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PPT课件

17
▪ 一、写记叙文。
最棒就是你
我是一朵雏菊,在阳光明媚的早晨被人栽种在这
里。这里是花的天地。富贵的牡丹舞姿绰约动人,
娇媚的玫瑰舞步优美清新。我低头看看自己,平凡
的枝叶,矮小的身躯,自卑感涌上心际。一阵风雨
过后,牡丹、玫瑰被掀倒在地,只有我傲然矗立。
鸟儿飞过头顶,对我说:“最棒就是你。”
——题
记
面对着初三那扇冰冷的门,我深呼一口气,怕
“我已决定径直飞向地球。”
8
1、整体阅读,确定材料中的主要描述对象
树叶 东风、西风
2、分析所有描述对象的主次关系,确定主角
树叶
3、分析所写对象的主要特点。
随风而动,无风落地
4、加以联想和想象,将主角的特点对应生活中的 现象和事理
生活中有些人善于适应环境,能顺应潮流而动; 或者说有些人没有主见和固定的目标,面对生活 左右摇摆。
字要求、内容要求等),看懂文字材料。这是快
速审题的第一步,对整篇作文的立意、结构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
▪ 其次,明断是非优劣,通过阅读材料要迅速判断
出材料所提供现象的属性,是与非,正与误,优
与劣,以便确立自己文章的中心。
▪ 再次,挖掘深意,有的材料作文内容比较复杂,
主旨比较“隐蔽”,在这种情况下,深入领会材
▪ 2.深刻:一能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二揭 示问题产生的原因;三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 3.集中:只有一个主题,中心突出 ▪ 4.新颖: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
角度,能充分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给 人新的启迪、新的联想 。
5
▪ 写给材料作文,审题和领悟非常重要,可以从3
方面做起:
▪ 首先,要看清要求(如拟题要求、文体要求、文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

避免写过多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更加简洁明了,节省写作时间。
立意的定义和目的
定义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主旨思想,是根据所给材料 的蕴含信息,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得出的 有深度的观点。
目的
立意的最终目的是协调文章的主题、结构、内 容,完成一篇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作文。同时, 表达出个人的独特见解,体现出自己的写作水 平。
把握主题和立意
总结以上步骤中得出的观点,确定文章 的主题和立意,并开始进行写作。
材料作文的写作技巧
简洁明了
不要过多的赘述,突出重点, 抓住评分要点,言简意赅,确 保条理清晰。
举例说明
很多时候,举例能够更好的说 明一个观点,同时也表现出了 写作者的丰富知识和写作技巧。
积累素材
多读各种文章,涉猎广泛,逐 渐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写作 能力。
总结和要点
审题立意是材料作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篇材料作文的瑰宝。 立意需要通过理解材料,解读材料,分析材料,总结材料和把握主题和立意五个步骤来完成。 材料作文需要注意语言简洁明了,举例说明和积累素材等写作技巧。 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需要认真审题,明确立意方向,避免偏离主题。 最后,材料作文的成功需要多读多写,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材料作文的五个步骤
1
解读材料
2
对于材料中的重点概念、理论和观点等,
进行解读和理解,逐渐清晰立意。
3
总结材料
4
对材料中的信息和观点进行归纳、概括,
为立意奠定基础。
5
理解材料
通读材料,确定主旨和重点,理解材料 所表达的信息和意图。
分析材料
对于材料中的问题、矛盾和争议等,进 行分析和思考,得出具有深度的观点。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3种方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13种方法由于材料作文的主旨较为隐蔽,所以我们在审题时会感到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常常因为缺乏全局意识,造成立意的“走偏”甚至“跑题”。
那么,我们在审题时如何走出误区,顺利“通关”呢?下面笔者简要介绍十三种审题立意的实战技法。
一、提炼本质法这种技法适用于较为平实的叙述性材料。
由于这类材料没有明显的是非曲直,所表达的主旨未集中显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就要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进而提炼出一个蕴涵哲理的观点。
二、道理升华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寓言、漫画等含蓄的材料或蕴涵哲理的关于自然现象的材料。
对这类材料的审题,我们就是要通过分析,揭示蕴涵在材料中的那个“理”,然后再将这个“理”的适用范围扩大化,对应现实并加以升华。
三、以果溯因法这种方法就是依据材料中所提供的“结果”,用“上溯”的思维方式推究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
“原因”一旦明晰,材料的主旨也就明了了。
它适用于已交代事情结局、主旨较为隐晦的材料。
此类材料的审题有一定难度,用“以果溯因法”则能够轻松应对。
四、异中求同法这种方法既适用于相似排列的多元化材料,也适用于看似矛盾的多元化材料。
审题时,我们要异中求同,即把几个不同材料的某一共同点提取出来,继而作为文章的观点。
五、辨明关系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因此,这种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材料作文题。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国力与体育、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辨明这些关系,往往会使审题取得突破,有利于我们立意行文。
六、关键词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子的材料,就是抓住所给材料中的关键词句,正确理解其含意,进而把握整段材料的核心和主旨。
关键词句往往表现为如下几种形式:材料中议论性的语句,材料中反复出现的语句,人与人或物与物之间的对话,转折复句“但是”后面的分句。
一般来说,这样的语句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审题往往能事半功倍。
七、明确褒贬法这种方法的重点在于搞清楚对某件事情的评判上,是褒还是贬,是肯定还是否定。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7篇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7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1】秋天,不像春天那样万紫千红,也不像夏天那样生机盎然,更不像冬天那样粉妆玉砌,但是也有她独特的美。
秋姑娘挎着五彩缤纷的化妆盒,来到了田野里。
一阵风吹过,稻子此起彼伏地摇动起来,跳起了金黄的波浪舞,稻穗沉沉的低下了头,正笑眯眯地对秋姑娘说:今年真是个大丰收年呀;秋姑娘来到玉米地里,她给玉米换了身金装,玉米高兴地把长长的水袖挥舞在空中,亭亭玉立迎风微笑;秋姑娘来在大豆地里,她给大豆抹上绿油油的水粉,大豆开心的笑鼓了肚子,有几粒种子扑通直蹦向泥土,在土里开始生根发芽呢;秋姑娘又来到高梁地里,高梁们马上换上火红的外套,羞答答地垂下头,那些饱满的硕果里,却掩藏不住丰收的喜悦。
秋姑娘来到果园,她给桔子涂上了黄澄澄的水粉,桔子便熟透了,挂在树上像一盏盏小灯笼,照着小蝴蝶回家的路;她给石榴换上红通通的纱巾,石榴兴奋地把肚子撑破了,露出了晶莹剔透的石榴籽儿,让人垂涎三尺;她给梨儿织出金黄的礼服,梨儿赶紧穿上新衣,挂在枝头像一个个宝葫芦……秋姑娘来到树林,告诉树叶宝宝,你们的树妈妈要过冬了,快下来吧!树叶宝宝不肯下来,想为妈妈尽最后一份孝心,但是,他们坚持不住,仍然飘飘扬扬的落了下来,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又像一只只受伤的小鸟,他们盘旋着,向妈妈留下安慰的话话:明天春天,我们一定会再来看你。
妈妈含着泪水,微笑着点点头,心里感叹着:孩子们,你们长大了,但愿你们过得更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美丽季节,我喜欢粉红的石榴;金黄的稻子;飘飞的叶;怒放的秋菊,我喜欢美丽的秋天,我在这美丽的秋天里收获了许多许多!冬天已经过来了,我期待着明年另一个收获的季节!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篇2】秋天,你有着美丽的景色。
还带给我们香甜的果实。
你让我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果园里,那沁人心脾的味道扑鼻而来。
红彤彤的苹果像小姑娘的脸蛋儿,红扑扑的。
一串串紫的发亮像美丽的宝石的葡萄,也长成了香甜的果实。
还有金黄的柿子挂满枝头。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和例文

材料作文一:试题1:材料:有位神父在非洲传教时,看到乡村的妇女都背着沉重的木头艰难前行,而她们的丈夫最多持一根手杖,远远的走在前面。
根据当地人的观念,为丈夫负重是女人的荣耀。
神父为此深感不安,他决定引进独轮车解决这个问题。
他就买了200辆独轮车送给她们,几周后神父发现这里没人使用独轮车。
他不解地问:“你们怎么不用车呢?”一个女人回答说:“要是我们把这车上装满木头,在全背在身上,那实在太重了”。
根据上述材料,自我提炼观点,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高分方案:构思一:立意:有创意才够味框架:从思考人生的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开头:开篇点题,举出古今中外发明家科学家都是如此。
例如:古往今来,有无数的发明创造者、文学创作者、政治思想者,无不是以非凡的创造力誉满全球,由此可见,为人为事为文为官,有创意才够味!主体:分三段。
第一段用一个小女孩在火车上做试验被打仍坚持自己的做法和爱迪生的事例,证明观点。
第二段用自己现实生活的感受,证明观点。
第三段联系当今社会的各种情况,并把“国家发展的成功比作一条大海,那么汇成这条大海的一点一滴便是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们。
”再次证明自己的观点。
结尾:独句成段,再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
构思二:立意:生于“守旧”,死于创新框架:写一篇一事一议的议论文。
开头:从时代呼唤创新精神,提出创新的重要性。
然后笔锋举出反面的例子:因为创新而造成失败,形成悬念。
主体:用实践调查小组为切入点,对上述的例子进行分析,指出失败的原因。
接着,在说明什么样的创新才是正确的创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创新。
最后,再指出“生于守旧,死于创新”的真正意义以及如何对待创新。
构思三:立意:由非洲女人说开去框架:写一篇随感。
开头:从材料引出父子非洲女人的思维的机械定格现象。
并且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主体:由非洲女人背木头联想到教育的改革中人们对素质教育的思维,指出不能因为我们原来是如何做,现在仍然要如何做的危害性。
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

生活中有许多事情当你亲临其境之后,往往思想受到 启迪,身心感到愉悦,偶然忆起,就如品香茗,又如含青榄,味
纵古观今,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伟人 的一生值得品味,让我们细细品味着他们 坎坷的一生,我们思想可以受到启迪,从 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成功道理,从中获益匪 浅。
本文的主角是猴子,作者对他的态度是 讽刺,如果说要赞美它的执著,显然背离材 料的主旨;有人说人不能这样虐待动物,要 有爱心等,这显然都不是从材料的整体出发 的。这样所立的意不是偏题就是离题的。 2、重视因果分析,“紧握的拳头便缩 不出洞口”是因,“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 失措,但就是逃不掉。”是果,从而得出 “要适时放手”贪婪是要不得的“等均切合 材料的意思。 3、抓住关键语、句。往往是故事之后 的评述句,或连接话题的过渡句。如 上文 画线句
让我们细细的品味他们一生,从中去学习他 们怎样面对这样坎坷的人生,走向成功,这是非 常值我们如品茶一般来细细品味。汉代的司马迁 因为得最了汉武帝,受到宫刑凌辱,但是他并不 是由此放弃人生,化悲愤为力量,著作了《史记》 流传于世。让我们细细品味司马迁这一生,品味 着他怎样面对坎坷人生,品味他面对这挫折的不 放弃坚强意志。面对宫刑凌辱这对于一个人自尊 受到的是多大的打击,但他顶着悲痛来铸就自己 一生,这种不被命运屈服、坚定信念是值得我们 去细细品味的,学会在生活中以坚定的信念面对 挫折,迎刃而上。
失
败
两年前的中考,我的目标明确,奈何, 我距离我的目标仅差0.5分,多么无奈的失 败,成绩刚出来那几天,我不只一次责问自 己,为什么不能够多拿半分,半分不难,一 道选择题都多于。时至今日,我已渐渐淡忘 那份痛楚,但是,时不时地,我还会去回那 次失败。品位失败,我品出了人生不可或缺 的苦涩。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详解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详解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纳这种方法来立意。
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经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经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制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的审题与立意【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材料作文的要求是:“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①、“自定立意”并非自由立意,考生切勿当真自定立意。
须知,并不是所有的立意都符合命题意旨。
②、“自选角度”,但一定要选最佳角度、最好写的角度来写。
③、“自选文体”,虽然众体皆可,但最适合材料作文的还是议论文。
④、“自拟题目”,千万不可忘!⑤、“不少于800字”是硬性要求,否则被视为残卷。
材料作文审题指导1、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主旨,抓主要意义。
要着眼于材料的整体内容、主要意义及其主要方面,概括、提炼出材料中心事件、中心意思,才能确保立意“正”而“准”。
不要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休、只见一点而不顾其余,否则必偏无疑。
2、抓住材料关键句,理解材料中心主旨。
有的材料为突出中心,有时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句。
开头句或总领句、结尾句或结论句、概括句、对话句、重复句、警句等,往往是命题者或材料中人物的评议性语句,暗示材料中心主旨。
抓住这些关键句,就能把握材料中心意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
(本次作文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是什么?)3、把握材料及命题人褒与贬情感倾向。
有的材料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命题人褒与贬的思想情感倾向,我们可从命题人的情感倾向入手来审题立意。
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要感受:命题人在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赞扬什么?批评什么?4、把材料分析成原因和结果两部分,由果溯因,探求因果关系,分析事物本质。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中的因果联系,从结果切入,追溯原因,理解材料思想意义,进而确立文章中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注意:抓事物原因,要抓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
(本次作文中,事件的结果是年轻人们“找到快乐了”,其原因有哪些?主要的或关键的原因是什么?)5、辨明材料内部的相互关系。
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因果关系(如成功与快乐)、辩证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对比关系(如激进与稳健)等。
辨明这些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审题立意、构思作文。
【材料】一群年轻人到处寻找快乐,却遇到许多烦恼、忧愁和痛苦。
他们向苏格拉底请教,快乐到底在哪里?苏格拉底说:“你们还是先帮我造一条船吧。
”这群年轻人暂把寻找快乐的事放到一边,找来造船的工具,用了七七四十九天,锯倒了一棵大树,挖空树心,造出了一条独木船。
独木船下水了,他们把苏格拉底请上船,一边合力荡桨,一边齐声唱起歌来。
苏格拉底问:“孩子们,你们快乐吗?”他们齐声回答:“快乐极了!”如何立意:1、提炼出中心事件、主要意思:一群年轻人,一起帮助苏格拉底造船,在船下水、年轻人划船唱歌时,他们找到了快乐。
2、探求因果关系:如何感受快乐?年轻人找到快乐,原因有哪些?3、提炼观点:①、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就是一种快乐。
②、为一个目标而奋斗并取得成功,是人生莫大的快乐。
·③、对奋斗与成功的体验就是一种快乐。
·④、劳动是快乐的源泉。
·⑤、在劳动与创造中,感受无限快乐。
·⑥、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人,是最大的快乐。
关键词:快乐、目标\奋斗\成功\创造\团结协作\劳动\助人·材料作文如何使用材料?①、材料是由头,是引子,引出论题,引出观点。
对材料要概括,能证明自己观点的部分,要引用要进行阐述,来论证观点。
但不可囿于材料就事论事,不可评述材料本身。
②、绝不可照抄照搬原材料。
③、也不可完全脱离原材料。
【规范例文】造一条船吧,向快乐出发怎样才能找到快乐呢?一群古希腊的年轻人为此而苦恼。
哲学家苏格拉底告诉他们说:“去造一条船吧!”当年轻人们造出船来荡舟高歌的时候,便与快乐邂逅而且同行了。
“造一条船吧”,一句简单的话,却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寓意,体现了一种高明的快乐之道:树立目标,并为之辛勤劳动,在团结协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造一条船吧——树立目标,踏上快乐之旅。
有了目标,才有对于未来的明确的打算,才有对于生活的执着的信念,才有对于人生的饱满的热情和积极投入的姿态。
因此,有目标的人是充实的,是幸福的,必然拥有更多真正的快乐。
而一个没有目标的人肯定没有理想,没有追求,其心灵是荒芜的。
有人说得好:“荒芜的心田杂草丛生。
”空虚,迷茫,苦闷,颓废,就是最易生长的“杂草”,快乐又从何而生?造一条船吧——辛勤劳动,换取快乐之果。
没有一直快乐的懒人。
只有自己亲手做的面包最香甜,只有自己亲手做的船坐着最舒适。
很多时候与其无谓地寻找快乐,不如自己有所作为,有所成就,让快乐青睐于你。
辛勤的劳动不就是为了实现心中那个梦想吗?成功了,心中的空缺也弥补了,快乐也就诞生了。
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虽然夜夜挑灯很苦很倦,但那是对我们的未来负责啊!没有艰辛的跋涉攀沿,何以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畅快?造一条船吧——团结协作,抵达快乐之巅。
很多时候我们不快乐往往是因为人际关系等事情处理得不好,看到哪里都是充满恶意的眼光,合作更无从淡起;然而,没有大家齐心协力的建造,大厦如何矗立?铁轨如何蜿蜒?兄弟情谊如何牢不可破?有一首童谣能很好地说明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起进洞里。
”团结协作,使小小力量也能聚集起来,也能溃千里之堤。
在团结中领会同心同德的力量,在协作中缔造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团结协作中创造一个又一个超乎想象的惊喜,这不就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吗?快乐并不是“踏破铁鞋无觅处”,也并不是“得来全不费功夫。
” 造一条船,以目标为舵,以勤奋为桨,以团结协作为风帆,向快乐出发,终能抵达你期盼的快乐彼岸。
【材料1】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中心主旨: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可以提炼出如下观点:(1)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
【材料2】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这则材料中的中心主旨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中的艰辛密不可分。
【材料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螃蟹的责备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大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大半天,还是并没走到河边。
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大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青蛙与螃蟹之间发生了一场的误会,从某种程度上说,青蛙的指点没有问题,螃蟹的理解也是理所当然,那么如何把握住这则材料的中心呢?材料的主要意思:青蛙给螃蟹指路,让他一直往前走,就会到达目的地河边,却忘了螃蟹是横着爬。
结果,螃蟹却走了大半天,也没走到河边。
因为他把“走”理解为“横着爬”。
关键句: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艺术形象:青蛙和螃蟹。
情感倾向:对螃蟹?对青蛙?一、从螃蟹的角度思考,分析原因,提炼思想。
螃蟹之所以找不到去河边的路,是因为它对青蛙的意见生搬硬套,不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①、对别人的意见不要盲从,接受别人好的意见(思想)的同时,也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就是。
③、学会思考,切勿“照搬”④、认清自我,走适合自己的路。
二、如果从青蛙的角度思考,我们也可以看出,青蛙之所以好心没办成好事,是因为它给别人提建议时只是从自身出发而没有站在螃蟹的角度替它着想,忘记了它天生是横着爬这一特点,结果好心办坏事。
可以提炼如下观点:1、帮助别人(给别人提建议)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能自以为是。
2、换个角度,换位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别人。
三、从青蛙、螃蟹错误共性的角度思考,可以提炼观点:①、两者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缺乏沟通,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缺乏沟通交流,从而产生不良后果。
②、交流沟通,达成共识,才能避免误解。
分析以下立意:做人要脚踏实地。
讽刺是一种可耻的行为。
不怕挫折,向前走。
我们要解放思想。
不要横行霸道。
要虚心接纳别人的意见。
不能推卸责任,埋怨别人。
要学会反省自己。
换一种思维面对生活。
人生需要指导。
要学会变通。
学会创新。
【材料4】在一个偏僻遥远的山谷里,有一个高达数千尺的断崖。
不知道什么时候,断崖边上长出了一株小小的百合。
百合刚刚诞生的时候,长得和杂草一模一样。
但是,它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株野草。
它的内心深处,有一个内在的纯洁的念头:“我是一株真正的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有了这个念头,百合努力地吸收水分和阳光,深深地扎根,直直地挺着胸膛。
终于在一个春天的清晨,百合的顶部结出第一个花苞。
在野草和蜂蝶的鄙夷下,百合努力地释放内心的能量。
有一天,她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风景。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这则材料的形象:百合。
中心事件、中心话题:记叙野百合如何开花、成为真正的百合的事情。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即是作文的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