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第4、5页。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操作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建立“升”和“毫升”的正确表象。
2、通过实验操作知道1升=1000毫升,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准备:1、100毫升的量筒、1000毫升的量杯。
2、学生准备1毫升、10毫升的针管(去针头);1个透明的玻璃杯;准备一些用升和毫升为单位的用品。
教学注意事项:提醒学生操作时节约用水,玻璃器皿轻拿轻放,注意安全,不要弄湿其他物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正处在炎热的夏季,老师要提醒同学们多喝水,注意防暑。
关于喝水也有一些小常识。
教师出示小资料,学生阅读。
师:从中你了解到哪些数据?生:我知道一个人每天需要喝1500毫升的水。
师:毫升是计量什么时要用到的单位?生:计量液体的多少时要用毫升做单位。
师:还可以用什么做单位?生:升师: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和毫升作单位。
那么1500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升和毫升的知识。
二、建立毫升的观念1、玩一玩1毫升的水(1)猜一猜:1毫升有多少?生:一点点。
(2)玩一玩:用针管吸1毫升的水,放在手心里玩一玩,观察1毫升水有多少?(注意观察学生是否吸水到一毫升的刻度线,并非吸满针管就是1毫升。
)(3)数一数:小组合作,数一数1毫升水有多少滴?学生汇报所得的数据。
教师小结:用这样的针管来滴水,1毫升水大约有22滴左右。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
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篇:四年级数学《升和毫升》教案第一单元升和毫升升和毫升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测中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升”和“毫升”以及二者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部分内容在《大纲》版教材中都作为量与计量的内容并且安排在高年级学习“体积”之后,主要认识“容积”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本套教材把升和毫升的认识安排到四年级上学期,并且安排在第一单元,有以下两点思考:第一,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瓶饮料245mL、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
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
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第二,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另外,主要考虑9月初,天气还很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既高兴,也易于学习知识。
本单元的教育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了解容积的意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1升=1000毫升,会用字母表示升和毫升。
2、通过实验操作等数学活动,感受“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能表达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本单元共安排了2课时。
第1课时,认识“升”和“毫升”。
教材设计了两个数学活动,第一个数学活动,通过比较两个杯子哪个杯子装水多,使学生了解容量(容积)的概念。
教材先出示了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空杯子,提出“哪个杯子装水多”的问题,同时通过书中同伴的交流介绍了两种方法:一是先把其中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中,然后根据第二个杯子水的情况,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二是先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再分别倒进同样大的杯子里,观察、比较这两个杯子水面的高低,判断哪个杯子装水多。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基本情况:1.1 教材名称:《升和毫升》1.2 教材简介:《升和毫升》是小学数学中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主要教授学生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
通过学习本课程内容,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升和毫升,学会如何使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了解计量的标准化方法以及与计量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瓶装水的升毫升计量。
1.3 教学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年龄在8-9岁之间。
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的大小、加减运算等。
1.4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升毫升的概念,能够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并了解升毫升计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采取适当的计算方法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在实际计量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逐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合理使用计量工具,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日常生活中的计量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1.5 教学时间:本课程总计2节课,每节课时长40分钟。
二、教学步骤:2.1 教学前导:师生互动问答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了解关于计量的一些基本概念。
2)通过师生互动问答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预热,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
2.2 教学核心:活动设计活动一、学生观察瓶装水的毫升标签1)老师让学生自行分为小组,放置在每组桌上的一个大瓶装水,并让学生观察瓶装水的毫升标签上的数字。
讲解毫升标签的概念,提示学生如何观察、理解和正确使用毫升标签。
2)要求学生对自己瓶装水的标签进行记录,并券记下自己瓶装水的毫升量和几份升毫升。
引导学生探究如何将毫升转换到升,并且计算升和毫升的关系。
活动二、学生搭建比例计1)老师发放不同形状的材料(如纸板、美工刀、剪刀等),要求学生进行物质材料的分类和归纳。
2)引导学生思考物质量的计算方法,带领学生根据比例关系搭建比例计。
通过比例计的搭建,叶学生体会到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和计算方法,并且掌握比例的概念和应用。
2.3 教学总结:巩固知识在讲授完毕后进行师生互动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对教学内容和活动进行总结。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使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含义。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热情。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概念(1)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
(2)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2 升和毫升的运用(1)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2)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液体体积、计算液体容量等。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测量和计算的能力。
3.2 教学难点(1)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升和毫升。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2 教学手段(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应用。
(2)实物演示,如量筒、杯子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如长度、面积单位。
(2)引入体积单位,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
5.2 探究与实践(1)分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2)小组合作,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液体体积、计算液体容量等。
5.3 巩固与拓展(1)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算。
(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的收获。
(2)教师点评,强调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升和毫升教案
教学重点
知道面积单位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每两个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个人修改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4)一本书的封面大约有2( )。
五、一个正方形桌面上, 正好摆放了36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桌面的面积是多少:
下面每个方格代表1平方米, 每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周长是多少?
面积:
周长:
面积:
周长:
六、下面各图都是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起来的,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哪个图形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小?(单位:厘米)
4CM 3CM
2CM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0平方米=( )平方分米
16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6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18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7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六、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1)教室的长是8( ), 宽是6( )。
(2)教室的占地面积是48( )。
(3)一个足球场的草坪有4800( )。
小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我会写.
物品名称
新华字典
三角板
练习本
牛奶
钢笔
圆珠笔
单价
49元2角
1元2角
2元3角
2元5角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使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体积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1.2 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1. 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单位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升和毫升的定义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它们是体积的计量单位,升是较大的体积单位,毫升是较小的体积单位。
2.2 升和毫升的换算关系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1升=1000毫升。
2.3 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选择商品的容量、烹饪时食材的配比等。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升和毫升的应用。
3.2 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进行讨论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3 实践活动设计适量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计量单位的重要性,引出本课主题。
4.2 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采用PPT、图片等形式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4.3 实例分析给出生活中常见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实际中的应用。
4.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实例。
4.5 实践活动设计适量实践活动,如填写表格、换算练习等,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升和毫升的理解程度。
5.2 实践活动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其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升和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介绍升和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实验、医疗卫生等。
四年级数学上册《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升与毫升的转换。
2.培养学生运用升与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液体体积的测量和计算。
3.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法,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选做题(任选一题):
a.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有关升与毫升的应用题,并给出解答。
b.深入生活,调查了解周围环境中哪些地方使用了升或毫升作为容量单位,并简要说明。
3.思考题:
a.请思考升与毫升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便利。
b.如果给你一个未知容量的容器,你会如何测量它的容量?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升与毫升的概念及换算关系,能够熟练地进行换算。
2.将升与毫升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和计算液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生活中常见的液体容器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容积单位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情景导入、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升与毫升之间的关系。
2.运用图表、教具等辅助教学工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和记忆升与毫升的换算关系。
3.设计丰富多样的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方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能够正确区分和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环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
难点:理解和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三、教学准备教具:PPT、实物模型、容积瓶、水。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小组合作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容积场景,如饮料瓶、油桶等,引导学生关注容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多少升或毫升吗?2. 探究新知(1)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教师通过实物模型和PPT,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1升(L)= 1000毫升(ml)(2)演示实验教师用容积瓶和水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和毫升的换算过程。
3. 巩固新知(1)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练习题学生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怎样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可以举例说明。
五、课后作业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1. 一瓶饮料是500毫升,小明喝掉了200毫升,还剩多少毫升?2. 妈妈买了2升牛奶,用掉了1.5升,还剩多少升?六、教学评估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注意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准确性、合作态度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补充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要关注学生对升和毫升概念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
八、教学延伸为了加深学生对容积单位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超市或工厂的仓库,让学生观察和了解不同商品的容积标识。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
名师教学设计《升和毫升》完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和换算。
培养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内容概述:介绍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
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和换算,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和换算。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提供实际案例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使用升和毫升的道具或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升和毫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2 讲解:讲解升和毫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意义和应用。
讲解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4.3 案例分析: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量和换算。
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4 练习:提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小组讨论的表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5.2 评价内容:评价学生对升和毫升的概念的理解程度。
评价学生对升和毫升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程度。
xx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设计《升和毫升》
xx小学教师资格面试教案设计《升和毫升》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用来表示液体容积的单位。
2.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的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及换算方法。
2. 难点:运用升和毫升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升和毫升的实物教具、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练习本、笔等学习用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升和毫升的概念,如:一瓶矿泉水、一升牛奶等。
2. 新课讲解:(1)介绍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通过实物演示、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升和毫升的大小。
(3)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进行计量和换算。
3. 课堂练习:(1)让学生完成一些有关升和毫升的计算题。
(2)分组讨论:如何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
4. 实践活动:(1)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用升和毫升表示。
(2)让学生尝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升和毫升,如:计算家庭用水量、饮料容量等。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升和毫升的概念、换算方法及运用。
2. 设计一道关于升和毫升的家庭作业题。
3. 收集生活中的升和毫升实例,下节课分享。
注意:本教案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可适当调整。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讲解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2. 课堂练习环节,检查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以及对升和毫升概念的理解程度。
3. 实践活动环节,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估其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的优点和不足,如:教学方法、课堂组织、学生参与度等。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 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辅导计划。
八、教学拓展:1. 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汽车油箱、农业灌溉等。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进行换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书本、升、毫升的容器、小黑板、尺子等。
2. 学生准备:笔、纸。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 教师用升和毫升的容器展示给学生,让他们观察并猜测容器中的液体量。
2. 引导学生思考,当液体超过1000毫升时应该用什么单位来衡量。
第二步:概念讲解1. 教师给学生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升是容积的基本单位,毫升是升的一千分之一。
2.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掌握换算关系:1升 = 1000毫升。
第三步:练习与巩固1. 教师出示一系列容器图片,给学生练习估算容积,例如一个杯子大约有多少升和毫升。
2. 学生互相配对,分别取一个容器并测量它的容积。
3. 学生向全班报告他们测量到的容积,并与其他学生讨论结果。
第四步:合作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给出一个容器,让学生测量容积并记录下来。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和交流,尝试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3. 学生将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写在小黑板上,并与全班分享。
第五步:拓展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升和毫升单位的实例,例如购买牛奶或洗发水等。
2.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思考如何应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准确的衡量和比较。
3. 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法写在纸上,交给教师进行评估。
四、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换算练习,例如:1.5升等于多少毫升?2.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记录使用升和毫升单位的场景,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升和毫升的概念和换算关系,提高了观察、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将能够更准确地运用升和毫升单位进行衡量和比较,提高日常生活的实用性。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
四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教案范文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容积单位,如水杯、可乐瓶等。
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不同容器的容积大小。
1.3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展示和观察,激发学生的直观感知。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容积单位的认识。
第二章:升和毫升的定义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升和毫升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培养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定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示例,演示如何使用升和毫升进行容积的计算。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示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升和毫升的概念。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计算和应用。
第三章:升和毫升的换算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
3.2 教学内容讲解升和毫升的换算规则,包括1升等于1000毫升等。
引导学生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练习。
3.3 教学方法提供换算表格和练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换算方法。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练习和讲解。
第四章:实践活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2 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活动,如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进行升和毫升的换算。
引导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如厨房烹饪、饮料分配等。
4.3 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活动指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鼓励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发现和问题解决过程。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升和毫升的定义、换算和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分享对升和毫升的理解和运用。
5.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加深对升和毫升的理解。
第六章:升和毫升在生活中的应用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运用升和毫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升和毫升(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苏教版
升和毫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意义,知道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意义,掌握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
2. 教学难点: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量筒、烧杯、滴管、容积瓶等。
2. 学具准备:每组一套量筒、烧杯、滴管、容积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如饮料瓶、洗衣液瓶等),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容积单位,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升和毫升。
2. 探究新知(1)认识升和毫升①让学生观察量筒、烧杯、滴管、容积瓶等容器,说出它们的容积单位。
②教师讲解:量筒、烧杯、滴管、容积瓶等容器通常用来测量液体的体积,它们的容积单位分别是升(L)和毫升(mL)。
(2)升与毫升的关系①让学生观察量筒和烧杯,说出它们的容积。
②教师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即1L=1000mL。
(3)升与毫升的换算①教师示范:将1升的水倒入量筒中,再用量筒量取1000毫升的水,观察两者的关系。
②学生练习: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练习。
3. 巩固练习完成课本练习题,巩固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升和毫升的概念,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5. 课后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进一步巩固升与毫升的概念和换算方法。
五、板书设计升和毫升1升=1000毫升1L=1000mL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意义,掌握了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升与毫升的换算。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 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毫升与升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毫升与升的认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毫升和升的定义、关系,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毫升和升的定义,掌握1升等于1000毫升,并能进行简单的容积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毫升与升的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 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2. 学具:量筒、毫升和升的容器、水、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容器,如瓶装饮料、桶装水等,引导学生观察容器的容积单位。
2. 提问:谁知道这些容器上的容积单位是什么意思?3.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容积单位——毫升与升。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毫升与升的定义,展示1毫升和1升的容器,让学生直观感受。
2. 讲解1升等于1000毫升,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 示例讲解容积单位换算,如:将2000毫升换算成升。
4. 学生练习:将给定的容积单位进行换算。
三、动手操作1. 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用毫升和升表示。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学生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小结1. 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学习了毫升与升的认识,掌握了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板书设计1. 毫升与升的认识2. 主要内容:毫升与升的定义、关系、容积单位换算六、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记录其容积单位,并尝试进行换算。
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毫升与升的认识及容积单位换算。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
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精选5篇)第一篇:四年级第一单元《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升和毫升》教学设计张立者四年级教学内容:认识容量和升,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以往教材中是安排在认识体积之后学习的,但在学生的生活中已被广泛运用,学生具有一定的感知。
教学要求: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
能力目标:增强空间大小的量化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际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在操作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操作法教学组织形式:4人小组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师:同学们,今天请你们帮老师们解决个小问题。
我和周老师比赛喝水,周老师用a杯子,我用b杯子,她说她喝的多,我说我喝的多。
请同学们帮帮我们吧,到底谁喝的多?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两个杯子粗细高矮都不同,肉眼不容易观察)生1:把b杯子倒满水,往a个杯子里倒,如果倒满了还有就是b 杯子大,要是没倒满,就是a杯子大。
生2:拿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分别把ab两个杯子的水倒进去,就能比较了。
(相同杯子应选取细一些高一些的)师生共同操作实验,得出a杯子大的结果。
师:同学们,周老师赢了是因为她选的杯子所装的水多!那么哪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板书:容量)容量就是一个容器所能容纳的液体的多少,容纳的液体越多,容量越大,反之容量越小。
注意必须是液体!师:比如刚刚这两个杯子,我们可以说,a杯子的容量比b杯子的容量大。
反过来呢?生:b杯子的容量比a杯子的容量小。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这样说一说?和这个水瓶比较呢?和水盆比较呢?生联系说这样完整的话。
二、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师:同学们,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容器的容量有大有小,那计量液体容量我们用升和毫升作单位,升和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
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五篇范例)第一篇: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教案13:毫升和升的认识(一)奉教院附小教学内容:P26—27,毫升和升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操作,认识毫升和升,并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2、知道可以使用毫升和升描述液体的多少,知道毫升和升之间的进率。
3、在初步形成毫升、升实际多少的表象基础上,能与生活中的常见实物建立联系,正确运用单位。
教学重点:1、认识毫升和升,初步建立毫升和升的量感。
教学难点:毫升和升的测量与估计。
教学关键: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感受升与毫升的实际意义及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量杯, 250ml茶杯,水若干升,滴管,10ml20ml针筒若干支,饮料1升装若干瓶。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出示两个大小有明显区别的水壶:这两个水壶哪一个能盛的水比较多?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壶:观察这两个水壶,哪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2、提问:你知道哪种量多?怎样才能比较这两种容量呢?小结:为了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多少,我们要使用统一的确定的单位——毫升来计量液体的多少。
(板书:毫升)3、认识容量单位“毫升”和“升”。
提问: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像毫升这样计量液体多少的单位还有什么?(板书:升)小结: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毫升和升来做单位。
可以用字母ml和l表示。
Ml和l来自于英文单词的首字母。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毫升和升的知识齐读(板书:毫升和升的认识(一))(说明:毫升与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所以从生活实际入手,先让学生明确比较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统一容器的大小,但要具体准确测量和计算容量的大小时要使用统一单位)二、感知毫升 1、1毫升到底有多少呢?用滴管吸1毫升水,滴入量筒中,看一看1毫升水有几滴?2、观察量筒中的1毫升怎么样?那10毫升水在量筒中会到什么位置呢?(用笔作记号)3、猜一猜:一小瓶眼药水有多少毫升?生活中还有什么物品的容量大约是10毫升?同学们都收集了一些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谁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
《升和毫升》教案(精选3篇)《升和毫升》篇1一、教材分析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
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
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
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
主要有以下几点: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
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
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
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
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
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
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
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
教学目标:
1、知道一般使用“升”、“毫升”作单位表示液体多少,了解1升、1毫升的实际大小。
2、知道毫升、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会通过换算,将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转化成同一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
间的计算。
教学重点:知道毫升、升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1、进行毫升、升之间的单位换算。
2 、不同单位表示的两个量之间的加减计算。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口渴的时候,你最多能喝下几杯水呢?
谁喝的杯数多,谁就喝得多,是这样吗?
用什么单位来比较他的大小呢?
在测量水、油等液体的多少时,可以用毫升作单位。
几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单位:毫升和升。
新课探究。
探究一:
毫升的认识
1毫升水,到底是多少呢?
1毫升可以写成1ml 。
2、体验感悟
(1)牛奶、口服液、雪碧、沐浴露展示
(2)还能说出更多标有毫升的物品吗?
探究二:升的认识
1、在测量液体容量时,还有别的单位吗?下面请同学们带着以下4个问题自学书第27页。
问题一:测量液体的另一单位是什么?
问题二:它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问题三:可用什么符号表示?
问题四:它与毫升之间有什么关系?
2、交流并板书:
升(l)
1升=1000毫升
根据所得到的关系,我们一起来感知1升究竟有多少呢?
小结:1升就相当于我们平时喝的2瓶矿泉水的容量。
升和毫升都是用来计量液体容量的单位,但在测量较多液体的多少时,一般用升来做单位。
根据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换算。
练习册P18。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升和毫升》的教学设计篇1课题:升和毫升教学内容教科书p10-11例题p12“想想做做”课型新授课上课时间课前问课:教材没有用定义的方式说明容量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获得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
让学生观察、比较,感受容器盛水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体会容量是有大小的。
再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最后通过简单的估计活动,强化学生对1升大小的体验。
教学目标: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计量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学生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的含义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容量单位“升”概念的建立。
教具准备:课件;水壶2个、茶杯若干、1升的量杯、1立方米的正方体容器等教学设计:一、理解容量的含义。
1、出示两个茶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茶杯里盛水多?说明:哪一个杯子盛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
(板书:容量)小组说说你对容量的理解,观察茶杯的水的容积的多少?分组讨论:汇报解决的办法(用其中一个水壶的水倒入另一个,进行比较)小组内交流。
出示两个容量差不多的水杯,想想看哪个水杯的容量大一些?你有什么方法来验证一下?观察、猜测、思考方法,交流想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和毫升》教学设计
教学容: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活动中,经历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认识“升”和“毫升”,小组合作探索“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的过程。
2、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知道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3、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愉快的学习数学的活动经验。
重点: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之间换算关系。
难点:正确读取量杯、量筒中液体的多少,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
课型:新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各式量筒和量杯、水、水杯。
教学时数:1
板书设计:
升和毫升
升———L
毫升——mL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数学家的故事。
二、“整体感知”课前尝试小研究
课前尝试小研究一:生活中的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在生活中去寻找装液体的包装瓶或包装袋,看一看包装袋上的净含量,然后用自己的话试着描述出来。
(学生找到的物品可能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可能会说我家的醋瓶上标有480ml,我家的酱油瓶上是450ml,花生油桶的净含量是5升;洗发露瓶上是750毫升,可口可乐饮料一瓶装600毫升,娃哈哈矿泉水一瓶装596mL的水等等。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寻找标有升或毫升的物品,感受到升和毫升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并提前对它们进行整体感知,使学生的思维能更好的融入到教学中。
】
课前尝试小研究二:感知容量。
(1)请认真比较至少两种以上的液体包装瓶或包装袋上面标注的净含量,看一看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在学生观察、认识这些标有升和毫升的物品后,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点:里面装的都是液体,液体都可以用升和毫升做单位;
不同点:有的容器大装的多,有的容器小盛的少。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到:容器的容量有大小。
(2)一个大的饮料瓶里装了很少的水,一个小的饮料瓶里装了比较
多的水,问:哪个饮料瓶里装的水多?哪个饮料瓶的容量大?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容量的含义。
】
课前尝试小研究三:初步感知升和毫升。
观察包装标签上“净含量”数字后面的单位都是什么?你有什么发现?
(有的标有汉字毫升或升,有的用mL或L表示,引导学生发现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
)
三、尝试小研究
1、师出示“尝试小研究”
(1)(每组两杯液体)请比较液体多少,并交流一下比较的方法(2)请认真观察量筒和量杯然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注意还要引导学生总结出:计量液体用升L或毫升mL作单位)
(3)利用量筒测量,感受毫升
小组合作用量筒分别量出1毫升、2毫升、10毫升的水,倒在手心看一看,直观感受毫升。
(4)下面请用量杯和量筒来测量,比较出两个饮料瓶里的水哪个多,哪个少,请细心的读量杯或量筒中液体的刻度。
学生独立思考后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准确读出量杯或量筒的刻度,小组互相交流。
一个小组派代表到展台上展示测量的过程,其他小组学会认真观察、倾听,也可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观点。
(5)依次说一说小组里每个量筒或烧杯、量杯的最高容量值(100
毫升,200毫升,250毫升和500毫升,1升。
)想一想怎么选择、利用这些东西让我们可以一边玩水一边找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多种选择,利用学具,合理设想,殊途同归,感受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挑战性。
】
2、教师出示实验要求。
课件出示
(1)看清楚量筒的刻度。
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液面刻度平行。
(2)每次装入量筒的是诸如:100毫升,量筒的最高值而不是装满量筒,从水槽中取水。
(3)记录倒入或倒出的次数和每次倒入倒出后量杯中的毫升数。
(4)小心不要打碎仪器也不要伤到自己。
3、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组汇报交流,生生互评,师生互评
得出:1升=1000毫升或1L=1000 mL的关系式。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实际动手,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
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
五、挑战自我
1、练一练第一题
课件上出示三个装有水的量杯或量筒,引导学生准确读出刻度,巩固所学。
2、课件上出示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引导学生判断出他们的单位升(L)或毫升(mL)。
一盒汇源果汁1()一瓶沐浴露600()
一桶花生油5()一瓶眼药水10()
3、8L= ()mL(怎么想的?)3升=()毫升
5升=()毫升4000毫升=()升
4、在( )里添上“〉”“〈”“=”。
6000 mL ()7L 3L()300mL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际空间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多变式练习让学生学以致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巩固所学知识。
】
六、梳理收获
七、课外拓展
1、升和毫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家或去超市里找出几种装液体的物品,猜出他们的容量并和它们的净含量比较。
2、去超市看一看同种的液体商品,不同的容量包装时,价格是否相同?你知道同样净含量的此种商品哪种更便宜吗?
课后反思:
升与毫升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虽说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容器容量大小有所了解,但是对于升与毫的了解却很少。
建立容积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较为准确地估计常见容器的容量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渴望上好这节课,上出一节让学生终身有益的数学课!
课堂上要用大量教具、学具进行操作实验,只有经过大量的直观
观察与操作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立容量单位的表象及空间观念。
为此我作了精心的准备。
我借来滴管、500毫升、250毫升的烧杯等;从网上寻找有关容量单位的历史、图片、资料等。
我要求我的学生也做了相应的准备。
买了多次1升康师傅冰红茶,500毫升的矿泉水等供试教和正式上课用,此外课下我还让学生到超市做调查等。
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数学和经历数学。
数学人文资源的开发利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用的,学习数学不再那么抽象,那么枯燥。
在课中,我将人体一天所需的水分等知识告诉学生,让学生认识了我国容量单位的发展史,学生认识了古代的量器,斛、斗等。
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在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