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身体改善免疫系统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身体改善免疫系统

中医养生之道如何通过中医调理身体改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疾病和保持健康的关键系统之一。

而中医作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宝,积累了千百年的智慧和经验,提供了许多有效的方法来调理身体、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本文将从中医养生的角度,探讨如何通过中医的方法来改善免疫系统。

一、饮食调理饮食在中医养生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为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可以滋养身体,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1. 中医养生饮食的原则中医强调调养养生,主张根据自身的体质来制定饮食方案。

一般而言,养生饮食应以清淡、均衡为原则,减少油腻、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增加新鲜蔬菜、水果以及粗粮的比例。

2. 按照“五行”调理中医讲究“五行”平衡,即金、木、水、火、土。

每个人的体质都与某一种元素相关联,可根据个人体质来调整饮食中不同元素的比例,达到平衡调理的目的。

3. 食疗的应用中医食疗是一种药物食品同源的治疗方法,通过食物的选择和搭配,来达到治疗和调理的效果。

例如,食用具有补益作用的食材如党参、黄豆等可以提高免疫力,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可以增强抵抗力。

二、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和调理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以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为原料,通过煎煮、蒸腾等制作工艺提取药效并应用于临床。

在免疫系统调理中,中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中药中医药中有许多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材,如人参、黄芪、党参等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

使用中药调理免疫系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合理用药和相应疗程。

2. 中药膏方的应用中药膏方是一种将中药煎煮浓缩后制成的药膏,直接外敷于皮肤表面。

通过吸收中药的药效,对皮肤进行调理,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一些含有黄芪、田七等中药成分的膏方,对于改善皮肤状况、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增强身体的免疫功能,通过刺激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等方式,提高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中医药在免疫力提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免疫力提升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免疫力提升中的应用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并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在当今社会,免疫力的提升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免疫力提升中的应用,并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和草药。

一、中药调理免疫力中医药学认为,免疫力的提升是通过调理人体的整体平衡来实现的。

中药可以在调理体内阴阳平衡的同时增强免疫系统。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中药调理免疫力的方法:1. 中药汤剂中药汤剂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煎煮不同的中草药而成。

在调理免疫力方面,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党参、枸杞子等。

这些中草药被认为具有养生益气的作用,可以增强体内的免疫功能。

2. 饮食调理中医药倡导“治未病”,饮食调理是其中的一种方法。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性味和功效。

例如,绿豆被认为是一种清热解毒的食物,可以改善体内的湿热症状,提升免疫力。

3.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药中另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通过针刺经络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刺激经络系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免疫力。

二、中医草药增强免疫力中医草药被视为一种天然的药物治疗方法,被广泛用于提高免疫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中医草药:1. 金银花金银花被认为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常被用于治疗感冒和病毒感染。

它含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并促进白细胞的产生。

2. 黄芪黄芪被广泛用于中医药中,被认为具有补气养血、增强免疫力的功效。

黄芪含有多种对抗病原体和增强免疫功能的活性成分,可以帮助身体抵抗外界侵袭。

3. 人参人参是一种名贵中草药,常被用于增强体力和提高免疫力。

它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可以刺激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加白细胞数量,提高抗病能力。

三、中医养生方法提升免疫力除了中药和中医草药,中医养生方法也可以帮助提升免疫力。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养生方法:1. 气功练习气功是中国传统的身体调理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人体的能量流动。

中医与免疫学

中医与免疫学

中医与免疫学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研究生物体如何抵抗外来病原体和异物的学科,它对于人类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有着独特的免疫调节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免疫学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医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

中医理论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念,认为人体健康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通过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气血畅通,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在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免疫调节的记载,比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先天不足,后天不足”等理论,都与免疫学的概念有着一定的契合。

此外,中医药材中的很多药物也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比如人参、黄芪、当归等,被广泛应用于提高机体免疫力。

中医诊疗方法中的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手段,也常用于调节免疫系统。

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调节气血,强化机体免疫功能。

推拿则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拔罐和艾灸则能疏通经络,排除湿寒之邪,增强机体的自愈能力。

这些方法在中医治疗各种免疫相关疾病时,都具有独特的疗效。

近年来,中医与现代免疫学的结合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的免疫调节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科学验证。

比如,某些中药可以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某些中药可以促进免疫细胞的活化,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这些研究成果为将中医与免疫学有机结合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中医在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总的来说,中医与免疫学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较深的内在关联。

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免疫学的结合,为中医在提高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医在免疫学领域的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发挥,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免疫学中医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与原理

中医免疫学中医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与原理

中医免疫学中医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与原理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天然防御机制,起着保护身体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作用。

中医免疫学是研究中医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学科,通过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来调理和加强免疫系统功能。

本文将就中医免疫学中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与原理进行探讨。

一、中医免疫学中的调理方法1.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免疫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调理免疫系统。

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选择适当的草药组合配方,以调理免疫功能。

例如,党参、黄芪等草药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而苦参、白术则有抗病毒和抗菌的功效。

通过中草药的内服外用,可以达到调理免疫系统的目的。

2.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免疫学中重要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穴位,针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

例如,经典的"四神针"包括大椎、风池、百会和足三里穴位,通过对这些穴位的刺激,可以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提高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中医免疫学中常用的调理方法之一。

通过按摩特定的腧穴和经络,可以改善气血循环,调理免疫系统。

例如,胸部按摩可以刺激肺部和心脏经络,增强肺部功能和心脏循环,从而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中医免疫学中的调理原理1. 整体观念:中医免疫学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共同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

因此,在调理免疫系统时,中医兼顾调理全身的平衡,通过调理气血、脏腑功能,从而加强免疫系统的活性。

2. 升阳化气:中医免疫学认为阳气是保持人体健康的基本要素,即"阳气足则邪不侵"。

调理免疫系统的关键就是升阳化气,通过中草药、针灸等方法,激活阳气,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3. 补益脏腑:中医免疫学中,脾胃为调理免疫系统的关键脏腑。

脾胃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转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调理免疫系统时,中医往往通过调理脾胃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4. 舒筋活络:中医免疫学认为,气血畅通和经络通畅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中医药与免疫系统疾病增强免疫力的神奇效果

中医药与免疫系统疾病增强免疫力的神奇效果

中医药与免疫系统疾病增强免疫力的神奇效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神奇疗效越来越感兴趣。

尤其是在免疫系统疾病方面,中医药被认为具有一定的增强免疫力的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提升免疫力的作用,并介绍一些经典的中医药方。

一、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1. 中医药改善免疫调节功能中医药注重整体观念,强调平衡人体的阴阳和气血。

通过中草药的使用,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平衡,增强免疫功能,从而对免疫系统疾病起到治疗作用。

例如,对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可以采用补气、养血的中草药,以改善免疫调节功能。

2. 中医药调理脾胃功能提升免疫力中医药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对身体的免疫力具有重要影响。

脾胃功能弱的人容易出现免疫系统疾病。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脾胃功能,增强体内营养吸收,提升免疫力。

常用的中草药如黄芪、党参等,都有调理脾胃功能的作用。

3. 中医药提高机体抗体水平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具有增强机体抗体水平的作用。

例如,在治疗过敏性疾病时,可采用常用的麻黄、连翘等中草药,以提高机体的抗体水平。

这些草药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从而增强机体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中医药增强免疫力的经典方剂1. 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一种经典方剂,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有助于免疫力的提升。

该方剂由柴胡、黄芩、生姜等多种中草药组成,适用于肝气郁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如慢性肝炎等。

2.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补气方剂,适用于体虚气弱的人群。

该方剂由人参、黄芪、白术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可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特别适用于气虚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3. 四物汤四物汤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补血方剂,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该方剂由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可以补充机体所需的营养,增强免疫力。

常用于贫血、月经不调等疾病的治疗。

总结:中医药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医学,对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提升免疫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研究

中医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研究

中医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研究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疗法之一,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中医药被认为具有独特的治疗作用,可以辅助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一些相关的临床应用。

一、中医药免疫学概述中医药免疫学是对中医药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其调节机制进行研究的学科。

据中医学理论,人体的免疫系统由脏腑、经络、气血等组成,与中医药的证候学和辨证施治理论有着密切关系。

中医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平衡阴阳等方式来达到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二、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研究进展1. 中草药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中的许多中草药被发现具有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

例如,黄芪、党参等中草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

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党参中的人参皂苷等成分被证明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中药中常用的人参、黄精等也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效果。

2. 针灸疗法的免疫调节作用针灸作为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调节的治疗中。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穴位可以增加机体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三、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的临床应用中医药在临床上已经应用于许多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中医药在免疫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的治疗中,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此外,中医药也在预防传染病、调节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引起的病变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和应用。

据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显示,中医药在免疫调节中确实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来明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规范。

四、结语中医药在免疫系统调节中的研究正在逐渐深入和扩展。

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其独特的免疫调节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和认可。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中医药是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凭借其独特的理论和方法治疗各种疾病。

近年来,中医药在免疫系统的调节方面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

一、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中医药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根据中医药理论,人体的健康依赖于体内气血的平衡和经络的通畅。

当体内的阴阳失调或经络阻塞时,容易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二、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直接调节1.增强免疫力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机体内环境,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黄芪和党参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中医药中的某些草药还可以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它们的杀菌能力。

2.抑制炎症反应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是一种正常的保护机制,但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时,炎症反应会过度激活,导致疾病发生。

中医药中的一些草药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免疫系统的炎症反应,并减轻相关症状。

三、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间接调节1.调整饮食中医药强调饮食与健康的关系,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选择具有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食材,可以起到间接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

例如,中医药认为银耳具有滋阴养胃、补充免疫力的功效,可以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

2.调节情绪中医药注重身心平衡,认为情绪对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的情绪,改善情绪紊乱引起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例如,一些中药可以镇定情绪、缓解焦虑和压力,从而间接调节免疫系统。

四、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机制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致力于探明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

研究发现,中医药中的药物成分可以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途径、调节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等方式发挥作用。

这些研究为中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中医药在免疫系统的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可以直接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炎能力。

此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整饮食和情绪,间接调节免疫系统。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制,以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中医药拥有久负盛名的疗效,其中之一就是其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作用。

免疫系统是人体内一套高度复杂、精密而重要的防御体系,负责对抗外来病原体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而中医药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提供了一种替代疗法,下面将详细探讨中医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的作用。

1. 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的健康与免疫系统的平衡状态密不可分。

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主张以整体调节为基础,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调和,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气血理论、阴阳理论和五行学说等,这些理论为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提供了指导。

2. 中医药的药物调节免疫系统的作用中医药在调节免疫系统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药物的选择,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升阳固表、散邪护正等,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常用的中药如黄芪、党参、黄连等,具有益气固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

3. 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的养生方法除了药物调节,中医药还提倡一系列养生方法,帮助增强免疫系统。

中医养生强调调整饮食结构、保持适量运动、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等方法,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例如,适当的饮食调理可以通过补充营养、调节肠道菌群,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4. 中医药辨证施治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中医药强调辨证施治,即针对不同体质和疾病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

通过辨别体质和疾病状态,中医药可以对免疫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调节和增强。

例如,对于气虚体质的人,中医药可以通过补气的方法,提高免疫力;对于湿热体质的人,中医药可以通过清热解毒的方法,调节免疫系统。

5. 中医药在慢性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中医药在慢性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慢性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白血病等,对西医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而中医药在改善机体免疫力、调节免疫系统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选择。

综上所述,中医药通过多种途径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和增强,为人体提供了一种天然而有效的替代疗法。

《中医药与营养》课件

《中医药与营养》课件
蔬菜富含维生素、矿质、膳 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清热
解毒、利尿消肿等药性。
水果
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 食纤维等营养成分,具有生津
止渴、润肺止咳等药性。
肉类
肉类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 素等营养成分,具有补血益气
、强筋健骨等药性。
食疗在营养调理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
通过合理的食疗,可以 预防疾病的发生,提高
03
中药与营养
中药的营养价值
中药含有多种营养成分
许多中药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 值。
中药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
中药中含有的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也是人体必需的,如钙、铁、锌、硒等。
中药能提供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
一些中药含有必需的氨基酸和脂肪酸,对于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
中医药学注重食物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作用,认为不同体质的 人应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理,以达到阴阳平衡、脏腑机能 和谐的目的。
02
中医药的营养学理论
阴阳五行与营养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药学中的基本理论之一,它对营养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详细描述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结为阴阳和五行(木、火、土、金、水)的相互作用。在营养学 方面,阴阳理论强调食物的阴阳属性应该与人体内部的阴阳状态相匹配,以达到平衡和健康的状态。五行理论则 指导我们根据食物的五行属性来合理搭配食物,以维持人体五脏的正常功能。
进展2
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在中医 药与营养结合的研究中得 到广泛应用,提高了研究 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进展3
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疾病 状态的中医药营养调理方 案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
中医药与营养的未来研究方向

中医药与免疫 (2)

中医药与免疫 (2)

』砺卷有益——口天津中医学院教授郭辉中医药与免整体观念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特色,它既强调人体内部的统一平衡,又重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协调。

人体的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即人体免疫之根,免疫细胞即产生免疫物质单位)和免疫分子(即免疫球蛋白或细胞因子)等构成的一个整体的免疫防御体系。

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现中医学认为,“正气存内,邪不代医学发展,中医药研究的广泛开可干”。

这里所说的正气,指对疾病展,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很强的免疫的抵抗能力,包括免疫防御功能。

调节与免疫增强的功能,可以保护邪则是指包括细菌、病毒在内的一免疫器官、滋养免疫细胞、调节增切致病因素。

这就从理论上奠定了强免疫分子的活力,发挥抗感染、中医学免疫的基础。

抗肿瘤等多种免疫作用。

中医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目前,医药界已经从多种中草药中提取出具有广泛免疫作用的多糖。

比如,甘草活性多糖具有抗感染、抗肿瘤的作用。

在抗感染方面,中草药多糖可以与抗菌、抗病毒药物合用,提高疗效。

实验证明,甘草多糖可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使巨噬细胞吞噬致病微生物的能力提高1倍以上。

在抗肿瘤方面,实验也证明,甘草多糖抑制肿瘤作用是通过Bax基因蛋白表达的抑瘤作用,使Bcl—2基因蛋白丧失促发作用,从而抑制Bcl—2基因使癌细胞的生存与转移。

甘草多糖有抗衰老作用。

人体的衰老首先表现为免疫系统的功能衰退,从而导致免疫功能降低和免疫功能紊乱,削弱了强身抗病的能力,日趋衰老。

应用中草药多糖,可广泛调节免疫功能,增强免疫活性,从根本上强身抗病,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口执业药师张莹研究认为,多糖的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如激活T细胞、B细胞、活化补体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细胞毒T细胞等)、促进细胞因子生成等途径对免疫系统发挥多方面的调节作用,见下图。

‘’1。

’。

’1。

1。

1。

…i抗感染、抗病毒、抗肿瘤糖作用机理14Q!g莼旦焉i器害淼茹淼朋献。

一万方数据中医药与免疫作者:郭辉作者单位:天津中医学院教授刊名:开卷有益(求医问药)英文刊名:JOURNAL FOR BENEFICIAL VEADINGS DRUG INFORMATIONS & MEDICAL ADVICES 年,卷(期):2003(6)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yy-qywy200306014.aspx。

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

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

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一、“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理论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又高度统一的,其主要源自古代的“医食同源”及后来的“药食同源”理论。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对食物与药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

因此将食物和药物同时分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苦、酸、咸)归经。

并且把食物和药物治疗等同起来看待,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理论同饮食营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赋予食物以药物的性能,于是就有了对健康人可以养生保健,对有疾病的人可以治疗与康复的双重功效。

以上这些食物又与药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帝内经》就提出了“药补不如食补”。

《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所谓“医食同源”根据上述“药食同源”的理论,提出医学起源于生活,医事活动与食事活动有关,传统医学与食物疗疾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一)饮食是中医药之源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以设有负责饮食营养管理的专职人员——食医。

负责掌管调配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

温凉和分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

并且形成了成熟的食疗体系,总结了“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和“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疾医(内科)疡瘤(外科)的理论。

到春秋战国时的世界最著名中医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名句。

此时的名医扁鹊指出“君主有病、其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到盛唐医圣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有“食治”专篇。

收集用以食疗的食材达154种。

并提出了“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

并认为能够用“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良工”。

的是名医、好医。

试问我们今天的医生能有几人有此医道,有此耐心。

中医养生与免疫力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免疫力的关系

中医养生与免疫力的关系近年来,免疫力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通过学习中医养生的方法来提升免疫力。

那么,中医养生究竟与免疫力有怎样的关系呢?本文将以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中医养生与免疫力之间的关联。

1. 中医养生理论概述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理念是“治未病”。

中医强调平衡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养生方法包括调节饮食、起居作息、运动锻炼、情志调适等,通过调整人体内外环境,维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2. 免疫力的概念及重要性免疫力是机体抵抗疾病入侵和保持健康的能力。

人体免疫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一个健康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

3. 中医养生方法对免疫力的影响3.1 草药调理中医倡导使用天然草药调理身体,以增强免疫力。

例如,黄芪、党参等草药被认为具有提升免疫力的功效。

这些草药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活性成分,能够调节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3.2 饮食调养中医强调饮食在维持免疫力方面的重要性。

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中医提倡合理搭配食物,如多食用新鲜蔬果、粗杂粮等,有助于补充营养、增强身体抵抗力。

适当的药膳调理也可以影响免疫力,例如炖汤加入免疫调节中药材。

3.3 按摩与针灸中医养生中的按摩和针灸被认为可以调节体内经络,促进气血运行。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通过按摩和针灸刺激经络,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和免疫力。

例如,推拿按摩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增强免疫细胞活性。

4. 科学验证与研究中医养生方法对免疫力的影响,在科学界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和研究。

研究表明,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提高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

同时,一些研究还发现,中医对于免疫相关基因的调节具有积极意义,进一步证明了中医养生对免疫力的积极影响。

5. 注意事项与建议尽管中医养生在提升免疫力方面有一定效果,但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 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都有所不同,对于中医养生的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

中医养生中的调理免疫系统与提高抵抗力

中医养生中的调理免疫系统与提高抵抗力

中医养生中的调理免疫系统与提高抵抗力免疫系统是人体抵御外界病菌侵袭的重要防线,健康的免疫系统能够有效保护身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中医养生注重调理人体内外平衡,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方式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本文将探讨中医养生中的调理免疫系统与提高抵抗力的相关方法和措施。

一、中医养生理论的基础中医养生注重“防未病”和“治未病”,强调以防为主,调整体质,提高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抵抗力,从而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中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通过平衡脏腑功能、气血运行以及脏腑相互关系的调整来增强人体免疫系统功能。

二、中医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1. 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养生中常用的调理工具之一。

中医药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个体体质、症状和体检结果等来选择合适的药材组合,以达到调理免疫系统的效果。

常用的养生中药包括黄芪、党参、枸杞子等,这些药材具有补气养血、滋阴养颜等功效,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抵抗力。

2. 饮食调理中医强调“平补平泻”,在饮食调理中也有着相应的原则。

平补指的是适量摄入各种食物,保持营养平衡;平泻则是指避免过食油腻食物和生冷食物,以免伤害脾胃消化功能,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此外,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饮食调理应因人而异,根据自身体质合理安排食物种类和用量,增强体质和抵抗力。

3. 运动调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中医养生推崇“动以活气,气以摄魄”,建议通过适度的体育锻炼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太极拳、气功、慢跑等,这些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活化气血、增强免疫功能。

4. 心理调理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强调情志与脏腑功能的相互作用,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机郁滞,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对提高抵抗力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常用的心理调理方法包括冥想、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人们舒缓压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三、中医养生的其他辅助方法除了上述提到的中医调理免疫系统的方法外,中医养生还有一些辅助方法可供选择。

中医养生 免疫必修课 中医养生方法提升免疫力

中医养生 免疫必修课 中医养生方法提升免疫力

中医养生免疫必修课中医养生方法提升免疫力免疫力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中医养生方法是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的手段之一。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的免疫力取决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工作。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帮助您提升免疫力,维持健康的身体。

一、良好的饮食习惯中医倡导“五谷为养,五果为助”,饮食是维持免疫力的基础。

首先,合理搭配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元素。

平时膳食中包括五谷杂粮、蔬菜水果、鱼肉禽蛋等各类食物,可以提供身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

此外,中医养生强调的温性食物如姜、葱、韭菜等,也可以在饮食中适当添加,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二、适度锻炼适度的锻炼对于免疫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中医强调经络的通畅,早起活动,适当运动可以保持气血的流动,并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

常见的锻炼方式可以包括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适合个人体质的有氧运动。

此外,中医也提倡在天气适宜的情况下进行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和大自然的元气,增加身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三、保持良好的作息良好的作息对于免疫力的提升非常关键。

中医养生强调天人合一的观念,人体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如早睡早起,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养护。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及时调整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保持身心的放松和平衡。

四、中医养生常用功法在中医养生中,常用的功法也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

例如,气功练习是一种通过调整呼吸和动作来调节身体的能量流动的方法,可以增强气血的循环和提升免疫力。

常见的气功练习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

另外,中医还强调保护肾气,认为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一些中医养生方法,如按摩肾俞穴、艾灸足三里等,也可以帮助促进肾气的健康发展。

五、中药调理中医注重调理身体的内外平衡,中药调理也是提升免疫力的一种常见方式。

例如,黄芪、党参、枸杞等药材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力调理中,可以通过口服或煎煮饮用的方式摄入。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的医药体系,秉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智慧和经验,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中医药注重整体调理,强调人体内部的平衡与和谐。

免疫系统作为人体的重要防御系统,起着抵御病毒、细菌和其他病原体入侵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与增强的作用。

一、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是由五脏六腑及其相对应的经络组成的。

五脏六腑包括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它们在中医理论中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

中医药的基本理论之一是“平衡论”,即强调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和五脏六腑的相互协调。

当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被打破或五脏六腑的功能出现异常时,就会导致免疫系统的失调。

二、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的方法和措施1. 中草药调理中医药中广泛使用的中草药被认为具有调理免疫系统的疗效。

例如,人参具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可通过调节脾胃功能来提高机体免疫力。

黄芪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

此外,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还可以直接杀灭病原菌或抑制其生长,起到抗感染的作用。

2. 食疗调理中医药强调通过食物来调节免疫系统,达到健康的目的。

例如,按照中医的观点,食物可以被分为寒热、酸甘苦辣五味。

寒热食物可以帮助调节体内温度,酸甘苦辣食物可以起到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根据具体的体质和病症,中医医生会给予不同的饮食建议来增强免疫力。

3.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药独有的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针灸可以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布和功能。

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加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同时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

三、中医药调节免疫系统的临床应用中医药被广泛应用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的治疗和调节。

例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脏腑功能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对于慢性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中医药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布来缓解症状。

增强免疫力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增强免疫力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

增强免疫力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增强免疫力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中医药的角度探讨增强免疫力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法。

一、中医药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人体的免疫力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医药理论将免疫力归纳为“正气”和“邪气”的斗争,认为只有当人体的正气充足,邪气才难以侵袭。

正气是指人体的防御能力和抵抗力,邪气则是指外界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等有害因素。

中医药理论认为,增强免疫力的关键在于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保持正气的充足。

中医药理论中,免疫力的增强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药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强盛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因此,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食物的烹饪方法,来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二、中医药实践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饮食调理的重要性。

根据中医药理论,增强免疫力的饮食应具备以下特点:(1)多样化:饮食应包含多种食物,以保证摄入各种营养物质。

(2)均衡:饮食应均衡摄入五谷杂粮、蔬菜水果、肉类蛋白等各类食物,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3)清淡:饮食应以清淡为主,避免过多的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

(4)适量:饮食应适量摄入,避免过度饱食或过度节食。

2. 草药调理中医药中有许多草药可以增强免疫力。

常用的草药有黄芪、党参、枸杞子等。

这些草药具有补气养血、益气健脾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在使用草药调理时,应根据个体的体质和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3. 针灸调理针灸是中医药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也可以用于增强免疫力。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功能,提高免疫力。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足三里、关元、大椎等。

针灸调理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中医药中的一种传统调理方法,通过调整呼吸和运动,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免疫功能。

中医药与免疫:补益类中药的现代免疫学研究概况

中医药与免疫:补益类中药的现代免疫学研究概况

中医药与免疫:补益类中药的现代免疫学研究概况(综述摘要)凌耀生欧汝强(广东省计划生育研究所510600)本文认为中医药学在数千年与疾病作斗争的漫长岁月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宝贵经验,是人类医学的一朵奇葩。

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有了预防医学的概念.并发现了病后免疫的现象。

从东晋葛洪<肘后方》的犬咬人方药的记载到唐宗时期的痘苗预防天花的事实,说明了我国医学对免疫学的认识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远远超越世界上的其他国际。

但这只是一方面,而作为中医药学真正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免疫学研究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

本文研究指出,作为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中医药学其所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其理论可说是博大清深,而其中的整体思想和扶正固本原理;脏腑学说和脾肾为本的思想以及辨证施治和理法方药等三大原则共同构成了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精髓。

在中医整体思想和扶正固本原理指导下,补益类中药医的应用和开发研究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它应用得最多最广,并获得了卓著的疗效,形成了中医药的一太特色和自身的优势,并最具代表性。

从阴阳气血和整体平衡观念出发,补益类中药又分为补阴药、补阳药、补气药和补血药四大类.并各有其明显的代表药物。

如人参、黄芪、党参等为补气药;而当归、白芍、何首乌等属补血药,如此等等。

由于这些补益类中药.尤其是这些代表药物,都是中医最常应用的一类药物,它们除了有较好的疗效和扳少副作用外,特别是它的“适应原”性或“双相调节”作用,更是构成了补益类中药的独特优势,这也是任何西药所无法比肩的。

也许正是这些方面的原因,补益类中药特别引人注目并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睬。

随着现代免疫学的出现和最近二、三十年问所取得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广大医药科学工作者,也几乎在这一时间起步,开始了对诸如人参、黄芪、党参、当归、何首乌、构杞子、地黄、淫羊藿……这些常用补益中药的免疫药理学及其有效成分的提纯分析等方面的研究。

从上一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开始,到最近二、三十年问,大量的这方面的科研论文一篇篇地相继公开发表,一本本有关补益类中药的现代专著竞相出版,形势十分喜人。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保健作用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保健作用

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保健作用中医药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在医疗健康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随着免疫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增加,人们对中医药在免疫系统疾病保健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免疫系统疾病方面的保健作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中医药调理方法。

一、中医药对免疫系统疾病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认为,免疫系统疾病是由于人体抵抗力下降或失衡引起的。

中医药强调身体内部平衡的重要性,通过调理人体内的阴阳平衡、气血流通、五脏功能等方面来增强免疫力,提高免疫系统的健康状态。

中医药理论中的“养生”概念强调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以促进人体内环境的平衡,从而达到免疫系统的保健效果。

二、中医药的保健方法1. 饮食调理:中医药强调“食疗”理念,认为食物可以改善身体内的阴阳平衡。

在保健免疫系统疾病方面,中医建议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海鲜等。

同时,避免过食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身体对免疫系统的负担。

2. 中草药调理:中草药是中医药中常用的保健方法之一。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配制出适合的中草药方剂。

常用的中草药有黄芪、人参、枸杞等,这些草药被认为具有养血、补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然而,在使用中草药时,需要谨慎选择,确保其来源和质量安全。

3.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也可用于免疫系统疾病的保健。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穴位,调节人体气血运行,促进自身免疫系统功能的恢复和提升。

然而,针灸治疗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操作,避免出现意外伤害。

4. 气功调理:气功是一种中医传统的呼吸和体位控制技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的姿势来调节身体内的能量流动,从而达到保健免疫系统的目的。

常见的气功调理方法包括太极拳、气功养生功等,它们能够帮助人们提高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功能。

五、中医药保健的优势与注意事项中医药在免疫系统疾病保健方面有其独到的优势。

首先,中医药强调防病先治的理念,注重身体整体的平衡和调节,可有效预防和减轻免疫系统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增强抵抗力

中医药增强抵抗力

中医药增强抵抗力中医药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有效方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们对中医药的疗效和作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中医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下面将从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常见的增强抵抗力的中药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来阐述中医药对于增强抵抗力的作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学说是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核心,阴阳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基本对立统一规律。

在人体内部,阴阳平衡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

五行学说认为人体的五脏五腑与自然界的五行相对应,相互制约、相互依存。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的经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畅通经络可以促进气血的循环,增强抵抗力。

二、常见的增强抵抗力的中药1. 黄芪: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扶正的作用。

黄芪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2. 人参:人参是中医药中的珍贵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强壮脾胃的作用。

人参能够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人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

3. 五味子:五味子具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

4. 灵芝:灵芝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抗炎、抗氧化的作用。

灵芝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5. 佛手:佛手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健脾开胃、化痰止咳的作用。

佛手可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感染的风险。

三、健康生活方式除了中医药的应用,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增强抵抗力的重要因素。

1. 均衡饮食:合理搭配食物,丰富营养,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2.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有助于身体恢复和免疫力的提高。

3. 适度运动: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

4. 心理调节: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和压力,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通过中医药的应用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增强抵抗力,提高身体的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与营养免疫学一、“药食同源、寓医于食”——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理论的伟大实践。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药物与食物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又高度统一的,其主要源自古代的“医食同源”及后来的“药食同源”理论。

所谓“药食同源”是指对食物与药物的认识是同步的,它们有共同的渊源,食性理论与药性理论互相一致,同出一理。

因此将食物和药物同时分四气(寒、热、温、凉)五味(辛、甘、苦、酸、咸)归经。

并且把食物和药物治疗等同起来看待,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中医理论同饮食营养学紧密结合在一起,赋予食物以药物的性能,于是就有了对健康人可以养生保健,对有疾病的人可以治疗与康复的双重功效。

以上这些食物又与药物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帝内经》就提出了“药补不如食补”。

《素问脏器法时论》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所谓“医食同源”根据上述“药食同源”的理论,提出医学起源于生活,医事活动与食事活动有关,传统医学与食物疗疾是同步发展起来的。

(一)饮食是中医药之源早在3000多年前,西周就以设有负责饮食营养管理的专职人员——食医。

负责掌管调配周天子“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的滋味。

温凉和分量,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医学”。

并且形成了成熟的食疗体系,总结了“以酸养骨、以辛养筋、以咸养脉、以苦养气、以甘养肉、以滑养窍”和“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疾医(内科)疡瘤(外科)的理论。

到春秋战国时的世界最著名中医典籍《皇帝内经》中就有“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的名句。

此时的名医扁鹊指出“君主有病、其先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用药”。

到盛唐医圣孙思邈在他的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一书中有“食治”专篇。

收集用以食疗的食材达154种。

并提出了“为医者,当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的临床治疗原则。

并认为能够用“若能用食平疴、适性遗疾者、可谓良工”。

的是名医、好医。

试问我们今天的医生能有几人有此医道,有此耐心。

虽然当今医学界仍把:“医疗、营养、护理是临床治疗的三大环节”作为重要的理念,但是在所谓以西方对抗性治疗为主导的世界医学界,无不把营养、保健仍至中医科学,列为所谓的非主流医学,其后果是药越来越多,病越生越怪。

人类生理和心理痛苦指数比100年前增加了1.5倍。

在新世纪的今天,是人类对他康、长寿的需求,又一次把中华民族的中医药吸收饮食医疗推倒了时代的前沿,并期待我们发扬光大。

(二)中医药对人体营养要素的解读现代营养学认为有六大营养要素是人体不可缺的,即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矿物质、维他命和水,其实这些内容和精髓中医药早有科学的临床应用。

1、“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蛋白质、多肽、氨基酸——人体最主要的宏量元素。

我们知道蛋白质一词是来源于希腊语的“最主要的”它很恰当地描述了这一重要的营养素在人体内的地位。

自从荷兰化学家马尔德发现蛋白质以来,在营养学界一直把它认为是“头等质量”的东西。

2300年以前汉代刘安发明豆腐制造术,就是人类最早科学利用蛋白质的最大发明。

我们知道人体的一切器官都是由蛋白质所构成,从微小的细胞到有形态的组织以及一切的人体器官都是蛋白质组成,生物化学家在研究蛋白质时发现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最小单位是氨基酸,其中有8种是人体自身无法合成,当我们摄取缺乏或者合成障碍时人就会生病,如糖尿病、肝病等等。

你们知道猫为何要捉老鼠吗?就是因为猫需要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牛磺酸。

这种氨基酸虽然不能和其它的氨基酸合成蛋白质,但是它能够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改善肝脏代销谢利肝功能,对神经细胞的形成有促进作用。

其实人类在摄取蛋白质时除了营养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调整机体的生理功能,如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改善皮肤和骨密度、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等等,而起到调节生理作用的就是人体在消化蛋白质时所产生的多肽。

中医药是最早利用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治疗疾病的,如西汉时用新鲜猪胰脏治疗消渴症,就是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用动物骨煲汤治疗骨折和肿瘤病人,就是现代医学的增加胶原骨架,增加肿瘤细胞外周组织韧性防止肿瘤迁移。

水肿病人服用赤小豆、乌鱼就是利用赤小豆蛋白和乌鱼蛋白中的特殊氨基酸和多肽组成调整潴留水肿组织、细胞的渗透压。

当归羊肉汤治疗女性贫血、阴阳二虚。

山药羊肉汤治疗男性阳痿、腰腿乏力等等都是利用食材中的蛋白质,多肽达到营养和调节生理功能的作用。

2、“女子不可百日无糖”碳水化合物——人体最佳能源所谓糖又称碳水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有蔗糖、淀粉和纤维素,植物细胞的固体成分主要是糖类物质构成,动物性食品含糖量甚微。

为何称糖为碳水化合物所谓“女子不可百日无糖”中医认为妇女产后其身体多瘀,且八脉空虚、导致腹痛,常用生化汤、金铃子散,用红糖调服“通瘀”或“排恶露”。

达到止痛的目的,同时还认为: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入归肝、心、脾、肺、肾五脏。

显然味甘之红糖应归入脾,脾乃统血之脏,其实我们来看一下红糖的化学成分就知道我们中医药的科学性。

研究发现:“1000g红糖中含钙900mg,含铁100mg”。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证实红糖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砷,铁是血浆中的最重要的金属元素,而微量的砷可强烈刺激机体造血功能。

碳水化合物不仅仅为细胞提供能量,并且协助蛋白质的合成,还有很多调节生理功能活性的作用,如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肠道中的发酵作用,因生产大量的好氧菌群来替代原有的厌氧菌群,减少致癌的产生。

膳食纤维有助于减肥,这是因为纤维产热少,同时能够阻碍脂肪的吸收,中医利用荷叶、豆渣合剂减肥的原理就是如此相同。

植物纤维中还含有大量的天然植物激素,如:异类黄酮、氢化类黄酮及木脂体等,它们有预防癌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预防心脏病、减少女性更年期疾病。

3、“厨中百味油为贵”脂肪——人体最重的产能营养素俗语说:“世上万物米称珍、厨中百味油为贵”。

脂肪除了是重要的供应热能的营养外(38千焦耳/g约合9.3千卡/g)另一个作用就是作为脂溶性活性物质(如脂溶性维生素)的提供者和携带者,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还可以转化为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如前列腺素、抗血小板凝集物。

一旦人体摄入脂肪不足特别是必需脂肪酸使就会导致皮肤病变,以及生殖机能障碍,记忆力下降,视神经萎缩等。

中医药也是最早利用动植物脂肪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

百岁子——核桃,其果仁含量高达75%,古代医学自己认为核桃外观酷似人脑,因此认为于人有强肾补脑之功。

常食能使人延年益寿,《开宝本草》一书中就有核桃“食之令人肥健,润肌,黑须发”的记载,名医张锡纯认为核桃仁能:“消坚开瘀,治心胶绞痛,石淋,石淋阻塞作疼”。

苏籽油用于养心,消肿,利尿,治心口痛。

这些都与现代研究是相吻合的,现代研究发现核桃油中合有大量的亚油酸甘油脂,苏籽油中合有大量的α-亚麻酸,这些脂肪酸一旦被人体吸收后可合成DHA、EPA收GP磷脂,能增加细胞活性,营养神经,降低血阻固酸防止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4.“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一人体结构的重要成分。

食盐就是人类饮食中的可缺的调味品,梁代名医陶弘景称:“五味之中,唯此不可缺”,食盐不仅关于生活,在很多宗教礼仪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基督教的圣餐或祭礼,天主教的洗礼仪式中都离不开食盐。

其实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有很多,最主要的有:Na .K .P. Ca..Cl Mg. S,还有Fe .I. Cu. Zn .Co .Mo .Se .Cr. Mn .Ni. Si .F .V等。

它们都是组成人体结构的重要成分,又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必需的化学物质。

它们和有机物(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一样要不断更新。

必须时时补充。

如成人每日破坏衰老细胞释放的铁大约25mg。

每日约需1mg以补充。

铁在体内的生理功能主要作为血红蛋,肌红蛋白,细胞色素的组成。

成人女子Zn的总量约1.5g,男性总量约2.5g.分布在人体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及分泌物。

锌的主要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组织的修复再生。

如缺乏易致胎儿畸形,死胎,生长发育滞后,性器官发育不全。

性功能低下。

创伤愈合迟缓。

水土病其实就是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改变,《黄帝内经》中把治疗这类水土不服疾病的方法就“天人合一”。

《素间·生气通天论》中说:“味过于咸·大骨乏劳·短肌·心气抑”。

和现代医学证明的完全一致,吃过咸会导致高血压,动脉硬化,人肌板死,中风及肾脏病。

中医药有记载的矿物药繁多,常用的有琥珀、磁石、金箔、鸡子壳、珍珠、阳起石、滑石、玛瑙、伏龙肝、碘等。

还有坚果中也含有大量的矿物质。

5.“食·不可无绿”。

维生素——人体新陈代谢的催化剂。

北宋苏颂《图经本草》中有“菜豆为食中美物,生白芽为食中佳品”。

为何豆芽比于豆更被称颂呢?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干豆中没有维生素C,而发芽的豆芽中每100g含有维生素C 4~8g。

其核黄素(VitB2):胡萝卜素增加了2-3倍。

所以说“生白芽为食中佳品”指的就是产生了的营养成分。

绿色的蔬菜是人类餐桌上一道不可缺少的风景线。

这不仅仅是绿色蔬菜中含有大量与人体血红素结构上极其相似的叶绿素,还因为绿色食材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

维生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中医药最早可见用维生素治疗疾病的在《内经》中就有脚气病。

并用“重腿”“脚弱”等词进行了描述。

并明确的找到了病因“食米医病,”“久食白米令人身软”。

近代研究发现脚气病和缺乏维生素B1,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治疗的方法就是多吃糙米。

中国民间有“萝卜白菜上街,药店关门”之说。

13世纪发生在十字军东征年代。

Cama号船绕好望角航行时,160名船员中竟有100名死于败血病。

当地的土著建议他们喝一种松叶浸泡过的水,竟然使败血病得以治愈,后来苏格兰医生发现饮用大量的橙汁也可以治疗败血症并且可以大大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预防流感,增强体力。

于是人们就发现了在众多的蔬菜、水果中都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

中医还是最早利用蔬菜和动物肝脏做成肝泥膏治疗恶性贫血的。

这是因为动物肝脏中含有大量维生素B12。

常见药食两用食材的维生素含量(100g)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药免疫学的核心理论。

对中医药的争议由来已久,特别是在以西方的对抗治疗为核心的西医西药为主流的今天。

把中医药斥为非主流或者源之为自然疗法,其实人类是一个特别容易“忘恩负义”的群体。

需不知西医、西药的产生物发展也中不过近二百年的历史。

在没有这种主流医学之前,人们是靠什么来战胜各种疾病的呢?从古埃及到古希腊。

从中国到东南亚到北美,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无不充斥着天然植物和传统医学的治疗方式,就连西药中最常用的阿斯匹林也是源自印第安人用水松皮治疗感冒发热的产物。

区区二百年启能让人类忘记有六千年历史传统医药!其实中医药治疗疾病的核心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免疫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