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公布《2010年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2010年长江南京段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
新建江宁滨江、禄口街道、江宁街道铜井等8家城镇污水处理厂,并正式投入运行,新增生活污水处理能力6.3万吨/日。

继续对城区主要河湖实施生态引水补水,累计引水总量达到3.8亿立方米,对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雨污分流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全市大力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约20.4亿元,重点实施一湖一河地区雨污分流及河道清水工程,敷设约170公里污水管道,新建3座污水提升泵站,对57平方公里的片区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完成锁金村等片区的雨污分流改造。

全面开展黑臭河道治理,全市投入800多万元,完成了11条黑臭河道治理工程,里圩河、清江东沟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对10个重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保护,不断巩固水源保护区整治成果,夹江、浦口等水源地保护区内及上下游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基本解决,清江油库启动搬迁,一批砂场、码头被关停。

2010年全市铺设DN75自来水管线150公里,解决了12万多户群众饮用水安全问题。

声环境状况
2010年,建成区环境噪声年均值为54.7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

控制在55分贝标准以下属较安静区域的覆盖面积比为54.8%,较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

三区两县区域环境噪声53.0分贝,较上年下降0.1分贝。

噪声声源的构成仍以社会噪声为主。

建成区交通噪声布点监测路段168个,监测路段长174.8公里,平均车流量为2393辆/小时,交通噪声均值为68.5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达标路段(低于70分贝)占总监测路段的82.6%,较上年上升5.8个百分点。

三区两县交通噪声均值为 68.3分贝,与上年同期持平。

全市声环境质量继续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功能区噪声达标率为85.7%,较上年上升6.2个百分点。

措施与行动
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核准夜间施工许可,2010年全市累计核准夜间施工总量为6812天次,较2009年同期减少1334天次。

进一步加大建设工地施工噪声扰民的查处,全年共查处施工噪声违法案件308件。

中、高考期间,继续开展“绿色护考”行动,重点巡查各类工地800余处,受理施工噪声投诉576件,制止考场周边活动3起,查处违法案件12件,制止噪声扰民350余起,维护了考生们享有安静的环境权益。

辐射环境状况
2010年,草场门、迈皋桥、土桥等 8个省控辐射监测点的瞬时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在江苏省天然本底值范围内。

草场门、瑞金新村等5个省控辐射监测点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均符合《电磁辐射防护规定》中的限值标准。

综述
2010年,南京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三个发展”、“三个提升”大局,全面落实环保优先方针,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品质;加快推进生态市建设,促进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积极实施环保民生工程,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全市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当年,全社会直接用于环境保护的投入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29.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25%。

全市污染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共实施污染减排项目122项,先后实施了75个污染治理提标改造工程,工业污染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在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8.4%和22.2%的情况下,全市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两项主要污染物经核定,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

2010年是我市“2234”治水计划的收官之年,三年来累计完成投资近100亿元,共实施了230项工程,共新建5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三区两县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突破180万吨。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近80%的指标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要求。

江宁区、高淳县、浦口区、溧水县创建国家生态区县成效显著。

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5个,42个村获得省、市级生态村称号,完成了33家绿色社区、47家绿色学校、7条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街的创建任务。

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加强,全年劝退或改选址工业项目30个。

全年累计受理群众污染投诉近2.23万件次,查办具体污染问题近1.36万件。

通过开展环保专项行动,挂牌督办查处违法排污企业39家,妥善处置环境突发事件16起,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维护了全市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2010年,全市空气质量较上年有所下降。

空气中的三项污染物指标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超标0.14倍,未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全年良好以上天数为302天,占比82.7%,同比下降3.6个百分点。

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5个国控水质断面达标率为100%,省考核的27个小康断面水质达标率为77.8%,与上年持平,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稳定保持在100%。

城市声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在国家规定标准之内。

对照江苏省新的小康社会环境质量评价标准,全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得分为84分。

全年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上年减少,灰霾天气出现频次依然较高,扬尘和机动车污染仍较为突出,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成为影响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

城乡水体总体达标率虽有所提升,但仍然偏低,主要入江河流达标率较低,城市支流水体季节性黑臭现象较为普
遍,部分断面水质状况仍有波动,时段性、区段性超标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水体水质亟需改善。

全市环境改善的进度、程度、效果与人民群众的感受和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群众改善环境质量的迫切诉求与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矛盾日益突出,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实现全面稳定达标仍需付出艰辛努力。

秦淮河内秦淮河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较上年有所下降。

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石油类和生化需氧量,其中年均值超标的污染物为氨氮,超标2.21倍,其余指标达标。

所测5个断面中除文德桥达标外,其他均劣于国家Ⅴ类标准。

外秦淮河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与上年基本持平。

主要超标污染物有氨氮、生化需氧量和石油类,其中年均值超标的污染物为氨氮,超标0.15倍,其余达标。

所测5个断面中,3个达标,达标断面数与上年持平。

秦淮新河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Ⅳ类标准,与上年基本持平。

主要超标污染物有溶解氧、氨氮和生化需氧量,其中年均值氨氮超标0.15倍,其余指标均达标。

所监测的4个水质断面中,3个达标,达标断面数与上年持平。

秦淮河上游水质达到规划功能Ⅳ类标准。

除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在沙河码头出现超标外,全河各项指标年均值均达标。

所监测的10个水质断面中,9个达标,达标断面数与上年持平。

2010年秦淮河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
环境空气状况
环境空气污染指数建成区环境空气质量有所下降。

日空气污染指数(API)年平均值为81.5(低于100为良好级别),同比上升7.2个指数值,全年环境空气达到优秀和良好级别的天数为302天(API小于50为优秀,API大于50小于100为良好),占全年天数的82.7%,与上年相比,良好以上天数减少13天。

城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

2010年建成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年平均值
单位:毫克/立方米
滁河滁河浦口段水质达到规划功能Ⅲ类标准,较上年有所改善。

除石油类在汊河大桥出现超标外,全河各项指标年均值均达标。

所监测的3个水质断面中,2个达标,达标断面数较上年增加2个。

滁河六合段水质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与上年基本持平。

所监测的5个水质断面均达标,达标断面数与上年持平。

金川河金川河水质未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较上年有所下降。

主要超标污染物有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和石油类,其中年均值超标的污染物为氨氮和生化需氧量,分别超标7.26倍和0.12倍。

所监测的4个水质断面均未达标。

玄武湖玄武湖水质达到规划功能Ⅴ类标准,与上年基本持平。

所监测的4个水质断面均达标。

酸雨全市酸雨发生频率为44.5%,较上年上升4.8个百分点;降水pH均值为4.89,酸性略强于上年(4.99)。

城区酸雨发生频率为41.8%,较上年上升8.6个百分点;郊区县酸雨发生频率为50.0%,较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辐射监测点电磁综合场强值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
2010年,全市工业耗煤量3189.0万吨,比上年增长37.0%,其中燃料煤消耗2213.5万吨,比上年增加52.0%;燃料油(不含车船用)消耗40.6万吨,较上年增加2.8%。

全市工业废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的排放量分别为11.55万吨、3.76万吨,较上年分别下降13.8%、9.8%;烟尘的排放量为3.38万吨,较上年增加8.3%。

工业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烟尘和粉尘的排放达标率分别为96.9%、96.3%和97.4%。

措施与行动
2010年,全市继续推进工业大气污染治理工程的建设与改造,全年完成工业废气治理投资5.2亿元,实施工业废气治理工程49个,当年竣工项目45个。

继续推进“禁燃区”清洁能源改造,全市完成30台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95%以上的电力、钢铁企业脱硫工程建成运行,并形成减排能力。

制订实施了“蓝天行动计划”,并以责任状形式把53项具体任务分解落实到区县和部门。

针对工地扬尘污染,开展了大规模的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区级日查、市级周查、联合月查”制度,通过宣传教育和严管重罚,使工地扬尘防控达标率提高到60%左右,扬尘污染状况得到一定改观。

全市秸秆禁烧工作得到有效落实,是近年来禁烧成效最好的一年。

进一步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全年办理新车及转籍过户车辆达标准入共计15万多辆,全市环保检测场站增至16家,检测机动车41万辆。

通过严格准入,阻止了3500多辆不达标车辆进入我市。

对中山陵、主城区和河西地区,分阶段实行了区域限行措施,全年累计淘汰黄标车4万辆,减少各类污染排放2万吨。

经国务院批准,7月1日全市公务车率先执行国Ⅳ标准,2011年1月1日开始全面提前实施国Ⅳ标准,我市成为全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第四个执行国Ⅳ标准的城市。

水环境状况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主城北河口、上元门、城北、城南水厂、江宁区江宁水厂、浦口区江浦、浦口水厂、六合区远古、六合二水厂、溧水县中山水库水厂和高淳县固城湖水厂等11个主要水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继续保持优良状态,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达标率为100%。

主要河流湖库 2010年全市监测的259个地表水断面达标率为62.5%,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Ⅰ-Ⅲ类断面比例为46.3%,劣Ⅴ类断面比例为25.9%。

长江南京段长江南京段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基本达到规划功能Ⅱ类标准。

7个省控入江断面中,外秦淮河三汊河口、秦淮新河节制闸、滁河滁河闸断面达标,达标断面数与上年持平,主要超标指标为氨氮和生化需氧量。

2010年全市酸雨发生状况
2010年玄武湖水质主要污染物年均值
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指标建成区环境空气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为0.114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14%,未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10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82.7%。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为0.036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上升2.9%,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6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二氧化氮年平均浓度为0.046毫克/立方米,较上年下降1.2%,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0.080毫克/立方米),日均值达标率为100%。

郊区县(江宁、浦口、六合、溧水、高淳)城镇空气环境质量总体优于城区。

环境空气中主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年平均值分别为0.096、0.035和0.039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2010年建成区环境空气主要污染物指标浓度年际比较
湖泊营养化所监测11个湖泊中,按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SI)评价,富营养化湖泊7个,占63.6%;中营养化湖泊4个;占36.4%。

区域分布上,城市景观水体富营养化较为严重,郊区县湖库略好。

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 2010年,全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得到削减。

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为3.38亿吨,同比减少6.9%。

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的排放量为20213吨和253吨,分别同比减少10.3%和16.2%;氨氮的排放量为1233吨,同比增加12.2%;酚、氰、铬、砷、铅、镉等6项有害污染物排放合计量为8.78吨,同比减少19.8%。

工业重复用水率和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分别达到88.1%和95.2%。

全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5.03亿吨,较上年增加10.5%。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为10.1万吨和0.14万吨,分别同比下降3.63%和68.2%。

措施与行动
2010年,全市进一步加大工业废水治理力度,完成投资1.1亿元,新建工业废水治理工程43个,当年竣工并投入运行38个,金陵石化、南钢集团、南化公司等一批重点废水治理改造工程等先后建成投运,新增工业污水处理能力4.9万吨/日。

固城湖固城湖水质保持稳定,所监测的5个水质断面均达到规划功能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石臼湖石臼湖水质保持稳定,所监测的3个水质断面均达到规划功能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农村地表水对全市10个农村地表水功能区,61条乡镇河流,594条行政村河流的水质进行了上、下半年2次监测,以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指标评价, 年度综合达标率为91.85%,较上年有所提高。

措施与行动
2010年,全市不断完成核与辐射事故应急预案,严格实施辐射安全许可证制度,全市359家核技术使用单位的辐射安全许可证全部核发到位。

收贮废弃放射源60枚,总体上实现核与辐射零事故,确保了全市环境安全。

固体废物处置情况
2010年,全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含往年贮存量)1656.3万吨,较上年增加14.8%,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为91.1%,与上年基本持平。

全年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量和处置量略高于当年实际工业固废的产生量。

全市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为31.76万吨,较上年增加18.77%,其中综合利用、处置量和年贮存量分别为21.12万吨(含往年贮存量)、10.24万吨和3970.88吨。

措施与行动
2010年,全市强化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全年共办理危险废物转移申请1485批次,集中处置危险废物21574.73吨。

进一步加强医疗危险废物集中收运和集中处理,全年实现集中焚烧医疗废物4039吨,比上年增长14.4%。

自然生态环境状况
2010年,全市自然生态环境总体良好。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6%,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5%,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建立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78个,总面积1332平方公里,其中禁止开发区134.82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1197.18平方公里。

生态功能保护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20.24%。

对调节城区环境发挥了良好的功能作用。

措施与行动
2010年,全市继续推进“绿色南京”工程,全市新增植树造林7万亩,建设生态防护林、景观林5000亩,全市生态调节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全市新创建市级绿色社区33个,全市绿色人居社区总数达到295个,占到总社区数的24.1%以上,在全国全省名列前茅。

全市绿色学校达到381所,占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综述的53.5%。

郊县生态区(县)建设进展顺利,按照环境保护“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一批生态建设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江宁区通过国家生态区公示,并率先启动了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高淳创建生态县通过国家考核验收,成为江苏首个生态县;浦口生态区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溧水县生态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

全市郊县累计创建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的数量分别达到64个和176个。

江宁、栖霞、六合、浦口、高淳、溧水等6个区县共完成宕口复绿及环境整治100万平方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