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及适应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及适应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青年大学生面临着就业压力和适应挑战。
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探讨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旨在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心理调适建议。
一、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就业市场竞争激烈: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大学生面临更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2. 就业岗位不匹配: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专业技能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就业困难和心理压力增加。
3. 就业环境不确定性:社会经济形势不稳定、政策调整频繁等因素都会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加了他们的就业焦虑感。
二、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青年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果得不到有效缓解和处理,将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承受就业压力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学习工作效率。
2. 就业能力下降:过大的就业压力可能使大学生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其自信心和求职能力,进而影响到就业的顺利进行。
3. 社会适应困难:就业压力过大会使大学生在社会中感到无助和迷茫,影响其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青年大学生应对就业压力的策略为了帮助青年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压力,他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提升自身竞争力: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参加实习实践等活动,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
2. 积极调适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保持坚强,寻求心理辅导和支持。
3. 多渠道求职:不局限于传统的求职渠道,多利用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寻找就业机会,扩大求职范围。
4. 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加强社会实践和交往,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顺利就业打下基础。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一、前言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普遍关注。
据统计,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495万毕业生中145万待业;2008年559万毕业生中173万待业;2009年611万毕业生中196万待业;2010年631万毕业生中175万待业,而2011年又有660万大学生毕业,这就意味着2011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至少达到835万。
据测算,2011年,全年通过经济增长能够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总数仅约为1200万个,需要就业的人员总数超过2500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而且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会减弱。
本综述选取了5篇与大学毕业生就业相关的期刊,重点讨论毕业后就业问题。
5篇文章选取的角度也不一样,通过多角度的了解使我们在面对毕业后就业问题时能更好的应对。
就业问题说白了就是就业市场供与求的问题,现如今就业难既有市场饱和的问题,也有大学生自身的问题。
二、主题1.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对策建议》认为成因主要有4个方面:市场就业环境:1、高校毕业生的快速增长与我国经济结构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加剧。
20世纪末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走了一条投资和出口拉动的路子,投资主要投向了就业密度低的行业,而出口则主要是以技术水平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为主,其吸纳劳动力以教育层次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纳有限。
因此,在这种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下,经济增长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拉动作用有限。
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主要症结,并不是人才过剩,而是我国经济结构对中高层次人才需求不足造成的。
2、就业模式的转变与就业市场不完善间的矛盾。
高校方面: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2、高等教育定位不当,“攀高”倾向严重,导致培养的学生既不是实用型人才,也够不上研究型人才。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XXX摘要: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建设的工程师和新动力来源,曾经是高学历,高薪水,高能力的代名词,然后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面临着巨大的困难。
近年来,教育界和人力资源专家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了一定研究,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指引方向。
关键词:教育就业经济人才需求。
一.前言: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规模不断上升,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化教育,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
金融危机以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加凸显。
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经济发展模式、大学教育质量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等角度深入地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从政府、高校、企业和大学生四个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正文【存在的主要问题】1、由于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人学校的迅速扩张,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连续快速增长,给就业形势带来极大压力,使正处于经济转型期的中国就业市场呈现出一种矛盾现象。
【3】2、城乡新增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增大,这种情况也直接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
虽然国家和各省近年来出台了一些就业新政策,但有些政策缺乏操作性,执行起来比较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还没有与全社会的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很好的衔接。
【3】3、人才需求信息难以整合。
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社会化、市场化和信息化水平高。
网络资源开发不够,投入不足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还远未完善。
【4】4、许多学生在大三就开始为工作做准备,到处联系工作单位,而理论上这一年应该是学生专业知识的强化阶段,对于学生的学业至关重要。
学生不能很好利用这段时间可能会因为专业知识不牢靠而对以后的就业再成障碍。
【4】5、一些高校对毕业生就业重视不够,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变化的需求,毕业生与市场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
大学生毕业去向分析文献综述 (2)
影响大学生毕业去向因素分析文献综述每年的毕业季都是一个面临选择的季节,有人会选择继续读书深造,有人会选择开始就业,也有人选择待业在家。
每个不同的选择,都有影响它的因素,通过分析这些因素,我们可以知道哪些是我们能改变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更好的位置。
关键词:毕业去向因素分析不同选择的原因1、历年大学生毕业数量数据图:数据显示: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毕业生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80万一直跃升到2010年的631万,因此我国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
2、历年高校毕业生招生就业统计表:2006-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逐渐下降,而高校生毕业人数在不断增加,有数据也可以了解到,大学生毕业后不同选择的原因。
3、与来自经济地位较高的家庭的学生相比,来自弱势家庭的学生在家庭社会资本与个人社会资本上都比较缺乏。
4、大学生毕业选择就业或升学时,家庭社会交往广泛度对升学选择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而选择个人社会交往广泛度对就业产生了显著的正面影响。
5、社会资本对大专生和本科生就业落实率有较为显著的正的影响,但是对硕士和博士的就业落实率没有显著影响。
还有其他各种因素影响着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而以上几点则是在众多因素中比较突出的原因。
我们可以通过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进行总结及对造成这种去向的因素进行分析。
大学生毕业后的去向总结及分析:1、考研近年考研状况表: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大学生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和研究生的录取人数在不断地上升。
从历年研究生考试的报名情况来看,考研热持续不减。
一些人因为就业压力大而考研,高校考研率和扩招幅度在增长,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毕业生就开始考研;而有些人则一开始就选择考研,希望借此提高自身知识水平,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2,就业选择就业的原因:1.更早积累工作经验2、家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已为毕业后工作做好准备3.进入实践状态,为考研做准备。
4、能力比较突出,刚毕业就被企业录用。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毕业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文献综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出校园,踏入社会。
然而,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为了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出发,对该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教育体制问题教育体制问题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传统的教育体制下,注重的是对学生的理论知识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很多毕业生在校期间只注重应试,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导致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不足。
二、专业设置不合理另一个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是专业设置不合理。
一些学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社会需求,导致了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
例如,一些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而一些新兴专业却供不应求。
这就使得一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三、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的不适应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但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传统阶段,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社会的需求变化。
这就导致了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适应能力不足的问题,难以适应工作的要求。
四、就业信息不对称就业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信息不对称导致了毕业生无法准确了解到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动态,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同时,一些用人单位也无法准确了解到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和就业意愿,导致了双方在信息沟通上的障碍,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五、社会竞争压力大社会竞争压力大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包括同行业竞争、跨行业竞争等。
这就要求毕业生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和适应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工作机会。
六、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文献综述随着中国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
大学毕业生是国家和社会的宝贵财富,是人才资源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如果不能有效应对,不仅可能对人力资源市场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下面是近些年的一些关于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文献: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就业--一个社会资本的视角∙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是决定大学毕业生社会资本水平的最主要因素,而社会资本水平叉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行为及结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实证分析表明: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来衡量的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求职行为和工作落实情况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即社会资本水平越高的大学毕业生推迟就业的可能性越大,更愿意选择企业单位就业,期望的月薪起点越高,求职信心也越强,此外,他们付出的求职努力相对较少,而最终落实单位的概率较高.因此我们在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时不能忽视社会资本.2.促进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对策体系研究∙促进我国大学就业可以从政府、市场、高校和社会四个层面寻求对策.政府主要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岗位、调整大学生供给、建立相应的激励、引导和保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制度和政策环境;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机制、定价机制和竞争机制及保障市场运行的法律体系是形成大学生就业市场机制的重要内容;高校要通过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就业指导和提高就业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提供基本保证;用人单位和家长共同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就业则是大学生就业参与主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3.校大学生就业趋向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以河南高校(北区)为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人力资源,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意义重大.目前,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就是社会经验缺乏、对职场认识模糊等问题,对此,应在着重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同时,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校园网的辐射力和影响力.4.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对策研究文章在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大学生就业水平的四项对策措施:构建多学科交叉培养模式,增加大学生就业宽度;推进多元化教学改革,增强大学生就业厚度;强化实践创新训练,提高大学生就业强度;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加大大学生就业力度.5.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近几年由于国内经济发展放缓和高校毕业人数急剧增加的影响,就业岗位的短缺与待就业人数激增之间的矛盾加剧,加之现在大学生存在很多的不健康的就业心理问题,进一步严峻了就业形势.如何解决好大学生毕业与就业问题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以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入手,探讨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对策,以期为指导大学生顺利就业提出参考性策略.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在于我国人口多,大量过剩人口的存在;大学毕业生供求不平衡;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合理;用人单位用人存在盲目性和高消费;就业渠道不畅通等。
就业问题的文献综述
就业问题的社会政策之文献综述前言: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公众维持生计、实现人生价值和进一步改善物质精神生活的基本途径;就业是安国之策,就业不仅关系到劳动力与其他生产要素的结合,是生产力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是社会和谐的基础。
青年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性的问题。
世界各国各自采取政策解决这一难题。
本文主要是以欧洲发达国家(包括德国、英国、葡萄牙、瑞典、丹麦等国家)、日本、中国等等几个国家进行世界就业政策的文献综述。
主题:一、欧洲发达国家的就业政策。
1、欧洲发达国家青年就业情况,如下表:1980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丹麦——11.5 11.5 12.3 14.6 10.2 9.9 10.6 8.1 7.3 法国15.1 19.1 19.4 20.8 24.6 27.5 25.9 26.3 28.1 24.3 德国—— 5.4 6.2 7.6 8.2 8.2 9.0 10.0 7.9 荷兰9.3 11.1 10.5 7.8 9.7 10.2 12.8 12.1 9.5 14.1 瑞典 6.0 3.7 6.6 11.4 18.4 16.7 15.4 15.7 15.4 ——英国——10.1 13.6 15.5 17.4 16.2 15.3 14.7 13.5 19.5欧洲青年失业现象有以下几个特征:(1)、所有国家的青年失业率都远远高于成年人;(2)、青年失业率具有不稳定性和过渡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劳动失业率逐步下降,同时青年长期失业现象日益凸显,失业青年中的长期失业比率迅速上升,在欧洲多个国家里达到50%;(3)、从性别、种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教育水平等多个方面来看,青年失业具有显著的非均衡性,其中,青年弱势群体的失业率远远高于青年平均失业率,他们包括青年中的女性、少数民族、残疾人、贫困人群和低文化人群。
面对日益严重的就业形势,欧洲各政府不得不采取措施促青年就业,以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分析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其就业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因素,以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家庭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家庭因素一直被认为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对就业的期望、家庭对个人发展的支持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自主创业或者选择较为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家庭经济状况一般的学生可能更注重稳定性和收入水平。
此外,家庭对个人发展的支持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的期望和支持可以激励大学生更加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二、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个人的性格特点、职业规划、自我认知等都会对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性格外向、乐观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岗位,而性格内向、谨慎的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稳定性较高的工作岗位。
此外,个人的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也会对就业意愿产生重要影响,有清晰职业规划和自我认知的学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三、教育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教育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育背景、专业选择、学习成绩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教育背景较好的学生更容易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更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
此外,专业选择也会对就业意愿产生影响,选择热门专业的学生可能更容易找到就业机会,而选择冷门专业的学生可能面临就业压力。
学习成绩也是影响就业意愿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学习成绩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机会。
四、社会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社会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社会就业形势、用人单位需求、社会竞争压力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意愿产生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有大量的文献可供参考,其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一部分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主观原因,另一部分人认为主要认为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客观原因引起的。
辽宁大学仲夏教授的文章《从主观原因浅析大学生就业难及解决办法》指出,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更多的是应该从主观去寻找原因,其中,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有:1.目标不明确,甚至根本没有目标;2.专业不过硬,缺乏核心能力;3.对社会缺乏了解,没有任何社会经验;4.对自己认识不清,对职业期望过高;5.就业自主能力不足,创新意识不强。
最后,作者认为,大学生应该注意挖掘自己的潜力,全面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此来应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是由客观原因引起的。
其中,武汉大学舒服华教授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中指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一是社会机制亏欠大学生就业市场,又包括就业市场不够完善、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二是学校教育脱离大学生就业市场。
同样的,江汉大学的教授在《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高校对策思考》一文中更多的是从高校这个客观原因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他指出,高校存在的以下两个问题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第一,1. 高校在制定发展规划, 确立办学定位、办学思路时市场意识不强。
第二,2. 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影响了大学生就业。
当然,还有学者从政府角度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综合专家学者的观点,一方面,大学生自身注意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素质,增强就业能力。
另一方面,高校转变培养模式,政府畅通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将会达到很大程度的改善。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分析文献综述2200字文献综述题目大学生创业姓名汪传坤学号20xx213990所在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文献类型电子文献检索词大学生创业文献综述信息源NoteExpress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文献综述学院:物理学院专业:电子信息类班级:电信三班姓名:汪传坤学号:20xx213990【摘要】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每年的毕业生数量在逐年增加,20xx年毕业生总量压力更进一步增大,同时,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文献综述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所在单位)【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不胜数。
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关于就业难问题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综述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要求,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综述2012年6月1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的CNKI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主题对2002年至今的文献进行收索,检测出共有该类文献6828篇。
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有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总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等。
笔者从搜索的文献中随机挑选了30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的文献占33%,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献占32%,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占24%,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文献占11%。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一、前言大学生作为国家新建设的工程师和新动力来源,曾经是高学历,高薪水,高能力的代名词,然而,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规模不断上升,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因此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并提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此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影响当今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当今不少学者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成果。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综述和分析,对文献观点进行梳理,找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自变量。
并指出目前研究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二、正文1、大学生就业现状2011届大学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比例下降,读研比例上升:2011届大学毕业生中,有82.1%的人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1.6%的人自主创业。
有9.3%的人处于未就业状态,其中1.1%准备国内外读研,6.1%准备继续寻找工作,还有2.1%放弃了继续求职和求学。
2011届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为608.2万人,按本研究得出的比例推算,在毕业半年后调查时有约499万人受雇全职或半职工作,有近10万人自主创业,近57万人处于未就业状态。
2013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
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2013年底,将有100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13年还将有592万名大学生毕业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
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高达699万,比2012年增加19万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毕业生最多的一年。
2013届毕业生就业地点分析:2013届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成都、南京、济南、苏州;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10位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杭州、成都、郑州、青岛。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适应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适应策略研究毕业论文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面临着就业压力,如何应对这种压力,制定合适的适应策略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影响以及适应策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主要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指个体自身的特点,如就业观念、自身能力等。
外部因素则是指社会环境、经济形势等外部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首先,大学生自身的就业观念对就业压力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有着较高的期望,希望能够找到一份高薪、高福利的工作,这种理想与实际之间的差距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较大的就业压力。
另外,个体的自身能力也是影响就业压力的重要因素。
一些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自己的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这种不确定性也会增加就业压力。
其次,外部因素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原因。
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就业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都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
另外,一些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大学生就业形势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外部因素都会增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会对个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
心理方面,就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到个体的心理健康。
生理方面,长期的就业压力也会导致大学生出现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问题,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健康。
行为方面,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可能会出现逃避、消极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影响到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三、大学生就业适应策略针对大学生就业压力,制定合适的适应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适应策略来缓解就业压力。
首先,调整就业观念。
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理性对待就业问题,不要过分追求高薪高福利的工作,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
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下是一篇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综述,就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就业政策及其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及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但是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比如,一些大学生往往更加青睐稳定的国企、事业单位等传统行业,而私营企业、创业等新兴企业的就业机会占比较低等。
同时,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一些职业受到冲击使得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大学生职业规划不清晰,缺乏对市场的真实了解和对未来职业发展趋势的把握。
另一方面是行业结构不平衡,人才与岗位之间的匹配度不佳,导致一些岗位缺人或人才过剩。
增加学生的对市场的教育以及加大政策导向等手段可以缓解这个问题。
二、就业政策及其效果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其中包括:1、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从事工作,加强对农村、中小企业等就业领域的扶持。
2、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发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的作用。
3、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这些措施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例如,政府的“三支一扶”计划鼓励大学生走进基层,从而缓解城市基层单位人才缺乏的问题。
此外,各地也纷纷出台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这些政策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问题涉及众多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等共同努力来解决。
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培训、为基层和创业领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等,都是当前需要加强的方面。
文献综述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文献综述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毕业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乎个人的生活发展,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探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途径,旨在为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增大,毕业生就业问题备受关注,成为社会热点话题。
许多学者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各种观点和解决方案。
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研究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首先,研究角度多元。
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毕业生就业问题展开研究,包括政策层面、教育体制、市场需求等多个方面。
他们通过对不同角度的研究,深入分析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和原因,为解决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其次,研究方法多样。
在研究毕业生就业问题时,学者们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深度访谈、案例分析等。
这些研究方法不仅使研究结果更加客观和可靠,也为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思路。
再次,研究成果丰富。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如加强职业指导、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善就业政策等。
这些研究成果为政府部门和高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改善毕业生就业环境,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
二、毕业生就业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学者们在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毕业生就业问题依然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就业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许多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无法获取到准确的就业信息,导致错失就业机会。
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其次,职业指导不足。
当前,虽然高校开展了一些职业指导工作,但仍存在指导内容单一、指导方式陈旧等问题。
毕业生缺乏系统的职业规划和指导,容易迷失在就业的迷雾中,影响了就业效果。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关于《女大学生就业相关研究文献综述》,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女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其原因和对策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本文以学术期刊的重要搜索引擎“中国知网”为平台,键入关键字“女大学生就业”为高级精确搜索,在2014 年度截止10 月17 日,共搜索到137 篇相关的文章。
按照研究角度和研究对象的不同,笔者将这些文章归类梳理,总结出经验和不足,希望对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提供帮助.一、广泛研究类这类研究无论从题目还是内容上都不做具体分类和针对性研究,而是很广泛地对我国女大学就业难的1多的一类研究。
这类研究首先分析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然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比如,林宝灯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女大学生就业问题成因和对策》中认为,政府应加强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的制定,优化女大学生就业环境;高职院校提供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发挥女大学生自身个体支持的作用.马翠在《谈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中,提出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择业能力的不足和性别歧视;并且从完善女大学生就业市场体系、提高自身素质、保持良好心态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这类研究从整体全面的角度对女大学生就业难进行了分析,从政策、法律、社会、传统思想、家庭、学校及个人的角度论述了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又从上述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这种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没有结合具体问题、各专业和女大学生自身实际进行研究。
二、专业研究类根据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进行就业研究,共计18篇,占总数的13%,位列第三。
在专业研究中,关于理工专业的研究10 篇,师范专业2 篇,会计专业2 篇,建筑类、经管类、农业类和哲学专业各一篇。
在关于理工专业女大学生就业难的研究中,侯菊英等的《对理工科女大学生行为文化建设的思考》提出就业难的原因是学习兴趣下降、信心不足、社团活动参加不多、生活单调交往能力差等;从营造成长环境、加强女性教育、提升理工女生的综合素质、增强理工女生的自信等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文献综述:谈大学生就业心态
文献综述:谈大学生就业心态第一篇:文献综述:谈大学生就业心态谈大学生就业心态摘要:就业心态失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 转变大学生的就业心态, 是解决当前我国面临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从大学生个人、高校、社会等多个方面采取多种措施, 促进大学生就业心态的转变, 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态;就业难正文:在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同时,我国高等教育也从“精英教育’’时代走进了“大众化教育”时代。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1年是117万,2002年145万,2003年是212万,2004年是280万,2005年是338万,2006年是413万,2007年是495万,2008年是559万,2009年611万,到2010年已经超过630万,十年间翻了近六番。
近年来,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环境现状与前景令人堪忧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为了促进大学生就业,国家和各地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鼓励企业吸收大学生就业等等。
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促进大学生就业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但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社会各界的努力固然重要,大学生自身转变观念、有良好的就业心态,也是极为重要的。
时下,许多毕业生只愿留在大城市、大单位,似乎这样才有面子,才能体现价值,对于人才需求很大的民营企业、农村基层等,则很少甚至不予考虑。
前不久,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对大一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90%以上的学生毕业后想留在城市就业。
有的毕业生脱离实际,对薪水期望值过高,希望毕业后两三年就能买房买车。
有的毕业生自身不努力,总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所谓的“关系”上,找不到工作便干脆自暴自弃,当“啃老族”,丧失了年轻人应有的拼搏进取精神。
每一位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
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我国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如何通过教育改革来改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文献综述一、研究的背景就业是指在一定年龄内的人们所从事的,为获取报酬或为赚取利润所进行的活动,教育与就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受教育的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就业,这里教育就成为了一项投资,以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中赚取更高的利润来弥补所投入的成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得到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高等教育迅猛发展,但另一方面,就业的形式却越来越紧张,接受教育并没有带来更好的就业前景。
20世纪末以来我国高校毕业生整体就业难度持续增加,遵循国际通用的关于失业的定义,我国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高校毕业生失业问题。
这样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毕业生的失业率是社会整体的失业率的几倍。
上述这些情况都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能否通过教育的改革来改善毕业生就业情况。
近几年我国对教育改革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们该如何改才能有效的缓解毕业生就业的难题。
二、研究的成果(一)、对毕业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的研究对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人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
第一种观点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认为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于供需的不平衡导致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出现了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教育作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究其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人力资本概念的提出(1935年沃尔什发表的《人力资本观》文章中首先提出)以及完善(代表人物:舒尔茨,丹尼斯,贝克尔),在人力资本理论中,教育被摆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美】舒尔茨著,蒋斌、张衡译:《人力资本投资-教育和研究的作用》,商务印书馆,1990)。
但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知识分子失业”和大学毕业生失业问题在各国蔓延。
菲利普.库姆斯指出,“知识青年大量涌向本以饱和、又被严重的经济衰退进一步削弱的就业市场,从而引起职业队文凭等级的要求突然急速提高,造成了普遍的个人痛苦和不祥的政治动荡”(菲利普.库姆斯著《世界教育危机》,赵宝恒,李环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文献检索关于大学生就业问题综述
关于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综述引言:就业是民生之本,劳动者的就业状况不仅关系到一国的经济发展,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
大学生就业问题更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各国都非常重视,中国更因为其特殊的国情,而备受各界学者关注。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时下急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很多,本文主要从毕业生自身,高校,用人单位以及就业市场四个方面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而, 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进行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高校扩招歧视就业能力北京大学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副部长李军凯说,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四点原因,包括专业设置与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有偏差;中小企业招聘人才缺乏规划;学生知识与实际应用难以衔接;女生普遍缺乏职业规划等。
一:首先我们从大学生自身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当前越来越多的学者, 将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矛头对准了大学生自身, 以宋国学、黄敬宝为表学者, 认为大学生们自身的就业能力不足导致失业的观点, 但他们仅给出理论性解释, 没有非常充分的实证分析。
尽管如此, 二位学者对就业能力内涵的详尽解释给其他研究者以启发。
宋福进(2002)分析了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指出这一指标在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不同学历层次的替代程度与价格弹性不同。
王小波(2002)专门就“女学生就业难”问题展开调查,认为女学生在就业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凭借自身较高的素质,在付出更大的搜寻成本后,许多女大学生仍然会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
岳昌君等(2004)分析得出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个人付出的求职成本对求职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利于提高起薪水平,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的影响。
论文写作,市场。
闵维方等(2005)通过对比分析表明内因是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学校提供的求职信息对求职结果和起薪水平都有显著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和社会关系对就业的影响开始凸现。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文献综述
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文献综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他们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就业压力。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以期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启示。
一、家庭压力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但也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研究表明,家庭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压力和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教育背景等因素都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压力感受。
一些家庭会对大学生的就业有过高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找到高薪、稳定的工作,这种期望会给大学生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
此外,家庭的期望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导致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感到迷茫和困惑。
二、学业压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面临着来自学业的巨大压力,这种学业压力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学业成绩、专业选择、实习经验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前景。
一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为了追求更高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机会,导致他们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
此外,一些专业的就业前景较差,也会给大学生带来就业压力。
学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乏自信心,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表现和心态调整。
三、社会竞争压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就业市场变得越来越竞争激烈,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巨大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社会竞争压力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就业市场上,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包括同龄人的竞争、社会经验丰富者的竞争等。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时会感到无力和沮丧,影响到他们的就业信心和求职表现。
此外,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就业压力。
四、心理压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就业压力。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是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来源之一。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就业压力时会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影响到他们的求职表现和心态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姓名(所在单位)【摘要】21世纪的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的时代,全国各领域的竞争也与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我国由于经济水平的提高,各高校的招生率也日益上升,大学生的数量急剧增加,每年走向社会的毕业生多不胜数。
再加上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心理压力与自身能力不足,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这里,笔者通过阅读近年来的一些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通过分析比较得出了关于就业难问题方面仍存在的不足,也对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分析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难;研究综述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 人才供应关系明显变化,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 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要求,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殷切期待,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高校毕业生的热情关怀。
在这个大背景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对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文对大学生就业难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与分析,并指出了目前研究所取得的成绩和仍存在的不足,并对大学生今后的就业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大学生就业研究现状综述2012年6月10日,在重庆师范大学校园网的CNKI以“大学生就业难”为主题对2002年至今的文献进行收索,检测出共有该类文献6828篇。
从研究的主题看主要有国外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经验及其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总论, 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构建, 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创业难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与心理问题研究,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等。
笔者从搜索的文献中随机挑选了30篇进行比较分析,发现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分析的文献占33%,关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文献占32%,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占24%,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的文献占11%。
由各部分所占比例可以看出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文献比较多,但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文献却很少,在就业指导方面仍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的文献就更少。
我们在关注大学生就业难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到学生的就业指导,以及指导上仍存在的不足,以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下顺利进入职场,以此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并提升毕业生就业率。
此外,就写作内容来讲,针对某类型、某地区的大学生就业的研究论文也甚少。
在30篇文献中,仅有2篇该类文献。
然而,对于贫困边缘的这类大学生,往往是构成就业难的主体部分。
也就是说,解决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也就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这说明我国针对
各类型、各地区或各所高校实际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以及就业指导还有待于进
一步加强。
二、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的研究现状综述在随机抽取的30篇相关文献中,有10篇文献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通过阅读后,发现这些文献主要针对大学生人数与就业岗位之间的供求关系,大学教育与市场需求,大学生就业观念与心理,社会环境的影响,地区发展不平衡,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家庭背景的限制等这些方面来来分析了当代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就现在就业的形式看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1就大致为这些。
而“我国从1999年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已达到115万人,而到2011年高校毕业生猛增到650余万人,预计今后三年内毕业生数量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
”由此可见, 大学生数量和市场的供求关系
以及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是构成其就业难的主要因素。
从2002年至今,导致大学就业难的因素多种多样,当代学者也从各角度,各层面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之策,因此,大学生应该多从自身角度出发,分析自己就业难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才能顺利走进竞争压力大的职场。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研究综述在30篇文献当中,有9篇文献分析了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
题。
该类文献主要从转变就业观念,加强自身能力,做好职业规划,政府工作,经济发展,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有学者对国外关于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一些外国国家对就业难的对策。
[]日本劳动省为有效遏制日益恶化的就业2形势,于 1994 年启动一项“全面就业支持计划”(Total Employment-Support Program,TESP),期望能创造大约 100 万个工作岗位,通过政府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美国是鼓励创业
精神的典型代表;1998 年,法国、意大利、英国与德国四国教育部长签署的索邦宣言(Sor-bonne Declaration)明确指出大学生就业力的提升是大学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英国在提升就业能力方面有两项重大举措:一是充分利用志愿者行动为学生提供工作经验;二是创建新的基础学位(foundation degree)。
但从研究的对象看,国内都是针对普遍的大学生就业现象,没有对某种类型或地区的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对策分析。
而国外,多是由政府帮助,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虽然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可以看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渐得到人们重视,但研究方向总体比较单一,研究主题大致相同,与国外相比,不具有新颖性。
除了对普遍就业现象的对策之外,学者还应该对具体的、贴近大学生生活的相关方面进行研究,针对比较符合一定种类的大学生做出相应的解决之道,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
四、对大学生今后就业的展望就目前我国现状来看,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庞大的待就业人数、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不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等都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不利因素。
但是,已经回暖的金融危机、国家的经济繁荣、就业岗位的增加、相应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家领导人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视又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
从目前我国学者们对该领域的研究结果来看, 也为大学生提供了就业难的原因分析,并做出了相应的就业指导。
有学者指出,[]就业指导应树立以下几个应有的理念和操作模3式:一是就业指导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平等、互动的模式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应专业化和专家化;三是就业指导应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四是就业指导应使大学生构筑职业生涯的四个支柱这四个支柱是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共生活和学会生存。
此外,从高校就业指导的研究方法来看,必须注意贴近社会需要
实际,贴近学校实际,贴近学生特征实际。
根据学生的家庭背景、就业心理、就业趋向对不同类别、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实际进行研究。
从研究现状来看, 虽然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由于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晚, 所以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不过,就目前的就业现状来看,只要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自身原有能力基础上再从各方面加强职场所需的各种能力,降低自己就业眼光,再在专业人士的就业指导下就一定能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为社会做
出自己的贡献,并实现自身价值,前途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1[] 艾美芳,中国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225~226 2[] 李晓颖,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国外的研究与经验(J),西北人口,2010,02:61~66 3[] 仝辉,大学生就业指导文献综述(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