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院慢阻肺合并呼衰-心衰的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层医院慢阻肺合并呼衰\心衰的机械通气治疗的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双相正压无创通气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衰及心衰的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间断规律通气组)和对照组(单次通气组),观察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呼吸(R)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通气治疗后1 h监测PaO2、SaO2、PaCO2有显著改善。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治疗组患者PaO2、SaO2的升高及PaCO2的下降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间断规律使用双相正压无创通气能明显改善老年COPD合并呼衰和心衰患者的氧合换气功能,快速缓解心力衰竭,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慢阻肺;双相正压通气;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心衰衰竭是临床上常见危重证,过去常规抗炎,平喘、祛痰及激素治疗时间长,缓解率低。我院采用美国伟康BiPAP 呼吸机经鼻(面)罩实施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及心衰,疗效较好,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至2010年住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能耐受NIPPV治疗的患者60例,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70±15)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订的《COPD诊治指南》,并排除其他心肺、胸廓疾病。所有患者入院时均有Ⅱ型呼吸衰竭及心功Ⅱ-Ⅲ级,FEV1均<50%的正常预计值。60例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30例和NIPPV治疗组3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在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感染、雾化吸入、解痉平喘、利尿消肿和对症支持等)和鼻导管氧疗(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的同时,均使用BiPAP呼吸机行鼻(面)罩辅助通气(年龄较大者因牙齿脱落,面罩通气易漏气,多以合适鼻罩辅助通气),采用S或S/T模式,预置呼吸频率14~20次/min,吸气压力(IPAP)起始为8~10 cmH2O,渐增至14~20 cmH2O,呼气相压力(EPAP)从4 cmH2O逐渐上升至4~6 cmH2O,吸入氧浓度25%~35%[2]。在近鼻(面)罩接口处加一单向呼气阀,减少重复呼吸,吸氧流量4~6 L/min,每次通气2 h。A组间断规律通气3 d,3次/d,分早中晚,共9次;B组即刻通气1次。同时监测两组通气治疗前、治疗后1 h、24 h、48 h、72 h动脉血气(均为卧位抽血)、心率(HR)、呼吸频率(R)和下肢凹陷性水肿的变化。观察结束,B组患者全部改用A组方案,取得显著疗效。上机前应消除患者的顾虑,固定鼻(面)罩至不漏气,随时告知咳痰。监测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呼吸频率、PaO2、PaCO2,变化,比较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有效率、病死率。
1.3 疗效判断标准治疗后神志清晰、气促改善、辅助呼吸肌运动减轻、呼吸心率减慢、SaO2、PaO2增加、肺部干湿性啰音减少。
2 结果
2.1 标准治疗组和NIIPPV治疗组各30例,胸闷、气促、血气分析均在短期内有改善,但NIPPV治疗组可迅速改善通气,纠正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2 不良反应漏气较常见,经调整罩的位置和固定带的张力以及加强监测,
多可避免;有2例出现恐惧感,退出观察;常见的口咽干燥、胃胀气、误吸、罩压迫和鼻梁皮肤损伤等不良反应因通气治疗时间较短,基本可以避免。
3 讨论
COPD急性加重期呼衰的主要原因是缺氧和呼吸肌疲劳。呼衰合并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效果较差,用BiPAP通气治疗呼衰合并充血性心衰可减少回心血量,减小心室跨壁压,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肺氧合功能,增加心肌供氧;减轻肺水肿患者肺泡水肿;从而改善心功能。本组病例均为老年人,药物治疗和氧疗已不能迅速改善病情,间断规律使用BiPAP无创通气,一方面能减少持续通气后带来的不良反应;另一方面能使患者尽早恢复生理性呼吸循环功能,快速缓解病情。无创机械通气可以提供双相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每次呼吸均受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支持。有利于CO2排出,提高肺泡内氧分压。
机械通气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度过慢性呼吸衰竭的急性加重期,可增加通气受损患者的气体交换,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2],对COPD急性加重导致的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无创通气可以有效地避免有创机械通气的使用,并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病死率。该型呼吸机操作简单、安全可靠、质优价廉、体积小,尤其是快速起效且疗效显著,便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使用时应注意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ICU学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0.
[2]黄绍兴.呼吸机治疗与监护新技术.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