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版高二语文选修中外现代诗歌欣赏电子课本课件【全册】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散文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fe87629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6c.png)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散文
总结词
个人情感,生活琐事
详细描述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散文更加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代表作品有汪曾祺的《受戒》等,这些作品以细腻的 笔触描绘了人性的复杂和生活的美好。
当代散文的发展趋势
总结词
多元化,跨界融合
详细描述
当代散文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多元化和跨界融合的特点,既有传统散文的延续,也有跨领域的创新尝试 ,如与诗歌、小说的融合等。同时,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网络散文也逐渐兴起,成为当代文学的重要 一环。
Hale Waihona Puke 详细描述陆蠡的《囚绿记》是一篇情感真挚、语言优 美、意境深远的散文。文章通过叙述作者囚 禁常春藤的经过,表达了对生命和自由的思 考。陆蠡运用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 ,将作者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 ,读来让人感受到生命和自由的珍贵和可贵
。
06
散文在现代教育中的 意义与价值
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
艺术手法评论
评价散文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如象征、比喻、拟人等,分析
其对于文章表达的作用。
如何撰写散文评论
确定评论角度
梳理文章要点
在撰写散文评论时,首先需要确定评论的 角度,可以从主题思想、语言表达、结构 布局、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选择。
在撰写评论前,需要仔细阅读散文,并对 其要点进行梳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评价 文章。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 《中国现代诗歌散 文欣赏》课件-散文 部
目录
• 散文的定义与特点 •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及其作品 • 散文的鉴赏与评论
目录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 赏》中的散文篇目解析
• 散文在现代教育中的意义与价值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诗歌部分整合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643f54b3c1ec5da50e27062.png)
二、不宜寻章摘句,一味追求文辞美。 诗的语言是高度精练的,汉语又大多是以单音字为基本单位,欣 赏中国诗往往着眼于字词之美。我国古典诗歌一向讲究炼字、炼 句,有“诗眼”“词眼”之说。这些“诗眼”“词眼”大多能起到画龙点睛、 提纲挈领、融贯全篇的作用,所谓“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 所谓“一字妥帖,则全篇生色”。因而,从齐梁时代的诗论、文论巨著 《诗品》《文心雕龙》开始,就有了寻章摘句评诗的先例。寻找名 句、佳句,并细加玩味,成了我国读者的一种欣赏习惯。 外国诗歌里固然也不乏名句、警句,像雪莱《西风颂》中的“要 是冬天/已经来了,西风啊,春日怎能遥远”,像歌德的一些格言诗,像 日本一些精彩的俳句,也很受人喜爱。因为外国诗也讲究语言的锤 炼,讲究文辞的华美。古典长诗不说,即便是现代派诗人的即兴之 作也随处可见其用语之精妙,读读庞德的《地铁车站》、艾略特的 《窗前晨景》就可见一斑。
诗歌部分整合
怎样欣赏外国诗歌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 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象,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 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 国诗又有所不同。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 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歌呢?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歌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 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 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 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 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辞藻还更重要。”的 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别种方 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2课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外国诗歌散文欣赏全册精品课件第三单元第2课](https://img.taocdn.com/s3/m/49137048f242336c1eb95e73.png)
二、字形辨认 傲.然ào 遨.游áo 熬.夜áo
石 遛.榴 马.lliiuù
急干躁燥..zzààoo 契 楔. .机 子qxiìē
三、词语辨析 (1)坚硬·坚实 坚硬:一般指具体的事物。坚实:坚固结实、
健康。 例:①这里的石头很__坚__硬___。 ②我们要为未来打下_坚__实___的基础。
六、整体预知
第1节,内部粒子的成熟 石榴第 第23节 节, ,外 外部 壳阳 的光 迸的 裂照射
第4节,联想到人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探究] 1.试概括诗歌每一小节的内容。 【提示】 第一节:讲内因,石榴子多,已经 成熟而开裂。第二节:讲外因,骄阳给半绽的 石榴以锻炼的机会,让石榴把自己饱满的粒子 变成红宝石。第三节:讲过程,讲壮大成熟的 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等到那个时候,内是红 艳艳的美玉,外是辉煌的形象。第四节:诗人 又回到第一节上来,同时回想起他过去的成绩 主要靠“自己思想上的内在建筑”。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刘彝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美文佳作欣赏
礁石 艾青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2)相关知识 象征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法 国。正式确立的时间是1886年。象征主义的 三位主将是马拉梅、魏尔伦和兰波。《恶之 花》的作者波德莱尔被认为是象征主义的先 驱(鼻祖)。象征主义者反对现实主义和自然 主义如实地描写客观现实。他们认为现实的 物质世界是虚幻而痛苦的,只有隐匿在背后 的内在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作品中运用大量 的暗示和象征来隐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高中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7.1新纪元
![高中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7.1新纪元](https://img.taocdn.com/s3/m/8860539fe53a580216fcfe99.png)
2.相关知识 时代的先声 ——《新纪元》 1919 年的中国,一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被列强瓜分的形势, 另一方面又酝酿着强大的社会风暴,历史的大转折。此时俄国十月革 命已经成功, 为世界上被压迫民族、 被奴役的国家指明了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列宁主义已经传播到中国来了,中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自觉 地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并在社会上广为宣传。中国的 旧社会已经日薄西山,新社会的曙光已经微现。在历史的重要关头, 李大钊以政治家的敏锐感和文学家的豪迈、热情,发表《新纪元》一 文,呼唤人类和中国的一个新世纪的到来,可谓“时代的先声”。
(2)保障 · 保证 “保障”的意思是说对于已有的东西加以维护,使它不受损害。 “保证”是说担保完成一件工作或实现一种理想。 辨 析 : ① 秘 密 外 交是 他 们 作 鬼 的契 约 , 常 备 兵是他 们 作 鬼 的 保障 。 ________ 保证 社会主义 ②只有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才能________ 的文化科学艺术不断发展和繁荣。
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 生平未报恩,留作忠魂补。 据说,杨继盛曾在监狱中的墙上题了两句述志诗: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 后来,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李大钊先生将对联改动了一个字,但这 一字之改,实可见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上联中“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 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 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 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李大钊先生也以自己的行动实践了这两句铮铮誓言,今天,我们 就来学习他“妙手”所著的文章 ——《新纪元》 。
2 新知识 · 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理解什么是作者所说的“新纪元”。 2.理解散文情和理的关系。 3.体验散文中美的发现和审美表达。 4.感受和理解课文作者的崇高理想、深刻思想。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光
![高中语文人教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PPT课件(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光](https://img.taocdn.com/s3/m/a9e7dc8d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97.png)
嘿
嘿.然 嘿.嘿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读音 hú sū xū mò hēi
加点字
雷霆. 阴霾.
蔓.生 蔓 蔓.延
蔓.菁
2.写汉字 词语
易错字
词语
放 sì
肆
yì业
肄
深 suì suì道
读音 tínɡ mái wàn màn mán
易错字 邃 隧
课外求知 -6-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0-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1.文脉图解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11-
光
走进新课
凝听作家故事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2.主旨归纳 这篇散文基本上以时间为线索,描述了一天之内“光”的变化及其 带给人的感受。文章从拂晓写起,通过展示黑暗与阳光的对峙、天 空中蓝的奥妙变化,勾画了晨光的“可爱”。作者描述金红的阳光取 代晨光,驱散了“隔夜的黑影,梦境里的幻象”,引出了关于光与黑暗 的联想和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光的向往和热爱,对光与黑暗的辩证 关系的参悟。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 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 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 物了。
(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删改)
-21-
光
美文品读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课外求知
品读提示 “大树”的形象在文中具有特殊内涵,大树的生存状态实际 上就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人的生存状态,表面上说的是“树”,实质却 时时刻刻在说“人”。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7.3美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7.3美](https://img.taocdn.com/s3/m/98c2986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35.png)
(2)还有悲哀的美、屈辱的美、流畅的美、甜蜜的美,这些就是单 纯而丰富的人生感受了。
所谓美的、审美的和美学的关注对象不仅是自然,还有社会人生, 审美问题中蕴含丰富的社会意义,社会美与自然美同等重要,甚至在 一定意义上更为重要,更受人类关注。
3 新课堂·合作探究 1.每个片段开头的神态描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相关知识 别出心裁的探索 ——《美》
这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散文,标题为“美”,可又不像哲学家、美 学家那样直言美的本质和规律,而是描写几个场景、几种神态、几段 对话,生动形象地表现美的生成形态和美的本质,展示美的探索和审 美过程,表达作者的审美追求和积极的人生观。
问题导学 1.文章写了一个现实场景和三个联想场景,试分析这些场景的内 容。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汉字是黄帝命史官仓颉发明的,不是民间自发形成的。而造字者 总是从统治者的观点出发造字。“美”是帝王面对江山和人民发出的 观感。帝王把自己比作牧羊人,把人民比作羊群。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了解关于美学的一些知识。 2.初步理解距离美与曲线美的形式与内涵,提高审美素养。 3.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美”的名言和实例。
提示: 神态描写
“蹙起了 眉”“抿紧了 唇”“颤动起了 长长的睫毛”等
作用
一是铺 垫
二是连 缀
具体分析 所谓铺垫,是说写神态是为后面写她对 美的观察与思考做铺垫。如果没有这种 描写做铺垫,后面的述理就显得突兀、
无根无据 全文有现实场景和联想场景,神态描写 将它们巧妙贯穿起来。这些共同的特点
如同熟悉的记号,方便读者阅读
3.本文巧妙地探索“美”,在探索过程中阐发了一些深刻的哲理, 实现了“情”与“理”的和谐统一。试分析文章是如何达到这种统一 的。
高中语文 目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 目录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0e8eeaf058f5f61fb736669e.png)
配人教版 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散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纪元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美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葡萄月令 光 树(节选)
诗歌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五单元
散文
第一单元 生命的律动 第二单元 挚情的呼唤 第三单元 爱的心语 第四单元 大地的歌吟 第五单元 苦难的琴音
第一单元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动人的北平 汉家寨 特利尔的幽灵
第二单元 心灵的独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纪元 捉不住的鼬鼠——时间片论 美
第三单元 一粒沙里见世界 都江堰 Kissing the Fire(吻火) 合欢树
第四单元 如真似幻的梦境 森林中的绅士 云霓 埃菲尔铁塔沉思
第五单元 自然的年轮 葡萄月令 光 树(节选)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略读井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诗歌部分第一单元略读井](https://img.taocdn.com/s3/m/1d81e346ec3a87c24128c455.png)
[课文主旨] 《井》是一首状物抒情诗。诗人以“井”喻人,细致地写 了“我”老家的一口古老的水井,并且饮水思源,赞美了自己 的劳动。这首诗里的生命律动是内敛的、“静默”的,表现了 一种坚忍不拔的品质,写出了一种不事喧哗、甘于寂寞、默默 承受的生命形态。
[语意分析] 1.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九叶诗派 “九叶诗派”是 20 世纪 40 年代后期在上海以《诗创造》《中 国新诗》等刊物为中心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流派,包括辛笛、陈敬 容、杜运燮、杭约赫、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位诗 人。因九位诗人的作品合集《九叶集》(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1 年) 而得名,也有人以其发表诗歌作品的刊物而把他们称为“中国新 诗派”。
2.矛盾手法 第二节中“紧闭的肉体”与青春期蓬勃的活力,“泥土”的 滞重与“鸟的歌”的轻盈以及“点燃”与“无处归依”等,均构 成了矛盾,这无疑增强了诗句的张力与密度,拓展了读者的想象 空间。
邹荻帆(1917-1995),当代诗人和翻译家。湖北天门人。早年就 读于湖北省立师范学校。1936 年发表长篇叙事诗《做棺材的人》和《没 有翅膀的人们》。1938 年后在武汉等地从事抗日救亡运动,曾与穆木 天、冯乃超等创办《时调》诗刊。1940 年入重庆学习,以后做过中学 教师、报刊编辑。1949 年后历任对外文化联络局办公室主任、《文艺 报》编辑部主任、《诗刊》主编等职。著有诗集《在天门》《木厂》《走 向北方》《金塔一样的麦穗》,长篇小说《大风歌》等。
穆旦(1918-1977),诗人、翻译家。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 梁真,浙江海宁人。1935 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0 年毕业于西 南联合大学,后留校任教;1942 年参加中国远征军赴缅甸抗日 战场;1948 年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学习;1953 年回国 后任教于南开大学外文系。著有诗集《探险者》《旗》《穆旦诗 集 1939-1945》等,并有译作《普希金抒情诗集》《雪莱抒情诗 集》《唐璜》等。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9.3埃菲尔铁塔沉思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9.3埃菲尔铁塔沉思](https://img.taocdn.com/s3/m/abf1e00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d6.png)
3 新课堂·合作探究 1.本文是如何表达作者的感悟的?
提示:作者充分调动了自己敏锐的感觉,甚至错觉和幻觉,全方 位、多角度地写自己登临埃菲尔铁塔的所见、所感和所思。如“奇怪 的是我竟然感觉不到电梯的上升。我只是觉得从我登上铁塔的那一刻 起,巴黎便开始庄严地降落。它疯狂地钻入地底”,在这里,作者通 过错觉表达登临铁塔的独特感受,就很有特色。文中类似这样的描写 还很多。
提示:本文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形象而细腻地表现了自己心 理变化的过程。这种心理和情感变化的过程其实是作者被铁塔魅力所 征服的过程,也是作者对铁塔重新认识、理解和接受的过程,从而含 蓄而有力地表现了埃菲尔铁塔的独特魅力和强烈震撼力。
1 新情境·激趣引航 作为风景,尽管巴黎铁塔“年年岁岁花相似”,但因为有作为独 特的“这一个”的作家主体的深度参与,使文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展示了作者笔下埃菲尔铁塔独一无二的审美风采,一篇与众不同的精 彩美文便应运而生。
2 新知识·预习探索 目标定位 1.理解文中“虚”与“实”的关系,掌握由“实”入“虚”的阅 读散文的技巧。 2.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对照文本分析讨论语言特色,深化 理解由铁塔的特点写人的特点的意蕴。 3.培养善于观察、思考以及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问题导学
1.在作者笔下的埃菲尔铁塔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提示:
特点
表现
高大
俯视全城、兀立云端、拔地而起
脱尘
巴黎下沉、“我”的上升、地面物小
孤独
内心孤独
寂寞
世人误解和排斥、作者偏见和戒心
百年风雨纹丝不动、老父仁慈温暖、遭排 坚韧宽厚
斥和憎恶从不对人说
2.作者对埃菲尔铁塔的态度和感受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1)登铁塔前,有偏见、戒心。认为“它只是比一座电视塔 略高些的大铁架……似乎只是一个小摆设”“存有那么无知的偏见和 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