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2015高考历史核心考点:第27讲,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知识诠释思维发散一、宋明理学1.三教合一(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①中国本土化。
道教也受到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2)隋朝,儒学家提出“②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唐朝实行③三教并行政策,使得儒学正统地位遭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
2.程朱理学(1)北宋时,形成了以④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又以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成就最为突出,称为“程朱理学”。
(2)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二者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二程”还提出“⑤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
(3)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⑥三纲五常,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编著了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⑦四书章句集注》。
(4)评价: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3.陆王心学(1)南宋时期,理学家陆九渊把“⑧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其学说被称为“心学”。
(2)明朝中期以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这一学派也被称为“陆王心学”。
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在认识论上,他提出“⑨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易错扫描】(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虽然一个认为要格物致知,一个认为要内心自省,但是都认为理是万物的本原。
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属于理学的范畴,只是方法不同而已。
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而心学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属主观唯心主义。
(2)理学在宋代不是主流思想。
理学真正成为主流思想是从元代开始的。
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特点与评价一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2、思想
(2)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 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材料三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 ——《焚书·何心隐论》
材料四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 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 有所谓种种与百姓不相关者也。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3、思想:明清文化专制、理学仍占统治地位,西
学东渐; 4、阶级:新兴市民工商业阶层日益强大;他们要
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在意识形态的反映.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著作 著作有《焚书》《藏书》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2、思想
(1)注重实学,主张经世致用
材料一 “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 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日知录》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三)顾炎武 2、思想
(2)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材料二 “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 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奔
再嫁司马相如“正获身,非失身”,“当大喜,何耻为?”
二、明清进步思想家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3、评价
(1)冲击了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 (2)一定程度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 ,类似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 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 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 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2021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教师用书: 第1单元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学习目标:
1.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教材整理1 李贽的离经叛道
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
探究点一 李贽的思想主张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明朝思想家李
4.王夫之说:“静者静动,非不动也。
静者含动,动不舍静。
”下列观点与之相符的是( )
A.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解析】 依据材料中“静者含动,动不舍静”等信息可知,王夫之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故选D项。
【答案】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来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一家之法”,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至训。
——顾炎武
(1)材料一中两人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中两人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是什么?
(3)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以上材料反映的思想产生的共同社会根源。
【答案】 (1)主张限制君权,赋予民众一定权利。
(2)都肯定人的私欲。
(3)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新兴阶层在政治、经济方面利益的反映。
高中历史-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 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 于率兽食人,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 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此理 解不正确的是
A.君主国家与民族的兴亡含义不同
B.改朝换代只与既得利益集团有关
C.由于阶级属性不同,君臣与老百姓在民族兴亡问题 上是对立的
D.顾炎武具有民主思想
② 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吃饭穿衣即人伦,反 对空谈仁义道德,批判道学家的虚伪。
二、何处起风雷?
(一)风雷一:李贽
结合绿导,概括: 李贽的主要思想观点。
③ 承认人的私欲,要求个性解放,批判道学家 “存天理,灭人欲”。
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 彘。 ——《续焚书·三教归儒说》
二、何处起风雷?
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循天下之公”。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所可 私,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 民之生死,公也。
——《读通鉴论》
•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 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 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 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②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而统治者厉行重农抑商,阻碍商品经济 进一步发展。
一、何故起风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③ 思想:宋明理学僵化,空谈义理, 不求实际。进步思想家要求摆脱 思想束缚,实现个性自由。
命,试之国计民生,无些生益处,此只谓之嗜好,不可谓之
学。”这番话表明作者( )
A.呼吁挽救民族危机
B
历史必修3人教新课标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案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要求学生从教科书、课外读物、互联网等处,收集与本课相关的历史图片、人物传记、文字资料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重点与难点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如何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导言,提问:如果你是古代的人,你敢挑战孔孟权威吗?甚至敢把九五至尊的皇帝批得狗血淋头吗?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
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
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期文化中新的潮流。
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今天我们将学习第四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讲授新课一、李贽zhì的离经叛道:1、出现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
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引发明末农民起义,明朝统治被推翻;清军入关后,实行民族压迫政策,激起强烈反抗。
(2)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影响下,人们要求冲破理学束缚,追求个性,发展经济,社会上拜金逐利风气盛行,传统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 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 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 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 纬度》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 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取
得主导地位的原因
①思想内核: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 ②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入世) ③能够随时代需要的变化而不断地 调整。
《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生一人自
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
者,乃孟子之所以止于孟子,仆方痛憾
贞节牌坊——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 苦守,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证明。
1723—1777)
---
其人 酷
谁死 吏
怜于 以
之法 法
?, 杀
戴 震 (
犹人 有, 怜后 之儒
者以
。理
死杀
于人
理。
,
预习检查 下列资料叙述的是哪一位思想家的?
成于康熙二年的《明夷待访录》,批判封建君主专 制及其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经济、政治弊端,提出“有
1.(37分) 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
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身亡。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
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
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部编版)2020高中历史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时同步试题新人教版必修3
第0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单项选择题1.李贽一生著述颇丰,但其著述先后数次被禁毁,民间盗印、假托者不绝。
主要原因是他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C.动摇了理学的统治地位D.挑战了孔子的权威性【答案】D2.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要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反对尊崇孔子B.提倡独立思考C.反对专制皇权D.批判程朱理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新儒学。
李贽仍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反对尊崇孔子”与材料“读孔子之书”“学仲尼之精神”不符,排除A项;据材料信息“不拘泥于其书”“说其未说之话”“不仿其形态”可知强调要独立思考,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皇权的态度,排除C项;“批判程朱理学”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3.李贽称赞汉朝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竿起义的农民,反对理学家只谈义理、不谈功利的虚无说教。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异端”思想家李贽A.提倡拜金主义,鼓励发展工商实业B.主张以法治代替人治C.反对以“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D.倡导经世致用思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李贽的思想。
传统的儒家思想对司马相如和卓文君自由恋爱、武则天当皇帝、商鞅变法、吴起变法以及农民起义等的评价正好与李贽的观点相反,这说明李贽反对以传统的儒家思想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涉及,可以排除。
4.明清时期,学界出现了一股研究“礼学”的热潮。
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希望通过对古礼的研究,以礼抗俗,重新确立社会的四民秩序。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明清思想专制的强化B.阳明心学助长空谈之风C.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D.佛教和道教思想的冲击【答案】C5.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习题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达标1.他是福建人,他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他一生以“异端”自居,以反礼教、抨击道学为己任,这里的他是指 (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答案:C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指出:君主“以为天下利害之权皆出于我”。
“以为天下之利尽归于己”。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故“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这反映黄宗羲( ) A.痛恨君主专制 B.反对儒家学说C.鼓吹君主集权 D.倡导君主立宪答案:A3.顾炎武曾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说明他主张( )A.经世致用 B.为政以德C.心即理也 D.独尊儒术答案:A4.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A.批判君主专制B.反对经世致用C.提倡重农抑商 D.主张学习西方答案:A5.(2014·滨州模拟)李贽在《焚书》一书中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李贽的这一思想( )A.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B.从根本上否定了陈腐的伦理纲常C.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伦理观念和要求解析:据材料可知,李贽将天理和人欲统一,二者并存,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背景下市民阶层的享乐要求,故D项正确;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是王夫之,故A项错误;李贽只是儒学的自我调整,故B、C项错误。
答案:D6.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是针对宋明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而提出,但又继承儒家思想的民本等思想,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7.研究中国的思想和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二是晚明;三是晚清。
晚明——明清鼎革,那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教案设计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教学难点:结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及对进步思想的评价。
情境导入孔尚任和《桃花扇》孔尚任于1699年左右写成的《桃花扇》。
以明朝灭亡,南明遗事为背景,以李湘君和侯方域的爱情悲剧为主线,诉说南明小朝廷兴亡的国家故事。
孔尚任生活于明亡清初,这时有一批隐居乡野,不仕清朝、缅怀故土的知识分子们著书立说,反思明朝灭亡的教训,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之承古萌新。
探究1: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活跃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西学东渐”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朱义禄《逝去的启蒙·明清之际启蒙学者的文化心态》政治:君主专制强化,吏治腐败,社会矛盾空前尖锐。
经济:商品经济蓬勃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市民工商阶层势力壮大。
思想:理学僵化、文化专制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探究2: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是如何对传统儒家进行批判与继承,并使其重新焕发生机?1、离经叛道的李贽(1)是非标准材料一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朱熹《朱子语类》神化孔子;以孔子为是非标准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给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李贽《焚书·答耿中丞书》反对神化孔子;反对以孔子为是非标准。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新)
【学习延伸】
• 近代戊戌变法的主将梁启超,以“天下兴亡,匹夫有 责”为警句自勉。他以忧国忧民的精神,参与发动了 维新变法运动。结合史实,查找资料,谈谈顾炎武和 梁启超为什么有同样的感受。 • 解题关键:了解顾炎武和梁启超的思想共性。 • 思路引领:从顾炎武和梁启超生活的时代背景入手, 认识他们的思想感受。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课程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 学思想的发展。
明清两朝,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后期。 那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在封建专 制层层重压下,不断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 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如同世界各国的 规律一样,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 来。于是,在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 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 乃至带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便成为这一时 期文化中新的潮流。他们批判继承了传统的 儒学体系,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本课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分别介绍了李贽、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这四位进步思想家。
7、顾炎武所说的亡国与亡天下是一回事吗? 亡国: 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 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 族的命运。
8、顾炎武对后世学风影响最大的主张是什么? 经世致用
9、为什么说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具有划时代意义?
启迪人们的思维方法
10、以下材料反映了三人怎样的经济思想?
材料一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 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财计三》 材料二 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 主张在雁南、雁北发展纺织业,在西北山泽地区开矿 产,在东南沿海能市舶,发展海外贸易。 材料三 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深具影响力的时期,其间的儒学思想更是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从儒学思想的来源、主要内容以及影响等方面来叙述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
一、儒学思想的来源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源远流长,其根基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儒家学派。
孔子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集大成的儒学思想为后世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儒学思想在明清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特点和价值观。
二、儒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主要包括礼、乐、仁、义、智五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明清时期的社会非常重视礼仪,礼仪之重在于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人品德的培养。
其次,乐是指人们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来陶冶情操和修身养性。
明清时期的乐律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它不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
再次,仁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强调人的仁爱之心,即关心他人、乐善好施。
明清时期的士人们非常重视道德伦理,强调以仁爱为原则,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此外,义在儒家思想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清时期,义的观念被广泛运用于社会伦理和治理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秩序稳定的实现。
智是儒家思想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学习和修养,培养人的智慧和才能。
明清时期的社会非常重视教育,士人们通过读书修行,追求道德和智慧的双重境界。
三、儒学思想的影响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对政治、社会以及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理念。
士人们通过儒学思想的教导,塑造了一个以皇帝为中心、官员廉洁公正的政治体制。
其次,儒学思想对社会伦理和家庭观念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明清时期,社会秩序的维护和个人品德的培养都离不开儒家的教导,儒家的价值观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再次,儒学思想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是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途径,士人们通过读书修行,追求卓越的道德和知识水平。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高中历史必修3课时作业2: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题
学案4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基础达标]1.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个“离经叛道”的“异端”人物。
对其“离经叛道”理解准确的是()A.彻底否定孔孟之道B.倡导君民共主思想C.大力批判道家学说D.挑战宋明理学权威『答案』 D『解析』A项“彻底”说法错误,其仅是挑战了孔子的权威;B项不是李贽的思想,其并没有提出政治主张;C项“道家学说”说法错误,对象应该是宋明理学,故D项正确。
2.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相匹配的是()A.老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B.董仲舒——“存天理,灭人欲”C.朱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 D『解析』“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是孔子的思想观点;“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观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故A、B、C三项对应不正确;“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是黄宗羲的观点。
3.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中最早反映了明清时期时代要求的是()A.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B.政治上要“趋时更新”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答案』 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能力。
A是李贽的思想,B是王夫之的思想,C是顾炎武的思想,D是黄宗羲的思想,最早的是A。
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黄宗羲思想。
D项属于黄宗羲思想,具有反封建专制启蒙色彩。
A是孟子的思想,B是荀子的思想,C是董仲舒的思想,A、C都是维护君主统治,B是朴素唯物思想。
5.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思想,主要是为了()A.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B.反对君主专制独裁C.提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D.通过继承和创新来发展儒家学说『答案』 A『解析』顾炎武主张发挥孔子的“博学于文,行己有耻”的积极思想。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
【变式精练】 思想的共同点是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 ( )
A.“仁”
C.“理” [思路解析]
B.“心外无物”
D.“格物致知”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
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 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 ”,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 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答案] A
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 (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 的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 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 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 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 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 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
• 2.(知识角度)右图讽刺的 是西方
• 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相 类似 •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王阳明
练习2 这位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
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 )
正。” ——李贽
材料三 。” ——朱熹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
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 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 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41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一、宋明理学1.背景(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被动摇。
(2)隋唐时期,“三教并行”,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内容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4.特点: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5.影响: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轻巧识记]1.“二程”的思想天理是本原,伦理道德联。
格物又致知,理学代代传。
2.朱熹的思想三纲五常是天理,天理须存灭人欲。
格物致知明德善,朱熹思想内外传。
[概念阐释]“三纲五常”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三种等级规范和仁、义、礼、智、信的五种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它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朱熹认为,道的内涵是“三纲五常”,只有达到仁者境界,将儒家价值化为自己真实的精神支柱,才算得“道”。
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1.背景(1)经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与发展。
(2)阶级: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3)思想:理学日益僵化,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束缚人们思想,人们要求个性自由发展。
(4)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日益腐朽。
2.李贽的进步思想(1)主张⎩⎪⎨⎪⎧ ①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影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3.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
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轻巧识记]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三、四、四”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确立于明朝)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专题25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备战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原卷版)
【高频考点解读】1.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2.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热点题型】题型一宋明理学例1、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
”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提分秘籍】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举一反三】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热点题型】题型二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例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提分秘籍】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的特点1.反传统、反教条。
以异端自居的明朝进步思想家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知识要点归纳(一)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二)概况:1、离经叛道的李贽(1)主张:(2)评价:2、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1)著作:(2)主张:(3)影响:3、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1)著作:(2)主张:(3)影响: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1)主张:(2)影响:(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四、思维拓展比较明清之际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见《高考解密》P233)五、课堂运用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
高中历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选择题(考试总分:200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50 小题,共计 200 分)1、(4分)黄宗羲主张在边境地区方镇,“务令其钱粮兵马内足自立,外足捍患。
田赋商税听其征收,以充战守之用。
一切政教张弛,不从中制。
……终其世兵民辑睦、疆场宁谧者,许以嗣世”。
其主张意在A.实行分裂割据B.限制君主权力C.彻底否定封建制度D.实行民主政治制度2、(4分)清初,针对明代后期以来“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学风,有学者主张,从注释、辨伪、文字、音韵训诂等方向着手,追寻《六经》、《论语》等先秦儒家经典的本来意义,重建知识与思想权威。
这说明清初考据学的兴起A.推动了经世致用思潮的发展B.蕴含着儒学重建的思想C.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思想权威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3、(4分)明末思想家李贽说:“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其思想主旨是A.维护封建伦理道德B.发展经世致用之学C.主张理性独立思考D.抨击君主专制统治4、(4分)中国古代晚期思想也是符合世界潮流的,如黄宗羲的“贵不在朝廷,贱不在草莽”,这一观点体现了A.工商皆本B.主张治天下皆决于学校C.平等思想D.变集权为分权,变专制为自治5、(4分)他们在政治上的初步民主主义倾向和哲学上的朴素唯物主义已达到中国思想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但那些大胆激进的思想往往混杂着落后的成分,材料强调明清时期的儒家思想A.具有近代民权主义的思想色彩B.彻底地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C.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D.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6、(4分)李贽推崇反礼教的《西厢记》和《拜月亭》,欣赏不受儒学束缚的司马迁、李白和苏轼。
此外,他还提倡以鄙俗浅白的口语反映百姓生活。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李贽的离经叛道的个性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D.抑商政策的松动7、(4分)明代后期,汉族与异族、皇权与绅权、都市生活与乡村生活、市民与乡绅之间的种种冲突,使得整个社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思想危机,当时士人普遍紧张与焦虑的是如何回应和疗救这种危机与变化,如李贽、何心隐等士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
高三历史复习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知识点及真题归纳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宋明理学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根本原因:社会转型期,社会大动荡、大分裂、大发展、大变革。
经济原因:铁器牛耕的推广和使用,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政治原因: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文化原因:私学出现,学在官府局面被打破。
认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产物(二)主要流派及代表人物儒家孔子:创始人。
“至圣”(春秋时期)①核心思想“仁”②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杀戮③主张“克己复礼”④教育: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孟子:亚圣(战国时期)①主张“仁政”②“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③性善论荀子(战国时期)主张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舟民水论”③性恶论道家老子:创始人(春秋晚期)①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②政治主张:“无为而治”③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的运动,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战国):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①把生死看成是相对的②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提出了系统的法制理论。
(法家把君主权力提高到了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墨家墨子:主张:兼爱、尚贤、非攻、节俭(代表了平民百姓的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三)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影响①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③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背景1.汉初,吸收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经济实力获得恢复和发展。
2.汉武帝时期诸侯国势力膨胀,汉初“无为而治”不再适应时代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政治 二、经济 三、阶级 四、思想文化
推测一下,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会有哪些 共同点
一、反传统、反教条、反对封建礼教 二、反对君主专制 三、反对重农抑商,提倡工商皆本 四、反对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 但不是资本主义民主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天下唯气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诚者则天之道也二气之运行健诚乎健而顺诚乎顺五行之 变化生诚乎生而成诚乎成。
(1)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 实体。 (2)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 循。 (3)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都是 可以认识的。 (4)静止时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
三、对近代中国思想政治发展有启发作用。 局限:并未成为时代主流思想,并未提出建立新的 社会制度,并未形成完整理论体系,并未推动社会 政治变革。对近代中国思想政治发展有启发作用。
泰州学派
王阳明使“心学”在明朝大盛,王艮(1483—1540) 以心学为基础又直接从孔孟原著中汲取养分,于明中期 创立了——泰州学派。由于王艮出身低微,其思想不因 袭圣贤,不迷信权贵,故在心学正统看来,王艮的学说 与心学不能归为一类,将其独列为“泰州学派”。“泰 州学派”作为平民儒学在民间广为流传,后出现反对理 学名教(以“正名分”为中心的封建礼教)的倾向,为 明代统治者所禁止。
影响与评价
黄宗羲主要从(政治)角度批判 理学视君臣之义为天理的伦常观; 顾炎武主要从(治学)角度批判理学空谈; 王夫之主要从(哲学)角度批判 理学的唯心主义。
一、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批判宋明理学的不合理 部分,继承孔孟儒学,是儒学的新发展。 二、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 要求,具有解放思想和民主启蒙的历史进步性。
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不以一人疑 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 若夫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秦之所以获罪于万 世者,私而已矣。斥秦之私,而欲私其子孙长存,又岂天下之大公 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二、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切罪恶之根 本, 提出明确的反君主专制的主张。 三、主张加强法制、加强学校舆论来限 制君权。(“天下之法” 取代“一家 之法”,天子应当“公是非于学校” )
一、以民为本(反君主专制思想的基础)
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故治之以本,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投巫驱佛,吾所谓学校 之教明而后可也。治之以末,倡优有禁,酒食有禁,除布帛外皆 有禁。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 者,有为倡优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 痛绝之,亦庶乎救弊之一端也。此古圣王崇本抑末之道。世儒不 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二、经世致用、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宋明儒学发展到明末清初已经流入空谈,失去
Hale Waihona Puke 故曰:“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夫《春秋》之作,言焉 了以往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因而需要加以改革 而已,而谓之行事者,天下后世用以治人之书,将欲谓之空言而不 创新,而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思想正是用回归 可也。愚不揣,有见于此,故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 一切不为。 理学本来面目的方法来改变儒学思想的流弊。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三》 经世致用,行己有耻,顾炎武确信改良社会, 顾炎武提出为学著述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实践,舍弃实践则一 是学者的天职和责任。因此他区分了“亡国”与 切都是空谈。 “亡天下”的不同,认为“仁义之道不行于世,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 百姓苍生受苦受难”才可谓“亡天下”,这应该 篆刻,亦何益哉!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四《与人书二十五》 成为读书人最关心的大事。 顾炎武主张治学的目的是要寻求治理国家拯救社会的根本方法。
影响与评价
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宗羲以史 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辩。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 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 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 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 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清初进步思想家们不仅用以史经世、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学风、 推进学术,而且反对君主专制,与西方近代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不谋 而合,虽然并不成熟、完整,但对近代中国的思想政治发展起了启 发作用。
批判君主专制:“公天下”,是指万民所共有的天下;
“私天下”是指专制君主一人独有独享的天下。王夫之提出了“不 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的著名命题,从而否定了“家天 下”的传统观念。他尖锐地提出,王朝覆灭是因为不断强化中央集 权的封建专制统治。而不断强化中央集权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以 国为一姓之国,以天下为一姓之天下。王夫之深刻认识到,封建君 主的极端专制,是国家灭亡、民族沦亡的根本原因。他反对视国家 民族为一人之私产,君位为一姓之特权。这是对世袭等级、中央集 权等君主专制制度的直接否定。
一、政治: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分权
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 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 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后 世有不善治者出焉,尽天下一切之权而收之在上。而万几之广, 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守令》
黄宗羲的这段话是在对“崇本抑末”进行新的诠释,旨在批 评“世儒”不了解圣王崇本抑末的思想:“本”原指儒教,“末” 原指巫、佛之类。当代儒臣不了解圣王崇本抑末的真谛,认为工 商是末,而妄议抑制,这是不对的。手工业者是圣王想要招徕的, 商人也是圣王所需要役使的。因为手工业和商业都是本业。
四、提倡工商皆本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古之圣人,以 公心待天下之人,胙之土而分之国;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 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科条文簿日多于一 顾炎武的政治思想是以“寓封建之制于郡县 日,而又设之监司,设之督抚,以为如此,守令不得以残害其民 之中”为宗旨的,这有一定的局限性。但顾炎武 矣。不知有司之官,凛凛焉救过之不及,以得代为幸,而无肯为 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寓封建之制于 “主分权、重自治”的主张蕴涵着进步、民主的 郡县之中,则天下治矣。 思想光芒。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一《郡县论一》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曰“行己有耻”。 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于出入往来 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耻之于人大矣!……呜呼!士而不先 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 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顾炎武《亭林文集》卷三《与友人论学书》 “博学于文”是说做学问的方法,他反对宋明学者以谈心说性 为学的学术方法,提出宇宙原理(道),都散寄于事物条理(文)之中, 做学问要用客观工夫,讲求事物条理,愈详博愈好,这便是“博学 于文”。 “行己有耻”是讲做人,顾炎武更注重于强调做人的方法。为 什么呢?因为宋明以来学者谈心说性、不务实的学风,影响到后世 人只知滥唱高调,自欺欺人。晚明政治混浊,满人入关,很多文人 随波逐流,不讲起码的人格。顾炎武对此很痛恨,他认为人格不立, 讲一切学问都是废话。
李贽的离经叛道
(1)“万物皆生于两”:反驳程朱理学“理在气 先”、“理能生气”的观点,认为世界最初只有 阴阳二气,并没有在阴阳二气之上的理。否定了 程朱理学的理论基础。 (2)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 可侵犯的理论。 (3)是非的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 子的是非为标准。 (4)反对封建礼法对人性的束缚,强调人正当的 私欲。 (5)反对单从封建伦理道德角度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