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
新高考语文考点文言文阅读之概括分析(解析版)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新高考版)
【解析】“担任……中京留守”错误,原文是“遥授”和“遥领”,授予官衔但并不到任。 参考译文:
兴定元年春天,皇上因为杨沃衍屡立战功,赐予他现在这个姓(兀林答)。元光元年正月,遥授他为中 京留守。六月,晋爵为元帅右监军,仍然世袭纳古胡里爱必剌谋克。元光二年春天,元军几百游动的骑兵 劫掠延安并向南而来,杨沃衍率军追击,在野猪岭作战,俘获四人而还。不久,元军大举入侵,驻扎在德 安寨,杨沃衍再次出击打跑了元军。正大二年,晋爵为元帅左监军,遥领中京留守。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选项错误。
更始二年征,再迁尚书仆射,行大将军事。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时赤眉害更始, 三.辅.道绝。
选项:鲍永生活俭朴。他虽为位高权重的将帅,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 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
【解析】 “然而乘坐的车辆装饰却很破旧,因为这一特点,他很容易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错误。根 据原文“永虽为将帅,而车服敝素,为道路所识”可知,为路上的行人所辨识,除了“车辆装饰却很破旧” 外,还有鲍永所穿的衣服也是陈旧而俭朴。 参考译文:
(后来)加领龙图阁学士、任开封府知府,接续包拯的严厉治政之后,欧阳修采取简易实际、顺应常 理的做法,不求赫赫的声威,京城也得到良好的治理。嘉祐五年,欧阳修被任命为枢密副使。次年,任参 知政事。欧阳修在中书省,与韩琦一起同心辅理朝政。凡是有关军队、百姓、官吏以及国家财政利益这类 关键资料,中书所应当了解的,他都汇集起来,列出总的条目,遇到事情就不需要再去询问有关的官员。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指出选项错误。
【考点详解】
概括分析题目的答题方式: 1.抓住题干,读全读准 我们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 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理 解其用法、意义还是句式。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 2.借助注释,联系背景 概括中心意思,忌以偏概全,要特别注意分析选文的题目、尾注等内容,掌握文章出处和作者情况,
专题07 题型突破篇之文言文概括分析题-2023年高考语文知识点过关
自己不愿意的事。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 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 将他比作张释之。
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 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 害,朝政因此恢复。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比对关键词语
1 专项对点练
曲解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
命题 文意 扰项干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设误 归纳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
不全 观点等方面的内容。
比对 方法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 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参考译文】 曹真去世后,宣帝(司马懿)接替曹真任职,就推举鲁芝参与骠骑 军事,后(鲁芝)调任天水太守。天水郡与蜀地相邻,多次被蜀军侵扰 掠夺,人口不断减少,盗贼到处都是,鲁芝竭力镇守防卫,重新创 建城邑和街市,几年时间,以前的景象全都恢复了。后又调任他为 广平太守。
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
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
第3讲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
1 专项对点练
4.阅读下面的原文与选项,认真比对,分析选项出现的问题。 [原文] 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 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 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
比对 方法
要围绕“是谁,在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有什么样 的品质,产生了什么样的结果”比对,要着重比对选项在这几方面 的表述与原文是否一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简答题+课件
答:①对赵国是晓之以利害,为赵王讲清楚存魏对赵国的好处,同时也讲 明魏国一旦投降秦国给赵国带来的危害。
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游说策略的不同”,找准文本区间 燕国: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
组织答案:①对赵国是晓之以利害,为赵王讲清楚存魏对赵国的好处,同 时也讲明魏国一旦投降秦国给赵国带来的危害。
②对燕国先恳求其发救兵,见没有效果,就晓之以害,为燕王讲明如果魏 国改变志节,转头向燕,那么形势将对燕国大大不利。 组织答案:对赵国晓之以利害,救魏利赵,不救危赵;对燕国晓之以害, 亡魏大害。 官方答案:对赵国:分析利弊; 对燕国:威胁恐吓
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4.
例[2022·新高考I卷]14.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
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以整体把握文本为基础,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题干重点,找准文本区间 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思,筛选所需信息 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 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 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
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 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 王何利?
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筛选所需信息 →①容城人孙奇逢,是一个节义侠气之士,和定兴人鹿正一起,认为光斗为 官时对京城所管辖地区的人民有恩德,倡议为他凑齐钱款,人们争相响应。 ②但左光斗已经与杨涟在同一天被狱卒杀害。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考题回顾高二联考14.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1.治理才能:2.教化之功3.深受百姓爱戴周考一5.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周考二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担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所以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永州市第一次联考:14.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
(3分)1.要以诚信为本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3.战祸从此再起。
主观概括题的命题角度: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探寻事件原因分解训练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
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
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
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
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
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
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
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根据该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1.治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
2.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点拨】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1)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
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2)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练习答洪驹父书(节选)黄庭坚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高考语文复习重难点03 新高考文言文主观类题目专项训练(原卷版)
重难点03 新高考·文言文主观题专项训练(建议用时:30分钟)【命题趋势】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
对文言文阅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进行理解,重点考查是否“读懂”。
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的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2.分值变化,评分更实务。
文言翻译两句各压缩1分。
从得分点来看,为“3+1”,三个句中得分点,加句意一分。
过去句意2分压缩为1分,压缩弹性空间,挤掉水份更多,评分更实务。
3.考查变化,重关键能力。
客观题,断句、文学文化常识、文意理解;主观题,翻译,文意概括。
每一点都涉及到考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特别是新增的主观题,由选择判断上升到文意概括高度,涉及的是考生实打实的文言阅读能力。
如果说选择题有“蒙”的成份,这道主观题考查的是考生的硬功夫,考生休息蒙混过关。
【方法提示】1.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文言阅读主观题,题目会就文中的某一个情节内容,或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
明确题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细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2.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文言阅读的主观题,只要懂得文意,回答起来不算难。
但问题就在这里,不少考生读不懂文章,在形成答案时一脸茫然。
说一千,道一万,读不懂原文也白搭。
“读懂”是王道。
也许这也正是这道理题的初衷,重点考查是否“读懂”。
简单的文言段落还好对付,遇到难一点的阅读障碍时,要注意勾连前后文的情节内容加以推断分析。
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从选择题对文意的理解,多方面来找到正确的理解。
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脑子转不过弯来。
3.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主观题分值这3分,得分点多为两至三个。
作答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明。
然后依据文段内容,对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条分缕析,概括出两到三点内容。
【限时检测】一、(1月份八省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05 文言文文意概括(主观题)对点训练-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原卷版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第二部分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文意概括(主观题)专项对点练题组一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十四年春正月,陕西地震。
兵部尚书马文升上言:“祗畏变异,痛加修省。
”劝上:“积金帛以备缓急,罢斋醮以省浪费。
将陕西织造绒褐内臣,早取回京,以苏军民之困。
”上嘉纳之。
礼部尚书傅瀚率九卿疏弭灾、时政三十一事,不报。
瀚复言:“民心易感,在结之以恩。
属者所陈,当如拯救,犹恐不及。
而侧听弥月,未赐宸断,何以为理?”疏入,从之。
时南北九卿上疏言事,俱报可。
三月,保定抚臣献白鸠以为瑞,礼部尚书傅瀚劾其不当,奏诏斥遣之。
冬十月,改马文升为吏部尚书。
十五年正月,大计天下吏。
上召马文升至暖阁,谕之曰:“天下觐吏毕集,卿其用心采访,毋纵毋枉,以彰黜陟。
”文升顿首曰:“陛下图治若此,宗社福也,敢不仰承。
”自是,汰不职者二千余人,皆当。
召两广总督刘大夏为兵部尚书。
大夏素以安内攘外为己任,命下,人心翕服。
先是,大夏在广东、西,一岁再求去,皆不许。
既廷谢,上御帷殿,召问之曰:“朕素用卿,而数辞疾,何也?”大夏对曰:“臣老且病,今天下民穷财尽,万一不虞,责在兵部。
臣自度力不足办。
故辞耳。
”上默然。
居数日,复召问:“征敛俱有当,何至今而独言民穷财尽也?”大夏对曰:“止谓其不尽有常耳,他固未暇论。
即臣在广西取铎木,广东市香药,费固以万计。
”上曰:“若向者言之,固已停止矣。
”上一日问:“诸卫所卒强勇可用否?”对曰:“向者臣固言民穷,而卒殆甚焉,何以作其锐!”上曰:“在卫有粮,戍征有行粮,何乃穷也?”对曰:“江南困转漕,江北困京操,他困又不止此。
且所谓月粮、行粮者,半与其帅共之,能无穷耶?”上叹息曰:“朕在位久不能知,何称为人主!”乃令九卿大臣,各以其职言军民弊政,而择行之。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弘治君臣》) 1.(探寻事件原因)刘大夏认为造成国家民穷兵困的原因有哪些?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阅读文意概括分析
命题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 方式 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设误方式
比对 方法
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对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 歪曲或偷换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 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注意是否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动与被动 方式等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甲卷第12题D项)在战局有利的情况下,宋朝皇帝为了息战, 主动提出议和,并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谈判,最终与契丹达成盟约。 原文:闰月乙亥,以参知政事王钦若判天雄军兼都部署。契丹主隆绪同其母 萧氏遣其统军顺国王萧挞览攻威虏、顺安军,三路都部署击败之,斩偏将, 获其辎重。又攻北平砦及保州,复为州砦兵所败。是时,故将王继忠为契丹 言和好之利,契丹以为然,遣李兴议和。帝曰:“朕岂欲穷兵,惟思息战。 如许通和,即当遣使。”冬十月,遣曹利用诣契丹军。十二月庚辰,契丹使 韩杞持书与曹利用俱来,请盟。利用言契丹欲得关
南地。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 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契丹犹觊关南,遣其监门卫大将 军姚东之持书复议,帝不许而去。利用竟以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成约 而还。(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契丹盟好》)
答案 有误。“宋朝皇帝为了息战,主动提出议和”中的“主动”错。从 原文来看,应是契丹主动议和,而非宋朝皇帝。选项曲解了人物行为的主
说其中一个
比对 注意选项中“于是”“因此”“所以”“以致”等表因果的词语, 方法 与原文相关句子比对一下,看因果关系是否成立
阅读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认真比对,看看选项概括分析是否有误。 选项:(2021年全国乙卷第12题D项)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 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 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 原文: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 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 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 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 戒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主观题题型及答题指导+
文言文主观题题型及答题指导一、高考真题梳理【2020年】新高考Ⅰ:《明史·左光斗传》/人物传记1.孙奇逢等为什么倡议凑集金钱救助左光斗?救助成功没有?请简要说明。
新高考Ⅰ:《明史·海瑞传》/人物传记2.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
【2021】新高考Ⅰ:《贞观君臣论治》/纪事本末体1.文末《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评价说“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这句话说的是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新高考Ⅰ:《祖逖北伐》/纪事本末体2.文中说到“边境之间,稍得休息”,具体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2022】新高考Ⅰ:《战国策·魏策三》/国别体1.孟尝君前往赵国、燕国借兵救魏,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新高考Ⅱ:《东观汉记·卷十》/纪传体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
(3分)小结:②从重人物、事件向重论述、思维方向发展;③贴近现代文的考法,重概括、分析、比较、评价、情境等;④考核题型:1、分析、概括原因2、概括/分析人、事特点(内容要点)3、理解、评价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4、分析、比较异同二、模拟题中的沿袭与创新2022年深一模:欧阳修与范公“同其退不同其进”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
2022年深二模:太宗期望后人能识其“君臣之义”,太宗和魏征的“君臣之义”体现在什么地方?请简要说明。
2023年深一模: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23年四省联考:鲁国危难时,孔子的学生颜渊、子路(季路)、子贡先后请求出使,孔子只同意子贡出使,这是什么原因?2023年长郡模拟:材料一第二段谈勤学的问题,请简要说明该段是如何逐层展开论述的。
1.沿袭:考核题型相对稳定2.创新:①单一人物——多重人物关系;②对说理分析等论说逻辑的考核三、2019·全国1卷·高考真题主观题变式训练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文言文概括分析(主观)题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新高考语文卷的一个新亮点。
主观题的加入,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考查较能体现考生的理解、概括能力。
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
语文考试大纲中要求“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次为C级。
1.学会快速解答此类题型。
掌握文言文概括分析简答题的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
2.培养学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内容进行筛选和分析、概括、归纳进而作答。
选材以传记类为主,未来的趋势文体会多样化;题量一般为一道,题型为简答题;考查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
它要求大家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论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这种考查应用性、综合性强。
1.概括特点:从命题实际来看,可分为人物形象特点和事物形象特点。
(1)概括人物形象(行为)特点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特点或行为特点,并不是现代文阅读尤其是小说的专利,在文言文阅读中,它也司空见惯,概括分析的方法同现代文的基本一致: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组织答案时可使用人物形象特点词,如诚实、勇敢、思维敏捷等;要概括出多重特征;语言要简练。
(2)概括事物(事件)特点通常情况下,文本会全面介绍主要人物(传主),主要包括该人物治学、为人、为官方面的情况。
为了考查考生深入理解其中某一方面内容的情况,命题者会设置关于某事件、某事物特点的题目,这类题有个特点,就是答案散落在文章中,没有明显的标志,且缺乏一定的思考分析角度。
对于这类题,首先要精细筛选、精细阅读,把一切有可能的文字都勾画、筛选出来,再仔细阅读,认真甄别,去掉无关信息,保留核心信息。
2024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材基础练专题二文言文阅读任务5主观概括分析教学课件
知识萃取 凝练知识,萃精华
1.命题方向 文言文概括分析文本的主观题主要有以下几种命题方向:①概括原因,要求分析人物做某事的原因、造成某
种结果的具体原因;②概括人物品质,要求概括有关人物的品质或具体事件;③概括内容要点,要求概括某处细节的 内容要点;④分析写作意图,要求概括文章内容的写作意图;⑤理解观点,要求分析对文本观点的看法;等等。 2.解题步骤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参考答案 国司寇,只是为了故乡。”罗隐说:“我是不可能离开了。”于是做了钱镠的掌书记。钱镠当初被委任镇守浙西时,命 令沈崧起草奏章以谢恩,在奏章中极力描述浙西的富饶。罗隐说:“现在浙西刚经历兵火战乱,朝臣正急切想要索 取财物,奏章进献上去,他们将会像鹰犬一样搜刮掠夺我们的。”钱镠请罗隐来更改奏章,罗隐写道:“天气寒冷但麋 鹿却一同出游,傍晚了但牛羊还有很多。”文人们称赞他写得好。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4. 唐太宗用勾践和徐偃事例的用意分别是什么?(3分) 太宗《帝范》曰:“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
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①,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 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
实战演练 针对训练,提能力
5. 两则文本同是记述罗隐事迹,但各有侧重,请简要说明。(3分) 文本一: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也。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乾符初,举进士累不第。广明中,遇
乱归乡里,时钱尚父镇东南,节钺崇重,隐欲依焉,进谒投素作,卷首《过夏口》云:“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 雄。”钱镠得之大喜,以书辟之曰:“仲宣远托刘荆州,盖因乱世;夫子乐为鲁司寇,只为故乡。”隐曰:“是不可去矣。” 遂为掌书记。镠初授镇,命沈崧草表谢,盛言浙西富庶。隐曰:“今浙西焚荡之余,朝臣方切贿赂,表奏,将鹰犬我矣。” 镠请隐为之,有云:“天寒而麋鹿曾游,日暮而牛羊不下。”作者称赏。
最新高考语文高分技巧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概括分析题讲义
参考答案
突破点一
[典例]
思维流程:
B项,迁礼部侍郎。陟许自通所工。先就其能试之,已乃程考,由是无遗材。迁吏部侍郎,擿辨无不伏者,铨综号为公平。
在原文均有对应且理解正确。
C项,李林甫恶其名高。杨国忠忌其才。弟斌没贼,国忠欲构陟与贼通,密谕守吏,令胁陟使忧死,……因谢遣,坚卧不出。
C.韦陟遭人忌恨,坚忍不屈。他因名声高被李林甫排挤;杨国忠妒忌他的才华,先指使人控告他,后又抓住他弟弟的事进行陷害,他没有屈服。
D.韦陟慷慨陈词,忠于国家。有人叛乱时,他表达自己效忠国家的志向,感动士兵;他不顾皇帝的劝阻,去安抚曾经参加过叛乱的季广琛,维护国家利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思维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判断下列选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选项表述: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原文信息:(2018·全国卷Ⅰ)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
第3步:留心易错,正确作答。
文言文概括分析题选项特点
①四个选项的先后顺序与原文内容的先后顺序大体一致。这种设置,有利于快速定位选项对应点。
②一般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品格事迹;然后结合具体内容略加分析。设误点多在分析部分。
破解分析综合题两大关键点
关键点一:定区间。概括分析题,要根据选项的设置特点,依照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筛选出与选项相对应的语段或语句,锁定比对区间。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主观简答题答题指导+课件
主要原因、次要原因;表层原因、深层原因; 内因、外因等,作答时必须考虑全面,对号入座, 以防答非所问。 3. 进行因果验证(验证原因和结果之间是否合理) 4. 斟酌词句答案(语言力求简洁,忌大段抄原文)
类型2: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
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
文意理解)
20
1.题型变化,新增主观题。新题型符合高考文言文考纲的要求(分析综合 C: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的观点态度。鉴赏评价D: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 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考查考生对人物、事件、原因、目的、条件、 方法等逻辑分析能力,考查考生概括、筛选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归迎其母至 崇尚古风
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安贫乐道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精神=性格? 孝顺母亲
许文休风流倜傥奇伟不凡,有盖世之才干,您应当以他为楷模
二、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
只要读懂文意,文言主观题答题不算难。但不少
考生读不懂文章,在答题时一脸茫然。
。
这就是命
这个题的初衷,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
在遇到阅读障碍时,要注意
加以推断分析。
点,不顾全篇。
不能只盯一
三、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
主观题分值3分,
。作答
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小序号①②③标明。
概括人物事迹和性格品质类考题 答题方法
高中语文 文言文知识储备 文言主观题(14题)技巧
基于核心素养的文言文主观表述新题型备考策略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为第二批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四个省份山东、北京、天津、海南统一命制高考模拟样卷。
其中,文言文考点强化了信息的筛选概括,新增主观表述题,难度明显加大。
这是多年来全国卷从未考过的题型,预示着未来的全国卷将悄悄“变脸”。
这一新题型更加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文言核心素养,进入或即将进入新课改省份的同学应引起备考的高度重视。
那么,如何应对这一新题型呢?首先,要明了命题的常见角度:对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概括;对文章行文脉络的清晰梳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理解评价;对文章事理情景的关系分析;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归纳概括。
其次,要熟悉各类题型特点:归纳型。
要求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句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
阐释型。
要求同学们读懂文本,重点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评析型。
要求同学们能结合文句内容对文中某个人物、某件事情、某种做法、某关键句的意义或文章的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价。
探究型。
要求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体现个性化的思考,用现代意识现代观念去审视古代作品的思想内涵。
最后,要掌握必要的解题技巧:辩明文体,疏通文句意义。
抓住文体特征是弄清文意的一条捷径,如史传文以传为主,重在记叙所写人物的德能勤绩忠孝廉,佐之以各方面事迹材料;析理议事散文重在议事明理,或缘史而发或直抒胸臆,而后用材料佐证之,考生要抓住论点与论据的关系;游记散文重在记叙游览地人事物景,最后生发作者感受。
深入研读,掌握答题步骤。
第一步,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第二步,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第三步,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
下面结合文本就可能的命题视角具体阐释之。
一、探寻事件原因就文言文中某一事件的结果要求同学们结合文本追溯原因几乎适用所有类型的文言文本,应引起重视。
[示例](2019年12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山东新样卷)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专项指导文言文分析概括主观题考题回顾高二联考14.文章多处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现崔挺这一历史人物的形象特点,试从文中举两例,用自己的话作简要分析。
1.治理才能:2.教化之功3.深受百姓爱戴周考一5.秋试举行时,范杲为什么没有参加考试?请简要说明。
有人上书陈奏有功勋的世家不应与贫寒读书人争科举,范杲出身于功勋世家,因此他没有应试周考二 5.韩信死后,萧何得到皇帝封赏,众人祝贺,为什么召平却为萧何担忧?请简要说明。
因为召平认为萧何将灾祸临头了,皇帝担心萧何会像韩信一样谋反,所以为他设卫队,名为宠信,实际上是为了监视他永州市第一次联考:14.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
(3分)1.要以诚信为本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3.战祸从此再起。
主观概括题的命题角度: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3.探寻事件原因分解训练1.概括主要内容,提炼作者观点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
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
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
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
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
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
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
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根据该段,概括冯友治理岢岚州采取的措施,不超过30个字。
1.治民以宽,减轻刑罚,减少赋税。
2.加强城防,修筑城墙,深挖壕沟。
【点拨】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出具体事例解题关键:确定区域——划分层次答题重点:对事的表述(1)必须是“事”的表述,所谓事,要包含人、时、地、原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根据问题确定答案形式。
记叙类散文,可采用“任职地点+方法+结果”的表述形式。
(2)注意关键词语转译的准确性。
练习答洪驹父书(节选)黄庭坚自作语最难,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
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
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文章最为儒者末事,然索学之,又不可不知其曲折,幸熟思之。
至于推之使高,如泰山之崇崛,如垂天之云;作之使雄壮,如沧江八月之涛,海运吞舟之鱼,又不可守绳墨、令俭陋也。
黄庭坚的这两封书信阐释了哪些文学主张?请做简要概括。
1.作诗文要有思想内容;2.要借鉴古代经典;3.要重视炼字和句法;4.认为好文章都有意趣。
2.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
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
暮亡其牛,父怒,挞之。
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
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
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
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
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根据选文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1.淡泊功名;2.崇尚古风;3.狷狂不羁;4.安贫乐道;5.孝顺母亲【点拨】作答要求:概括答案来源:原文筛选概括解题关键:审明题意——分辨事件——辨明情感答题重点:据事求理(1)吃透要求,全面概括。
(2)积累用词,抠文提炼。
(3)多点概括,避免重合。
围绕一个人物叙述的文言文通常会要求考生概括人物在某一方面的优点。
这样的优点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特征,如诚实、谦逊等。
2.意志特征,如勇敢、果断等。
3.情绪的感性特征:如热情、开朗。
4.情绪的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等。
3.探寻事件原因洮、河诸族以青唐首领浸弱可制,欲倚中国兵威以废之,边臣亟请兴师。
瞻曰:“不可。
御外国以大信为本,且既爵命之,彼虽失众心,无犯王略之罪,何辞而伐之?若其不克,则兵端自此复起矣。
”乃止。
赵瞻为什么反对讨伐青唐首领?请简要说明。
(3分)1.要以诚信为本2.青唐首领没有违犯王法3.战祸从此再起。
【点拨】作答要求:简要说明答案来源:原文概括理解分析解题关键:厘清因果答题重点:据文究因(1)理清角度,概括原因。
(2)分清层次,准确转译。
(3)因果验证,调整表述。
【总结归纳】第一步:审准题干——明确概括要求,找准阅读区间第二步:定向精读——辨清文句意义,去除芜杂信息第三步:规范表述——编排有序,控制字数。
加上序号分行作答不繁不简巩固训练1.静者居记(明)高启①浔阳张君来仪,以“静者居”名其所寓之室,尝属子记之,久辞而未获。
②一日,与客往候之,入其室,竹树翳深,庭户虚寂,落然无嚣声。
客顾而叹曰:“美哉居乎!使张君不勤动于外、有以自乐而成夫静者,非是居乎?”③予谓客曰:“子何言之戾耶?今有人焉,处空谷之中,栖长林之下,干戈之声不闻,车马之迹不至,其居静矣。
而利禄之念不忘于心,穷约之忧每拂乎虑,虽夷然而行,块然而坐,颠倒攫攘,无异奔骛于埃壒者,子谓其果静乎?又有人焉,游于邑都,宅于市里,邻有歌呼之喧,门有造请之杂,心倦乎应答,身劳于将迎,其居非静失。
而抱廉退之节,慎出处之谊,虽逐逐焉群于众人,而进不躁忽,视世之挥霍变态倏往而倏来者,若云烟之过目,漠然不足以动之,子谓其果非静者乎?盖静也系于人,不系于居。
人能静则无适而不静,是居之静无与于人,人之静亦无待于居也。
虽然,亦有待其居而静者矣,然非此之谓也。
《传》曰:‘居天下之广居。
’广居,仁也。
自克己以复之,主敬以守之,至于安重而不迁,渊靓而莫测,则其体静矣,故曰‘仁者静’。
张君之志,盖在于是,而假以名其室,子岂未之思乎?”④客未有以应。
张君起而谢曰:“_________若居仁而静者,虽非愚所及,则愿学之焉。
子之言备矣,岂不足记吾居哉?请书之。
”⑤顾予欲静而未能者,姑书以识之,俟他日从君而从事焉。
本文说理层层推进,请对此加以分析。
(4分)本文先以居静人不静的现象,反驳了“静系于居”的看法(1分),再从居不静人静的现象,提出“静系于人不系于居”的观点(1分)。
在此基础上,又把对“居”的理解上升为心灵的居所(1分),由此推进一层,提出“居仁而静”这一最为核心的观点(1分)。
全文紧扣“居”“静”关系,连贯而下,层层推进。
2. 欧阳伯和墓志铭(张耒)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
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
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
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
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
呜乎!其志亦大矣。
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
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襄即奏用之。
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
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
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
男一人,曰宪,滑州韦城县主簿。
女七人。
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4分)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
解答此类题要做好两点: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时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为基础;二是筛选概括要点要全,不能遗漏。
谈欧阳发治学的主要在一、二节,要筛选相关的关键词,如“刻苦于学”、“无所不学”、“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等,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即可。
文言文主观题的考查内容还可能是:1.分析鉴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2.分析文章结构3.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4.带有一定开放性的推断或想象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