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时养生
中里巴人四时养生提示
春天主生发,万物生机勃勃,肝气内应,养生之道在于以养肝为主,养神志以欣欣向荣。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否则伤了肝气,就会降低适应夏天的能力。
辅助窍门:拉筋,揉地筋
推荐食物:主打绿色食物,绿色入肝。绿叶蔬菜,绿豆等。
起居:夜卧早起,以使志生Biblioteka 夏时——艳日骄阳需养心
夏天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道出了两个现象:夏天炎热以及心法的重要性。夏天热则易出汗,而汗为心之液,所以夏天以养心为主。心为君主之官,为五脏六腑之太主。
春时——祛病养肝的良机
一年之季在于春,不仅是对工作学习的计划,也是对健康的一个计划。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时机,也为身体注入了强大的生机。
春天是阳长阴消的开始,时令为身体注入了阳气,人的机体有了动力就会冲击身体的病灶。而春天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这时人最容易生气。肝阳的冲击,肝火通过胆经往外的发散,使得人容易出现偏头痛,口苦,肩膀痛,乳房胀痛等。这是因为肝胆相表里,肝之郁气通过胆经来抒发。肝脏是身体最大的解毒工厂,并兼有给心脏供血和分泌胆汁的功能。通过疏通肝经和相应经络,可以有效地抒发心头怒气和胸中郁闷,缓解因肝气郁结而导致的各种症状。
夏季染病,大都当即发作,故有“六月债,还得快”之说。但有一种病是有所潜伏,到秋季才发作,如延至冬季就很严重了。这就是“心病”,指精神方面的有关“神志、情志”的病,也即中医里说的“心主神明”。心火旺,易导致火克金,即伤肺,使得秋季易犯病。因此对于正处于旺盛地位的心需要重点保养。
养心通过疏通心经和相应经络,有效地降心火,补心血,对抒发心中郁闷,缓解因心火过旺、心血不足而导致的各种症状都有很好的效果。
《黄帝内经》上说:诸气者,皆属于肺。通过对肺经和相应经络的疏通和调理,有效提高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对气虚的培补、气逆的顺调、浊气的排放、清气的灌溉都有不错的效果。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1.子时(23:00-1:00)入眠(最好在23点之前就睡着)原因:子时阳气初生,需养阳。
若阳气不足,胆汁分泌就会减少。
胆汁是消化脂肪的得力干将。
胆汁分泌不足,脂肪等就会在体内沉积下来,身体自然也就会发胖了。
忌:食夜宵方法:敲胆经2.丑时(1:00-3:00)深度睡眠原因:只有当人体静卧时,气血才能归于脾脏。
肝脏相当于储存能量的“仓库”。
以中医的观点而言,丑时是气血流经肝脏的时段,此时废旧的血液被淘汰,新鲜的血液再生(分解体内毒素,排出体外),肝脏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肝脏提供的血液和阴津可以滋养眼睛,只有肝脏功能正常,看东西才能清晰明亮。
女人以肝为本,远离妇科疾病,一定要养好肝。
古训“女子以血为主,以肝为养”。
方法:睡觉泡脚,搓揉太冲穴、行间穴。
早晨起来之后伸伸懒腰。
3.寅时(3:00-5:00)深度睡眠原因:寅时是阳气的开端,人体气血由静变动。
肺作为“相傅之官”(宰相),只为处于沉度睡眠当中,才能使全身的各个器官都进入“休眠”状态,身体各个器官相对平衡,气血津液在肺气的推动下,输于全身,内养脏腑外润皮毛。
方法:按揉列缺穴、太渊穴、鱼际穴4.卯时(5:00-7:00)空腹饮水,晨起排便原因:每天起床后喝杯温开水,有冲洗肠胃,清理体内毒素,促进排便的效果。
大便里的毒素占人体里所有毒素的50%左右。
体内“垃圾”不能及时排出,就会给细菌提供了繁衍的温床,时间久了人体就会生病。
现在有晨起饮用盐水,蜂蜜等说法,其中饮用盐水是不可取的,其他的方法也是因个人体质而异,不可乱取。
最保险、可靠的方法是饮用温开水。
方法:掐揉合谷穴、按摩足三里穴合谷穴位于手掌虎口处,历代医家成为万能之穴,注意,此穴有滑台之嫌,孕妇绝对不可使用。
可用双手虎口相夹捏揉。
5 .辰时(7:00-9:00)吃早餐原因:清晨是人体阳气最旺之时,脾胃运化能力也最强,此时吃下的食物可以得到很好的消化吸收。
不吃早餐,胃里没有东西传来,脾没有东西运化。
因时养生的原则
因时养生的原则
因时养生的原则
一、因季节养生
春季:
春季可采用温热温补的养生方法,食用多汁的温热食物,常食鱼、肉、鸡、鸭、鹅等肉类,多吃瘦肉、豆类、豆腐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体内水分的补充,可多饮水或温热的养生茶,如玫瑰花茶、玉米须茶、桑叶茶等。
夏季:
夏季也被称为桑榆之际。
夏季以清淡凉补为主,多吃凉性的食物,如冰镇蔬菜、西瓜、花生等,可多饮清凉的养生茶,如黄芪牡蛎茶、薏米百合茶、百合枸杞茶、大黄茶等。
秋季:
秋季要以温补为主,要坚持饮食节制,可多吃一些含维生素较多的坚果,如栗子、核桃、松子等。
可以常食黑木耳、香菇、枸杞等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可多饮温热的养生茶,如龙眼茶、陈皮枸杞茶等。
冬季:
冬季以补气为主,可常食五谷杂粮、豆类、瘦肉等食物,食用大枣、栗子、桂圆、红枣等补气养心的食物,尤其要多吃营养丰富的豆制品,可多饮暖热的养生茶,如芝麻枸杞茶、乌梅茶、杏仁茶等。
二、因心情养生
心情舒畅:
心情愉悦时可以多吃一些糖果、水果等,可补充体内的水分,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保证心脏的正常功能,可以多饮一些天然的果蔬汁,如苹果汁、番茄汁等,也可多饮清淡的清爽果茶,如柠檬茶、桔汁茶等。
心情不畅:
心情不畅时可以坚持每天早晚各锻炼20分钟,可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排出体内的废物,可以多饮天然的果蔬汁,如葡萄汁、苹果汁等,多饮热带水果茶,如凤梨茶、芒果茶等,可以改善人的情绪,舒缓人的压力。
养生有时中国古代顺时养生保健12策图
中国古代顺时养生保健12策图古人养生,就是指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
1、顺时养生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提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
”即从保健的角度说,养生要遵从自然规律,并克服不良心态。
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的规律,人体亦不例外。
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则。
因时制宜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2、修身养生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应从修身养性做起。
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者可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义。
”明确提出要把道德修养、品德仁爱作为养生之最高准则。
唐代医学家孟诜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
”“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
”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
”常言道,“害人之心不可有”。
不管做什么事,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别人有困难,要尽心尽力地给予帮助。
故常做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情绪安定。
3、静神养生静神养生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养生在于“安”、“和”二字。
“安”即静心,“和”即顺心。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就是说,一个人对世界万物要有“安”“和”心态,以达到物我两相宜之养生境界。
石成金认为人生之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高尚、适宜的休闲方式,也是一种养生方法。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意指养生非一朝一夕,乃贯穿于人的一生,要行为检点,了解得失。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因时养生观后感
因时养生观后感因时养生观后感(精选5篇)因时养生观后感1这学期我选修了传统文化与养生这门课,使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认识,同时也对养生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精神,不仅是在文学上,武术上,还是在思想上都有着很深的造诣,而其中也包含了很多养生的道理,在这几个星期的上课中,我了解到了阴阳八卦的奥妙,还有佛家思想的博爱精神,还有道家的思想,身体内部的器官还有穴位,更有很多互动,了解到许多养生的方法,包括太极拳,和走路的方法等等,在同学的演讲,我也了解了茶文化,酒文化,食物,服装,藏传佛教等知识,使我受益匪浅。
以前的我不是特别了解中国的文化,因为自己学的是工科,对历史文化不是很有了解也不是特别有兴趣,但是学习了之后我想法发生了一些改变,也产生了很多乐趣,传统文化是我们祖祖辈辈积攒下来的文化知识,内容丰富,传达的意思也各有不同,儒家道家的思想,而我们作为后辈,更应该了解并发扬这些文化,代代相传,并能在工作和学习中真正的应用到这些,在养生中结合这些文化,是我们不仅能锻炼身体,更能理解文化的精髓。
动画版的释迦摩尼我看到了宣扬佛法的不易,已经佛所传达的宽容,博爱等精神,是我更加了解佛教文化。
再者谈谈我对养生的看法,所谓养生,通常解释为保养、养护生命之义。
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养护,同时也关注人类的心理世界和情感世界,对道德品质、精神世界的修炼与维护,在课堂上我们看过一个近一百五十岁的老人的片段,是我印象深刻,精神不仅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修身养性,还有锻炼身体,了解文化,朗诵经文,平和自己心境等方面都做到才能达到较好养生的效果。
总之这门课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的生活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影响,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虽然我只晓得其中一小部分的道理,还有很大一部分需要我去探索和了解,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如此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其中优良的传统,与养生等融会贯通,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服务,让我们身心都更加健康。
因时养生上课.ppt
二是应健脾和胃。
这是因为脾和胃在夏季,尤其是长 夏时最易受到损害,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是暑湿之气盛,而湿邪困脾,易阻碍 脾胃之阳气;二是夏季人们吃寒凉食品 多,而寒凉伤胃;三是夏天喝水多,冲 淡了胃液,降低了胃液的杀菌力,致使 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
三是可“冬病夏治”。
中医养生学家发现,冬季常发的慢性病及一些 阳虚阴盛的疾患,往往可以通过伏夏的调养,使病 情得以好转。其中,以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效 果最显著。
夏季养生—防病保健
1、防腹泻 在夏令之前,可服补肺健脾益气 之品,并少吃油腻厚味, 减轻脾胃负担,进 入夏季,宜服芳香化浊,清解湿热之方,如 鲜霍香叶、佩兰叶、滑石、炒麦芽、甘 草等,水煎代茶饮。
2、防中暑
夏季药补虽不如冬季那么重要,但亦 不可缺少,主要应贯彻以下三条原则:
一是要益气生津。
既要吃一点能够补益阳气和津液的药 物,但性质要平和、微凉,切忌滋腻、 温热之品。这是因为夏天气候炎热,汗 出过多,而耗气伤津,对于老人、体质 虚弱之人尤应如此。
一、提倡旅游,目的地应是海滨和山区。
二、最好游泳。游泳能提高人的呼吸系统的功能, 游泳能提高心血管系统功能,游泳能使大脑皮层 的兴奋性增高,指挥功能增强,
三、玩健身球。健身球因主要产地在 河北保定,故又叫保定铁球。此运动能 调和气血、舒筋健骨、强壮内脏、健脑 益智,且运动量小,不受场地、气候的 限制,故适宜夏天练习。若能经常坚持 练习健身球,对偏瘫后遗症、颈椎病、 肩周炎、冠心病、手指功能障碍等疾病 均有较好疗效。
第一,要吃点能增强身体抵抗力的补药,以防 止外感热病的发生。玉屏风散:
第二,“药补不如食补”,春天尤当重食补, 可选择下列药膳常用的药物有:首乌、白芍、 枸杞、川芎、人参、黄芪等。配用的食物有: 鸡肉(蛋)、鹌鹑(蛋)、羊肉、猪肉、动物 肝、笋、木耳、黄花菜,香菇、鲫鱼等”。
浅析顺天因时养生
至微 , 秋毫在 目” 。意指顺应 四时 , 则可 得天地 之助 。这里
已经 隐含 着“ 人与 天地 同则 同益” 的思想 … 。 《 黄帝 内经》 中对顺 天 因时 的养 生方 法及理 论论 述 最
具体 的篇章 是《 问 ・ 素 四气 调神大论 篇》, 强调人 的行 为起 居和情 志活动应与 四时天 地万物 生长 收藏 的规律相 一致 ,
春夏秋冬 的变化 规律 , 要持 之 以恒 。传 统养生 学认 为 , 并
・
6 2・
山 西 中 医 21 0 2年 1 0月第 2 8卷第 l 0期
S A X 0 C O t2 1 o 2 o 1 H N I FT M c.0 2V 1 8N .0 J . 要保持 神志安 宁 , 减缓 秋季 肃杀之 气对人 体 的影 响 , 只有
当调节 自己的起居 规律 。《 老奉亲 书》 指 出 : 夏月 暑 养 也 “ 地热 , 若檐下过道 , 隙破窗 , 穿 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 ”
2 2 饮食 : . 不仅一 日中饮食要定时 、 定量 , 还要根据一年 四
阴” 的原则 , 阴 阳无 伤 , 生相 长。具体 地说 , 夏季 节 使 相 春 宜炼静功 , 并行 “ 搅海 吞津法 ” “ 或 存思 冰雪法 ” 以滋 阴养 , 阳, 使肝气不致 内变 , 心气 不致 内洞 ; 秋冬季 节 宜炼 动 功 , 并行 “ 闭气发热法” 存 思火热 法” 以生 阳养 阴 , 肺气 或“ , 使
阴, 冬为少 阴, 二者恰好相反 , 这与 《 黄帝 内经 》 中的阴阳划 分规则有关 。《 四气 调神 大论》 的养 生方法 及理 论是在 综 合应 用 了象数学 理论 、 同类 相从 论 、 天人 合一 观的基 础上
中医养生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云南中医药大学
中医养生学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云南中医药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是()。
参考答案:《黄帝内经》2.中医养生学是以()为学术核心参考答案:天人相应,形神合一3.“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出自于《黄帝内经》的哪一篇章参考答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4.《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是以下哪个年龄阶段?参考答案:四七5.传统医学的四诊包括()望;闻;切;问6.七情是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参考答案:对7.《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丈夫“肾气衰,发堕齿枯。
”是七八年龄阶段参考答案:错8.养生学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知行并重,持之以恒;综合调摄,杂合以养;保养正气、慎避邪气;审因施养,三因制宜;天人相应,和谐统一;动静互涵,心神合一第一章测试1.《神农本草经》药物收载药物多少种参考答案:3652.我国现存最早的理论体系较完整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3.中医养生学的形成时期是()参考答案:汉唐时期4.提出“重在养气”观点的医家是()参考答案:刘完素5.《道家》对中医养生学的影响有哪些()参考答案: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6.融医、儒、道、佛诸家养生思想于一体时期为唐汉参考答案:对7.确立了《中医养生学》的体系的著作是《黄帝内经》参考答案:对8.《黄帝内经》提出养生的基本原则是()参考答案:积精全神;顺应自然;疏通经络;协调阴阳第二章测试1.五行中长夏对应的是参考答案:土2.肾在志为()参考答案:恐3.提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的是那一本著作参考答案:《庄子·知北游》4.综合调养整体理念主要体现在()参考答案:阴阳平衡;持之以恒;形神合一;综合调养5.“治未病”的基本原则参考答案:病后防复;摄生防病;既病防变;将病先防6.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参考答案:环境与气候因素;先天禀赋因素;社会因素;生活方式因素7.“生之本,本于阴阳”出自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参考答案:对8.中医认为,健康是指机体阴阳平衡的无病状态参考答案:对第三章测试1.郦食首先提出:“民以食为天”。
第二讲因时养生
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 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19
夏季养生
“冬病夏治” 从小暑到立秋,人称“伏夏”,即“三伏天”, 是全年气温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对于一些每 逢冬季发作的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支气管哮喘、腹泻、痹证等阳虚证,是最佳的防 治时机,称为~ ~ 三 伏 是指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从夏至后第三个 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庚 日为末伏。
6
(三)日月星辰和人体的关系 《素问· 八正神明论》说:“月始生,则血气始精,卫 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 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 (四)地理环境与人体的关系 《素问· 异法方宜论》由于地域环境的不同,人们的体 质和疾病情况也不一样。因此,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出 不同的处理。
24
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
1.在四立、二至、二分八个大的节气日前后;尤 其要十分慎重 2.节气日前后两三天 “四要” 注意保存体力 情绪的稳定和乐观 饮食适度 谨防外邪侵袭机体
25
起居有常
24小时人体活动能力
1点:深睡期 2点:肝脏排毒 3点:血压、脉搏、呼吸最弱 4点:大脑供血最少;听力敏锐,易早醒 5点:肾上腺皮质分泌,宜起床,精神饱满 6点:机体苏醒,血压上升,心跳加快 7点:人体免疫力强 8点:身体全面进入工乎阳,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 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 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 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10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 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 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 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 之寒变,奉长者少。《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 篇》
《因时养生大全》课件
2 木:味道偏酸
对应肺,建议多吃白萝卜、 辣椒等食品,注意多呼吸 新鲜空气。
对应肝,建议多吃柠檬、 醋等酸性食品,多进行户 外活动,赏花赏叶。
3 水:味道偏咸
对应肾,建议多吃海带、 紫菜等水产类食品,多喝 水,保持充足睡眠。
4 火:味道偏苦
对应心、小肠二脏,建议多吃苦瓜、芦笋等 食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预防为主
因时养生的核心理念是预防为主,促进身体健 康的最好方式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强身健体
因时养生不仅仅是消除疾病,更重要的是提高 身体免疫力,保证我们的身体始终处于一种良 好的状态。
量力而行
因时养生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即针对不同 的人、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地域,采用不同的养 生方法,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感冒 高血压 糖尿病 失眠
勤洗手,增强抵抗力。多喝水,多运动。不快时 休息。
控制饮食,减少胆固醇摄入。进行适当的运动, 保持合理体重。
定期测血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 运动,控制体重。
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进行适当的运 动,放松心情。
结合实际情况的养生建议
5 土:味道偏甜
对应脾胃,建议多吃山药、藕等食品,注意 调整饮食习惯,保持肠胃健康。
饮食养生的原则和技巧
1
以粗为贵
2
增加粗粮比例,增加身体的饱腹感,维
持血糖稳定,预防疾病。
3
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4
食疗养生不是一刀切,应根据个人情况 选择合适的食材和方法进行调理,以达
到最佳效果。
饮食清淡
饮食宜清淡,以素菜、清汤为主,少油 少盐,有助于降低身体负担。
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时养生因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这种"天人相应,顺应自然"的养生方法,是中国养生学的一大特色。
第一节因时养生的原则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易·系辞》中说:"变通莫大乎四时"。
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
所以,《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四时阴阳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简要告诉人们,四时阴阳之气,生长收藏,化育万物,为万物之根本。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乃是顺应四时阴阳变化的养生之道的关键。
所谓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春夏两季,天气由寒转暧,由暖转暑。
是人体阳气生长之时,故应以调养阳气为主;秋冬两季,气候逐渐变凉,是人体阳气收敛,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为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建立在阴阳互根规律基础之上的养生防病的积极措施。
正如张景岳所说:"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以阳生,阳以阴长,所以古人春夏养阳以为秋冬之地,秋冬养阴以为春夏之地,皆所以从其根也。
今人有春夏不能养阳者,每因风凉生冷伤其阳,以致秋冬多患病泄,此阴脱之为病也。
有秋冬不能养阴者,每因纵欲过度伤此阴气,以及春夏多患火症,此阳盛之为病也"。
所以,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寓防于养,是因时养生法中的一项积极主动的养生原则。
二、春捂秋冻春季,阳气初生而未盛,阴气始减而未衰。
故春时人体肌表虽应气候转暖而开始疏泄,但其抗寒能力相对较差,为防春寒,气温骤降。
此时,必须注意保暖,御寒,有如保护初生的幼芽,使阳气不致受到伤害,逐渐得以强盛,这就是"春捂"的道理。
秋天,则是气候由热转寒的时候,人体肌表亦处于疏泄与致密交替之际。
此时,阴气初生而未盛,阳气始减而未衰,故气温开始逐渐降低,人体阳气亦开始收敛,为冬时藏精创造条件。
故不宜一下子添衣过多,以免妨碍阳气的收敛,此时若能适当地接受一些冷空气的刺激,不但有利于肌表之致密和阳气的潜藏,对人体的应激能力和耐寒能力也有所增强。
所以,秋天宜"冻"。
可见,"春捂""秋冻"的道理,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一脉相承的。
三、慎避虚邪人体适应气候变化以保持正常生理活动的能力,毕竟有一定限度。
尤其在天气剧变,出现反常气候之时,更容易感邪发病。
因此,人们在因时养护正气的同时,非常有必要对外邪的审识避忌。
只有这样,两者相辅相成,才会收到如期的成效。
《素问·八正神明论》说:"四时者,所以分春秋冬夏之气所在,以时调之也,八正之虚邪而避之勿犯也"。
这里所谓的"八正",又称"八纪",就是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气。
它是季节气候变化的转折点,天有所变,人有所应,故节气前后,气候变化对人的新陈代谢也有一定影响。
体弱多病的人往往在交节时刻感到不适,或者发病甚至死亡。
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天有八纪地有五里,故能为万物之母"之说。
把"八纪"作为天地间万物得以生长的根本条件之一,足见节气对人体影响的重要。
因而,注意交节变化,慎避虚邪也是四时养生的一个重要原则。
第二节春季养生春三月,从立春对立夏前,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春为四时之首,万象更新之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归大地,阳气升发,冰雪消融,蛰虫苏醒。
自然界生机勃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所以,春季养生在精神、饮食、起居诸方面,都必须顺应春天阳气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一、精神养生春属木,与肝相应。
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
故春季养生,既要力戒暴怒,更忌情怀忧郁,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愉快,对于自然万物要"生而勿杀,于而勿夺,赏而不罚"(《四气调神大论》),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培养热爱大自然的良好情怀和高尚品德。
所以,春季"禁伐木,毋覆巢杀胎夭"((淮南子·时则训》),被古代帝王视作行政命令的重要内容之一。
而历代养生家则一致认为,在春光明媚,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应该踏青问柳,登山赏花,临溪戏水,行歌舞风,陶冶性情,使自己的精神情志与春季的大自然相适应,充满勃勃生气,以利春阳生发之机。
二、起居调养春回大地,人体的阳气开始趋向于表,皮肤腠理逐渐舒展,肌表气血供应增多而肢体反觉困倦,故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之说,往往日高三丈,睡意未消。
然而,睡懒觉不利于阳气生发。
因此,在起居方面要求夜卧早起,免冠披发,松缓衣带,舒展形体,在庭院或场地信步慢行,克服情志上倦懒思眠的状态,以助生阳之气升发。
春季气候变化较大,极易出现乍暖乍寒的情况,加之人体腠理开始变得疏松,对寒邪的抵抗能力有所减弱。
所以,春天不宜顿去棉衣。
特别是年老体弱者,减脱冬装尤宜审慎,不可骤减。
为此,《千金要方》主张春时衣着宜"下厚上薄",既养阳又收阴。
《老老恒言》亦云:"春冻未泮,下体宁过于暖,上体无妨略减,所以养阳之生气"。
凡此皆经验之谈,足供春时养生者参考。
三、饮食调养春季阳气初生,宜食辛甘发散之品,而不宜食酸收之味。
故《素问·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泄之"。
酸味入肝,且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且足以影响脾胃的适化功能,故《摄生消息论》说:"当春之时,食味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
春时木旺,与肝相应,肝木不及固当用补,然肝木太过则克脾土,故《金匮要略》有"春不食肝"之说。
由此可见,饮食调养之法,实际应用时,还应观其人虚实;灵活掌握,切忌生搬硬套。
一般说来,为适应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为扶助阳气,此时,在饮食上应遵循上述原则,适当食用辛温升散的食品,如:麦、枣、豉、花生、葱、香菜等,而生冷粘杂之物,则应少食,以免伤害脾胃。
四、运动调养在寒冷的冬季里,人体的新陈代谢,藏精多于化气,各脏腑器官的阳气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因而入春后,应加强锻炼。
到空气清新之处,如公园、广场、树林、河边、山坡等地,玩球、跑步、打拳、做操,形式不拘,取己所好,尽量多活动,使春气升发有序,阳气增长有路,符合"春夏养阳"的要求。
年老行动不便之人,乘风日融和,春光明媚之时,可在园林亭阁虚敞之处,凭栏远眺,以畅生气。
但不可默坐,免生郁气,碍于舒发。
五、访病保健初春,由家转暖,温热毒邪开始活动,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等,随之生长繁殖。
因而风湿、春温、温毒、温疫等,包括现代医学所说的流感、肺炎、麻疹、流血、猩红热等传染病多有发生、流行。
预防措施,一是讲卫生,除害虫,消灭传染源。
二是多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
三是加强保健锻炼,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根据民间经验,在饮水中浸泡贯众(取未经加工的贯众约500g,洗净,放置于水缸或水桶之中,每周换药一次);或在住室内放置一些薄荷油,任其挥发,以静化空气;另外,可按5ml/m2食醋,加水一倍,关闭窗户,加热熏蒸,每周二次,对预防流感均有良效。
用板蓝根15g、贯众12g、甘草9g,水煎,服一周,预防外感热病效果也佳。
每天选足三里、风池、迎香等穴作保健按摩两次,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此外,注意口鼻保健,阻断温邪上受首先犯肺之路,亦很重要。
第三节夏季养生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夏季烈日炎炎,雨水充沛,万物竞长,日新月异。
阳极阴生,万物成实。
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
所以,夏季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一、精神调养夏属火,与心相应,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视心神的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
与此相反,举凡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皆非所宜,嵇康《养生论》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
"这里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生法,很有参考价值。
二、起居调养夏季作息,宜晚些入睡,早些起床,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
"暑易伤气",炎热可使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
所以,安排劳动或体育锻炼时,要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并注意加强防护。
午饭后,需安排午睡,一则避炎热之势,二则可恢复疲劳。
酷热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一项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
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
因为温水中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
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温水毛巾擦身,也能起到以上作用。
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英.睡眠时不"上厕粪送风,更不宜夜晚出宿。
有空调的房间,也不宜室内外温差过大。
纳凉时不要在房檐下、过道里,且应远门窗之缝隙。
可在树萌下、水亭中、凉台上纳凉,但不要时间过长,以防贼风入中得阴暑症。
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或穿刚晒过的衣服都会使人得病。
三、饮食调养五行学说认为夏时心火当令,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故《金匮要略》有"夏不食心"之说。
味苦之物亦能助心气而制肺气。
故孙思邈主张:"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养肺气"。
夏季出汗多,则盐分损失亦多。
若心肌缺盐,搏动就会失常。
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