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节
人教版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对。如H2CO3/NaHCO3、 NaH2PO4/NaHPO4等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 ℃左右。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淋巴
人体内的体液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消化道 D液体
A液体 B液体 C液体
(1)C和D 液体分别为 细胞内液、淋巴 。 (2)A和B 液体的交换通过组织中的 毛细血管 结 构完成。 (3)B和C之间的水分交换方式是渗透(自由扩散) 。 (4)A液体中的水分排放到外界去主通要 过 肾、皮肤、肺 和消化道四种结构完成。
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一定 程度上反应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图1-2
血浆的主要成分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
细胞 外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
细胞 外液
是 境 环
不
存在部位 和组织 组织 细胞
同
点 相同点
都属
与细胞的关 化学成 系 分
于 , 共同构成人 体 , 基本 相同。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
稳态与健康
稳 态 与 环 境
稳 态
生 产 和 生 活
种群
群落
生态系统
人类活动与 生态环境
群体水平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疆域》的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此外,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 辅助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国的疆域知识,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图、疆域范围图、行政区划图等,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我国疆域的自然风光、行政区划的介绍等。
在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存在差异,对于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我国的疆域知识。同时,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知识点。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一章第一节PPT课件
药物学基础
主讲:赵丽琼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概述
▪ 学习目标 ▪ 1、说出药物、药物学基础
的概念 ▪ 2、说出用药注意事项
第一节 概述
▪ 药物学的性质与地位
▪ 什么是药物?
作用于机体,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和计划 生育的化学物质。
▪ 药物的来源 ▪ 毒物与药物的关系
什么是药物学?
▪ 是研究药物的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 用药护理等内容的一门科学。包括:
▪ 1、药效学:药物
机体
▪ (指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机制的科学)
▪ 2、药动学:机体
药物
▪ (指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及血药浓度随时 间而变化的规律的一门科学。)
桥梁: 基础-临床 药学--医学
药物化学
新化合物
药剂学 生药学Biblioteka 新剂型 新药材药理学
新生物组分
生物制药
药物
临床应用
药物在防治疾病中的作用
▪ 3、促进疗效及减轻不良反应的措施 说服患者积极配合 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不断进行疗效评价;及时向患者及 家属进行健康指导,介绍有关药疗知识及治疗方案。医 护、患者及家属三方共同合作,以提高药疗效果,减轻 或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
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开发新药 (新药用化合物、新剂型) 阐明作用机制,了解生命活动本质
怎样学习药物学?
纵向学习: 各章典型 (重点)药为代表药 药效学 (作用,用途及不良反应) 药代学 (用药特点,如SD治流脑) 章节间的联系: 强心(Ad与强心甙的区别)
横向学习: 同一章节内:同类药物间的比较及特点
药物是人们同疾病作斗争的武器, 协助机体战胜或减少疾病对机体 的影响,保障机体健康、促进疾 病痊愈。
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一章第一节
【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一章第一节】一、《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在学习高一化学必修一的过程中,第一章第一节所讲授的《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无疑是我们打开化学大门的第一步。
这一节的内容围绕着物质的基本概念展开,主要涉及了物质的种类、性质以及物质的微观结构等方面,为我们打下了化学学习的基础。
1. 物质的种类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种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到的物质多种多样,但根据物质的组成粒子种类和结构特征,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而化合物则是由不同元素以一定的质量比结合而成。
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我们周围的物质,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化学课程打下基础。
2. 物质的性质我们需要对物质的性质有所了解。
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物质的化学、物理性质以及相关的测定方法。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所表现出的性质,而物理性质则是指在不改变物质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
通过学习这些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特点和行为规律。
3. 物质的微观结构我们需要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物质的微观结构是指物质的微粒构成和排列方式。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了解原子和分子的组成,进而理解物质的微观性质和现象。
这对我们深入理解物质的本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我看来,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不仅是为了学习化学这门学科,更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变化规律,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自然界的现象有更深入的认识。
第一章第一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作为高一化学课程的开篇,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并对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了初步的认识。
这为我们后续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也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地理解和探索化学的奥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高一化学必修一笔记第一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对于我们打开化学大门,深入学习化学,以及更好地认识世界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教版)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单细胞生物的举例: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单细胞藻类(如:衣藻)、细菌等。
(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靠单个细胞就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如草履虫依靠单个细胞完成运动、分裂、摄食、生长等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1)多细胞生物的举例:大多数动物和植物(2)生命活动的完成: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
(3)生命活动的基础:①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基础:细胞代谢②生命活动:生长发育基础:细胞增殖、分化。
③生命活动:遗传与变异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思考】试问可否直接用富含有机物的普通培养基来培养病毒?试分析原因。
【答案】不能。
病毒不能单独进行生命活动,必须用活细胞来培养。
4.扩展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病毒:①结构:细胞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DNA或RNA)组成。
②生活方式:只能营寄生活,只有寄生在寄主的活细胞内才具有生命活动。
借助细胞的物质和结构进行繁殖,表现出生命特征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1.结构层次:(从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1)细胞是地球上最小、最基本的生态系统。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命系统。
2.相互关系:各生命系统层层相依,又各自有特定的组成、结构和功能。
3.概念及实例(重点要求完全了解含义)结构层次 概念 实例细胞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心肌细胞组织 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心肌组织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的能完成某一生理功能的结构心脏系统 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构循环系统个体 有各种器官或者系统协调配合共同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的生物龟种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该区域内同种龟的所有个体群落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该区域内龟和其他所有生物的种群生态系统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龟生活的水域生态系统生物圈 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思考】若图代表生命系统相关概念的范围,则a 、b 、c 以此代表 ( )A.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B.个体、种群、群落C.生态系统、群落、种群D.组织、器官、系统【答案:C 】3.拓展(1)生命系统的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的基础之上,没有细胞就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第一章 第一节 法的本质
(8)利益说:德国法学家鲁道夫·冯·耶林(强调社会目的)。
第一章第二节
法的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
法的价值判断
事实判断
含义
所谓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客体对特定的主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即法律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所谓事实判断,在法学上是用来指称对客观存在的法律原则、规则、制度等所进行的客观分析与判断。即法律是什么的问题。
法律原则往往不很明确。关注的是个别性。
在适用范围上的区别:
法律规则由于内容是明确,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具体行为。
法律原则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
在适用方式上的区别:
法律规则是以“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
法律原则则相反。它不是以“全有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
在作用上的区别:
2、必须根据法律来说理及判断和解决法律问题;
3、必须在程序的范围内,通过相应的法律程序确定和解决法律问题。
■法的现象:是指能够经验的、凭借直观的方式可以认识的法的外部联系的总和,是直观的感性对象
■一切法的产生,大体上都是通过制定和认可这两种途径。所谓法的制定,就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即具有一定文字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国的各种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即属此类。所谓法的认可,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他社会规范(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1)明示认可,即在规范性文件中明确规定哪些已有的道德或习惯等规范具有法律上的效力,这种认可的规范往往构成规范性文件的内容。(2)默示认可,即国家没有明文规定哪些社会规范是法律,而是通过法院判决时援引的方式承认它们的实际法律效力。以这种方式存在的法,往往是通行于一定地区、一定民族之间的习惯法,如经国家认可的家法族规、村落规约(乡规民约)、行业(行会)规范等。
第一章 第一节
的距离。
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1.天体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概念:宇宙间的各种物质的通称。
星云 、_____ 恒星 、行星、卫星等。 (2)类型:_____ 2.天体系统
万有引力 和天体的永恒运动。 (1)成因:_________
(2)特征:维系天体之间关系,组成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3.天体系统的层次 (1)银河系及河外星系。 恒星 和_____ 星云 。 ①银河系:主要组成天体是_____
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 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宇宙间的天体因相互吸引、 相互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物质中,属于天体的有( ①太阳、月球、北斗七星 ) ②恒星、行星、卫星、彗星
③火车、轮船、巨大岩石
绕转;太阳系是银河系的普通成员。
【素材链接】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 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
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
间,出现于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
【提示】地球上具备生命存在的“金锁链条件”,是目前我们
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
2.填绘图表 (1)尝试填写出下列行星的名称。
地球 ①_____
火星 ②_____
木星 ③_____
土星 ④_____
第一章第一节
a 【方法指导】一个非零实数 或a的倒数 b 是将它们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的数,即 b 1 a 的倒数是 ,a的倒数是 . a a b
相反数与倒数的概念混淆 符号 相反, 1.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19 _____ 符号 却相同; 而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 20 _____
失分点1
和 为0, 2.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 21 _____
第一部分 教材知识梳理
第一章
第一节
数与式
实 数
中招考点清单
考点一 实数及其分类 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1. 有理数:整数和①_____ 2.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有理数 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3. 实数:②_______
4. 正负数 (1)正负数的概念:
①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如3,1.8%,
小的数是( D )
A. 0 C. 3 2 B. -1 D. -2
【解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画
出数轴如解图所示,数轴上左边的数总比右边 的数小.∵四个数中-2在最左边,∴-2最小.
类型五 实数的运算 例5(’14烟台)(2 = 2015 . -1)0+(
1 )-1 2014
【解析】本题考查实数的运算,由 1 0 ( 2 -1) =1,( )-1=2014,得原式 2014 =1+2014=2015.
2. 近似数:对于一个实际数所取的近似 值.
3. 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
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 精确到哪一位.如:4.8是精确到0.1或叫做精确 到十分位.
考点四 实数的比较大小 【考情总结】近7年考查
2次,在2014年和2012年的选
择题第1题中考查,均为判断 最小的数.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知识点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一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1. 偏移规律: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2. 判断方法: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运动方向,大拇指所示方向为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⒈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参看课本P18如右图:⑴太阳直射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
⑵太阳直射南半球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夜越长。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
⑶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地均为6:00时日出,18:00时。
⑷极昼极夜范围的变化规律如上图,以北半球为例:春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昼,春分到夏至极昼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夏至到秋分极昼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秋分过后北极点开始出现极夜,秋分到冬至极夜范围由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冬至到到次年春分极夜范围由北极圈缩小到北极点★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⑴纬度变化:一天中,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⑵季节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⑴计算公式:H = 90°- 纬度间隔说明: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间隔计算遵循同减异加——所求点与直射点同在北半球或同在南半球相减,在不同半球相加⑵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比较: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即与直射点纬度间隔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反之越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二★㈠昼夜交替1.⑴昼夜现象产生的原因——地球不透明、不发光;⑵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是——地球自转。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1.1.2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当堂练习
1.下列关于纬线说法正确的是( A )
A.形状为圆形
B.形状为直线
C.各条纬线长度相等
D.指示南北方向
2. 东半球的范围是( D ) A.0°经线以东至180°经线之间的半球 B.20°E至160°W之间的半球 C.20°W至160°E之间的半球 D.20°W往东至160°E之间的半球
10°W 0° 10°E 20°E 30°E
向西度数增大 向东度数增大
向
20°N 北
度
10°N 数
增 0° 大
向
10°S 南
度 数 增 大
课堂小结
地球和 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经线和经度 经纬网
纬线 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位置关系
纬度
定义、代表字母、度数范围、 半球划分、中高低纬划分
经线 定义、形状、指示方向、长度、经线圈
__半__圆____
由赤道向两极逐渐 __缩__短____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 __相__等____
___东__西___方向
___南__北___方向
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除 所有经线都相交于
南、北极点外)
南北极点
课堂小结
二、纬度和经度
项目
纬度
经度
图示
度数起始线 划分方法
__赤__道____(0°纬线)
从0°纬线向南和向 北各分___9_0_°___
当堂练习
3.图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B ) A.小红 B.小兰 C.小刚 D.小明
无数条
半圆
南北
相等 均为2万 千米
相互关系 纬线与纬线 相互平行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未来发展规划和目标设定
发展规划
未来,我国将继续推进区域合作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强政策协调和产业协作,构建更加紧密的区域 发展共同体。
目标设定
到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在区域合 作方面,将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一体化。同时,将积极推动全球 治理体系变革,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产业结构、创新 能力、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发展趋势
未来,我国经济发展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同 时,将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区域合作战略意义阐述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北起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 心,南到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 江、乌苏里江汇合处。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海域总 面积约473万平方千米。
中国疆域特点
01
02
03
面积辽阔
中国是世界上面积第三大 的国家,拥有丰富的自然 资源和多样的地理环境。
海陆兼备
气候环境区域差异
பைடு நூலகம்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海南岛、雷州半 岛等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变化。
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 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华 北平原等地区,夏季炎热 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高原山地气候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 区,气候寒冷干燥,日 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第一章第一节_宇宙中的地球
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
月球 地球 地球 太阳 银河系 银核 河外星系
太阳
结论: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
天 体 系 统 的 隶 属 关 系
地月系
太 阳 系
银 河 系
总 星 系
3、天体系统的层次性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 星
0.01 偏心 0.20 0.007 0.093 0.048 0.055 0.051 6 7 率
0.006
结论:八大行星的偏心率都比较小,运动轨迹具有近圆性
(二)八大行星结构特征
类地行星 巨行星 远日行星
分类
成员
质量 小 大
体积 小 大 较大
密度 大 小 较大
当我们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 观察太空,我们可以看到哪 些物质呢?
蟹 状 星 云
超 级 恒 星
土 星
地 球
质量小,本身不发光,围绕着恒星运动
月 球
环绕行星运转的天体,有圆缺变化
英 仙 座 流 星 雨
每年7月下旬—8月中旬可见,出现 率极大日期在8月12日前后
一闪即逝,由尘粒和固体小块组成
陨石
公转周 期 短 较长 最长
温度 高 较低 最低
类地行 水、金、 星 地、火 巨行星 木、土
远日行 天王星、 较大 星 海王星
通过比较太阳系八颗行星的公转 运动特征和结构特征,我们可以作出 以下结论: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具有 普通性的行星。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金星 水星和金星 没有卫星 八大行星中,卫星数目最多的是木星(63颗)。 金星的自转方向是 自东向西 金星的表面温度比水星还要高 小行星带以外的四颗行星都有光环 八大行星中,体积质量都最大的是 木星 ,都最小 的是 水星 八大行星中,密度最小的是土星 ,密度最大的是
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②太阳和月亮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阅读材料部分
1519~1521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 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 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
地球与地球仪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地球与地球仪
(一)、地轴和两极
1、地轴:
北极
地球的自转轴
事实上,地球并不存在这根轴,它是人们的假想轴。
2、两极: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
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
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பைடு நூலகம்
地球与地球仪
三、纬线和纬度
(一)纬线
1、赤道: 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 大圆圈。 在地球表面,与地轴垂 直的最大圆圈,长约4 万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6378千米
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与地球仪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 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不是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略 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地球与地球仪
感受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约相当于 平方米) 个足球场的总面积(足球场面积约7000
越 向赤 北道 度以 数北 越 大
赤道
0°
0° 赤道
越 向赤 南道 度以 数南 越 大
30°S
60°S 90°S
地球与地球仪
4、高、中、低纬度: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60°N 30°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案
标题: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教学目标:掌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时代条件和历史过程,能够应用毛泽东思想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并指导日常学习生活。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难点:
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时数:2课时)
备注: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导入】
欣赏《沁园春·雪》(唐国强)朗诵片段。
问:这首诗词的创作者和创作背景大家了解么?你心目中的
毛泽东是怎样的,毛泽东思想是不是指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和党的指导思想,
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明确继承和坚
持这一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从而更好地读懂见证这把中华民族
近代苦难辉煌历史的金钥匙,更好地认识民族史、国史和党史,
从而奋力开拓好今天社会主义这项艰巨伟大的事业。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诞生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又有着怎样深刻
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又是如何指导中
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
巨人的诞生的条件:客观上取决于时代需要,主观上取决于
个性特质。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
1、时代背景
近代中国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期,是一个需要巨
人呼唤诞生巨人的时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
代。
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成为20世纪上半叶的时代主
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
命的新时代。
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2、思想条件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4、阶级基础
工人运动的兴起和工人阶级的壮大。
5、毛泽东个人的性格、境界与修养
性格:不怕邪恶、满怀信心、百折不挠(湖南湘风湘学)。
境界:注重实践理性精神和富有使命感,献身于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扭转乾坤的壮志;能纳五湖四海的胸怀;坚韧不拔的意志;高瞻远瞩的眼界等。
学识渊博,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洞察。
没有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丰富实践,没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深刻总结,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
正是经过长期实践的反复比较,党和人民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选择了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萌芽:中共建党初期和国民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领导权、农民问题、
资产阶级两面性)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1919年北大李大钊影响)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中,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等著作中,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2.、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党领导中国革命特别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深入分析中国革命具体实际,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两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从哲学方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系统阐述了党内“左”的和右的错误的思想根源。
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理论著作中,科学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经济、政治、文化纲领,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具体目标。
毛泽东还详细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内在联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找到了正确方法。
这一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毛的领导地位。
1945年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
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
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先后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关
于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矛盾的学说特别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的理论。
毛泽东明确提出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
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的任务,并为开辟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
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这一时期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
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于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
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
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小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
族谋复兴,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
有失败的惨痛教训。
这些经验教训促使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
国共产党人更深入地思考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
毛泽东思想正是
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我们通过学习理
论的形成发展过程,更好地认识把握近代国情,找到一条合适中
国发展的正确道路,并在现实发展中坚持和发展好,与时俱进。
作业、讨论题、思考题:
1、如何认识伟人毛泽东?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