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老舍小说的创作风格

合集下载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老舍小说创作的特色|
一|、浓郁的京味儿。

老舍描绘北京的大杂院儿、小茶馆、狭窄的胡同和热闹的庙会,各种山水胜景在老舍笔下成了一张张色彩鲜明地图画,充满了诗意美。

同时,对北京特有的风俗民情的描绘,像繁缛的规矩礼节,办婚丧大事的讲究排场图阔气,“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的生活方式,还有一些节令习俗,等等,都为其作品增添了浓厚的北京味。

二、形象鲜明的市民王国。

老舍创造的最能显示市民社会丰富性的,是其作品提供了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中下层市民形象。

如车夫、艺人、暗娼、巡警、职员、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和为非作歹的洋奴汉奸。

三、文化审视和社会批判相融合的思想意蕴。

老舍不善于从政治角度审视社会,而善于对市民阶层的思想和性格进行文化的审视和批判,他批判了市民人物敷衍、苟且、安分守己、软弱胆怯、自我封闭和眼光狭隘的弱点,同时也在这些人身上发现了善良不屈和坚忍不拔的秉性。

四、小说文体的创新。

老舍创作了多种多样的文体,有长篇,中篇,短篇,有写实小说,有抒情小说,讽刺小说,有童话,寓言,传记体小说,还有意识流小说。

五、小说语言的地域风味。

其语言风格是俗白,简练,纯净,生动,又风趣幽默。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作品主要有四个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

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

老舍的文学风格与思想观点解析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位重要作家,他的文学风格独特且深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同时,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也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

下面将对老舍的文学风格及其思想观点进行深入解析。

一、老舍的文学风格1.鲜活的人物形象老舍的作品中,人物形象鲜明而丰满。

他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出具有鲜活个性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充满了矛盾和冲突,既有对命运的抗争又有对现实的追逐。

2.生动的语言描写老舍的语言描写具有生动鲜明的特点。

他善于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人物的言行举止和环境背景,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的情感和氛围。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茶馆》中,通过对京剧演员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活泼。

3.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老舍的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揭示了社会问题和人民的疾苦。

他以犀利的笔触,直面社会现实,呈现出广大劳动者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通过对一个大家庭的描绘,展现了封建家庭制度下女性的困境和个体的命运。

二、老舍的思想观点1.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老舍在作品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的反思。

他批判了以封建礼教为代表的旧文化观念,对封建迷信和伦理道德进行了深刻的揭示。

他主张要摒弃过时的传统观念,追求个体的解放和自由。

例如,在他的小说《寒夜》中,通过对一个女子追求自由、摆脱家庭束缚的描写,表达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

2.对人性的关注老舍对人性的关注贯穿于他的作品之中。

他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形象往往有着鲜明的层次感,既有善良和正义之举,又有自私和道德缺失。

例如,在他的话剧作品《祝福》中,主人公自甘屈从的形象引发了对人性的深入思考。

3.对社会命运的担忧老舍的作品中流露出对社会命运的担忧。

他对生活在困境中的人民感同身受,对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深感痛心。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唤起人们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呼吁社会关爱弱势群体。

《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分析

《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分析

《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分析引言《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描绘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底层社会的真实生活,在描写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奋斗历程中,展现了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复杂。

本文将对《骆驼祥子》的文学风格进行分析。

现实主义的风格《骆驼祥子》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塑造了骆驼祥子这一形象鲜明的人物。

小说以骆驼祥子为主线,通过真实的情节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骆驼祥子在困境中努力生存、奋力奋斗的形象。

作者不回避生活的残酷和社会的黑暗面,通过揭示现实的丑恶,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剧。

这种现实主义的揭示方式使得小说更具有真实感和触动力,使读者更能体会到主人公的艰辛和社会的不公。

叙述性的风格整个小说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以客观、中立的视角来描写骆驼祥子的一生。

叙述性的风格使得读者可以客观地观察和评价主人公的行为,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通过叙述性的手法,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主人公生活的深思熟虑和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力。

夸张和夜郎自大的风格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夸张和夜郎自大的手法,塑造了骆驼祥子这一充满自信和自豪的形象。

主人公骆驼祥子以其无所畏惧和永不退缩的精神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表现出了一种典型的中国式的英雄气概。

通过夸张和夜郎自大的手法,作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形象,同时也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象征主义的风格《骆驼祥子》中渗透着丰富的象征主义元素。

例如,作者通过骆驼这一动物符号的运用,暗示了主人公骆驼祥子的坚韧和顽强的生命力。

骆驼在艰苦的沙漠中可以咽下最后一口水,顽强地前行,正如骆驼祥子在生活的泥潭中能够扛起沉重的压力,永不放弃。

象征主义的运用使得小说更加富有内涵和深度,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悲剧性的风格骆驼祥子作为小说的主人公,最终走向悲剧的结局。

他在生活中努力奋斗,但最终被社会所压迫,无法逃脱命运的枷锁。

小说以悲剧性的结局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努力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一、老舍的写作特点老舍一生因为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文学作品源于老百姓的生活,写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手法简单明快,情节有自然流顺,语言质朴自然,充满幽默诙谐,颇具文学性和艺术性。

1、刻画人物性格优美生动老舍的作品大量运用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把人物的性格、品行、本质及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由于老舍的笔下的人物朴实亲切,看似简单,实则又具有深刻的内涵。

2、反映社会生活真实老舍以“活动描写”、“人物对白”、“人物心理描写”等作说,真实的描写当时社会中人物的生活,表现了他们生活中的苦乐,工作中的艰辛,家庭中的欢乐,老舍看似平淡的文字,却是一派热烈的活动气氛。

3、文学手法具有艺术性老舍有着独特的文学手法,他穿插说笑、调侃及幽默,语句变化自如,抒发了热情会友的情感,常用仿古文,对比文,有言尽意的运用语言,使得文章颇具艺术性。

4、独特的风格流畅有自然老舍的文章风格温和,文情并茂,文笔流畅自然,把原始中国文化和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新的文化思想在文字中被以有趣、温馨的方式体现出来。

二、老舍的风格老舍的作品通常以典型的情景描写开头,接着主要人物的思想、行动,最后取得生动的结果,以抒发特定情绪的温馨而又具有艺术性的语言和风格,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传统特色。

1、冷嘲热讽式幽默老舍的叙事风格常涉及生活,他采用冷嘲热讽式的幽默,对作品里的人物的性格、行为及言行,以及社会上的现象,进行了调侃与批评的同时,勿忘把人物的精神内核及行为原理描述出来,及表达风趣的言语和手法,把一种新的文学生活态度和文艺风格表达出来。

2、人物形象的显现老舍的文学形象丰富且耐人回味,尤其是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看出老舍借助文学的手段,把人物形象的复杂内涵表现出来,使人物们更加生动、真实,从而使文学作品的价值倍增。

3、社会生活的描绘老舍对社会生活的描绘非常了得,他采用简单而生动的笔触,真实地描述老百姓的生活,表达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图解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复杂性,给读者以真实的视角,使思想更为深刻。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

老舍的文笔特点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号舍予,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戏剧家、翻译家、文艺理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文笔风格而闻名于世。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一是朴实,他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够看到生动的人物形象和真实的情感描写。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以朴实的文字展现了祥子这个角色的艰辛和悲惨的生活,使读者能够深入地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同时,老舍的朴实文笔也体现在他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上。

他通过对人物形象和事件的生动描写,展现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公,使读者深刻地反思社会问题。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二是幽默。

他擅长运用幽默的手法来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使读者在阅读中既能够感受到深刻的思考,又能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幽默往往体现在对人物的描写和对话的表达上。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祥子和其他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丑陋,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同时,老舍的幽默也体现在对生活琐事的描写上,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述,揭示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滑稽和荒诞,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三是生动。

他能够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塑造,使作品中的人物和场景跃然纸上,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他的描写往往细腻入微,富有画面感。

例如,在他的小说《四世同堂》中,他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和场景的刻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的命运。

同时,老舍的生动描写也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上,他善于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力量。

老舍的文笔特点之四是深入。

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他通过对人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人物的动机和行为。

例如,在他的小说《骆驼祥子》中,他通过对祥子内心的描写,展现了他的矛盾和挣扎,使读者能够对他的命运产生共鸣。

同时,老舍的深入描写也体现在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上,他善于通过对人物和事件的描写,深入地探讨社会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办法。

试论老舍小说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艺术特色

试论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老舍生于北京城的一个贫民家庭,在大杂院中度过了艰难的少年时代。

他自幼就和挣扎在黑暗社会最底层拉洋车的、修房的、剃头的、卖唱的和教书的等各行业的下等人相交往。

因此,他不仅熟悉社会底层的市民生活,而且同他们在感情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热爱他们的好品质,同情他们的苦难,关心他们的命运。

他的作品多描写劳动群众的生活苦难,揭露旧社会的黑暗和罪恶;他的作品承受着对转型期中国文化尤其是俗文化的冷静审视,其中既有批判,又有眷恋。

老舍的创作,带有英国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及中国传统的、主要是流行于民间的文艺更有深切的联系。

这使他的作品具有大众化、通俗性、民族色彩浓厚等特点,从形式到内容都能够雅俗共赏。

他的作品真实生动地描绘了现代中国的社会风貌和民情心理,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老舍小说的艺术特色:一、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老舍执著地描写城及人的关系,用众多小说构筑了一个广大的市民世界,几乎包罗了现代市民阶层生活的所有方面,显示了老舍对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和二三十年代主流文学通常对现实社会作阶级剖析的方法不同,老舍始终用“文化"来分割人的世界,他关注特定“文化”背景下“人”的命运,以及在“文化"制约下的世态人情,作为“城”的生活方式及精神因素的文化的蜕变。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及文化的表现者及批判者。

就他所提供的市民形象的丰富性及生动性来看,几乎没有哪一个作家能够及他相比。

在他的笔下,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剃头匠、洋车夫、说相声的、演鼓书的、开茶馆的、打拳舞棒的、三姑六婆、八旗子弟、娼妓、巡警等等市民阶层的各类人物,真是无所不有.老舍写得最好的是老派市民形象。

他们虽然是城里人,但仍是“乡土”中国的子民。

身上负载着沉重的封建宗法的包袱,他们的人生态度及生活方式都是很旧派、保守、闭塞的。

老舍常常通过戏剧性的夸张,揭示这些人物的精神病态,从而实践他对北京文化乃至传统文化中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

试论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其小说中所运用的幽默艺术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本文中,我们将结合具体作品,深入探讨老舍小说的幽默创作特点及其表现手法,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位文学大师的艺术风格和人文情怀。

幽默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它通过诙谐、戏谑的语言和荒诞、滑稽的情节,使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在小说中,幽默往往被用来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同时也能表达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

幽默在老舍的小说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为作品增色不少。

老舍小说的幽默艺术体现在多个方面。

老舍擅长运用讽刺手法来展现人物的矛盾与荒谬。

在《骆驼祥子》中,作者通过描写祥子与虎妞的婚姻生活,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

祥子身陷婚姻的枷锁,却又幻想通过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作者用戏谑的笔触揭示了这一矛盾,使读者在捧腹之余,也能深入思考社会的现实问题。

老舍小说中的幽默还体现在诙谐的语言上。

他常常运用轻松幽默的对话和生动形象的比喻来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在《猫猫神和喇叭花》中,作者用“拦路抢劫”来形容两位老妇人争夺一只鸡的情景,使人忍俊不禁。

这种诙谐的语言为紧张的情节注入了轻松的氛围,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乐趣,又能在轻松的语境中体味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老舍还运用滑稽手法来表现小说的幽默艺术。

他常常刻画一些荒诞滑稽的人物形象,使之成为作品中的“笑点”。

在《小坡的生日》中,小坡的妹妹把自己打扮成“女皇”,摆出一副神气十足的架子,而小坡则扮演“臣子”,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

作者通过这种荒诞的情节设计,以滑稽的手法展现出人物形象的童真与憨态,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忍俊不禁。

老舍小说的幽默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的作品常常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品味到人生的酸甜苦辣,使人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得到愉悦和享受。

作者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和讽刺,也使人们在欢笑之余能够受到启发和教育。

老舍的幽默艺术既具有娱乐性,又具有思考性,为读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享受。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的写作风格老舍的语言平易自然,朴实无华,充满着浓厚的生活气息。

老舍善于运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讽刺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

他常常把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融进一些笑料,使读者能在笑声中体味到其中深刻的含义。

这就是老舍的幽默语言,它贯穿全篇,是解释新颖的内容的有效工具。

如果不了解这些特点,就不能完整准确地理解老舍小说。

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细节,如《骆驼祥子》中人力车夫一步步走向死亡的结局;《猫城记》里巧姑婆突然变成了又聋又哑的老妇人;《离婚》中的刘玉亭也是个聋哑人。

虽然老舍没有为每一个人都安排一种“意外”的结局,但他的作品总会给你一种悲剧感。

正因为这样,才会更好地使读者产生共鸣。

如《四世同堂》中的祁老人、瑞宣、瑞丰、冠晓荷、钱默吟等。

老舍之所以会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也给百姓带来了灾难。

那时老舍刚从学校毕业,跟着老师去做教育,便目睹了许多民间疾苦。

可想而知,当老舍写作时,心中充满了对人民的同情。

于是他才会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写下这些作品。

老舍在表现人物时,常常从侧面入手,从环境衬托人物性格,让人物与其性格相统一。

《骆驼祥子》中的老马的性格,正是通过曹家这个典型环境,才得以体现出来。

祥子本是个吃苦耐劳、积极向上的人,却被曹家这个狭小的圈子限制住了。

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祥子失去了自己本该拥有的一切:地位、财产、妻子和孩子。

他终日骑着破车,过着辛苦劳累的生活,这也许是他向往自由,敢于拼搏的真实写照吧!还有老舍笔下的人物,总会通过对话或动作体现人物性格。

如《茶馆》中秦仲义请孔圣人解梦的那段话,既表现出秦仲义的势利眼,又体现出人物的迂腐可笑。

老舍描写的人物各不相同,但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骆驼祥子》中,用侧面烘托人物的方法更能展示人物形象。

作品中的马太太一心想给女儿买辆车,祥子起初愿意给她拉车,可最后却连车也不要了,可见马太太只会爱慕虚荣。

祥子是个老实巴交的车夫,他靠拉车养活一家人,每天奔波在大街小巷之中,省吃俭用,省下的钱全部给了家人。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写文章的风格
老舍是有名的幽默大师,他以鲜明的创作个性和特殊的幽默艺术,刻画出众多的喜剧人物,为中国文学开创了一个新领域。

不管哪一位读者,只要一翻开老舍的作品,就能感受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

它就像一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

幽默在他的创作个性与艺术风格中,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1.幽默的修辞手法
幽默形象仅赖于揭示事物内涵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辅之以其他艺术手法,老舍深谙个中奥妙,他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表现艺术效果。

2.幽默的人物语言
老舍擅长运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塑造人物,他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风格。

3.幽默的情节结构
老舍幽默技巧不仅在语言表达,在情节结构方面也有所显现。

4.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在北京口语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古典文学、民间文学和
外国文学的营养,用普通人都能听得懂,说得出的话来写作,通俗易懂,明白晓畅。

5.简洁准确的词语
老舍把简洁凝练作为其遣词艺术的追求目标:“写东西一定要求精练、含蓄。


6、浓郁的民族色彩
作为“语言大师”,老舍的小说幽默诙谐、“京味”十足、雅俗共赏。

恰似一坛老洒,历久弥醇,芳香四溢。

对老舍小说艺术风格的探讨,不仅使我们了解其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对探索我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和个性化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下列表

关于老舍的文学创作的艺术特色老舍(Lao She)是中国20世纪的一位著名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活写实主义: 老舍的作品以对社会生活的深刻观察和写实描绘为特征。

他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了旧中国社会的各种阶层和风土人情。

幽默讽刺:老舍的作品常常夹杂着幽默和讽刺,他通过夸张和寓言手法,对社会弊病和人性弱点进行讽刺,以此来表达对社会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

语言的抒发:老舍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擅长运用北京方言和口语,使作品更具地方色彩,更贴近生活。

他的语言表达既具有文学艺术性,又充满了通俗感。

关注人性: 他对人性的关怀和关注是老舍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他的小说中,常常通过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人性的复杂性,包括善恶、悲欢、苦乐等方面的方方面面。

社会批判: 老舍对社会现象和制度进行了敏锐的批判,他关注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并通过作品呼吁社会改革和进步。

总体来说,老舍的文学创作具有深刻的社会关怀、幽默的艺术手法以及对人性的思考,这些特色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位备受尊重的作家。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

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摘要:老舍在其小说创作上用鲜明的创作个性与独有的艺术风格,尤其是他最擅长而又独特的幽默艺术,不仅丰富了其小说创作的风格,也使其小说作品充满了典型的幽默讽刺意味。

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风格的形成是具有一定原因的。

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家庭生活和亲人的感染熏陶是影响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基本原因,生活阅历是引导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根本原因。

而同时,我认为在老舍小说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幽默既温和而又不缺失一种一视同仁的心态。

好好品味老舍小说作品中这种独特的幽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并继承他留下的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老舍;小说作品;幽默一、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老舍每每在谈论到自己的创作时,往往把时代、家庭和自己的生活阅历这三者联系起来。

我们在谈论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的社会历史渊源时,也不能离开这些方面而孤立地去认识老舍小说作品中的幽默形成的原因。

(一)历史时代是促成老舍幽默审美心态的一个重要原因老舍早年生活在中国社会发生急剧巨变的20世纪初,首先是辛亥革命把腐朽落后的清王朝统治给推翻了,接着又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在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的倡导下“打乱了二千年来的老规矩”,因循守旧的传统文化意识一下子就被摧毁了。

老舍他在《“五四”给了我什么》一文中提到,“假若没有‘五四’运动,我很可能没有想起去搞文艺。

[6]”并在文中反复的强调,“感谢‘五四’,它叫我变成了作家。

[7]”这就说明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给予了他走上文学创作道路很大的动力。

这也正如西班牙的一个幽默的理论家说过:“每逢时代精神踏进新方向时,幽默便要兴旺起来。

它对于生活中古旧的一切、虚幻的一切,都宣告了它们的末日而庆祝了它们的葬礼。

[8]”在这个广大的地球上,社会的变革必然会引起思想的解放,“五四”文化运动它洗涤了思想界和文化届的污泥浊水,使得各种有生气的文艺思潮和艺术形成突破封建传统文学束缚的藩篱,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幽默文学便是其中之一。

试论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

试论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

试论老舍作品的“京味”风格作者:朱亮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30期摘要:老舍是我国著名的现代小说家和剧作家,他的作品语言亲切、幽默,并且“京味”十足,他对北京民间文化有深刻的认识,既有欣赏也有否定。

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使用大量的北京方言将生活在城市大杂院内的下层市民的风土习俗和人情世态真实的描写出来。

老舍先生是“京味小说”的源头,他的最具艺术成就的作品都与北京有关。

关键词:京味;老舍;方言一、引言“京味”是指北京风味儿,北京地方特色。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北京这座古城的“味道”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由此便被称为“京味”,有着自成一派的语言风格和人文气息。

有人认为“京味小说”指的是对北京人和北京事的描写过程中采用了北京方言。

但是事实证明,这样的定义并不准确,有失偏颇。

“京味”是一种风格现象,包括作家将文化趣味注入到北京特有风韵、特具的人文景观展示中。

“京味”很浓是老舍小说的特点,并且他还以特殊的幽默艺术、鲜明的创作個性、俗白简明的北京方言,描绘出北京的民俗风情,将北京人的生存状态生动刻画出来,使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充分展现出来,也揭示了北京的文化底蕴。

在老舍先生的作品中,“京味”风格的体现是吸收与提炼老北京文化,经他选择性扬弃后的个人创作。

老舍先生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作品,其“京味”风格所占的比重也有相应变化。

二、构成老舍作品中“京味”的因素(一)乡土味指的是北京的地域特色明显不同于其他地方,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小胡同、大杂院,白塔寺的庙会,天桥的杂耍,小酒铺闲聊等,这些都有一种独特的乡土气息浸透着。

(二)市井味主要是指下层市民体现出的一种气质、品格。

下层市民大多是小城市中的半无产阶级和一些小资产阶级,包括:小职员、小商贩、搬运工、车夫、匠人、等,也就是所谓旧社会的“引车卖浆之徒”。

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谋生也比较艰难。

他们既要保持劳动人民善良、勤劳、宽厚的素朴美德,同时还受传统规范的影响和统治阶级思想的侵染,使他们身上体现鲜明的“小市民”习气,即:虚荣、自私、狭窄。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

老舍小说的总体风格老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始终不渝地以市民生活为表现对象,艺术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市民知识分子的心理定位,使他确立了一种与五四时期作家精英知识分子角色不尽相同的叙事立场。

一、雅与俗的天然融合是老舍小说的最大特征。

在现代文学产生与发展的最初十年左右,现代作家大都苦于先锋文化思想与世俗文化、现代艺术与普通大众之间难以沟通,而老舍的小说轻而易举地就解决了新文学的这个难题。

老舍小说的雅,首先在于一种现代人文主义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念的渗透。

他对因循守旧、封闭自足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北京市民生活的表现,始终是在现代人文思想的理性烛照下进行的,是一种文化反省与自我批判的现代文本,所以老舍的小说叙述的是市井生活,可叙述的视点却远远高于市井文化。

其次,老舍的小说创作,是在直接受英国现代小说的影响下开始的。

老舍在伦敦讲学期间,由大量阅读英国小说进而产生自己创作小说的冲动,英国小说的充满机趣与叙述上的自然风格,使老舍在初创小说时就处于一种自然、放松的状态,并由《老张的哲学》而奠定了其小说叙述的一种姿态:自然而幽默。

老舍小说的俗,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叙述语言的非书面化,而是从口语中提炼的白话,朴素、平易、简洁,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由五四小说语言的普遍书面化到老舍小说语言的口语化,新文学小说突破了“曲高和寡”的贵族化处境。

老舍小说的语言是纯正的北京方言,这种语言不仅有利于再现人物的言语行动,刻画人物性格,而且在表现北京特有的文化风俗、社会心理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生动性。

老舍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了一种京味小说形式与京味文学语言,影响所及,在后世形成了京味文学一派。

二、幽默是老舍小说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他仗义洒脱的天性,而这一方面,多少体现着北京市民文化的某种特征。

另一方面,老舍小说的幽默,也极大地感染于英国文学的特质。

我们很容易在老舍的小说与狄更斯的小说之间找到精神气质上的相似。

老舍的幽默感,产生于对人生的达观态度,老舍对人生的讽刺常常是和颜悦色的、带着同情的,而不是尖锐刻薄的,这与老舍对幽默的见解有关。

老舍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

老舍的写作风格老舍的写作风格很幽默,如同他本人的为人一样,让人忍俊不禁。

老舍写作时笔调轻松幽默,但是在谈到自己的创作主张和特点时,却显得比较严肃认真。

老舍的语言通俗、生动、简练、形象。

我觉得这几个词语就概括了他的语言风格:通俗、生动、简练、形象。

下面是我对他语言的理解: 1。

通俗性。

这里所说的通俗,不是单纯指文字上的通俗易懂,而是强调文章反映现实生活要有“泥土气息”,要用“大白话”写,让读者感到亲切,如同与一位老朋友在促膝谈心。

比如他的《骆驼祥子》,在说到拉车夫们的劳动生活时,没有使用艰深的专业术语,而是采用大家熟悉的北京话,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细节,让读者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劳动人民的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

生动性。

老舍的语言特别生动传神,能把一件平凡的小事写得富有意趣。

他的《养花》《养狗》《猫》《母鸡》等,都非常传神地写出了各种动物的特点和作者的喜爱之情。

3。

简练性。

用最少的话来表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

这一特点体现在老舍的许多文章中,他不长于抒情和叙事,而是善于选取典型事例,截取精彩片段,化大为小,既保留生活的原汁原味,又以精练的语言刻画人物性格。

比如《我怎样写〈骆驼祥子〉》,仅用两千多字就完成了祥子买车到卖车的经历,并且还说明了祥子的命运如何由不同的遭遇决定的。

4。

形象性。

老舍的语言除了简洁生动之外,还形象生动。

他的散文、杂感语言生动活泼,如同山东快书,他的幽默小说《柳家大院》也是如此。

语言要有生活气息,要接近生活,要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总而言之,幽默、平实、严肃、形象就是老舍的语言风格,老舍的语言虽然通俗易懂,但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他的语言虽然生动传神,但透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他的语言虽然简练准确,但又活泼风趣,耐人寻味。

老舍善于描写北京市民的普通生活和风俗习惯,从这些普通平凡的事物中挖掘出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以小见大,写出时代的风貌。

他在《正红旗下》中塑造了一系列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典型人物。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老舍(1899年-1966年),原名舒庆春,江苏无锡人,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

老舍在其创作生涯中的长篇小说、戏剧、散文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写作特点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老舍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刻画老舍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描绘了都市中底层人民的生活,展现出了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观察。

他熟悉并深入了解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将各类人物的思想、行为、言语和特点具体描写出来,使读者能够深入感受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对人性的关注老舍在作品中对人性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表达。

他认为人性是复杂而多变的,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恶、善、美、丑。

他以人物的丰满性和矛盾性为创作原则,力图将人性的多样性呈现给读者。

在他的作品中,人物不断成长和变化,通过与社会的冲突和磨砺,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在苦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对语言和对白的处理老舍的语言简洁明快,富有生命力。

他善于运用白话对白和富有音乐性的描述,将人物的思想、情感和行为通过对话和描写紧密结合起来,使作品更具有可读性和戏剧性。

他的语言既真实自然又具有一定的艺术化,使之能够真实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物形象,并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对社会现象的讽刺和批判老舍的作品不仅关注个人人生的起伏和变化,还涉及到社会的种种问题。

他以一种犀利而幽默的手法,讽刺和批判了封建社会、改良主义、民族主义以及其他社会现象中的种种弊端和虚伪。

他通过色彩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展现了社会的种种荒诞和悲剧,同时也呼吁人们发扬人性的光辉面,争取社会的进步和美好。

五、对男女关系的思考老舍的作品中,男女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他描写了种种男女之间的情感纠葛和亲密关系的复杂性。

他对婚姻的看法往往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认为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还有社会和人性的因素在其中交织。

他塑造了许多独立、坚强的女性形象,并展现了她们在无法被尊重和理解的环境中的挣扎和坚持。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分析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老舍其笔下的小说自然朴实、笔风幽默独特、辞藻言简意赅,不娇柔造作,略带浓厚的北京韵味。

一、通俗易懂老舍小说风格的特点一是:语言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

他作品的绝大多题材,均取决于市民生活,在漫长的创作生涯中,他崇尚白话文,努力从人民群众的口语交谈中提炼正宗纯正的文学语言。

讲究浓缩精华,避免随意捏造凑合;脱离粗糙的自然形态、防止照搬方言俗语。

1951年,他宣言般指出了:“必须相信白话的万能性,否则,我们便不会全心全意去学习并在实践中运用,只有我们下功夫去运用白话,不让它打折扣,它才会对我们负上全部的责任。

”《离婚》中有一个片段,描绘张大哥:“他须用心读书,才能更好的证明自己意见的妥当性”。

他有一对阴阳眼,左眼上皮特别长,把眼珠永远囚禁掉一半;而右眼无特色可言,每日照常办公,右眼所略闻的一切,都要经过左眼的筛选,因为被囚禁的半个眼珠是指向自己的内心的,是内心真正的想法。

他的意见是最妥善完备的,因为不合分想法早已让囚禁的左眼筛选下去了。

简短有力的代表性片段是多么耐人深思,回味无穷。

二、简洁准确老舍小说风格特点二是:精准简练的语言。

言简意赅的话语让你朗朗上口,倍感亲切与自然。

小说的诱惑力极大,感染性极强,让你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不知不觉着迷,深陷其中,《骆驼祥子》这部经典的文学名著中,据统计数据报道,仅使用了大约十一万字,而全文只用2400个汉字,仅需要小学的阅读水平便可通晓全文,可见其笔风的犀利与简洁。

同时,老舍擅长使用地方语言,加剧了文章的可读性和通读性。

例如,写刘四的说一不二,用的是“放屁崩坑儿”,写祥子的身体健康,用“挺脱”、“硬棒”,再如描绘祥子穷途末路,病体奄奄地为人家做丧事时,美其名曰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这些极具地方色彩的口语,让读者犹如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形象生动仿佛置身于其中。

简洁明了的对白,将小说中人物的特点显现无遗,“懦弱、泼辣、粗俗、工于心计”的性格浸透下的封建宗法观念的中下阶层小市民,寂寞,不知所措的可笑行为跃然于纸上,让读者的心境伴随故事情节动荡起伏。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

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老舍的作品有哪些特点?今日小编为大家揭晓著名先到作家老舍的作品的特点,分别是语言幽默、京味十足、题旨鲜明以及语言通俗。

欢迎大家阅读。

一、语言幽默。

老舍开始创作时,抱有"不管是谁与什么吧,反正要写得好笑好玩","立意要幽默"(《我怎样写〈赵子曰〉》)的态度。

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幽默讽刺的笔调。

他是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幽默作家之一,一度还有"幽默大师"、"笑匠"之称。

他的早期作品中夹杂一些纯粹为了逗笑、缺少思想意义的穿插。

他那"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的性格,使他的讽刺,缺乏鲁迅的冷峻和锋利,更多一些温情和轻松,由此形成他的独特的幽默风格。

从30年代中期起随着对于国家的灾难和生活的严酷有了更多的体验,老舍的笔调变得激愤严肃起来,幽默不再是他大部分作品的基调,为人称道的也不再都是幽默作品,但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中,仍然经常出现机智俏皮的语言,将嬉笑怒骂融合在一起的笔墨,使人发笑或者哭笑不得,有时还会催人泪下,或者发人深思。

后期作品中,作家让不少人物笑着向昨天告别。

所有这些,都具有一种内在的妙趣——升华了的幽默。

二、京味十足。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

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

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

老舍写作风格老舍写作风格:平易、朴实、自然。

主要特点是通俗浅显,亲切感人。

老舍以喜剧见长,善于刻画市民的精神面貌,能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又注意突出人物语言和行动上的细节,从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的喜剧形象具有浓郁的北京韵味。

他的作品大都取材于市民生活,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等。

内容上:平淡而不单调,通俗而不庸俗。

老舍的作品是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的,但他并没有将笔墨只停留在对市民的刻画上,而是尽力展现他们身上美好的东西。

《四世同堂》的语言诙谐生动,通俗易懂,又蕴含着深刻的思想。

故事发生在抗战时期的北京,日本侵略者在飞扬跋扈、横行霸道之后被赶出了北京城。

在无比沉痛的现实背景下,各色人等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坚持着抗战,努力保全着北京这座古城,以及这座古城里的每一位居民。

其间,还穿插着各种小人物的琐碎故事。

我喜欢老舍的散文,是因为我觉得它们平易自然,没有装腔作势的矫揉造作,也没有声嘶力竭的嚎啕大哭,而只是静静地叙述着眼前的一切。

语言非常简练,也非常恰当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读起来充满了幽默、风趣,却又不乏真挚感情。

我最喜欢的就是《春风》一文,让我如沐春风。

文章开头“天气暖和了”,结尾“天气还是那么冷,并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了”,“年年有春风,有年年的春风”,用“春风”串联全篇,构成了一幅画面,春风在门前舞蹈,带来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却也带走了人们过去一年的辛酸与悲伤。

老舍在小说创作方面成绩卓著。

早期作品主要描写市民生活,幽默风趣,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

他还曾写过长篇历史章回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文博士》等,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等。

他的作品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

他曾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风格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风格

论老舍小说中的“京味儿”风格作者:徐静摘要: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先导,其小说的一个极其鲜明的特色就是“京味儿”。

老舍小说的“京味儿”风格,不仅包括老舍小说的取材地域特色中所描写的自然风光、世态人情、习俗风尚,也包括老舍对北京文化心理结构的揭示,以及老舍北京方言的纯熟运用,这些都折射出了老舍的“京味儿”文学风范,并在老舍的小说中散发出来。

关键词:老舍;“京味儿”;风格老舍是“京味儿”小说的奠基人,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儿”的作家。

老舍文学作品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京味儿”,所谓“‘京味儿’是由人与城间特有的精神联系中发生的,是人所感受到的城的文化意味”[1](p14)。

老舍的小说大都以北京城作为取材的原地,颇具特色的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北京画卷;再由北京城联系到北京人,揭示出北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且运用独具魅力的北京方言口语,使读者感受到城的“京味儿”文化意味。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风俗习惯、环境氛围、语言艺术,彰显了这种独特的“京味儿”。

老舍以自己独具个性的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演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取材浓郁的地域特色老舍小说取材的本地特色,使他的风格颇具魅力。

他的作品几乎都是写北京的人和事,塑造了北京各阶层的人物形象,无论是老派市民、新派市民、理想市民,还是下层市民,老舍都用“京味儿”勾勒出了这些人物的灵魂。

描画北京的人和事,北京的环境和风尚,流露了老舍小说取材的地域特色。

写北京的环境和风尚又通过写北京真实的地理环境,描绘北京美丽的自然景观,讲述北京传统的民间习俗来展现,老舍用原汁原味的北京素材来推进小说情节的发展,勾勒故事中的人物灵魂,呈现浓厚的“京味儿”。

关于老舍“京味儿”小说取材的地域特色,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写北京的人和事。

老舍的小说创作和北京是融为一体的。

他的小说描写的都是北京中下层市民的生活,记载着北京小人物以及小市民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老舍笔下从车夫、棚匠、老妈子,到教书先生、巡警、店铺老板等等,几乎是北京市民能够从事的行业,老舍笔下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有多少行业老舍就刻画了多少种人物身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论老舍小说的创作风格———以《牛天赐传》为成熟标志的分析沐子1赵阳2(1.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重庆400031;2.南方报业集团,广州200235)摘要: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在老舍一生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创作风格日趋成熟的标志。

小说以敏锐的洞察力对旧中国市民阶层苟且、软弱、敷衍、调和的市民性格和独特的市民文化作了形象表现和纵深分析,传达出作者深沉的情感和时代责任感。

整部作品最鲜明的艺术风格是“含泪的幽默”。

作者以简净、铺张、俗白、凝炼的文字,塑造出耐人寻味的典型人物。

老舍浓郁的个性化创作风格为我国现代小说创作的民族化探索开拓了新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关键词:老舍;创作风格;《牛天赐传》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老舍以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叩响了文学殿堂的大门。

从此笔耕不辍,写下数百万字作品,以独特的艺术个性,“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写出他的血肉来”[1](P237),为中国现代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艺术家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善于提炼自己的———主观的———印象,从其中找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客观的东西,他并且善于用自己的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念。

”[2](P426)老舍最重要的贡献就是他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市民阶层、市民性格的艺术再现,对中国现代小说的民族化作了深入探索。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就所提供的市民人物的丰富性与生动性来看,几乎找不到另一位作家可与老舍匹敌。

”[3]他的艺术世界几乎包罗了市民阶层生活的一切方面,显示出他对于这一阶层百科全书式的知识积累。

更重要的是,他以自己的艺术形式,对他熟悉的独特对象———市民社会进行了异常深刻的发掘,从而对民族性格、民族命运作了一定程度的艺术概括,揭示出时代的本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市民社会的表现者与批判者”[3]。

长篇小说《牛天赐传》即是集中体现老舍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之一。

批判市民性格、批判造成这种性格的思想文化传统这一重要主题,早在老舍开始创作时就已经确立。

1924年,他赴英国任中文讲师,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来到资本主义成熟的英国,急剧变化的生存环境,物质上的困窘和精神上的倍受歧视,触动了极具民族自尊心的老舍,他开始怀念故都的一草一木,以14及那些从小一抬头就能遇见的笑咪咪的“张大哥”,但这并不防碍他理性的思考。

老舍是一个中国的传统文人,所以他的目光并没有停留在飞机、大炮等“技”的层面,他更深入到中国传统的市民性格和市民文化。

虽然在刚开始的《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中,老舍还仅仅停留在嬉笑怒骂地勾勒出一群旧派或新派人物的可笑嘴脸。

但随着实践的增多,老舍的批判模式日趋成熟,挖掘的主题也日趋深刻。

在1931年的《二马》中,老舍建立了通过横向比较来批判市民性格和文化的模式,1932年的《离婚》以幽默漂亮的文字风格标志着老舍创作上的成熟。

而本文所要讨论的1934年9月出版的《牛天赐传》则标志着老舍对主题意义挖掘的深入。

小说通过牛天赐的成长过程,纵向挖掘出这种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这种文化是怎样把一个健全的新生儿塑造成百无一用的废物的。

这是老舍艺术探索更进一步的转折点。

也就是从这部作品开始,老舍在艺术个性上真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

因此《牛天赐传》是老舍创作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牛天赐传是一个生而被弃的婴儿,被卖落花生的老胡拾得,送给一个富而无子的商人牛老者收做养子。

牛老者是马虎人,以“碰”着走运而致富;牛太太是精明人,以官样治家而立威。

天赐在他们人生经验的教导下,由乳养,而入家塾,进小学,一半聪明一半糊涂地随着环境而慢慢转变,爹、妈、乳娘、四虎子、先生……靠近的各个人他都沾点,认真起来却一无似处。

他的无用、随便、任性、官派、敷衍使他成为一个不是“玩艺儿”的人。

他莫明奇妙地被学校革除,接着兵荒战乱,父母相继死去,财产被人占尽,落得靠从前的佣人四虎子在街头摆水果摊为生,幸而遇见他昔日的老师王宝斋,救他一把,带到北平上学,故事于是暂结于此。

如果说从《老张的哲学》开始,老舍就致力于批判中国特有的市民性格即妥协、敷衍、软弱、折衷、平庸、苟且等等,以及影响形成这种市民性格的,像故都天空一样苍老、凝重、灰色的市民文化,那么在《牛天赐传》中,老舍就深入到通过扎扎实实描写一个弃婴从出生到二十岁的生活经历,让读者看到这种封闭保守、固步自封的市民文化是如何在爱的名义下,造就出一个又一个牛天赐似的不好也不算太坏、左不过混日子的废物。

《二马》中,老舍通过横向比较向读者展示了不同市民文化对人性的影响,从而批判了中国的市民文化;在《牛天赐传》中老舍更致力于纵向的剖析,使作品带有更深刻的批判性和反思性。

牛天赐的生存环境和悲剧在那个时代的中国民众中比比皆是,因此老舍的创作也带有最普遍的意义。

牛宅里的这群人无论是“当家婆”牛太太,还是仆人老刘妈,生活态度都是灰色的。

在他们看来生命不过是混日子,妥协敷衍当然必不可少,但也有各自的“混”法:老刘妈是忠实的走狗,她混日子的态度就是贬低同类和迎合主人,成为“英雄的助手,走狗中的能手”;纪妈以天赐奶妈的身份走进牛宅,后来因为老刘妈的去世而取代她的地位,贫穷使她忍心抛下自己的孩子,也因此阴使手段惩罚无辜的天赐,生活使她麻木,敷衍,也总结了一套对付生活的办法;还有四虎子的“忠实”,永远不等听明白了就往外跑,而后再跑回来问,为买一斤白糖,能来回跑五六趟,不过四虎子是小说中带正面色彩的至少称得上对生活“真实”的人物,所以他能够成为天赐最老也是最好的朋友。

至于王老师的对付油滑,米老师的死脑筋,赵老师的迂腐加痞子气……都构成了牛天赐生活的一种市民文化氛围,当然,对他的生命起重大作用甚至操纵他生命的就是牛老者和牛太太。

牛老者是老舍集中塑造的一个代表市民性格和古都文化的人物。

他是一个商人,“囤货居奇,压榨穷人”是他性格中自私、贪婪、庸俗的一面。

但是老舍并没有将他塑造成一个满脸凶气令人讨厌的商人,他和气、苟且、折中、调和、马虎,守着传统的道德观念与封建宗法的人伦关系。

通过老舍的笔,你甚至会喜欢上他的马虎调和劲:世上有许多不容易形容的人,牛老者便是一个。

……你常在介绍医生,神像麻子丰等等的广告中看到他的名字,你常在大街、庙会、股东会议、商会上遇见他,可是他永远不惹你特别注·15·意他。

老那么笑不唧的,似乎认识你,又似乎不大认识;有时候他能忘了自己的姓,而忽然又想起来。

你似乎没听过他说话,其实他的嘴并没有闲着,只是所说的向无打动人心的时候;他自己似乎也知道;他说不说,你听不听,都没关系。

牛老者自有一套人生哲学观念,其要义集中表现在对事糊涂,对生活现实,对人马虎。

比如被“官派”牛太太压得很惨,但他不会去跳楼,也不像《离婚》中老李寻什么“诗意”而自寻痛苦,就是没儿子这过不去的心病,他也不急。

当太太急时,他还得笑:“是呀,是呀,我没怨你呀,俩人的事,俩人的事。

”对生意,他最是歪打正着,对什么也不内行,但永远“碰”得笑口常开;对牛天赐的培养,他也是放任自流,马虎着混……牛老者这一套折中调和的人生哲学其实并非个人性格,他实际是特定市民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普遍的市民性格。

这种哲学有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国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在云县这样一个小小的落后封闭的城市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像牛老者这样的商人以及处在同等地位的城市平民,安于一种“过得去”的生活,一方面是因为社会给个人发展的空间很小,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极心态所致,这使大多同时代的市民形成了普遍的折中、调和、马虎的性格,对他们来说,保持稳定的生活状态,寻求“安全”与“宁静”,才是最重要的生活准则。

正如老舍所说,“假若他是条鱼,他永远不会去抢水,而老在泥上遛着”。

老舍对这种传统美德与市侩习气结合的市民性格是最熟悉不过了,他在《二马》中将这种性格的人称为“出窝儿老”,在《我怎样写〈离婚〉》中,他说:“在我二十岁至二十五岁之间我几乎天天看到他”,“这便是‘张大哥’”。

在《牛天赐传》中,这种性格的集中体现就是牛老者。

牛老者是个和气而乐于助人的人。

他对任何人都笑嘻嘻的,与凡事讲身份、礼数的牛太太相比,他与老黑一家的友情,对家教王宝斋的慷慨解囊,使他在人前人后有着不错的人缘。

然而,牛老者性格里又融汇着世故圆滑的一面。

他明明反感老婆把儿子关在家里,但为了避免战争,却立即屈服,这就牺牲了天赐的童心童趣。

他做生意靠着“做缺了就得勒着,作买卖仗着心狠”,囤货居奇,宰割穷人,可以说,市民阶层的善良热心与市民意识中陈旧落后的市侩习气两个矛盾的方面统一在牛老者身上,这种病态的精神现象在小市民中很为普遍,牛老者成为颇有代表性的市民形象。

与牛老者相比,牛太太的性格较为单一,可以总结为“自私”和“强权”。

她认为世界是以她为中心的,任何人都要臣服于她的统治,所以在她的王国里只容得下和她马马虎虎过日子的牛老者,百无一用而且懦弱的天赐,以及大大小小、不好不坏的狗腿子。

她的人生价值观是“做官”,虽然大字不识几个,却知道怎样用仆人,讲排场,讲身份,训练“官样”的儿子。

这位有着强权铁腕和野心的女人是老舍笔下为数不多的强势女子形象。

无论是牛老者“马虎”的生活方式还是牛老太太“强权”的生活样板,陈腐的社会环境注定了他和她,还有牛天赐的不幸。

看看这个社会:流言四起(传天赐是私孩子),人们贪婪势利(在牛太太葬礼上本家的表演),学校里拉帮结伙,乌烟瘴气(天赐因学校争夺斗争成为牺牲品),家破人亡,国家战火连绵(战火烧掉牛家的铺子,牛老者生意因日货而一蹶不振)……最后牛太太气得一命呜乎,牛老者挣了一辈子的钱,最后的葬礼却没钱,而天赐最后是家破人亡,无法自立。

这群小人物都在用各种方式生存,但是灰色的社会只能孕育出灰色的命运。

老舍对市民社会的批判是相当犀利的。

他说:“这个社会一定总有个毛病,不然,这群人便根本不应该存在。

”那么,“毛病”的症结在哪里?当时老舍先生的思想局限使他难以明确地回答,他所做的就是纵向剖析一个社会人(牛天赐)的成长经历,把这种市民文化如何束缚扭曲人性的过程向读者展示出来并任人去批判。

三对天赐性格形成而言,最重要的影响就是“被束缚”。

在书中,天赐的手脚被捆仙绳似的一直捆到半岁,这不仅使他的脚成了终身残疾,成为他终身自卑的开始,也象征着他一直是在有形无形的束缚中长·16·成人的。

正如书中所说:“牛太太以为非这样不足以养成官样的儿子,疼爱是疼爱,管教是管教,规矩是要自幼养好的。

娃娃应当躺着,正如老刘妈应当立着。

”天赐觉得“生命便是拘束的积累,会的事儿越多,拘束就越多。

他自己要往里长,外边老有力量钻天觅地的往下按”。

从小的时候起,就不许当着人的面说饿,不许大声嚷嚷,不许弄脏衣裳,看到彩虹不许指,指了烂手指,不许出门去玩……在天赐成长过程中,牛太太的权威遏制了他的天真和好奇,形成了平庸、懦弱性格的基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