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
一、“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理论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又高度统一的,其主要源自古代的“医食同源”及后来的“药食同源”理论。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对食物与药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因此将食物和药物同时分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苦、酸、咸)归经。并且把食物和药物治疗等同起来看待,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理论同饮食营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赋予食物以药物的性能,于是就有了对健康人可以养生保健,对有疾病的人可以治疗与康复的双重功效。
以上这些食物又与药物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帝内经》就提出了“药补不如食补”。《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
所谓“医食同源”根据上述“药食同源”的理论,提出医学起源于生活,医事活动与食事活动有关,传统医学与食物疗疾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一)饮食是中医药之源
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以设有负责饮食营养管理的专职人员——食医。负责掌管调配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温凉和分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并且形成了成熟的食疗体系,总结了“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和“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疾医(内科)疡瘤(外科)的理论。
到春秋战国时的世界最著名中医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名句。此时的名医扁鹊指出“君主有病、其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到盛唐医圣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备急
千金要方》一书中有“食治”专篇。收集用以食疗的食材达154种。并提出了“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并认为能够用“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良工”。的是名医、好医。试问我们今天的医生能有几人有此医道,有此耐心。虽然当今医学界仍把:“医疗、营养、
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作为重要的理念,但是在所谓以西方对抗性治疗为主导的世界医学界,无不把营养、保健仍至中医科学,列为所谓的非主流医学,其后果是药越来越多,病越生越怪。人类生理和心理痛苦指
数比100年前增加了1.5倍。
在新世纪的今天,是人类对他康、长寿的需求,又一次把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吸收饮食医疗推倒了时代的前沿,并期待我们发扬光大。
(二)中医药对人体营养要素的解读
现代营养学认为有六大营养要素是人体不可缺的,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他命和水,其实这些内容和精髓中医药早有科学的临床应用。
1、“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蛋白质、多肽、氨基酸——人体最主要的宏量元素。
我们知道蛋白质一词是来源于希腊语的“最主要的”它很恰当地描述了这一重要的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地位。自从荷兰化学家马尔德发现蛋白质以来,在营养学界一直把它认为是“头等质量”的东西。
2300年以前汉代刘安发明豆腐制造术,就是人类最早科学利用蛋白质的最大发明。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器官都是由蛋白质所构成,从微小的细胞到有形态的组织以及一切的人体器官都是蛋白质组成,生物化学家在研
究蛋白质时发现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是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当我们摄取缺乏或者
合成障碍时人就会生病,如糖尿病、肝病等等。你们知道猫为何要捉老鼠吗?就是因为猫需要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牛磺酸。这种氨基酸虽然不能和其它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但是它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改善肝脏
代销谢利肝功能,对神经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其实人类在摄取蛋白质时除了营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
是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如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和骨密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而起到调节生理
作用的就是人体在消化蛋白质时所产生的多肽。
中医药是最早利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治疗疾病的,如西汉时用新鲜猪胰脏治疗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的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用动物骨煲汤治疗骨折和肿瘤病人,就是现代医学的增加胶原骨架,增加肿瘤细胞外周
组织韧性防止肿瘤迁移。
水肿病人服用赤小豆、乌鱼就是利用赤小豆蛋白和乌鱼蛋白中的特殊氨基酸和多肽组成调整潴留水肿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当归羊肉汤治疗女性贫血、阴阳二虚。
山药羊肉汤治疗男性阳痿、腰腿乏力等等都是利用食材中的蛋白质,多肽达到营养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2、“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碳水化合物——人体最佳能源
所谓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有蔗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的固体成分主要是糖类物质构成,动物性食品含糖量甚微。
为何称糖为碳水化合物
所谓“女子不可百日无糖”中医认为妇女产后其身体多瘀,且八脉空虚、导致腹痛,常用生化汤、金铃子散,用红糖调服“通瘀”或“排恶露”。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还认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入归肝、心、脾、肺、肾五脏。显然味甘之红糖应归入脾,脾乃统血之脏,其实我们来看一下红糖的化学成分就知道我们中医药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1000g红糖中含钙900mg,含铁100mg”。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证实红糖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砷,铁是血浆中的最重要的金属元素,而微量的砷可强烈刺激机体造血功能。
碳水化合物不仅仅为细胞提供能量,并且协助蛋白质的合成,还有很多调节生理功能活性的作用,如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中的发酵作用,因生产大量的好氧菌群来替代原有的厌氧菌群,减少致癌的产生。膳食纤维有助于减肥,这是因为纤维产热少,同时能够阻碍脂肪的吸收,中医利用荷叶、豆渣合剂减肥的原理就是如此相同。
植物纤维中还含有大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异类黄酮、氢化类黄酮及木脂体等,它们有预防癌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预防心脏病、减少女性更年期疾病。
3、“厨中百味油为贵”脂肪——人体最重的产能营养素
俗语说:“世上万物米称珍、厨中百味油为贵”。脂肪除了是重要的供应热能的营养外(38千焦耳/g约合9.3千卡/g)另一个作用就是作为脂溶性活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的提供者和携带者,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还可以转化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抗血小板凝集物。一旦人体摄入脂肪不足特别是必需脂肪酸使就会导致皮肤病变,以及生殖机能障碍,记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等。
中医药也是最早利用动植物脂肪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百岁子——核桃,其果仁含量高达75%,古代医学自己认为核桃外观酷似人脑,因此认为于人有强肾补脑之功。常食能使人延年益寿,《开宝本草》一书中就有核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的记载,名医张锡纯认为核桃仁能:“消坚开瘀,治心胶绞痛,石淋,石淋阻塞作疼”。苏籽油用于养心,消肿,利尿,治心口痛。这些都与现代研究是相吻合的,现代研究发现核桃油中合有大量的亚油酸甘油脂,苏籽油中合有大量的α-亚麻酸,这些脂肪酸一旦被人体吸收后可合成DHA、EPA收GP磷脂,能增加细胞活性,营养神经,降低血阻固酸防止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4.“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一人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食盐就是人类饮食中的可缺的调味品,梁代名医陶弘景称:“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食盐不仅关于生活,在很多宗教礼仪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基督教的圣餐或祭礼,天主教的洗礼仪式中都离不开食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