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史结课论文题目:儒释道对中国园林的影响学院:园林与林学院班级:风景园林1102姓名:王旭学号:201109972013年7月5号儒释道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摘要:儒、释、道三家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思想框架,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对中国园林施以影响:“道”之自然为其提供形象化的基础,“佛”之自我为其提供抽象化的依据,“儒”家的中庸思想则在二者之间提供了适当的“度”,来取得平衡。
中国园林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创造出了别具特色的园林美学。
关键词: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影响、发展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几千年的风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
儒学在中国存在的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样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处处蕴含深意的人文世界。
人本精神——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开拓进取、雄姿英发的的文化精神。
中国建筑基于对人和社会的重视,以服务人间为主旨,使建筑与人相辅相成。
人的舒适度要求以及人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一直控制着建筑体。
台在夏商周三代还具有极强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而且在最古老的园林中是最为重要的建筑。
台是与神话思维紧密关联的,随着人的理想思维的发展,人和天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原始人、夏商周人那里,人必须依附天帝来获得生存的意义,王权的观念也是必须从天帝那里获得自己的神圣性说明。
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开始,人不再是膜拜神灵的卑微小人,人们把自己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凡尘而非天国。
通神之台的神学意义也开始慢慢隐退,而登台眺望的游乐功能渐渐成为了造台的唯一目的。
台的功能演变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
春秋中叶,礼崩乐坏,诸侯们兴起了一股造台的风潮,在他们眼中台只是作为一种审美享乐之物。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
浅谈传统宗教文化对建筑景观设计的影响传统宗教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最为宝贵的财富,尤其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对中国建筑哲学以及对园林景观建筑的影响都极为深遠。
而景观建筑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的烙印,是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在城市建设中都透露出传统宗教文化的缩影。
笔者从儒教、道教的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等方面分析它们对建筑景观的影响,以便与众专家、学者进行交流。
标签:宗教文化财富影响深远景观建筑建筑景观是苍茫大地上人类智慧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是装点着人类生活的璀璨星辰,也是传统宗教文化的实物载体。
无论它们形式如何,年代是否久远,都焕发出人类智慧与力量的奇光异彩,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艺术珍品。
景观建筑也能体现出人类改造自然的勇气,也是人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改造的体现,能够体现出人的主观意识和哲学世界观。
可以说,中国传统宗教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无论是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还是在居民景观建筑中都有着充分的体现。
而如今,我国社会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在景观设计中就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盲目照搬等问题,丢掉了几千年来流传至今的传统宗教文化,缺少了创新与改革。
新的历史时期要求我们能利用优秀的传统宗教文化,与时俱进,继续发挥其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文化与景观建筑儒家思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儒教,也叫儒学,儒家思想崇尚“中庸”之道,也就是强调“善”,而“中庸”的核心是礼乐文化。
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而今也是中华民族内在的主流思想。
1.儒家思想对景观设计的影响儒家思想对我国的景观设计和建设的影响是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的建筑的影响,一是对城市规划的影响。
儒家文化讲更强调礼制、天人合一、中庸之道等,而这些主流思想至今也会影响到居民景观建筑的建筑风格。
如“礼”的内核就是秩序与和谐,也就是宗法和等级制度。
那么,在景观建筑中就会表现为自觉地以建筑形式区分人的等级,在传统建筑中用装饰、颜色等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具体的体现。
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
儒家思想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创立开始,至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时光。
自从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学后,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占据主流地位的思想影响了中国数千年的历史,至今都对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而中国古代建筑,从陕西半坡遗址的发掘成果算起,已经有六七千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中国古代匠人艺术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本文就以故宫为对象来分析其对儒家思想的体现。
纵然故宫建筑于元大都的遗址,本文暂不对北京城的历史渊源考究,仅以明清两代为背景进行论述。
故宫的营建原则受到了儒家经典《周礼》的影响。
《周礼》为儒家经典,“三礼”之一,是中华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对礼做了权威的记录和解释,对历朝历代的礼制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永乐元年(1403年),朝中有大臣上书,指明燕京北平是皇帝的“龙兴之地”,故于1406年始建故宫。
故宫依照《周礼》而建,《周礼·考工记》中指出“前朝后市,左祖右社”是帝都营建原则。
“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将皇城四面的功能一一交代,皇城的前面是朝廷,是帝王上朝听政的地方;后面是市场,是城市进行贸易的地方;左边是太庙,也就是帝王们祭祀祖先的地方;右边是社稷坛,亦即帝王们祭祀神明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
这样的建筑布局体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了中国社会数千年的历史。
而故明清时期皇家建筑的最高成就之一,在故宫中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思想。
从故宫的建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故宫的建筑和命名;从故宫建筑的色彩和装饰来说,儒家的思想影响了故宫建筑的色彩和装饰。
不仅如此,儒家文化在故宫建筑布局上也发挥着举作用。
关键词:故宫;天人合一;皇权至上;贵和思想;礼制中图分类号:B222TU-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584(2022)02-0110-07儒家文化思想在故宫建筑中的体现孙卫平,崔雪茹(西南财经大学图书馆,四川成都611130;西南财经大学人文学院,四川成都611130)基金项目:本文为西南财经大学2021年度中央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专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研究生培养中的马克思主义经典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学科服务”(项目编号:2021YJG05)阶段性成果。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
浅谈中西方园林之比较杜俏声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310012摘要:本文从自然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宗教思想和人们文化生活的角度分析中西方古典园林的各自特点,通过实例比较,进而阐明了中西方园林的不同,以便我们对中国园林和西方园林体系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关键词:中国;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影响;差异源于黄河、长江两河流域的东方文明和源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两河流域的西方文明,是构成人类文明两大体系的发源地。
就是我们习惯说的“东方”和“西方”,是用它代表两种文化的概念。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中国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式山水园林,追求自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西方古典园林设计起源于布置园圃,同时受到建筑思维的影响,它的整齐、规则、中轴对称、几何布局成为主要的造园手法,植物多表现为“刺绣花坛”之类的趣味图案,道路笔直,以此表现人工美。
其中意大利、法国、英国的造园艺术堪称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代表。
1、中西方古典园林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下形成各自风格1.1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表现下形成的有特色的中国传统园林。
“中国位于北半球,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西边,有喜马拉雅山;东边和南边,有太平洋;只有在北边,没有天然的疆界来抵御历史上有名的入侵。
三条大河,从西到东,几乎贯穿了中国大陆:即黄河、长江和京杭大运河。
北部有广阔干燥的黄土高原,中部有湖泊、溪流和洪水冲积而成的农田,南部有延伸入亚热带地区的人迹罕至的山脉”[1]。
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1.2依托自然条件和人为影响下形成的西方传统几何式园林。
“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将欧洲大陆分为两个气候地区,地中海气候区和大西洋气候区。
通过水路与陆路的相互渗透,恶劣的气候才得以避免,从而也鼓励了航海的发展”[1]。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223科技资讯 S CI EN CE & T EC HNO LO GY I NF OR MA TI ON 学 术 论 坛中国是东方园林艺术的发源地,是世界上自然山水园的精神发源地。
中国园林起源于公元11世纪的“苑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通神、求仙、生产等活动,后逐步转化为游憩、观赏为主。
中国古典园林滋生在中国文化肥田沃土之中,深受绘画、诗词文学的影响,讲究意境创造,力求达到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盛唐吴门画家张璪在《绘境》中提出的“外事造化,中得心源”,成为中国造园艺术遵循的原则。
中国古代哲学儒家、道家、佛家的讲情义、尊崇自然、谈玄论道、崇尚隐逸和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形成了一种文人特有的浪漫飘逸的风度和朴实无华的情操,这也决定了中国造园的自然情调和诗情画意的美学思想。
1 中国古典园林的诗意画境中国古代园林多由文人画家所营造,中国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凝固的诗、立体的画,具有田园诗与山水画的特质。
追求诗画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理念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是盘根错节,难分难离。
中国园林品题内容常采用古代诗文名句,或借助典故中优美意境来深化景观文化内涵,使人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这些文学性品题与园林空间环境相融合,诗化了园林景观,升华了景观意境,成为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风采。
如匾额“与谁同坐轩”,出自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空幻、悔悟和淡漠感。
中国古代画家在遍游了名山大川之后,想把它移植到有限的庭园空间,要像绘画那样,把对自然的感受用写意的方法再现于园内。
如同《园冶》所说:“多方胜境,咫尺山林”,实际上就是真实自然山水的缩影,具有深远的意境和极强的感染力。
另外中国山水画的画面安排,十分讲究构图层次。
园林的空间构图在布局上就是成功的运用借景、障景、对景、点景等手法。
2 中国古典园林与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发展中,儒家思想代表了中国文化的主体。
园林建设与君子比德
古朴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的灵气之源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的一朵奇葩,她与众不同的气质使得她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给久旱的人们以沁凉的甘霖。
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形成“模仿自然,高于自然”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其中有三个重要的思想基础——崇拜自然思想、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如果中国古典园林缺失了这些哲学思想,那么中国古典园林是空洞的;如果没有中国古典园林的淋漓体现,那么哲学思想便无法被后人理解、传承。
崇拜自然思想是一个古老的话题。
《周易》中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关系。
儒学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故有“天人合一”、“万物与吾一体”之说。
老子从大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鲜明形象主要是山岳河川这个现实中,用他对自然山水的认识去预测宇宙的种种奥秘,去反观社会人生的纷繁现象,感悟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万物本源之理。
庄子进一步发挥了这一哲学观念,认为人只有顺应自然规则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主张一切回归自然,并得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观念,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
这些思想的形成,引导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合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
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建设中是无处不在的。
看看苏州沧浪亭的楹联吧,“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
大自然的赏赐在园主的心中是物价的。
那“清风明月”本是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却被诗人看作是“无价”之物,“近水远山”在一般人的眼中,也只是熟视无睹的景观而已,却被升华到“有情”的高度,足见我们的先贤,很早就已经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了。
儒家的比德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与发展
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源于儒家思想,儒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注重修身养性和社会伦理。
这种思想对古典园林的建设和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山水远景石景,体现了儒家的追求高尚情操和道德修养的理念。
此外,园林的布局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外相连的设计,增强了人与自然的感召力和互动性。
道家思想也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产生了影响。
道家强调虚无缥缈、自然无为的境界,倡导人与自然的融合和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
这种思想在古典园林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对自然山水的模拟和欣赏上。
园林中的假山水景、湖泊和草木等元素,都是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和再现,体现了道家思想中自然无为的境界。
佛教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也有很大影响,佛教强调净土的追求和禅修的修炼。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禅意和净土意象,都是佛教思想的体现。
例如,园林中常见的禅房、禅堂等建筑,以及禅修和禅意的庭园,都是对佛教修行的倡导。
此外,园林中的水榭、曲廊、假山、亭台等建筑元素,也是对佛教净土境界的再现和模拟。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演变、发扬、衰落和复兴等过程。
随着历史的进展,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构逐渐变得精细和复杂,人们对园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在清朝以后,古典园林逐渐衰落,一度受到西方园林的影响,导致传统的古典园林风格被忽视。
直到20世纪,随着中国的文化复兴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古典园林得到了重新认识和重视,传统的古典园林风格被重新发扬光大。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主要来自于儒家、道家和佛教思想,它们都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追求高尚的境界。
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布局是对这些思想的具体体现,通过模拟和再现自然山水等元素,来营造一种和谐、舒适、净化的境界。
古典园林的发展经历了衰落和复兴的过程,如今已成为中国独特的文化瑰宝,被世人所珍视和传承。
儒道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和园林中的影响
李博 L o 乔 勇 QioYo g i B a n
一 .
前 言
庸 之 道 表达 了 一 种辩 证 思 想 , 事 物 一 旦 发 展 超 过 了 它 的某 任何
一
中国 传统 建 筑 和 园林 , 们在 各 自的 发展 过 程 中受 到 传 统 它 文 化 深 刻影 响 , 中 以孔 子 为代表 的儒 家 哲 学 与 美学 思 想 对 中 其 国 传统 建筑 的基 本 形 态 中 建筑 的影 响 , 以老 庄 为代 表 的道 家 哲 学 与 美 学 思 想对 中国 传 统 建筑 形 态 中园林 的影 响 都 是颇 深 的。
二 . 家 思 想 的对 传 统 建筑 的影 响 儒
界 限 , 会 向 其反 面 发 展 。 《 氏春 秋 》 到 :室 大则 多 阴 , 就 吕 说 “ 台
高 则 多 阳 , 阴则 蹶 , 阳 则痿 , 阴 阳不 适 之 患也 。 故 先 王 不 多 多 此 是
处 大 室, 为 高 台? 圣 人 之所 以 养 性 也 ”因 此 古 代 建 筑 尤 其 是 不 ? , 民居 建 筑 特 别 强 调 居 住空 间 的适 中性 。 同 时 , 有 明确 的提 中庸
维普资讯
儒 道 思想 在 中 国传 统 建 筑 和 园林 中的影 响
TheI f e c so eR u a d D a d o o yi heCh n s a i o a c i cur n r e n u n e f h n o I e l g n t i e eTr dt n l l t i Ar h t t ea d Ga d n e
的 内在 欲 求 , 把情 感 抒 发 在 日常心 理 伦 理 的社 会 人 生 中。所 以
以老 庄 为代 表 的道 家 学 说 在 中 国 传统 文 化 中是 作 为 儒 家 的对 立 面 与有 益 的补 充 而存 在 的。 在 塑造 中 国人 的 世界 观 、 人 生 观 、 化 心 理结 构和 艺 术 审 美上 道 家 哲 学 与 美学 思 想 起 到 了 文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影响
谈儒家文化对中国园林发展的影响作者:张敏之李薇来源:《美术界》2013年第05期中国古典园林之美,有许多特征,如虚实相生、分景借景等,在中国古典园林的深层语义中有着深刻的涵义。
那就是皙理的、种种观念形态的语义。
其所追求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人们所能看到的景色用最好的方式和方法呈现出来,而是在于景物所表现出来的象外之象和园林介绍上的言外之意,简而言之就是“意境”。
“景妙何在?曰:妙在知与不知之间。
知者,知其妙,悉其好恶;不知者,不知其所以然也。
”这句在园艺界流传甚广的话确实一语道破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精髓所在。
中国大部分园林结构简单,取材简洁,但就是这样简单和简洁的搭配却能让游客人大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之感。
看中国的古典园林,与其说是看园林的景物布局,倒不如说是看造林者的文化修养、思想流派、审美情趣及其创作时的心情和心态变化,这些都会体现在园林的实物之中。
“知者”能领会到其中精妙,确实能体会到妙不可言之感。
虽然每个园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都不尽相同,但它们又都能充分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两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中国传统文化结束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学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学说。
在儒家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孔孟及其门下弟子们形成并完善了自己的一套理论学说:主要提倡不偏不倚、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主张“德治”和“仁政”,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并形成了三纲五常等思想学说,以及以义制利的价值观。
这一系列的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也正因为有这种思想的影响,中国园林便开始把建筑、山水、植物等各类分支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各式存在的自然条件,模拟演变大自然中的景色,再经过人为的加工提炼,将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连接,创造出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综合体系。
而由汉武帝改建的上林苑则是当时园林艺术无法逾越的一座高峰。
中国历史上的儒学家士大夫多是理想主义者,而并非政治家,他们饱读诗书,辞官归隐几乎成为他们一贯的模式。
园林知识点汇总
园林知识点汇总
根据历年教资考试汇总的考题来看;发现会有一些经常考到的知识点;所以中公讲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关于园林部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深入了解本节内容;直击重点内容
一、中国古典园林
1.分类:
私家园林:苏州狮子林、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等..
皇家园林:颐和园、北海公园..
寺观园林:寒山寺、灵隐寺、凌云寺等..
2.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3.造景手法:借景、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点景..
4.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思特点:诗情画意;寄情于景..
5.中国哲学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
1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哲学的主要特点..
2儒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寄情于景..
3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道法自然;山水合生..
4禅宗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自然在人心中;天人浑然一体..
二、世界主要园林
1.日本
“枯山水”日本传统庭院:金阁寺庭园、京都龙安寺方丈庭园..微缩景观;恬淡出世气氛;宗教哲学相结合;写意与抽象手法..
2.意大利
“人文主义”意大利法尔奈斯庄园..以古罗马的花园为蓝本;让别墅、花园与大自然之间达到和谐状态..
3.法国
“驯服自然”法国凡尔赛宫..修建得极为有组织有秩序的古典主义风格园林、“欧洲皇家园林第一典范”、被称为“立体的诗篇;凝固的画卷”..
4.英国
“风景如画”英国斯托海德风景园..设计者通常是画家..将田野风光应用于造园设计;追求一种近乎自然、返璞归真的风格..。
简述审美及思想因素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方向的影响
简述审美及思想因素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方向的影响1.传统美学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产生的影响建筑物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内容。
一直以来,建筑都会根据当时的文明以及社会的发展而建设,因此它不仅保存着大量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还充分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
在封建时代,园林建筑艺术受到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在园林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人们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融入在其中,将园林建筑的物质外壳当做天地、祖先与人们沟通的媒介,强调当时的等级制度及秩序,顺应了当时统治社会的社会政治要求。
过去所建设的园林建筑都处于自然当中,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直到汉朝以后,所建设的园林建筑已经没有了神秘的气氛,而是将“师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融入到了其中;而在魏晋南北朝使其,我国园林建筑艺术进入了一个转折的发展时期,由于当时战争频发,再加上受到当时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人建造的园林建筑主要是为了逃脱战争,在大自然中寻求寄托,在大自然中游玩、观赏,此时也出现了大量的文人义士,将自然景观描写进诗歌当中。
但是人们并不能游遍全世界的名山大川,因此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在家中设置相应的园林,希望在简朴的生活当中寄托自己的情感,为自己的心洗礼,修身养性,此时社会中也就出现了私家园林。
唐朝以后,人们掀起了建造园林艺术的浪潮,在园林建筑设计过程中,人们将其中各种诗情画意有机的结合,更具自然化特征,另外,他们还将自然的美态与建筑形态有机的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具有独特性特点的园林景观,促进了园林建筑的健康发展。
2.传统美学对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立意产生的影响在中国古典园林建设过程中,人们必须要将其功能以及特色充分发挥出来,而这绝不能够根据外界自然景观进行设计,而是需要人们认识自然、了解自然,通过不断创新来造就具有自然化的园林景观,从而达到视觉上的美观。
在《逍遥游》中,庄子将道家思想理论充分融入在其中,强调万物生存与人之间的关系,要求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不断追求精神的释放,要求通过坐忘或者心斋来体现道家思想,做到无欲无求,并与天地相融合,最终达到两忘的精神状态。
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渊源
中国古典园林的思想渊源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中国艺术库中一颗璀璨的行星。
它博大精深,不仅综合了多种艺术形式,如: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等,更是反映了中国五千年来的传统思想。
(一)儒家思想的影响:(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发展的主流。
儒家思想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崇尚“仁义”、“礼乐”。
主张“德治”,“仁政”。
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并注重三纲五常,道统等思想。
是封建社会君王统治天下的主导思想。
古典园林的建造是建立在儒家治世哲学之上,它为园林提供了合理的理论基础。
严格的空间设计秩序就是儒家思想在园林建造中的体现。
它涉及到皇家园林中的寺庙和处理政务的建筑。
古典文人园林也同样体现了儒家哲学思想,儒家学士大多是理想主义者,他们饱读诗书,但受制于儒家君臣思想,他们的政治抱负在统治者看来无异于荒唐滑稽的幻想,因此他们往往郁郁而不得志。
辞官归隐几乎是他们一贯的模式。
因此,“隐逸”思想是当时园林的基本主题,以园林主题来体现文人自己的社会情感。
(二)禅宗思想的影响:(建造目的)禅宗是由佛教发展而来,它继承了佛教思想。
遵守“悟”、“空”的理念。
信仰“我心即佛,佛即我心”的世界观;追求通过悟境达到精神超脱;注重“以心传心,自解自悟”的内心体验。
禅宗思想将园林审美、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作用提到一定的地位,将园林画境提高到意境。
主要是因心造景,精心和谐。
中国古典园林自古追求含蓄而浑然天成的美,避免生硬的人工斧凿,禅宗思想的影响下更是深化了这种追求自然意境的倾向,而且这种对意境的追求,在禅理的影响下有了新的发展。
禅宗思想中观赏者的心灵从园林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中体味出无限永恒的禅机。
当全身心投入于体验的刹那,任何一块奇石或是一丛兰草,均可以超然物外。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在园林构筑中,以小见大,咫尺见山。
在园林布局上,动静结合,叠山理水。
(三)道家思想的影响:(设计手法)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没有规整的行道树,没有绿篱,没有花坛,没有修剪的草坪,树木花卉的种植依照大自然原始植被分布方式。
浅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及其应用
浅析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及其应用张维,阎淑龙(天津城建大学,天津西青300384)摘要: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长期以来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中蕴含的许多思想对于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和发展影响深远。
因此,通过对儒家思想的哲学解释,梳理儒家思想中的“仁爱”思想、“比德”思想、“礼制”思想、“隐逸”思想等在古典园林的含蓄表达,试图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以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儒家学派;古典园林;造园思想们并没有松懈。
这不仅体现了周文王“仁政”的思想,而且体现着君民同乐的景象,更加体现着儒家以“仁”为核心的思想。
2.2“天人合一”思想在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后来被西汉董仲舒传承与发展,其中的核心理念是人与自然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秩序井然的整体境界。
“天人合一”的思想自从产生开始,在许多朝代都风靡成尚。
其风格特征被许多人们争相模仿与创新,在“士人园林”当中体现尤为突出[2]。
而且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者基本为文人或者画家,这些人凭借对文学的涵养与文化理解,完全有能力进行园林设计工作,而且由于儒家传统思想的正统地位,其在进行设计时的立意和意图必然受到“天人合一”思想观的影响。
例如造园活动开始时的“因地制宜”的初步方案制订,古典园林不会轻易改变园内地势,一直是遵循着《园冶》相地篇中的“高方欲就亭台,低洼可开池沼”。
而且其中的园林建筑也是根据地势与环境进行布局设置,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天然效果。
2.3“礼制”思想在皇家园林中“礼制”思想体现的最突出的方面就是非常森严的等级、主次分明、对称轴线等礼制性布局。
常见的礼制性布局:例如北京故宫就是礼制性强烈的布局风格,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的对称布局(如图1),其余配体建筑在两侧;以及后宫及御花园等庭院建筑中轴对称布局,具有浓烈的封建礼制气息。
又比如仿照杭州西湖修建的颐和园中的庭院礼制性布局(如图2)以及承德避暑山庄南部宫殿景区。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是对整篇文章的概括和简要介绍,可以包括以下要点: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文化和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而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也对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并从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和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体现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儒家文化的基本理念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儒家强调尊重自然和人文的融合,注重追求和谐与平衡。
这种理念与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有着密切的联系,古典园林中的自然元素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旨在创造一种和谐平衡的环境。
其次,我们将探讨儒家思想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具体体现。
园林布局会受到人伦关系的影响,儒家的人伦思想对园林的布局和设计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此外,园林规划也与儒家的道德修养有关,通过园林的规划和布置,人们可以进行道德修养和人际交往的实践。
最后,我们将总结儒家文化对古典园林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古典园林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
儒家文化对古典园林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如何在当代社会中继承和发展古典园林,也是一个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通过对儒家文化对古典园林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园林艺术,同时也可以为当代园林设计与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接下来的章节将具体探讨儒家文化对古典园林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案例和观点用以支持和论证。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主要包括介绍、论述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文章结构中,我们将通过介绍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以及具体探讨儒家文化在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体现,来阐述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将总结出儒家文化对古典园林的积极影响,并探讨古典园林的传承与发展的问题。
在介绍部分,我们将简要概述儒家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强调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古典园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浅谈中国哲学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影响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演变历程在中国悠久历史里,每一样流传至今的文化遗产,物质或非物质的,其起源往往都伴随着一段惊天地,泣鬼神的神话故事。
中国古典园林也如此。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之初,人们普遍对自然的原始崇拜和神话传说的敬畏,比如有“三皇五帝的说法”;到了奴隶社会时期,园林的雏形出现在宗教仪式、祭祀祖先与神灵的祭拜活动中,如“灵囿”等;春秋战国到秦汉统一时期,古典园林出现了像阿房宫及上林苑等气势宏大之作,这时期首次出现了中国皇家园林独具特色的设计“一池三山”。
随后,中国经历了频繁战乱的三国、二晋、南北朝时期,战乱导致许多文人志士归隐循世,寄情山水,私家园林得以发展;隋唐时期,古典园林又出乎意料的迎来了空前繁荣;宋朝出现了将摹写山水发展到顶峰的艮岳;元朝时期,中国古典园林发展比较平静;明清时期,中国古典园林迎来了大爆发,成熟阶段,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齐发展的势头非常猛,期间出现了很多艺术价值极高的园林。
表一为周维权先生总结归纳的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历史简表。
[1]表一中国园林发展历史简表(周维权先生体系)发展阶段时间发展顺序古典园林的生成期古典园林的转折期古典园林全盛时期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一古典园林的成熟期二古典园林成熟期后期古典园林衰微状态现代园林时期公元前11世纪-220魏晋南北朝220-589隋唐589-960宋代960-1271元明清初1271-1736清中叶及清末1736-19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前半页至今中国古典园林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由单一的崇拜,到祭祀的仪式,到观赏游玩的功能,由粗陋到艺术层面,由不成熟而趋向于成熟的演变。
中国古典园林一直扮演着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角色。
它包含了许多种艺术形式,又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的主流哲学思想。
中国的许多古典园林都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比如拙政园、网师园、退思园等。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
传统宗教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中国园林的形成是世界园林史上十分独特的艺术形式。
追根溯源,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它始终贯穿了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
以中国传统宗教文化思想为出发点,从道教、儒教、佛教三个主要方面,分析了它们对中国园林审美意识和造园手法上的影响。
标签:中国园林;道家;儒家;佛家园林艺术是人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这取决于人对自然的认识即人的哲学世界观。
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核心内容,在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中均有充分体现。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以其丰富多彩的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水平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
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的再现,这与中国传统宗教思想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确认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宗教思想, 对于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色具有深刻意义。
1 道家思想与中国园林1.1 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的审美意识的影响中国的园林艺术,以其严谨而巧妙的布局,精湛而高超的技术,山明水秀的风景,鸟语花香的境界,诗情画意的精髓,形成了自然写意主义风景式——具有中华民族艺术特色的园林艺术风格。
中国园林的山水艺术风格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此时期道家思想盛行,所以在儒、道、佛三大思想流派中,以道家思想对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最为深远。
公元3世纪到6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此时,奴隶制衰败,封建制兴起,正是新旧社会制度更替时期。
社会形势动荡,政治斗争矛盾突出,原来的士大夫阶层政治理想破灭后,寻求新的人生哲学和社会价值观。
他们躲避政治斗争,远离社会,遨游名川大山以寄情于山水,追求的是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朴质无华的气质和情操,并试图在大自然中寻求在现实社会中不能满足的社会审美情感。
在这种社会情况下,道家哲学思想应运而生。
《老子》是道家思想的杰出代表,“道”的中心含义就是“无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经》),也就是指一切都取法自然的意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儒家思想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摘要】:分析人本精神、君权至上、比德思想、清浊处世哲学等儒学思想,对我国古代园林的影响,以了解我国园林艺术的内涵。
【关键词】:儒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影响【Abstract】:The analysis of Confucianism, including of People-oriented,Monarchical s upremacy,Moral metaphor and Voicing philosophy, which affects Chinese ancient gar den, shows the meaning of garden art in China.【Key-words】Confucianism , Chinese ancient garden , effect【正文】: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远,几千年的风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
传统责任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儒家思想与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
儒学在中国存在的几千年,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同样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种艺术也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一个处处蕴含深意的人文世界。
1.人本精神——台在园林中的变迁。
儒家思想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一种开拓进取、雄姿英发的的文化精神。
中国建筑基于对人和社会的重视,以服务人间为主旨,使建筑与人相辅相成。
人的舒适度要求以及人的审美感知,文化理解与接受能力一直控制着建筑体。
台在夏商周三代还具有极强的神秘性和神圣性,而且在最古老的园林中是最为重要的建筑。
台是与神话思维紧密关联的,随着人的理想思维的发展,人和天的关系也发生了改变,在原始人、夏商周人那里,人必须依附天帝来获得生存的意义,王权的观念也是必须从天帝那里获得自己的神圣性说明。
从周公旦的“以德配天”到孔子的不语怪、力、乱、神开始,人不再是膜拜神灵的卑微小人,人们把自己的目光更多的投向了凡尘而非天国。
通神之台的神学意义也开始慢慢隐退,而登台眺望的游乐功能渐渐成为了造台的唯一目的。
「1」台的功能演变是从春秋战国时开始的。
春秋中叶,礼崩乐坏,诸侯们兴起了一股造台的风潮,在他们眼中台只是作为一种审美享乐之物。
楚灵王建造的章华之台极为精致,到处都极尽彤镂之能事,作为供人游乐嬉戏的场所,体现了帝王与民同乐的仁政精神。
到了汉代,虽然也有通天台、通天铜柱、承露盘等,但这都仅是处于一种模拟上古的心态表现。
「1」后来,在“仙人好楼居”的观念之下,横木逐层向上堆积的井干楼开始兴起,积土高台开始向木结构转变。
台的建筑在园林中的主体地位开始渐渐被其他宫殿建筑和山水景观所取代。
东汉以后积土高台建筑开始衰落,逐层叠堆横木的井干式楼也被斗拱式楼阁所取代。
楼阁建筑取代了高台建筑,台也就但除了中国园林的历史舞台。
「1」2.君权至上——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
为了达成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十分看重用来维持社会个阶层秩序的等级制度。
构建和表现“等级与秩序”成为中国建筑世代相袭的重要母题。
历史上中国官事建筑出现过各种形制,它们绝大多数都与当时的等级体系相衔接,成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僭越的制度。
至于这些形制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涵盖了建筑的体谅、造型、结构、材料、装修、色彩、砖瓦等各个方面,几乎无所不及。
皇家园林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弘,金碧辉煌,建筑风格多姿多彩,尽显帝王气派。
中国历代统治者继承了儒家的君权至上的文化思想,在造园方面讲究雄壮巨丽。
历代帝王营造宫苑的内心写照:非壮丽无以重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在他们看来,如果连雄壮巨丽的居所都没有,又有什么能力去称霸天下、驾驭万民呢?唐诗人骆宾王在《帝京篇》中写道“不睹皇居壮,不知天子尊”。
秦汉园囿的阔大壮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秦始皇扫荡六国后,将天下20万富豪全数迁往都城咸阳,并把灭掉的六国都城拆迁到咸阳北坂。
财力、物力、人力、技艺的四重集中使得秦代的宫室规模空前庞大。
仅咸阳宫一处就是东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
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当属秦始皇建于渭水之南的上林苑。
著名的阿房宫就建在上林苑内。
当时的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
一个苑中宫殿尚且如此,上林苑的规模就可想而知了。
上林苑吧一条自然的渭水和一座自然的南山都纳在里面,离宫别馆,弥山跨谷。
相比而言,后世的皇家园林的人工池沼和人工假山简直就无地自容了。
上林苑的规模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儒家思想。
「3」3.比德思想——园林景物的象征意义。
受儒家的比德思想的影响,中国诗画以及园林都喜好以自然景物为载体,将其赋以人性,暗喻自身对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追求。
怡情之际,陶冶情操。
绘画中最常见的题材如松、竹、梅、兰、菊、荷等式园林中主要的装饰植物。
清人张潮《幽梦影》有“梅令人高,兰令人优,菊令人野,莲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艳,牡丹令人豪,蕉与住令人韵,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只说。
自然中的植物变成人们的审美对象,人们更为注重的是能从自然景物的象征意义中体现物与我、彼与己、内与外、人与自然的统一。
如文人好将竹子比拟君子:“劲本坚节,不受雪霜,刚也;绿叶萋萋,翠筠浮浮,柔也;虚心而直,无所隐蔽,忠也;不孤根而挺耸,比相依以擢秀,义也;虽春阳气旺,终不与众木斗荣,谦也;四时一贯,荣衰不殊,恒也。
”(唐刘岩夫《植竹记》)在文人的观念中,注释一种理念和理想的寄托。
竹的挺拔、清秀、生机勃勃、不畏霜寒,隐喻刚正不阿的气节,淡泊高远的情操。
所以画家爱画竹,文人雅士更爱植竹于园。
文人们往往同时兼具诗人、画家、造园家的身份,许多画家诗人都曾参与造园活动,如谢灵运、王维、白居易等。
他们的作品也呈现出异形同志的特性,这是由于诗、花、园林的意境的产生有着共同的思想根源。
它渗透在文人的性格和审美情趣中,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如今还存有不少以竹林景观取胜的园林,如苏州的沧浪亭、扬州个园等。
特别是扬州个园更是中国园林竹文化的最典型代表。
个园之“个”字本身就是竹叶的结构,中国国画画竹的基本笔法就是写“个”。
得名“个园”,其意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
走近个园,人尚未入园,就能感到浓浓的竹意。
园门两侧花台上就是翠竹飒飒,凤尾摇曳。
步入个园,迎面而来的就是热情好客的万轩修竹。
无风的日子,这个绿色方阵静如止水,波澜不惊:有风的日子,它又如万马奔腾,洪波涌起。
竹在那里不但成了一道风景,更是一顿精神盛宴,令人顿作尘外之想。
「2」4.清浊处世哲学——私家园林的隐逸文化因子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
自取也。
”(《孟子﹒离娄上》)数千年来,清浊处世哲学一直是儒家所倡导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孔孟讲究在太平盛世要不断争取为国效力,兼济天下;但当世道混乱,,人们不能得到己用时,孔孟讲究隐逸退避而独善其身。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任自然而不废名教的“隐在朝市”的新隐逸思想,成为中国文化中最典型的隐逸模式,被人尊称为大隐。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有“道不明则隐”的选择。
隐逸文化便成为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出发点。
于是儒家知识分子也需要一个“隐逸”的环境。
这个环境不需要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是符合他们的精神需求的去处,使他们可以在此处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如遇“明君”他们就可以即刻复出。
在小小的园林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
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在魏阙”。
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对间,今今古古;烟霞藏十笏,卧游边,山山水水”。
园林艺术集合了山水、饮食、文会、音乐、书法、楹联等隐逸文化因子,私家园林的出现就是和隐逸文化相关的,并很快成为了中国隐逸文化的载体。
今古诗人对园游文化之所以乐此不彼,也许正是契合了他们的隐逸文化心理。
他们只有在对园林美景的玩赏中才能寄情山水,回归自然和自由;只有在酒精的麻醉下,他们才能忘却朝政中的不快和内心的沉痛;只有在诗文的吟咏中,才能宣泄自己的内在心绪;只有在轻歌曼舞中,才能抚平失落的情绪。
园林的游赏活动,无疑对保持士人精神的相对独立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北宗庆历昔年,苏舜钦因支持革新被革职,流寓吴中,见孙氏废园“草树郁然,崇阜广水”,“坳隆胜势,遗意尚存。
予爱而徘徊,遂以钱四万得之。
构亭北埼,号沧浪焉”。
苏舜钦因此与沧浪亭结缘,自称沧浪翁。
从此沧浪亭声名鹊起。
沧浪亭不仅具有宋代造园风格,也是写意山水园的范例。
与苏州其他封闭式的园林不同,未进园门便见一泓清溪绿水绕于园外。
水是苏州的灵魂,文人士大夫的情人,智者的精神寄托,更是中华民族审美欣赏的必要元素,故将风景称为山水。
园内以山石为主景,临水山石嶙峋,山上古树苍苍,幽竹纤纤,沧浪亭翼然凌空与山顶。
曲折蜿蜒的复廊将内外山水相连,更添花窗漏阁,廊间便可欣赏隐隐迢迢之水。
停步四望,园内曲栏回廊,垒叠湖石,葱茏翠碧,亭轩隐约期间,人称“千古沧浪一水涯,沧浪亭者,水之亭也”。
能让曾经仕途通达的苏舜钦放下官场得失甘心终老沧浪亭,而见沧浪亭可见沧浪亭之美,宋代文人求雅之心。
「2」【参考文献】:「1」《中国建筑》汝信主编徐怡涛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园林的印迹》陈世珍主编余开亮,李满意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3」《中国建筑艺术史》钱正坤编著湖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