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

合集下载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护理常规【术前护理】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

(2)进行碘过敏试验。

(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

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术前练习床上大小便,避免术后无法下床,排便方式改变而造成尿潴留、便秘等;练习深呼吸咳嗽排痰,术后有效排痰对于预防肺部感染非常重要:练习有效下肢踝泵运动,术后有效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二) 术前一日卫生处置,如清洗、更衣、剔须、剪指甲等。

(三) 女性患者如果即将月经来潮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四) 术前一天遵照医嘱进行肠道准备,一般局麻患者不禁食水,腰麻、硬膜外、颈丛及全麻患者术前需禁食 8-12 小时,禁水 4 小时。

(五) 术前一晚如果紧张导致无法入睡,根据患者病情,遵医嘱给予患者助眠药物。

(六) 手术当日皮肤准备。

(七) 入手术室前取下假牙、眼镜、发夹、饰品、手表及贵重物品交予家属保管。

二. 术后护理
(一) 体位: 全麻、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完全清醒后方可垫枕;腰麻患者需去枕平卧 6 小时后方可垫;颈丛麻醉患者术后清醒后抬高床头 15 度。

(二) 饮食:术后根据医嘱给予患者相应饮食指导。

(三) 病情观察:术后根据病情需要定时测量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各种置管妥善固定,预防脱出、阻塞。

(四) 疼痛护理:术后患肢或伤口疼痛,及时对症处理。

避免疼痛影响患者术后休息及康复。

(五)活动:术后每 1~2 小时翻身一次,以防止发生压疮;有效深呼吸、咳嗽 10 次/小时;有效下肢踝泵运动 20 组/小时;自主翻身、抬臀、抬腿,以促进血液循环及胃肠道蠕动。

(六) 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七) 按照医护人员的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卧床休息,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需有护士陪同在旁,以防止发生意外。

血管科手术术后护理措施

血管科手术术后护理措施

一、概述血管科手术是指对血管系统进行的一系列治疗手术,包括血管介入手术、血管搭桥手术、血管置换手术等。

术后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对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管科手术术后护理措施。

二、术前准备1. 心理护理:术前与患者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2. 生理准备:术前进行各项检查,确保患者身体状况良好,如血糖、血压、肝肾功能等。

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术前训练,如呼吸功能训练、床上大小便训练等。

3. 物理准备:术前指导患者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感染。

备好手术所需物品,如手术床、无菌包、手术器械等。

三、术后护理1. 生命体征监测: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2. 切口护理:保持切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

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3. 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

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4. 肢体活动与体位:术后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活动和体位调整。

如下肢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需保持平卧位6-12小时,限制活动12小时;术后24小时内限制下床活动,待医生拆解绷带及压迫器后方可下床。

5. 饮食护理:术后给予易消化、高营养的饮食,如稀饭、面条等。

鼓励患者多饮水,促进造影剂代谢。

6. 心理护理:术后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疏导患者的焦虑、恐惧等情绪,增强患者的康复信心。

7.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关节活动、肌肉收缩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预防血栓形成。

8. 抗感染治疗:术后根据医生建议给予抗感染治疗,如使用抗生素等。

9. 定期复诊:术后定期复诊,了解患者恢复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四、出院指导1. 休息与活动:根据患者情况,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心血管病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包括以下内容:
1.入院时测体重及血压,并记录于体温单上。

2.测体温、脉搏2次/d,观察3d正常者改每日下午4时测量一次。

患者若有发热,测体温至少3次/d。

若因房颤有心律绝对不齐者,应测量脉搏、心率。

3.按分级护理医嘱,指导患者卧床休息或适当活动。

4.指导肺部感染疾病咳痰较多者顺位排痰,并记录每日痰量。

5.严格根据医嘱,按时用药。

随时观察服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服强心甙类药物前,应先测脉率或心率,如<60次/min者暂不给药,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6.执行饮食医嘱,观察患者(特别是食管疾病患者)的饮食情况,主动与医师联系,及时修订饮食治疗方案。

7.重危及手术后患者,应密切观察呼吸、脉搏及血压。

若有咯血、呼吸困难、发绀、剧烈胸痛、心前区痛、脉搏不规则及有心力衰竭、休克等表现时,应及时通知医生,并予适当处理。

咯血时,应记录咯出物的性状与量。

发现脉搏不规则时应记录脉率及心率;有绌脉者,记录脉搏短绌图表。

8.凡胸科大手术后、或为胸部严重创伤、大咯血、肺水肿、心力衰竭等危重患者,应加特别护理,并转入监护病室。

9.病室中应经常备有急救设备,如吸氧装置、吸引器、开口器、喉镜、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胸腔穿刺包、静脉切开包、开胸心脏按压包、心电监护仪、呼吸机、除颤器和各种急救药品等。

10.术后监护病室应每日用紫外线照射1次,每周进行空气消毒1次。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辅导讲义)

第十七章心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观察要点与护理措施第一节心血管外科一般护理常规1.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做好卫生宣教,加强心理护理,给予情绪支持,耐心讲解各种治疗护理要点。

3.准确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

4.心功能不全患者,应嘱其卧床休息,遵医嘱给氧,半卧位。

5.注意病室内温度,定时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预防感冒,有吸烟史者劝其戒烟。

6.根据病人病情需要安排相应的膳食如高血压饮食、糖尿病饮食、低盐饮食,一般为普食。

7.及时留取各项化验标本。

8.观察并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及颜色,维持出入量及电解质,酸碱平衡。

9.术后放入监护病房,由专人护理,备好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第二节心血管外科常见手术护理常规一、心脏手术护理常规(一)术前护理1.按外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指导病人进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少盐饮食,改善营养。

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医生做好各项检查。

4.做好卫生宣教;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大致过程,各种管道的作用,术后并发症及预防方法,指导患者有效的咳嗽咳痰,讲解呼吸治疗对肺部复张的重要性与方法,讲解术后早期活动的必要性。

介绍术后监护的配合,解除其恐惧心理。

5.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戒烟酒,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及练习床上大小便。

6.避免剧烈活动,适当休息,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7.术前1~2周根据病情吸氧。

8.根据病情、血钾指标给予静脉输注极化液,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

9.术前5天停用阿司匹林、双密达莫或华法林类药物,术前3天停用洋地黄类药物及利尿药。

10.术前1天晚灌肠,成人术前8~12小时,婴幼儿术前4~6小时禁饮食11.备好监护室内一切急救药品和急救器械、物品。

(二)术后护理1.按外科术后及全麻后护理常规。

2.患者术后循环稳定,给予半卧位。

3.鼓励进食易消化、高蛋白质、低脂肪饮食,少量多餐。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概述心血管外科护理是针对心脏和血管系统疾病进行的手术护理。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见规范和步骤。

术前护理-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准备: 确保手术室和护理设备的准备工作完成,包括检查手术设备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患者评估: 细致评估患者的病史、身体状况和药物过敏情况,以确定手术适应症和风险因素。

-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准备手术室: 清洁手术室并准备所需的器械、药物和消毒液。

-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患者准备: 按照相关指导要求做好患者皮肤准备,包括消毒、标记和患者定位等。

术中护理-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协助手术准备: 合理安排手术台、床单、护理设备和药品等,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监测: 连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提供器械和药物: 根据医生的指示,及时提供手术所需的器械和药物。

-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引导患者配合: 协助患者配合手术操作,包括正确呼吸和位置调整。

-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预防感染: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监测手术切口和导管的情况,及时处理任何感染风险。

术后护理-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监测恢复: 在手术结束后,密切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包括观察其意识水平、呼吸和循环状态。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血管外科疾病病理改变是血管的狭窄、闭塞、扩张及静脉瓣关闭不全等,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一些关键主诉及体征,可提示诊断、判断病情。

(一)疼痛:通常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大类。

1. 间歇性疼痛三种相关因素:1)肢体活动:主要表现间歇性跛行;2)肢体体位:动脉阻塞性疾病,肢体下垂可减轻疼痛;3)温度变化:血管痉挛性疾病,寒冷刺激使疼痛加剧;血管扩张性疾病在热环境下疼痛加剧。

2. 持续性疼痛:严重的血管病变,在静息状态下仍有持续性疼痛,又称静息痛。

主要分为三类:1)动脉性静息痛;2)静脉性静息痛;3)炎症及缺血坏死性静息痛。

(二)浮肿:静脉或者淋巴回流障碍时,组织液积聚于组织间隙,引起肢体浮肿。

可分为静脉性浮肿和淋巴水肿。

(三)感觉异常:主要有肢体的沉重、浅感觉异常及感觉丧失等表现。

(四)皮肤温度的改变(五)皮肤色泽的改变: 1)异常色泽:如皮色暗红;2)指压性色泽改变;3)运动性色泽改变;4)体位性色泽改变:又称 buerger试验,抬高肢体(下肢 70〜80°,上肢直举过头),持续 60 秒。

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则出现麻木、疼痛、皮肤呈苍白或蜡黄;下垂肢体后,皮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 10〜20 秒延长到 45 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

(六)形态改变1. 动脉形态改变:1)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2)杂音;3)形态和质地:当动脉有粥样硬化或炎症病变后,扪及动脉,可呈屈曲状、增硬或结节变化。

2. 静脉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静脉曲张。

(七)肿块1. 搏动性肿块:例如动脉瘤或者假性动脉瘤2. 无搏动性肿块:浅表静脉的局限性扩张,透过皮肤可见蓝色肿块,常见于颈外静脉、肢体浅静脉及浅表的海绵状血管瘤。

(八)营养性改变:主要有皮肤营养障碍性变化,溃疡,坏疽,增生性改变三大类。

【治疗原则】一般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详见各疾病相关治疗原则。

【护理】一、血管外科一般护理1. 按一般外科护理常规。

心血管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血管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心血管手术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引言心血管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心脏和血管相关疾病的方法。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和患者的康复,护理人员在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本文档旨在介绍心血管手术的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以帮助护理人员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术前护理常规-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其身体状况、病史和手术的目的等重要信息。

- 定期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等指标,以及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 准备手术所需的器械、药物和设备,并确保其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

- 教育患者和他们的家属,解释手术的过程、风险和注意事项。

术中护理常规- 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包括监测心电图、氧饱和度和体温等。

-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正确使用器械和设备。

- 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如用药情况、流量监测和手术时间等。

- 向手术室外的家属提供必要的安抚和支持。

术后护理常规- 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室,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和观察。

- 确保患者舒适、疼痛控制和伤口护理,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和不适症状。

- 提供健康教育,包括饮食、活动和用药等方面的指导,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 定期复诊和随访,关注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手术效果。

健康教育- 向患者和家属传授有关心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如预防、症状和治疗等方面的信息。

- 强调良好的生活惯,如健康饮食、适量运动和戒烟戒酒等。

- 提供相关的健康宣教材料和资源,让患者和家属能够进一步了解和管理心血管疾病。

结论心血管手术护理常规和健康教育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

护理人员应持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并促进患者的健康。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

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医疗程序,需要专业护理人员的严密关注和细心照料。

在这篇文章中,将会讨论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并提供一些建议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一、术前护理在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确保患者的病史记录完整准确,并与患者本人核实。

其次,进行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的监测。

如果有必要,护理人员还应进行特殊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验等。

在术前,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详细解释手术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以确保患者对手术有充分的了解和心理准备。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确认患者是否已经完成术前禁食禁水,并嘱咐患者术前禁止服用特定药物。

二、术中护理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通常需要全麻,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护理人员需要确保手术室的环境清洁,手术器械的消毒无菌并准备充足。

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适当的体位调整,并进行彻底的体表消毒。

在手术中,护理人员需要紧密配合医生,提供所需的器械和药物,并及时记录手术过程中的关键指标。

护理人员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呼吸、血压等,并反馈给医生。

三、术后护理血管外科手术的术后护理是确保患者安全康复的重要环节。

术后,护理人员需要继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关注手术部位的出血、感染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敷料、给予药物等。

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关注患者的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个体差异,护理人员可以通过给予药物镇痛、应用热敷或冰敷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疼痛。

术后的康复护理也是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护理人员应根据医嘱指导患者进行术后休息、饮食以及日常活动。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如注意伤口护理、避免受凉等。

总结:外科学血管外科手术的护理要点涉及到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多个环节。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
心血管外科是一种高危、高复杂性的手术,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和细致的护理以保证手术成功。

以下是心血管外科护理的常规流程和注意事项:
术前护理
- 了解患者的心血管病史和手术情况,包括手术部位和手术方式。

- 安排血液检查、心电图、胸部X光等必要检查,评估患者手术风险。

- 患者应禁食12小时以上,保持肠胃道清洁,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及术后恶心呕吐。

- 安排手术室、手术器械和药品,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术中护理
- 保持患者意识清醒,监测心率、呼吸和生命体征等。

- 根据手术情况协助医生操作,给予必要的药物支持,控制术
中出血。

- 管理导管和各种监测仪器,定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手术
过程。

术后护理
-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观察手术部位是否出现感染、出血或
其他并发症。

- 给予有效的镇痛和止血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 协助患者转移至重症监护室等适当的病房,继续监测和护理。

- 按照医嘱执行抗感染、抗凝等治疗,加强术后康复和护理。

总之,心血管外科护理需要对患者进行全方位和个性化的护理,围绕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特点制定相应护理方案,全程跟踪和监控患
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最大限度地保证手术成功
和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血管动脉造影护理常规
四肢动脉造影适用于各种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如: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大动脉炎、动脉瘤、血管瘤、动脉内血栓形成或栓塞、动静脉畸形以及动脉外伤。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完善各项必要的检查,包括凝血系统、心、肺和肝、肾功能的评价。

2、停用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3、对糖尿病与肾功能不全、脱水患者进行适当的补液治疗。

4、必要时进行碘过敏试验。

5、穿刺部位备皮。

6、术前4小时禁食固体食物,但不禁水。

7、心理护理,讲解造影的方法及意义,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局麻术后护理常规。

2、术后卧床,保持穿刺侧肢体制动24小时。

3、术后连续2小时内检查穿刺侧肢体远端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和温度。

4、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肿胀。

5、根据情况适当补充液体约1000〜1500ml,并嘱患者多饮水,以利于造影剂的排出及保护肾功能。

6、观察尿量,检测肾功能。

7、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尤其是呼吸情况,预防造影剂过敏。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出血与术中抗凝有关。

(二)潜在并发症:造影剂反应与造影剂过敏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肾功能损伤与造影剂有关。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手术后患者护理常规一、病人返回恢复室后,护士应主动向手术者、麻醉师、体外循环师及手术室护士了解手术方法、机器运转及心脏阻断时间、术中有无特殊情况及注意事项。

二、严密观察病情1.循环系统的观察每隔15~30分钟测量血压1次,病情平稳后逐渐延长测量间隔时间。

定时测CVP并观察其动态变化。

必要时监测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

周围循环系统功能的观察:皮肤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紫绀及动脉搏动情况。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变化,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

2.呼吸系统的观察妥善固定好气管插管,防止打折、移位或脱出。

气管插管套囊不要过度充气,避免长时间压迫气管黏膜引起喉头充血、水肿或痉挛。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气管内吸痰时注意呼吸、心率、心律的变化。

吸痰前、后要用加压给氧。

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急性缺氧。

预防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拔除气管插管后的病人进行有效咳嗽。

病人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要给予超声雾化吸入。

3.伤口及引流液的观察观察伤口有无渗血,胸腔引流液的量及性质,是否在单位时间内突然增多,如连续3小时多于4ml/kg时要报告医生,考虑2次开胸。

4.泌尿系统的观察观察记录尿量及性质,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留置尿管超过3天者要以1/1000呋喃西林冲洗尿管,防止尿路感染。

5.消化系统的观察观察胃肠减压管引流出胃液的量和性质,有无消化道出血征象。

是否腹胀,肠鸣音的恢复时间及强弱。

6.神经系统的观察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兴奋躁动、多语、错觉等症状。

瞳孔大小,是否对称,对光反射是否灵敏。

视神经乳头有无水肿、充血、肌张力是否减退或增强。

7.水电解质酸碱代谢情况严格掌握经静脉输入的液体量,并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水电解质及酸碱代谢情况。

三、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注意与病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及时解释和说明病情,缓解病人及其家属的紧张和焦虑情绪,使其以愉快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

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一)手术前一般护理1、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减轻其焦虑和恐惧。

(1)向患者介绍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2)介绍可能留置的引流管、氧气管及其目的、意义、配合要点。

(3)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想法及、期望了解的信息,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

2、给予饮食指导,改善营养状况,提高对于手术的耐受力。

3、保证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4、指导患者充分作好术前准备:包括术前2周开始戒烟、术前1天沐浴、更衣、练习适应术中体位、床上排尿、深呼吸、咳嗽、咳痰、翻身、肢体活动等。

5、术前一日备皮(剃手术区毛发),完成过敏性药物皮试和配血。

6、术前一日禁食12小时、禁水4小时。

遵医嘱灌肠、置胃管、置尿管及给药等。

7、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术日晨评估体温是否正常,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发现问题及时与医师联系。

8、备好术中所需药品及物品,遵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9、患者入手术室前,贵重物品交家属保管,取下活动义齿并保管好。

10、急症患者入院后无饮食医嘱时,暂禁食。

急腹症患者不得给予止痛剂、热敷或灌肠。

如需急症手术,必须迅速做好术前准备。

(二)手术后一般护理1、病区责任护士与麻醉师或手术护士进行床头详细交接患者,包括;评估生命体征、意识;查看患者伤口敷料;检查并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正确标识多根引流管,避免混淆;了解术中情况、明确正在输注有药物;交接好组织标本;了解有无特殊注意事项;调节室温,注意保暖。

2、根据麻醉方式给予合适的体,保持呼吸道通畅。

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

评估呼吸的性质和频率,全麻手术患者在未完全清醒时,测量血压、脉搏、呼吸每小时1次,直至全麻清醒后6小时为止。

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处理。

3、密切观察伤口情况,查看伤口敷料是否干燥、手术区有无血肿或肿胀。

检查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扭曲、打结、过度牵拉、脱出等,记录渗出物或引流物的性状。

4、维持静脉输液通畅,注意调节输液速度,及时评估患者术后排尿。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护理常规

心血管外科围术期一般护理常规(一)术前1、行入院宣教,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家属的顾虑,取得合作与支持。

2、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体重,了解患者现病史、过敏史、女患者月经时间。

(3)评估患者自理能力及发生压疮、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风险。

3、指导患者预防感染:保持个人、环境清洁卫生,尤其口腔卫生,避免受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4、合理饮食,增强营养;多吃蔬菜、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睡眠规律,增加抵抗力。

5、体位与活动:根据心功能情况确定卧位及活动量。

有吸烟、饮酒史患者,指导其戒烟、戒酒。

6、遵医嘱完善相关检查。

7、遵医嘱给予吸氧,心电监护、微量泵等治疗。

8、遵医嘱应用强心、利尿、扩血管、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高危药品患者,严格控制输液量及速度,讲解用药期间注意事项,保证用药安全。

9、指导患者学习、练习床上活动、排便、腹式呼吸、有效咳嗽。

10、术前一日准备:(1)再次检查术前各项化验、检查结果。

(2)皮肤准备:理发、剃须、清洁皮肤、剪指(趾)甲、更衣。

(3)遵医嘱备血,通知输血科进行血型鉴定,准备术中用血。

(4)遵医嘱进行抗生素过敏试验。

(5)测量体重。

(6)合理安排饮食并告知禁食水时间。

(7)清洁肠道。

(8)心理指导:鼓励、指导患者放松,晚间好好休息。

11、手术当日准备:(1)手术前测生命体征。

(2)取下假牙、眼镜、发夹、手表及贵重物品由家属保管。

(3)按医嘱注射术前用药。

备术前及术中用抗生素。

(4)着手术衣,再次核对腕带信息。

(5)与手术医生核对、确认手术部位标记无误。

(6)使用轮椅或平车推入手术室。

(二)术后转入CICU:1、循环系统监护(1)持续监测心率、心律变化,观察有无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律失常等,避免酸碱电解质紊乱、低氧、容量过度充盈及人为操作失误引起的心律失常。

(2)持续监测有创动脉压、无创血压、中心静脉压、中枢温度及末梢皮温。

(3)控制出入水量:补充及调整循环血量,同时结合术后补液公式控制出入水量,既保证有效循环血量,又不能过多过快补充液体加重心脏负荷。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

心血管外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及健康指导【护理常规】1.术前(1)住院患者每天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

每周测体重1次,心律失常患者应分别记录心律及脉搏。

(2)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免增加心脏负担。

(3)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勿暴饮暴食,保持排尿、排便通畅,必要时按医嘱记录24h尿量。

(4)根据病情给予心电监护、吸氧或半卧位等护理措施。

(5)备好抢救物品和药品,以备急救。

(6)完善术前各项检查,如血常规、血常规、粪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肝炎全套、血气分析、心脏超声等。

(7)心理护理:了解患者情绪反应,解除患者对手术的忧虑和恐惧。

(8)健康教育:戒烟酒,预防感冒,介绍手术前后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有效咳嗽,适应在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保持皮肤、口腔卫生,询问女患者妇科病史及月经来潮日期。

(9)术前准备:皮肤准备、药物敏感试验、做交叉配血试验及配血备用、术前1d晚给予肠道准备,睡前口服镇静药物,保证睡眠、术前 4h禁饮水,6h禁食。

(10)手术日晨准备:①更换清洁病员服;②取下活动性义齿、饰品及贵重物品等交给其家属保管;③去手术室前,指导患者排尿,排空膀胱;④核对患者腕带情况、术中用药、病历、X线片、备用引流瓶等,与手术室人员核对交接。

2.术后(1)术后体位:给予平卧位,循环稳定后抬高床头30°,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根据病情鼓励逐渐下地活动。

(2)病情观察: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时监测生命体征;观察四肢末梢温度、湿度的变化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观察有无心律、血压的异常并及时处理;及时进行血气分析,观察有无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观察意识状态,有无嗜睡、意识模糊、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多语、错觉等症状。

(3)伤口护理: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渗血、渗液。

切口疼痛影响患者呼吸的深度和幅度,不利于术后肺部扩张,及时进行疼痛评估,遵医嘱应用镇痛药物,利于患者休息和康复。

(4)管路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及颜色变化。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医院管理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常规
纤维蛋白、血小板、红细胞等血液成分在深静脉系统血管腔内形成凝血块称为深静脉血栓。

常见病因为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

最常见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一侧肢体的突然肿胀、压痛, 静脉血栓部位常有压痛,Homans征阳性以及浅静脉曲张。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急性发作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2、垫软枕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3、卧床时,鼓励患者做足踝部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4、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定期监测凝血指标,同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如穿刺点渗血,牙龈出血、鼻出血、血尿、黑便等,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师,给予相应处理。

5、观察患者是否有肺栓塞主诉,如憋气。

6、观察肢体肿胀是否加重或出现肢青肿、肢白肿,应及时告知医师,给予紧急处理。

7、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患者安全。

(二)术后护理
1、同外科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卧床时抬高患肢。

3、使用抗凝或溶栓药物观察同术前护理。

4、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无须绝对卧床,可入厕,短时间行走。

(三)健康指导
1、饮食清淡,缓解血液高凝状态。

2、遵医嘱服用抗凝药物,定期检测血液凝血指标,并观察有无皮肤紫瘢、牙龈出血、黑便等出血现象,必要时及时就诊。

三、主要护理问题
(一)疼痛与静脉回流受阻有关。

(二)出血与抗凝或溶栓治疗有关。

(三)潜在并发症:肺栓塞与血栓脱落有关。

血管外护理常规友谊

血管外护理常规友谊

大隐静脉曲张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1轻度下肢静脉曲张可穿弹力袜,避免久坐久站。

卧床时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

做时勿双膝交叉过久,以免影响腘静脉回流。

1.2进易消化饮食,保持大便通畅。

1.3皮肤溃疡有损伤者,应预先处理,待炎症控制后再行手术。

1.4术前一天除备皮外应将曲张静脉标记。

2术后护理:2.1术后平卧6小时,改半卧位,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预防肢体肿胀。

2.2满足生活需要。

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观察病人患肢弹力绷带包扎松紧情况,足背静脉皮温情况。

术后疼痛伤口情况,酌情给予镇痛药。

2.3预防和处理创面感染:观察敷料及绷带是否有渗血。

2.4术后6小时后可饮水。

进易消化、少刺激饮食。

2.5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可做运动背屈及跖屈运动,12-24小时下床活动。

2.6出院穿弹力袜,避免久站及久坐,避免下肢负重,宜经常散步,改善静脉回流。

3健康教育:加强足部伸屈作用,加快血流速度。

3.1出院指导:弹力绷带使用两周,注意观察患肢皮肤色泽,肿胀情况。

3.2使用弹力袜的注意事项:合乎个人腿部周径和长度。

周径:卧床测量踝部和小腿。

长度:膝下或腹股沟下一寸至足底。

穿着时无褶皱。

1.1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防止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

1.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水肿及疼痛。

1.3卧床时,鼓励患者多做足部及脚趾活动,禁止按摩患肢。

1.4在使用抗凝药物期间应监测出凝血时间,观察有无出血倾向,避免因用量过大而引起大出血。

1.5进低脂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前2-3日进少渣饮食。

1.6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安全。

2术后护理:2.1体位:卧床平卧24小时,术后穿刺点沙袋压迫4-6小时,穿刺侧肢体制动12小时,卧床10-14天。

2.2病情观察:加强生命体征监护,观察伤口处有无出血和穿刺处有无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经股静脉穿刺的病人,“8”字绷带法加压包扎,绷带不宜过紧,观察局部皮肤颜色、温度、有无淤斑,以免加压过大造成皮肤缺血性坏死。

心血管外科的一般护理

心血管外科的一般护理

心血管外科的一般护理发表时间:2009-07-27T11:07:54.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17期供稿作者:郝玉凤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医院 150088) [导读] 间断吸氧。

指导病人使用呼吸锻炼仪或吹气球,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17-0148-02 1 术前护理1.1间断吸氧。

指导病人使用呼吸锻炼仪或吹气球,教会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

1.2测量体重、身高,为术中、术后用药剂量提供依据。

1.3对长期使用利尿剂的病人,每日记录尿量并观察血钾的含量。

1.4有心衰或心绞痛的病人,应卧床,限制活动量。

1.5心功能不全、心脏肥大的病人,术前1周遵医嘱给予静脉输人极化液(10%葡萄糖500ml+15%氯化钾10ml+胰岛素l:4)。

1.6术前3天停用心得安或洋地黄类药物。

防止发生房室传导阻滞。

1.7保持排便通畅,便秘者可口服缓泻药。

1.8备好抢救物品。

2 术后护理2.1监护护理2.1.1挤压心包和纵隔引流管以保持通畅,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放置连续体温监测仪。

体位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采用自然引流形式。

2.1.2监护并记录病人的心率、节律、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房压等。

观察外周静脉充盈情况,四肢末梢皮肤温度和颜色。

2.1.3观察气管是否移位。

记录气管插管的深度,听诊双肺呼吸音。

观察胸廓运动,观察呼吸幅度和频率,保持呼吸道通畅,条件允许情况下,定时翻身、拍背,必要时给予深部气管吸痰。

2.1.4观察意识情况、瞳孔大小和对光反射情况。

观察病人的手握力和四肢活动情况。

2.1.5观察每小时尿量,导尿的病人导尿管应保留至心血管功能和肾功能稳定后再拔除。

2.2放射和实验室检查胸部X线检查,细胞总数、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血气分析、血电解质和肌酐、尿素氮等。

2.3连续监测体温,注意保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管外科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常规】
1.术前
(1心理护理:做好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增强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

(2)完善化验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D-二聚体等;血管造影、多普勒超声检测、磁共振血管造影和CT 血管造影。

(3)术前训练:训练卧位使用便器排尿、排便;呼吸功能训练,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以促进痰排出,减少肺部并发症。

(4)体位:静脉曲张患者应采取头低足高位床尾抬高 20°~30°;主动脉夹层和腹主动脉瘤患者要绝对卧床休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患者患肢平放适当保暖,禁止冷敷、热敷。

(5)术前准备
①皮肤准备:备皮范围应根据手术部位的不同而选择,静脉曲张和下肢手术备皮范围是会阴部加患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应用记号笔标识曲张的静脉;腹主动脉瘤备皮范围是上至两侧乳头连线,下至耻骨联合,左至腋中线,右至腋后线,介入手术备会阴部。

②根据医嘱做抗生素皮试、交叉配血。

③术前禁饮食,全身麻醉手术常规禁食6h,禁饮4h,介入局部麻醉手术患者术前禁饮、禁食 4h。

④肠道准备:腹主动脉瘤切除加人工血管置换的患者要手术前晚
和术晨清洁灌肠,术晨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6)手术日晨准备:测量生命体征,置胃管,检查手术区皮肤准备情况,更换清洁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眼镜、首饰等附属物品,贵重物品交其家属保管,去手术室(介入科)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按手术需要将病历、术中用药和X线片带入手术室(介入科),与手术室(介入科)人员进行核对交接。

(7)术前30min 遵医嘱给予镇静药肌内注射。

2.术后
(1)术后体位:全身麻醉手术术后平卧6h,麻醉未清醒前,头偏向一侧,防止舌后坠或分泌物堵塞气管;下肢静脉曲张手术后患者患肢抬高 20°~30°,利于静脉血液回流,减轻下肢水肿;动脉疾病患者术后患肢平放;置管溶栓患者患肢制动,必要时应用约束带。

(2)病情观察:密切监测生命体征至平稳,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四肢手术注意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观察皮肤的温度、颜色、有无肿胀,以及患者的感觉、活动情况,
(3)伤口护理:观察患者切口或穿刺处有无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

(4)引流管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性质及量,如引流管在30min 内引流出的新鲜血液>300ml,可能有大出血的危险;腹主动脉瘤手术后患者要持续胃肠减压,妥善固定胃管,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胃液的量、色、性状,注意患者有无腹胀、腹痛、腹膜刺激征及肠蠕动恢复情况。

(5)溶栓导管和导管鞘的护理:置管溶栓患者应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扭曲、脱出、移位,以免影响溶栓效果。

(6)术后并发症
①血栓形成:术后遵医嘱合理应用抗凝药物,鼓励患者床上进行足背的伸曲活动,病情允许后应早期下床活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②出血:了解患者血凝化验指标,并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注意观察有无皮肤、牙龈、消化道、切口出血或渗血情况,出血较多时及时通知医师暂停抗凝血药物。

③感染:术后合理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术后做好各种管路的护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执行手卫生。

④肺栓塞: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咯血、血压下降等症状时,应考虑并发肺栓塞的可能,患者立即取平卧位,避免翻动及深呼吸,咳嗽等剧烈活动,给予高浓度吸氧,通知医师积极抢救,同时做好抗休克、抗心力衰竭等治疗。

(7)心理护理: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做好心理疏导,保持稳定情绪,鼓励患者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康复指导,帮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