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圆相减
两圆方程相减的几何意义(可编辑修改word版)
1 方程 x2 + y 2 + D x + E y + F = 0 与x 2 + y 2 + D x + E y + F = 0111222相减后所得的直线方程的几何意义在平常的学习中知道,如果把两相交圆 ⊙ O 1 x 2 + y 2 + D x + E y + F = 0 和⊙ O 2 :111x 2 + y 2 + D x + E 2 y + F 2 = 0 的 方 程 相 减 所 得 到 的 直 线 l :(D 1 - D 2 )x + (E 1 - E 2 )y + F 1 - F 2 = 0 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但很多同学在用这个结论时没注意到前提条件必须是两圆相交。
如果两圆不相交,两圆相减照样可以得到直线 l ,但l 的几何意义就改变了。
因而有必要就两圆的5 种位置关系进行讨论直线l 的几何意义。
我就两圆的 5 种位置关系进行研究。
一.两圆相交设 P (x , y )、 P 2 (x 2 , y 2 )是两圆的交点, 则有 x 2 + y 2 + D x+ E y + F = 0 和111111 11 11x 2 + y 2 + D x + E y + F = 0 成 立 , 即P (x , y )、 P (x , y) 满 足 方 程221 21 21111222(x 2 + y 2 + D x + E y + F ) - (x 2 + y 2 + D x + E y + F ) = 0222111即(D 1 - D 2 )x + (E 1 - E 2 )y + F 1 - F 2 = 0 。
所以直线 l 表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
二.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当把两相交的圆逐渐往两侧移动时,两交点逐渐靠近,最终重合为一点,此时两圆外切, 同时与两圆相交的直线 l 也就与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 l 成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因此,直线 l :(D 1 - D 2 )x + (E 1 - E 2 )y + F 1 - F 2 = 0 表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 点的公切线。
两圆相减得到公共弦方程的原理
两圆相减得到公共弦方程的原理
两圆相减表示两个圆之间进行减法运算。
具体而言,就是将一个圆的方程代入到另一个圆的方程中,进行运算得到一个新的方程,这个新方程描述了两个圆相减所得的公共弦。
假设有两个圆C1和C2,分别由以下方程表示:
C1:(x-a1)² + (y-b1)² = r1²
C2:(x-a2)² + (y-b2)² = r2²
其中,(a1, b1)和(a2, b2)分别是两个圆心的坐标,r1和r2分别
是两个圆的半径。
要得到两个圆相减所得的公共弦,可以将C1的方程代入C2
的方程中,即:
(x-a2)² + (y-b2)² = r2² - [(x-a1)² + (y-b1)²]
化简上式之后,可以得到描述两个圆相减所得的公共弦的方程。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圆相减所得的公共弦方程的求解结果可能是一个方程、一条直线或者一个空集,具体结果取决于两个圆之间的位置关系。
峰回路转又一村——两相交圆方程相减所得直线是两圆的公共弦
峰回路转又一村——两相交圆方程相减所得直线是两圆的公
共弦
刘绍华
【期刊名称】《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
【年(卷),期】2012(000)006
【摘要】在教学的过程中,碰到这样一个问题:已知圆O1:x^2+y^2=1,圆O2:(x-1)^2+(y-1)^2=1.
【总页数】1页(P27-27)
【作者】刘绍华
【作者单位】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63
【相关文献】
1.两圆方程相减后所得直线与两圆的位置关系 [J], 岳彩平
2.在教材中找问题在探索中见提升——对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的认
识 [J], 黄妍屏
3.关于非同心的两圆方程相减的几个结论 [J], 王秋霞
4.不相交两圆的“公共弦方程”意义的探究 [J], 郑观宝
5.“相交两圆公共弦”问题的解法探究 [J], 徐建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两圆相减后所得的直线方程的几何意义
方程011122=++++F y E x D y x 与0F y E x D y x 22222=++++两圆相减后所得的直线方程的几何意义在平常的学习中知道,如果把两相交圆 ⊙1O 0F y E x D y x 11122=++++和 ⊙2O :0F y E x D y x 22222=++++的方程相减所得到的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但很多同学在用这个结论时没注意到前提条件必须是两圆相交。
如果两圆不相交,两圆相减照样可以得到直线l ,但l 的几何意义就改变了。
因而有必要就两圆的5种位置关系进行讨论直线l 的几何意义。
我就两圆的5种位置关系进行研究。
一.两圆相交设()111y ,x P 、()222y ,x P 是两圆的交点,则有0F y E x D y x 111112121=++++和0F y E x D y x 121212222=++++成立,即()111y ,x P 、()222y ,x P 满足方程-++++)F y E x D y x (222220)F y E x D y x (11122=++++即()()0F F y E E x D D 212121=-+-+-。
所以直线l 表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
二.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当把两相交的圆逐渐往两侧移动时,两交点逐渐靠近,最终重合为一点,此时两圆外切,同时与两圆相交的直线l 也就与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 成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因此,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当把两相交的圆逐渐往中间移动时,两交点逐渐靠近,最终重合为一点,此时两圆内切,同时,与两圆相交的直线l 也就与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 成为两内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因此,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内切圆的公切线。
高一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数学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试题答案及解析1.已知圆C1:(x-2)2+(y-3)2=1,圆C2:(x-3)2+(y-4)2=9,M,N分别是圆C1,C2上的动点,P为x轴上的动点,则|PM|+|PN|的最小值为()A.5-4B.-1C.6-2D.【答案】A【解析】圆关于轴对称圆的圆心坐标,半径不变,圆的圆心坐标半径的最小值为连接圆与圆圆心,再减去两圆的半径因此的最小值【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2.若圆与圆()的公共弦长为,则_____.【答案】1【解析】因为圆与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又因为两圆的公共弦长为,所以有.【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为.【答案】内切【解析】通过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计算,寻找其与两圆的半径和,差的关系,判断可知,所以内切.【考点】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4.经过两圆x2+y2+6x-4=0和x2+y2+6y-28=0的交点,并且圆心在直线x-y-4=0上的圆的方程.【答案】【解析】设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为,整理为,再整理:.圆心坐标为,代入直线方程,解得:,代入得圆的方程:.【考点】经过两圆交点的圆的方程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为()A.两圆相交B.两圆相外切C.两圆相内切D.两圆相离【答案】A【解析】∵,,∴两圆的圆心距,所以两圆相交,故选A.【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6.两圆相交于点A(1,3)、B(m,-1),两圆的圆心均在直线x-y+c=0上,则m+c的值为()A.3B.2C.0D.-1【答案】A【解析】由圆的知识可知公共弦的垂直平分线过两圆的圆心,中点为代入直线得,【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评:两圆相交时,两圆心的连心线是公共弦的垂直平分线7.圆: 与圆: 的位置关系是A.外离B.相交C.内切D.外切【答案】D【解析】∵的圆心为(-2,2)半径为1圆的圆心为(2,5)半径为4,∴,∴两圆外切,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了两圆的位置关系点评:通过两圆心的距离与半径和(差)的比较即可得到两圆的位置关系8.已知圆与圆相交,则圆与圆的公共弦所在的直线的方程为()A.B.C.D.【答案】B【解析】∵,,∴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为x+2y-1=0,【考点】本题考查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点评:两圆相减即可得到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9.两圆x2+y2-4x+6y=0和x2+y2-6x=0的连心线方程为()A.x+y+3=0B.2x-y-5=0.C.3x-y-9=0.D.4x-3y+7=0【答案】C【解析】解:因为两圆的圆心为(2,3)(3,0),则由两点式可知连心线的方程为3x-y-9=0.选C10.(本题满分14分)已知圆,圆,动点到圆,上点的距离的最小值相等.(1)求点的轨迹方程;(2)点的轨迹上是否存在点,使得点到点的距离减去点到点的距离的差为,如果存在求出点坐标,如果不存在说明理由.【答案】(1)点的轨迹方程是.(2)点的轨迹上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解析】本试题主要是考查了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解,以及满足动点到定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的点是否存在的探索性问题的运用。
两圆相减为什么是直线
两圆相减为什么是直线中学数学研究2008年第l1期(3)当PQ在△ABC外部时(如图2),求关于z的函数关系(注明的取值范围),并求出z为何值时最大,最大值是多少?典型错误在解(3)问中,矩形^,fEf的面积=M7\,?NF,无法用表示ⅣF,思路受阻,陷入僵局.在考虑自变量的范围时,误认为PQ在BC边上移动,即0<<6.在运动型几何问题中,要善于从变中寻不变,正确找出不变的图形结构或不变的数量关系,本题中有△AMN∽△c,=,詈=,..NF=一号z+4-=z(一z+4)=一z+4=一鲁(一3)+6.当z=3时,有最大值6.本题在(1)(2)问引导学生思维循序渐进,在变化过程中,始终有△4^r∽△ABC,对应高的比等于相似比.在变化过程中,PQ的长度始于(2)问中的特殊位置,.'.2.4<z<6.引导学生正确识图,依据图形处理好"动"与"静","瞬间"与"过程"的辩证关系,正确把握变化的图形位置中不变的数量关系.引导学生养成纠错质疑的习惯,加强思维严谨性训练,对思维过程中的出现段落点,进行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在反思纠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如观察,猜想,化归,构造函数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剖析错因,渗透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纠错剖析的过程蕴涵着解决数学问题的择优性,补缺完整性,既有对解决问题过程的探究又有结果分析的本质揭示,以充分暴露学生思维形式弥补认识观点的缺损,让学生思维一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寻错探因的纠错活动,深入探讨思维走入"歧途"的原因,丰富学生思维活动经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思维品质.盥坐业坐鲁拿}拿}章盘业鲁章螺}坐}e坐业ejk誊业业e}} 固相减为什墨壶绫浙江电大富阳学院(311400)楼文胜一,问题的提出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中有一个例题:已知圆Cl:z+十2+8一8=0,圆C2:+一4一4一2=0,试判断圆Cl与圆C2的关系.教材的解法为:圆Cl与圆C2的方程联立,得到方程组{三:二三三二二呈三;c-,一c2,得【z+一4z一4一2=0(2),,' 十2一1=0(3),由(3)得=互,代入(1),并整理得2—2z一3=0(4),方程(4)根的判别式△:(一2)—4×1×(~3)>0.所以方程(4)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也即方程组有两个解,所以两个圆相交.此解法的旁注中,提出了如下思考问题:"画出圆C1与圆C2以及方程(3)表示的直线, 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为什么吗?"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够发现(3)是过两圆交点的直线,也能说明理由.但当笔者按照教参的要求提出:"当两圆相切,相离或内含时, 两圆方程相减为什么还是直线方程?这条直线与两圆在图像特征上存在什么关系?同心时相减为什么又不是直线方程?",让学生在课外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基本上学生都不能完整解决这一课题.笔者向同行们请教,大家均说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一问题,说明旁注没有引起数学教师们的重视.教参对各个习题均给出了解答,但对上述这么有意义的问题却没有给出参考答案或提示,笔者认为这实在是一个遗憾,所41?20O8年第11期中学数学研究以不惴浅薄,在这儿给出一个解答,供大家参考.二,问题的探究右图是例题的图示,A,B是两圆的交点,如设A(l,1),B(2,2),则其坐标满足(3)是易于说明的,但是(3)所代表的直线还有不少点,其含义是什么呢?其实上面(1),(2)组成的方程组,相减得到(3)并不是等价的,与(3)等价的应该是(1),(2)两式的右边同时加上一个常数是,即.{:+:+2z+8一8是?加足【'+'一4z一4一2忌(2)的几何意义是C1的半径变为25+足,C2的半径变为,//1O+是,这样七一变就得到一组圆,如有两个交点就在(3)所表示的直线上,让忌变动,就能得到很多交点,这些交点构成直线(3). 同样的理由可以说明为什么相离两圆的方程相减还是直线方程.不失一般性,我们可以举两个简单的圆方程加以说明:+y2:1(5),(一3)+=1(6),易知两圆相离,(5)一(6)得=詈(7),(7)与(5),(6)式并不等价,要等价在(5),(6)两式右边可以同加一个常数忌,如忌为正,则(5)(6)两圆的半径同时扩大,当扩大到一定程度两圆相切,进而相交,这些交点构成了直线(7).因为两圆一开始相离,半径扩大后才相交,所以交线肯定在一开始两圆的外部,由圆的对称性,相减所得直线必与两圆的连心线垂直.这儿需要说明的是,如一开始两圆的半径不等,则两圆的半径也不是相同数量扩大的. 可以完全类似的说明相切,内含两圆的方程相减也是直线方程.这儿再讲一下为什么同心两圆的方程相减得到的不是直线方程,如z +:1,z+=2,相减得0=1,这是因为半径在扩大的过程中,两圆始终不相交,当然也就不会出现交线了.三,问题的结论与应用由上面探究,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初步结论: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相减得到方程所表示42?的直线是两圆交点的连线;当两圆相切时,两圆方程相减得到方程所表示的直线是过两圆交点的两圆的公切线;当两圆内含时,两圆方程相减所得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在两个圆的外部,且与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延长线);当两圆相离时, 两圆方程相减所得的方程所表示的直线在两个圆外部,且与两圆的连心线垂直.从上面初步结论可知:两圆相减所得直线与连心线交于两圆变化过程中的相切位置.由此,若两圆方程已知,我们可以定量的知道交点的位置.设圆C1的方程:(z—z1)+(一1)=R,圆C2的方程为(—2)+(.)I—2)=,,两圆的圆心距为d,如两圆外离,且方程右边加足后相切,则~/尺++~/,|+足=,解得:,.而:.所以直线与连心线(小圆圆心为起点,大圆圆心为终点)交于定比为的分点处,当两圆外切时结论仍成立.设圆C1的方程:(z—1)+(一1)=R,圆C2的方程:(—2)+(.)『一2)=r,两圆的圆心距为,如两圆内含时(不同心),如方程右边加忌后相切,则,/尺+是一~/r+足=,同理可求得直线与连心线(小圆圆心为起点,大圆圆心为终点)交于定比为詈(这时小于0)的分点处,当两圆内切时结论仍成立.综上,两圆方程相减所得直线方程与连心线(小圆圆心为起点,大圆圆心为终点)垂直交于定比为的分点处.应用举例侈0从圆(z—1)+(—1)=J外一点P(2,3),向该圆引切线尸lA,PB,切点为A,B,求过A,B的直线方程.中学数学研究2008年第11期解法一:如设已知圆的圆心为C,根据几何性质知,切点是以PC为直径的圆与圆C的交点,以PC为直径的圆方程为(z一1)(z一2)+(一1)(j,一3)=0,联立f(z一1)(z一2)'+(一1)(一3)=0(1)(—1)+(—1)=l(2)(1)一(2)得+2一4=0,即为AB的直线方程.解法二:因为PA=PB,所求直线AB可以看作以P为圆心,以PA为半径的圆与圆C相减所得,易知以P为圆心,PA为半径的圆方程是(一2)+(一3)=4,与圆C方程联立得{三二;:二;;;:相减得+2一4=【(z一1)+(一1)=1,…~. O,即为AB所在直线方程.亭业业ee}坐e业业}}薯章拿盘e}坐盥拿}业坐e窖警"或"命题的困惑之解惑湖北省阳新县高级中学(435200)吕俊平江苏省无锡市梅梁中学(214092)吕秀英1.问题的提出笔者曾在教辅资料中遇见不少关于"或"命题的矛盾说法.现在,文[1]指出对教辅资料或数学杂志上常见的如下两个命题的不同说法及困惑:(1)4的平方根是2或一2;(2)实数的平方是正数或0.文[2]认为命题(1)是复合命题,即或q形式,:4的平方根可能是2;q:4的平方根可能是一2.于是真g真,或g亦真.文[3]认为命题(1)从实质出发可写为"4的一个平方根是2或4的一个平方根是一2". 困惑:如果"4的平方根是2或一2"是复合命题,那么如何理解构成复合命题"或q"的原命题中是怎样省略"可能","一个"等词的?文[2]仍然认为命题(2)是复合命题,理由同上,由,q构成的"或q"中,"可能"一词因省略而成.文[4]称命题(2)为复合命题,是为了简易逻辑中的称呼相一致(意即这里"或"为逻辑联结词),并指出:它不是由"所有"对"或"分配而来的,因为它可以写成如下的形式:"一部分实数的平方大于0或一部分实数的平方等于0". 文[5]指出命题(2)是简单命题,不是复合命题,处理方法是回到最原始的命题定义中去, 把语句中的"正数或0"看成整体.困惑:同一问题,不同的观点得到不同的结果,真是众说纷纭,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如何给自己的学生真实可信的答案?命题(1),(2)是简单命题还是复合命题,有一个客观直接的方法判断吗?2.问题的剖析事实上,在文[2],[3],[4],[5]几种观点中,笔者认为[5]的说法是真实可信的答案,现分析如下:第一,对于"或"命题是否为复合命题,应考虑原命题中的"或"是否为逻辑联结词,我们不能一见"或"就以为含逻辑联结词而认为是复合命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一册(上)第25页的引例是值得商榷的,其陈述如下:"这里的'或'(指逻辑联结词)我们已经学过,像不等式2一一6>0的解集是{zlz< 一2或z>3}①.'且'(指逻辑联结词)我们也学过,像不等式z2一一6<0的解集是{z}一2 <<3},即{>一2且z<3}②."显然,结合课本上下文意思,即指上述①,②中的"或","且"都是逻辑联结词,这样就误导了我们对逻辑联结词的判断.实际上,①,②中43?。
【高中数学必修二】4.2.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Rr
O1
O2
外离
O1O2>R+r
Rr
O1
O2
外切
O1O2=R+r
Rr O1 O2
相交
R-r<O1O2<R+r
R
O1 O2r
内切
O1O2=R-r
R
O1 O2r
内含
0≤O1O2<R-r
R
O
1O
r
2
同心圆 (一种特殊的内含)
O1O2=0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 外离 d>R+r
Rr
O1
O2
外切 d=R+r 内切 d=R-r
外切
O1O2=R+r
R
O1 O2r
内含
Rr O1 O2
相交
R-r<O1O2<R+r
从图形上看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Rr
O1
O2
外离
O1O2>R+r
Rr
O1
O2
外切
O1O2=R+r
R
O1 O2r
内切
O1O2=R-r
R
O1 O2r
内含
0≤O1O2<R-r
Rr O1 O2
相交
R-r<O1O2<R+r
从图形上看圆与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Rr
O1
O2
R
O1 O2r
内含 0≤d<R-r
R
O1 O2r
相交 R-r<d<R+r
Rr O1 O2
判断两圆位置关系 外离 d>R+r
几何方法
在教材中找问题 在探索中见提升——对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的认识
在教材中找问题在探索中见提升——对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的认识黄妍屏【摘要】《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根据此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一有机会就提问,如同千万颗种子撒向广袤的土地,能否生根、发芽,就在于广大学者的思考探究.学习始于疑问,学而不思则罔.通过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活动,无疑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道路,是学懂数学、认识数学的最好方法.【期刊名称】《中学教研:数学版》【年(卷),期】2009(000)012【总页数】4页(P6-9)【关键词】圆方程;数学课程标准;教材;直线;实验教科书;标准编写;学生探究;普通高中【作者】黄妍屏【作者单位】萧山中学,浙江萧山3112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试验》中明确提出要注重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因此根据此课程标准编写的实验教科书,一有机会就提问,如同千万颗种子撒向广袤的土地,能否生根、发芽,就在于广大学者的思考探究.学习始于疑问,学而不思则罔.通过问题进行思考、探究活动,无疑是数学发展的一条道路,是学懂数学、认识数学的最好方法.题目人教A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2)第129页中的例3.已知圆C1:x2+y2+2x+8y-8=0,圆C2:x2+y2-4x-4y-2=0,试判断圆C1与圆C2的关系.解法1 将圆C1与圆C2的方程联立,可得方程组式(1)-式(2),得……该例题下有一个思考:画出圆C1与圆C2以及方程(3)所表示的直线,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为什么吗?从“曲线与方程”以及“两点确定一直线”的角度进行思考、探究,发现一个规律:2个相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可通过两圆方程相减得到.那么,当两圆为非同心圆等位置关系时,2个方程相减同样也能得到1个二元一次方程,其所表示的直线与两圆又有什么关系呢?设圆于是可以得到:结论1 2个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与两圆心连线垂直.接下来,对2个圆处于不同位置时对应的直线的位置情况进行探究.(1)圆C1与圆C2相切(外切或内切).设P(x0,y0)为切点,由P(x0,y0)满足方程式(4)和(5)可得P(x0,y0)也满足方程式(6),因此直线l过点P(x0,y0).因为C1C2⊥l,所以直线l表示相切2个圆的公切线.具体地,就2个圆外切的情况加以证明.证明由圆C1与圆C2外切,可得,(2)圆C1与圆C2相离.此时=当r1=r2时,d=|t|=tgt;(r1+r2)=r1.当r1gt;r2时易得当r1lt;r2时,因为在(r1+r2,+∞)上单调递增,所以(3)圆C1与圆C2内含.不妨设r1gt;r2,此时于是又可以得到:结论2 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是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当两圆相切时,该方程所表示的直线是两圆的公切线;当两圆相离或内含时,该方程所表示的直线与两圆均相离.当两圆相交或相切时,这条线有比较明确的几何意义,但当两圆相离或内含时,这条与两圆相离且垂直于两圆圆心连线的直线变得扑朔迷离,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它有什么特别之处?不同位置关系的两圆所对应的这条直线是否还具有其他共性?下面先分析两圆外切的情况.如图1,半径为r1的圆C1和半径为r2的圆C2外切于点D,对应的直线l过点D,且l⊥C1C2,显然=.这是否为共性,很快在两圆相交的情况中被否定了,那么这条线上其他点有什么特点呢?设点P是l上不同于点D的点,连结PC1,PC2,可得特别地,当点P与点D重合时,式(7)亦成立.如图2,半径为r1的圆C1和半径为r2的圆C2相交于点A,B,对应地直线l即直线AB交C1C2于点D.设点P是l上任意一点,因为||PC1|2-(|C1D|2+|AD|2)=|PC1|2-|C1D|2-|AD|2=|PD|2-|AD|2,||PC2|2-(|C2D|2+|AD|2)=|PC2|2-|C2D|2-|AD|2=|PD|2-|AD|2,这一结论在两圆相交的情况中也成立,那么两圆相离时是否也有该结论呢?对于这种情况很难立刻得到结论,不过笔者以下的这一想法立刻让局面出现了转机:2个圆方程相减得到的直线方程并不是这两圆所特有的,其他两圆方程相减也有可能得到该直线方程.如图3所示,圆圆直线l是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l交C1C2于点D.不难发现,分别以C1,C2为圆心,|C1D|,|C2D|长为半径的两圆对应的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也是l,因此|||PC1|2-||PC1|2-|PC2|2-(|C1D|2-|C2D|2)=|PC1|2-|C1D|2-(|PC2|2-|C2D|2)=|PD|2-|PD|2=0,这一方法对两圆在任何位置情况都适用.于是又得到一结论:结论3 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是分别到两圆心距离的平方减去对应半径的平方的值相等的点的集合.若直线上的点在圆外,则这些点到两圆的切线长相等.在射影几何中,一点对于圆的幂等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减去圆半径的平方.因此结论3即为:对两已知圆的幂相等的动点的轨迹是两圆方程相减所得方程表示的直线.这一直线通常称为两圆的等幂轴,又叫根轴.设圆圆动点P(x,y),点P(x,y)对圆C1的幂为轨迹思想是几何问题代数化,同样可以逆向思考.一个代数式子的得到一定有着它的几何背景,因而可以从这条直线方程的得到过程来探究它的几何意义.反思结论3的探究过程,此方法显得快捷又清晰.分析如下:直线l的方程是由方程(4)减方程(5)得到的,即(1)根轴方程的活用示例.已知圆C:x2+y2-2x+4y-4=0,是否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l,使得以l被圆C截得的弦AB为直径的圆过原点?若存在,求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解设以AB为直径的圆C′:x2+y2+Dx+Ey=0(圆C′过原点),则直线l就是圆C 与圆C′的根轴,于是因此满足条件的直线l存在.当直线l的方程是x-y+1=0时,圆C′:x2+y2+2x=0;当直线l的方程是x-y-4=0时,圆C′:x2+y2-3x+5y=0.这是一道探索性问题,通常利用待定系数法,结合韦达定理及几何性质等知识进行处理,运算繁难.通过深入分析问题的结构,联想两圆根轴方程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地展开思维过程,是轻松、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2)其他相关结论.结论4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C1,C2,半径分别为r1,r2,|C1C2|=d,根轴l交C1C2于点D,则结论5 圆心不共线的3个圆,每2个圆有1条根轴,此3条根轴共点.结论6 与两圆直交的圆的圆心轨迹方程是两圆的根轴方程,即结论7 设圆C1:x2+y2+D1x+E1y+F1=0和圆C2:x2+y2+D2x+E2y+F2=0不同心,λ是参数,λ≠-1,则圆系x2+y2+D1x+E1y+F1+λ(x2+y2+D2x+E2y+F2)=0中任2个圆的根轴就是圆C1与圆C2的根轴.从课本的一个例题的思考提问出发,通过层层深入的探究,经历了对两圆根轴的认识过程.细细反思这一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①通过根轴方程的得到过程来探究它的几何意义,即透过代数式刻画其几何意义,能较容易地得到根轴等幂的性质.虽然解析几何着力于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但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的能力也必须同步形成.例如,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必修2有这样2个典型的用几何方法来解决代数问题的习题:1°已知0lt;xlt;1,0lt;ylt;1,求证:+ ++≥2,2°设a,b,c,d∈R,求证:对任意p,q∈R,有②通过这一探究,明白了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者的良苦用心.教材一有机会就提问,充分发挥问题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更主动、更生动、更富探索性,为师生提供了教科书外的广阔的探究空间.③在探究过程中,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一些结论早已被提出,那么是否这样的探究过程就没有意义了呢?数学发展至今,要有新的发现和突破是件很难的事情.但作为学习者,只有通过积极地探索,努力地再发现、再创造,才能了解数学,认识数学,融入数学,从而得到真正的提升.【相关文献】[1] 蒋声,左宗明.高中数学题典[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 罗碎海.方程与几何背景的探讨[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上旬,2009(3):31-33.[3] 梁瑞芳,刘品德.求两圆根轴方程方法的一个活用[J].数学通讯:上半月,2005(2):50.。
相离的圆方程相减的意义
相离的圆方程相减的意义好吧,今天我们来聊聊“相离的圆方程相减的意义”,听起来有点深奥,但别担心,咱们慢慢来。
想象一下生活中的圆。
圆就像朋友,围着你转,开心的时候它特别亮,烦恼的时候它也不离不弃,真是个好伴。
这时候,我们可以把这些圆看成是一些方程,它们在数学的世界里默默地运转。
相离的圆呢,就是它们彼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像两个好朋友,虽然不常见面,但彼此心中都有个位置。
好比说,我们有两个圆,A和B。
A的方程是 ( (x a_1)^2 + (y b_1)^2 = r_1^2 ),B 的方程则是 ( (x a_2)^2 + (y b_2)^2 = r_2^2 )。
这两个圆之间的关系就像两个人的距离,亲密又不失空间。
它们的相减,简直就像两位老友把各自的生活琐事拿出来分享,看看哪些地方有相同,哪些地方又是完全不同。
把这两者的方程相减,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方程,这个方程能揭示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和差异。
这样一来,咱们就能通过这些数学的“秘密交流”,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远,像是在做朋友之间的距离测量。
比如说,你和朋友在不同的城市,偶尔打个电话聊聊,心里想着你们的距离有多远。
但如果你们把各自的生活细节都讲出来,那种距离就不再是单纯的公里数了。
相减后的结果,仿佛是两个朋友从各自的生活中抽出了一些元素来看看,嘿,原来我和你的生活有这些不同之处啊。
数学上说,两个圆相离,说明它们不会交叉,也就是说彼此间有着自己的空间。
你想,两个朋友如果一直黏在一起,生活会不会变得无趣呢?所以,这种相减的意义不仅在于找出彼此的不同,更在于相互之间那种微妙的联系。
相减就像把各自的生活表演给对方看,哦,原来你也有这样的烦恼,真是太好笑了。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找朋友,彼此分享快乐和烦恼。
这个相减的过程就像是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理解对方。
当你把自己的生活细节告诉朋友时,那一瞬间,你们的距离仿佛也缩短了。
数学上,两个圆相减的结果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关系,这就像在说:虽然我们相隔千里,但我依然能够感受到你的存在。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李吉文一、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方法有两种,一种是~d r 法,另一种是判别式法D .以下详解这两种方法. 1、~d r 法根据两圆心距与两圆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 ①外离Ûd R r >+; ②外切Ûd R r =+;③相交ÛR r d R r -<<+; ④内切Ûd R r =-; ⑤内含Ûd R r <-.其中,R 是大圆的半径,r 是小圆的半径,如果是等圆,那么两圆就没有内含这种位置关系了.2、判别式法D已知22111:0C x y D x E y F ++++=1⊙,半径为r 和222222:0C x y D x E y F ++++=⊙,半径为R ,且R r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两圆的方程相减,得 121212()()()0D D x E E y F F -+-+-=简记为 0A x B yC ++= 其中220A B +? (1) 将(1)式代入其中一个圆的方程中,消去x 或y ,可得一个关于y 或x 一元二次方程,记为20ay by c ++=或20ax bx c ++=,其中0a >①0D >?两圆有两个公共点(相交);②0D =?两圆有一个公共点(内切或外切); ③0D <?两圆无公共点(内含或外离);以上②③中,如何区分内切和外切,内含和外离呢?请看以下数学思想方法: 将问题转化为小圆的圆心与大圆的位置关系(亦即点圆位置关系)来判断!如果圆心1C 在圆2C 的外面,即d R >,那么两圆外切或外离;如果圆心1C 在圆2C 的内部,即d R <,那么两圆内切或内含.二、两圆方程作差的意义两圆作差后得到的方程:121212()()()0D D x E E y F F -+-+-=简记为 0A x B yC ++= 其中220A B +? (1) 其意义为①当两圆相交时,方程(1)是相交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②当两圆相切时,方程(1)是过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 ③当两圆没有公共点时,方程(1)没有特别的含义.三、应用举例例题1 已知22:2440C x y x y ++--=1⊙和222:1090C x y x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若两圆相交,则求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解析】方法一:~d r 法圆心1(1,2)C -,半径3r =,圆心2(5,0)C ,半径4R =,则1,7R r R r -=+= 两圆圆心距为(1,7)d =所以,两圆相交,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可得 124130x y --= 即为相交弦的方程. 方法二:判别式法D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 124130x y --= 即 1334y x =-(2) 将(2)式代入222:1090C x y x +-+=⊙得 21604723130x x -+=24724160313224640D =-创=>所以,两圆相交,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是124130x y --=.【变式训练】 已知22:650C x y y +-+=1⊙和222:870C x y x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若两圆相交,则求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若两圆相切,则求出过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例题2 已知22:4210C x y x y +--+=1⊙和222:142410C x y x y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若两圆相交,则求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若两圆相切,则求出过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 【解析】方法一:~d r 法圆心1(2,1)C ,半径2r =,圆心2(7,1)C ,半径3R =,则1,5R r R r -=+= 两圆圆心距为5d R r ===+所以,两圆外切,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可得 4x = 即为所求公切线的方程. 方法二:判别式法D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得 4x = (3) 将(3)式代入222:142410C x y x y +--+=⊙得2210y y -+= 2(2)4110D =--创=所以,两圆相切.小圆圆心1(2,1)C ,坐标代入222:142410C x y x y +--+=⊙中,有222214241211422141170x y x y +--+=+-??=>所以,两圆是外切关系,所求公切线的方程4x =.【变式训练】1.已知22:1C x y +=1⊙和222:6890C x y x y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若两圆相交,则求出相交弦所在直线的方程;若两圆相切,则求出过切点的公切线的方程. 2.已知22:46120C x y x y +--+=1⊙和222:680C x y x y +--=⊙,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
(完整版)两圆方程相减的几何意义
方程011122=++++F y E x D y x 与0F y E x D y x 22222=++++相减后所得的直线方程的几何意义在平常的学习中知道,如果把两相交圆 ⊙1O 0F y E x D y x 11122=++++和⊙2O :0F y E x D y x 22222=++++的方程相减所得到的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但很多同学在用这个结论时没注意到前提条件必须是两圆相交。
如果两圆不相交,两圆相减照样可以得到直线l ,但l 的几何意义就改变了。
因而有必要就两圆的5种位置关系进行讨论直线l 的几何意义。
我就两圆的5种位置关系进行研究。
一.两圆相交设()111y ,x P 、()222y ,x P 是两圆的交点,则有0F y E x D y x 111112121=++++和0F y E x D y x 121212222=++++成立,即()111y ,x P 、()222y ,x P 满足方程-++++)F y E x D y x (222220)F y E x D y x (11122=++++即()()0F F y E E x D D 212121=-+-+-。
所以直线l 表示两圆相交弦所在直线。
二.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当把两相交的圆逐渐往两侧移动时,两交点逐渐靠近,最终重合为一点,此时两圆外切,同时与两圆相交的直线l 也就与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 成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因此,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外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当把两相交的圆逐渐往中间移动时,两交点逐渐靠近,最终重合为一点,此时两圆内切,同时,与两圆相交的直线l 也就与两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l 成为两内切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因此,直线l :()()0F F y E E x D D 212121=-+-+-表示两内切圆的公切线。
两圆方程相减后所得直线与两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方程相减后所得直线与两圆的位置关系作者:岳彩平来源:《商情》2013年第06期在高中数学必修2的学习中知道,如果两圆相交,把两圆的方程相减所得到的直线表示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方程。
有的同学就提出:如果两圆不相交,两圆方程相减照样可以得到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几何意义是什么?与两圆的位置关系又如何呢?因而我就两圆的5种位置关系进行讨论直线的几何意义和直线与两圆的位置关系。
两圆方程直线两圆连心线两圆相交一、直线与两圆连心线垂直二、两圆相交时,直线的几何意义就是公共弦所在直线三、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时,直线的几何意义就是两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四、两圆相离或内含时,直线的几何意义是到相离两圆的切线长相等的点的轨迹五、结论1、直线与两圆连心线垂直。
2、两圆相交时,直线的几何意义就是公共弦所在直线。
3、两圆相切(内切或外切)时,直线的几何意义就是两圆的过同一切点的公切线。
4、两圆相离或内含时,直线的几何意义是到相离两圆的切线长相等的点的轨迹。
六、用上述结论解题研究了上述问题后,对于解析几何上的某些问题特别是有关直线与圆的问题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下面以几道解析几何题来说明。
说明:第(1)题中,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就是过两圆交点的直线。
一般的方法是:先由两圆的方程求出它们的交点坐标,然后由两点式求出过两圆交点的直线方程。
但是,这里两圆相交,如果根据推论一,可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2x+6y-3=0。
第(2)题中,首先可由两圆的方程求出它们的切点坐标,然后由两圆的圆心坐标确定切线的斜率,由点斜式可求出过两圆切点的公切线方程。
但是,这里两圆外切,如果根据推论二,可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3x-4y-3=0。
第(3)题中,可设出所求直线方程的斜截式y=kx+b,先由所求直线与两圆心连线垂直确定斜率k,再由点P引两圆的切线长相等进而确定b的值。
但是,这里两圆外离,如果根据推论三,易得所求直线方程为11x-6y+3=0。
参考文献:[1]中等数学.2004,(01).[2]数学通报.2006,(11).[3]数学通讯.2005,(8).[4]圆周的幂与根轴.。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已知圆 C1:x2+y2+2x+2y-8=0 与圆 C2:x2+y2-2x+10y-24=0 相交于 A、B 两点,求圆心在直线 y=-x 上,且经过 A、B 两点的圆的方程.
3、过原点 O 作圆 C:x2+y2 为 P、Q,求线段 PQ 所在的直线方程.
例1变式:
求半径为 8 且与圆 C:x2+y2+10x+10y=0 切于原点的圆的方程.
§9.6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知识梳理】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五种): 2.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3.两圆公共弦问题:
【知识梳理】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五种):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2.判断圆与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1) 几何法: 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和或差的大小关系.
两圆圆心距 d>r1+r2,则两圆外离; d=r1+r2,则两圆外切; |r1-r2|<d<r1+r2,则两圆相交; d=|r1-r2|,则两圆内切; d<|r1-r2|,则两圆内含;
(2) 代数法: 解两圆的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若方程组有两组不同的实数解,则两圆相交; 若方程组有两组相同的实数解,则两圆相切; 若方程组无实数解,则两圆相离.
3.两圆公共弦问题:
(1) 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相减,所得直线方程即为两圆公共弦所在
直线方程,这一结论的前提是两圆相交.
(2) 两圆公共弦的垂直平分线是两圆圆心的连线.
(3) 求公共弦长时,几何法比代数法简单易求.
【方法梳理】
1.两圆位置关系的判断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 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一般不采用代数法.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 的方程作差得到.
【易错点】
两圆相切问题易忽视分两圆内切与外切两种情形.
两圆外离 方程相减
两圆外离方程相减摘要:1.两圆外离的定义和条件2.两圆外离的性质3.两圆外离的应用4.两圆外离方程的求解方法5.两圆外离方程相减的原理与步骤6.实例分析与解答正文:在几何学中,两圆的位置关系是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两圆外离的概念、性质及其应用,重点讲解两圆外离方程相减的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一、两圆外离的定义和条件两圆外离是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个圆心的距离大于两圆半径之和。
用数学符号表示为:d > R1 + R2。
其中,d表示两圆圆心的距离,R1和R2分别表示两个圆的半径。
二、两圆外离的性质1.两圆外离时,它们的公共区域为空。
2.两圆外离时,任意一条直线与两个圆相交的弦长相等。
3.两圆外离时,任意一条直线与两个圆的切线长度的和相等。
三、两圆外离的应用1.求两圆的公切线:已知两圆外离,可以求出它们的公切线。
2.求两圆的交点:已知两圆外离,可以求出它们的交点。
3.求两圆的面积和周长:已知两圆外离,可以求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
四、两圆外离方程的求解方法1.设两个圆的方程分别为:(x-a1) + (y-b1) = R1 和(x-a2) + (y-b2) = R2。
2.判断两圆是否外离:计算两圆圆心距离与半径之和的关系,判断是否满足外离条件。
3.求解公共区域:利用两圆方程相减,得到公共区域的方程。
4.求解交点:将公共区域的方程与其中一个圆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到交点坐标。
五、两圆外离方程相减的原理与步骤1.两圆外离时,它们的方程相减得到公共区域的方程。
2.公共区域的方程表示了两圆之间的空隙区域,可以用于求解两圆的交点、公切线等问题。
3.求解公共区域方程时,需要注意圆心的坐标和半径的关系,确保满足两圆外离的条件。
六、实例分析与解答设两个圆的方程分别为:(x-1) + (y-2) = 25 和(x-3) + (y-4) = 64。
1.判断两圆是否外离:计算圆心距离d = √[(3-1) + (4-2)] = 2√2,半径之和R1 + R2 = 5 + 8 = 13。
两圆的公共弦方程公式
两圆的公共弦方程公式秒杀结论:圆 C1:x2+y2+D1x+E1y+F1=0圆 C2:x2+y2+D2x+E2y+F2=0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为:(D1−D2)×+(E1−E2)y+F1−F2=0也就是将两个圆的方程直接相减。
题1:已知圆 c1:x2+y2−10x−10y=0 ,圆C2:x2+y2+6x+2y−40=0 ,两个圆相交于 A,B 两点,求直线 AB 的方程。
极简分析:直接使用结论,将两个圆方程相减,得到, 4x+3y −10=0题2:已知圆 x2+y2+x−2y−20=0 与圆 x2+y2=25 相交于 A,B ,则AB= _________。
极简分析:先求 AB 所在直线的方程,直接将两圆方程相减即可: AB:x−2y+5=0然后再利用《直线和圆的弦⻓计算》中的方法计算弦长我们就选 x2+y2=25 吧!这个看起来比较简单.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为 d=512+22=5 ,于是 AB=252−52=45 题3:圆 C1:(x−1)2+y2=4 与圆 C2:(x+1)2+(y−3)2=9 相交弦所在直线为 l ,则 l 被圆 O:x2+y2=4 截得的弦长为_______。
极简分析:先求 l 的方程,两个圆直接相减即可:2x−3y+2=0然后按照求直线和圆弦长的方法.圆心 (0,0) 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213 ,于是弦长 =222−(213)2=83913练习1:已知圆 C1:x2+y2+2x−6y+1=0 ,圆C2:x2+y2−4x+2y−11=0 ,两个圆相交于 A,B 两点,求直线AB 的方程。
练习2:已知两圆 x2+y2=10 和 (x−1)2+(y−3)2=20 相交于 A,B 两点,则直线 AB 的方程为________。
练习3:圆 C1:x2+y2=4 与圆 C2:x2+y2−4x+4y−12=0 的公共弦的弦长为________。
练习4:已知点 (8a,4b)(a>0,b>0) 在圆 C:x2+y2=4 和圆 M:(x −2)2+(y−2)2=4 的公共弦上,则 1a+2b 的最小值为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圆方程相减与圆的根轴直线与圆这一章有这么一个内容,那就是关于两圆的位置关系,相信很多同学都有印象:
已知两圆的方程,求这两圆的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只需要把两个圆的方程相减即可,
当然前提是x2和y2系数要一样。
并且若两圆相切,则得到的直线方程就是他们内公切线方程,若两圆半径相等,则得到的直线方程就是他们的对称轴方程:
圆O1:x2+y2+D1x+E1y+F1=0 圆O2:x2+y2+D2x+E2y+F2=0
两式相减得:L:(D1-D2)x+(E1-E2)y+F1-F2=0
当两圆相交时,L为相交弦所在直线方程,若相切,则为他们的内公切线方程,若两圆
半径相等,则为他们的对称轴方程。
那么,涉及到两圆位置关系的题目,可以先轻易地将
相交弦直线方程求出,然后利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求解。
我们当然是不能停留在“记住”
的层面,我们有两个问题摆在这里:
1:为什么如此便能求出两圆的公共弦直线方程?
2:当两圆相离半径也不相等的时候,按照上面的方法也能得到一条直线L,这时候的
直线L与两圆又有什么关系?
我们首先看第一个问题,我们首先看到,L的方程是两圆联立得到的方程,所以两圆的
两个交点都在L上,而两点已经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故L即为公共弦直线的方程。
当两圆相切时,我们可以从极限的角度去看待这个问题,就跟我们第一次接触“导数”的
概念一样,切线就是极限状态下的割线,这样相互联系对学生的学习也是很有好处的。
我
们也可以从L与两圆的交点个数看:L与圆O1联立方程的解的个数,与圆O1与圆O2联立出的方程的解的个数是一样的,而O1与O2只有一个解,故L与O1也只有一个交点。
如果
你愿意,你还可以从圆心到直线距离等于半径这个角度看。
当两个圆半径相等时,我们可以先求出他们的圆心连线方程,然后观察L与此直线的
关系,可以发现他们斜率之间的关系:
L: (D1-D2)x+(E1-E2)y+F1-F2=0
O1点坐标=(-D1/2,-E1/2);O2点坐标=(-D2/2,-E2/2),简单计算便知,L与O1O2垂直;O1O2
的中点坐标为P=(-(D1+D2)/4,-(E1+E2)/4),结合D12+E12-4F1=D22+E22-4F2(因为两圆半径相等),便可知P点在L上,从而证明L为两圆的对称轴。
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当两圆相离时,得到的L又是两圆的什么?答案是根轴。
所
谓的根轴是指:
到两圆圆心距离的平方差等于两圆半径的平方差的点的轨迹。
假设两圆的方程为:
圆O1:(x-a)2+(y-b)2=r12
圆O2:(x-m)2+(y-n)2=r22
设符合条件的点为P=(x,y),则根据条件有:
(x-a)2+(y-b)2-[ (x-m)2+(y-n)2]= r12- r22。
瞧!这不就是将两圆方程相减得到的式子么?简直就是天作地和嘛!如果我们明白:当两圆相交时,根轴就是公共弦直线,相切时,就是内公切线,那么我们便能用这方法推广到任意两个圆的情况了。
我们据此还可以证明关于根轴的一个性质:同心不同径的两圆,根轴不存在,同心又同径的两圆(也就是重合了),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其根轴。
当两圆同心的时候,a=m,b=n,得到r1=r2,所以当半径不同时,这是一个不可能成立的式子,故其根轴不存在;当两圆半径相等时,这是一个恒成立的式子,故任意一条直线都是其根轴。
这个咱们也很好理解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