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OI :10.13463/j.cnki.cczyy.2014.06.044
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治疗
范双双1,孙轶秋
2*
(1.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儿科,南京210029)
摘要: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


患儿气阴不足、营卫不和、卫表不固或脾胃湿热而致,病机之关键在于阴阳失调、腠理开合失司和湿热郁蒸。

中医药治疗主要以药物内服辨证施治,或以药粉外扑、洗浴、敷脐止汗,或施以针灸推拿,疗效均较肯定,且均未见
明显不良反应。

今后应结合多种方法,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体系,并积极进行中药剂型改革和中药外治法的拓展。

关键词:小儿;汗证;气阴不足;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R272.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258(2014)06-1079-03
作者简介:范双双(198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小儿肾脏疾病研究。

*通信作者:孙轶秋,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电子信箱-sunyiqiu88@126.com 。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for pediatric sweat syndrome
FAN Shuangshuang 1,SUN Yiqiu 2*
(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China ;2.Pediatrics of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TCM ,Nanjing 210029,China )
Abstract :Pediatric sweat syndrome refers to the children in the normal environment of quiet condition ,systemic or lo-cal sweat is too much ,even be drenched in sweat.This is because of children with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disharmo-ny between Ying and Wei ,instability of defensive Qi or with damp heat in the spleen and the stomach.The key of pathogenesis lies in the imbalance of Yin and Yang ,the disorders of Couli ’s function and depressive hot and humid.There are internal treatments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r powder on outside ,scouring bath ,applying the um-bilicus in order to restrain the sweat ,or using acupuncture and massage.These treatments all had certain curative effect and hardly any adverse reactions.It should found a treatment system with characterist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combining with a variety of methods ,reform the dosage form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exp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 :children ;sweat syndrome ;deficiency of qi and yin ;Chinese medicine therapy 汗证是指小儿在安静状态下、正常环境中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一种病证,多发生于5岁以内小儿
[1]。

长时间汗出过多会导致体液、电
解质失衡及营养物质的丢失,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并
导致患儿免疫力下降,易感外邪。

现代医学多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和抑制汗腺分泌等方面治疗小儿多汗,
如选用谷维素、654-2、阿托品等药物,虽有一定疗效,
但不良反应较大,限制了此类药物的使用。

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小儿多汗的临床研究和报道逐渐增多,中医药治疗多汗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发展潜力,且安全性高。

现就近些年中医药对小儿汗证的治疗研究,综述如下。

1内治法1.1
脏腑辨证治疗
陈乃麦等
[2]
认为心主血
,“血汗—
9701—
同源”,汗为血所化生,心脏功能失调或心之气阴不足均可致汗出不止,故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临床系统观察32例,结果全部治愈。

江澜等[3]从肝的生理、病理及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论证了汗证从肝论治的可行性,采用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清泄肝热以及滋阴柔肝、清热利湿等方法治疗汗证,取得满意疗效。

霍莉莉等[4]认为肝脾在汗液的形成和排泄中具有全面的调节作用,可谓调汗之枢纽,并结合现代儿童生活习惯,论述了临床常见木旺克土,积热蒸腾,迫津外泄而致汗出增多之证,治从调理肝脾着手,以调达肝气、调脾助运为要旨,辅以固表敛汗等治标措施,方选平胃保和汤合疏肝之品加减治疗,获得良效。

徐雯[5]认为小儿脾常不足、形气未充、腠理疏松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小儿多汗证的病理基础是脾胃虚弱,故治疗着手于健脾益气,自拟苓术汤(茯苓、防风、浮小麦、糯稻根、白芍、山楂、白术)加减治疗本病102例,总有效率96%。

严飞飞[6]采用培土生金法治疗肺脾两虚所致汗证,自拟固表止汗汤(党参、白术、茯苓、浮小麦、煅龙骨、煅牡蛎、炙甘草)加减治疗67例,总有效率100%。

匡凤明[7]认为肾虚当是小儿多汗的根本原因,以六味地黄丸加味治之,共观察5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

1.2专方、验方治疗孙轶秋等[8]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小儿多汗证150例,有效率为93.8%;陈英桂等[9]运用当归六黄汤加减、叶长寿等[10]运用生玉合方加味、冯丽萍等[11]用麦味地黄丸加减治疗小儿多汗均取得良好效果;张亚等[12]运用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60例,总有效率100%;古定国[13]运用自拟虚汗饮(黄芪、桂枝、太子参、生牡蛎、白术、白芍、山茱萸、麻黄根、炙甘草)加减治疗小儿虚汗证100例,总有效率为96.0%;刘崇玉[14]根据程子诚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运用九味汤(桑叶、玄参、麦冬、白芍、当归、乌梅、五味子、天花粉、甘草)加减治疗小儿盗汗30例,总有效率97.0%;郑明[15]以清肝健脾、益精止汗为法,运用广东省名中医何广贤的经验方“止汗汤”(象牙丝、麻黄根、浮小麦、瘦猪肉、淡菜)加减共治疗小儿汗证300例,总有效率为97.0%。

1.3中成药治疗吴艳明[16]采用“止汗灵颗粒”(黄芪、防风、白芍、五味子、麻黄根、生姜、大枣)治疗20例气阴两虚型小儿多汗证,治愈率为100%。

贾宁等[17]采用“虚汗停颗粒”(该配方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牡蛎散,作者对原方作了合理的加减)治疗小儿多汗证120例,总有效率为91.2%。

2外治法
2.1药物外治法
2.1.1药粉外扑孙增华等[18]采用扑汗粉治疗多汗证(主要为局部多汗)20例,扑汗粉原系古方,作者调整剂量,加少许香料,其组成为牡蛎、薄荷脑、茉莉香精,共研细末,将多汗部位擦干、洗净,扑上药粉适量,2 3次/d,3d为1疗程,显效率达85.0%。

严芳[19]采用中药(煅龙骨、煅牡蛎)外扑治疗小儿多汗证350例,总有效率94.6%。

许蕴碧[20]提出以牡蛎粉、五倍子粉各等量均匀撒布出汗部位,以龙骨、牡蛎等分研末扑身,以煅牡蛎、何首乌粉等分扑身等,均取药物收敛之性而用之。

2.1.2洗浴韦杏等[21]运用经皮肤给药法,使用曲麦散外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以酒曲之行导,推动浮小麦之药力渗透皮肤表皮角质层,直达小儿体内,从而起到调整阴阳、激活卫阳的作用,使腠理固密而汗止,总有效率97.0%。

黄元琴[22]运用玉屏风散加减泡足治疗小儿汗证60例,总有效率86.7%。

2.1.3敷脐研究认为,脐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并且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膜直接相连,故药物易于穿透,弥散迅速而通达全身[23]。

李立新[24]采用自制脐疗贴(五倍子粉以陈醋调匀塞入脐部固定)治疗小儿多汗证350例,总有效率94.6%。

董传昌等[25]采用止泻敷脐贴剂(苍术、五倍子、干姜、陈皮)治疗小儿多汗100例,结果显示其疗效与年龄、病程、伴发症有关,年龄较小、病程较短、有伴发症同时进行伴发症治疗者其疗效较好,有效率分别为91.0%,90.0%,89.0%。

章进[26]以止汗膏(麻黄根、五倍子、郁金按1ʒ1ʒ2共研极细末,用120目筛筛后装瓶备用,用时蜂蜜调成膏)外涂双侧乳中穴治疗汗证415例,并用单纯西药治疗52例,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7.6%,治疗组总有效率95.9%,对照组疗程平均为6.42d,治疗组疗程平均为
3.50d,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

2.2针灸治疗王伟志等[27]采用“盘龙刺”治疗自发性多汗证取得满意疗效,方法:取华佗夹脊穴,采用自上而下依次左右交替针刺,用捻转平补平泻法,针刺后其如一条龙一样盘踞在患者背部,故名“盘龙刺”,1次/d,总有效率为96.2%。

韩长根等[28]运用灸法(神阙、涌泉(双))治疗小儿自汗、盗汗24例,取得满意疗效。

王小平等[29]应用壮医药线点灸治疗小

0801

儿汗证49例,并设中药组45例和西药组47例进行对比观察。

药线组使用作者所在医院制备的3号细苎麻药线,点燃后直接灼灸患儿体表穴位:肝俞、肾俞、神门、筋缩、足三里、三阴交、百会、孔最、内关、太溪、中冲、劳功,1次/d;中药组表虚不固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加减,营卫不和型用黄芪桂枝汤加减,气阴两虚型用生脉饮加减;西药组予复方维生素B液、糖钙片、肌苷片口服。

3组均7d为1个疗程,结果药线组总有效率98.0%;中药组总有效率95.6%;西药组总有效率55.3%。

2.3推拿治疗李江[30]采用捏脊配合中药(玉屏风散加味)治疗小儿汗证94例。

捏脊法旨在改善患儿交感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调整汗腺分泌功能,主要是心肺区的神经节段,同时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止汗、减少外感的目的;玉屏风散能充实形气、固密腠理,合用共奏益气固表和营之功,总有效率100%。

3结语
目前治疗小儿汗证的中医药方法较多,疗效肯定,内服和外用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有很多值得推广的临床经验。

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存在许多不足,诸如设计不严谨、辨证分型、疗程长短、疗效判定标准不统一,部分报道缺少必要的对照研究,病例数较少,未进行随访、无远期疗效的统计结果等,从而降低了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及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有待将其进一步规范提高。

中医中药治疗方法虽较多,但研究不够深入,没有对各种治法的疗效进行对比,从而优选出最有效的治法或将多种方法有机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治疗体系。

这些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展开,从而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参考文献: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126-128.[2]陈乃麦,易明.炙甘草汤治疗小儿汗证32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4):45.
[3]江澜,元媛,马维骐.汗证从肝论治[J].四川中医,2006,24(2):36-37.
[4]霍莉莉,虞坚尔.调肝运脾治疗小儿汗证[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S1):169-170.
[5]徐雯.自拟苓术汤治疗小儿虚汗证102例[J].江苏中医,2000,21(3):27.
[6]严飞飞.培土生金法治疗小儿汗证疗效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9,5(6):24-25.
[7]匡凤明.六味地黄丸加味治疗小儿汗证50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8,29(3):19-20.[8]孙轶秋,韩新民,张军虹.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小儿多汗症[J].江苏中医,1992(8):18.
[9]陈英桂,严秀红.当归六黄汤治疗小儿汗证36例[J].吉林中医药,2000,20(5):43.
[10]叶长寿,林幼珍.生玉合方加味治疗小儿久汗症32例[J].新中医,2007,39(4):70-71.
[11]冯丽萍,徐桂萍,张素玲.中药治疗小儿单纯性多汗68例初探[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4,20(8):422.
[12]张亚,张卉,刘苗苗,等.三甲复脉汤加减治疗小儿气阴亏虚型多汗症60例[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36(5):53.
[13]古定国.虚汗饮治疗小儿虚汗症[J].河南中医,2000,20(2):27.
[14]刘崇玉.九味汤治疗小儿盗汗30例[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1,3(1):39-39.
[15]郑明.止汗汤治疗小儿汗症300例[J].新中医,2001,33(7):51-52.
[16]吴艳明.止汗灵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气阴两虚型2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06,28(11):814-815.
[17]贾宁,王翠娣.虚汗停颗粒治疗小儿多汗症120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0,16(12):1060.
[18]孙增华,李月萍,黄柏灵,等.扑汗粉治疗多汗症疗效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5,4(3):17.
[19]严芳.中药外扑治疗小儿汗症[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32):4177.
[20]许蕴碧.论小儿汗证[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0,6(2):120-121,128.
[21]韦杏,梁文旺.麦曲散洗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J].广西中医药,2003,26(1):29.
[22]黄元琴.玉屏风散加减药浴治疗小儿汗证6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578.
[23]李七一.刘慧瑾老师脐疗经验[J].吉林中医药,2002,22(3):5-6.
[24]李立新.脐疗贴治疗小儿汗证350例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07,27(10):30-31.
[25]董传昌,冯毓.止泻敷脐贴剂治疗小儿多汗100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6(1):100.
[26]章进.止汗膏外涂乳中穴治疗汗证临床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1995(3):20-21.
[27]王伟志,赵亮.“盘龙刺”治疗自发性多汗症[J].四川中医,2006,24(3):104.
[28]韩长根,闫支花.灸治小儿自汗、盗汗24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7,26(10):8.
[29]王小平,李凤珍.药线点灸治疗小儿汗证49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4,12(8):30-31.
[30]李江.捏脊配合中药治疗小儿汗证94例[J].陕西中医,1989(6):247.
(本栏责任编辑:张海洋收稿日期:2014-07-13)

180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