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旋转流场中单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及受力分析
旋转型分离器流场中粒子运动的数值解析
Ab t a t: e t e f n a na t d fs ld l u d s p r tr s r c To b h u d me tlsu y o o i -i i e a ao ,Ru g - ta meho sa p i d t a c l t g t e q n e Ku t t d wa p le o c lu ai h n
t e r ttn y i d c lfud. I t maia d l b sd sg a iy,b o a c n u d vs o sf r e,t e fr e h oa i g c ln r a i i l n mahe tc lmo e , e i e r vt u y n y a d f i ic u oc l h ocs sc s ata tb d oc u h a ri c o y fr e, Ba s o c f s t fr e, S f n i i g o c a d r s u e ra i n o c we e o sd r d. Th fma l n fr e n p e s r g d e tf r e t f r c n i ee e
n me ia ac lto e u t h w h ta h e i n n fmoi n,t e s l rt ime e ft a il e o s, u rc lc l u ain r s lss o t a tt e b gn i g o to h ma l he da tro p r ce b c me e he t te l g rt e p ri l t n a c l r t n i hu u c y e trn hemoi n l n e t t h a e h atc e moi c ee ai s,t sq ikl n e g t to a baa c d sae;o h o ta r o o i l n t e c n r y,t e h l g r t e da tro e p ril e o s h ma lrt ri l t n a c l r t n i.I h e o d sa e,t e r a e h imee ft a tce b c me ,t e s l hepatc e moi c ee ai s n t e s c n tg h e o o h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条件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颗粒形状 球形颗粒 椭圆形颗粒 长短轴比为2:1
C值大小 0.5 0.2
长短轴比为6:1
0.045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结论:可以看到:在小雷诺数下, 如Re=1时,CL的量级为0.55左右, 而当Re>5之后, CL几乎等于零, 且在Re=80时CL略小于0。也就 是,Saffman力的作用方向与小 雷诺数时相比完全改变了方向。 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发现.引 起Saffman力方向变化的原因主 要在于Saffman升力中粘性力与 压力在Re=1时均为正值,而当 Re增大时,粘性力转变为负值, 且造成升力方向的转变。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1.重力 2.浮力 3.气动阻力 4.压力梯度力 5.附加质量力 6.Magnus(马格努斯)力 7.Basset(巴塞特)力 8.Saffman(萨夫曼)升力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描述对象: 1)球体颗粒
2)非球体颗粒(圆柱体颗粒)*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流体中颗粒的受力分析
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分析
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分析梅潇;郑颖;刘海洋;董达善【摘要】利用规范公式计算得到的生产率往往与实际值相差较大,主要原因是简化了平均轴向速度的计算,以及没有考虑颗粒群在运动过程中的体积效应.为了较为精确地计算生产率,基于散体力学,考虑螺旋面和颗粒群升角的径向变化,对颗粒群角速度与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式进行了修正,并在此基础上推导了平均轴向速度和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最后将具体的垂直螺旋输送机模型代入该公式中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实验值和规范公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推导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值更加接近.%The productivity of screw conveyor is always different between the calculated values by specification formula and the measured values.The main reasons are that calculation of particles average axial speed is simplified and the volume effect of particles is ignored during delivery in the specification.4 modified formula of productivity and the correction formula of the average axial particles velocity are proposed based on granular mechanics,in whic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 and radius are amended by considering the radial variation of the helix anger of screw surface and particles.At lant,a specific experiment of vertical screw conveyor is taken as an example.By comparing among the experimental values,the values calculated by the deduced formula and the results of formula in the current design specification,it is testifi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e new productivity formula are more close to the experimental value.【期刊名称】《机械设计与制造》【年(卷),期】2017(000)007【总页数】4页(P26-29)【关键词】螺旋输送机;散体力学;颗粒群;轴向速度;生产率【作者】梅潇;郑颖;刘海洋;董达善【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物流工程学院,上海2013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H16;TH2螺旋输送机由于其结构简单紧凑、操作管理方便、密封性能好、环境污染小、输送效率高等优点被用来提升或输送散体物料,广泛应用于粮食、建材、化工、矿业、电力及交通运输等工业部门[1]。
旋转水流中固体颗粒受差异旋转惯性力的试验
民 黄
河
V o 1 . 3 6. No. 2 F e b., 2 01 4
YELL0W RI VER
【 水 利 水 电工 程 】
旋转水 流中 固体颗 粒受差异旋转惯性 力的试验
马 明祥 , 牧振伟
( 新疆农 业大学 水利 与土木工程 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 3 0 0 5 2 )
r a d i a l t o t h e u n i v e r s li a t y a n d r e g u l a i r t y o f t h e h e a t r mo v e me n t p h e n o me n o n.T h e s t u d i e s s ho w t h a t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i n t h e r o t a t i o n l a i n e r t i a f o r c e a n d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t h e l o w— s pe e d r o t a t i o n o f t h e d i s c - l i q u i d lo f w i n a s i n g l e p a r t i c l e mo v e me n t s u f f e r e d p r o p o r t i o n a r e mu c h l a r g e r t h a n t h e s o l i d- p h a s e p a r - t i c l e s a f f e c t e d b y c e n t if r u g l a f o r c e a n d f a l s e ma s s f o r c e p r o p o r t i o n. Ke y wo r d s:r o t a t i n g c y l i n d e r ;s o l i d ph a s e p a r t i c l e s ;d i f f e r e n c e s i n r o t a t i o n a l mo t i o n;i n e ti r a f o r c e;t h e c e n t ip r e t a l mo v e me n t
第12章 第3节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1
在流体内以同一沉降速度沉降的不同密度 的颗粒称为等降颗粒。 等降颗粒中密度小(ρPa)的颗粒的直径 (dPa)与密度大(ρPa)的颗粒的直径 (dPb)之比称为等降系数K。等降系数恒 大于1。
2.非球形颗粒在静止流体中的自由沉降
颗粒在流体中运动的阻力,由表面阻力与 体形阻力所组成,它们都与颗粒形状有关。 上述各式是根据光滑的球形颗粒导出。但 是实际上遇到的颗粒,多数为表面粗糙的 非球形颗粒。沉降时流体阻力比光滑球形 颗粒大,故其沉降速度较上述各式的计算 值低。
非球形颗粒的形状与球形颗粒的差异程度, 用形状系数(或称球形度)φs来表征。它 是与非球形颗粒体积相等的圆球表面积S 与非球形颗粒的表面积Sp之比,即φs=S/Sp。 对于球形颗粒φs=1;对于非球形颗粒 0<φs<1。
du 0 dt
p
0
f
当流体速度uf等于定值u0,则up=0,颗粒 将停留在空间内悬浮不动。出现这种情况 的流体速度称为对于该尺寸颗粒的悬浮速 度。悬浮速度在数值上与该颗粒在静止流 体的沉降速度相等。 当uf>u0时,up为负值,则向上沉降。 当uf<u0时,up为正值,则向下沉降。
颗粒在水平流动的流体中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按球形颗粒公式求得的沉降速度应乘上校 正系数k加以修正,即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 度u0'=ku0。当颗粒的沉降属于层流区时, 非球形颗粒的沉降速度可以不要校正,直 接以球形颗粒沉降速度公式计算,误差不 大。当沉降速度较大时,则需要加以校正。
带有旋转的流体场科氏力和旋转流的特征描述
带有旋转的流体场科氏力和旋转流的特征描述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的科学领域。
在流体力学中,旋转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引发了许多有趣的研究。
本文将描述带有旋转的流体场中的科氏力和旋转流的特征。
一、科氏力科氏力是一个在旋转流动中产生的惯性力,它是为了保持流体粒子的运动状态而产生的。
科氏力的方向垂直于流体粒子的速度和旋转轴,并且大小与流体粒子的速度、旋转速度以及粒子在旋转平面上的距离有关。
当一个物体在旋转流中运动时,它会受到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离心力,另一种就是科氏力。
离心力使物体朝离旋转中心的方向移动,而科氏力则使物体偏离它原本的直线运动路径。
科氏力对于一些重要的自然现象具有重要的影响,比如水旋涡和飞行器的设计。
在水旋涡中,科氏力的作用使水沿着涡旋方向的轨道流动,这种现象被称为科氏流。
在飞行器设计中,科氏力的应用可以帮助控制飞机的姿态和稳定性。
二、旋转流的特征描述旋转流是一种在流体场中出现的流动模式,它的特征是流体沿着一个或多个旋转轴旋转运动。
旋转流可以分为横向旋转流和纵向旋转流。
1. 横向旋转流横向旋转流是指流体在一个平面内环绕着旋转轴旋转的流动模式。
在横向旋转流中,流体沿着旋转轴的方向具有旋转的速度,而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则具有较小或无旋转的速度。
横向旋转流常见于涡旋和飓风等自然现象中。
2. 纵向旋转流纵向旋转流是指流体沿着旋转轴方向的流动模式。
在纵向旋转流中,流体沿着旋转轴的方向具有旋转的速度,而垂直于旋转轴的方向则具有较小或无旋转的速度。
纵向旋转流常见于涡旋和水柱等自然现象中。
旋转流在许多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船舶设计中,旋转流的特性对船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在水力发电站中,旋转流的利用可以提高发电效率。
此外,旋转流还在化工和环境工程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总结:本文描述了带有旋转的流体场中的科氏力和旋转流的特征。
科氏力是旋转流动中的一种惯性力,它对流体粒子的运动轨迹有重要影响。
垂直螺旋管道内单颗粒悬浮运动的试验
垂直螺旋管道内单颗粒悬浮运动的试验张志雁;牧振伟;杨力行【摘要】采用高速摄影方法拍摄记录垂直矩形螺旋管道内单颗粒的悬浮运动,采用捕捉试验中颗粒运动轨迹的方法,获得其运动参数,并分析颗粒受力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旋转水流的角速度对颗粒运动有较大的影响;颗粒在运动过程中主要是受有效重力、阻力和旋转科氏力的作用;在一定条件下,颗粒所受的旋转科氏力与离心力满足抛物线的关系,旋转科氏力比离心力大2~3个数量级;在小尺度低速度旋转流中,颗粒所受的旋转科氏力所占比例较大,在受力分析中不应被忽略.%The suspended motion of a single particle in a vertical spiral duct was recorded by means of the high-speed camera. The motion parameters of the particle were obtained by capturing its motion loci, and the forces acting upon it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angular velocity of rotational flow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the motion of the single particle. The whole motion of the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effective gravity, drag and rotational Coriolis force. Under some conditions, there is a parabolic relation between the rotational Coriolis force and centrifugal force upon the particle, and the former is 2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larger than the latter. Under small-scale rotational flows with low velocity, the proportion of the rotational Coriolis force upon the suspended particle is large, and thus, the rotational Coriolis force should not be ignored in analyzing the forces acting upon the particle.【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1(031)004【总页数】4页(P56-59)【关键词】螺旋管道;旋转流;单颗粒;旋转科氏力;离心力【作者】张志雁;牧振伟;杨力行【作者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新疆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42在旋转参照系中做直线运动的研究对象,由于惯性的作用,在运动过程中力图保持自己原有的速率和方向,具有沿着原有运动方向继续运动的趋势。
垂直螺旋管道内球形单颗粒受旋转科氏力分析
・
1 35 ・
人 民 黄河
表 2 第 2组 固相 颗 粒 速 度
21 0 0年第 1 期 1 式 中: d为颗粒 的当量直径 ; 为连续相流体 的黏滞系数。
阻力系数 C 。与 尺 的 关 系 可表 示 为 e
lR :一1 2 53 ge . 9 6+0 9 6 1C R . 8 (g n e )一
2 上 升过 程 中较 理 想 ( ) 即颗 粒 与 边 壁 在 运 动 中 不 发 生 碰 撞 ) 的
对小尺度旋转 流体运 动的影 响一般 可忽略 不计 。在 旋转 固体
上 作相 对 运 动 的质 点 所 受 到 的旋 转 科 氏 力 已有 较 多研 究 成 果 ,
而关于小尺度旋转多 相流 中固相颗 粒受 到 的旋 转科 氏力 的研
科氏力分为地转科 氏力和旋转科 氏力 , 因旋转物体 上质点
存 在 相 对 运 动 而 产生 的旋 转 惯 性 力称 为旋 转 科 氏 力 - , 角 速 -其
12 / m 。流 量 采 用 称 重 法 测 量 。 .7g c
度可以是变量 , 例如旋转 同体上的科 氏力 , 称为旋 转科 氏力 ; 也 可 以是常量 , 例如旋转地球上的科 氏力 , 为地转科 氏力 。 称
4 677X1 (g D e) .6 0 1C R + 1 135X1 。(g D e) .2 0 1C R
() 5
固相颗粒在旋转系 中所受的离心力 F 为
0 2
F£=m 2 c 。2 _
() 6
式 中 : 为 固 体 颗粒 的质 量 ; 为 固相 颗 粒 的 法 向速 度 ; 为 固 m r
旋转流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
旋转流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陈云富;张程宾;陈永平【摘要】An nonstationary theoretical motion model of the particle swarm motion in the water phase in a partly filled rotating container is proposed.Numeric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mo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 swarm in rotational flow field.The influences of flow fields, the e-volut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motion trajectories as well as the liquid viscosity and the particle den-sity on the dispersion performance of the particle swarm are analyzed.A comparison of the particle and velocity distribution between simulation results and experimental data in literature is carried out to valid the proposed mathematical model.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ortex occurs in the water phase, in which the particle swarm move following the vortex and gradually disperse into the whole region of the water phase.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article swarm in the water phase become more u-niform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liquid viscosity.The driving force of particle dispersion declin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particle density.Finally the particle swarm accumulates at the region where the container rotates out the water phase.%建立了颗粒群在部分充液旋转容器内水相中运动的非稳态理论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旋转流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
4.5 颗粒在介质中的干涉沉降
里亚申科公式 • 当上升水流速度Ua很小时,床层保持紧 密,只有当水流速度Ua达到一定值后,粒 群才开始悬浮。 • 当上升水流速度Ua一定时,对于一定量 的粒群悬浮高度H是一定的,增加物料量, 高度H也增加,并存在一定关系。 • 随着上升水流速度Ua增加和减小,H也 发生变化,λ、θ也随之改变。Ua增大, λ 减小,反之亦然,说明干涉沉降速度不是 一个定值,而是λ的函数。 Vb=V0(1- λ)n
阻力公式
斯托克斯阻力公式
FD = 3πµdv
π π FD = ~ d 2 v 2 ρ 20 16
5π 4 Re
当球形颗粒在介质中作 层流运动时,雷诺数小 于1。 当球形颗粒在紊流状态 下时,雷诺数在Re= 103~105时,介质阻力为 压差阻力
牛顿-雷廷格阻力公式
阿连公式
FD =
当介质绕过物体流支 时,在物体背面形成 漩涡,使该处液体内 部压力下降,造成物 体所承受的法向压力 前后不同,而对物体 运动产生阻力。
4.2 颗粒运动时受的阻力
摩擦阻力 又称粘滞阻力,这是 由于运动这的物体牵 动周围的流体也在一 起运动,使得流体自 物体表面向外产生一 定的速度梯度,于是 各流层之间引起了内 摩擦力。所谓摩擦阻 力既是作用在物体表 面所用的切向作用力 在物体引动方向的合 力。
d 2v 2 ρ
当介质Re=25~103
介质阻力公式的通式
FD = ϕd 2 v 2ρ
ψ为阻力系数,与雷诺数 有关的无因此参数。
4.4 颗粒在介质中的自由沉降
颗粒在静止介质中的自由沉降
球形颗粒在介质中沉降时,主要受重力、介质 的浮力和介质的阻力作用,因而其运动方程为: 式中G 0 为颗粒在介质中的有效重力,即重力 与介质浮力之差;m为颗粒质量,dv/dt为颗粒 运动加速度。 在颗粒沉降开始时,G0>FD,颗粒加速沉降 ,随着沉降速度加快,介质阻力F D 不断增大 ,当颗粒沉降达到某一速度时重力G 0 与阻力 F D 达到相等,这时颗粒达到均速沉降,此时 的沉降速度称为沉降末速 沉降末速,以v0表示。由平衡 沉降末速 条件,G0=FD
颗粒在湍流气流中运动的受力分析
颗粒在湍流气流中运动的受力分析湍流是一种不均匀的复杂流动,由大量微小的细胞组成,其大小在10^(-5)~10^(-3)m之间。
湍流中的物质无论是液体、气体或固体,都可以被称为粒子,而这些湍流中的粒子有着不同的形态和大小,从微小的气滴到大型的沉积物等,它们在湍流中都存在着。
当粒子在湍流气流中运动时,它们会受到来自湍流的不同类型的力的影响,这些力包括湍流的流体阻力、空气的热对流阻力和粘性阻力等,其中最重要的是流体阻力。
流体阻力是粒子在湍流中被动承受的力,它与粒子的形态、大小、速度大小、流体粘性等因素有关,同时,由于湍流中的空气温度变化会影响热对流阻力,而空气的粘性也会影响粘性阻力。
在讨论粒子运动的受力分析之前,必须先了解湍流气流的传质机理。
湍流气流传质特性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有流体抵抗力、空气温度的变化及粘性滞后性,而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细胞的运动。
接下来,要研究细胞在湍流气流中的运动受力分析,首先需要考虑它们运动过程中受到的力。
首先考虑的是湍流气流阻力,即质点受到其流体的流体阻力。
湍流气流力可以用粒子运动方程式来表示,其中最强烈的流体阻力主要来自于液体粘性,也就是湍流气流中的粘性阻力,而流体粘性与湍流气流的大小和复杂性有关。
在湍流气流中,空气的热对流阻力也是十分重要的,而这种阻力会随着温度的不断变化而发生变化。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当颗粒在湍流气流中运动时,它们会受到湍流的流体阻力、空气的热对流阻力和粘性阻力等不同类型的力的影响,这些力受影响因素的变化也会对细胞运动有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另外,在对粒子运动受力分析时,还需要考虑湍流气流的传质特性。
因此,在研究粒子在湍流气流中运动的受力分析时,必须准确地掌握湍流的流体阻力、空气的热对流阻力和粘性阻力等受力因素,并且要考虑湍流气流的传质特性。
这些都将极大地影响到细胞在湍流气流中的受力分析。
重介质旋流器颗粒运动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_黄波
包络面内侧的颗粒,径向 Basset 力指向器壁。 零速包络面 外侧的颗粒,径向 Basset 力指向轴心。 1. 1. 5 Magnus 力 如果颗粒两侧的速度不等,由于附面层的作用,颗粒
116
2015 年第 5 期
别是颗粒 i 和颗粒 j 的角速度。 颗粒 i 受到的合力为: F ij = F n, ij + F t, ij
式中,μ 为黏性系数; t0 、 t 分别为开始和结束的运动 时间。 Basset 力只发生在黏性流体中,作用力方向与加速度方 向相反。研究表明: 在旋流器中,颗粒与流体在轴向上具 有比较好的跟随性。 因此,轴向上的 Basset 力为零。 径向
[4 ] 上,颗粒与流体之间存在速度差,存在 Basset 力 。 零速
1
旋转流场中颗粒受力分析
颗粒在旋流器中受到的作用力主要来自连续相对颗粒
式中,C D 为阻力系数; u p 为颗粒运动速度; u f 为连续
[2 ] 相流体的速度; d p 为颗粒直径。阻力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
的作用、颗粒间接触碰撞和颗粒与器壁的碰撞,其综合结 果决定了颗粒在旋流器中的运动特性和分离特性 。
2 F D = C D d2 p ( uf - up ) ρf
。 本文根据目前多相流体动力
学和离散体物料的研究成果,对重介质旋流器内部旋转流 场中颗粒的受力特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颗粒运 动的微分方程,利用 Fluent 和 EDEM 单向耦合方法研究了 不同尺度颗粒在旋流器内部的运动轨迹和分离特性 。
煤
第 4 7 卷 第5 期 doi: 10. 11799 / ce201505037
炭
工
程
Vol. 47 ,No. 5
COAL ENGINEERING
颗粒在湍流气流中运动的受力分析
颗粒在湍流气流中运动的受力分析
湍流气流是一种不可忽视的重要属性,其对粒子运动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针
对湍流气流中的粒子,有数值模拟方法和试验法等多种研究方法。
然而,一直对湍流气流影响的粒子的受力的研究感到困惑。
为此,探究和分析湍流气流中粒子的受力模型变得越来越重要。
粒子在湍流气流之中的运动受多种力的共同影响,重力作用使粒子下坠,相互
之间的碰撞使粒子产生“夸克”效应,质量小的粒子受流体周围压力作用而产生,粒子受抛物受力和空气阻力作用,在其整体运动方向上出现折射效应。
要分析粒子在湍流气流中的受力,首先要解决变动的流和粒子的动力学方程,
其次是实现流场和粒子的数值计算。
有时,考虑粒子湍流气流中的受力,需要根据真实情况,采用大量的实验技术,从而进行精准的参数确定。
改变流动环境是粒子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描述湍流气流中粒子的受力。
例如,粒子在超限湍流流动环境由于相互之间的碰撞,粒子能量剧烈增加,加速粒子运动,从而改变受力和加速度,从而影响湍流气流粒子的运动受力。
此外,粒子的特性也是受力的重要因素——粒子的密度、尺寸和质量。
这些因
素都会影响湍流气流中粒子的受力,因为不同尺寸、不同质量粒子使湍流气流受力的程度不同。
这通常需要不同的参数来描述,以便更好地掌控粒子的受力。
总之,湍流气流中粒子的受力是一种复杂的物理现象,是物理学不可忽视的研
究热点。
以上只是概述其中一些重要因素,对于全面理解湍流气流中粒子受力,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深化,能提出可行的理论解释和优化设计等方面更有助于未来应用。
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群的运动特性分析
p a r t i c l e s . At l st a ,a s p e c fc i e x p e r i m e n t f o v e r t i c l a s c r e w c o n v e y o r s i t a k e n s a a r t e x a m p l e .B y c o m p a r i n g a mo n g t h e
摘
要: 利用规 范公式计算得到的 生产率往往 与实际值相差较 大, 主要原 因是 简化 了平均轴向速度 的计算 , 以及没有考
虑颗粒群在运动过程 中的体积效应。为 了较 为精确地计算生产率, 基 于散体力学, 考虑螺旋 面和颗粒群升角的径向变化 , 对颗粒群 角速度与半径之间的函数关 系式进行 了修正 , 并在此基础上推导 了平均轴 向速度和生产率的计算公式。最后将
ve a r a g e xi a a l p a r t i c l e s v e l o c i t y a r e p r o po s e d b se a d O n g r a n u l a r e c m h a n cs i ,i n wh ch i t h e r e l a t i e ng a u l a r
机 械 设 计 与 制 造
Ma c h i n e r y De s i g n & Ma n u f a c t u r e
第 7期 2 0 1 7年 7月
垂 直螺旋输送机 中颗 粒群 的运动特性分析
梅 潇, 郑 颖, 刘海 洋 , 董达善
2 0 1 3 0 6 ) ( 上 海 海 事 大学 物 流 工 程学 院 , 上海
e x p e r i m e n t l a v lu a e s ,t h e v l a u e s c lc a u l a t e d b y t h e d e d u c e d f o r mu l a a n d t h e r e s u l s t f o f o r m u l a i n t h e c u r r e n t d e s i n g
圆筒旋转水流单颗粒受差异旋转惯性力数值模拟
2 0 1 4年 1 0月
水利 与建 筑工程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A r c h i t e c t u r a l E n g i n e e r i
f o c r e i t s u b j e c t e d t o f o l l o w e d d i f e r e n t r u l e s .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i l a r o t a t i o n a l i n e t r i a f o r c e h a d c e r t a i n i n l f u e n c e o n t h e p a r t i c l e
V0 1 . 1 2 No. 5 0c t..2014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1 1 4 4 . 2 0 1 4 . 0 5 . 0 0 9
圆筒 旋 转 水流 单颗 粒 受差 异 旋 转 惯 性 e r e n t i a l Ro at t io n a l I n e ti r a Fo r c e
ZHANG Xu e — n i n g,MU Z h e n - we i
( C o l l e g e o fH y d r a u l i c a n d C i v i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X i n j i a gA n g r i c l u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U r u m q i ,X i n j i a g n 8 3 0 0 5 2 ,C h i n a )
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速度的分布_赵占一(1)
2015年12月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rocess Engineering Dec. 2015收稿日期:2015-07-27,修回日期:2015-09-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1575370);山西省科学技术发展计划(工业)资助项目(编号:20140321008-04);山西省煤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资助(编号:MJ2014-09)作者简介:赵占一(1988-),男,河南省濮阳市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输送机械与颗粒系统,E-mail: zzy.19888@ ;孟文俊,通讯联系人,E-mail: tyustmwj@.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速度的分布赵占一, 孟文俊, 孙晓霞, 蒋 权, 张立勇(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摘 要:采用离散元方法对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的流动进行模拟计算,得到颗粒圆周速度、轴向速度、自转角速度在螺旋空间中的分布. 结果表明,颗粒圆周速度最大在叶片工作面径向位置33 mm 处,右下区域内圆周速度变化明显,颗粒受周向剪切力较大. 随径向距离增加,底层颗粒与叶片的圆周速度差变大,至近料槽壁处达峰值,导致叶片远端和边缘处磨损较大. 较大颗粒轴向速度区域在颗粒床中层,最大值在近料槽壁处叶片工作面上方22 mm 处. 在左下角出现颗粒流滞流区,颗粒轴向速度小于0.1605 m/s ,有些甚至小于0.09625 m/s. 螺旋叶片工作面附近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大,最大值在叶片边缘,且高自转角速度的颗粒都集中在颗粒群下层. 关键词:垂直螺旋输送机;离散元方法;颗粒流;速度分布;磨损中图分类号:TH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606X(2015)06-0909-071 前 言螺旋输送机因其封闭的机械结构和在输送过程中不会因逸出散料颗粒而污染环境,被认为是一种绿色、环保和无公害的输送装置,独特的螺旋结构使其在输送过程中可定量给料或定量卸料. 垂直螺旋输送机广泛应用于化学、建筑、机械制造、粮食工业及港口等经济部门. 但其结构封闭且内部有螺旋叶片旋转,实验很难探寻输送过程中散料颗粒的运动情况. 近年来逐渐成熟的离散元方法(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1]提供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离散元模拟方法能很好地跟踪和描述颗粒在多种尺度结构下的运动.螺旋输送机的离散元模拟方法最早由Shimizu 等[2]用于水平螺旋输送机和垂直螺旋输送机,其对理论输送速度与计算输送速度及不同模型中的力矩、功耗等进行了比较. Cleary 等[3,4]对45o倾角的螺旋输送机的漏斗卸料过程和输送机的输送过程进行了研究. Owen 等[5]进一步比较了10种倾斜角度的螺旋输送机物料流的运动形式,通过对比充填率、倾斜角度和螺旋速度考察螺旋输送机的使用性能,认为不同倾斜角度的螺旋输送机中颗粒有不同的堆积形式,比较了不同转速下的输送速度、输送机能量消耗等. 之后他们扩展了上述工作,选用1种球体、2种非球体(块状、椭球状)为输送物料,比较了在4个倾斜角度下螺旋输送机中颗粒形状对质量流率、颗粒流动形态和能量消耗等的影响[6]. Moysey 等[7]研究了螺旋挤压机中颗粒的流动特性. Zareiforoush 等[8]实验研究了螺旋输送机径向间隙与转速对运行特性的影响. Fernandez 等[9]利用离散元方法模拟螺旋喂料系统各种工况对颗粒流质量流率、颗粒卸料的均匀性及能量消耗的影响. Hou 等[10]运用离散元方法研究了螺旋喂料机中粘性颗粒的运动形态,根据光滑颗粒的范德瓦耳斯力或湿颗粒的毛细作用力假定颗粒的粘聚力,建立了粘聚力和螺旋转速与质量流率的关系,描述了正向接触力的空间与时间分布,讨论了通过改变机构设计减小固体颗粒流中粘聚力的可能方法. 张西良等[11]研究了不同尺寸颗粒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同时文中对螺旋加料机中介观尺度[12-14]下的颗粒力链结构也进行了相关分析. Rozbroj 等[15]采用颗粒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和离散元方法标定了颗粒在垂直螺旋输送机中的摩擦系数. 梅磊[16]对螺旋卸船机的垂直取料性能参数随螺旋转速及料堆高度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验证了物料颗粒在中间支撑处的通过性.本工作建立了垂直螺旋输送机的输送模型,应用离散元方法对颗粒在输送机中的输送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颗粒各分速度在螺旋空间中的分布,分析了颗粒层间的剪切破坏作用和底层颗粒圆周速度与螺旋叶片转速的关系,给出了输送机非饱和充填(非100%充填率)输送时的设计建议,更深入地探索了颗粒在垂直螺旋输送机中的运动行为,以期为垂直螺旋输送机的结构设计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2 理论与方法2.1 离散元接触模型物料系统中每个颗粒都发生遵循牛顿第二定律的直线和旋转运动,颗粒与周围颗粒、边界和流体接触时会发生力和力矩的传递. 本工作采用较大颗粒,模拟条件为干燥条件,可忽略粘聚力和气体曳力的作用. 离散元方法中,2个颗粒法向方向的受力状态可用弹簧、阻尼器表征,而其切向上的受力状态可用摩擦滑动器、弹簧和阻尼器表示[17-19]. 接触模型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离散元方法中相互作用力模型Fig.1 Model of interacting forces among particles in DEM颗粒i 运动的控制方程如下:n,t,1,d ()d i i k i ij ij i j m m t =+=+∑v F F g (1) t,r,1d ().d i k i i ij ij j I t ==+∑M M ω (2) 本工作计算模型采用Hertz -Mindlin Non-slip 接触模型,能较好地表现颗粒流动状态[17,18],同时又提高计算效率. 正向接触力F n,ij 、切向接触力F t,ij 、切向力产生的力矩M t,ij 及滚动摩擦力矩M r,ij 计算方法如下:11312*****rel 222n n n,n,4=(),3ij ij E R E m R δδ⎡⎤⎢⎥⎣⎦v F (3)1*rels,n,t ,,t t =min ,8(),ij ij ijij G G μ⎧⎫⎪⎪-⎨⎬⎪⎪⎩⎭F v F (4)t t,,=,ij i ij j ⨯M R F (5) ,r,n,t,,nr ij ji ij i j μ=F M ϖ (6)其中,ϖt,ij =ωt,ij /|ωt,ij |, R *=R i -1+R j -1, m *=m i -1+m j -1, E *=E i E j /[(1-ξj 2)E i +(1-ξi 2)E j ], G *=G i G j /[(1-ξj )G i +(1-ξi )G j ],β=ln e ij /(ln 2e ij +π2)0.5, n =(r i -r j )/|r i -r j |, reln,()ij i j =-⋅v r r n ,rel t,()ij i j i i j j R R =-++⨯v r r θθn .2.2 模型描述与模拟条件模型螺旋节数为10节,如图2所示. 模型为一个标准螺距[5,6],具体参数如下:料槽内直径R 1=80 mm ,螺旋叶片直径R 2=76 mm ,驱动轴直径R 3=26 mm ,节距h =76 mm ,螺旋叶片厚度∆h =2 mm. 模拟实验数据取输送机稳定输送段(距漏斗出口2~4个节距长度之外[5])的数据. 取转速为500 r/min 时的垂直螺旋输送机为研究对象,充填率为37.5%,每节输送机中填充颗粒数为9000(8700~9300,误差3%). 充填率计算公式如下:每节螺旋输送机在无颗粒时螺旋空间总体积为22221132311()π()π,44V R R h R R h =---∆ (7)每节输送机中颗粒总数为a ,则颗粒总体积为324π,3V a R =(8) 此时每节螺旋输送机的充填率为21=/.V V ϕ(9)图2 模拟模型Fig.2 Simulation model离散元模拟采用EDEM Academic 2.3软件. 颗粒模型材料参数选用煤粉颗粒的物性参数. 垂直螺旋输送机模型材料参数(即界面的物性参数)采用低碳钢的物性参数. 固定时间步长为1 μs. 模拟参数如表1所示.表1 模拟参数Table 1 Simulation parametersMaterialParameter ValueDiameter, R (mm) 3Density, ρp (kg/m 3) 1600 Shear modulus, G p (GPa) 1.98Poisson's ratio, ξp 0.50 Particle -particle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μs,pp 0.60 Particle -particle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μr,pp 0.05Particles(coal)Particle -particle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e pp 0.50Density, ρw (kg/m ) 7850 Shear modulus, G w (GPa) 79Poisson's ratio, ξw 0.30 Particle -wall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μs,pw 0.40 Particle -wall roll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μr,pw 0.05 Wall(steel)Particle -wall restitution coefficient, e pw 0.50第6期 赵占一等: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速度的分布 9113 结果与讨论3.1 离散元方法适用性验证及取样方法离散元方法应用于垂直螺旋输送机的适用性和正确性Owen 等[5]已予以肯定. 垂直螺旋输送机输送效率是用质量流率来衡量的. 图3为Owen 等[5]采用离散元方法获得的不同转速下质量流率的模拟数据与Roberts 等[20]的实验数据的对比,二者十分接近,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结果表明,将离散元方法应用于垂直螺旋输送机中是适合的.图3 不同转速下质量流率计算值与实验值的对比 Fig.3 Comparison of the calculated data with availableexperimental data of mass flow rate under different rotational speeds of screwfeeder文献[2-6]从宏观上阐述了螺旋输送机中颗粒各分速度的分布与大小. 为更清晰地表示颗粒分速度在径向和轴向上的衰减过程,本工作取一定范围颗粒样本进行介观尺度量化分析. 文中提到的截面上的颗粒指的是其外表面与截面(Y -Z , X =0)有干涉交接的颗粒. 这样多个截面上的颗粒速度分布拼接起来就是整个输送机稳定段内颗粒的流态,这是由其周期性决定的. 取样范围是一个矩形微元,矩形微元在Y 和Z 方向上的取样边界为图4, 7和11中的矩形虚框. X 方向取的是一个颗粒直径大小的厚度(中心位置为X =0,X 轴正向取1.5 mm ,X 轴负向取1.5 mm). 此处厚度取3 mm 是因为颗粒在X 方向也占体积,且颗粒在空间内错位排列. 若取厚度为0 mm 则会出现对部分颗粒速度信息取不到的情况,不能正确表达出当颗粒穿过截面(Y -Z , X =0)的速度. 而 3 mm 刚好为一个颗粒直径长度,这样取值既可消除颗粒速度信息盲区,又可排除颗粒速度信息重叠的现象,可较真实地表达出(Y -Z , X =0)截面上颗粒各分速度大小. 由上述取样方法可得到图5, 8和12. 3.2 颗粒圆周速度颗粒的圆周速度是垂直螺旋输送机中的主要运动速度. 输送机很大一部分能量消耗在维持颗粒进行圆周运动上. 当输送机中螺旋叶片的转动速度超过临界转速(L n ,根据质点法[16]计算)时,颗粒与螺旋叶片之间就会产生相对速度,从而引起物料提升. 在(Y -Z , X =0)截面上,颗粒圆周速度的分布如图4所示.径向上,靠近料槽附近颗粒圆周速度较大,而靠近驱动轴附近颗粒圆周速度较小,与Owen 等[5]的结论一致. 轴向上靠近螺旋叶片工作面处颗粒圆周速度较大,而远离工作面的颗粒圆周速度较小.图4 颗粒圆周速度的分布Fig.4 Distribution of circ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图5为(Y -Z , X =0)截面上颗粒圆周速度的等值线. 可见叶片径向位置33 mm 附近位置底层颗粒圆周速度最大,并以此位置为中心向外衰减,圆周速度的最小速度出现在驱动轴附近. 在圆周速度大于0.7470 m/s 的近似于一个三角形的区域内,速度等值线分布密集,颗粒圆周速度分层严重,速度梯度较大,速度差也大,区域内颗粒所受周向方向上剪切力较大,此方向上颗粒流动为分层流. 从图4可见,该区域处在整个颗粒群各主要分力(螺旋叶片的推力、颗粒群离心力、料槽支持力和图5 颗粒圆周速度等值线Fig.5 Isogram of cir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0.050.10M a s s f l o w r a t e (k g /s )Rotational speed of screwfeeder (r/min)912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第15卷上层颗粒对下层颗粒的压力)的交错位置,且主要分力在该位置最大. 所以该区域内颗粒所受周向方向上剪切力最大,圆周速度梯度较大. 被输送颗粒的破损、碎裂等多发生在该区域内. 而左上层颗粒群由于所受各主要分力较小,因而速度梯度变化也不明显.靠近螺旋叶片工作面的底层颗粒在输送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与工作面直接接触,受工作面挤压,同时将力传递给上层颗粒. 图6为(Y -Z , X =0)截面上的底层颗粒在0.1 s (3.52~3.62 s)内圆周速度的径向分布. 在径向位置33 mm 处,底层颗粒圆周速度最大,靠近驱动轴处颗粒的圆周速度与叶片相近. 随径向距离增加,二者相差越来越大,直至在靠近料槽壁位置两者的相对速度达到峰值. 由于离心力作用,驱动轴附近颗粒较少,颗粒所受离心力较小,因而颗粒间摩擦小,颗粒圆周速度与叶片圆周速度的相对值较小. 在料槽壁附近,由于离心力最大,颗粒在轴向上堆积也较多,因而颗粒受到的摩擦力最大,故该区域颗粒圆周速度与叶片相差最大.图6 工作面处颗粒和螺旋叶片圆周速度分布Fig.6 Distributions of circ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 on theleading face and circular velocity of screw blade结构设计上,由于不同径向位置底层颗粒与叶片的相对圆周速度不同,因此叶片不同径向位置的磨损程度也不同. 叶片远端由于相对圆周速度较大,磨损程度远比叶片近端大,其中叶片边缘磨损最剧烈. 因此可考虑仅在叶片远端和边缘添加耐磨且光滑的涂层,延长输送机螺旋叶片寿命,同时又节省成本. 叶片与颗粒摩擦力越大,引起的驱动轴扭矩越大,能耗就越大. 光滑涂层可显著降低摩擦力,从而减低输送机能耗. 3.3 颗粒轴向速度轴向速度即为螺旋输送机的输送速度. 输送机效率一般由质量流率表征. 由质量流率0Q vA ρϕ=可知,增大轴向速度是提高垂直螺旋输送机输送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图7为(Y -Z , X =0)截面上颗粒速度的轴向分布. 从图可见,径向上靠近驱动轴附近的颗粒轴向速度较小,甚至有负速度(反向运动)出现. 而远离驱动轴的颗粒轴向速度较大,这部分颗粒速度差并不大. 轴向上靠近叶片工作面的颗粒轴向速度较小,而上层颗粒轴向速度较大.图7 颗粒速度轴向分布Fig.7 Distribution of axial velocity of particles图8为(Y -Z , X =0)截面上颗粒轴向速度的等值线,取样范围为图7中的黑色矩形虚框,厚度取3 mm(1个颗粒直径,取样方法与上文一致). 在左下三角形区域内,颗粒尤其是同时靠近驱动轴和叶片工作面处的颗粒轴向速度很小,个别颗粒速度甚至小于0.09625 m/s ,表明此位置输送效率较低;此区域内轴向速度梯度比其他区域大,但不如圆周速度梯度明显.图8 颗粒轴向速度等值线Fig.8 Isogram of axial velocity of particles右上区域内颗粒轴向速度大,但速度梯度不明显,在轴向上表现为宏观的整体流,且这部分颗粒在颗粒群中也占据多数. 图9的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也佐证了这一点,图中颗粒轴向速度在0.36~0.45 m/s 之间约占63.5%,0.60.81.01.21.41.61.82.0C i r c u l a r v e l o c i t y (m /s )Radial position, Y (mm)第6期 赵占一等: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速度的分布 913小于0.36 m/s 的颗粒约占30%,而大于0.46 m/s 的颗粒仅约为0.065%.图9 轴向速度概率密度分布Fig.9 Distribution of probability density of axial velocity轴向速度最大值区域出现在颗粒群的中层位置,最大值出现在料槽壁附近,从图10也可看到,轴向速度的最大值在颗粒群中层位置,小于18 mm 以下的位置颗粒轴向速度分布较分散,大于18 mm 以上的位置颗粒轴向速度分布较密集.图10 颗粒轴向速度在轴向方向上的分布Fig.10 Distribution of axial velocity of particlesin axial direction垂直螺旋输送机有时会进行非饱和充填输送,以降低物料的磨损率. 此时可考虑在驱动轴与叶片交接位置添加斜板,覆盖右下角流动性差的区域,使颗粒向右上区域流动,改变颗粒群流型,增加颗粒群在较高轴向速度的占比,提高平均轴向速度,提升输送效率. 若垂直螺旋输送机用于饱和充填输送,则上述改进并不适合. 3.4 颗粒自转角速度颗粒间的相对运动是碰撞、滑动和旋转的组合. 自转角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颗粒之间相对运动的活跃程度. 自转角速度越大,表明颗粒相对运动越剧烈,颗粒系统的能量耗散越大,反之亦然. 且由于颗粒间会发生点接触或微面接触,物料颗粒的自转角速度越大,则颗粒发生磨损和破碎的概率越大.图11为(Y -Z , X =0)剖面上颗粒自转角速度的分布. 轴向上在上半区域,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小,差距并不明显. 在表层位置,由于颗粒跳跃、滚动等引起的游离化会导致个别颗粒角速度增加,但属极少数颗粒的随机行为. 而下半区域中,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大,且随高度不同有一定差别. 径向上,料槽的颗粒自转角速度比驱动轴附近稍大,但不明显.图11 颗粒自转角速度分布Fig.11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图12为颗粒自转角速度在(Y -Z , X =0)截面上的等值线,可见在螺旋叶片工作面处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大,最大出现在叶片边缘. 这主要是由叶片边缘和料槽壁处颗粒快速地相对运动造成的. 轴向上,在料槽壁15 mm 附近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大,上半区域自转角速度明显小,且分布较均匀,没有明显的角速度梯度.图12 颗粒自转角速度等值线Fig.12 Isogram of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图13为自转角速度在轴向上的分布. 可看到,在下层区域颗粒自转角速度分布较分散,且高自转角速度0.00.10.20.30.40.50.60.000.050.10P r o b a b i l i t y d e n s i t yAxial velocity (m/s)3691215182124273033360.00.10.20.30.40.50.6A x i a l v e l o c i t y (m /s )Axial postion, Z (mm)914 过 程 工 程 学 报 第15卷区域全都分布在该区域. 在上层区域颗粒自转角速度分布较集中,但自转角速度较小.图13 颗粒自转角速度在轴向上的分布Fig.13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angular speed of particlesin axial direction图14为自转角速度在径向上的分布,分布都较分散,没有较统一的规律.在叶片远端和边缘处增加光滑耐磨涂层方法,同样可显著减小叶片附近的颗粒角速度. 底层颗粒角速度减小,而传递到上层颗粒的角速度也会减小,这样整个颗粒系统的能量耗散就会减小,从而提高输送机的能源利用效率,减小功耗.图14 颗粒自转角速度在径向上的分布Fig.14 Distribution of rotation angular speed of particlesin radial direction4 结 论采用离散元方法,对介观尺度下的颗粒样本进行分析,研究了颗粒运动行为及各分速度的分布,得到以下结论:(1)颗粒圆周速度最大位置出现在与叶片工作面接触的径向33 mm 处,并以该位置为中心向外衰减. 在速度大于0.7470 m/s 的一个近似三角形区域内,颗粒圆周速度梯度大,区域内颗粒所受周向方向上的剪切力较大,颗粒的破损、碎裂等多发生在该区域内.(2)随径向距离增加,底层颗粒圆周速度与叶片圆周速度差增大,直至在近料槽壁处速度差达到峰值. 由此叶片远端磨损远比近端大,其中叶片边缘位置磨损最剧烈. 可考虑在叶片远端和边缘添加耐磨光滑涂层延长输送机螺旋叶片寿命,降低叶片与颗粒间摩擦力,降低输送机能耗,同时又节约成本.(3)轴向速度较大的颗粒出现在颗粒床的中层位置,最大值出现在叶片工作面上方22 mm 近料槽壁处. 在左下角出现颗粒流的滞流区,颗粒轴向速度小于0.1605m/s ,个别颗粒输送速度甚至小于0.09625 m/s. 右上区域内颗粒轴向速度较大,但速度梯度不明显,这部分颗粒在颗粒群中占据较多数,颗粒轴向速度在0.36~0.45 m/s 的约占63.5%.(4)在螺旋叶片的工作面附近颗粒自转角速度较大,最大值出现在叶片边缘. 高自转角速度的颗粒全部集中在颗粒群下层. 上层区域颗粒自转角速度小,分布较均匀,没有明显的速度梯度. 径向上颗粒自转角速度分布较分散,没有较统一的规律. 符号表:a 颗粒数A 螺旋截面积 (m 2) e 恢复系数E 杨氏模量 (Pa)F 颗粒间接触力 (N) g 重力加速度 (kg/s 2)G 剪切模量 (Pa) h 节距 (mm) ∆h 叶片厚度 (mm)I 颗粒转动惯量 (kg ⋅m 2) m 颗粒质量 (kg) M 力矩 (N ⋅m)n 颗粒间正向上单位向量 Q 质量流率 (kg/s) r 颗粒位置矢量 (mm) r 0 螺旋叶片半径 (mm) r 位置矢量对时间的导数 R 颗粒半径 (mm) t 时间 (s)v 颗粒速度 (m/s)v rel 颗粒间相对速度 (m/s) v 颗粒平均轴向速度 (m/s) V 体积 (m 3) X 横坐标 (mm) Y 纵坐标(mm) Z 竖坐标 (mm) α 螺旋叶片升角 (o ) β 变形系数δ 颗粒间相对位移 (mm)φ 对颗粒的支反力与螺旋叶片法线的夹角 (o ) ϕ 充填率μL 颗粒与界面摩擦系数 μr 滚动摩擦系数 μs 静摩擦系数θ 颗粒角位移 (rad) θ角位移对时间的导数036912151821242730333605001000150020002500A n g u l a r s p e e d (r /m i n )Axial position, Z (mm)1518212427303336395001000150020002500A n g u l a r s p e e d (r /m i n )Radial position, Y (mm)第6期 赵占一等:垂直螺旋输送机中颗粒速度的分布915ρ颗粒密度 (kg/m3)ρ0物料堆积密度 (kg/m3)ϖ单位角速度 (rad/s)ω颗粒的角速度 (rad/s)ξ泊松比上标* 相应的等效性质下标i, j颗粒i, jij颗粒i与j之间n正向p 颗粒pp 颗粒间pw 颗粒与界面之间r 滚动t 切向w 界面参考文献:[1] Cundall P A, Strack O D L. A Discrete Numerical Model for GranularAssemblies [J]. Geotechnique, 1979, 29(1): 47-65.[2] Shimizu Y, Cundall P A. Three-dimensional DEM Simulations of BulkHandling by Screw Conveyors [J]. J. Eng. Mech., 2001, 127(9): 864-872.[3] Cleary P W. Large Scale Industrial DEM Modelling [J]. Eng. Comput.,2004, 21(2/3/4): 169-204.[4] Owen P J, Cleary P W, McBride B. Simulated Granular Flow in ScrewFeeders Using 3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 Nguyen QD. Chemeca 2003: Products and Processes for the 21st Century:Proceedings of the 31st Australasian Chemical Engineering Conference [C]. Adelaide South Australia: Institution of Engineers, Australia, 2003. 1046-1052.[5] Owen P J, Cleary P W. Prediction of Screw Conveyor Performance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J]. Powder Technol., 2009, 193(3): 274-288.[6] Owen P J, Cleary P W. Screw Conveyor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Discrete Element Modelling wit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J].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2010, 10(5/6): 327-333. [7] Moysey P A, Thompson M R. Modelling the Solids Inflow and SolidsConveying of Single-screw Extruders Using the Discrete ElementMethod [J]. Powder Technol., 2005, 153(2): 95-107.[8] Zareiforoush H, Komarizadeh M H, Alizadeh M R. PerformanceEvaluation of a 15.5 cm Screw Conveyor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of Rough Rice (Oriza sativa L.) Grains [J]. Nature and Science, 2010, 8(6): 66-74.[9] Fernandez J W, Cleary P W, McBride W. Effect of Screw Design onHopper Drawdown of Spherical Particles in a Horizontal Screw Feeder [J]. Chem. Eng. Sci., 2011, 66(22): 5585-5601.[10] Hou Q F, Dong K J, Yu A B. DEM Study of the Flow of CohesiveParticles in a Screw Feeder [J]. Powder Technol., 2014, 256(2): 529-539.[11] 张西良,马奎,王辉,等. 颗粒尺寸对螺旋加料机定量加料性能的影响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4, 30(5): 19-27.[12] 孙其诚,金峰. 颗粒物质的多尺度结构及其研究框架 [J]. 物理,2009, 38(4): 225-232.[13] 李静海,胡英,袁权. 探索介尺度科学:从新角度审视老问题 [J].中国科学:化学, 2014, 44(3): 277-281.[14] 刘中淼,孙其诚,宋世雄,等. 准静态颗粒流流动规律的热力学分析 [J]. 物理学报, 2014, 63(3): 294-304.[15] Rozbroj J, Zegzulka J, Nečas J. Use of DEM in the Determination ofFriction Parameters on a Physical Comparative Model of a Vertical Screw Conveyor [J]. Chem. Biochem. Eng. Q., 2015, 29(1): 25-34. [16] 梅磊. 螺旋卸船机垂直输送机理及试验研究 [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14. 11-25.[17] Elperin T, Golshtein 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Models forTangential Forces Using the Particle Dynamics Method [J]. Physica A: Statistical Mechan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1997, 242(3): 332-340. [18] Chen H, Liu Y L, Zhao X Q, et al.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n Angleof Repose and Force Network from Granular Pile in Variable Gravitational Environments [J]. Powder Technol., 2015, 283: 607-617.[19] 李超,程树森,赵国磊,等. 串罐式无钟高炉炉顶炉料运动的离散元分析 [J]. 过程工程学报, 2015, 15(1): 1-8.[20] Roberts A W, Willis A H. Performance of Grain Augers [J].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1962, 176(8): 165-194.Distribution of Particle Velocity in a Vertical Screw ConveyorZHAO Zhan-yi, MENG Wen-jun, SUN Xiao-xia, JIANG Quan, ZHANG Li-yong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Shanxi 030024, China) Abstract: Particle flow in a vertical screw conveyor was simulated with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In the simulation, the distributions of circular velocity, axial velocity and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of particles were obtained in the helix spac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ximum circumferential velocity of the particle bed appears on the leading face of screw blade, and the distance of the maximum point to center axis is 33 mm. The circular velocity gradient changes obviously in the bottom right corner of particle bed. So shearing force between particles in peripheral direction is relatively large in that area. The circular velocit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lade and the particles in the bottom of particle bed becomes larger with the increase of radial distance. And its peak value occurs near the casing wall. The particles with larger axial speed exist in the middle of particle bed, which will lead to wearing along the edge of leading face of the blade. The maximum point of axial speed of particles is located at 22 mm above the leading face of the screw and near the casing wall. Stagnating flow area appears in the bottom left of particle bed. The axial velocity of particles in that area is lesser than 0.1605 m/s, some of them even less than 0.09625 m/s. The particles with high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appear on the leading face of screw blade. The maximum point of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appears at the edge of screw blade. And the particles with high rotation angular velocity appear on the bottom of the particle group.Key words: vertical screw conveyor;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particle flow; velocity distribution; abrasio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直旋转流场中单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及受力分析赖科;马欣【摘要】为研究单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以毫米级球形颗粒为例,利用旋转流场颗粒运动装置,通过使用摄像机记录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轨迹以获取其运动参数,分析了不同转速和颗粒直径条件下颗粒的运动轨迹,拟合得到了颗粒运动状态判别公式以及颗粒运动轨迹公式,分析了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受力情况.结果表明,颗粒在旋转流场平衡状态下运动状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离开壁面保持静止,另一类是离开壁面保持稳定周向运动;颗粒进行周向运动的轨迹为椭圆形,并且圆心随着转速的增大靠近旋转中心,而随着粒径的增大靠近壁面;颗粒在旋转流场的运动过程中主要受到离心力和旋转科式力作用.%In this study, the motion state movement condition of and the force analysis of a single particle in a rotational flow field were studied by a series of experiments.Taking the millimeter-level particle as an examples.In the experiments, a camera was used to record the trajectories of particle in the rotational flow field to obtain the motion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variation law of trajectories of the particle in different experimental section speed and particle diameter.The formula of the particle motion state and particle trajectory is obtained with fitted tests data, then to study the force analysis is of single particle in rotational flow 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movement condition at equilibrium state in rotational flow field:one is not leaving the wall to remain stationary, the other is leaving the wall to keep the circular motion.The trajectory of the particles is an ellipse, and the center of the ellipse is close to the center of rotation as thespeed increases, but as the particle size increases, the center of the ellipse approaches the wall.The particles are mainly subjected to centrifugal forces and rotating forces during the movement of the particles in the rotating flow field.【期刊名称】《计算力学学报》【年(卷),期】2019(036)001【总页数】6页(P59-64)【关键词】单颗粒;旋转流场;运动状态;运动轨迹;受力分析【作者】赖科;马欣【作者单位】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成都 610500;西南石油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成都 610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59;TQ028.51 引言固液两相流广泛存在于石油化工、制药、食品和纺织等众多领域[1-6]。
至今颗粒与流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未完善,如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以及颗粒旋转等两相流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近几年固液两相流理论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7-10]。
目前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规律研究对象多是颗粒群,并且实验装置或物理模型中包含气液交界面。
Sun等[11]用DEM-MPS方法研究了颗粒群的摩擦系数及转速对颗粒的位移、循环早期运动形式以及运动能量的影响。
Sakai等[12]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颗粒群在旋转流场中受壁面因素的影响情况。
掌握旋转流场中单颗粒的运动特性以及受力变化情况是研究颗粒群在旋转流场中运动的前提。
Chhabra等[13]在圆柱绕流中分别研究了多种类型颗粒受曳力和升力作用的变化情况,并对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
张雪宁等[14]采用DPM模型对圆筒旋转水流内单颗粒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圆筒内单颗粒运动的特性与受力规律。
张志雁等[15]对螺旋管道内单颗粒运动的实验研究发现,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颗粒主要受到离心力和科式力的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本文通过一系列垂直旋转流场中球形单颗粒的运动实验,测量出颗粒在流场中的运动位置,分析不同条件下颗粒运动状态判别,提出判别公式,深入了解单颗粒在垂直旋转流场中的受力变化情况,为固液两相流离心分离和螺旋输送提供技术基础。
2 实验研究2.1 实验装置旋转流场中的颗粒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整个实验装置长为500 mm,宽为160 mm。
实验段在一个可调节转速的玻璃圆筒中,通过变频器控制电动机的输出转速使电动机带动实验段以某一固定转速旋转。
实验装置使用水平仪测量调平精度,采用调平螺栓进行调平操作。
实验段直径为120 mm,容水深20 mm,正面为高透明的有机玻璃板,液体和颗粒从背面的螺栓孔处采用注射器加入,防止实验段有气泡产生。
记录实验段中颗粒运动轨迹的摄像机安装在实验段的正前方,使用激光笔调整摄像机,使视频图像中心、参考坐标架中心、圆筒中心以及电动机转轴重合。
图1 旋转流场中颗粒运动实验装置Fig.1 Experimental device of particle2.2 实验方法实验段如图2所示。
通过电动机带动实验段转动形成封闭的旋转流场,流场中的颗粒受液体的作用而运动,在不同转速和颗粒参数相互匹配的情况下,颗粒将会在旋转流场中静止或者周向运动。
采用摄像机拍摄颗粒的运动轨迹,记录颗粒从起动至平衡过程中颗粒位置的变化,使用软件将每秒视频输出成25张图片,并提取每一张图片上颗粒的坐标位置,从而计算颗粒在整个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分析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特性。
虽然在大多数的实际情况中颗粒为不规则形状,但基本都是将不规则颗粒拟化为球形颗粒处理,实验工况列入表1。
3 理论分析3.1 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受力分析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受力与颗粒的物理性质、流场特征和位置参数等有关[10]。
在实验段中颗粒跟随液体一起运动,单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平衡方程可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得到,由于条件限制,只考虑离心力、旋转科式力、曳力、有效重力、压力梯度力以及附加质量力。
基于以上条件,颗粒平衡方程为式中mp,up,FD,FG,Fbuoyancy,Fv m,Fp,Fc o和Fcent分别为颗粒质量、颗粒速度、曳力、重力、浮力、附加质量力、压力梯度力、旋转科式力以及离心力。
图2 实验段Fig.2 Experimental tank表1 实验工况Tab.1 Experimental conditions颗粒密度ρp/kg·m-32230颗粒直径dp/mm1.5,1.6,1.8,2.0,2.2,2.4,3.0,4.0,4.8液体密度ρl/kg·m-31000液体黏度(20℃)μ/Pa·s0.001实验段转速ω/r·min-110,20,30,35,40,50,60,70,80(1) 通常用有效重力Fe表示重力与浮力:(1)式中p,dp和l分别为颗粒的密度、直径以及流体密度。
(2) 旋转流场中的曳力与颗粒和流体的相对速度成正比[16]:(2)式中CD为球形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曳力系数,曳力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颗粒雷诺数Re p的大小,ul为实验段中连续相速度,up为颗粒速度。
本文的实验工况条件中,颗粒雷诺数均在1~1000。
(3)且颗粒雷诺数Rep为Repldp|ul-up|(4)(3) 当颗粒在旋转流场中做加速运动时,颗粒在流场中会受到附加质量力的作用[17]。
(5)Odar[18]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实际的附加质量力大于理论值,因此在附加质量力的公式中增加一个经验常数来进行修正。
(6)式中Ac由水动力与产生颗粒加速度的力的比值决定,即Ac=|ul-up|/(apdp)(7)(4) 在旋转流场中,液体压力的不均匀会引起压力梯度力,其大小为(8)式中al为液体加速度。
(5) 颗粒在旋转流场中受到的离心力为Fcent=mpω2rp(9)式中ω为旋转流场的转速,rp为颗粒与旋转中心的矢径。
(6) 颗粒在旋转流场中受到的旋转科式力为Fco=-2mpω2(ul-up)(10)综上所述,颗粒在旋转流场中的运动受到作用力的影响,而颗粒受到的主要作用力与颗粒直径、颗粒速度以及流场转速有关,进而需研究不同的流场转速与颗粒直径对颗粒运动的影响。
3.2 颗粒速度与加速度计算图3为每帧图像中颗粒的运动位置,进而可得到单位时间间隔Δt =0.04 内颗粒运动的距离,其中ΔSx i和ΔSy i分别为颗粒在x和y方向运动的距离,i =0,1,2,3…,n -1,n。
因此,颗粒单位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ux i=ΔSx i/Δt, uy i=ΔSyi/Δt,ui=ux i+uy i;颗粒加速度为ai=(ui +1-ui)/Δt,其中ux i和uy i分别为颗粒在x和y方向上的运动速度,ui和ai为颗粒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
4 单颗粒在旋转流场中运动状态判别及运动轨迹分析4.1 单颗粒运动状态判别根据实验可知,随着转速与颗粒直径的变化,颗粒在达到平衡时的运动状态主要分为两种,即静止于壁面处或者在流场中做运动轨迹为椭圆的周向运动。
图4为每帧图像的合成图片,表示颗粒从起动至平衡状态的运动轨迹,其中颗粒的直径分别为1.5 mm和4.8 mm,实验段的旋转速度分别为 20 r/min 和60 r/min。
可以看出,在实验段开始运动之前,颗粒静止于流场底部,当实验段开始逆时针旋转时,液体在实验段内壁面的剪切作用下形成旋转流场,颗粒在旋转流场的作用下沿着旋出侧开始向上运动并达到平衡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