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2、过程与方法:从引导学生阅读《汉初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对比图表入手,结合相关历史记载,逐次分析分析汉武帝所采取的相关措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汉武帝为巩固国家统一所做的努力,认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永恒的任务。

教学重点:“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教学难点: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教学方法:点拨、指导、小组互助合作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前准备:教师下发导学稿,学生根据导学稿知识体系进行预习,完成填空题;搜集有关汉武帝的故事,课堂分享。

教学过程:一、认定目标,情境导入播放:视频歌曲《最后的倾诉》展示: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是…………设问:这首歌曲称赞的是哪位帝王?他为什么得到如此高的评价?带着这些疑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二、小组合作,点拨指导1、什么是大一统?课件展示,学生了解:中央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统一的领导,形成中央集权的局面,这就是“大一统”。

板书:大一统分为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统一。

2、大一统面临哪些问题?(1)观看视频《推恩分封》思考:汉武帝即位初,汉朝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面临哪些难题?(2)学生:观看视频,归纳问题政治上:诸侯王问题严重经济上:地方财力雄厚思想上:黄老之术不能适应统治的需要3、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1)诸侯王势力膨胀问题:展示:《汉初中央和王国实力对比》和金缕玉衣的图片设问:金缕玉衣的使用说明什么问题?生答:一方面说明诸侯经济实力雄厚,另一方面说明他们为礼不尊点拨:七国之乱,追问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点拨:什么是推恩令,推恩令前后诸侯王即位问题的变化。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本学期,学校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通过半个学期的学习和实践,我已经对这一教学模式有了较为明确的认识,基本上掌握了这一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期中考试结束后,我在年级组上了一堂公开课,所采用的就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

课后,我对整堂课进行了回顾和反思,通过反思,我意识到,只有坚持以生为本,才能以教促学。

一、对“板书课题”环节的反思遵循“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师生问好后,我开门见山,直接告诉学生,本节课所讲授的内容,并且板书课题:《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

导入环节简洁明了,既节省时间,又让学生知道本节课要学习什么内容。

这一环节我的表现非常成熟,导入很好,接下来的环节就会更顺畅一些。

二、对“出示目标”环节的反思基于学生的发展需要和课标的基本要求,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列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恩令”、强化监察制度等史实,理解这些措施所起的作用。

正确评价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历史功绩。

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和历史的比较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分析教材所提供的史料和教师课件展示的史料的过程中,初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并体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原始材料。

通过历史故事的感悟和基于史料基础上的问题设计、以及秦皇汉武的对比,学会体验历史,运用历史思维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特征和必然趋势,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不但要有强壮的体魄、勇敢的心、睿智的头脑,同时也应该学会如何选择、如何用人,以及自我反省的意识。

三维目标的出示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的一个环节,课后回顾,我意识到上述所出示的目标言语过于深刻,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容易理解,如果能够用更简洁的语言来阐述相信会更好一些!由此,我认识到:一定要对学生说学生能听懂的话!三、对“自学指导”环节的反思出示目标后,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开始自学,因此“自学指导”这一环节特别重要。

最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最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教学构思:(1)考虑到学生已学过秦始皇加强统一的措施,大概知道巩固统一的措施要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因此让学生去总结汉武帝是从哪些方面去巩固统一国家的。

(2)课标要求是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汉朝巩固“大一统”的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但课本上的内容又比较浅显,要是提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思想内涵,七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又达不到,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忠君守礼”上,使学生认识到思想上的主张更能体现汉武帝的统治需要。

(3)为了让学生对“推恩令”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我用分蛋糕的方式来演示“推恩令”是如何使诸侯国的实力分散削弱,让学生用直观的的方法理解它的巧妙之处。

(4)为了让学生感觉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于是设计了让学生替汉武帝出谋划策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为了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设计了对汉武帝及其措施进行评价的环节。

教学反思:整节课基本上能按照我的预设进行,我也自觉整节课的条理非常清晰,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汉武帝采取的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节课的把握上,还存一些不足:(1)课堂思考和讨论没有将课堂推向高潮:由于对学情把握不准,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回答与预测的有点差距。

(2)问题设计的梯度、层次不够合理,未能达到兼顾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3)史料运用不够充分,如果在评价汉武帝措施时能充分运用史料效果可能会更好。

(4)没有对本节课进行更进一步的升华:除了让学生理解维护和巩固国家的统一重要性之外,如果能给学生总结出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要治国无非就是处理好君臣、君民、民族关系话,对学生学习以后的历史会更有帮助。

“体验是最好的老师”,在历史课堂中创设情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或者亲身经历的事情来开展教学,这更容易激起学生学习上的共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及影响
教学难点“推恩令”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教具准备历史教科书、《自主学习指导课程》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几张图
片吗?
学生回答:汉武帝。

教师接着讲述:他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实现和现固了大一统
局面,这就是汉武帝。

我们今
天就学习第12课汉武帝巩固
大一统王朝
[设计意图:果用图片和学生
示的影视人物图片导入,能快
看图分析记录有关数
据,根据图例分析西
汉汉后期政治形势的
变化。

首先统一思想,表明
中央政府是受命与
培养学生通
过自主学习
课本解决问
题的能力。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历史氛围和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阅读和感悟中启迪思维,本课的难点汉武帝的改革措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深入的讨论,在激烈的辩论中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磨练学生在难点面前迎难而上的韧性,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在课件中利用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学资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充
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读图、讨论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课堂的生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我所教授的是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该课程通过对汉武帝的治理、外交、军事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了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发展时期,并且通过对汉武帝的评价,让学生了解到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本次教学在准备、教学、评估等方面都有了不同的经验和收获,下面将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反思。

一、教学准备1.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挑选了一些适当的教学资源,如图片、文献、视频等,使得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清晰、生动的认识。

2.充分备课: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比较复杂,所以在备课时我做了大量的工作,先通读教材,了解内容框架和知识点;其次,我复习了一些相关文献和资料,为课堂上的讲授做好了准备。

3.确定教学目标:在备课时我明确了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汉武帝的治理、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成就,通过对汉武帝的表扬和评价,让学生掌握优秀的政治家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1.以巩固大一统王朝为核心:本节课的主题是巩固大一统王朝,所以从教学过程的开始,我就把这一点放到了重点,尤其是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我多次强调汉武帝所采取的策略和方法是用来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从而使得学生在掌握具体知识的同时,能从一个更宏大的角度看待和理解这个时期的历史。

2.启发学生思考:在讲解中,我不仅注重补全学生所需要的信息,还通过问题的提出和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例如:教师:汉武帝采取的“水灌三蒲”战略为什么可以击败匈奴?学生:因为这个战略使得匈奴没有了水源,导致他们溃败了。

教师:这个战略给汉武帝治理疆域带来了哪些好处?学生:可以让中原安定,减少战争,使得汉朝更加巩固。

3.注重案例分析: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具体的案例分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看到与本节课和涉及领域相关的典型事件,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例如:教师:汉武帝是怎么消灭世家势力的?学生:他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如削藩、废黜、降封等,削弱了世家势力,巩固了中央的权力。

初一历史上册 盛世初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反思

初一历史上册 盛世初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教学反思

在本堂课中,有三处亮点。

亮点一: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模式,从史料为切入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老师引导得出结论,同时注重启发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如何解析史料,使学生在学生在学到历史基础的知识的同时,又大大开阔了眼界。

培养了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从而累积了学生的学科素养。

在设计上,通过视频引趣,通过材料创设情境,通过问题引领,所以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学生整堂课都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学习。

亮点二:在作业设计上,十分有新意,没有出重复课堂内容的选择题,材料题,而是通过学生设计思维导图来整合本节课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整合的能力。

让学生从课外收集整理汉武帝的资料,让学生将知识由课堂延伸到课外,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激发了学生对历史科的兴趣,一举两得,这样的作用设计,及培养了学生能力,又让学生做他喜欢做得。

符合双减政策,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

亮点三:本堂课的情感的升华非常到位,从宣扬儒家思想优秀部分,到大一统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再到汉武帝建造一个大一统王朝,反击匈奴,升华到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不足之处:
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教师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不够精准,没有针对学生回答的内容评价,以后要加强。

另外注意提高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在小组合作互动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养成。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学反思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堂实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图片金缕玉衣教师:金缕玉衣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

这件金缕玉衣共用玉2498片,金线1100克。

制作一件玉衣所需的费用相当于当时一百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需要上百个工匠花两年多的时间完成。

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件衣服可谓是价值连城。

这件衣服是谁的呢?这件金缕玉衣是在汉代诸侯王刘胜的墓中发掘的,解放以来出土的金缕玉衣也大多数是在诸侯王的墓中发掘出土的。

这体现了什么呢?诸侯王生活奢侈,经济实力强,他们享受着与天子同等的待遇,甚至凌驾于天子之上,这些诸侯王的存在,令谁最为担忧呢?学生:皇帝。

教师:对,诸侯王各霸一方,严重威胁到中央的统治。

汉武帝即位后,如何应对一系列难题的呢?我们来看第一篇文景存隐忧。

二、合作探究,讲授新课第一篇文景存隐忧教师:西汉初期由于“文景之治”的影响,使西汉王朝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

展示西汉前期形势图、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人口对比图两幅图片教师:两幅图片说明在西汉初期诸侯王的势力依然很强大,这种尾大不掉的隐患,存在了半个多世纪,到汉景帝时,竟然出现了七个诸侯国叛乱的事件,这使得中央的统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教师:面对这一问题,我们来看汉武帝是怎样做的。

第二篇汉武大一统大一统之政治介绍汉武帝。

汉武帝即刘彻,汉景帝子, 16岁登基,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在位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教师:汉武帝即位后,诸侯国势力很强大。

展示哈密瓜和柚子。

教师:我们来做一个直观的比喻。

我们把哈密瓜比作中央政府,将柚子比作诸侯国。

大家看诸侯国势力较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

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呢?学生: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播放视频《推恩令》。

教师:结合视频内容以及教材,思考什么是推恩令?学生:回答。

展示推恩令示意图。

教师:推恩令就是规定诸侯王除了让自己的嫡长子继承王位以外,还可以推“私恩”,把王国的封地分给其他的子弟,皇帝封他们为侯,新封的侯国归中央直接统辖的郡进行管理。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引导学生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内容,同时教师在借助教学素材引导学生分析每一项内容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感悟并从中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和具体操作,汉武帝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的措施就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分析得出。

同样在分析汉帝国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措施时,借助历史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为学生营造一种历史情景,由学生自己去读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出其中的变化,最终学生就可以顺利地得出为什么汉帝国要从“无为”走向“有为”,延伸到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大,对国家的安全、领土等起到重要作用。

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在分析汉武帝改革时尽可能的给学生设置相应的问题情景,他们进行讨论得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进行发现性训练火强化训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题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型新课时 1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汉武帝的政策和武帝本人的认识但由于层次参差不齐,理解和表达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对人物和历史的认知都处于相对贫乏和肤浅的层次。

但总体来说学生能将前后历史知识联系在一起,对于汉武帝这一人物学生也表现了极大的求知欲。

教学目的知识目标了解汉武帝采取大一统措施的背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列举汉武帝所采取的大一统措施,并分析其影响。

运用相关史料,对汉武帝进行评价。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且适时进行恰当的,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形成对汉武帝的正确评价,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统一的多名族的国家的形成的早期历史有初步的了解。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中国历史早期渊源流长的历史与文化。

2内容分析重点汉武帝推行大一统的具体措施。

难点推恩令与文景时代削藩措施的区别教具新媒体教学设计师生活动时间分配【导入】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提问:刘邦获得天下后,考虑最多的问题是什么?在学生回忆旧课和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问题:“人们一般是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么历史给汉高祖提供了哪些巩固刘家天下的经呢”然后可以提出:“分封制是不是能够如汉高祖之愿,起到巩固刘家天下的作用?”从而进入新课教学。

活动2【讲授】”推恩令”的实施讲述诸侯国实力膨胀的故事,作为讲解推恩令的铺垫。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让学生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实行推恩令?2、推恩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3、推恩令发挥了哪些作用?活动3【讲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原因:政治大一统的需要观点:皇帝代表天统治人民君权神授人民要服从皇帝,诸侯要听命于皇帝举措:在长安设太学,用儒家经书教育;在地方上设立官学讨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历史发展是有利还是不利?从政治统治的角度看:这一思想为汉武帝提供了实行政治大一统的思想武器,在解决汉朝分封诸侯引起的弊端问题上起了积极作用;从思想发展的角度看,一方面,它确立了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这种只发展一家学说,限制其他各家学说的做法对春秋、战国以来的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是不利的。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七年级上册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汉武帝稳固大一统王朝的主要措施。

2. 通过对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学习,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文化自大。

3. 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对于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汉武帝时期的主要政治、经济和文化政策及其影响。

2. 教学难点:理解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矛盾,以及这些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资料等,以便在教室上展示和讲解。

2. 制作PPT课件,包括主要教学内容和图片,便于教室上的讲解和演示。

3. 安排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汉武帝时期的基本历史背景和主要事件。

4. 教室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加深学生对汉武帝时期历史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观看汉武帝的相关视频,引出汉武帝这一人物。

2. 提问: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二)新课讲授1. 讲授第一子目“颁布“推恩令”和削夺诸侯封地”(1)观看推恩令的影视资料,了解推恩令的内容和作用。

(2)小组讨论:汉武帝为什么颁布推恩令?目标是什么?(3)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强调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目标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

2. 讲授第二子目“加强监察制度”(1)介绍秦朝和唐朝监察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2)通过讲解和观看视频,了解汉武帝时期刺史的职责和作用。

(3)思考讨论:刺史这一名望有没有代表性?并说说汉武帝这一举措对后世的影响。

(4)教师总结:汉武帝通过监察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3. 讲授第三子目“尊儒术,大兴儒学教育”(1)观看儒学教育的影视资料,了解儒学在汉武帝时期的发展。

(2)讨论:汉武帝为什么要推崇儒家思想?这有什么影响?(3)教师总结:汉武帝推崇儒家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推动了儒学的发展。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人教版

教学反思本课选自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主要讲述了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第一件是政治上推恩令的颁布;第二件是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第三是经济上,盐铁官营。

课后我针对授课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思,现总结如下:第一,课堂设计主线比较清晰,汉武帝是如何巩固大一统的。

从大一统的主线出发,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展开教学。

第二,在主要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用多媒体,从而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

第三,导入播放视频《最后的倾诉》,在探讨汉朝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播放视频《推恩令的实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精心组织了一场历史剧《汉武择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课堂的积极性,并且突破了难点,理解了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第五、学生还原汉武帝功绩碑,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有效,尤其是一位同学现场写了几句汉赋,令人耳目一新。

当然,通过课后的反思,也发现了在课堂授课中的不足,进行了思考。

第一,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放手不够大胆。

其实在今天,我们的学生无时无刻不被阅读和电视电脑充斥着头脑,只要经老师一点拨,引导得法,他们的知识信息就会源源不断地涌出。

比如在讨论推恩令实施妙处的时候,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我们不需要给学生灌输,也不需要给学生限制一定的条件,否则就会束缚他们的思路。

第二,教师的教学手段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信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计算机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都要上一个新的台阶,让我们的课堂紧跟时代的潮流。

第三,个别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科学,有待改进;对课外知识的扩充还不够,需要多进行学习和充电,充分利用网络和向其他教师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争做一个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教师,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标要求】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学习目标】1. 掌握汉武帝为巩固国家“大一统”在政治、思想、经济上采取的措施。

2. 通过思考和探究“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汉武帝,初步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 通过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到这一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习重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学习难点】评价汉武帝【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政治上的大一统”;第二部分为“思想上的大一统”;第三部分为“经济上的大一统”;第四部分为“评价汉武帝”。

一、政治上的大一统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

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制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摘自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偃说上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原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候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史记•平津候主父列传》(1)材料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2)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二、思想上的大一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材料归纳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2)汉武帝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采取了哪些措施?三、经济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四、评价汉武帝【知识构建】【直击中考】1.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底分给其他子弟。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讲课技巧,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成功之处1、实践了新课程的某些重要数学理念教学目标方面: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要求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要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里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陶。

培养学生节俭观通过学生举例回答汉文帝的节俭,以及秦始皇与汉文帝的陵墓的比较,论从史出,得出成由位败由奢"的结论,学生联系实际畅谈自己如何节俭,为建设节约型的社会作出自己的份力量。

在教学方法方式方面,历史教学应该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积极探素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为此,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历史背景由学生编写历史短剧的对话来完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好的数学效果在教学教学手段方面,历史教学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为此做了1张幻灯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

2、突出了重点、突破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汉武帝的大一统,由教师提问、学生阅读教材、个别回答和集体、幻灯显示等多种方式和方法,难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历史小品、图片展示等形式,并对书本主要内容编写历史歌語,简化记忆内容,学生仅仅用2分半钟就摹握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当堂练习测试效果非常好。

二、有待提高之处1、顺其自然、课堂生成性导入时以猜谜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种高昂的情绪持续到学习完第一部分文景之治,在学习第二部分汉武帝的大一统时学生略显劳,我还是按照教案设疑、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用笔勾共加识要点,由于文字多、难度大外加学生疲劳等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专
卖”、“北击匈奴”四大块是学习的主要内容,掌握“汉
教材分析 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基本史实是难点,“汉武帝大一统”
是怎样形成、“汉武帝大一统”对历史的影响、经济的
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经济方面(盐铁专卖权、 择与设计
铸币权收归中央);卫青、霍去病——军事方面(北击
匈奴)。
1、找出本课的相关人物;2、相关人物相关巩固大
教学过程 一统王朝的措施;3 总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
施。
要转边之前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注入式教法,激励学 课例研究综
生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 述
发展是“汉武帝大一统”的物质基础等是难点。
了解“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盐 教学目标
铁专卖”、“北击匈奴”等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学生学习能
我所任班级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差,课末要与学生一
力分析 起进行总结,才能把所学的知识串联起来。
以人物联系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主父偃——政
治方面(推恩令的实施);董仲舒——思想方面(罢黜 教学策略选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历史教学课例《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及总 结反思
学科
初中历史
教学课例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本课主要介绍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作
用,包括“推恩令”的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盐铁专卖等内容,还需要教师补充在军事上的措施。在
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秦统一中国,下启丝绸 教材分析
影响。
3、分析汉武帝的大一统局面是怎样形成的,认识这一
局面是西汉王朝强盛的顶点,它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
固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认识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不高,在理
解大一统局面的形成与发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解决此
问题的关键在于通过自主学习法、材料教学法、比较分
析法、小组讨论法,运用文字、图片、表格等资料,与 学生学习能
从感知到认知。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我在课堂上采
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模式,这样使课堂活起来。
教学开头导入新课时,为了创设帝王们无所畏惧的英雄
课例研究综 气概,我播放了配乐诗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展示诗词的内容,从同学们学过的秦始皇引出汉武帝。
为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完善知识,我用课件展示
之路。
学习重点掌握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
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认识汉武帝是汉朝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从政
治、思想、经济等方面采取措施巩固大一统王朝,使西
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2.了解汉武帝的大一统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制的延续
教学目标 和发展,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比“秦皇汉武”对历史的
题边用课件出示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表格。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设计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比较活跃,对一些图片、视频等材料比较感兴趣,有些学生看过电视剧《大汉天子》或读过相关书籍,对汉朝的历史有简单的了解,尤其熟悉汉武帝,对本课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感性积累,很容易进入历史情境。

但是,这一时期,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分析能力还不高,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方法,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

总之,一节生动高效的历史课需要师生的共同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一段视频导入,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以积极、愉悦的心情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即创设历史情境,直观再现历史,让学生在其真实的历史场景中感受大一统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问题教学法:在讲课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与学生一起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分析法: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材料和文字资料,观察欣赏,分析说明,得出结论,使学生从中获得新知。

比较法:列举比较秦皇汉武,学生对两位皇帝有了整体的认识,学习又能记忆犹新,效果比较好。

学完新课后有几个温故知新的练习题,学生通过抢答的形势回答,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检测题的设计上,我选了两种题型,一是选一选,选取了很有代表性的选择题,通过检测来看,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对。

二种题型是比一比,秦皇汉武。

速学巧记:雄才大略汉武帝,善于用人把权集。

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弱分土地。

举办太学学五经,一统江山到鼎盛总之,通过本课的学习与检测,一些平时上课不听课不回答问题的同学这节课都表现的很积极,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但在整个讲课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我会积极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努力的改进自己,使教学水平向更向层次迈进。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材分析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

大一统的汉朝教学反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教育制度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汉朝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和普及。

然而,在走向大一统的过程中,汉朝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反思。

本文将对大一统的汉朝教学进行反思,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一、教育的功利性在汉朝时期,教育注重实用性与功利性,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以服务于皇室和政府。

教学内容偏向于经学、法律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合格的官员和公务员。

这种功利性的教育导致了对其他学科的忽视,使得文化艺术、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受到限制。

教育应该不仅仅追求功利性,更应该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人文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培养,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二、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汉朝时期,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都城和重要城市,富人家的子弟更容易接受良好的教育。

贫苦人民的子女则很难获得良好的学习机会,教育机会的不平等现象明显存在。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社会阶层固化,限制了社会发展和进步。

教育应该是人人享有的权利,应该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和平等,以实现社会的持续进步。

三、教学方法的单一性在大一统的时期,汉朝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只是单向传授知识,学生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应该提倡互动和实践式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践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思想教育的过于约束汉朝时期,思想教育过于约束,主张贵族教育和功利主义。

严格的思想教育制度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导致了知识的局限性和思想的僵化。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人格培养和思辨精神,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想空间和知识渠道。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创造力。

总结:汉朝时期的教育政策在推动教育发展和普及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与反思。

教育应该注重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推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及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思辨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教学反思
教学构思:(1)考虑到学生已学过秦始皇加强统一的措施,大概知道巩固统一的措施要从哪些方面去思考,因此让学生去总结汉武帝是从哪些方面去巩固统一国家的。

(2)课标要求是了解“文景之治”,知道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但“文景之治”只出现在小字部分,且没有明确提出文景之治这个名词,因此我决定补充材料,让学生对“文景之治”有所了解,并让学生明白文景之治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汉武帝巩固帝统一国家起了重要作用。

(3)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先有一个宏观把握,我播放了视频《汉武之恋》,并提醒学生尽量记住影片中出现的文字。

(4)为了让学生感觉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于是设计了让学生替汉武帝出谋划策的环节,通过这种方式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5)为了让学生养成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设计了对汉武帝及其措施进行评价的环节。

教学反思:整节课基本上能按照我的预设进行,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汉武帝采取的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整节课的把握上,还存一些不足:(1)课堂思考和讨论没有将课堂推向高潮:由于对学情不了解,有点高估了学生的能力,学生的回答与预测的有点差距。

(2)问题设计的梯度、层次不够合理,未能达到兼顾水平、能力有差异的学生,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3)史料运用不够充分,如果在评价汉武帝措施时能充分运用史料效果可能会
更好。

(4)没有对本节课进行升华:如果能给学生总结出任何一个朝代的统治者要治国无非就是处理好君臣、君民、民族关系话,对学生学习以后的历史会更有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