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合集下载

鲁迅的文学作品彷徨解析

鲁迅的文学作品彷徨解析

鲁迅的文学作品彷徨解析
《彷徨》是鲁迅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方鸿渐从青年时代开始的人生历程,以及他在社会变革中的迷茫和挣扎。

下面是对这部小说的简要解析:
1.主题:《彷徨》主要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个人在社会变革中的角色和命运。

小说通过方鸿渐的经历,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如传统文化的束缚、家庭伦理的扭曲、政治腐败等。

2.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主人公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他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理想主义情怀,但是在现实面前又显得无力和迷茫。

其他主要人物如方鸿渐的父亲、妻子、朋友等也各具特色,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社会各个阶层的面貌。

3.艺术手法:鲁迅在《彷徨》中大量运用了象征、隐喻等手法,使得小说的意义更加深刻和丰富。

同时,他也采用了多种叙述方式,如对话、内心独白、回忆等,使得小说的情节更加紧凑和有趣。

总的来说,《彷徨》是一部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问题的文学杰作,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史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意义。

浅谈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谈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目录一、有启蒙思想与社会变革的知识分子--------------------------------------------1二、在社会生活中挣扎的平庸文人------------------------------------------------2三、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 3四、深染恶习的腐朽文人--------------------------------------------------------4五、总结----------------------------------------------------------------------5六、注释及参考文献-----------------------------------------------------------6内容摘要:“五四”时期,鲁迅以知识分子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甚多,其中尤以描写他们因婚恋不能自主的痛苦者为众,也有不少是反映他们失学、失业以及在社会上处处碰壁和苦闷的;鲁迅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主要却是着眼于他们和封建制度的关系来展示社会生活的,并包蕴着对知识分子的历史作用的深邃思考。

本文把鲁迅先生小说创作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划分为四大类,以前两类为基本依据,结合鲁迅的作品,通过对每类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初步探究鲁迅先生小说创作中知识分子形象的独特之处以及鲁迅先生对知识分子所处的社会地位,即肩负的历史责任,所面临的生存境地,所觅得的人生出路若干问题的看法。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启蒙思想;平庸主义;牺牲品;腐朽文人Abstract The "May fourth" is period, Luxun’ is fast to regard knowledge numerator living as the novel of the topic too much, among them particularly then describe them because of the Marriage can't independent pain and sufferings for people , also have the not a few is to reflect they drop out of school, unemployed and meet rejection everywhere in the society with the depressed of, fast knowledge in Luxun’s numerator topic novel, is a relation to fix attention on in them with feudal system to display the society life primarily and however of, the history function that is molecular to the knowledge considers. This text divides the line cloak-and-dagger knowledge in the artistic in fast Sir in Luxun’s numerator image as the four major type, past two analysis for is basic basises, combinative fast work in Luxun’s novel , passing to each typical knowledge numerator image, the first step investigates cloak-and-dagger artistic in fast Sir in Luxun’s inside knowledge numerator image of special impose and fast Sir in Luxun’s knowledge numerator a history for of social status, then carrying duty, the viewpoint that exist a life for, find exit some problems that face.[Key words] Luxun’s novel ;Knowledge numerator;Image;Enlighten the thought;Mediocre doctrine;Sacrifice the article;Rotting scholar浅谈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张在成鲁迅先生笔下的知识分子始终是其文学创作关注的一大重点。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议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摘要纵观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基本可以概括为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者,挑战封建制度激进者,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四种类型。

有别于当时一般作家,作者致力于以革命的态度分析问题、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在怒其不争,哀其不幸的同时为他们呐喊。

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种种不幸,映射出当时病态社会的某些本质,同时也间接的反映出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程碑式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巨大。

鲁迅在当时的历史下环境下以小说的形式为我们塑造了封建统治的卫士,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激进的圣斗士,爱情和个性解放的殉道者等等众多的人物形象。

这些知识分子形象的描述,使人为之震撼,令人为之折服。

一、捍卫封建统治的忠诚者鲁迅小说中像赵太爷、假洋鬼子、四铭和高干亭等维护封建统治的知识分子很多。

其中最有典型的四铭和高干亭,这两个人物表面看来都是热心肠之人,处事为他人着想,积极帮助别人,实则是道貌岸然的小人,都是为了竭力维护封建礼教,纯粹是“表面的正人君子,内心却满是肮脏的封建卫道士”。

在他们心中,反对封建礼教和制度,哪怕只要有一点想法,也都是大逆不道,天理不容的,二人是封建制度忠实的守护者,甚至可以誓死效忠与封建礼教。

在四铭的思想中,封建正统的一切才是根本,才是完美的典范,凡是封建礼教流传下来的,那肯定是对的,是确凿无疑理应捍卫的。

在他看来,连女学生剪发,在街上正常的行走,也会激起他的憎恨和痛斥,认为是“搅乱天下”、“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罪恶之举,认为是不成体统,乱了祖宗法度,必然不会有好的下场。

在他心目中,男尊女卑是天经地义,女人生就是男人的玩物,什么改革,什么自由解放,简直是无稽之谈。

高干亭就是一个吃喝嫖赌的人世间的败类,社会的人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文化流氓。

他通过写《中国国粹义务论》和《论中国国民皆有整理国史之义务》的文章,被统治阶级认同,才小人得志,而后飞黄腾达。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分析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研究——逐渐消沉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摘要:在鲁迅的笔下,有行行色色的人物形象,而对知识分子形象的描写,更是种类繁多,形象各异。

鲁迅笔下知识分子形象大都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生活在这一社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历史给他们提供了其先辈们所不可能有的机遇,同时,文化转型和社会的转型给他们极大的希望,也给他们极大失望与大痛苦,他们是“铁屋子〞中被新思潮、新文化大潮“惊起〞的“较为清醒〞的人们,然而他们却不知道清醒后的路向,在生活和社会的重压下逐渐走向消沉。

这种处境与心态让众多知识分子处于矛盾、孤寂、痛苦的状态,也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出了旧社会知识分子身上所具有的可悲性。

在这里,我们针对有对抗意识或无对抗意识而逐渐消沉的小知识分子形象进展重点分析与研究!关键字:知识分子对抗无对抗消沉?在酒楼上?中的吕韦甫、?孤独者?中的连殳、?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等,在他们身上存在了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具有现代的意识、进步的思想和改革的要求,对他们来说,我想他们也曾有过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辉煌历史,但是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封建传统观念十分顽固,还有自身存在的种种弱点和缺陷,他们的对抗几乎都以失败告终,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他们也随之变得越来越消沉了。

通过分析他们失败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悲剧可以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同时也是他们自身意志的悲剧!1、“觉醒—动摇—沦落〞的知识分子?在酒楼上?这篇小说中,它成功塑造了吕韦甫这个由觉醒逐渐消沉的知识分子形象。

起初,吕韦甫可以说是一个较早觉醒的知识分子。

在辛亥革命时期,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反封建的旧主义革命战士,他曾和他的战友们连日讨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有时候甚至会争论的打起架来,并且他们还英勇地在城隍庙拔掉过神像的胡子,从这些壮举中,我们不难看出,年轻时候的吕韦甫思想是多么的进步,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新文化的传播者。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写作提纲目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1)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一、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 (4)二、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7)三、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8)参考文献 (1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提要:鲁迅,“中国现代小说之父”,是最早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家之一。

在《呐喊》和《彷徨》这两座新小说的丰碑中,命途多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是他主要塑造的典型的人物形象之一。

在创作中,鲁迅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真实而深刻地刻画出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五四”前后时代的急剧变化给各类知识分子带来的思想灵魂的深刻变化。

鲁迅深入地剖析了知识分子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思想矛盾和苦闷,并以现代意识观照他们的生活,揭示他们的内心世界,体现了作家对二十世纪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的理性思考。

鲁迅对知识分子了解得十分透彻。

在作品中,他用许多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

他既不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心灵的历程”,也不仅仅是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助。

他用那匕首投枪般的钢笔,生动地刻画了几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给世人留下深远的启示。

鲁迅在这些作品中,他塑造了三种不同的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们虽由于所受教育和自身经历各不相同,生活和结局很不一样,但他们命运大致相同,几乎都十分凄苦,在贫病和屈辱中悲惨死去的亦有其人。

本文着重分析三类知识分子形象: 第一类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第二类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第三类是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悲惨命运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灵魂。

他的作品在中国二十世纪的文学史上地位显赫,无论是在创作手法上、人物塑造上、主题的开掘的深广度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资源是十分丰厚的,需要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发掘、理解和诠释,这也正是经典的魅力。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浅谈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郜艳丽来源:《卷宗》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通过对鲁迅先生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介绍,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近代中国的历史,认识新旧民主革命交接时期的中国社会。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1 鲁迅小说中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的类型(一)孔乙己、陈士成——封建祭祀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是科举制度的牺牲者和殉葬者。

科举制度产生了极少数的权势者,而大多数知识分子则像孔乙己、陈士成这样,一生白首穷径,百无一能,穷愁潦倒、沦落下层。

而更可悲的是,他们一生受其害而不觉悟。

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

陈士成一生迷恋仕途,一心想考秀才当大官,从几岁的孩童考成了两鬓斑白的老翁,参加十六次考试,最后却连个秀才都没得到。

但他仍没有丁点儿的醒悟,更不能正视现实,却糊里湖涂地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最终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财宝的白光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二)吕纬甫——苟延残喘《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在学生时代曾经是一名革命的闯将,他曾“到城隍庙里去拔神像的胡子”,并且“连日议论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他曾勇敢地站出来向封建神权挑战,是一个“敏捷精悍”、英姿勃勃的青年。

但他在十多年后,由于对社会前途的绝望,变的行动迟钝,处事敷衍,神态也变的颓唐了。

于是,只能做些自己也觉得无聊的事来消磨日子,消磨意志。

他为死去数十年的幼弟迁葬,在衣服、骨骼、头发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包一包黄土装进棺材,以骗取怀旧的迷信和母亲的安心。

一个那么勇敢坚定、敏捷精悍的战士成为了一个敷衍偷生的庸人。

(三)魏连殳——自暴自弃《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就是这类中的典型,他接受过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新思潮的洗礼,他对旧中国的社会黑暗强烈不满,经常以无所顾忌的言论和举动,对传统的封建意识和习惯势力进行抗争,对宗法社会里的制度和习俗表示极大的轻蔑和愤慨,也对青年一代、对未来怀有信心。

鲁迅《呐喊》、《彷徨》中刻画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2019年精选文档

鲁迅《呐喊》、《彷徨》中刻画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2019年精选文档

鲁迅《呐喊》、《彷徨》中刻画的三类知识分子形象鲁迅收入《呐喊》和《彷徨》两部小说集中的25篇现实题材的小说,主要有知识分子和农民两大题材。

其中,知识分子题材占14篇,真实地描写了中国知识分子在清末、辛亥革命和“五四”以后三个重要时期的精神和生存状况,从隋文帝杨坚的九品中正制开始,到清朝的八股取士,经过历代帝王推崇及儒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封建科举这个作为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思想工具,也诞生了封建制度下的知识分子这个群体,在他们的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的局限性和可悲性.他们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封建体制的守护者,二是封建体制的抛弃者,三是封建体制的反抗者。

一、封建体制的守护者封建社会几千年的兴亡更替,总有一些守护者,他们是封建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

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腹经纶,整日里说着伦理道德,实际上满脑子男盗女娼,他们维护封建体制,其实就是在保护他们自身的利益。

如《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中的高老夫子就是这些假道学、伪君子的典型。

他们自己都是毫无道德心的人却口口声声说是关心社会的道德。

四铭是一个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的国粹派,他在街上看到一个侍奉祖母讨饭的十七八岁的乞丐女子,便对她发生同情,称赞她是孝女,想做诗文表彰她,以为世道人心之劝.不过他这举动,从他多次兴致勃勃地复述小流氓“ 你不要看得这货色脏。

你只要去买两块肥皂来,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好得很哩!”的话中,鲁迅无情地把这位道学先生的假面具撕了下来,让人们看到道貌岸然的下面原来藏着一团邪念。

实际上他是一个言行不符,名实不副的伪君子。

他神气十足的以有教养的正人君子自居,声言要维护伦理道德,向败坏风气的坏学生及恶社会宣战,但内心的丑恶更甚于用言语挑逗乞丐少女的无赖光棍。

道貌岸然的面具使他遗失了健康的人格和良知,四铭这样的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带给社会只有因循守旧,阻碍社会的前进。

高尔础则更是一个不学无术,假充正经的伪君子。

他标榜道德高洁、心性纯洁,骨子里却是无比的卑鄙肮脏。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前言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一位巨匠,鲁迅通过其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这其中,观察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看到许多典型的形象和特点。

本文将从鲁迅小说中的几个知识分子形象入手,旨在探讨鲁迅如何塑造知识分子形象。

一、叶圣陶叶圣陶被认为是鲁迅描绘知识分子形象的典型。

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叶圣陶被描绘成一个典型的书生形象。

叶圣陶的形象描绘了鲁迅笔下的一类知识分子,他们虽然读书很多但思想浅薄,缺乏担当和责任感。

叶圣陶在小说中只注重文学创作,而对生活中的问题显得漠不关心。

这种表现方式在鲁迅笔下被认为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暴露了知识分子的虚伪和无能。

二、鲍照在《呐喊》一书中,鲁迅描写了一个鲍照的形象,这个形象受到了小说中其他人物的逼迫,终于疯掉了。

鲍照被塑造成一个不幸的知识分子,他处于社会的底层,没有任何的尊严和尊重。

鲁迅通过塑造这个形象,告诫所有的知识分子不要无视社会的底层,同时也让底层人民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权利和尊重。

三、孙少安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孙少安是一个典型的文人形象。

在小说中,孙少安对自己的文学才能非常自信,但他的自信实际上是虚伪的,他习惯于异化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生活,表面上沉浸于文学创作,实际上却缺乏真正的感性体验和情感表达。

这种现象在现今社会中也存在,在鲁迅笔下被指出并警示。

在鲁迅的作品中,知识分子形象被塑造成了很多种不同的样子,但其中一个共性是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无论是身份高贵还是处于最底层,都没有逃脱这种问题。

在鲁迅看来,知识分子应该担当起社会责任,为人民服务,同时也要发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知识分子要抛弃虚伪的面具,秉持对真理的坚定信念,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农民的形象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农民的形象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形象和农民的形象知识分子的形象(一)觉醒反抗的知识分子《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一个真战士。

他既是一个在半封建社会中因受迫害而致精神失常的患者,又是一个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叛逆者。

“狂人”生活在封建大家庭中,耳闻目睹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罪恶,从“满页都写着‘仁义道德’”的历史中,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毫不留情地剥去了历代反动统治阶级标榜的“仁义道德”的假面具,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中国封建宗法制度下吃人和被吃的真实历史和现实。

“狂人”是因二十年以前要“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受到以赵贵翁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们的迫害而致狂的战士。

他在被迫害发狂以后,反复思考自己被迫害的原因,经过观察现实、研究历史,认识了旧中国是吃人的社会,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并识破了吃人者的各种伎俩,勇敢地起来同他们展开面对面的斗争,虽遭失败,仍不退缩,而是总结经验,同旧社会、旧家庭和旧我彻底决裂,最后找到了从“救救孩子”入手的新的革命途径,成为一个彻底反封建的战士。

因而,从实质上来说,鲁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在战斗中逐步成长的彻底反封建的“精神界战士”。

它真实地写出了一个彻底反封建的思想革命战士思想性格成长的过程。

作品揭示出中国“四千年来”的历史“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揭穿了封建统治阶级种种吃人的“老谱”,提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并向整个社会发出了“救救孩子”的战斗呼唤。

鲁迅在《狂人日记》中,通过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意识流程,展示出知识者自我认识能力逐渐增强的过程。

狂人发狂之始,感到“精神分外爽快”;而以前的三十多年则“全是发昏”。

这样,他就把自己从过去的常规性现实世界中分离出来,以迫害狂患者的视点来观察客观外界,从而有一种陌生感。

路人那铁青的脸色,怪眼睛的目光,母亲打儿子时要咬几口的话语,狼子村吃人的传闻等,使他隐隐地感到不安,产生了人们是不是想吃自己的疑惧。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近现代的中国,社会动荡、环境黑暗、民不聊生。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鲁迅以拯救民族的存亡为己任、以唤醒民众的思想为目标,当然知识分子的觉醒是他最热衷最渴望的理想。

他是最早描写知识分子的作家之一,也是关心知识分子、挽救知识分子的伟大作家。

在他的创作中,深入地剖析了知识分子的灵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们的思想。

在作品中,他用那匕首投枪般的笔,生动地刻画了像孔乙己一样,穷酸迂腐的知识分子形象;像子君、涓生一样个性主义的知识分子形象;像狂人一样,觉醒反抗的知识分子形象;像高尔础,道貌岸然的知识分子形象;像方玄绰没有追求,随波逐流的知识分子等几种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对他们的痛苦生活给予极大的关心,对知识分子问题倾注巨大的热情,体现了作家对二十世纪初期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的理性思考。

鲁迅笔下着墨最多的新知识分子形象,他们是深深意识到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而开始对封建思想及伦理道德反抗的觉醒知识分子,鲁迅从心理上对这些知识分子有着“哀其不幸”的同情和“怒其不争”的要求。

(一)追求幸福,个性主义的知识分子形象《伤逝》中的子君、涓生以及《幸福的家庭》中的“文学家”是当时新一代的知识分子。

他们诞生在五四运动的大潮中,一开始就受到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洗礼,在新的形势下,以大无畏的精神向封建礼教冲击,追求着幸福的生活。

但是,黑暗势力和现实环境终于压倒了他们的反抗和追求,给予他们的是毫不留情的打击。

子君是不得不回到她曾经勇敢地出走的家庭,最后是带着无限的凄怨悄然死去,走进了“连墓碑也没有的坟墓”。

涓生虽然想冲出枷锁,也不过是寄希望于渺茫之中,最终饱尝了艰辛愤然而去。

子君,作为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她对封建势力的反抗,她的大胆和坚决的性格,她对自由的追求,对爱情的忠贞确是大无畏的,而且勇敢地喊出了个性的最强音“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他们受西方自由平等、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奋起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

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内容摘要:知识分子阶层是推动一个社会向前发展的核心动力,代表着一个社会民族的精神面貌。

鲁迅,这位二十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也一直认为知识分子应该是社会改革和变迁的启蒙者和先锋,所以他对当时社会中知识分子的命运和责任给予了更为热切的注视和思考。

在鲁迅的小说中,真正以表现知识分子生活为主题的作品有《孔乙己》、《白光》、《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

在这些作品中,他把知识分子分成五类: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二、苦闷彷徨、软弱动摇的知识分子形象。

三、片面追求个性解放、个人自由的知识分子形象。

四、敢于自我剖析、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

五、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先生以寻求革命力量的态度来分析,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他们呐喊,控诉,鸣不平。

通过知识分子这一面镜子,照出令人窒息的病态社会的某些本质,也为知识分子指引了前进方向。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封建思想资产阶级思想软弱性一、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始终没有考上秀才的老童生,穷愁没落,最后悲惨地死去。

鲁迅写孔乙己,主要是写他的穷酸、迂腐的性格特点。

人物出场的第一句描写“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就表明了这一点。

写他的穷酸、迂腐,是最能表现这个出身下层社会的老童生的性格特征的。

他读过书,但是没有爬上去,不能依靠所学的知识来过活,那就必须用劳动来谋生。

可是封建教育不但与劳动相脱离,而且还教育人们轻视劳动,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就是体力强的人,也不愿意劳动;不劳动就不能生活,自然越过越穷,弄到将要讨饭的地步。

但讨饭抛头露面,太不光彩,孔乙己自然不愿意干,所以就只好偷。

可是他还是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还觉得读书人无论如何应该比普遍人高一等,处处要显示显一显自己的身份,卖弄一下“学问”。

这样的人就不能不是又穷酸、迂腐不堪的人物。

鲁迅写了孔乙己就是抓住了这个本质特征。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运多舛、穷困潦倒的知识分子。

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画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

一、鲁迅在自己作品中描写知识分子的社会环境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用那么多的篇幅来描写知识分子,对他们的痛苦生活和不幸的命运表现出极大的关心,决非出于偶然。

他既不象有的评论家所说是为了表现自己“心灵的历程”,也非仅仅为了写出知识分子生活的痛苦和无奈。

他对知识分子问题显出很大的兴趣,对知识分子倾注巨大的热情,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就鲁迅进行小说创作的前前后后,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巨大的变动。

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导致了清王朝的覆亡。

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转眼间成为过去,人们被压抑的承重心情很自然地感到一时的轻松。

但是,兴奋的心情并不等于客观现实,资产阶级革命由于没有触动旧社会的根基,原有的社会问题并没有解决。

即如孔乙己的生活出路问题,科举制的废除,取仕的道路完全断绝,他们就丧失了仅有的一点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力量,然而孔乙己们的悲剧命运在辛亥革命之后毕竟并未成为过去,相反,还是当时社会生活中较为普遍的现象。

二、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持何种态度鲁迅对他所描写的知识分子究竟主要抱什么态度,是否如一些评论者所说的主要是批判或批评?形象本身最说明问题。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文章摘要】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一批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的知识分子进行了新的思索和分析,鲁迅作品中塑造了新旧两种特征的知识分子的形象,我对这两种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又作了如下四个方面的分析,旧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括迂腐文人、封建文人渣滓;新的知识分子形象包括“我”的形象、思想前卫要求上进的知识分子,并且对这两大特征的人物形象进行对照分析,其次在分析这些人物形象时,通过延伸的眼光平行比较了与鲁迅先生同时期的作家所描写的知识分子,尽可能做到拓宽视野,升华主题。

【关键词】鲁迅;新旧知识分子形象;国内外作品;对比;行与德鲁迅,现代小说之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文学创作,无论是在造型的人物,创新,或在主题挖掘的深度和广度都有辉煌的成就的方式。

他的大部分工作是揭露社会当时的黑暗,主要作品有小说《呐喊》和《彷徨》。

在这些作品中,不仅在丰富的思想内容的表现,深既尖锐的批评暴露了封建制度,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揭示虚伪的封建监护人,而在农民的时候社会现实的广泛而深刻的总结和性能,妇女,知识分子问题,并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充满激情的呼吁,表示在分化知识分子孤独,陷入困境,徘徊和思考的心情新文化阵营,分析了知识分子的灵魂。

此外,鲁迅在他自己独特的艺术注重塑造大感典型代表的形象,开创新局面前所未有的新颖的艺术形式。

这篇文章应该提到的是鲁迅知识分子的生动描述的形象,可以说笔者总结知识分子的形状和占大多数的小说的人物塑造的比例。

因此,鲁迅的思想内涵得到充分的理解,我们必须一个典型的一批最有说服力和启发力认真分析和思考的艺术精神和精髓。

寻找知识分子的小说形象,其特点可分为新老两类,一类是老知识分子,他们的无知,麻木,迫害封建制度和腐蚀;一个是新知识分子,他们的先进思想,努力摆脱对他们的旧的社会危害。

因此,本文从这个角度入手,进行对照分析,对于当下社会的知识分子的言与行有一定启示意义。

1 两大类型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在现实生活中,表达知识分子题材的作品包括《孔乙已》,《白光》,《幸福的家庭》、《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等等。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形象摘要:鲁迅一生著作很多,但从小说而言,不过《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部小说集,而在一共三十余篇小说中,他塑造了许多人物形象。

而小说就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关系着一部作品的成功与否。

鲁迅的小说中,注重塑造知识分子形象的就有十五篇,显示了他对中国近代与现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热切关注。

而鲁迅自己就是这一代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之一,他对知识分子的生活、思想、情感等等,有最深切的体验和感受。

但是他超越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能够更深刻、更冷静的分析知识分子的形象。

通过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反映他的思想,体现他的人格,展现他的艺术风格和内涵。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一、知识分子形象的不同类型(一)孔乙己、陈士成之类——封建祭祀品型《孔乙己》中的孔乙己和《白光》中的陈士成这一类型的知识分子,们的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一辈子受“八股取士”的毒害,完全是旧式知识分子。

孔乙己终因养活不了自己而沦为窃贼,最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人们的笑声中悄然地离开了人生的舞台。

陈士成这个连续考了十六次都未考中的老童生,也在“金榜题名”的幻想中耗尽了青春,以至精神完全失常,在想象中的财宝的白光的引诱下淹死在河里。

(二)吕纬甫之类——苟延残喘型《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曾是一个觉醒者,青年时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改革中国方法以至和别人相打起来,他在反封建和神权的时候态度鲜明、敏捷精悍的,但他在十多年后,由于对社会前途的绝望,变的行动迟钝,处事敷衍,神态也变的颓唐了。

于是,成为了人生道路上不如意的独行者,只能做些自己也觉得无聊的事来消磨日子,消磨意志。

他为死去数十年的幼弟迁葬,在衣服、骨骼、头发都找不到的情况下,包一包黄土装进棺材,以骗取怀旧的迷信和母亲的安心。

一个那么勇敢坚定、敏捷精悍的战士成为了一个敷衍偷生的庸人。

(三)魏连殳之类——自暴自弃型《孤独者》中的魏连殳就是这类中的典型,他接受过近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饿教育和新思潮的洗礼,有比一般民众较多的自觉自主意识。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目录前言 (2)一、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的祭祀牺牲者 (2)二、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的维护者和追随者 (5)三、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的破坏者和反抗者 (6)四、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的进步知识分子 (8)结语 (8)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作者 xxx 指导教师 xxx(xx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xxxxx)摘要:鲁迅先生的小说创作是具有巨大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的。

他的作品中描述的知识分子形象具有好几种典型: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追随者;封建制度的破坏者和反抗者;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的进步清醒者。

小说中的每一类知识分子都代表着一类人的精神状态与命运,有的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制度下知识分子的悲惨遭遇;有的揭露了充当封建卫士的虚伪冷漠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对他们的塑造都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性以及巨大的历史价值。

关键词:鲁迅;小说;知识分子;虚伪;懦弱On the Image of Intellectuals in Lu Xun's NovelsXxxxxxxxxBusiness School, xxxxxxx Normal University, xxxxxxxx, xxxxxx ChinaAbstract:Mr. Lu Xun's novel creation of great artistic value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Described his work with several typical image of intellectuals: the victim and the victim of the feudal system; defenders and followers of the feudal system; saboteurs and rebels of the feudal system; sober progress under the feudal semi-colonial system persons. Each class of intellectuals in the novel represents a person's mental state and the fate of some tragedy reflects the feudal semi-colonial system intellectuals; some expose the the hypocritical indifference intellectuals act as a feudal guards image. Lu Xun's novels on their shape has a strong practical irony and great historical value.Key words: Lu Xun; Fiction; intellectuals; hypocrisy; cowardice前言鲁迅在谈他的小说创作历程时,说到他是“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为必须是‘为人生’而且要改良人生。

谈鲁 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谈鲁 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谈鲁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塑造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犀利的笔触塑造了众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不仅生动鲜活,而且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思想内涵,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人民的苦难。

在鲁迅的作品中,孔乙己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却始终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穿着破旧的长衫,站着喝酒,以显示自己与“短衣帮”的不同,却又被上层社会所排斥。

他满口之乎者也,却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维持,最终在贫病交加中死去。

孔乙己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摧残,以及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阿 Q 则是另一个经典的人物形象。

他是一个自欺欺人、精神胜利法的典型代表。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屈辱,阿 Q 总是用一种自我安慰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他被人打了,就说“儿子打老子”;他穷得叮当响,却幻想自己“先前阔”。

阿 Q 的精神胜利法既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整个民族的悲哀,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封建压迫下所形成的麻木、愚昧和软弱的性格特点。

《祝福》中的祥林嫂是一个被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迫害的劳动妇女形象。

她勤劳善良,却命运多舛。

先是丈夫去世,后又被婆婆强行改嫁,儿子阿毛也被狼叼走。

她遭受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反复向人们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却被人们视为不祥之人,最终在祝福之夜孤独地死去。

祥林嫂的形象深刻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以及社会的冷漠和愚昧。

鲁迅塑造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

在《孔乙己》中,对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十分细致,让读者仿佛能够看到孔乙己站在酒馆里的样子,听到他说话的声音。

比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穿的虽然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孔乙己的穷酸和落魄。

在《阿 Q 正传》中,鲁迅通过阿 Q 的心理活动和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讨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一、引言中国现代文学发轫于五四时期,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鼻祖,现代文学即源于鲁迅之手,又成熟于鲁迅之手,正如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书中所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走向成熟。

”由此可见,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之大,也足见鲁迅小说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展所起到的不容无视的指导作用和典范作用。

鲁迅小说能受到如此高度的评价,与他小说中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的典型性,代表性,特殊性和悲剧性是分不开的。

正是这些塑造地入木三分的鲁迅小说人物形象,承托了鲁迅小说的内涵意蕴,从而成就了鲁迅小说的文学价值和时代承当。

二、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典型形象评议在鲁迅先生塑造的众多鲜明而鲜活的人物形象里,又尤其以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和强烈的心灵震动,同时还伴随着几缕幽幽的伤感和儿分莫名的怨恨。

也正应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纵观鲁迅先生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大概可以分为以下五大类型。

三、典型形象之一: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第一类是最先觉醒的革新者和叛逆者—《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和《长明灯》中的疯子。

他们遭受了叫卖于众人之中,而人们却并无反响的可悲下场。

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他惨遭压迫,面临绝境,不但抑郁而痛苦,而且总在焦灼中思索、期待和追求着,以致于被迫而疯狂,这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民思想情绪的艺术概括,是一个完整的、真实的、开始觉醒的国民的典型形象; 《狂人日记》的主题十清楚确,就是要“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

作品虽然是一篇狂人的日记,却始终围绕着中国几千年历史中不断发生的吃人现象展开,其用意就是告诉大家,在写满“仁义道德”的历史中,其实满本都只写着两个字:“吃人”!这是**迅对封建道德下的定义,也是他多年来思考的结果。

狂人的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患者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世俗的对抗;而狂人的“不狂”,那么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鲁迅的小说中所描绘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主要分为: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以及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中国的旧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可悲性。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1、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在他的身上即有可悲的一面,又有可爱的一面。

首先,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孔乙己虽然和那些短衣帮们同样是站着喝酒的,但是他却看不起那些短衣帮。

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竟然一直都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同时他说起话来又是满口的之乎者也,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即使是生存成了问题,但这个孔圣人的门徒依然是整日里只想进学,对造成自己如此狼狈生活的原因没有丝毫反省。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目标。

在这种封建思想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农工商,因而他的生活自然十分穷困潦倒。

当他不得已去干些偷书的事时,被人嘲笑,却硬要去涨红了脸的争辩,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大折腿的惨境,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来揭示孔乙己的可悲之处。

其次便是孔乙己的可爱之处——即他的心地善良。

鲁迅小说《孔乙已》、《白光》、《伤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孔乙已》、《白光》、《伤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小说《孔乙已》、《白光》、《伤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对于鲁迅先生的小学,我们都是非常熟悉的,他塑造了很多不同种类知识分子的形象,所以他的小说很多就是将知识分子的生活进行鲜活的展现,他塑造的知识分子有几种主要形象,这几种形象在鲁迅小说《孔乙已》、《白光》、《伤逝》,分别得到了细致准确的体现,本文就这三部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进行剖析,欣赏鲁迅先生用生活的百般姿态,将知识分子人性的软弱和他们自身的弱点对他们个人造成的危害。

标签:鲁迅小说知识分子形象分析一、前言鲁迅先生是我国非常伟大的文学家,在他的作品中主要体现的是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和对人性的剖析,所以鲁迅先生塑造的很多人物形象都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形象,这些知识分子的人物形象不仅是简单的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大部分形象,更是反应了当时整个社会存在的诟病,展现了一个非常病态不正常的而社会现象,在鲁迅的小说中《孔乙已》、《白光》、《伤逝》等,这些小说塑造的知识分子有对当时封建制度反抗者的形象,也有深受封建制度迫害者的形象。

这些知识分子的家庭背景、接受的教育层次、教育方式及社会背景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他们的生活结局都是凄惨可悲的。

二、对《孔乙已》、《白光》、《伤逝》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1.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孔乙已》这部小说中讲述的知识分子的是孔乙己,孔乙己这个人物可谓是深受当时残存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心里想的全部都是考取功名,但是总是屡屡不得志。

在作者眼里,孔乙己这个人物就是非常可悲的,但同时对他又是批判的,孔乙己从小到大再到老,可谓是自己的一生都在读书,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可是到最后他任何功名都没有取得。

由于孔乙己受到封建环境下封建教育的毒害,使得他的思维非常不开阔,局限性特别大,一致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因为他一直认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自己考取功名,才能过上上等人的生活,进而享受荣华富贵,所以他变得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了兴趣,最终竟然变得非常懒惰,连一个正常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但是在他的骨子里仍然是自恃清高的,所以在酒馆喝酒时即使是站着喝酒还是穿着长衫,即使他所穿的长衫又脏又破,但是他不肯将其脱掉,不肯与所谓的穿短衣的人站在同一个队伍,可见他是多么自负,更为可笑的是他还兴致勃勃的去考问酒馆里的伙计,并且为他们去讲解所提问的问题,当他的生存的路子断了,他竟然还去偷书,然后将其卖掉换钱,当被发现时还为自己辩解,真是迂腐可笑至极,最终被人将腿给打断了,变得苟延残喘,渐渐的消失在大家的视野中,小说真实的讲述了当时社会存在的阶级等级差别,将人性的冷漠表现的淋漓尽致,为孔乙己最后的悲惨命运提供了典型环境,并对当时害人的封建社会和害人的科举制度进行了强有力的抨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论文题目:论鲁迅作品中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09.1 学科:现当代文学学生:学号:8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一、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和《彷徨》主要塑造了两类人物形象,一类是辗转于社会底层,受尽压迫和蹂躏的贫苦农民,另一类则是命途多舛,穷愁潦倒的知识分子。

作者对这两类人物的态度本来是十分清楚的,即认为他们都是“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对他们的悲惨遭遇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与此同时,也看到他们身上存在的这样那样的弱点、缺点,对他们作了诚恳的并且也是深刻的批判,希望他们能够摆脱现状,奋发努力地在人生的道路上前行。

应该说,对这两类人物,鲁迅表示的同情和给予的批评尽管在程度上有所不同,但基本认识和态度是一致的。

长期以来,评论者对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所显示的意义及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总的说来分析切合实际,即认为作者通过这些人物揭示了封建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摧残和迫害,以艺术的方式替他们喊出了内心的痛苦,博得了读者的同情。

但是,对于知识分子形象,大多数评论者却认为他们的命运固然说明了封建礼教对他们的压迫和毒害,反映了社会的黑暗。

但主要是显示了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和缺点,即追求功名、个人奋斗、脱离群众、软弱动摇等,鲁迅刻划他们,就是要指出知识分子必须彻底改造。

努力和工农群众相结合,作者对他们的态度虽有同情,但主要是批评。

这种看法是否正确理解了作者的创作意图?是否符合鲁迅作品的实际?今天我们可以重新作一番探讨。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鲁迅的小说《孔乙己》,研究这篇小说,有人瞄准孔乙己的手,发现孔乙己的手有如下作用:写过字、喝过酒、吃过茴香豆、偷过东西,甚至用它来“走”路。

这样从“孔乙己的手”即可看出孔乙己的不幸命运以及这种命运所产生的社会根源。

同样地,你还可以从“孔乙己的长衫”、“孔乙己的语言”乃至“咸亨酒店”等角度来研究孔乙己以及孔乙己身边的其他人。

此外,还有人将《孔乙己》与吴敬梓的《范进中举》作比较研究,在比较中揣摩孔乙己与范进这两个封建时代的读书人的性格、命运的异同,以及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当前文艺界有一种所谓的“断裂”行为,包括对鲁迅的颠覆,对鲁迅的解构,都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某些人想要从政治上、思想上、作品上、人格上全面粉碎关于鲁迅的神话。

但是无论思想文化界有什么样的风波,鲁迅作品的经典地位是无法摇撼的。

江泽民主席在怀仁堂就讲要学习鲁迅,不仅是学他的某些写作的技巧,主要是要弘扬他的精神。

因为他的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结晶,民族的象征,“民族魂”。

鲁迅是个社会批判家,他的文章是攻击时弊的。

若要了解鲁迅,就的研究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三、拟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鲁迅的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的形象,看看这些人的形象能给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而鲁迅又为什么会写这些人,同时还将他们作为小说中的典型人物来写。

在他的身上是如何体现出了鲁迅先生所说的劣国民性的。

在鲁迅的《呐喊》与《彷徨》两部小说集中,共有14篇写知识分子的题材的小说。

在这14篇小说中,鲁迅真实的描述了中国的知识分子所具有的形象:即封建思想,小资产阶级思想,以及觉醒思想的形象。

(一)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由于从秦初到清末,封建阶级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封建思想又已经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在鲁迅的小说里有一大部分是描写和封建思想有关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当中,我们可分为两小类:1封建思想的受害者、2封建思想的维护者。

1、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知识分子形象。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这二人都是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进而家道中落、屡试不第、穷困潦倒,最后成为被封建思想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在他们的身上充满了旧式文人的酸腐气味,作者通过对他们的描写,一方面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另一方面又同情了受其毒害的下层知识分子。

孔乙己是一个辛亥革命前受到封建思想严重毒害和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是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牺牲品㈠,在他的身上即有可悲的一面,又有可爱的一面。

首先,孔乙己虽是一个下层的知识分子,却不同于其他的下层社会的劳动者。

孔乙己虽然和那些短衣帮们同样是站着喝酒的,但是他却看不起那些短衣帮。

孔乙己为了显示自己是读书人,竟然一直都不肯脱掉那“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的长衫,同时他说起话来又是满口的“之乎者也”,甚至当别人戏弄他时,他还一再表现出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傲气,即使是生存成了问题,但这个孔圣人的门徒依然是整日里只想“进学”,对造成自己如此狼狈生活的原因没有丝毫反省。

“学而优则仕”一直是知识分子的目标。

在这种封建思想的熏陶下,孔乙己自然鄙视农工商,因而他的生活自然十分穷困潦倒。

当他不得已去干些偷书的事时,被人嘲笑,却硬要去涨红了脸的争辩,说“窃书不能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死要面子,最后落到被大折腿的惨境,作者通过对孔乙己的外貌和语言的描写,来揭示孔乙己的可悲之处。

其次便是孔乙己的可爱之处——即他的心地善良。

虽然孔乙己也干些小偷小摸的勾当,但是品行比别人都好,他从不拖欠酒钱,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同时孔乙己对孩子们也很热情,给孩子们分茴香豆和教“我”识字,都表现出他质朴善良的本性当他将仅有的几颗茴香豆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后,便“多乎哉?不多也”即流露出他天真的本性,又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当孔乙己教我识字时“一个茴字有四种写法”一一将它们写在桌上,虽然显得孔乙己有点迂腐,但是从侧面反映了孔乙己的可爱之处。

总之,孔乙己的一生是极其不幸的,不仅表现在科举制度对他的毒害,也表现在短衣帮对他的嘲讽,但是最能表现出孔乙己一生不幸的是孔乙己的迂腐和麻木不仁。

虽然他有可爱之处,但是他的可悲之处更加令人寒心。

我国封建思想教育下的旧知识分子们,又有多少不是象孔乙己这样的呢!《白光》中的主人公陈士成为追求功名,而导致精神失常而死与孔乙己的形象是多么的相似。

陈士成一个花费了毕生的精力去追求功名利禄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与孔乙己相比,在他身上所体出的全部是封建文人的可悲之处。

他一生追求着“携了秀才,上省去乡试,一经联捷上去······绅士们既然千方百计的来攀亲,人们又都象看见神似的敬畏,深悔先前的轻薄、发昏,”但是摆在眼前的是第十六回的名落孙山,“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这时候又象受潮的糖塔一般,刹时倒塌,只剩下一堆碎片了。

”这一切的破灭,终于致使陈士成由“科举”梦变为莫名其妙的“白光”梦,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封建科举对他的毒害,使他无一技之长,最终穷困潦倒。

这种人如果穷困无聊了,那就更要修破书,擦古瓶,读象谱,怀祖德,甚至于翻肮脏的墙根,开空虚的抽屉,想发现连他自己也莫名其妙的宝贝,来救这无法可想的贫穷。

“陈士成的利欲之心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考试中非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膨胀,终于导致了他的死亡。

你也许会觉的他可怜、活该,是自取灭亡,谁让他那么贪心了。

可是别忘了,他所有对科举道路的贪婪幻想是被那个等级分明的社会刺激出来的。

那个社会给他规定的人生道路就是那么狭窄,要么不计一切成为上等人,要么就被人踩在脚下”。

[3]终于陈士成在“白光”的诱导下,用尽心力所挖掘的也只是象征陈腐和终结的一具零落不全的下巴骨,而那具下巴骨也便在他手里索索的动弹起来而笑吟吟的现出笑影,终于听他开口道“这回又完了。

”最后,有人在湖里发现了一具尸体。

陈士成的一生,除可悲之处之外,就只能看到封建思想渗透下的封建文人的心里变态了。

总之,不论是孔乙己还是陈士成,着两人都是具有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受害者。

作者对他们的描写除了批判与同情之外,主要是为了向世人揭示封建思想的“吃人”本质,用以惊醒那些仍然麻木的具有封建思想的下层文人。

2、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

《肥皂》中的四铭,《高老夫子》的高尔础等。

他们表面上道貌岸然、满腹经纶,象个饱学之士,整日里说着伦理道德,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已完全堕落,满脑子男盗女娼,是一些不学无术的封建道德的卫道士、假道学。

作者对他们只有批判没有同情。

《肥皂》中的四铭。

表面上他是一个“尊孔、崇儒、专经、复古”的国粹派,组建“移风文社”以“挽颓风而存国粹”为己任,整日里鼓吹“专重圣经崇,祀孟母。

”写什么“孝女行",实际上他是一个“言行不符,名实不副,前后矛盾,撒诳造谣,蝇营狗苟的伪君子,其灵魂的淫秽无耻更甚于用言语挑逗乞丐少女的无赖光棍。

例如:“四铭为了满足他的虚伪而又无耻的淫念,竟真的买了一块香皂,想在妻子身上实现咯吱咯吱遍身洗一洗的邪心淫念”又如他神气十足的以有教养的正人君子自居,声言要维护伦理道德,向败坏风气的坏学生及恶社会宣战,但内心里却丑恶至极,当他听到挑逗女丐的言语后,又情不自禁的讲述了“孝女”的德行及光棍的秽语,最后通过他老婆的“简直是不要脸”的唾骂,将四铭内心的淫秽揭露的淋漓尽致。

《肥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讽刺小说之一,鲁迅把这一群‘卫道’之徒的丑态揭露的含蓄而深刻。

四铭一面高嚷着:“学生也没有道德,社会也没有道德,再不想点法子来挽救,中国这才个要亡了。

”而;另一方面却“不是骂十八九的女学生,就称赞十八九的女讨饭,都不是什么好心思。

”虚伪的卫道使他遗失了健康的人格和自己的良知,本我被道貌岸然的面具和男盗女娼的腹心给泯灭了。

由此可见,象四铭这样的维护封建思想的知识分子给社会带来的只有因循守旧,阻碍社会的前进。

与四铭相比,高尔础更是新旧两种文化夹缝中的封建怪胎。

表面上标榜道德高洁、心性纯洁,骨子里却卑鄙肮脏,腐败丑陋。

“高老夫子本名高干亭,朋友们叫他高老杆,与老钵和黄三是一伙儿,专门一同打牌、看戏、喝酒、跟女人,但是会得写几句洋八股,提倡国粹,得了社会上的称赞,他便追随俄国文豪高尔基改名为高尔础,同时被贤良女学校聘为历史教员,于是他便由老杆一跃而变为高老夫子了”[4]此人虽身为一个女校的历史教员,虽然易字“尔础”以表仰慕俄国文豪高尔基之心,还发着“中华民皆有整理国乐之义务”的宏论,但却是个不学无术,假充正经的伪君子,坐在牌桌上凑着“清一色”,看戏、喝酒、跟女人,无一不做。

“他教课的动机是‘看女人’,正如他的牌友所说:‘外面看看还不够,又要钻到里面去看了,’在备课过程中功夫全费在照镜子和如何遮住眉棱上的瘢痕上。

”[5]作者通过高尔础这个表面挂着“顺应世界潮流”招牌,内心却是个不学无术的文人败类的形象,来嘲讽了维护封建思想的无耻文人。

进而有力的讥讽和抨击像高尔础之流的文人墨客的无耻嘴脸。

总之,在四铭和高尔础身上这种极端丑陋的负面人格,正是封建文化的长期压抑,新思潮的强烈冲击所致,在他们的虚伪卑劣中,隐隐传来了封建帝国的倒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