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的召唤》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三.(11-19段)向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人)
呼唤,要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去。 四.(20-21)篇末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第一部分 (1—3段)
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
第一段景色描述给我们呈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 指出其作用?
描绘了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为全文奠 定了基调,总领全文。
明确:“召唤”原意是号召人来,在这里有一种 警示的意思,一再告诫人们不要忘记祖国的历史,只 有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来,将祖国建设的富强,才不 至于落后挨打,重蹈历史覆辙。召唤国人改革,振兴!
《废墟的召唤》
指的是哪? 写了什么 召唤了什么?
内容?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
一.(1—3段)对圆明园废墟进行整体描绘。 二.(4-10段)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
历史上的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 绮春园组成。三园紧相毗连,通称圆明园。共 占地5,200余亩(约350公顷)。它是清代封建 帝王在150余年间,所创建和经营的一座大型 皇家宫苑。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 朝皇帝,都曾长年居住在圆明园优游享乐,并 于此举行朝会,为当时的全国政治中心。园于 1860年(咸丰十年)被英法联军劫掠焚毁。
Leabharlann Baidu
第二段
1.怎样理解“在莽苍苍的原野上,……一簇簇泡沫了 ”
明确:运用比喻描绘了圆明园的残垣断壁在荒野中的 清冷状态。
2. “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 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 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 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西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 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 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 样有力。 ”
享受。在建筑家眼里,建筑就是艺 术,就是音乐。只是音乐有抑扬顿 挫,有低沉高亢,而建筑则不能变
化自如。所以说“建筑是凝固的音 乐”。
第二部分 (4-10段)
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 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联系上下文,作者面对废墟,为什么 先是“欣然”,后却“怅然”?
“欣然”是“我的变化,无非是自然 规律之功罢了。我毕竟没有凝固”,指 自己始终没有忘记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怅然”是这历史的沉重和凝固。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 该……”。
“本该”表明强盗无法盗走的大石龟, 已经被挪动或毁坏了。
“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 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 留——’的声音”。
用拟人手法,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这 凝固的历史。
第七段中第二次写到风吹过废墟发出 “留—留—’的声音,是何用意?
表明三十年来,废墟未能刻上一点时代的痕迹。
3.怎样理解“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 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的停泊 着”这句话?
明确: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这永不变化的废 墟,使人感到历史似乎在这里停滞了,凝固 了。其中蕴含着作者对更新变革的渴望。
“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因为建筑和音乐,都是给予美的
★这种笑是想为祖国改革贡献力量,却 苦于没有施展才智的环境和机遇。
“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 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 啊。”
“春日的紫藤萝”比喻晚霞之美。
“铺天的霞锦”象征祖国的美好未来。
“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意说祖国 的美好未来需要每一个人的贡献。
第四部分 (20-21)
通过写风吹的时间的绵长来暗示历史的悠 久,表现了作者时不我待的情怀,而且召唤人 们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中。
“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 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
楚国早已不复存在,但屈原的精神仍 在流传。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 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 呈粉红色的西天。
(7)若无其事 :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 关心。
(8) 慷慨激昂:形容情绪语调激动昂扬而充满正气。 (9)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10)瞬息万变 :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探讨以下问题:
圆明园是废墟,是历史的见证,凭吊它,怎能不 引发人们深刻的思考?面对废墟作者感慨万千,她感 悟到了“废墟的召唤”,“废墟”召唤的是什么?
(1)___废__墟___:城市、村庄遭受破坏或灾害后变成的荒凉地 方。
(2)凝固: 比喻固定不变;停滞 。 (3)__迤__逦____:曲折连绵。 (4)__嗫__嚅____: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 (5)凭吊: 对着遗迹怀念旧事 。
(6)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好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 悲苦。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 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 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 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 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军奉命 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整个北 京城。
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 方涌进圆明园。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 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 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
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笔名绿 蘩、任小哲等。现代女作家。
其作品《三生石》获得第一 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 优秀短篇小说奖。童话《总 鳍鱼的故事》获得中国作家 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 奖。
写作背景:
• 本文创作于1979年岁末,时值党的改 革开放的号召如春雷般在神州大地回 响。因而,本篇的主旨是号召每个有 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 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
明确:空中的的鸦噪与废墟之静对比, 突出废墟的空旷寂寥,粉红的西天与 暗影下的废墟对比,作者的心情由阴 转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 族带来的万千气象向往和憧憬。
第三部分 (11-19段)
向全社会(尤其是青年人)呼唤, 要投身到百废待兴的建设潮流之中去。
清朝代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语: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点题,表明全文主旨。
文章前面说“它该让出地方,好建 设新的一切,”后文却说“能不能留下 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这瀛观一带,或 只是这座断桥,也可以的”,这样行文 前后是否矛盾?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