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预防处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危害
01
02
03
局部组织损伤
药物外渗可引起局部组织 红肿、疼痛、炎症等反应, 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全身影响
某些药物外渗后,可引起 全身性不良反应,如过敏 反应、中毒症状等。
治疗延误
药物外渗可能导致治疗延 误,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和康复。
药物外渗的常见原因
血管因素
血管弹性差、血管硬化、血管 痉挛等血管病变,可增加药物
案例三:静脉留置针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总结词
静脉留置针外渗是静脉输液中常见的问 题,需要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VS
详细描述
静脉留置针外渗的原因主要包括固定不牢 、患者活动过度、血管条件差等。预防措 施包括加强固定、合理选择血管和穿刺技 术、告知患者注意事项等。处理方法包括 拔除留置针、抬高患肢、冷敷或热敷等, 若出现皮肤坏死等严重后果,应及时就医 。
外渗的风险。
药物因素
药物的渗透压、酸碱度、浓度 等理化性质,以及药物的输注 速度和温度,都可能影响药物 外渗的发生。
技术因素
输液操作技术不熟练、穿刺技 术不佳、固定不牢固等,也可 能导致药物外渗。
患者因素
患者的年龄、意识状态、活动 程度以及配合度等个体差异, 也可能影响药物外渗的发生。
药物外渗的预防措施
药物外渗的处理流程
03
立即停止注射
01
立即停止给药,并保留针头,避 免拔出,以防止药物进一步外渗 。
02
通知医生,评估外渗程度,确定 后续处理措施。
评估外渗程度
轻度外渗
外渗面积小,皮肤颜色正 常或略红,温度正常,疼 痛轻微。
中度外渗
外渗面积较大,皮肤红肿 明显,温度略高,疼痛较 重。

药物外渗的护理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护理PPT课件
药物因素
酸碱度、渗透压、浓度、刺激性
护士因素
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穿刺工具选择不当、穿刺部位选择不当、固 定不牢固、拔针及按压方法选择不当;健康宣教,巡视不到位,外渗 后未专业处理
2019/11/27
.
9
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
药物按外渗后对组织损伤程度分类
强刺激性(发泡剂)—— 腐蚀性药物:指能引起皮肤黏膜形 成水疱并出现局部组织坏死的药物。
患者持续泵入特 利加压素和生长 抑素,穿刺部位 出现颜色发红皮 温较高立即拔除, 给予硫酸镁湿敷, 半小时后换用人 工皮亲水敷料, 四小时后皮肤出 现暗红色,立即 报告护士长。
04钙剂 05加压素
2019/11/27
.
2
葡萄糖酸钙外渗
2019/11/27
.
3
特利加压素外渗
2019/11/27
.
4
强碱性药物:速尿(8.5-9.5)、氨茶碱(8.6-9.3)、苯巴比妥(9.510.5)、奥美拉唑钠(10.3-11.3)、杜冷丁(10-12)
2019/11/27
.
14
药物外渗预防
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
评估治疗方案、治疗时间、血管条件、年龄、伴随疾病、输 液治疗史、血管通路装置位置偏好、管理输液设备的能力和 资源
依托泊甙(VP16) 替尼泊苷(VM26) 米托蒽醌 紫杉醇 博来霉素 顺铂(大剂量) 氟尿嘧啶(大剂量)
L-门冬酰胺酶 卡博 环磷酰胺 异环磷酰胺 阿糖胞苷 氟尿嘧啶 甲氨蝶呤 塞替派 顺铂
2019/11/27
.
11
药物外渗原因—药物因素
非细胞毒性药物
阳离子药物:10%KCI、10%NaCl、10%葡萄糖酸钙、10%氯化钙等 血管活性药物(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

药物外渗 ppt课件

药物外渗 ppt课件

渗漏反应 前综合征
Ⅰ型
Ⅱ型
柔韧性和局部敏感度 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 注射部位僵硬和肿胀
注射部位出现软组织损伤
背景
美国INS标准 级别
临床表现
0 没有症状
1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小于2.5cm,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在2.5-15cm,皮肤发凉
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3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直径大于15cm,皮肤发凉
834,
1007,
16
265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的渗透压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 血浆渗透压为290-300mOsm/L,285mOsm/L
是等渗标准线 – 渗透压影响血管壁细胞水分子的移动
17
渗透压及细胞的容积
高渗
等渗
低渗
18
渗透压会因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Drug (Mannitol甘露醇) Osmolarity(渗透压)
内容
一、输注部位的评估和选择
护士在输注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
根据药物的性质制定合理使用静脉的计划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酸碱度(pH值) 药物渗透压 药物浓度 药物毒性作用变态反应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药物因素——药物的pH值
➢ 正常血浆pH值:7.35-7.45 ➢ 过酸过碱药液均会造成血管内膜损伤 ➢ 药液pH 6-8时,血管内膜刺激小 ➢ pH < 5 或 > 9时,将严重破坏组织细胞,血栓形成可能
Osmolality Range Comments
<450 mOsm/L
450 – 600 mOsm/L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PPT课件【19页】

护理不良事件分析PPT课件【19页】

对策处置:
1、通过培训后的效果评价,护士应 1、护士长采取每日一问,检查培训效果
对培训内容掌握
2、护士长现场督查培训后护士掌握情况
2、如评价护士未掌握,应重复、强
化培训,进入下一个 PDCA 循环 3、带教组长对培训内容组织考试,了解
护士掌握情况。
11
12
13
确认
效果
14
效果确认:
改善、前、中后护士对化疗药物渗出等高危药品相关知识及 制度掌握情况
120% 100%
80% 60% 40% 20% 0%
改善前
图表标题
改善中
知晓率 改善后
15
六、标准化
(一) 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和流程 (二) 高危药品管理措施 (三) 护理操作或制度或专科知识培训后的定期考核 (四) 护士长现场督查,养成日常监管 …………
16
收获
培训前
培训后
不会使用PDCA工具 了解了PDCA工具的使用
对 对策名称 评价培训效果

培训效果差
要因

改善前:调查科室护士喜欢培训 对策实施︰
的形式、培训时间、培训方式
负责人:带教组长 实施时间:X 年 XX 月组织培训
对策内容:
1、采取护士乐意接受的培训形式 2、护士长定期与不定期抽问
实施地点:普外 4 病房或示教室
3、带教组长组织考试
PD
AC
对策效果确认:
每月监测并进行信息反馈,最后达到
护 士 对 法 律 、 法 规 和 制 度 知 晓 率 为 1、采取一日一问抽查护士掌握相关知识情 100%,并能正确执行。
况。
2、现场督查护士对护士执业范围相关法律 法规知识及医嘱执行制度知晓率。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预防和处理
十一病区 王玮
ppt课件
1
静脉输液并发症——渗出和外渗
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 刺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而不 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刺激 性药物、发疱性药物、血制品进入了周围 组织,而不是进入正常的血管通路。
ppt课件
2
输液渗出/外渗原因分析
ppt课件
14
甘露醇外渗的处理
使用留置针静滴甘露醇时,应同时用75%-95%的酒精纱布 湿敷上段血管,因酒精具有局部麻醉及止痛功效,因此 可以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在使用甘露醇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静脉炎或外渗,应立 即给予妥善处理。停止在该处继续输液,抬高患肢,外 渗时应选择热湿敷。研究提示,在寒冷环境下,热湿 ( 47 ℃)敷对甘露醇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效果良好。用 50 %硫酸镁液浸过的纱布局部湿敷,纱布稍大于组织肿胀 面积,2 h 更换1 次。
ppt课件
18
湿敷法
热敷--扩血管,利循环,促吸收,减损伤。
常使用于血管收缩剂渗漏造成的缺血性改变。
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氯化钾以及植物碱类化疗药物
冷敷--缩血管, 慢吸收,促灭活, 限损伤 减疼痛。
常使用于充血水肿为主的急性渗漏性损伤。
常用于20%甘露醇、化疗药物等渗漏的早期。
ppt课件
19
硫酸镁湿敷
34
ppt课件
35
ppt课件
36
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局部湿敷)
ppt课件
23
水泡的处理(大水泡直径1cm以上)
伤口消毒
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
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
进行换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输液外渗导致皮肤破损案例分析
神经内科 程娜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
法律、法规!!!
我国医疗事故分级标准(试行)规定:局部注射造 成组织坏死,成人大于体表面积2%,儿童大于体表 面积5%,属于四级医疗事故。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
静脉治疗已成为临床最常见、最普遍的治疗
几乎横跨所有的临床科室,在我国85%的 护士用于输液时间>7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关因素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8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1、解剖因素: 高龄、恶病质、反复多次使用外周静脉化疗或输入其他刺
激性强的液体(如甘露醇等)导致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或 血流减慢,如果将药物注入这些静脉,则引局部药物浓度升高, 诱发外渗。 2.病理因素
部位:下肢、关节处,尤其是肘窝处静脉,因上述部位发生药物外渗不 易早期发现。
方法:静脉穿刺技术差是导致药物外渗的原因。如在同一个部位反复穿刺、 针头斜面未完全在静脉内、同一静脉一次穿刺不成功第二次穿刺点在第一次 的下方等 。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0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1
药物外渗-皮肤损害分期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0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1
药物外渗防护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2
药物外渗防护之药物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3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4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5
药物外渗防护之选择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7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8
水泡的处理(小水泡) 对多发性小水泡注意保持水泡的完整性 避免摩擦和热敷 保持局部清洁并抬高局部肢体 每天用碘伏消毒、生理盐水冲洗后贴水胶
体薄膜敷料,让水泡自然吸收(无条件者仍 局部湿敷) 水泡的处理(大水泡直径1cm以上) 伤口消毒 针头在水泡的边缘刺破水泡 无菌纱布覆盖,吸干渗液 黏贴水凝胶片状敷料
34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6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7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8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9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0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1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
据报道:经外周静脉给药造成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0.1%-6%。
此处放神经内科发生的两例输液渗漏照片,大致情况。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
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6
临床致渗漏性外渗损伤的药物种类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各种原因引起的淋巴回流障碍(如乳 腺癌手术后患肢),采用患肢给药,容易发生药物外渗。 3.环境因素
寒冷气候会导致静脉收缩,因此在注入药物前应将室温控制 在22℃~24℃并注意局部保暖,使血管扩张后再使用细胞毒性药 物,在注药过程中也应注意保暖。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9
50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1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2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3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4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5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2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3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4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6
1、一旦发生药物外渗,立即停止输注,保留针头接注射器,尽量回抽漏于皮下的药液,然 后拔出针头。另外开放静脉通道继续用药。
2、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告护理部。 3、必要时科护士长邀请医师、药剂师、护理专家会诊。 4、根据外渗药液不同给予拮抗剂进行局部处理,根据需要进行封闭。 5、药液外渗24小时内用25%硫酸镁冷湿敷,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液向周围组
织扩散。冷敷期间应加强观察,防止冻伤。
6、药液外渗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液的吸收。 7 、加强交班,密切观察局部变化,避免局部受压,做好护理纪录。 8、护士长填写药物外渗报告表,一式两份,一份交护理部,一份科室保存。 9、讨论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19
马铃薯片外敷:消炎、止血、消肿功能。其 原理是马铃薯放置在液体外渗所致的肿胀部 位,可将组织内水分吸入马铃薯内,使局部 组织肿胀消失,且它的多酚氧化酶可保护细 胞和细胞膜,缓解炎症。适用于各种药液渗 出的外敷 。
将马铃薯洗净,切成透明的薄片,贴 于肿胀处,用胶布固定,每1-2h更换1次。
26
一旦发现外渗,立即处理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7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8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29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0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1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2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33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2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3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4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5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6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7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8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49
药物渗漏不良事件分析 ppt课件
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
4.药物因素 细胞毒素药物大多pH值低,刺激性强,可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也是造
成渗漏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输注时间较长时更易发生这种情况。注射高浓 度化疗药物,或部分药物发生过敏反应也可以导致渗漏的发生。 5.护士因素
护士对外渗性损伤药物知识掌握不牢固、对药物不典型性外渗未及时 发现。对预防措施没有足够的重视。 6.注射部位与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