时代,徽州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样的呢?胡适先生所言“个人的文化背景”又是怎样的呢? 1891年12月28日,胡适出生在上海大东门瑞馨泰茶叶店内。

瑞馨泰是胡适祖上与乡人合开的一家茶叶店。

其实,早在清嘉庆年间,胡适的高祖就已经在上海浦东川沙开创了茶叶店,店号“万和”,卖的是家乡名茶“金山时雨”,生意非常的好,以至于后来又发展了一家,于是当地曾有“先有胡万和,后有川沙县”一说。

在胡适先生的回忆录里,详细地记录了祖上经商的历程,并且把祖上创业的艰辛形容为“一场很艰苦的奋斗”。

1895年,4岁的胡适随母亲回到了家乡上庄,这一住就是9年。

这一时期的上庄号称“小上海”。

十里杨林镇,五里后岸街,米行、药铺、典当,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而乡里更多的族人则在外经营,有的已是赫赫有名。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徽商徽商的定义徽商,又称徽州商人、新安商人,俗称“徽帮”,是旧徽州府籍商人集团的总称。

徽商萌生于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

徽商的形成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

南唐,休宁人臧循便行商福建。

宋代,徽纸已远销四川。

南宋开始出现拥有巨资的徽商,祁门程承津、程承海兄弟经商致富,分别被人们称为“十万大公”、“十万二公”,合称“程十万”。

朱熹的外祖父祝确经营的商店、客栈占徽州府的一半,人称“祝半州”。

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商人还在徽州境内发行“会子”。

元末,歙县商人江嘉在徽州发放高利贷,牟取暴利。

元末明初的徽商资本,较之宋代大为增加,朱元璋入皖缺饷,歙人江元一次助饷银10万两。

成化年间,徽商相继打入盐业领域,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受到严重打击,于是徽商以经营盐业为中心,雄飞于中国商界。

明代中叶以后至清乾隆末年的300余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代,无论营业人数、活动范围、经营行业与资本,都居全国各商人集团的首位。

当时,经商成了徽州人的“第一等生业”,成人男子中,经商占70%,极盛时还要超过。

徽商的活动范围遍及城乡,东抵淮南,西达滇、黔、关、陇,北至幽燕、辽东、南到闽、粤。

徽商的足迹还远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以及葡萄牙等地。

清乾隆末年,封建统治日趋没落,课税、捐输日益加重,徽商处境愈来愈困难。

1831年,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革除淮盐积弊,改行“票法”,靠盐业专利发迹的徽商开始衰败典当业也因左宗棠垄断及外国银行的侵入而中落。

茶、木两商则由于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连年亏损。

尤其是随着提帝国主义入侵,外资渗入,国外商品倾销,徽商经营的行业大多被其所替代。

同时与帝国主义、军阀官僚联系密切的广东、江浙财阀开始兴起,只掌握传统商业知识、技能的徽商,在商业领域逐渐失去其操纵、垄断和独占的地位,开始走下坡路。

清末和民国时期,虽有个别徽商人物如黟县盐商李宗媚、歙县房地产商人程霖生等崭露头角,但整体上挽救不了徽商的颓势。

徽商

徽商

1、何为徽商?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成“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歙县、休宁县、婺源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商人成商人集团之总称。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形成商帮集团。

明喜靖以降至清乾隆、嘉庆时期,徽商经营达到极盛。

从清道光、咸丰时期至清末民初,徽商渐趋衰落。

作为中国商界中的一支劲旅,徽商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

其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

徽州素称“东南邹鲁”,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一个显明的特点是“贾而好儒”,“贾儒结合”。

徽商的本质是儒商。

徽商研究是徽州文化研究中的不配课题,向为海内外学者所关注。

徽商作为一支重要的商帮,其商业资本之巨,活动范围之广,经商能力之强,从业人数之多,在商界首屈一指。

徽商不仅以自己的杰出实践实现了雄踞中国三百余年事业的辉煌,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

徽人经商,源远流长,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与日俱增的人口和山多地少的客观环境压力,这正如明嘉靖年间微州一村妇所说的:"吾郡在山谷,即富者无可耕之田,不贾何待。

";2、丰富的物产、便捷的水路交通刺激徽人经商;3、徽人思变精神的内地动力加上当时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外部契机。

而其三者,最主要的也是最本质的是徽人的思变精神。

正是因为他们敢于打“重农抑;,冲破世俗偏见,才使许多徽民变为徽商,与正是这种转变才产生了徽商的鼎盛。

当然,徽商之所以能称雄商界数百年,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中之翘楚之一,是与它的贾而好儒的本质特点分不开的。

徽商的贾而好儒首先表现在其思想观念上的崇儒重儒。

如在黟县古民居村落西递村有这样一幅楹联"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知难不难",从中便可看出徽从对儒与商的看重。

徽州商号“伙计”的生活实态——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经营账簿研究

徽州商号“伙计”的生活实态——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经营账簿研究

五年 乙卯 正 月吉 立各 支》 , 等 具体 记载 了咸 丰 元年 至 五 年志成 号“ 伙计 ” 支钱 等活动 。《 用》 杂 账簿 4册 , 分 别 为《 志成 号咸 丰三年 癸丑 岁次 新正 月吉 立公和 膳清 伙 食门差 杂用总 》 《 、志成 号咸丰 四年 甲寅正 月吉 立公
和膳 清伙食 门差杂 用总》 《 、 志成 号咸 丰五年 乙卯 正 月
要业务 , 十多年连续 不断 。I 且 2 1
人 员组成方 式的 角度 考察 了伙计 、 学徒 等经 营人 员的 构成情 况 , 伙计 的工资俸 金结构 和构成 情 况 , i i 怛 以及 生活状 况 , 王先生文 中并未 论及 。志成 号账 簿文书 数 量 巨大 、 内容 丰富 , 其中关 于伙 计 的记载 十 分具体 , 较 为细 致地展 示出徽州 商号伙计 的生 活实 态 , 就为 晚 这 清伙计 的研究提供 了具 体详实 的资料 。本文即 以这批 账簿 文书为基 础 。 研究咸 丰年 间徽 州商号 “ 伙计 ” 的工 资俸金 构成 、 支取方式 。 并就 “ 伙钱 ” “ 伙钱 ” 小 、公 进行 初步探讨 。 志成 号账簿 文书共 7 6册 。收藏 于黄 山学 院徽 州
志成 号并不是 经济实体 。 是与志成 志记 合 署 。根 据 而 账簿记 载 的 开支 内容 ,志成 和 记受 到 总 号 的严格 控
收 稿 日期 : O O O —1 21— 9 3
基 金 项 目 : 徽 省 教 育厅 人 文社 会科 学研 究 项 目( 0 9k 0 ) 安 20 s3 4
用、 各路 货源 、 誊清 、 货 等类 型 。 细记 录 了 自咸 丰 盘 详 元年至 十一年的经营活 动。笔 者对 上述账簿 文书资料 进行了初 步的整理 和研究 , 考证 了志成 号 的基本 情况 以及内部 结构 。志成 号店 主人为 汪姓 , 州婺源 东 乡 徽 人 ,具体姓 名与详细 住址 限于资料 的缺 乏 无从考 证 。 从 账簿 的构成 体 系与记载 的经营 活动 内容 看 , 志成 号 为总 号 , 辖志成志记 与志成 和记 二家 分号 。但总 号 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

徽商的兴盛与发展历程徽商是徽籍人的商帮,它崛起于南宋,鼎盛于明清,衰落于清末,历史达六、七百年,其中鼎盛期领中国商界之风骚达三、四百年,影响至深至大。

一、徽商的兴起徽商当年是被逼出来的。

徽州介于万山丛中,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地少土瘠人稠,所谓“即富者无可耕之田”;即使是有限的田地,也正如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所说的,是“土田依原麓,田瘠确,所产至薄,独宜菽责红虾灿,不宜稻梁。

壮夫健牛,曰不过数亩,粪龚缉栉,视他郡家力过倍,而所入不当其半。

又田皆仰高水,故丰年甚少,大都计一岁所入,不能支之一。

”本土经济长期以来都是赖以山林的山戍经济。

粮食从来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皆“仰四方之米”。

特别是到了唐宋以后,“黄巢之乱”和“靖康南渡”连续两次的外地移民于徽州的高峰,使徽州人口大增,人多地少的矛盾更为尖锐,民众的生存空间更小。

于是,徽人“非经营于四方,绝无治生之繁矣。

”拓展生存空间,找寻徽州的再向外移民,就成了徽州人当时的当务之急。

同时,又由于徽州本土的主体经济结构是山林经济,它本身是盈缺待补和不平衡的,如,徽州山出美材,而美材于林只为柴;境内多茶叶,但茶叶过多也只为草,因此需要输出去,通过商业贸易,方才能换取徽民的所需。

于是为治生计,徽民们多选择了经商作为自己的一大治生之道。

除一方面他们感慨自己“生在徽州”是“前世不休”外,另一方面,又总是毫不犹豫把自己在“十二、三岁”时“往外一丢”。

“天下之民寄命于农,徽民寄命于商”,徽人经商就这样千呼万唤要出来了。

而正在徽民要外出经商之时,恰好又碰上了“靖康南渡”,宋王室偏安江南,迁都临安(今杭州),从而带来了整个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向南转移,江南经济开始充分活跃。

这一历史契机,被徽州人牢牢地把握住了。

徽民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紧靠临安,有横贯徽州全境地的新安江水路直通临安的极大交通便利,极尽本土物产丰富、名产特产多的优势,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使徽商在南宋后全面崛起,走进历史大舞台,并获得极大的成功。

徽商兴衰启示录

徽商兴衰启示录

编 纂成 商旅路 程 图书作 为经商 行路 的指
南 。其 中最 著 名 的 是 明 中 叶休 宁人 贾 黄 汴 的 《 统 路 程 图 记》 书 中详 细 介 绍 了各 地 一 , 道 路 的起 讫 分 合 、 离 、 走 难 易 和 水 陆 距 行
穷乡僻壤 、 深山老林 、 沙漠海 岛等人迹罕至
以及物 产行情等 常识 是无法进行 的。 徽商 在 前辈 商人 的传授 下和 行走 四方 的过程
中 熟 谙 了 这 些 知 识 , 将 自己 的 多 年 积 累 并
少, 但特产却很丰富 , 陆路交通 困难 , 水路
交 通 却还 方 便 ,于 是他 们 将 境 内丰 富 的 土 特 产 运 出销 售 ,再将 本 地 需 要 的产 品 从 外 地 输进 来 。徽 商 出 行 的势 头 ,犹 如 水 银泻 地 , 孔 不 入 。他 们 的足 迹 踏遍 全 国 , 无 不但 京城 、 会及 大 小 城 镇 是 徽 商 活跃 之 处 , 省 连
徽 人经 商 的基本 经验
徽 人经 商 源 远 流 长 , 明清 时期 徽 州 商 人 正 式形 成 了一个 商 帮 集 团 。 商 的兴起 , 徽 通 常 认 为 与地 理 环 境 有 关 。徽 州 粮 食 产 量
清 时期 , 徽州“ 贾 四出 ” 《 商 (肇城 志 ・ 南 东
十一・ 州府》 , 们奔走于世 界各地 , 徽 )他 主 要 从 事 远距 离 的 商 品 贩运 贸 易 。长 途贩 运 活 动 不 了解 有 关 的地 理 、 通 、 津 、 交 关 民俗
的 地方 也 不 乏 徽 商 的活 动 。徽 商 的 商 业 资 本 发展 犹 如 滚 雪球 一般 快 速 壮 大 ,拥 资 百 万 乃至 千 万 的 大 富商 人 数 愈 来 愈 多 。 一个 徽商 发 财 后 , 总有 一 批 人 在 其 卵 翼下 发展 成 新 富商 。因此 , 州 的 富 商愈 来 愈 多 , 徽 其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

徽商经营的主要行业08历史学李国正一、典当商食盐专卖牟暴利--盐商徽商业盐,是随着明初实行开中制而出现的。

当时明朝根据边防军事需要,凭借所控制的官盐,定期或不定期的出榜招商,以往边地输送军需物资(主要是粮食),然后按价付与盐引(引,盐之文凭),允其行销。

徽商中的一部分人为利所驱,也挟盐,开赴九边。

如歙籍盐商汪玄仪早先曾“聚三月粮,客燕、代,遂起盐荚”。

休宁盐商五全也曾“蒙故业,客燕、赵、齐、楚间”。

当时业盐,专以粮换引,售引为业者,称出者,称为“内商”。

徽商开中九边,本小力微,人孤势寡,自然多为“内商”。

弘治年间,户部尚书叶淇提出开中变法,用纳银开中代替纳粮开中。

徽商随着资金的不断增多,便在当地纳银购引,业盐谋利,并兼顾旧业;主事开中,纷纷涌入“内商”之中,同南下“内商”中的徽商合于一起,结成一团。

特别是余盐开禁以后,盐商可径自向灶户购盐,徽州盐商人数又一次激增,其资金势力也急剧膨胀;与之相反,“内商”中的其他开中商人,主要是山、陕商人南下淮、浙盐场后,因远离本土,商线拉长,消耗了实力,再加上南下进入徽商势力范围,处处受到排挤和打击,因此难以立稳脚跟,结果徽商逐步形成“内商”的主体。

在清代,徽州盐商内部的专业分工及其组织机构,较之明代更为细密。

《清史稿》云:“凡商有二,曰场商,主收盐,曰运商,主行盐。

其总揽之者曰总商,主散商纳课。

”“场商”,是指寓居各盐场的商人,他们专以向灶户收盐为务,是商人中直接控制盐业生产,并与灶户建立包购关系的一部分商人。

徽州场商人众,他们的经营,对整个两淮盐商行销活动影响极大。

“运商”,是指占有引窝的行盐之商。

因其销运盐引的性质不同,名称亦稍有异。

如行销纲盐者,称之为“纲商”;行销食盐者,称之为“食商”。

但在实际的行销过程中,由于纲、食并行,界限亦不明显;如顺治十五年(1658年),行销上元、江宁八县食盐的徽商张子谦,即认运食盐96700引,纲盐138840引。

“总商”,是诸运商与盐政交涉的代表,也是清王朝为便于催缴盐课而设。

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

论徽州商帮的形成与发展王廷元近年来,徽商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

这不仅是因为徽商曾在我国社会经济领域中发挥过重要作用,而且还因为它的兴起、发展与演变都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息息相关,通过徽商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去窥探整个社会经济的全貌。

一徽商始于何时?说法不一,有持东晋说,有持唐宋说,也有持明中叶说。

我们认为,徽人经商的历史固然可以追溯到很早的年代,但是徽商的历史则应该是从明中叶开始的。

徽商,指以乡族关系为纽带所结成的徽州商人群体,它与晋商、陕商、闽商、粤商一样,是一个商帮的称号。

所以徽商始于何时的问题,就是徽州商帮何时形成的问题。

徽州商帮的形成必须有两个条件:其一是有一大批手握巨资的徽州富商构成商帮的中坚力量;其二是,商业竞争日趋剧烈,徽州商人为了战胜竞争对手,有结成商帮的必要,而这两个条件只有到明朝中叶才能具备。

前资本主义时代,商业资本的积累离不开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欧洲,大商人集团就是首先在国际贸易中发展起来的。

所以恩格斯说:“至少在当初,商人资本只能从本国商品的外国购买者,或外国商品的本国购买者手里取得利润。

”①中国的商业资本主要是在国内贸易中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积累和大商人集团的形成同样离不开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在中国,虽然自古就有“富商大贾,周流天下”的现象,然而在自然经济牢固统治的年代,可供长途贩运的商品种类不多,数量不大,贩运贸易的规模受到极大的限制。

在这种贸易的基础上虽然也曾出现过一些豪商巨贾,但毕竟人数不多,相互间的竞争也不剧烈。

所以那时候,各地方的商人既无形成商帮的实力,也无形成商帮的必要。

直到明朝中叶,这种局面才有所变化。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封建国家的赋役制度也发生了相应变化。

自金花银的征收到一条鞭法的推行,赋税折征货币的部分日益增加,以致占居赋税总额的绝大部分。

这一变化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又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赋税折征货币的结果,迫使生产者更多地出售产品,换取货币。

徽商

徽商

人类历史的发展充满着辩证法。

一方面,总是有新事物的出现冲击着既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

传统,推动历史的进步;同时,这种推进的过程又并非回荡着温情脉脉的旋律,常常伴随的是生命的杀戮、善良的破碎和美好的毁灭;但是,以善和美的牺牲为代价换来的又是更高层次上真善美的统一。

纵观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总的来说,它以其超稳定的结构形态缓慢前行,但在某些阶段、某些方面,它又经受着或剧烈的争夺、或反复的跌宕、或死水微澜般的波动。

造成中国封建社会局部的、阶段性的、有限的变动,其外在和内在因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民族的争斗;二是统治者自身的分裂;三是来自底层百姓的反抗。

这三大因素的冲击时大时小、时急时缓、连绵不已。

诚然,那些充满着血与火的呐喊呼号,最终湮灭在冰寂的历史长河中,即使是改朝换代带来的刹那社会外在结构的巨大错动,迅速地也因汉民族传统文化强大的内敛力同化而回归了正轨,没能带来中国历史的焕然一新;但是,细观那一次次社会结构的风云激荡,其对社会某一阶层、或对个体命运的强力扭曲和扼杀,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心灵世界的震撼,以及由震撼而激发的心灵蜕变,充实和丰富着历史的内涵;并且,由这种心灵蜕变而爆发出的对生命更新的追求和创造,无疑又为外在历史的发展增添了多姿多彩。

发生在中国两晋之间的“永嘉之乱”,唐代的“安史之乱”、黄巢大起义和两宋之间的“靖康之乱”等,在撼动历史秩序的同时,给世代生活在中原地区的衣冠巨族们以一次次沉重打击,数百年间,成千上万的中原士族为避战火辗转南下。

当时这些门阀制度下的权贵们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他们不得不抛弃功名富贵、深宅大院而胡乱卷起一些细软、谱牒、书籍仓皇逃离世居乐土,顺着寒冷呼啸的西北风向南,向南,渡过黄河,越过长江,再行几百里,方找到一处高山屏蔽、林木掩映、远离战火的山清水秀之地可以歇脚喘息——这就是徽州。

源源不断的中原士族犹如万斛珍珠散落在这苍翠浓郁的崇山峻岭之中。

徽州本是山越荆莽之地,自然灵气十足而文化气息微弱。

《(道光)徽州府志》初探

《(道光)徽州府志》初探

《(道光)徽州府志》初探朱正青【摘要】《(道光)徽州府志》是徽州府最后一部统志,也是现存徽州府志中资料保存比较丰富的一部佳志.该志卷帙浩繁、内容宏丰,在体例编纂上多有创新,书中保存了大量地区性史实及文献著录,为研究徽学不可或缺的一大重要史料.【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7(000)009【总页数】3页(P113-115)【关键词】(道光)徽州府志;马步蟾;价值【作者】朱正青【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历史系,安徽合肥23003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地方志的修纂,历来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关于修志的来源,学界一直众说纷纭,有的学者认为是源于《周官》。

如《周礼·春官》就曾记载到:“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另有学者认为是发轫于先秦诸侯国史中,不一而足。

但总的来说在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之后,到两宋时期,方志的编纂体例基本定型,“方志之书,至赵宋而体例始备。

”[1]而明清两代是我国传统方志发展开始进入兴盛时期,尤其是清代各地更是掀起了编修方志的热潮。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方志名作,其中徽州地区的《(道光)徽州府志》便是优秀代表之一。

方志作为记录一地的山川、经济、文化、社会实态与变迁的重要载体,因而对此的研究历来便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同时也具有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徽州地处“山岭川谷崎岖之中,东有大鄣之固,西有浙岭之塞,南有江滩之险,北有黄山之厄。

”[2]从唐大历四年(769年)迄清,徽州即为一个州级或府、路级的行政建置,其境内自东北向西南依次为绩溪、歙、休宁、黟、祁门、婺源六县。

徽州文化在唐宋以前尚为落后,但自黄巢之乱以后,“中原衣冠避地保于此,后或去或留,俗益向文雅”,[3]北方中原士族南迁,带来了繁荣的中原文化。

在南宋之后,徽州作为程朱桑梓之邦,人文鹊起,“自晋太康中易名新安以来,代有伟人。

”[4]明清时期,徽商的崛起,使得徽州文化发展亦进入全盛时期,赢得“东南邹鲁”、“人文渊薮”之美誉。

古代徽商介绍

古代徽商介绍

胡炳衡
• 茶商胡炳衡。徽商胡炳衡祖孙四代,在 江苏三泰地区开辟茶商贸易,历百余年商 海沧桑,几经劫难与复兴,先后开设茶庄、 茶栈12爿,为绩溪茶业在三泰地区开创了 一方天地。抗战以后,店业相继转营到上 海等地,直到解放后公私合营。
胡练九
• 胡练九(1891~1978), 徽商工业创始人。坑口村人。 青年时期在外经商,抗战时 返乡。1941年在绩溪县龙川 村创办缫丝厂的徽商胡练九 毕生致力于丝绸行业,是我 省最早的缫丝企业创建人, 是徽商中由商业贸易向工业 生产的较早跨越者之一,这 是我县徽商群体中工业萌芽 的具体表现。
古代徽商介绍
胡雪岩
•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 胡光墉( ),字雪岩 ~ ),字雪岩, 徽州绩溪人, 徽州绩溪人,中国近代著名红顶商 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 人,富可敌国的晚清著名企业家, 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 政治家;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 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 徽商。开办胡庆馀堂中药店。后入 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 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 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 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 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 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 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 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 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 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 余处, 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 余处, 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 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 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 人称“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 必读《胡雪岩》 。 必读《胡雪岩》”。
胡开文
• 胡开文,字柱臣,号在丰,著名 徽商,徽墨行家,“胡开文”墨 业创始人,清代乾隆时制墨名手, 徽州绩溪县人。因师从徽州休宁 汪启茂,因而是休宁派墨匠后起 之秀。先于休宁、屯溪两处开设 “胡开文墨店”,到二十世纪三 十年代,胡开文得到迅猛发展, 除休宁胡开文墨庄、屯溪首起胡 开文老店外,先后在歙县、扬州、 杭州、上海、汉口、长沙、九江、 安庆、南京等地,或设分店,或 开新店,其经营范围几覆盖大江 南北,至此徽州制墨业呈胡开文 一支独秀之势。后代均延用此老 字号。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

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论明清时期的徽商与芜湖王廷元⼀芜湖地当⼤江长河汇流之处①,交通便利,商业素称发达。

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芜湖进⼀步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都会。

据县志记载,元朝末年,芜湖曾遭到严重的破坏,这⾥的居民仅剩⼋⼗三家,全县岁纳税粮只有⼗七⽯②。

但经过短期的休养⽣息,很快就出现了繁荣景象。

明初⼈黄礼说“芜湖附河距麓,⾈车之多,货殖之富,殆与州郡埒。

今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彩布帛鱼盐褪⾄⽽辐辏,市声若潮,⾄⼣不得休③。

”万历初,已成为“辏五⽅⽽府万货”的都会④。

逮⾄乾嘉之际,繁荣更甚往昔。

“四⽅⽔陆商贾⽇经其地,阛阓之内百货杂陈,繁华满⽬,市声若潮。

”“阛阓之盛甲于江左”⑤。

每逢端午节,这⾥的商民龙⾈竞渡,热闹的场⾯吸引着南京游客。

时⼈有诗称其盛况云“华灯照⽔笙歌沸,不枉⼈呼⼩建康。

”⑥芜湖在商业上的重要地位还可以从明清两朝在这⾥设关征税的情况中得到说明。

明成化七年,朝廷始在芜湖设置“⼯关”万历时,⼜在⼯关之外另置“户关”,征收过往商船的船税与货税。

泰昌、天启间,芜湖户关虽⼀度被罢停,但到崇祯初年⼜重新建⽴,从此遂为定制⑦。

康熙年间,芜湖关已成为全国“税额俱多”的常关之⼀⑧。

乾隆时,芜湖户关每岁征银三⼗⼀万余两,⼯关征银七万余两。

其税额在全国常关中名列前茅⑨。

关税之多固然表明封建统治阶级的贪婪,但也反映出当时的芜湖确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芜湖商业的发展并不是当地⼈从事商业活动的结果,⽽是借助于客籍商⼈的⼒量。

明初⼈黄礼说在芜湖“居厚实,操缓急,以权利成富者,多旁郡县⼈。

⼟著者仅⼩⼩兴贩,⽆西贾秦翟,北贾燕代之俗”⑩。

对于这种情形《芜湖县志》也有明确记载:“同光以来,⾢⼈以商致富者颇不乏⼈,较之旧俗,⼤有进步。

然城镇乡各处,,⼤率业碧坊者居多,此外各业,仍不若客籍之占优势”11。

那么这种客籍商⼈究竟来⾃何处呢+据县志所载,清末各地商民在芜湖所建的会馆已有⼗⼋处之多。

徽商

徽商

徽商,指的是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地经商的安徽商人。

那什么是“徽商精神”呢?胡适曾把徽商比喻成“徽骆驼”,因此有人把徽商精神概括为“骆驼精神”,这当然是对的。

但徽商精神还不仅仅是“骆驼精神”,“徽商精神”有着更丰富的内涵。

一是赴国急难、民族自立的爱国精神。

二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三是审时度势、出奇制胜的竞争精神。

四是同舟共济、以众帮众的和协精神。

五是不辞劳苦、虽富犹朴的勤俭精神。

其中,徽商作为儒商典型的代表,在历史上有“贾而好儒,贾儒结合”的特点,有一种说法,徽商走到哪,那里的文化就繁荣。

徽商之好儒,表现于自觉地用儒家思想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商业行为。

(一)讲求义利之道,见利思义,不义之财不取也。

儒家学者并不反对利,但他们的基本态度是重义轻利,以公利为上。

孔子要求人们“见利思义”,甚而“舍生取义”。

徽商在商业交往或人际交往过程中,能从仁义道德出发,追求正当的商业利润,尤其是不趁人之危,以黑吃黑。

《婺源县志》载:尝有一粤商贩珠宝适邑。

途中听得担夫欲以商瞒税诉之官,遂将珠宝寄存于婺商店主汪源家。

抵城后,担夫果诉于官。

经查无着,担夫受妄言之罪。

珠商亦不敢返取珠宝,仓卒远逃。

至芙蓉五岭间,则汪源已在树下等候多时。

粤商喜出望外,欲均分以酬,汪拒之,尽数归还。

后有司旌表其义,反汪源地称为“还珠里”。

(二)讲求信、诚的商业道德。

重然诺,守信用,以诚待人,以信接物。

朱熹说:“诚包含有实理、诚悫两重意思”。

“诚,实理也”、“诚是不欺妄底意思”,“亡诓欺诈不诚,信是个人所为之实。

”仁义礼智信“五性”之中,实有是仁,实有是义,实有是礼,实有是智,便是信。

将诚信用于商业,便是要求经营者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不搞假冒伪劣,不行欺骗妄诞。

此正是徽商在商业活动中属守的基本原则。

《江南通志.舆地志》风俗篇有谓徽州,“地杂瓯骆,性刚强,君子务为奇行高节,而羞不义。

……冠冕之伦,多尚气节,矜取予,有唐风瞿瞿之意”。

徽商在全国各大中城市中信誉甚高,是与他们注意自己的形象,讲求职业道德分不开的。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明清文献中“徽商”一词的初步考察

“徽商”一词在史籍中最早始于何时,因传世文献浩繁,可能谁也无从断言。

不过,以往有学者认为,早在成化年间,徽商一词就已在松江一带流行。

其主要根据就是明人笔记《云间杂识》卷1中的一段记载:“成化末,有显宦满载归者,一老人踵门拜不已,宦骇问故,对曰:‘松民之财,多被徽商搬去,今赖君返之,敢不称谢。

’宦惭不能答。

”①有鉴于此,他们认为:“松江是徽商早年最活跃的地方,徽商一词首先在这里流行是合乎情理的。

”②这个论断的前半部分当然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明代,松江是江南棉布业的中心,是徽商尤其是徽州布商最为活跃的地方。

但“徽商”一词是否首先在松江一带流行,则是可以讨论的。

至少,《云间杂识》这段记载徽商活动的史料在时间上存在着很大问题。

近读《淞故述》,发现《云间杂识》上述的记载实际上有着不同的版本:“成化末,有显宦满载归者,一老人踵门拜不已,宦骇问故,对日:‘松民之财,多被官府搬去,今赖君返之,敢不称谢。

’宦愧不能答。

”③《淞故述》为明人杨枢所撰。

杨枢字运之,自称细林山人,江南华亭人,明嘉靖戊子科举人,官江西临江府同知。

“是书乃所述松江一郡遗闻轶事,以补志乘之阙略者”。

④显然,这部书是反映松江府社会生活的笔记。

据万历二十三年(1595)周绍节的跋称,该书于嘉靖九年(1530),由周禋(字维敬,号一山)“手录而辑订之,存诸笥中,为家藏书”,直到万历年间方才付梓。

⑤由此可见,《淞故述》的成书年代当在嘉靖九年之前。

华亭当时属于松江府,即使假定《淞故述》的完成时间就在嘉靖九年,其时离成化末年也不过四十余年,杨枢以华亭人写松江当地事,所记这段佚事应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事实上,从《淞故述》后附录的《修志备览》之艺文、墓、志铭及灾异诸条来看,该书应是比较严肃的著作。

再回头看以往学者引述的《云间杂识》,作者李绍文也是华亭人,曾作《艺林累百》八卷,⑥史载:“绍文,字节之,华亭人。

是编成于天启癸亥,因《小学绀珠》而变其体例,摭拾故实。

晚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双语文书四则

晚清至民国时期徽州双语文书四则
志成祥主人谨识 文书中的“祁南查湾”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祁门 县南段的芦溪乡东南部。据史书记载,五代时因有 查姓居此,以其姓而命村名。后因明代村人汪标建 有渡船以济行人,因船又名“槎”,故亦称“槎湾”,但 人们至今仍习惯称之为“查湾村”。因地理位置优 越,四周群山环耸,层峦叠嶂,成为祁门红茶的又一 重要产区。祁门红茶之所以闻名世界,除了产地之 外,制作工艺也十分考究。因此,该茶号为了吸引 国外客人,特别强调“参入西法”“加工精制”等商品 推销信息,这也是祁门红茶吸引外国消费者的手段 之一。 文书中英文部分的英语书面用语使用更加规 范,特别是在字母大小写、名词单复数以及主谓一 致等方面,例如“Two Lions”“it means the best tea of this kind”。但是整段英文没有一个标点符号。 英语重“形”,汉语重“义”,没有标点的英语句子不 仅会产生歧义,不易理解,而且也是受汉语思维影 响的表现。
文书中间上部为茶号英文简介,呈黑色字体, 自左往右横排,其内容是:
XSE CHENG ZING When you buy your tea you must remember our trade mark “Two Lions”with this mark down it means the best tea of this kind 文书中间下部为中国传统文言汉语,呈红色字 体,自左往右横排,其内容是: 本庄向在祁南查湾金谷里开设字号,拣选雨前 白毫乌龙,参入西法加工精制,不惜资本。凡贵商 照顾者,请认明双狮招牌为记。
its fragrance and delicacy. The accompanying 文书。该文书最上方以红色双狮为商标,众所周知,
Trade Mark is adopted to present imitation and 狮子乃万兽之王,暗示该茶叶品质最佳,这一用意在

徽商文化

徽商文化

徽商的历史作用与评价
(一) 长途贩运,促进各地经济联系;
(二) 促进我国城镇繁荣; (三) 推动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四) 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起了孵化 器的作用。
(一)徽商的长途贩运,促进了各地间经济联系 的加强。
虽然徽商的长途贩运活动主观上是为了厚利,然而客观上也 促进了各地间的商品流通和经济联系。 如贩运生产、生活必需品,加强了各地人民的经济联系;贩 运棉花和棉布,使原料产地和成品产地形成对流,这对促进社会 分工的扩大、商品经济的繁荣起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突破区域界 限的商品贩运,有利于全国性市场的形成。 徽商的贸易活动不仅限于国内,甚至往来于日本和东南亚各 国。海外贸易,本来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重要前提,明代徽商 在海外贸易中还将美洲的花生首先带回本地,然后为各地所推广, 对引进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作出了贡献。
徽商简介
徽商是旧徽州府籍的商人或商人集团的总称。 又称“新安商人”,俗称“徽帮”。徽商萌生于 东晋,成长于唐宋,盛于明,衰于清末。《晋书》 载,徽州人好“离别“,常出外经商。齐梁时, 休宁人曹老常往来于江湖间,从事贾贩。唐宋时 期,徽州除竹、木、瓷土和生漆等土产的运销外, 商品茶和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 品的问世,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
(四)徽商对徽州教育的发达和文化繁荣 起了孵化器的作用。
明清时期是的兴盛时期,同时也是徽州的文化教育特别发 达的时期,以至人文郁起、英才济济,这与徽商不 惜财力办教
育有密切关系。由于徽商重视教育,重视智力投资,这一时期
徽州以科举及第、入仕众多而盛极一时。教育推进了文化发展, 使徽州成为文风昌盛之地,教育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使徽州成
3、审时度势的竞争精神
重视商业信息,根据市场来选择经营行业和地域。 熟悉市场,掌握市场信息,是徽商立于不败之地的诀窍。 慎选伙伴、合作经营。徽商经商已趋群体化,充分 利用地缘和血缘关系,形成商帮,有时还吸收伙伴入伙, 成为合伙制,这样有利于筹集更多资金,集中伙伴智慧, 分工协作,共同搞好商事。 注重人际关系,热心公益事业。徽商深知人际关系 重要,在交往中很注重谦让宽容,善解人意,甚至加强 与封建政治势力的关系。徽商积累财富后都愿意捐资兴 办公益慈善事业,修桥筑路、建立会馆,办学堂,赈灾 济贫,这等于无形广告,提高知名度,广招生意。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内容

徽商文化引言徽商文化是中国安徽地区特有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特点。

徽商以其独特的商业理念、商业组织形式和商业坚持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徽商的起源、特点、商业信仰、商业传承以及对当代商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徽商的起源徽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南宋末年,当时安徽地区出现了一批企业家和商贾群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壮大,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文化。

徽商起初以经营纺织业为主,慢慢发展壮大后涉足茶叶、银行、保险、造纸等多个领域。

他们具备丰富的商业经验和技巧,善于经营,注重信誉,很快在中国商业界崭露头角。

二、徽商的特点1.团结合作:徽商注重家族和集体的利益,善于团结合作。

在商业活动中,徽商互相扶持,共同发展,形成了强大的“徽商帮”。

2.重视教育:徽商非常重视家族成员的教育培养,传承商业智慧和经验,注重家族内部的人才培养。

3.勤劳节俭:徽商勤劳节俭,精打细算。

他们以稳健的经营策略著称,善于积累财富。

4.崇尚诚信:徽商注重信用和诚信,讲究信誉。

他们在商业活动中以信用为本,以履行承诺为准则。

5.注重慈善:徽商非常注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助人为乐。

他们相信积善行好,将带来商业上的好运气。

三、徽商的商业信仰徽商秉持着一系列独特的商业信仰,这些信仰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商业行为和决策。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商业信仰:1.“诚信为本”:徽商认为诚信是商业成功的基石,他们遵循“言而有信、行而专一”的原则,力求在商业活动中建立良好的信誉。

2.“持家有道”:徽商注重家族的传承和家族企业的持续经营,他们注重家庭和事业的平衡,努力保持企业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

3.“德以载财”:徽商相信德行会带来财富,他们坚信只有做善事,才能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4.“舍得为人”:徽商注重回馈社会,他们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帮助穷人和弱势群体。

四、徽商的商业传承徽商注重家族和文化的传承,将商业智慧代代相传。

他们通过家族内部的教育培养,让新一代徽商掌握商业经验和技巧,从小培养他们的商业意识。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徽商千金逐色背后的慕官情结

从“三言”“二拍”看明代徽商千金逐色背后的慕官情结

有慕官情结的 因素。
关键词: “ 三言” “ 二拍” 徽商 慕 官情结
作为 古代 白话短 篇 小 说 的典 范之 作 , “ 言 ” “二 刻 拍案 惊 奇 》 ,卷 三 十七 ,以下 简称 《 刻 》 )等 。故 三 二 拍 ”忠实地记 录了 明末 的社会状况 ,对商 品经 济的发展 、

从 “ ’ =拍’ 三言’ ‘ ’看明代徽商千金逐色背后的慕官情结
0刘 莉
摘 要 : ‘ ‘ 三言” ‘ ‘ 二拍”被看作是研究明代徽 商生存状况及 其价值取向的重要材料 ,其对好 色徽商形象的描写
一向被视Biblioteka 为徽商具有慕 色情结的佐证 。支配徽商一反 勤俭持 家传统 ,千金逐 色行为的心理动 因除慕 色心态外 ,也

家 ,吝 于衣食与 千金逐色行 为间的矛盾背后 ,隐藏着徽 州
“ 丰 年亦 仰 食 江 楚 十 居 六七 ,勿 论 岁 饥 也 。 ” 在 生 活 的 商 人 隐秘 的 心 理 状 态 : 对 美 色 与 权 势 的迷 恋 。 其 中 ,对 权 即 压力下 ,很多徽州 人被迫选择 外出经商 。 《 志 》: “ 歙 吾 势的追逐更甚于对美色 的追慕 。 邑之 不 能 不 贾 者 , 时 也 ,势 也 ,亦 情 也 。… … 乃 今 邑之 人
而 , 徽 州 人 能够 深 刻 体 会 到 生 存 的艰 难 , 分 外 珍 惜 钱 财 ,
贫 新的社会 思潮 及 由此带 来的社会观念 的变迁 ,都 以文 学形 以勤俭节约 为荣 ,以铺 张浪费为耻 。饮食上 , “ 者 日再 式作 出了反映 ,并 以时代敏锐观 察者的角度 ,将崛起 于明 食 , 富 者 三 食 , 食 唯 粥 , 客 至 不 为黍 。 家 不 畜 乘 马 ,不 畜 代 中后期 的徽州商帮纳 入创作视 野 ,通过一 个个生动 形象 鹅 鹜 ,其啬 日日以甚 ”。穿着上 ,无 论富 民、贫 民 , “ 民 的故事揭 示了 明代徽 商的典型特 征 ,从而成 为当今研 究明 尚俭朴 ,所服不过布素”[。这种俭 朴的生活方式是徽州普 4 ] 代徽商 的重要资料。 徽商 的崛起与徽州 恶劣 的 自然条件有着 密切 的关 系 。 遍 认可 的。即使家财 百万的徽州 商人 ,也依然 保持着这一

珍贵的徽商经营账簿——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介绍

珍贵的徽商经营账簿——咸丰年间徽商“志成号”账簿文书介绍

龙 号三家 商号 , 中泰 和号存 有 1册《 其 泰和 号 ( 光 道 三 十 ) 庚戌 吉 立银 钱 总 》 万龙 号 有 同 治元 年 、 年 , 二
年《 银总》《 、钱总》 5 , 等 册 而志成号却存有账簿 7 6 册, 另有宗 谱 、 寿诞 与丧葬 开支 簿 2册 , 合计 8 。 4册 显然 ,志成号在该系列账簿文书中处于 中心地位 。
这 些 完整 、 丰富 的账册 资料 是 研究晚 清 徽商 的珍 贵 资料 , 前未曾有人进 行研 究 。 此 志成 号 7 账簿 上 自咸 丰元年 (8 1 ) 6册 15 年 下迄
咸 丰 十一年 (8 1年 ) 记 志成 号 进 货 、 售 、 16 , 销 开支 、 结 算等项 活动 , 年年 连续 , 不曾 中断 。在 类型 上 , 志
第 l 第 1期 2卷
21 0 0年 2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Hu n s a iest o r lo a g h n Unv ri n y
Vo .2NO. 11 , 1 F b2 1 e .0 0
珍 贵 的 徽 商 经 营 账 簿
咸丰年 间徽商“ 志成号” 账簿文书介绍
收 稿 日期 :o9 育厅 人 文社 会 科 学 研 究 项 目(0 9k 0 )安 徽 唐 哲 学社 会 科 学规 划项 目( HS 0 - 8 4 ) 安 20 s3 4 ; A K 7 0D18 作 者 简 介 : 勇虎 (92 ) 安 徽 安 庆人 。 山学 院社 会 科 学 系副 教 授 , 究方 向为微 学 。 马 1 6一 。 黄 研
《 志成咸丰 元年正 月吉立银钱 总 录》 《 志成字号咸 丰贰年 壬子新 正月 立银钱 总录》 《 志成 号咸丰 三年癸丑 正 月立( 银钱 总) 》 《 志成 号咸丰 四年 甲寅岁 立银钱 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