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1、唐朝对外交流概况遣唐使含义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使节(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影响他们把唐朝的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地位是唐朝与日本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史实他矢志不渝,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贡献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雕像,被日本政府定位一级国宝。
唐与新罗的关系贸易往来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文化交往①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并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
②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玄奘西行概况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称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贡献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由弟子记录成书《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二、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和启示:(1)原因:①、唐朝政权强大,国家统一,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各国仰慕中国文化。
②、唐代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③、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④、唐朝海上交通和陆路交通发达,为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2)启示:①一个国家只有强盛才有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
(对外交往发达的最主要原因)②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加强和平交往,鼓励交流,才会进步。
③各国各族均有所长,应多向他人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
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笔记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璀璨辉煌的时代,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在唐朝时期,中国文化不仅对周边的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还吸收了外来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外文化交融之风,这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宏伟壮丽的王朝之一,自唐太宗李世民统一全国以来,国力迅速恢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社会风尚开放。
这样的国家繁荣稳定,为与周边国家开展交流创造了条件。
同时,隋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也给中外文化交流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二、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1.唐朝时期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非常频繁。
中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纷纷派遣使节前来朝贡,这些外国人给中国带来了许多外来文化。
同时,唐朝也主动向周边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例如佛教的传播,大量的佛教经典被翻译成中国文。
2.唐朝时期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与西域及西方的交流也非常广泛。
唐朝还经常会和西方国家进行外交,与波斯、拜占庭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并在宫廷、寺庙等地设立回教寺、火寺等,推动了回教的传入。
3.唐朝时期文化的外来影响唐朝时期的文化既有汉族的传统文化,也融合了外国文化。
在唐朝时期,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中亚、西亚等地带的舞蹈、音乐、服饰等文化元素,也在唐朝时期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三、唐朝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为后来的文化创新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其次,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提升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文化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传播。
同时,外来文化也催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丰富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综上所述,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部编历史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的几个事例:1、遣唐使:唐朝时,日本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遣唐使来华。
对日本的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在唐朝与日本的交流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
3、玄奘西行:贞观年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称为佛学大师。
主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前预习题遣唐使1. 时期,中日交往频繁,为了学习中国的。
日本派使节到中国,当时称“”。
把唐朝先进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鉴真东渡2. 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
他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3.唐朝与天竺有频繁的交往。
年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4. 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
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七下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课后自测题1、上海世博会日本馆里,有一个以“遣唐使”为中心的展区。
下列关于唐朝与日本交往的说法,错误的是()A.玄奘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B.两国之间有贸易往来C.唐朝时期有十几批遣唐使来华D.日本按唐朝模式进行政治改革2、“遣唐使”“玄奘西游”“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A.对外开放B.经济繁荣C.政治清明D.交通发达3、唐朝僧人玄奘曾游学天竺,并根据亲身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重要书籍,它是()A.《马可•波罗行纪》B.《金刚经》C.《大唐西域记》D.《西游记》4、中印交流源远流长,唐朝时期玄奘西游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固练习
1、唐太宗时期,历尽艰险,到天竺去研究佛经的是( A )
A.玄奘 B.张骞 C.班超 D.甘英2、
2、唐朝时天竺佛学最高的学府是 ( A )
A、那烂陀寺 B、唐招提寺 C、大昭寺 D、千寻塔
3、753年,鉴真和尚东渡到达日本时,当时在位的唐朝皇
帝是(D )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中宗 D、唐玄宗
行程5万多公里,历时17年,途径138个国家,译经75部1335卷
玄奘取经回到长安,受到隆重的欢迎
西安大雁塔
玄奘为中国的佛教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 流史的珍贵文献
贞观年间 唐太宗时期
鉴真东渡,前后6次,用了12年,困难重重,但他百折不挠, 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玄奘西行路途遥远,他不畏艰险, 历尽磨难,为追求真理,坚韧不拔,意志坚定。
鉴真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 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在返回扬 州的途中,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导致双目失明。鉴真大弟子祥彦去世,鉴真十分悲痛。最后回到了扬 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第六次
鉴真及弟子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受到官府干涉,第一次东渡就此 夭折。
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 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 之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讲法,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一、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二、唐与新罗 三、玄奘西行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中日文化交往
1、唐朝时,中日交往频繁。
日本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目的是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是:将唐朝的先进的制度、文字、书法、建筑技术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日本在政治制度、文字、服饰、建筑、茶道等方面深受唐朝影响)
2、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扬州大明寺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传播了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
贡献:鉴真为中日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鉴真主持修建唐招提寺。
“唐风洋溢奈良城”说明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唐与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交往频繁,唐朝进口的物品中,新罗物产居于首位。
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三、玄奘西行
1、唐朝与天竺(今印度)交往频繁。
2、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前往天竺取经,曾到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3、贡献:玄奘回国后带回大量佛经,为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玄奘弟子整理成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知识拓展
1、唐朝对外交往盛况空前的原因:①唐朝经济文化繁荣,领先世界(根本原因)
②对外政策开明开放③水陆交通发达。
2、唐朝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和认识:要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善于学习外来先进的文化,丰富和发展本国文化。
3、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典型事件: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来中国。
4、玄奘、鉴真的精神品质:不畏艰难、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永不言弃。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
和同为一家
唐朝的 中外文 化交流
玄奘 西行
鉴真 东渡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入藏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
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 展,增进了汉藏两族 的友好关系
经过
意义和同 为一 家来自历经艰难,先后7次 东渡日本,前6次均 未成功 鉴真在日本传播佛经,还传 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 、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做出了卓越贡献。
经过
鉴真 东渡
作用
目的 地
天竺
时间
贞观年间
玄奘 西行
经历
玄奘经过4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
玄奘遍访天竺名寺,学习佛法
10多年后,玄奘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
贡献
《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重要贡献
退 出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讲义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讲义唐朝,那是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时代,其开放与包容的姿态,使其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璀璨舞台。
在这个时期,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频繁,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为中外文化交流奠定了坚实基础。
经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唐朝的国力强盛,百姓生活富足。
长安城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
在交通方面,唐朝的海陆交通都十分发达。
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时期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来自中亚、西亚的商人通过这条古老的商道将异域的商品和文化带入中国。
海上丝绸之路也日益繁荣,唐朝的商船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波斯等地,加强了与这些地区的贸易和文化联系。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十分密切。
与日本的交流堪称典范。
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来中国学习,他们将唐朝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带回日本。
日本仿照唐朝的长安城建设了自己的都城平城京,日本的文字、服饰、建筑等方面都深受唐朝的影响。
比如,日本的传统服饰和服,在款式和色彩上都有着唐朝服饰的影子。
在建筑方面,日本的法隆寺、唐招提寺等都体现了唐朝建筑的风格特点。
唐朝与朝鲜半岛的交流也颇为频繁。
朝鲜半岛的新罗多次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学习唐朝的典章制度和文化。
唐朝的文化艺术在新罗得到广泛传播,新罗的音乐、舞蹈也传入中国,为唐朝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元素。
在与东南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骠国、真腊等国家保持着友好往来。
唐朝的文化和技术传入这些地区,促进了当地的发展。
同时,东南亚的特产和文化也传入唐朝,丰富了唐朝人民的生活。
唐朝与印度的文化交流也成果显著。
佛教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传播,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
玄奘历经艰辛前往印度,带回了大量的佛经,并将其翻译成中文,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印度的数学、天文、医学等知识也传入唐朝,对唐朝的学术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与中亚、西亚地区的交流中,唐朝与波斯、大食等国家的往来密切。
唐朝中外文化的交流
怀圣寺,始建于 唐贞观年间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 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 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唐朝国力强盛,国家安定统一,政治经济文化都处于当 材料三: 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唐朝比较开放、宽容的对外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 供了机会。 唐朝对外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
唐玄宗时期 时间: 经过: 六次东渡(前5次都没有成
功,第6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 达日本。)
目的: 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 影响: 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
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关史事
鉴真东渡日本,前 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 36人献出生命。鉴真虽 失明,但百折不挠,到 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他在日本10年,极受 尊敬和爱戴。今天,鉴 真主持修建的的唐招提 寺,以及寺内的的鉴真 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 一级国宝。
《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日本教王护国寺所藏,画面描绘了 日本僧人渡海入唐的情形。
遣唐使
2.遣唐使的概况
• 次数: 十多批 • 成员: 使节、留学生和留学僧等 • 规模: 庞大,少则二百人,多则 五六百人 • 特点: 成员素质较高 • 目的: 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遣唐使
3.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遣唐使把唐朝先进的制 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 、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 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 代 仕 女
日本参照汉字创 制了日本文字。
日 本 和 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鉴真东渡日本
鉴真盲目航东海 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义 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鉴真东渡对日本 的有怎样的影响?
鉴真准备东渡
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 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 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对比表
目的 到达地方
玄奘西行 学习佛经 天竺
4. 2015年5月,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中国,中印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追
溯到唐朝,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张骞
B.鉴真
C.玄奘
D.班禅
5. 玄奘西行是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见证,他游学、研习内容主要
涉及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佛教
6、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3.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隋唐对外交往活跃……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唐朝对外交通路线图
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广泛和活跃呢?
①国力强盛,经济文化都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各国产 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②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给各国友好交流提供了机会。 ③海陆交通发达,给各国友好往来提供了条件。
玄奘西行
玄奘是身负背篓的 行脚僧,身穿和尚服, 脚着草鞋,戴着大耳环, 胸前挂念珠,左手经卷, 右手拿拂尘。
玄奘像
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的时间是? 贞观初年
2.玄奘为什么要 西行,前往天竺?
佛经中有些疑难 问题,众说纷纭, 难得定论。
3、玄奘在哪些领域里做出了杰出贡献?
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和开放的时期,也是中国与外国进
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之一。
在唐朝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以及远
方的西亚、中亚等地区展开了广泛的文化交流活动。
中外文化交流在唐朝时期主要通过贸易、外交、学术交流和文
化输出等途径展开。
首先,贸易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唐朝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通过贸易,中国向外国输出了丰富的
物质文化,同时也吸收了各地的文化影响。
这种贸易交流为中外文
化的相互影响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其次,外交交流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朝与周边国
家以及西亚、中亚等地区保持着频繁的外交往来,通过外交手段展
开了文化交流。
外国使节和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播了外国的文化和
知识,也带回了中国的文化和技术。
此外,学术交流也在唐朝时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唐朝是
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吸引了大批来自各地的学者和僧人来到中国。
他们带来了各自的文化和文化传统,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促进了中外文化的融合和发展。
最后,唐朝时期的文化输出对中外文化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的文化艺术,如诗歌、绘画、音乐等,深受外国的欣赏和借鉴。
通过外国留学生和外国文人的参与,唐代文化成为了东亚乃至世界
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唐朝时期是中国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
通过贸易、外交、学术交流和文化输出等途径,中外文化在唐朝时期发生
了广泛的交流和相互影响。
这种交流对于促进中外文化的融汇和发
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初一历史4-6课知识点总结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朝与日本的交流1.遣唐使: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学习内容:遣唐使唐朝的先进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鉴真东渡时间:唐玄宗时期人物:鉴真,扬州大明寺高僧,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
贡献:①在日本传授佛经②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③在日本主持修建唐招提寺影响: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的交流表现:①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②新罗模仿唐朝建立政治制度、科举制③朝鲜音乐传入中国三、玄奘西行——唐朝与天竺的交流时间: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物: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在那烂陀寺游学贡献:①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对中国佛教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②口述《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注:鉴真东渡和玄奘西行具备哪些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不屈不挠、不畏艰险、敢于牺牲、乐于奉献、信守承诺※※注: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①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吸引力;②唐朝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周边国家重视与唐朝的交往;④对外交通发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1.概况:唐玄宗后期天宝年间(755—763年)节度使安禄山、史思明发动的一起叛乱,被平定。
2.原因:①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朝政日益腐败;②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③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3.影响:①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②唐朝由盛转衰;③地方上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1.原因: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②藩镇割据;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2.影响:在黄巢的率领下,攻入长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1.概况:五代:黄河流域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知识点
《聊聊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那时候的唐朝啊,可真是牛得不行。
你想想看,唐朝那可是个盛世,国家强大,人民生活富足。
这就吸引了好多外国人跑来中国。
他们有的是来做生意的,有的是来学习的,还有的是来旅游的。
反正啊,唐朝就像一个大磁铁,把四面八方的人都给吸过来了。
那唐朝和外国都交流些啥呢?首先就是商品。
唐朝的丝绸、瓷器那可是世界闻名。
外国人都特别喜欢,抢着买。
咱中国呢,也从外国进口了好多好东西,像香料啊、珠宝啊啥的。
这一来一往,贸易就火起来了。
再说说文化方面。
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那叫一个厉害。
外国人来了一看,哇,这么美,这么有艺术感,赶紧学起来。
咱中国呢,也从外国学到了一些新的音乐、舞蹈。
大家互相学习,文化就越来越丰富了。
还有宗教。
佛教在唐朝特别盛行,很多外国的僧人跑来中国传教。
咱中国的僧人也去外国取经。
这一来一回,佛教就传播得更广了。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可不光是这些哦。
还有科技呢。
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等传到了外国,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外国的一些先进技术也传到了中国,让唐朝变得更强大。
那时候的长安啊,就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大街上到处都是外国人,各种语言叽叽喳喳的,热闹得很。
你要是走在长安的街上,说不定还能碰到个外国帅哥或者美女呢。
嘿嘿。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为啥这么厉害呢?一方面是唐朝自己强大,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呢,唐朝的人也很开放,愿意和外国人交流。
不像有些时候,人们都很保守,不敢和外面的人接触。
总之啊,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历史。
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开放、包容、强大的中国。
我们现在也应该学习唐朝的这种精神,多和外国交流,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美好。
你说是不是呢?。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
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作为遣唐使来中国的阿倍仲麻 吕在中国长期定居并且在朝 廷为官取汉名-晁衡
鉴真(688-763)
天宝十二载(753) 第六次东渡,搭第11次 遣唐使船到达日本。
唐文化在 东 线的辐射与吸纳
鉴真和尚像 日本唐招提寺藏
留学生
吉备真备(公元693-775年)
他在二十二岁时,被选拔为 入唐留学生。他在唐留学十七年 ,回国后带回《唐礼》一百三十 卷、《太衍历经》一卷等书籍, 深深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如 《唐礼》对日本朝廷的礼仪有相 当影响,而《太历经》則促进了 日本的历法改革。他帶回国的乐 书、乐器对于唐乐在日本的传播 也起了积极的作用。他对于日本 奈良时代文化的发展和中日文化 交流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图 为吉备真备与唐人对弈图。
南诏
7世纪初期,在云南洱海 一带分布着六诏,彝族和 白族的祖先就居住在那里 。最南边的南诏,后来逐 渐强大起来,在8世纪时 ,南诏首领皮罗阁统一了 六诏。唐玄宗时,封皮罗 阁为云南王。
唐朝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盛唐时,中国国家统一,经济繁荣, 文化发达,与外国的经济和文化往来十分 频繁。与唐朝建立经济文化联系的国家很 多,主要有:新罗、日本、天竺、中亚诸 国、波斯、大食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 有新罗、日本和天竺。
人数 121
唐文化在 东 线的辐射与吸纳
日本遣唐使表
玄宗
肃宗 代宗 德宗 文宗
公元 717 733 752 759 777 779 804 838
船数 4 4 4 1 4 2 4 3
人数 557 594 500 99 778 781 805 500
遣唐使
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约两个半世纪 时间内,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 唐朝派出十九次遣唐使团,遣唐使对推动 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 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 日文化交流的高潮。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朝代在文化交流上取得了重
要成就。
一、空前的文化交流。
在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十分活跃,这是以虞塘为代表的大型文化
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了当时流行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来自西方
的伊斯兰文化,并与当地文化融合。
其中,以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为主的虞塘,采用了西方玻璃制作技术,将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等宗教仪式结合,融入到唐代文化之中。
文化
交流活动还包括石尚的绘画、杨士英的乐曲等,它们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文
化多元性。
二、中外互动。
在唐朝,中外互动也很活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西域求法”,唐朝
派遣不少使节前往西域,不仅向西方国家学习科技知识,还介绍中国文化,宣扬唐朝的文化思想。
此外,西域朝贡也是时代的一大特色。
西方商人经常前来唐朝引进大
量外国物品,因此,唐朝文化开始接受外来文化。
此外,唐朝时期政府也
派遣使臣传播中国文化,与海外国家进行贸易往来。
三、唐朝文化输出。
唐朝时期,中国也派遣使臣携带书籍,绘画和乐器等艺术品到东西方
国家,宣扬中国文化。
七年级历史4、5课知识点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唐与日本交往的表现:1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跟随使者来华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影响: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
目的:传播中国的文化。
影响: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3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有鉴真塑像。
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二、唐与天竺(印度)的关系: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
(那烂陀寺)贡献:1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2他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1派遣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2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3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4引入了中国的科技成就;4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四、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1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繁荣;2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3唐朝水路交通发达。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乱原因:1唐玄宗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腐败;2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3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时间:755年------763年人物:安禄山,史思明影响:1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3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原因:1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2藩镇割据,战争频繁;3赋役繁重,生活困苦;4连年灾荒,无以为生。
领导:黄巢影响: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三唐朝灭亡时间:907年标志: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五代十国五代: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加上北方的北汉。
实质: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影响: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表现
1、中日文化交流
1)遣唐使—--学习:日本主动学习中国
①遣唐使的构成:使节、留学生、留学僧等(阿倍仲麻吕)
②遣唐使的特点:官方派遣、持续时间长、来华次数多、遣唐规模大、人员素质高
③对日本的影响: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书法)、典籍、建筑技术、节日风俗
(服装、饮食等)……→→→大化革新
2)鉴真东渡----传播:中国帮助日本
①时间:唐玄宗时期
②经过:六次东渡(754年,66岁,失明)(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百折不挠……)
③原因:日本盛情邀请、鉴真热忱于传播扩大佛教事业(保护佛教典籍等)
④对日本的影响:佛教、绘画、书法、文学、医学、建筑(唐招提寺)、雕塑等
2、中印文化交流-----玄奘西行
1)经历:
①西行取经:唐太宗贞观初年、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西域—天竺
②天竺游学:访那烂陀寺
③携佛经回长安:主持译经(大雁塔—“经塔”);《大唐西域记》(弟子成书)
2)影响
①对中国佛教(佛经)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②《大唐西域记》:中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重要的历史地理文献(中世纪;西域、中
亚、印度半岛)
3、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
1)新罗(朝鲜)---崔致远
2)大食(阿拉伯帝国)、拂菻(东罗马帝国)
二、唐朝的对外交往为何如此活跃?
1、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居世界领先地位(根本原因)
2、唐朝统治者:宽广博大的胸怀;“大气、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
3、唐朝交通发达(海陆并举)
三、唐朝活跃的对外交往带来的影响
1、以唐朝为中心,自此开始形成东亚文明特征。
2、把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扩大了中华文化圈的影响;对古代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唐朝的对外交往给我们的启示?
1、国家强盛----辐射力和吸引力。
2、主权独立、国家强盛----国家开放的前提。
3、鼓励:各行主动走出国门。
4、坚持:平等、合作、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