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地球的运动规律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
地理地球运动知识首先,地球的自转运动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的旋转运动。
地球的自转速度约为每小时1670公里,自转周期为约24小时。
这个自转运动决定了我们所经历的白天和黑夜的交替。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因此在地球表面上看,太阳似乎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但实际上是地球自转导致了这种错觉。
地球自转还造成了赤道地区的地球表面明显膨胀,并在地球的两极形成了压缩。
其次,地球的公转运动是指地球绕太阳轨道运行的运动。
地球绕太阳以顺时针方向运行,周期为一年。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一年之中有所不同,导致了地球不同的季节。
地球公转的轨道呈椭圆形状,因此在一年中有时候地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近,有时候较远。
这个现象被称为近日点和远日点。
除了自转和公转运动,地球还有倾斜自转的特点。
地球自转轴与公转平面之间的夹角称为倾角,现在大约为23.5度。
这个倾角决定了地球的季节变化。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因为地球轴向太阳的倾斜角度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阳光照射强度和时间长度不同,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等不同季节。
地球的运动对于地理、气候和生物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地球自转使得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有所差异,地球公转则导致了地球表面不同地区的温度分布不均匀。
这些运动作用下,地球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生态景观,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带和生物群落。
总的来说,了解地球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存环境。
地球运动的规律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可以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参考。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地球运动,加深对其规律的认识,以便更好地适应和利用自然环境。
地球的运动
4 周期:
恒星年: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 返运动的周期。
太阳直射点:太阳光垂直照射在地球上的那个地点
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回归年: 365日5时48分46秒
1、读“地球公转及其轨道示意图”,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A.公转轨道是正圆
B.地球运行至 A点时大致是
O
2、图中A点此时的地方时
C
是 4 时,C点的地方时是 12 时
读图,判断图中各点的时间:
①__6__月_2_2__日__0__时
●②
②__6__月_2_2__日__3__时
③
●
●
④
③__6__月_2_2__日__6__时
●①
④__6__月_2_2__日__1_2_时
2、确定日期
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⑴此时北京时间是几点?
2时
180°
⑵太阳直射点的 地理坐标是:
θ
0°
(90°W,15°N)
晨昏线与过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夹角 =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3、确定昼夜长短
昼长=昼弧÷ 15 ° 夜长=夜弧÷ 15 ° 昼长+夜长=24h
日出时间=12-昼长/2 =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
昼弧
化规律是
,
,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
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0°,这时,在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
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汇总高三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是23o26’(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四:光照图的判读(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三地理高考第一轮复习-地球的自转运动课件
3、地球自转的速度
【活动】读右图,分析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和线速度各有何规律。 角速度是指球面上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
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因此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地都为15°/时。 线速度则是球面上作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单位
3、地球自转的 〖规律〗 速度
地球上某纬度的线速度计算公式: V=2cosФπR /T 或:V=1670×cosФ 式中: cosФ---某地纬度数的余弦值 π---圆周率 R---地球赤道半径长
3)昼夜交替的原因:
①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产生昼夜现象 ②地球不停地自转运动
----促使全球昼夜不断更替
全球昼夜更替的周期为24小时,这就使得地面白昼的增温不 4)昼夜更替的周期:24小时(即一个太阳 至于过分炎热,而黑夜的冷却又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不仅保证了 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使地球上包括人类在内的 日) 大多数动物按照约为24小时的“生物钟”周期进行活动。
②随纬度的增高,偏移现象愈加明显。
【练习4】用实验模拟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物体 的地转偏向现象:甲 同学打开伞,抬头面视伞面内侧,顺时针转
伞;乙同学向转动的伞
面顶部滴红墨水,并观察红墨水流动过程。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红墨水在伞面上流动的轨迹为:
【练习3】下列四幅图是北京、新加坡、圣堡罗、开罗四地天文馆
一、地球自转运动三要素
1、地球的自转方向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 空看呈逆时针方向, 【活动】 绘制地球地转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S 方向示意图 90°W
0° N
180° 120°W
90°E
2、地球自转的周期 【练习 1】读右图,回答问题: 恒星 1)A是
高三地壳运动规律知识点
高三地壳运动规律知识点地壳运动是指地球表面岩石层的变动和演化过程,是地球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球表面地理景观的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
地壳运动规律的研究对于地理科学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高三地壳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一、地震与板块运动地震是地球上一种常见地壳运动现象,是地球板块活动的主要表现之一。
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岩石层的大规模运动,主要分为构造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两种。
构造板块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而构造变形则是指地壳板块内部岩石的变形和位移。
地震的发生和传播是地壳板块活动的结果,它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或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
地震的强度和频率与板块活动的性质和速度密切相关。
例如,在板块边界处,如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震较为频繁,强度也较高。
而在板块内部,如北美洲和欧亚大陆中部,地震相对较少。
二、地壳抬升与沉降地壳抬升与沉降是地壳运动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也是地理景观演变的重要原因。
地壳的抬升和沉降主要与构造板块运动和构造变形有关。
在构造板块运动中,岩石层的挤压、伸展、剪切等力学作用导致地壳的抬升与沉降。
例如,当两个岩石板块相互挤压,板块边界处的岩石层会向上抬升,形成山脉和高原。
相反地,当岩石板块发生拉伸或剪切作用时,板块内部的岩石层会下沉,形成盆地和海洋。
此外,地质作用如岩浆侵入、火山喷发以及河流冲刷等也会引起地壳抬升和沉降。
例如,火山的喷发会在火山口周围形成火山锥体,岩浆侵入地壳下部会使地壳发生抬升;河流的冲刷作用会改变地表地质结构,导致地壳抬升和沉降。
三、地壳运动与地理灾害地壳运动是地理灾害的重要来源之一。
地震、火山喷发、地面塌陷等地震灾害通常与地壳的运动有关。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最常见的灾害之一,它通常发生在板块边界或断裂带上,造成的破坏和人员伤亡都是巨大的。
例如,近年来发生的日本福岛核灾和中国汶川地震都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质活动造成的,火山口周围由于岩浆侵入和火山气体的释放导致的地表沉降和地面塌陷,经常伴随着火山灰、火山烟尘和熔岩的喷发,对人类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高三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球自转知识点近年来,地理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地理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对地球的运动规律的研究。
而地球自转则是地球运动规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
下面将对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探讨。
首先,地球自转是地球一天的基本单位。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天的时间。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即从地球西边转向地球东边。
地球自转的速度是固定的,约为1670千米/小时。
其次,地球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的交替。
由于地球自转的存在,我们才能看到阳光的照射,才有了白天和黑夜的变化。
当地球某一地区背离太阳时,就会暗下来,这就是夜晚;而当地球某一地区正对着太阳时,就会亮起来,这就是白天。
当地球自转的轴心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垂直时,昼夜的时间基本相等;而当轴心与轨道面倾斜时,昼夜的时间则有所不同。
地球自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风。
地球自转产生了地球表面上的热带和极地两个不同的气候区域。
地球自转造成了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从而形成了气压差,引发了高低压的变化,形成了风。
比如在热带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赤道上的空气受到了较大的加热,造成了气压的上升,形成了低压区;而在极地地区,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极地地区受到较小的加热,造成了气压的下降,形成了高压区。
这样,气压差就形成了从高压区向低压区运动的气流,即风。
除了影响风的形成,地球自转还使得地球产生了科氏力。
科氏力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科氏定律结合而形成的。
科氏力对地球上的物体运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比如在地球自转的赤道上,由于离心力的影响,向西的物体会稍微向东偏转,向东的物体也会稍微向西偏转。
这就是科氏力的作用。
总结一下,地球自转是地球运动规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它决定了一天的时间长度,引发了昼夜交替,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和风的形成,产生了科氏力等现象。
地球自转的理解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运转规律和地球上的各种现象都很重要。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地球运动“对称性”规律探究在高中阶段研究地球运动规律时,为使问题简化,将地球看做一个正圆球体,把地球的自转、公转也当做匀速运动,即自转和公转的速度稳定不变。
由此产生了很多具有“对称性”的地理现象,表现出自然对称美,在学习时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和陶冶,也悟出不少奥妙,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这就是地理的神奇所在。
高考命题也常以此为切入点,巧妙融合对称性规律,考查学生的思维推理能力,空间现象能力、计算能力等。
前提:1.地球的形状是标准的正圆球;2.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都是稳定(匀速)的。
一、对跖点(关于地心对称的两个点互为对跖点)1.南极点与______点。
2.两个切点,即晨线和昏线的端点,晨昏线的交接点。
3.晨线的中点与________的中点。
4.昼半球的中心点(即__________点)和__________的中心点。
5.水半球的中心点与_________的中心点。
对跖点的特点:两个对跖点的:1、经度和为_______,东、西经度互异,地方时差为_______,(南北极点除外)。
2、纬度数值为_______,南北纬度互异。
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_______(不考虑海拔差异)。
3、季节______。
4、两对跖点之间的球面距离约_________千米,即赤道周长的________。
5、昼夜长短变化幅度________,昼夜长短正好______,一个对跖点的昼长等于另一个对跖点的________。
6、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_______。
二、直射点在南北半球移动的纬度范围和速度对称三、日出与日落的时刻关于正午对称。
观察右图,写出下列等式(含和y的表达式):①半个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半个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昼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④夜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_______。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
地球的运动知识点一、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沿着自身的轴线自西向东旋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转轴:地球的自转轴是地球通过北极和南极的一条假想直线,又被称为地轴。
自转轴的倾角约为23.5°。
2.自转周期: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速度不是均匀的,随着纬度的增加,自转速度逐渐减小,赤道地区的自转速度大约为1670公里/小时。
4.自转的影响:地球的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也是引起地球上各种天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地球的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地球的公转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1.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称之为椭圆轨道。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
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一年有365天5小时48分46秒。
4.公转的影响:地球的公转是引起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地球轨道的椭圆性质和自转轴的倾斜,使得地球不同位置的太阳辐射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了季节的交替变化。
2.章动:地球的自转轴会不断变动,这种变动称为章动。
由于章动的存在,太阳和其他星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产生了复杂的变化。
3.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的公转轨道并非完全的椭圆,而是稍微扁平的椭圆。
这个扁平度称为地球的偏心率,偏心率的大小影响着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变化,从而影响着季节的强度。
4.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在太阳系中不断向前移动,这是地球的前进运动。
地球的前进运动还会受到其他行星和恒星的引力影响。
6.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和地壳运动:地球的自荷平衡运动主要是由于地球内部物质重新分布所产生的。
地壳运动则是指地球地壳产生的各种现象,如地震、火山喷发等。
总结起来,地球的运动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过程,包括自转、公转、岁差运动、地球的前进运动、地球的旋进运动等。
这些运动不仅影响着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也为人类提供了时间的度量和导航的基础。
地理高三地球公转知识点
地理高三地球公转知识点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迹和规律。
了解地球公转的知识对于理解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以及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地球公转的轨道、公转的速度以及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地球公转的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这个椭圆形轨道被称为地球的椭圆轨道,而太阳位于近地点与远地点连线上的中点处。
根据开普勒定律,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一个椭圆,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二、地球公转的速度地球的公转速度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线速度。
根据观测数据,地球的公转速度约为每秒29.78千米,这个速度是相对于太阳系中心的。
地球儿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因此在近地点处,地球距离太阳较近,运动速度较快;而在远地点处,地球距离太阳较远,运动速度较慢。
三、地球公转的轨道倾角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是指地轨道面与赤道面之间的夹角。
地球的公转轨道倾角约为23.5度,这也是地球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原因之一。
当地球公转到夏至时,北半球会迎来夏天,因为这时北半球离太阳最近,太阳直射点到达北回归线上,阳光照射更加直接,温度升高;而南半球则迎来冬天,因为这时南半球离太阳最远,太阳直射点到达南回归线上,阳光照射较为斜射,造成温度降低。
四、地球公转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的公转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地球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
地球绕太阳运动,太阳光线照射到地球的不同地区会导致不同气候和季节的变化。
其次,地球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昼夜交替。
当地球公转到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加快,一天的时间长度较短,昼夜交替更快;而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公转速度减慢,一天的时间长度较长,昼夜交替较慢。
综上所述,地球的公转对于地球的季节变化、昼夜交替以及气候变化等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深入了解地球公转的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及其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集锦6篇)
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集锦6篇)高三地理一轮知识点(1)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东经度数增大或西经度数减小的方向就是地球的自转方向)。
2、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除两极外,其余都相等,约为150/小时。
②影响线速度大小的因素:纬度和海拔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
海拔越低,线速度越小;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赤道线速度为1670km/h,南北纬300为1447km/h,南北纬600是赤道的一半,为837 km/h,由此可判断高、中、低纬。
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1)同经度同地方时,不同经度不同地方时。
经度每隔150地方时差1小时,10差4分钟。
(2)光照图中已知地方时的确定: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24时或0时;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8时。
2、区时的计算(1)时区计算:某地所在时区数=该地经度÷15°(余数若小于,则直接舍去;余数若大于,则在结果上加一个时区)。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
(3)世界时:即0(中)时区的区时,也是00经线的地方时,又叫国际标准时。
3、地球上日期的变更找1800经线和0时经线,从0时经线向东到1800经线为新的一天,其余为旧的一天。
三、晨昏线的判读与应用1、晨昏线的判读:顺着自转方向,由昼进入夜的是昏线,由夜进入昼的是晨线。
2、晨昏线的主要特征:(1)晨昏线平分地球,是一个过地心的大圆。
(2)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0;(3)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4)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为春分(3月21日)或秋分(9月23日);与极圈相切,为夏至或冬至。
夏至(6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冬至(12月22日)的判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或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地理高三知识点手写笔记
地理高三知识点手写笔记一、自然地理1. 地球与地理-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是近似椭球体,由地核、地幔和地壳构成。
-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交替,公转决定季节的变化。
2. 大气圈与气候- 大气圈的组成大气圈由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等组成。
- 气候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气候形成受纬度、地形、海洋和气象要素的影响,气候类型多样化。
3. 水资源与水循环- 水的分布与特点地球的水资源主要以海洋、湖泊、河流和冰雪等形式存在。
- 水循环过程水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地表径流等环节。
4. 地表水与地下水- 地表水资源地表水包括江河湖海、地表蓄水和冰雪等。
- 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主要储存在地下水层和含水土层中,是人类重要的淡水资源。
5. 岩石与土壤资源- 岩石的分类与特点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 土壤的类型与特点土壤根据组成与发育过程可分为砂质土壤、壤土和粘质土壤等。
二、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与迁移人口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制约,人口迁移受经济、社会和政治因素的影响。
- 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率代表城市化的程度。
2.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的研究内容经济地理主要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
- 区域发展与经济联系区域发展受经济联系和区位优势的影响,存在区域经济差异。
3. 农业与农村- 农业类型与农业区划农业类型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农业区划根据农业资源和气候条件划分。
- 农村发展与农民问题农村发展受政策、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农民问题涉及土地、收入和社会福利等。
4. 工业与城市- 工业类型与工业布局工业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工业布局与资源、市场和交通有关。
- 城市类型与城市规划城市类型包括政治中心城市、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城市规划涉及土地利用和交通布局等。
5. 交通与通信- 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包括公路、铁路、水运和航空等。
高三地理复习课件:地壳运动规律
4.(2012 年山东卷)图 1-4-2 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D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图 1-4-2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地壳物质循环与地质构造。由图示信 息可知,甲地褶皱形成后沉积岩层Ⅱ出现了侵蚀作用,部分岩 层被侵蚀掉,后又出现了沉积岩层Ⅰ,最后岩浆侵入沉积岩层 Ⅱ和沉积岩层Ⅰ,故该区域先后发生了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岩浆侵入。
流水 作用
风力 作用
侵蚀
沉积 侵蚀
冰川 作用 海浪 作用
高山、高纬度地区
沉积
侵蚀
沉积
沙滩
注:流水和风力沉积时,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
积,具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是杂乱无章的。
【典例 3】(2011 年东莞模拟)读几种人民币上的景观图(图 1 -4-9),各图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图 1-4-9
答案:1.A 2.C
地质构造、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和地质构造的实 践应用 1.地质构造判断: (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 (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的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 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 前常形成谷地或盆地。
(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两翼老中心
新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如图 1-4-4:
图 1-4-4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知识点训练: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知识点训练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河北衡水市高一检测]读图,完成1~3题。
1.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是()A.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B.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多3分56秒C.比地球自转真正周期少3分56秒D.为23小时56分4秒2.在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速度是()A.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A、B、C、DB.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是C、D、B、AC.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 最大,C最小D.B、C、D三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B最小,C最大,A无角速度和线速度3.关于图中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E在A的东南方向B.F、E两点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C.D点可在冬季欣赏极光D.C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最大解析:第1题,C点的人们连续两次看到日出的时间间隔其参照物是太阳,故应为太阳日,太阳日的时间为24小时,不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它比恒星日长3分56秒,选项B正确。
第2题,地球上的各点,除南北极点(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为0)外,线速度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都相等,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要求。
第3题,E、F两点位于同一纬度,角速度和线速度相同。
答案:1.B 2.D 3.B下图是“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能表示黄赤交角的是()A.①B.②C.③D.④5.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是()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6.确定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依据()A.日地距离B.黄赤交角C.地球自转周期D.地球公转速度4~6.解析:第4题,黄赤交角是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的夹角,从图中看出①表示黄赤交角。
第5题,从图中看出,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为北半球夏至日。
第6题,黄赤交角的度数和回归线的纬度数是相等的,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高三地理-地球运动知识的最佳解题技巧Word版
地球运动知识的最佳解题技巧在宇宙环境中,地球运动有关知识既是高考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正确使用最佳的解题技巧,可以提高学子们的解题速度,同时也可以提高解题的准确度。
1、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顺着东经度增大的方向和顺着西经度减小的方向为地球自转方向。
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在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
2、南北半球的判断:在地球运动北极俯视图中,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北极点;呈顺时针方向自转,则中心点为南极点。
归纳为:"北逆南顺"三、运动速度大小的比较: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因各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地区线速度最大,南北纬60°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
角速度(除南北极点)任何地点都相等,大约为15°/时。
3、远、近日点的判断: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若地球的地轴偏向太阳,判断地球公转至远日点(7月初)附近,公转速度较慢。
若地球的地轴偏离太阳,判断地球公转至近日点(1月初)。
公转速度较快,并且从近日点至远日点,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4、晨线和昏线的判读:晨昏线的特点一是与太阳光线垂直,二是始终平分赤道。
方法(1):昼夜半球的界线--晨昏线,顺着地球自转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线为昏线。
方法(2):利用地方时判断晨线和昏线。
因为赤道全年昼夜等长,从地方时角度看,都是6时日出,18时日落,若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则为晨线;若为18时,则为昏线。
5、地方时的推算: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位置偏东的地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方先看到日出,地方时就早(即东早西迟),因此,经度不同的地方,地方时不同,依据地球自转角速度,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在日照图上计算的关键是要找到一条经线的地方时,再以此经线的地方时推算其他经线。
方法(1):在俯视图中: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正午时刻(12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为0/24时。
高三地理专题一第1讲地球的运动规律
真题体验 2.(2013· 浙江文综)晨昏 圈上有5个等分点,若其中 一点地方时正好为12时,则 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短 连线可能( ) A.同时出现日落 B.经过太阳直射点 C.是纬度固定的一段纬 线 D.为两个日期的分界线
名师点拨:
本题考查晨昏线。从材料中可知晨昏圈上有一 点地方时正好为12点,即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 为0°,说明该点为极夜现象,因此不可能为春、 秋二分日。假设在右图中A、B、C、D、E为晨 昏圈上的5个等分点,A、C不相邻同时日落,A 正确;太阳直射点的太阳高度为90°,因此B错 误;晨昏圈为大圆,不相邻两点之间的球面最 短连线的纬度不固定,如AC与BE之间的纬度不 同,C错误;日期分界线为O点经线和国际日界 线,此时不是春、秋二分日,晨昏线与经线圈 不重合,D错误。
下页
尾页 尾页
考点
●
突破
考点二
考点整合
方向的判断与纬度高低的判定
命题突破 变式训练
2.纬度高低的判定
依 据 自转线速度 正午太阳高 度 判断技巧 线速度越大,纬度越低,反之纬度越高 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其距太阳直射纬线的远近有关,与太阳直射纬线相距越远的地点,正午 太阳高度就越小,因此通过比较同一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低 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长、日出的地方时就越早;当太阳直射南 半球时,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就越短、日出的地方时就越迟。故据此可判断各地纬度的高 低 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因此通常海洋表面水温越低的地 方,其纬度就越高 由于山地垂直方向水热条件的差异,不同海拔地区常常会形成不同的自然带,就相同高度的山地而 言,纬度越低的地区,其山顶和山麓的水热差异越大,因此对应的自然带也就越多。另外,比较不 同山地的山麓自然带,也可看出纬度的高低,例如,山麓为常绿阔叶林带的,其纬度较低;山麓为 针叶林带的,其纬度较高 不同温度带地区的热量条件不同,因此典型的代表性农作物也不同,如热带地区常种植水稻、甘蔗、 橡胶等农作物,亚热带地区的柑橘、毛竹较为著名;暖温带则主要种植冬小麦、棉花、苹果等,中 温带则以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农作物著名。故根据一个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也可反推出它所处纬 度的高低 首页
【地理】2024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地球运动规律习题
冲刺2024年高考二轮专题一地球运动规律(原卷+答案)局部强降雨后,在某些角度,光通过水汽的折射,形成彩虹奇观。
结合下图回答1~3题。
1.我国华南地区彩虹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A.锋面活跃B.太阳辐射强C.对流运动频繁D.地形复杂2.暑假某日,小明同学来到武夷山游玩,降雨过后,看见了彩虹,则小明看见彩虹时最可能的时间与朝向是()A.7:00~8:30面朝太阳B.10:00~11:30面朝太阳C.13:00~14:30背对太阳D.16:00~17:30背对太阳3.我国北方夏季彩虹出现频率高于南方的原因可能是()A.降雨较多B.太阳高度角大C.白昼时间长D.可见度较高塔式光热发电是利用成千上万个独立跟踪太阳的定日镜,将阳光聚集到镜场中心的集热塔,通过能量转换来发电。
下图1为青海某地塔式光热发电场景观图,图2为定日镜工作原理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与浙江省相比,当地布局光热发电场的优势区位因素有()①土地②太阳辐射③劳动力④电网分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5.定日镜工作期间,镜面朝向(图2所示)的水平和垂直转动方向分别是()A.顺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B.顺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C.逆时针先顺时针后逆时针D.逆时针先逆时针后顺时针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
图1为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示意图,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
图2为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示意图。
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6~7题。
6.观测当日()A.甲地昼长夜短B.乙地昼短夜长C.甲地昼长大于乙地D.甲乙两地昼夜等长7.甲地位于乙地()A.东南B.西南C.东北D.西北某文化广场(37°N,105°E)上的十二生肖石像均匀排列成圆形,生肖鼠位于正北方,小明在圆中心竖立一根细杆,以观察太阳周日视运动变化。
下图示意夏至日两个时刻的杆影指向。
据此完成8~9题。
高三一轮复习——_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600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四季的更替 • 五带的划分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理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同纬取“-”,异纬取“+”
②.计算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地面(或楼顶)
③.确定地方时 ④.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 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 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一年中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
E
E
N
W N
9︰00 12︰00 15︰00
S N
W N
12︰00 15︰00 18︰00 日落
S
二分日
夏至日
9︰00
W
6︰00
18︰00
W
E
6︰00 日出
E
S
S
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是在6点以后,6点时太阳还在 正东偏北,故6点时影子指向正西偏南。
冬至日
E
N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期 (1)恒星日,自转 360°,23时56分4秒,
速度
(2)太阳日,自转 360°59′,24小时,是日 常所用周期
(1)角速度,除极点为0 外,其他各点均为15°/
(1)恒星年,公转360°,365 天6时9分10 (2)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 一个周期,365天5时48分46秒,是 日常所用周期
②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90°,全年 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一个正午太阳高 度最大值。如上图B。
③回归线至极点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小于90°,全年没有太阳直射现象。一年中有一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上图C ④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每年夏至日(6月22 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12月22日) 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如下图D所示。
2.太阳的周日运动 (1 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方向升
②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北方向升 起,西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③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太阳从东南方向升 起,西南方向落下(出现极昼和极夜地区除外)。 (2)比较下面甲、乙、丙三图所示太阳周日视运 动规律
③利用昼长确定:当北(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是 X小时,而所求地区的夜长也是X小时时,当地纬度 即与上述纬度相同,所处南北半球相反(春、秋分
(3 ①日出、日落时间的计算(利用已知昼长计算): 日出时间=12-昼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② 根据该地所在纬线圈昼弧和夜弧的长度(占所处纬
(4)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法:H=90°-两 地纬度差(或H=90°-|φ-δ (5 太阳直射点的特征:①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 纬线;②太阳高度最大的经线,也就是地方时 为12时的经线。
专题二 自然地理规律和原理
第一讲 地球的运动规律
知识点一 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 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比较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示意图
运动 轴心 及轨 道
方向
绕地轴旋转,地轴北端始终 指向北极星附近,并与公转 轨道面成66°34′夹角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 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 时针
(1)轨道为黄道,是一近似圆 的椭圆轨道 (2)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 上,地球位置有近日点(1月初) 和远日点(7月初)之分
春分日—夏 至日
夏至日
夏至日—秋 分日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
北半球 北半球 北回归线 北半球
昼长夜短,纬度越高, 昼越长
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极昼范围扩大
昼最长夜最短,北极 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 小
秋分日—次年春 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纬度越高, 昼越短
昼短夜长,且昼渐短, 秋分日—冬至日 南半球 极夜范围扩大
知识点二 地球运动的意义 1.与地球运动有关的计算 (1
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6 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 昼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 夜弧中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0点或24 晨昏线与纬线的切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点或24
③两类日期界线。
(2
②利用北极星的仰角计算:北极星仰角=当地纬 度;北极星与天顶的角距离=90°-当地纬度(只
①三地太阳视运动相同点是:太阳有时东升西落,有
②三地正午太阳位置不同点是:在甲地,有时太阳在 头顶,有时在北方,有时在南方,说明甲地在南北回 归线之间;在乙地,太阳终年在北方,说明乙地在南 回归线以南;在丙地,太阳终年在南方,说明丙地在 北回归线以北。
3. 昼夜长短变化的时段分析
北半球日期
春分日—秋 分日
(1)位于近日点(1月初)时速 度快,位于远日点(7月初)时
(2)线速度,自赤道 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2)平均角速度为每日约1 (3)平均线速度为30千米/秒
2.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读中心点为地球某一极点的示意 图,M为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箭头表示卫星绕地球 转动的方向。阴影部分为2008年2月28日。据此回 答(1)~(2)题。
冬至日
昼最短夜最长,北极 南回归线 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冬至日—次年春 分日
南半球
昼短夜长,且昼渐长, 北极圈内极夜范围缩 小
二分日子问题 (1 (2)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一天 中日影的变化规律是日出最长——变短——正午最 短——变长——日落最长(理论上晨昏线处影子无
(1)下面关于图示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a点角速度大于b
C.b点的线速度大约为a
D.a、b
(2)关于该通信卫星运动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M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比a
B.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1
C.M绕地球公转的周期为24
D.在b点观察到M的运动方向为自西向东运动
解析 第(1)题,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位于赤道上 空,其围绕地球公转的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从而判定这是在北极上空看到的半球示意图。第 (2)题,同步通信卫星公转角速度与地球表面各 地自转角速度相同(除极点以外),其线速度大于 地球表面任意点的自转线速度,其公转周期应与地 球自转周期相同,均为一个恒星日。从地表任意点 观测,同步卫星都是静止的。 答案 (1)A (2)B
(3 ①北回归线以北:北回归线以北太阳终年南射,正 午日影始终朝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6月22日 达一年中最短,12月22日达一年中最长。 ②南回归线以南:南回归线以南太阳终年北射,正
午日影始终朝南;纬度越高,日影越长;12月22日 达一年中最短;6月22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时,在南北回归线 内,太阳有直射、南射和北射。正午日影有时无、 有时向南、有时向北;长短由正午太阳高度决定。 (4)极点:任何时候日影始终朝南或朝北,且日影 长短无日变化。 5.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1 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从太阳直射点 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 (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D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 减。如下图中C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如下图中E折线所示。
(2 ①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 90°,全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如下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