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教案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4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受教育权受到侵犯时采取各种合法方式予以维护;明确履行受教育义务的主要内容。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机会,履行自己的受教育义务的意识和决心;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观,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维护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活动体验教具准备:每人一张信纸教学流程:【课前音乐】建国60周年歌曲:《国家》【导入新课】采用图片导入。
师: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
仔细观察,看谁能用最恰当的语言来描述这组图片的寓意。
板书:珍惜学习机会【讲授新课】师:但是,我们的同龄人小菲却面临着辍学的威胁。
她在网上发了这样一副帖子——<小菲的求救>(音频呈现)亲爱的朋友:您好!我真的是没有办法了,从那天开始,我一直都在掉眼泪,我恨他们为什么那么铁石心肠,我那么哀求他们,可他们却还是那么残酷地对待我。
我真要怀疑,我是不是他们亲生的?您能帮帮我吗?我要读书!……小菲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啊——去年,家乡遭遇地震后,小菲跟随父母来到浙江。
父母在一家餐馆打工,眼见餐馆生意红火,老板以每月700元的薪金招聘服务生,考虑到家境贫寒,而女儿小菲成绩在班里位列倒数,遂在未征得小菲同意的情况下,为其签订了应聘书。
小菲知道后,坚决反对。
但是,父母心意已决,以家中再无钱供小菲上学为由,逼小菲去餐馆报到。
师:如果你看到了这个帖子,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我来帮帮看>说一说:1、教育对小菲个人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提示:教育对个人的发展到底有没有作用?)(链接:招聘广告)操作目的:使学生明确“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2、你怎么看待小菲父母的行为?(提示:从公民自我发展的需要出发,我国法律赋予公民受教育的权利。
)小组合作探究:小菲可以寻找哪些途径维护其受教育权?(板书)<关注社会>你还知道哪些青少年的受教育权被剥夺或侵犯的事例?温馨提示:可从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思考。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教学设计

人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1.2《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珍惜我们的受教育权》这一章节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受教育不仅是基本的人权,也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学习、珍惜受教育的态度。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但受教育权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珍惜受教育权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受教育是基本人权和义务。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受教育的态度。
3.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受教育权的概念和意义。
2.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受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对受教育权的认识。
3.激励法: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珍惜受教育的态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案例、问题讨论等。
3.准备时间安排表,确保教学过程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受教育的重要性,例如:“你们觉得受教育对一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教师呈现准备好的案例材料,让学生阅读并进行简要分析。
案例可以是关于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情况,以及受害者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
引导学生关注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如受教育权的内容、维权途径等。
3.操练(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针对案例进行讨论。
讨论内容包括:(1)案例中主人公的受教育权是否被侵犯?为什么。
(2)主人公是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的?你认为他/她的做法是否合适?(3)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珍惜和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每个小组讨论完毕后,选代表进行分享。
七年级政治上册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案 苏教版

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学目标1.感受并能理解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珍惜并能学会依法维护受教育权。
教学重点:受教育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学难点:依法维护受教育权教学方法:活动体验法、阅读讨论法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结合教材内容,分成3个小组,通过实地考察、上网调查、访谈等方式,完成“感受权利”的调查活动。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希望》。
活动一:想一想,说一说 ——受教育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图片展示——“大眼睛”女孩想一想:(1)透过女孩一双明亮的大眼晴,你看到、想到了什么?(2)根据自己的感受,给这幅照片取个名。
(3)国家和社会为了实现“小女孩”的愿望做了些什么?国家: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和保护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社会:希望工程等各种形式为公民提供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和物质帮助。
超级链接:“大眼睛”女孩——苏明娟1983年,苏明娟出生在安徽金寨县桃岭乡张湾村一个普通的农家,父亲苏良友、母亲钟业珍靠打鱼、养蚕、养猪和种田、种板栗为生,一家人过着辛劳拮据、简朴的乡村生活。
1991年5月,7岁的苏明娟是张湾小学的一年级学生,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拍摄希望工程,跑了十几个村庄,最后来到大别山的张湾小学发现了课堂上的苏明娟,一双特别能代表贫困山区孩子渴望读书的“大眼睛”摄入他的镜头。
这幅画面为一个手握铅笔头、两只直视前方对充满渴望的大眼睛小女孩,题为《我要读书》的照片发表后,很快被国内各大报纸杂志争相转载,成为中国希望工程的宣传标志,苏明娟也随之成为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
苏明娟长大后被朋友称为:“大眼睛”。
苏明娟曾说过,是“希望工程”救了我,救了千千万万贫困孩子,我以后也会帮助哪些贫困的孩子。
材料阅读,图片展示:15年后的“大眼睛”姑娘——苏明娟15年后的今天,苏明娟已经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
在希望工程的资助下,她顺利地读完了小学、中学。
《受教育权》的教学设计

《受教育权》的教学设计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闫玉群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需要人才的重要手段。
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明确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做一个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教学重点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难点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方法情境表演法、案例法、讨论法、多媒体展示等教学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导入新课名言赏析: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身的伴侣,最诚实的朋友。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请同学们谈谈对苏格拉底名言的认识。
自主探究活动一:多媒体展示《招工现场》某企业来到一个偏僻山区招收初中未毕业的少年外出打工厂方鼓动家长早点报名“别担心,我们会签合同”。
校方极力劝阻“接受义务教育是孩子的权利和义务”有些家长不以为然“这是我们的权利别人管不着!”请思考:⑴上述情境中,家长的说法正确吗?厂方的合同在法律上有效吗?为什么?(2 在上述事例中,未成年人可以通过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未成年人弃学打工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也是违法的。
既没有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也没有履行自己受教育的义务。
家庭、学校、社会都有维护未成年人受教育权利的义务。
未成年人自己更要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1 维护受教育的权利(板书)珍惜受教育的权利,首先要防止侵犯我们受教育权的行为,现实生活中,家庭、学校、社会侵犯未成年人受教育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利。
活动二:情景剧《放羊娃的愿望》名言赏析: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请同学们根据情景剧、培根的名言谈谈你的感想。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放羊娃的愿望:放羊——讨媳妇——生孩子——放羊,陷入贫困的怪圈,而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知识就是力量,我们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掌握知识、改变命运,就必须学习,接受教育。
《我的受教育权》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案[20 -20学年度第—学期]任教学科: 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r \・•- 二〕r ——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十二课《我的受教育权》的教学设计课程标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素质教育目标:(一)•情感体验点:能够自觉手法,树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的意识。
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的意识,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二)•能力培养点: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培养依法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能力。
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学会依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
(三)•知识储备点: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知道法律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教学设想:(一)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难点: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二)课型及教学思想课型:授新课借助教材,网上收集的资料,让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探究中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知道法律保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的意识,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培养依法同侵权行为做斗争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具:读书指导法、讨论交流、举例子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育人犹如春风化雨,授业不惜蜡炬成灰。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学设计

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7.1《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节课《享有受教育的权利》的内容,主要包括受教育权的含义、受教育权的重要性、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等方面。
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以及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对于权利和义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受教育权的具体内容和内涵,以及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
2.培养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受教育权的意识,提高学生维护自己受教育权的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四. 教学重难点1.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
2.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
3.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认识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尊重和维护他人受教育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如何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法律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吗?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受教育权的含义和重要性,以及我国公民的受教育权。
通过观看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对受教育权有更直观的认识。
(九年级政治教案)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教案

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教案九年级政治教案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了解受教育权,教育学生明白受教育即时公民的权力,又是公民的义务。
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的能力,增强学生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经过感受,体验,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会依法维权。
教学重点:珍惜受教育的权力,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难点:理解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过程:一,导入用事例引入。
提问:小女孩的做法对吗?(讨论,回答)(不对,从情理上讲行,成全了哥哥,牺牲了自己。
从法律上讲不行,因为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义务。
小女孩既没有珍惜自己的权力,也没有履行自己的义务。
)二,新授1,什么是受教育权(学生阅读教材回答)2,为了保障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国家采取了哪些保障?(物质上;法律上,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3,案例分析:小明的观点对不对?(案例见教材)(讨论回答)(不对,他只是认识到读书是一种权利,而没有认识到读书也是一种义务。
所以他的观点错误。
)4,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怎么办?(结合教材小丽小强的案例分析说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小丽父母的做法不对,侵犯了她的受教育权。
小强的做法不对,没有珍惜自己的受教育权。
学校对小强的处分也不对,同样的侵犯了小强的受教育权。
三,小结前苏联一位经济学家计算过,一个人进修一年可提升生产效率1.6倍,我国科学家曾测量,结果表明小学要比文盲提高生产效率43%,接受中学教育可提高108%,接受大学教育可提高300%。
这段材料启示我们什么呢?(讨论,回答)四,作业(案例分析,朱小强的事例)。
第一课时我的受教育权教案1

《我的受教育权》(上)教案(11)白柳中学彭萍一、教学目标情感方面:树立受教育意识,树立终身受教育意识。
能力方面:正确认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知识方面:知道教育对个人生活及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育对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
2.公民的受教育权。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多元互动、自主探究、案例教学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材料:引出“希望工程”导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1、维护受教育权利(1)学生结合身边实际举例,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侵犯中学生受教育权的行为有哪些。
(2)让学生回顾上一框所学内容,讨论:如果中学生自己不会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会怎样?得出结论:中学生必须学会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享受自己的受教育权。
(3)结合典型案例,让学生思考,假如你遇到自己受教育权受侵害的情况会怎么办。
启发学生去总结维权方式,帮助学生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联系教材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4)结合课本提出的一个以学生以群体为单位受教育权被侵犯的案例,设问:该校学生的受教育权被侵犯了吗?为什么?讨论:假如你是该校的一名学生,应该怎么办?假如你是该校的校长,应该怎么办?引起学生对该种情况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履行受教育义务(1)学生阅读课本三个材料,思考: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历史的进步使公民都能获得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机会是来之不易的,应该非常珍惜。
国家在经济并不发达的情况下大力保障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家长的努力保障了孩子的受教育机会,所以,作为学生,为了自己的发展、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师可用现身说法让学生理解过去教育条件之差,可结合《义务教育法》的修改让学生了解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
对于材料三的利用可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为了保障自己的受教育权自己的家长付出了什么?心血、精力、金钱……教师对材料还可作一个小的延伸:引导学生对自己所得到的国家和家庭努力予以保障的受教育权报有感恩的心。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

7.1维护受教育权第一课时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教案恩平市大槐中学蔡彩琼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使同学们了解受教育权的内涵,知道我国宪法关于受教育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理解教育对公民个人及社会的重要意义,理解受教育是既公民的一项权利也是一项基本义务。
能力目标:培养同学们的发散思维、探究分析能力;培养用已有知识论证自己观点能力;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同学们懂得去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责任感,能自觉树立起为祖国的崛起而读书的信念。
重点:知道受教育权的内涵难点:理解受教育既是公民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二、【课前准备】教师:收集相关资料,视频,图片,制作成课件并设计学案提前供学生预习。
学生:收集“知识改变生活”或“学习成就未来”的典型事例,并就当地情况,查找侵害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不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现象。
三、【教学过程】1、议一议:出示PPT,看视频《广东:歹徒当街行凶路人视而不见》以及地铁站“性骚扰”、“随地小便”、“旅客随地扔垃圾”等图片。
讨论以下问题:(1)看完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感觉?(2)这些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民素质如何?答:(1)路人的冷漠无情让人心寒。
鲁迅曾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视频说明了部分公民“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病态思想,没有社会正义感,国民素质低下。
(2)图片反映了我国国民素质比较低,人们缺乏社会公德心。
2、省一省:鲁迅在弃医从文时曾说过:“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作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
”这告诉我们,要提高我国国民素质离不开什么?答: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导入维护受教育权)3、看一看:看视频《“两会”数字:2012年教育经费占GDP4%》。
思考:(1)每年国家财政都会支出一部分教育经费,这是国家为公民受教育提供什么帮助?(2)国家为什么要提供这样的帮助?答:(1)国家为公民受教育提供物质帮助。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

《维护受教育权》教案2第二课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
能力目标:通过典型案例的讨论引导和教学启示,初步培养维护自己受教育合法权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时的重点是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难点是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程序:一、复习:1、填空: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______________的机会,以及获得__________的权利。
2、单项选择:在我国受教育()a 只是公民享有的权利b 只是公民应履行的义务c 只是义务而不是权利d 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3、不定项选择:在当今时代,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a 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b 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c 才能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d 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二、导入新课我国目前的现状是人力资源总量大,但质量偏低,人力资源地域差异明显,尤其是中国西部的文盲率偏高。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相当于世界70年代的平均水平,比发达国家至少滞后十几年。
在我国适龄人口中,80%以上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文化程度。
到XX年,中国受本科以上高等教育人数占总人口的13.9%,日本则是37.5%。
劳动力文化层次低,产业和行业间的人力资源矛盾突出,行业间发展不平衡。
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才集中在计算机、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
截止到XX年底,农林牧副鱼的从业人员中,小学文化程度的要占到43.1%,其中文盲11.8%。
各行业中,职业人员的结构也不尽合理;专业人员比重低。
城乡劳动力文化差距大。
目前,城镇人口的文化程度处在初中、高中阶段,农村处在初中、小学阶段。
所以说,劳动力文化素质的不均衡性相当严重。
我国要在今后20年赶上发达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加快现代化进程,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就必须大兴科教之风,就要从娃娃抓起,从培养人才的基础过程抓起。
八年级政治下册 7.1受教育权(第二课时)教案 粤教版 教案

十多年年间,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接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被评为希望工程的“全国希望之星”、“爱心助学金”项目的形象大使。2002年7月,苏明娟参加了高考,被安徽大学录取。今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讨论: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展示课题: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学生集体朗诵学习目标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小小游戏:
(老师手上握有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请同学抽取一支,如能抽到长的,本学期政治总评成绩就100分,抽到短的,就0分)
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如何? (不公平)
活动二、引入真实故事:
1、“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那一年,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了大学。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了农民。劳作一天之后,坐在门口横生的老树旁,内向的肖琴偶尔会目光空茫……
燕云哭着说:“等将来毕业后,我一定要让姐姐的小孩上一个很好很好的学校,不让这种悲剧重演……”而肖琴想得比较多的是怎样多赚一点钱,帮妹妹读完大学。她说:如果有可能,最想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条件的孩子读书。
教学设计表
教师姓名
学科组
初二年级政治
教学内容
7.1维护受教育权(第2课时)---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7上4课受教育权(教学设计)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课:知识让人生更亮丽项目二:受教育——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教学活动案例)邹城市南屯煤矿学校张西雷【设计理念】初中生活,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进入初中后,由于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会出现厌学、辍学现象。
学习仅仅靠兴趣就难以支撑,它更需要目标作指引,责任作动力,方法作加速器。
而加强学习意义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明确受教育不仅是宪法确认的一项基本权利,是丰富完善自己的需要,也是宪法确认的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就会加强学生的自觉性,增强责任感,会给学生的学习注入强大的动力。
在初中阶段,侵犯学生受教育权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家长由于认识上、经济上的原因,过早地让子女辍学务农、经商的现象还存在。
因此,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权利义务观念,提高维权能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教育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正确认识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2.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能够明确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之间的辨证关系。
3.知识: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教学重点、难点】1.“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因为,增强权利义务观念的目的,就是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但如何落实到实际行动上,既需要方法上的指导,又需要策略上的指点。
如,如何维护受教育的权利,别人侵权怎么办等等。
总之,真正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转化为现实的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2.“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因为,初中学生法律知识较为贫乏,对宪法、基本权利、基本义务等概念较为生疏,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由于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弱,对于受教育与个人、国家的关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把握起来也有较大的难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观察了解身边同学受教育权利的行使和受教育义务的履行情况;搜集青少年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受教育权和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案例。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维护受教育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让学生深入理解受教育权的概念及其在我国法律中的地位。
2.培养学生掌握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教育公平问题,培养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受教育权与其他权利的关系,提高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阶段,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结合案例和所学知识,讨论如何维护受教育权。
2.制定维权方案:要求每个小组针对案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一份切实可行的维权方案。
3.小组代表发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认真聆听,互相学习。
(四)课堂练习
5.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和评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维护受教育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教育对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增强法制观念,尊重和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受教育权。
3.培养公平、公正、公开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教育公平问题,敢于抵制和纠正教育不公现象。
4.培养团结协作、互助互爱的精神,学会关心他人,共同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
2.讲解我国法律对受教育权的保障:通过讲解相关法律法规,如《宪法》、《义务教育法》等,让学生了解我国法律对受教育权的具体规定。
3.分析受教育权的重要性: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两个层面,阐述受教育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4.介绍维护受教育权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受教育权,如向教育行政部门投诉、申请法律援助等。
2.指导学生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及他人的受教育权。
3.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我的受教育权教案

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十二课《维护权利,适应社会》第一课时我的受教育权(上)乐平中学谭海陕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下册十二课《维护权利,适应社会》第一课时我的受教育权(上)乐平中学谭海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自学守法,树立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的意识。
珍惜自己受教育工作者的权利,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的意识,自学履行受教育工作者的义务,树立自觉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经济权利的意识。
2、能力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培养依法同侵权行为作斗争的能力。
自学履行受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学会贪污维护自己的受教育工作者权和经济权利。
3、知识知道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
知道法律顾问保护公民的财产,知道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和智力成果权不受侵犯二、教学重难点1、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受教育工作者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工作者的义务。
2、“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继承顺序”。
第一课时我的受教育权(上)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受教育的意识,树立终身受教育的意识。
2、能力正确认识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3、知识知道教育对于个人生活及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知道公;4、教学重点:;教育对于个人生活和国家发展的重大作用;5、教学难点:;公民受教育权;6、教法:讲授、提问、多媒体相结合;教学过程:同学们好,今天很高兴跟在做的各位同学来一起探讨和分享这一堂课,导入:欣赏歌曲《校园的早晨》(播放多媒体)教师:同学们,会唱这首歌吗?听这首歌有什么感想?校园的早晨是美丽的,校园的早晨是充满朝气的。
同学们,当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里想起时,你可知道你正在享受着国家赋予你的受教育的权利?那么究竟什么是受教育权,国家为什么要赋予公民受教育权利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的受教育权”引入本课课题:我的受教育权(上)(媒体展示)一、感受教育对个人生活、国家发展的重大影响(板书媒体展示)1、(媒体展示)大眼睛苏明娟2、(媒体展示)邓茂云教师讲述一个贫困学生的求学经历,邓茂云,出生在广东省怀集县一个贫困家庭,在2001年,邓茂云以575分的中考好成绩被怀集一中录取,但就在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他父亲生病住院向别人借了5万多万元,但因治疗不彻底而丧失了劳动力,现家里吃饭都成问题,不用说读书,到底是继续读还是打工,一个很沉重的问题摆在邓茂云前面。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维护受教育权》优秀教学案例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几名学生代表分享他们小组的讨论成果,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然后,我将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我设计了以下作业:
1.撰写一篇关于维护受教育权利的短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会以一段引发思考的视频作为开端,视频中展示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种种挑战和困境。观看结束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这些学生在视频中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与他们的受教育权利有什么关系?”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受教育权利的重要性,并自然过渡到本节课的主题——《维护受教育权》。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导向为核心,设计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受教育权利的内涵。这些问题将涵盖受教育权的法律依据、现实生活中的侵犯现象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利等方面。通过这些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探讨中不断深化对受教育权利的认识。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章节教学的重要手段。我将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观点,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小组之间的竞争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氛围。
2.搜集有关维护受教育权利的新闻案例,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设计一份宣传海报,倡导同学们珍惜受教育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
五、案例亮点
1.紧密结合学科特点,凸显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价值
本教学案例紧紧围绕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将《维护受教育权》这一主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受教育权利对于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深入剖析受教育权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情感,体现了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价值。
受教育权导入案例(2篇)

第1篇小明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
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是每个孩子都应享有的权利,但是小明所在的小学,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保证他的受教育权得到充分保障。
一、案例背景1. 小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小明和奶奶一起生活。
2. 小明所在的小学位于偏远山区,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
3. 学校附近村庄的孩子较多,学校班级人数较多,教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
二、案例描述1.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小明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上学,与其他同学形成鲜明对比。
2. 小明学习成绩一般,但老师很少关注他,导致他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3. 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校课程设置不完整,小明在其他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无法得到发挥。
4. 小明所在班级人数过多,老师难以关注到每个学生的需求,导致小明在课堂上经常走神,学习效果不佳。
三、问题分析1. 小明未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这与我国《义务教育法》相悖。
2. 学校教学资源匮乏,师资力量薄弱,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效果。
3. 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导致小明在物质和精神层面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四、解决方案1. 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条件。
2. 关注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
3. 学校应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家庭应关注孩子的教育,与学校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五、总结受教育权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通过加强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投入,关注贫困家庭学生,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才能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为实现我国教育公平贡献力量。
第2篇一、背景张华,男,16岁,某城市一所普通中学的高中生。
他自幼父母双亡,与奶奶相依为命。
张华学习成绩优秀,热爱学习,但家庭经济条件十分困难。
由于奶奶年事已高,身体多病,无力承担张华上学的费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教育权》教学设计
平桥区王岗乡中心小学——李正艳【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进一步了解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知道九年义务教育的具体内容;同时,明确自己在受教育方面应尽的义务。
能力方面:
增强在受教育方面的权利观念和意识,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增强学生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观念,自觉地接受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认识受教育是适应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是把自己培养成社会人才的重要手段。
形成和强化学生珍惜受教育机会的愿望和情感。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从国家法律的角度对受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并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受教育权利的能力和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受教育的权利与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难点:九年义务教育
【教学过程】
一、受教育是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课前调查:说一说:我为什么要学习?
1、导入:古稀老人上大学
2001年教育部作出规定,进一步放宽参加高考的条件,取消年龄和婚否的限制。
结果当年全国就出现25岁以上的考生16265人,最大的73岁,实际录取25岁以上学生1924人,其中50岁以上的2人。
据《南京晨报》报道,2002年全国年龄最大的考生、73岁的汪侠老人9月9日开始上学了,汪侠高考成绩为213分,被南京医科大学录取为旁听生,与该校临床医学5年制的新生一起上课。
各抒己见:汪侠老人为什么要参加高考,重回课堂?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小结:无论公民的性别、民族、种族、社会身份等是否相同,都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我们只有不断地接受教育,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才能使自己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自学与探究:
(1)、什么是受教育权?
(2)、为什么受教育既是我们的权利又是我们的义务?
3、七嘴八舌:联系我们所学的科目(语文、数学、英语、历史、音乐……)说一说掌握知识对我们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小结: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
4、我来判案:“父亲不让女读书,少女与父对公堂”
江西于都县银坑镇一名十三岁的农村女孩因父亲剥夺了其受教育权而走上法庭,要求恢复其受教育权,继续完成学业。
这位女孩叫谢友兰,2001年小学毕业以优异成绩顺利升入初中。
可是,她的父亲谢明军却要求女儿辍学在家务农。
谢友兰自小就渴望长大后上大学,父亲的偏见让她很伤心。
为了读书,她请外婆、表哥等亲戚说情,可固执的父亲就是不答应。
小友兰急中生智找到了村里的干部,但是,当村干部找到谢明军劝说他让谢友兰读书时,谢明军却说:“孩子上不上学,是我家的私事,别人管不着。
”最后,在村干部的帮助下,谢友兰将其父亲告上了法庭。
于都县法院受理后,一审判决谢明军立即恢复谢友兰的受教育权,有义务让谢友兰完成学业,并对谢明军作出教育批评,要求他当庭向女儿道歉。
小组讨论与交流:
(1)孩子上不上学只是个人的私事吗?
(2)如果是孩子自己不想上学,她就可以不上学吗?
小结:受教育是一项基本的人权,是每个公民都享有的一种机会和一项权利,任何人都无权剥夺,包括自己的家长。
同时,接受义务教育也是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必须履行。
二、接受教育有保障
1、自学与探究:
(1)、什么是义务教育?年限是多少?答: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年限:九年(2)、我国的义务教育有哪些特征?答:九年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免费性免除我们的学费(这是国家对我们青少年的关怀),但仍需交必要的书杂费(为什么不能免收一切学习费用?这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
材料研读:《浙江省统计局关于2003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据抽样调查,2003年末浙江省全省常住人口4679.6万人。
浙江省全省小学在校学生340.29万人,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49%、99.85%,均比上年有所提高。
初中招生60.72万人;初中毕业升高中段的比例84.6%,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九年义务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
②普及性: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地区都要普及义务教育,无一例外。
还有其他特征,如强制性:是法定制度,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全社会必须遵守。
(3)、义务教育的权利是怎样保障的?答:法律保障、资金(物质)保障、师资保障
2、献计献策:
妈妈因与爸爸赌气而离家,不知去向。
爸爸又常常出去**而不做工养家,也不管小芳的生活。
新学期要开学了,小芳向爸爸要书本费,爸爸不但不给,还训斥她:“义务教育不是不收费吗?怎么又要我给钱!上学要花钱,就别上了,你也不小了,就去打份工,挣钱养家吧。
”
问:小芳的爸爸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小芳,为了争取读书的机会,应该怎样说服自己的爸爸?
活动步骤:
(1)找两个学生表演,关键在小芳与爸爸的对话上。
(2)将学生分成两个组,一组讨论小芳爸爸的一言一行,是否违反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一组讨论小芳应该怎样为自己争取受教育的权利,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3)全班交流,各小组派一名代表起来发言,然后同学之间再作补充。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义务教育的特点及应如何保障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
三、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1、小小游戏:
(老师手上握有长短不一的两支粉笔,请同学抽取一支,如能抽到长的,本学期公民常识总评成绩就100分,抽到短的,就0分)
你觉得这个游戏规则如何?(不公平)
2、引入真实故事:“一根稻草,两种命运”
那一年,肖琴五年级,妹妹肖燕云二年级。
要开学了,两个土家族小姑娘却在妈妈手里攥着的两根稻草前呆住了——“家里只供得起你们中的一个上学,这两根草一长一短,抽到长的去上学,短的留在家里做事……” 结果,妹妹抓了长的去上学,并经过勤苦学习,进入了大学。
而成绩一向优异的姐姐肖琴只能辍学回家,从此放牛打草,当了农民。
劳作一天之后,坐在门口横生的老树旁,内向的肖琴偶尔会目光空茫……燕云哭着说:“等将来毕业后,我一定要让姐姐的小孩上一个很好很好的学校,不让这种悲剧重演……”而肖琴想得比较多的是怎样多赚一点钱,帮妹妹读完大学。
她说:如果有可能,最想成为一名老师,可以帮助一些没有条件的孩子读书。
(活动目的:感受没有书读的孩子对上学的渴望和期盼,引导学生更珍惜国家赋予我们的受教育的权利。
)
3、人生AB剧:苏明娟的今昔对比。
1991年,《中国青年报》记者曾拍下苏明娟求学的照片,作为希望工程的宣传照。
苏明娟那双明亮的“大眼睛”和渴望求学的目光,打动过无数热心希望工程事业的人的心。
现在的苏明娟过得好吗?
十多年年间,苏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她接受希望工程的捐助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学业,并被评为希望工程的“全国希望之星”、“爱心助学金”项目的形象大使。
2002年7月,苏明娟参加了高考,被安徽大学录取。
今年已被安徽一家银行录用。
如果苏明娟最终没有得到接受教育的机会,现在她又会过得如何?
4、比一比:与没有书读的孩子做比较,找找我们的优势和差距。
(1)请列举校园里存在的一些厌学现象。
(如上课迟到、不按时完成作业、破坏课堂纪律、旷课逃课等。
)
(2)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危害?作为同龄人,你准备怎样规劝他们?
5、课后思考:你在履行受教育义务时,做得怎样?今后该怎么做?
(1)、我们要学会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
(2)、我们要珍惜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