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性房室阻滞

合集下载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理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理

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原理房室脱节是一种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和QRS波之间出现不定型波形或完全脱离关系的心律失常。

这种失常通常是由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导致的,而干扰性房室脱节则是其中一种常见类型。

干扰性房室脱节通常是由于一些外部因素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而导致的,其原理主要包括心脏自身的问题、药物或药物过量、电解质紊乱和其他因素的干扰。

首先,心脏自身的问题是引起干扰性房室脱节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心脏传导系统的损伤或疾病,如房室结病变、束支传导阻滞等。

当心脏传导系统出现问题时,就会导致心脏的激动传导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心律失常,包括干扰性房室脱节。

其次,药物或药物过量也可能导致干扰性房室脱节。

一些药物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都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特别是当药物用量超过正常范围或者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时,就会增加发生干扰性房室脱节的风险。

此外,电解质紊乱也是干扰性房室脱节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电解质包括钠、钾、钙和镁等,它们在维持心脏传导系统正常功能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电解质发生紊乱时,就会影响心脏的激动传导,从而导致心律失常。

例如,低钾血症和低镁血症都是导致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常见原因。

除了上述因素外,其他因素如窦性心动过缓、心肌缺血、心肌病变、心脏手术后等也可能对心脏传导系统产生影响,进而引起干扰性房室脱节。

这些疾病或情况会导致心脏传导系统的功能发生改变,从而增加心律失常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干扰性房室脱节是由一系列因素影响心脏传导系统而引起的心律失常。

因此,预防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发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极预防和控制这些潜在影响因素。

此外,一旦出现心律失常的症状,及时就医并进行合理治疗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心脏传导系统的认真关注和有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发生风险,保障心脏健康。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2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2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12(总分:61.5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总题数:37,分数:37.00)1.关于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成人PR间期>0.20sB.老年人PR间期>0.22sC.同一患者心率相同时PR间期延长>0.04sD.如果QRS波群形态无异常变化,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一定在房室结或希氏束E.QRS波群形态畸形,房室传导阻滞部位多位于希浦系统(分数:1.00)A.B.C.D. √E.解析:[解析]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

成人PR间期>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或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率没有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0.04s,可诊断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伴窄QRS波群,其阻滞部位多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但亦可见于希氏束下(双侧束支)传导延迟程度相等时。

QRS波群形态畸形者多见于希氏束以下阻滞,亦可见于希氏束以上传导阻滞伴束支阻滞。

2.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是指A.房室传导比例≥2: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B.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C.房室传导比例≥3:2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D.房室传导比例≥4: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E.房室传导比例≥5: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B. √C.D.E.解析:3.关于房室传导比例3:1的房室阻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3:1阻滞提示阻滞部位在双束支水平可能性大B.当伴逸搏形成不完全性房室分离时,心室夺获的PR间期固定不变,则为二度Ⅱ型C.可以是二度Ⅱ型,亦可以是二度Ⅰ型D.属于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E.药物亦可引起3:1房室传导阻滞(分数:1.00)A. √B.C.D.E.解析:[解析] 房室传导比例≥3:1的二度房室传导阻滞通常定义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1房室阻滞可能为二度Ⅱ型,亦可能为二度Ⅰ型房室阻滞,应注意鉴别。

隐匿性传导致室性早搏后干扰性房室阻滞1例

隐匿性传导致室性早搏后干扰性房室阻滞1例
性心率为 4 4 5— 8次/ , 分 为窦性心 动过 缓。图 1 C中 R 及 图
H 图 1 酶 匿 性传 导 致 室 性 早搏 后 干 扰 性 房 室 阻 滞
讨论
隐匿传导 发生机制 与递减性传 导或传导 系统 的
作用 , 使其稍提前出现 , 生钩拢 现象 ; : 发 ③ 窦性 P波后 未 跟
5 张泽灵. 心脏 内科疾病诊 断治疗指 南. 北京 : 中国协 和 医科 大学
出版社 ,0 3 1 :4 20 . 04 3~46 6
( 稿 :0 91-1 收 2 0 —22 )
i tv nrc lrd su cini auep l n r mb ls f h e tiua yfn to c t umo aye oim.Am a- g n JC r
影响… 。规则的 自律 性被 打乱 , 度的 阻滞 突然 变成严 重 轻
表现在室性早搏仍然是逆传至交接 区引起 不应期重 整 , 使下
的阻滞 , 了与不应 期规律不 符的室 内差异传 导 , 造 产生 以及 成不典型文 氏现象等一系列的复杂心律失常 的心 电图改变 。
隐匿传导对下次激动传导 的影 响可 表现为 : 传导延 迟 、 导 传 中断和再次隐匿传导。病理情 况下 , 隐匿性 传导 可加 重房室
d o .2 0 9 4 0 —4 2 i 1 0 5; 6: 5 5

病例分析 ・
隐 匿性 传 导致 室性 早搏 后干 扰性 房室 阻滞 1 例
吴佩 波
【 中图分类号】 R 4. 517 【 文献标识码】 A
李 奕林
纳 志英
【 文章编号】 10- 4 (00 1- - 9 - 08 702 1)9 2 09 1 0 00 0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症状,尤其是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早期症状,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什么表现?得了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会怎样?以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有哪些并发病症,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症状:抽搐、心动过缓、代脉、头昏、脑缺血*一、症状一、症状1.临床表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50岁以上较多,年轻患者中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以暂时性的较多。

男性患者较女性多。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症状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取决于心室率减慢的程度及心肌的病变与功能状态。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时,心房与心室的时相关系分离,心房对心室收缩的辅助泵作用丧失,导致心排血量下降。

在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中,心室节奏点常在房室束分叉以上,心室率较快,并且能随着体力活动而增加。

心肌功能较好,心排血量容易增大,所以这类患者常无明显症状。

在后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大多数在休息时可无症状,或有心悸感。

在体力活动时可有心悸、头晕、乏力、胸闷、气短。

如心室率过于缓慢,尤其是心脏同时有明显的缺血或其他病变,或并发于广泛急性心肌梗死或严重急性心肌炎者,则症状可较重,可出现心力衰竭或休克,或因大脑供血不足而发生反应迟钝或神志模糊,进而发展为晕厥(发生率可达60%)、阿-斯综合征。

由于舒张期心室充盈量与每搏量的增大,可出现脉压差增宽及轻至中度的心脏扩大。

急性心肌梗死时伴发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有其特点: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流动力学障碍的程度,取决于梗死的部位、传导阻滞发生的速度、心室起搏点的部位与心室率。

下壁梗死并发三度房室阻滞,如是由一度或二度文氏型房室传导阻滞逐渐发展来的,心室率不是过于缓慢,可不引起临床病情恶化。

相反,多数前壁梗死并发三度房室阻滞时,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及严重左心衰竭。

不论前壁或下壁梗死,若突然出现QRS波增宽,心室率过于缓慢,低于40次/min以下的三度房室阻滞者,皆易诱发心室停搏或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干扰性房室脱节是指窦性激动与交界区激动在交界区内或附近发生干扰,导致房室分离。

这种疾病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心电图表现因激动来源和干扰部位不同而异。

干扰性房室分离通常是其他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原发疾病,而且大多数是暂时的。

当心脏中存在两个节律点并行发出激动时,会产生相互干扰的现象,称为干扰性脱节。

一般所说的脱节是指房室脱节,或称为房室分离。

房室脱节可分为干扰性房室脱节与阻滞性房室脱节。

心房常呈窦性心律,而心室则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R-R间期均等。

P-R间期不固定且一定小于0.20秒,如P-
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则应考虑可能并发
房室阻滞。

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特征是房室脱节时出现心室夺获,即夺获的QRS波群提前出现,且必须有一窦性P 波,P-R间期超过0.10秒,数个心室夺获的P-R间期可呈RP-PR关系。

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

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

医学影像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9年1月 第3卷第1期该疾病的来源较复杂,引发浅表软组织肿块的因素较多。

但也有研究表明,超声检查多数浅表软组织肿瘤存在自身的声像图特征,可根据其进行有效的诊断[3]。

本研究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检出率为100%,对恶性肿块的敏感度为87.50%,良性肿块敏感度为99.01%,诊断符合率为96.83%。

恶性肿块边缘不规则以及获动脉频谱比例大于良性肿块,且恶性肿块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大于良性肿块(P<0.05)。

综上所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且操作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张英,朱家安.彩色多普勒超声定性诊断浅表软组织肿块的意义[J]. 医疗装备, 2016, 29(15):19-20.[2]杨学文,文丽莉,张炳英.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浅表软组织肿块中的应用价值[J]. 宁夏医学杂志,2016,38(10):912-915.[3]刘乔勇.高频超声对浅表软组织肿块诊断价值[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 29(22):3122-3123.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程 莉(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 长春 130021)【摘要】从我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抽取1例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的心电图诊断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其心电图诊断情况,并判定形成复杂的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发现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心室夺获,结合病史可对患者病情进行判定。

【关键词】不完全性;干扰性房室脱节;心电图诊断;效果观察【中图分类号】R5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19)01-0167-02心脏干扰性脱节是临床多发病症,主要是指患者心脏存在的两个节律点发出的激动在心博中产生相互干扰现象,房室脱节也叫做房室分离。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三十一讲:房室传导阻滞(二)

【临床实用心电图入门】 第三十一讲:房室传导阻滞(二)

四、高度AVB(包括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房室传导比例超过2:1时即称为高度AVB(见图31-1至31-7)。

心电图中大部分P波不能下传,可3:1、4:1、5:1甚至6:1下传。

与Ⅱ°AVB中莫氏Ⅱ型相比 QRS脱落多,常超过50%以上,无文氏现象。

也有人认为这是一种Ⅱ°AVB中严重的莫氏Ⅱ型。

高度AVB可伴有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也可出现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

当房室传导极为困难,出现高比例的房室传导或偶尔有心室夺获时,也可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高度AVB是最严重类型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常常是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前奏。

Ⅲ°AVB是指所有心房激动均不能下传至心室,也就是心房到心室的电激动全部中断。

这样就形成在心脏内存在两个互相无关联的起搏点,即完全性房室分离。

心房由窦房结控制,心室由心室自主心律控制。

心电图特点(见图31-8至31-17)为P-P相等,R-R相等,P-R不等;P波频率>QRS频率。

QRS波群多数宽大畸形,少数可呈正常时限。

心室率一般较慢,多数在30-60次/分。

QRS波群形态及频率取决于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如阻滞在希氏束分叉以上时,QRS波群形态大致正常,呈窄QRS,心室率40-60次/分;如阻滞在希氏束分叉以下时,QRS波群形态呈宽QRS,心室率30-45次/分。

诊断时要注意如果有偶然的窦性激动下传,而发生心室夺获,这将表明房室间传导并未完全中断,不能诊断为Ⅲ°AVB,只能诊断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见图31-6)。

由于心房颤动或扑动时全部导联P波消失,其如何判断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房颤或房扑时,Ⅲ°AVB 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已不可能存在。

如此时出现缓慢的、R-R相等的心室率,则应考虑合并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见图31-15至31-17)。

心室率一般不应超过60次/分。

在此复习有关房室分离(Atrioventricular Dissociation)概念。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闫明洲;陈大勇【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生》【年(卷),期】1995(010)006【摘要】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个部位的不应期异常延长,激动由心房向心室传导过程中,传导速度延缓(Ⅰ°AVB)或部分(Ⅱ°AVB)甚至全部(Ⅲ°AVB)激动不能下传的现象,为心脏传导阻滞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心电图学通常将AVB分为三度:Ⅰ°AVB(房室传导延迟);Ⅱ°AVB(不完全性房室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莫氏Ⅰ型(Ⅱ°Ⅰ型、文氏现象)及莫氏Ⅱ型(Ⅱ°Ⅱ型);Ⅲ°AVB(完全性AVB)。

根据希氏束电图可确定AVB部位,Ⅰ°AVB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如房室结内)占34%,Ⅱ°Ⅰ型在希氏束以上阻滞者占73%,Ⅱ°Ⅱ型在希氏束内或希氏束下阻滞者占2/3,Ⅲ°AVB在希氏束以下阻滞者占86%。

1【总页数】2页(P24-25)【作者】闫明洲;陈大勇【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6【相关文献】1.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卢铖;杨奋;贾邢倩2.3:1房室传导阻滞伴Ⅰ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伪3:2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J], 梅峰3.2:1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干扰并存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田君华;蒋勇;向芝青;王福军4.2:1房室传导阻滞伴房室交接区性逸搏致假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J], 胡伟国;陈万春;张昀昀5.预激综合征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旁道Ⅱ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一例 [J], 高悦顺;崔维刚;陈刚;王岩;何燕;付蓉;顾法霖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哪些类型?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哪些类型?

什么是房室传导阻滞?它包括哪些类型?
凡在没有生理性干扰的情况下,窦房结所发出之冲动,在房室结或房室束内传导发生延迟或阻滞,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的不同,将房室传导阻滞分为3度:I度:激动自心房传至房室束的传导时间延长,故心电图表现仅为P-R间期延长,所有的窦性冲动均能下传。

Ⅱ度:有的冲动不能传至心室而发生心室波脱落。

有两种类型:莫氏I型或称文氏现象,阻滞的部位发生于房室束的近端。

是由于传导系统的相对不应期逐渐延长,致使每经过一次心跳之后,P-R间期逐个延长(但增加的数值逐渐缩小),终于使激动遇上绝对不应期,发生一次完全阻滞,使QRS波脱落一次,其性质与I度相似。

莫氏Ⅱ型阻滞部位在房室束的远端靠近双侧束支。

是由于传导系统的绝对不应期逐渐延长,随着一次至数次激动的下传,绝对不应期逐步延长,当延长到一定程度时,激动遇上绝对不应期,则发生一次QRS波脱落,其性质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相似,只是程度上不同。

莫氏Ⅱ型容易转化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在临床上应高度警惕。

Ⅲ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房室束近端、中段或远端发生完全性阻滞,致使来自心房的激动全部不能下传,造成房室分离。

由莫氏Ⅱ型转化为Ⅲ度者,其阻滞部位在房室束远
端。

双侧束支完全阻滞本质上也属于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药物中毒(如洋地黄、奎尼丁等)、各种心肌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器质性病变。

少数I度房室传导阻滞及莫氏I型患者,也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

房室传导阻滞程度以Ⅲ度及莫氏Ⅱ型较严重,如心室率太慢,容易引起阿-斯综合征。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导语: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人们的身上,无论是对医学的知识了解的多还是少,但是当一定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对它做一个深刻的了解,什么是干扰越来越多的疾病出现在人们的身上,无论是对医学的知识了解的多还是少,但是当一定疾病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对它做一个深刻的了解,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也许很多人们都是对它不太明白的,但是当这些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时候我们就要努力地去认识它掌握它,接下来我们就讲述一下什么是干扰性房室脱节?1“干扰性房室脱节”,一般指窦性激动与交界区激动在交界区附近或交界区内发生干扰所致的房室分离(参见干扰)。

它又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干扰性房室分离的心电图表现因激动的来源与干扰的部位不同而异。

干扰性房室分离常为继发于其他心律失常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原发疾病,且大多数为一种暂时现象。

2假若心脏中存在着两个节律点,并行地各自发出激动,在一系列的心搏中产生相互干扰现象,称为干扰性脱节。

简称脱节。

一般所说的脱节是指房室脱节,或称为房室分离。

极少数情况下可出现心房脱节或称房内脱节。

房室脱节可分为干扰性房室脱节与阻滞性房室脱节。

特点:①心房常呈窦性心律,常见的是窦性心动过缓,偶而为窦性心动过速;心室呈交界性或室性异位心律。

如逸搏心律、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R-R间期均等,完全性房室脱节时,如房率快于室率,应疑有房室阻滞的存在;②P-R间期不固定而且一定小于0.20秒。

P-R间期不固定表示P波与QRS波群在时间上无一定关系。

如果P-R间期超过0.20秒,尚未出现心室夺获,应想到可能并发房室阻滞。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心电学】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电学】干扰性房室脱节

【心电学】干扰性房室脱节当窦房结兴奋性减低或异位节律点兴奋性稍高时,心脏内同时形成了两个节律点的活动,且两个节律点的频率相近,异位节律点的频率则略高于窦房结,而控制心室活动。

当窦房结下传的激动(P波)达房室结(或心室)时,该处正处于前一个兴奋后的不应期,因此激动被干扰而不能下传,这种现象称为干扰。

干扰的结果使窦房结的激动只能支配心房形成P波,而房室交界部(或心室)的激动支配心室形成QRS波,使心房与心室活动彼此分离,这种现象称为脱节(或分离)。

但这并不是发生了房室传导阻滞,若窦性激动下传恰逢房室交界部(或心室)的反应期(或相对不应期),则激动仍可以下传到心室引起心室活动,这种现象称为心室被夺获,简称心室夺获。

由干扰所引起的心电图的变化,常与传导阻滞相似,但干扰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巧合的结果,应与真正的传导阻滞区别开来。

1. 发生机制有两种基本心律的变化异常可导致房室分离,即激动的起源异常和激动的传导异常。

1.1激动起源异常导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1.1.1激动延迟出现所导致的干扰性房室分离激动延迟出现可导致干扰性房室分离。

例如在窦性心动过缓中,由于窦性周期的拉长和窦房结对低位起搏点频率抑制作用的解除,低位起搏点将被动地按其固有周期发生一次或多次激动,形成逸搏或逸搏心律,此时延迟出现的窦性激动可能与逸搏性激动同时出现,从而使这两个激动相遇,彼此干扰对方而导致干扰分离。

房室干扰可能仅发生1个或2个,有时也可持续3个或3个以上而导致一个时段的分离。

但是这种房室分离很少会维持一段长的时问,因为这种窦性心动过缓通常会合并窦性心律不齐,当窦性心律的频率超过低位起搏点的频率时,窦性心律将重新控制心脏的活动。

应该指出,先有窦性心动过缓才会导致窦性心律与逸搏的干扰,然后再出现分离,而不是先有干扰分离后再出现心动过缓,系激动起源异常。

1.1.2提早或加快的异位激动所导致的干扰分离干扰分离可能是低位的交界性或室性起搏点早期或加速地形成激动的结果。

2:1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干扰并存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2:1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干扰并存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2:1房室传导阻滞与房室干扰并存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田君华;蒋勇;向芝青;王福军【摘要】@@ 患者女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动态心电图MⅡ、MV5同步非连续记录示:窦性心律, P-P间期0.72~1.0s,频率83~60次 / min,可顺传心室的P-R 间期固定为0.16s,呈2:1传导,A前2个及B的后2个QRS形态正常,当窦性频率略慢,P-P间期延长到1.0s时,连续出现形态与窦性形态不同的QRS波群,呈R型,时间0.10s(A后3个及B前3个QRS波群),其P-R间期不固定,考虑为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心律,周期1.64s,频率36次 / min,持续20余秒,连续数十个P波未顺传心室,直到P-P间期逐渐缩短至0.72s时恢复房室2:1顺传,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1(030)002【总页数】2页(P136-137)【作者】田君华;蒋勇;向芝青;王福军【作者单位】416000,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电图室;416000,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电图室;416000,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电图室;416000,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正文语种】中文患者女性,74岁。

临床诊断:冠心病。

动态心电图MⅡ、MV5同步非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心律,P-P间期0.72~1.0s,频率83~60次/min,可顺传心室的P-R间期固定为0.16s,呈2∶1传导,图1A前2个及图1B的后2个QRS形态正常,当窦性频率略慢,P-P间期延长到1.0s时,连续出现形态与窦性形态不同的QRS波群,呈R型,时间0.10s(图1A后3个及图1B前3个QRS波群),其P-R间期不固定,考虑为交接区逸搏心律伴非相性室内差异性传导或高位室性逸搏心律,周期1.64s,频率36次/ min,持续20余秒,连续数十个P波未顺传心室,直到P-P间期逐渐缩短至0.72s时恢复房室2∶1顺传,酷似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干扰性与阻滞性房室分离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完全性干扰性与阻滞性房室分离的诊断与临床意义
药 学杂 志, 2 0 0 8 , 2 8 ( 1 6 ) : 1 3 9 4 — 1 3 9 5 . [ 4 ] 侯伟坚, 何伟斌. 医 院西 药 库房 管 理 现 状与 对 策 [ J ] . 青 岛 医药 卫
生, 2 0 1 1 , 4 3 ( 1 ) : 7 8 - 7 9 .
为本 原则 ,充分树立 患者的主体地 位 ,为患者提供 优质服务 ,保障患
界 性 或室性 异位 起搏 点控 制 心室 ,致使 心房 和 心室独 立活 动 ,但所 产生 的激 动互不 侵 入对 方 ,因而形 成双 节律 。干扰 性 房 室分 离是功 能性
房 室 分 离 ,阻滞性 房室 分 离是 病理 性房 室 分 离,临床 上很 易相 互误 诊 。
【 关键 词】 干扰 性房 室 分 离;阻 滞性房 室 分 离;病理 性不 应期 ;生理 性 不应期 ;绝对不 应期 房 室 交界 区
业, 2 0 0 7 , 1 6 ( 2 ) : 5 2 .
完全性干扰 性与阻滞性房 室分 离的诊断 与临床意义
董 艳 妮 乔燕 燕 王 静
( 山东威海市立 医院,山东 威海 2 6 4 2 0 0 )
【 摘 要 】 完全 性房 室 分 离分为干 扰 性 与阻 滞性 ,都是 指 心房 和 心室 同 时分别被 两个起 搏 点控 制 ,即 窦房结 或房 性 异位 起搏 点控 制 心房 ,交
7 9 0 ・管理 ・ 教育 ・ 教学 ・
本保 障。对于基层 医院的药房药 品拆零调配工作 来说 ,必须遵 循以人
Ap r i l 2 0 1 3 , V o 1 . 1 1 , No . 1 0 【 3 ] 沈英, 董 宗福. 合理 完善 拆零 药 品有 效 期管 理 的探讨 [ J ] . 中国医院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first degree atrioventricular blockⅠ°AVB)是指房室传导时间延长,超过正常范围,但每个心房激动仍能传入心室,亦称房室传导延迟。

在心电图上,P-R间期达到或超过0.21s(14岁以下儿童达到或超过0.18s),每个P波后均有QRS 波。

疾病病因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可见于正常人,有的P-R间期可超过0.24s,中青年人发病率为0.65%~1.1%,在50岁以上的正常人中可达1.3%左右。

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是其产生的原因,一些运动员中发生率可达8.7%。

某些药物如洋地黄、奎尼丁、普鲁卡因胺、钾盐、β受体阻滞药和钙拮抗药,中枢和周围交感神经阻滞药如甲基多巴、可乐定等均可致P-R间期延长。

许多学者常把这类因素引起的P-R间期延长称为房室传导延迟,而不称为房室传导阻滞。

预后良好。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常见于风湿性心肌炎、急性或慢性缺血性心脏病,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发生率为4%~15%,尤其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

也见于心肌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低、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等。

大多为暂时性的,可迅速消失或经过一段时间后消失。

在老年人原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是较常见的原因,呈长期渐进性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亦可称为房室传导延迟,它是由于心房、房室结、希氏束或希-浦系统内的传导延迟,也是由于多于一处传导延迟的组合。

但是在大多数病例约90%发生在房室结内,少数发生于心房内,个别发生于希-浦系统,希-浦系统内的传导延迟常不引起异常延长的P-R间期,然而亦有例外。

发生于希氏束内罕见。

这是由于房室结的迷路样结构有利于递减性传导的形成,而希氏束的传导纤维呈纵行排列,不利于递减传导的发生。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是由于房室交接区的相对不应期延长,导致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一次心房激动均能传入心室。

症状体征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多为一度或二度Ⅰ型,很少发生二度Ⅱ型,并不产生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阻滞

房室阻滞


10mm/mV 25mm/秒

本例心电图:心房颤动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1
本例心电图: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2
本例心电图: 心房纤颤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33
鉴别诊断
隐匿传导 干扰性房室脱节

34
隐匿传导
隐匿传导是指一次激动传入传导系统,但 未能穿透全程(未能激动下位心肌),未能 在心电图上显现,但该次传导使心肌组织产 生新的不应期,对随后激动的传导产生影响: 传导延迟 传导中断 再次隐匿传导
当心脏两个不同起搏点并行地产生激动, 引起一系列干扰,称为干扰性房室脱节 。
38
A
AV
V
干扰性房室脱节示意图
图中可见窦房结冲动与交界区冲动同时发 生,交界区冲动形成以后,使其周围形成不应 期, 窦性冲动抵达该部时,正处于交界区生 理绝对不应期,故使窦性冲动连续发生完全性 房室干扰,构成干扰性房室脱节。
3:1下传
27
三度房室阻滞

心电图主要表现: 1. PP间期相等,RR间期相等,两者无固 定关系,即房室分离 2. RR间期大于PP间期,即房率>室率 3. 交界性逸搏心律 40 - 60 bpm 4. 室性逸搏心律 30 - 40 bpm
28
10mm/mV 25mm/秒

本例心电图:P-P等,R-R等,P-R不等,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率达88次/分,心室率为37次/分。提示:窦性心律,交界 性逸搏心律, III度房室传导阻滞
高位阻滞和低位阻滞特点
49
希氏束电图定位


心房内阻滞(PA阻滞) 房室结内阻滞(AH阻滞) 希氏束内阻滞(H波分裂) 希氏束远端阻滞(HV阻滞)

2014-8-1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查房---王利

2014-8-11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查房---王利

晨间查房查房时间: 2014-8-11 查房人:王利查房地点:胸心外科病治疗室查房内容: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发出冲动:在从心房传到心室的过程中,由于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原因,在房室连接区受到部分或完全,暂时或永久性的阻滞。

根据阻滞程度不同,可分为3度:第一度为房室间传导时间延长,但心房冲动全部能传到心室;第二度为部分冲动不能传至心室;第三度则全部冲动均不能传至心室,故又称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一、概念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complete atrioventricular block),亦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由于房室传导系统某部分的传导能力异常降低,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而引起完全性房室分离。

二、病因1.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导致心率减慢,如地高辛、胺碘酮、心律平等,多数房室传导阻滞在停药后消失。

2.外伤、心脏外科手术或介入手术及导管消融时误伤或波及房室传导组织时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3.以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症最常见,如风湿性、病毒性心肌炎和其他感染。

4.迷走神经兴奋,常表现为短暂性房室传导阻滞。

5.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及心肌病。

6.高钾血症、尿毒症等。

7.特发性传导系统纤维化、退行性变(即老化)等。

三、并发症1、晕厥2、阿-斯综合征3、心脏性猝死4、心力衰竭5、脑栓塞四、临床表现I度:症状不明显,听诊发现第一心音减弱,心电图见P-R间期超过0.20秒。

Ⅱ度:可有头晕、心悸、乏务及活动后急,听诊有心音脱漏。

心电图检查有两类表现文氏现象,即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一次QPS波群,周而复始;莫氏Ⅱ型,P-R间期恒定,每隔1或数个P 波后有一次QBS波群脱落。

Ⅱ度:患者其症状与心室率的快慢和伴随疾病相关,患者可感到疲倦、乏力、头晕、晕厥、心绞痛等,如并发心力衰竭时会有胸闷、气促及活动受限。

五、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1.P波为心房除极过程;2.QRS波为心室除极过程。

2∶1~高度窦房阻滞伴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

2∶1~高度窦房阻滞伴等频性干扰性房室脱节1例

本例测 P—P间距 时 , 一 组 在 13s , 均 为 14 一 除 .2 外 余 . 0 14s .6之间 。而突然 出现 两组 长 P— P间距 中, 一组 不是 短
P—P 间距的倍数 , 是 I2短 P—P间距 的倍 数 , 而判 断 而 / 从 不存在窦性 心动 过缓 , 为窦 性周期 是 显性窦 性周 期 的两 实 倍 。窦性激 动下传 时在 窦房 交 接 区发生 了 2 1一高度 阻 :
存在逆传阻滞 。 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与窦性心律伴 2 窦房阻滞 性质不 :1
同, 前者为窦房结功能低 下 , 后者正常 , 仅表现为外传 功能障 碍。两者鉴别 : 为迷走 神经功 能增高所 致 , 若 运动 或应用 阿 托 品改善窦房传导 , 可使心率成倍增加 。若系病理性有效不
滞 。在梯形 图上 、 中的 A行 中以数字表示 , 图下条增 加 梯形 了 ss A行 以表 示窦 房( 、— 阻滞 ) 传导 情况 。本例 除窦房 传 导功能 障碍外 , 是否存在房 室顺传功 能障碍 , 仅凭 此 图难 以 定论 。因为所有 出现 的窦性 P波均位 于交接性逸 搏心律 的 R波前 、 后 附近 。在 图 1 中、 上行长 P P间距 中 , 2 窦 — 按 :l
组为 06s , .6 外 余均为 07 — .3 的两倍 。上行长 P P间 .0 07s —
距是 06 s 5倍 , .4 的 下行长 P—P间距为 07 s 4倍 。显性 .3 的 短 P—P频率为 4 4 l一 5次/ 13 分( . 2—14 s , 际窦 性频率 .6)实
为8 9 2~ 4次/ ( .4~0 7 s 。窦性 P波位 于 R波 的前 、 分 06 .3)
J OUR NAL OF P RAC I AL E EC R ARDI GY J ( 0 0) 1 1 N . T C L T OC OI S 2 1 V0. 9 0 2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

P-R间期长度与心率对照表
心率 年龄
<70
71-90 91-110 111-130 >130
成人
0.20 0.19 0.18 0.17 0.16
14-17
0.19 0.18 0.17 0.16 0.15
7-13
0.18 0.17 0.16 0.15 0.14
1.5-6
0.17 0.17 0.16 0.15 0.14
上条心电图为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不等,并有QRS波群脱落,通 过希氏束图可见P-R间期延长者均为A-H间期延长,QRS波群脱落者在希氏束 图中只见A波无H波,说明房室传导阻滞部位位于希氏束上端。下条心电图为 Ⅱ度型房室传导阻滞,下传P-R间期相等,并有QRS波群脱落,QRS波群脱落 者在希氏束图中可见A、H波并且A-H间期长度正常 。说明房室传导阻滞部位 位于希氏束下端。
窦房、房内阻阻滞在以前课程内叙述。
CONTENTS
房室传导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的定义
房室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从心房 传到心室的过程中发生阻滞。
房室传导阻滞的分类
① 按阻滞部位常分为房室束分支以上与房室 束分支以下阻滞两类,其病因、临床表现、发病规 律和治疗各不相同。
②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慢 性还可分为间断发作与持续发作型。
10mm/mV 25mm/秒

本例心电图:P-P等,R-R等,P-R不等,QRS波群形态正常, 心房率达88次/分,心室率为37次/分。提示:III度房室传导阻 滞(完全性房室脱节,交界性逸搏心律)
本图显示:在每条 心电图的下方浅蓝 色代表交界区不应 期的长度。当不应 期长度小于一组P-P 间期时,心电图中 无房室阻滞表现。 如上条心电图;当 不应期长度大于一 组P-P间期而小于两 组P-P间期时,心电 图 表 现 为 2:1 房 室 传 导阻滞。如中条心 电图;当不应期长 度大于两组P-P间期 而小于三组P-P间期 时,心电图表现为 3:1 房 室 传 导 阻 滞 。 如下条心电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图1B);
图1
③ 激动遇到处于有效不应期的心脏组 织,激动传导将在该组织阻滞,同步记 录的心电图表现为传导中断, 原来心脏组织有效不应期 的状态不变(图1C);
图1
④ 激动遇到心脏组织的近端处于兴奋 期或相对不应期,激动侵入后只发生该 层心脏组织的穿透性传导,因为前次激 动先激动近端组织,该部分组织也最早 脱离上次激动后的有效不应期, 但此时远端的组织尚处于有效 不应期而使激动在远端被阻滞 (图1D)。
干扰性房室分离易误诊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加速的交接区自搏心律形成完全性房室分离。 P波为窦性.频率133次/min,QRS时间正常.频率79次/min,p-p 间期、R—R间期匀齐.P波与QRS波群完全无关,呈完全性房室分离。
加速的交接区自搏心律产生不应期影响P波传导,房室传导也有一定 程度受损,但经观察并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扰了P7的下传.
四、临床意义
(1)隐匿性传导使轻度阻滞变成严重阻滞、
产生与不应期规律不符的室内差异传导、持续的
差异传导、超常传导和不典型文氏现象等,将原
来的节律、特点打乱。因此,对隐匿传导的认识
可以帮助分析复杂疑难心律失常。
(2)正确区分干扰性房室阻滞与三度房 室传导阻滞,对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治疗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增快房率不出现夺获心室
5、P波落在QRS波引起的生理 5、不会出现夺获心室 性有效不应期之外时可出现夺获 心室
(2)诊断完全性房室阻滞
• 必需具备3个条件:
条件1
心房率 足够慢, 一般要求 <135bpm;
条件2 缓慢心室率 的RR间期 等于或大于 窦率周期 的2倍 条件3 心室率足 够慢,一般 <45bpm。
隐匿性传导过程中,发生分层穿透性传导 的心脏组织可能“薄厚”不同,但发生后均使
该层心脏组织发生不应期重整,立即进入新的
有效不应期。
不应期重整的近端组织多数对其后激动 的下传产生干扰,而干扰的程度决定于下一个 激动到达该组织时距其不应期重整时的间期,
当间隔时间较远时,有可能不受其干扰而正常
下传,这将使隐匿性传导真正被“隐匿”。
1、处于传导中的激动与将要经过的心脏组 织存在4种情况: ① 激动遇到处于兴奋期的心脏组织,激动正 常传导并通过该组织,而激动后 则使原处于兴奋期的心脏 组织进入除极后的有效不应期 (图1A)
图1
②激动遇到处于相对不应期的心脏组织 ,激动缓慢传导通过该组织,心电图表 现出传导的延缓;缓慢穿透 性传导后也使该组织从相对 不应期进入新的有效不应
,因而这一传导未能在心电图表现出来而被隐
匿,但其传导过的心脏组织发生了不应期重整
,因而新的有效或相对不应期对下一次激动在
该组织中的传导将产生干扰,发生传导延缓或 阻滞并且表现在心电图上。根据这种继发性心 电图表现能证实前次激动发生了隐匿性传导。
(2)、隐匿性传导的发生机制
分层传导、分层阻滞期; 不应期重整期; 干扰性阻滞期。
(1)干扰性房室分离与Ⅲ度AVB的鉴别
干扰性房室分离
1、生理性
Ⅲ度AVB
1、病理性
2、出现或存在另一个节律点的 2、传导系统某部的传导能力异 激动侵入心脏传导系统并引起不 常降低,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 应期重整,进而引起干扰性房室 不能下传至心室 阻滞
3、心室率快于心房
4、增快房率可出现夺获心室
3、心房率大于心室率
图2 隐匿性传导
A.分层传导,分层阻滞期:激动在心脏组织中发生分层传导, 分层阻滞 B.不应期重整期:分层传导的心脏组织层发生不应期重整,进入 新的有效不应期 C.干扰性阻滞期:随后联律问期不同的激动在该组织中的下传 :①缓慢下传;②传导中断;③再次隐匿性传导;④ 正常下传
(3)、隐匿性传导与干扰性房室阻 滞
性传导(隐匿性传导),能对其后的激动下传产
生干扰性房室阻滞。
引起干扰性房室阻滞的异位节律 点可源于心房、房室交界区或心室; 可分别从不同部位、不同方向、 以不同频率影响房室之间激动的传导,产生 单次或连续性干扰性房室阻滞。
二、干扰性房室阻滞的机制:
其引发房室阻滞的机制是出现或存 在另一个节律点的激动侵入心脏传导系统并引 起不应期重整,进而引起干扰性房室阻滞。
在隐匿性传导的干扰阻滞期,对下次激动 传导的干扰常常表现为:
①房室传导延迟(图3); ②房室传导阻滞(图4);
③再次隐匿性传导(图5)。
图3隐匿性传导引起随后PR间期延长
上图基本心律为窦性心律伴房室2:1传导。图中第4个P波在房室传 导系统被阻滞,但仍然发生了隐匿性传导,这被随后第5个P波的 延缓下传而证实。 在梯形图下方的附图,说明房室传导系统不应期的变化。 A.分层传导,分层阻滞期:第4个P波在房室结缓慢下传,在远端( 希浦系)阻滞; B.不应期重整期:房室结进入新的有效不应期; • C.干扰性阻滞期:随后第5个P波下传时,遇到隐匿性传导后的 相对不应期而缓慢下传,使PR间期明显延长
也未产生P′波,但在它的隐匿性传导过程中,却使交界组织产
生了新的不应期,因而使下一个窦性激动的传导发生了障碍。
2、二度房室传导阻滞(2:1)伴房室隐匿传导,使阻滞加重,形成
3:1或更重的房室传导 阻滞图
2:1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因交界区隐匿性 传导,导致一过性假性“三度房室传导阻 滞”.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时,2:1房室传导可因前向性隐匿传导而 变为3:1或4:1,甚至更小的房室传导比例。
图1
2 、房室传导系统的不应期重整之后
,对下次激动均可能产生干扰,引发干
扰性房室阻滞。穿透性传导引起的干扰 性房室阻滞在心电图容易识别、容易诊 断。但非穿透性传导时(隐匿性传导), 情况相对复杂。
隐匿传导
概念 机制
隐匿传导与 干扰性房室 阻滞
(1)隐匿性传导的概念
指一次激动在心脏传导系统或心肌组织发生 了传导,但未穿透,也未激动下位的心脏组织
图4隐匿性传导引起随后P波的阻滞
本图为窦性心律伴二度I型文氏阻滞。图中第4个P波阻滞在 房室传导系统,随后第5个P波未能下传的原因是第4个P波匿 性传导引起干扰性房室阻滞的结果
图5短阵房速形成连续性隐匿性传导
在窦性心律的基础上发生了短阵房速,连续4次的 心房波均未能下传,这是连续发生隐匿性传导的 结果. 同时低位逸搏点也受到连续隐匿性下传激 动的超速抑制
干扰性房室阻滞
2006级心内科研究生 任立冰
干扰性房室阻滞
概念
产生机制 心电图表现
临床意义
• 一、干扰性房室阻滞的概念:
干扰性房室阻滞的发生是因存在另
一个异位节律点的激动与兴奋,当其到达房室 传导系统时,如果遇到房室传导系统处于兴奋 期或相对不应期,激动则可侵入,或发生缓慢 穿透性传导伴干扰性传导阻滞;或发生未穿透
4、隐匿性传导对低位逸搏点自律性的影响
隐匿传导
分层穿透性传导 不应期重整
连续发生 隐匿传导
对随后激动 产生影响
抑制低位逸搏 点的自律性 心脏停搏
干扰性 房室阻滞
三、心电图表现
1、隐匿性交界性早搏引起房室传导阻滞
隐匿性交界性早搏是指前向与逆向均呈隐匿性传导的一种特殊 类型交界性早搏。此种早搏前向传导未产生QRS波群,逆向传导
(3)干扰性房室分离常见情况:
①窦性心动过缓;
②加速的交界区或室性逸搏心律或心动过速;
③与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形成等频性干扰性
房室分离时,P波位于QRS波前时还易误诊为间
歇性预激综合征。
3、非不应期的窦P未下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室性心动过速时非不应期的窦P(P7)却未能发生心室 夺获 室性异位节律点冲动隐匿性的逆传到房室交界区而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