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

合集下载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

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小学古典诗词教学基本流程,帮助教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研究和欣赏古典诗词。

步骤一:导入1. 介绍古典诗词的背景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2. 通过图片、音乐或视频等多媒体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步骤二:诗词欣赏1. 选择一些经典的古典诗词作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研究能力进行筛选。

2. 教师朗读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聆听原文的诗词韵律和语调。

3. 逐句或逐段解读诗词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和意境。

4. 鼓励学生分析诗词的意象、修辞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步骤三:诗词创作1. 提供一些简单的创作题目或诗句开头,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诗词知识和技巧,创作自己的古典诗词作品。

3. 鼓励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自信和兴趣。

步骤四:拓展延伸1. 提供更多的古典诗词资料和作品,供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

2. 组织诗词朗诵会或小型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 培养学生喜爱古典诗词的惯,可以鼓励他们参加更高层次的古典诗词比赛或活动。

步骤五:总结反思1. 让学生总结他们在研究古典诗词过程中的收获和体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古典诗词对他们的意义和启发,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感成长。

注意事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 给予学生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提高他们研究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以上是小学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流程,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创新,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

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中学语文论文古典诗词有效教学的策略许懿古典诗词具有饱和的感情、高超的艺术、丰富的想象、精美的语言,这些都是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难题。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朗读、对话文本、合作探究等多个方面分析总结了一些方法策略,希望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推进有效教学,学生在课后学有所得。

一、朗读诗文,初步感知诗词的语言美在教学过程中,想要学生掌握一首诗词的内涵,前提是需要反复朗读进而到诵读的层面。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要实现良好的朗读效果,营造书声琅琅的氛围,针对不同的作品,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

例如,苏轼的《定风波》,字里行间渗透了词人对人生的理解,体现了乐观与旷达。

如果学生能将自己独到的理解运用到朗读中,就能对班里其他同学产生极大的鼓舞和促进作用。

再如,有些作品在朗读时带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李清照的婉约词适合女生用哀婉深沉的语调朗读,苏轼和辛弃疾的豪放词则需要男生用洪亮饱满的嗓音朗读,明确不同风格的作品,朗读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譬如,《春江花月夜》是一首篇幅较长的古体诗,教师在授课时除了播放这首古曲,同时要用舒缓而有韵律的语调朗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会沉浸到优美的意境中去,充分体会作品呈现的音乐美、语言美。

二、对话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1.知人论世古代诗词年代比较久远,想要准确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就需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写作背景。

如学习李煜的《浪淘沙》,首先学生要知晓李煜作为一名亡国之君的特殊经历,才能理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鲜明对比,才能知晓他的词前后两期的巨大差别;学习柳永的《八声甘州》,读到“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时,联系柳永仕途失意,即便“奉旨填词”也难掩心灰意冷,寂寞惆怅的内心,所以才会对东去的江水发出“无语”的感叹。

2.分析意象意境解读古诗词,笔者认为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借助意象赏析意境。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

古诗词教学三步曲摘要:古诗词是名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古诗词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既有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本文介绍了古诗词教学中应该遵循的三个步骤。

关键词:古诗词;情境;赏析作者简介:明文翠,任教于安徽省宁国市梅林学校。

古诗词作为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是我们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向学生进行古文化熏陶、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底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掌握诗词的鉴赏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呢?笔者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应遵循三步曲。

一、吟颂诗歌,感知情境诗歌是一种用凝练的语言,集中反映生活的文学形式,它包含着诗人丰富的感情,是发自诗人内心的声音。

鉴赏诗词,就要准确把握诗中抒发的感情。

诗中之情,无外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世事感慨,“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情别绪,“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寒素清门浊如泥”的怀才不遇……以上种种情感,都离不开教师本身对古诗词情感与意境的把握。

也就是说,教师就该具有深厚的古典诗词功底,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融入情感的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声情并茂的吟诵。

朱自清先生就曾多次强调语文教学的诵读,他说:“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练习着读,有时还得背诵,真可谓是三分诗歌七分读啊!”当然,笔者所指的教师范读,绝不是教师玩弄技巧的故意表演,而是真正沉醉其中。

诗歌吟诵,不是公开课、观摩课的点缀和附庸,诗歌吟诵的功效更不应该被全面异化。

诗歌吟诵应该是教师情感的真实流露,是没有矫饰的自自然然,是教师人格的外化表现。

在教师的吟诵下,我们的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进入吟诵的天地,或划分节奏,或揣摩语气,问出“明月几时有”的疑问,读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豪情。

学生可以反复诵读,全班读,小组读,个人读,男女生赛读,还可以教师领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典诗《溪居即事》教学案例设计

古典诗《溪居即事》教学案例设计

古典诗《溪居即事》教学案例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古典诗词《溪居即事》的背景信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深入学习诗词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把握所学知识。

二、课前准备:1. 把《溪居即事》诗歌放到多媒体仪器上播放,让学生熟悉古典诗歌的特点。

2. 在课堂上准备有关《溪居即事》的近代评论资料,让学生了解它的背景以及古人的探索。

三、教学步骤:1. 让学生先领略《溪居即事》诗歌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触类旁通的思维。

2. 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重温诗歌,更好理解诗词的含义。

3. 引导学生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理解,结合近代评论资料,使学生有更深入的认识。

4. 联系生活,让学生学以致用,让课堂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5. 总结反思,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有条不紊的安排教学中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1. 教师播放《溪居即事》诗歌,引导学生去聆听古代诗歌内涵的特点。

2. 教师播放简短的近代评论资料,让学生联想与分析,更好理解诗词的含义。

3. 交流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进行深入、有效的互动及有条不紊地把握所学知识。

4. 布置习作练习,完成有关诗词的文学分析与巩固知识点,结合生活带入学习活动,感受文化的融合性,并熟悉文字的表达。

5. 总结反思,通过熟练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并具备去理解与研究古典文学作品的能力。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以古典诗歌《溪居即事》为主题,推动学生研究古典诗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对诗词的敏锐感受。

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把握好内容的衔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让学生融会贯通,将所学知识付诸应用。

同时,以布置习作练习,充分展示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通过教学知识的实践,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强化所学体会。

《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学生读诗的正确姿势

《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学生读诗的正确姿势

本文主要是针对高中语文公开课的教案,三首古诗是江淹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杜甫的《春夜喜雨》。

这三首古诗是经典名篇,感染深远,同时这三首古诗也有很高的诗歌造诣,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能够锤炼学生的阅读技巧和审美情趣。

一、课堂教学目标1.了解代文学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2.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核心意义,明确文学作品的立意和修辞表现手法。

3.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善于理解和解读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间的差异。

4.感悟古代文学作品蕴含的哲理和情感内涵,为个人提高人文修养和文明素质提供保障。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1.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2.课堂思考教学法3.集体讨论教学法4.电子文献检索三、教学步骤1.教师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一些简单的文学背景知识和善于鉴赏古代文学的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介绍古代诗歌鉴赏的几大基本技巧,如留意诗歌的基本形式和语言特点,注意韵律和韵尾,关注诗人的文学创作背景和结构特点等。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来讲解该古诗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同时也可以从不同角度解读文学作品的内涵。

2.学生评价教师可以通过集体讨论和学生分享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中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探讨和讨论。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或者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集体发言。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电子文献检索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和文献,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3.批判思考教师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和笔记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

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对古诗进行批判性思考的作业,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文学作品的内涵,同时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学资料和文章,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水平。

四、总结以上是针对高中公开课教案的三首古诗《别董大》、《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春夜喜雨》的详细分析和教学方法。

通过讲解这三首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学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形式,同时也让学生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文明素质。

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

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

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祁东二中程曲云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的古典诗词.它们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提高学生审美情趣极好的阅读范本文将从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三个层次论述了诗歌教学的策略.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而中国古典诗歌又是世界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古典诗歌群芳竞放,名家辈出.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汉乐府民歌到《古诗十九首》,从"建安七子"到开创"田园诗"一派的陶渊明,唐诗宋词更是将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推向顶峰.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对于陶冶情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所以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典诗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但大部分老师还是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即根据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 记忆文学常识,翻译全文,理解关键字,重点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名句名篇等.显然,这种教法不仅让诗歌失去了他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会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厌恶心理.那么如何避免这一倾向呢我通过实践和探究,总结出"古典诗歌教学三步曲",即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 .下面拟就这一诗歌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意见.一,定基调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据事表意.教师可以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给诗歌定感情基调,请学生抒发自己诵读后的直观感受.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豪放激昂;《雨霖铃》哀怨伤感,婉约缠绵;《登高》深沉豪迈,慷慨悲壮;《天净沙.秋思》萧瑟冷清,凄凉孤寂;《邶风.静女》清新明快,诙谐活泼等.每首诗都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多或少都能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学生多少都有话可讲.所以初步感知,确定感情基调是诗歌教学课的基础.如果一首诗的基调是明快的,教师却采用哀婉的语调去讲解,不管他分析得如何精彩,都称不上是成功二,品意境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实不仅仅是词,诗歌都是讲求境界的.古典诗歌的教学,关键是学习如何走进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就中学生来讲,对意境的品味,可以从意象入手.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 意象则是这一艺术境界的组成部分,诗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为诗人的思想情感所点染,浸润.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松间明月,石上清泉,浣归少女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卷,但正如思想家阿米尔所说: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个心灵世界.从这些景象中我们不难看出"象外有意"——即作者闲适空寂,淡泊宁静的心情.这些蕴藉了"意"的若干个和谐统一的"象",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又比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首句写旅人眼中所见.诗人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这三个意象,营造了一个萧瑟荒凉的意境,给全诗定下了悲凉惆怅的基调.第二句"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与首句相比,温暖写意,然而这么温馨宁静的家是别人的.这幅幽远恬静的画面,对于漂泊千里的游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正如沈祖棻先生所说的:"小桥流水,风景幽静,而人家安居其间,是显得非常安逸,悠闲,比起自己的奔波不定来,更引起羁旅之苦.而别人的一家团聚,也更引起自己的思家.自己不也有一家老小吗故居或故乡不也是有这样的小桥流水吗然而对于这个旅人来说,这却是旅途,是天涯."第三句"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与前面相呼应.瑟瑟西风,荒凉古道,孤独的旅人骑着孤独的瘦马.末句"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使得悲凉的色彩更为浓重,亦使全曲涵义彰显.此外,在品味意境时,一定要唤醒,驱动想象和联想.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虚写的景,是作者想像的景,我们也可以通过想像去品味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虽"帐饮无绪",但还是借酒浇愁,那么今夜酒醒后将会在何处呢大概早已远离都门,来到一个新的地方:只见东方微白,晓风吹拂,杨柳依依,残月朦胧.这是一幅多么凄清的景象啊!我们还可以联想到古典诗歌中"杨柳""月"这两个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到唐朝,则极为兴盛.从许多文学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比如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之涣《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离别多." "月"也是一个经常被吟咏的对象.诗人笔下的月亮常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 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的《苏幕遮》)等.通过这样的联想比较,学生就更能体会诗中的意象,从而进入诗的意境.总之,鉴赏诗歌的关键是意象的解读,要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在领会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进入诗的意境,领悟诗的审美意蕴.三,嚼语言诗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等特色.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 袁枚也曾作《遣兴》诗曰: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可见古人作诗写文章是十分注意炼字的.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品味意境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反复咀嚼,领会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从而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讲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我先让他们用默读,诵读,轻声读等各种阅读方式来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在对该词有了总体上的把握之后,对意境进行品味,然后再联系主旨,找出文中用得传神的字词,揣摩体会.学生觉得有两处特别好的地方:1,开篇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原因是这两句都用了叠字,读起来流畅,而且表现了作者满腔的愁绪.我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意见后,又引用了徐釚,张端义和梁启超等评论家的话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和补充.(徐釚《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使学生明白诗歌中的字词是跟情感,意境紧密相连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炼字是为了炼意,是为了使作者主观感情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去揣摩作者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另外,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咀嚼体会的过程中,要举一反三.如讲到《声声慢》叠字的妙用时,可以引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中的"一曲高歌一樽。

浅谈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浅谈高中古典诗词的教学方法
情。
2 . 充分想象 联想 , 临其境 。 身 诗词曲是语 言艺术 , 其 善用含 蓄精练 的语 言来表露诗人 的情感 ,好 的诗 词 曲 都具有 “ 言有尽而 意无穷” 的特点 , 故要欣赏 , 发挥 必须 联想和想象 。
联想 和想象在审美 的各种心理 因素 中占有重要地 位, 它是 审美升华 的翅膀 , 失去想 象 , 美感受 只能停 审
心灵提供理想 之光 、 智慧之泉和休 憩之地 的篇章。 随着新课标 的出台 ,对 高中语 文古典诗词 教学提
出了明确的 目标和要 求 :加强诵读涵 咏 ,在诵读 涵咏 “ 中感受 作品的意境和形象 , 获得情感 的体验 , 心灵的共
雄豪迈 、 荡气 回肠 , 具有情感美 ; 典诗词讲究平仄 , 古 讲 究 押韵 , 富有音 乐性 , 有语 言美 ; 句 律诗 , 仗 工 具 绝 对 整, 字数统 一 , 曲子词 , 短不一 , 长 具有形式 美 ; 典诗 古 词 强调 “ 含不 尽之 意见于 言外 ” 常 常呈现 “ 中有画 , , 诗
诗语 言明朗 , 的却含蓄 , 有 言此 意彼 , 有的诗平易近人 , 有 的却险怪 奇特 。体会其 风格特色 , 就要体会其语言 的
美, 体会其内蕴。
通过阅读诗词作 品 ,我们 能从 中 了解 了当时 的社 会风貌 , 学到做人 的道理 , 洞察到 国运兴衰 的规律 一 首首古典诗词 的背后 , 是一 个个鲜活 的生命个体 , 在诗 词作品有着他们 的叹息 、 忧虑 , 有着他们 的思念 、 恋 , 爱 有着他们 的思考 、 哲学 。古典诗词 , 是一座跨越古今 的 桥梁 , 过桥梁 , 通 去感受 千百年前 的社会 风俗 、 文风 人
致美 、 情境美 、 诗意美 。在教学 中 , 审美想象 激活学生的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

古典诗歌鉴赏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合同协议、总结报告、演讲致辞、规章制度、自我鉴定、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self-assessment,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古典诗歌鉴赏教案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诗歌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

浅谈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

浅谈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

浅谈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许多经典诗词至今仍在世界文化领域内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学习古典诗词的过程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良好的朗读能够使诗词文学作品更加形象、生动地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和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下面就来谈谈如何进行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

一、培养正确的语音、语调在朗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

学生们应该能够把握诗词文学作品中的韵律节奏,读出适合朗诵的语音语调。

古典诗词中的音韵、押韵、平仄等元素都是朗读中需要注意的要素。

学生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比对诗词文学作品读音标准来逐渐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二、准确把握诗词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在朗读古典诗词时,除了正确的语音语调外,还需要准确把握诗词文学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学生应该通过理解诗词文学作品的内容,领悟其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并将其在朗诵中表现出来。

例如,在朗读杜甫的《登高》时,学生应该领悟诗中所表达的胸襟志向,将其在朗诵中表现出来。

三、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训练朗读练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进行。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对读,对读时不仅要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还要注意与对方的配合,使整个朗读环节更加流畅。

此外,学生还可以自己录下自己的朗诵音频,进行反复听取和比对标准音频,不断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

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集体朗诵或课外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古典诗词的朗读不仅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

在朗诵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自身的情感表达和形象呈现,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基本的表演艺术技巧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如肢体语言和情绪调控等方面的训练。

总之,在古典诗词的朗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技巧培养,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修养的培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内在意境与情感,并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幼儿园古典诗词《咏鹅》教案

幼儿园古典诗词《咏鹅》教案

幼儿园古典诗词《咏鹅》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古典诗词《咏鹅》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朗读古典诗词《咏鹅》;2.理解诗句中的意义,培养幼儿的语感和文学素养;3.通过涂色、手工等形式,加深幼儿对“鹅”的形象印象和对诗歌内容的记忆。

教学内容:《咏鹅》白鹅,白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教学步骤:Step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介绍《咏鹅》的情节,引导孩子们理解鹅的形象,并让幼儿简单地叙述他们对鹅的印象。

Step2:诗词欣赏(10分钟)教师朗读《咏鹅》,并分段分析每一句的意义,引导孩子们思考:- 诗中提到的鹅为什么会“曲项向天歌”?- 鹅在水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为什么说“红掌拨清波”?Step3:绘画活动(15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鹅”的图片,并提供颜色彩笔等绘画工具,让幼儿跟着自己的想象涂色,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笔描绘“鹅”的身体形态、以及与生活场景中鹅相呼应的景象。

完成后,要求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以让大家分享彼此的想象和颜色搭配方法。

Step4:手工制作活动(25分钟)由课堂中成年人负责切割折叠事先准备好的纸板,做成鹅的造型图案(如图)。

幼儿收到纸板后,按照教师的示范折叠、剪裁、粘合,并注意保持好呈现白色毛茸茸的效果。

完成后,与绘画作品一起展示。

样品展示:在教学环节示意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图样,具体的教学时长根据幼儿实际操作情况灵活调整。

鹅群的效果呈现Step5:拓展活动(5分钟)对于习惯阅读的宝宝,可以请家长们在家中与幼儿一起朗读这首诗词或一些其他的童谣、儿歌,扩充其诗词美感体验。

Step6:课堂小结(2分钟)教师根据此次教学的特点和目的,总结幼儿们的学习体验和思考:- 本节课目的是让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想象和情感,我们发现他们的绘画作品非常有创意,并且与现实逼真对象贴切相联;- 整个授课过程中,孩子们都非常积极主动,发言、互动询问的意愿都非常强烈;- 通过阅读诗词,孩子们对不同情景有了深入的感受,诗词也给他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古典诗词教学

古典诗词教学

浅析古典诗词教学在文学的殿堂里,古典诗歌是最美的奇葩。

古典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

新课改特别强调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不仅是语文审美教育实施的必要的途径,也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重视诗歌,品味诗歌之美?我认为必须结合教材、针对学生认真探究诗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寻求最佳的教学思路。

很多学生感到中国古典诗词离自己越来越遥远,越来越陌生。

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配乐朗诵后,学生却一脸漠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

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更是“深恶痛绝”。

针对这一种现状,我尝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明确古典诗词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1、在教材中所占的比重大。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册一共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也安排了三个单元学习中国古代诗歌。

2、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诵读篇目中所占的数量多。

同时,高考作为一种选拔和导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对古诗词的重视。

诗歌鉴赏题加上名句默写,在整张试卷分值约占12-14分。

二、加强古典诗词教学中的方法指导诗歌教学宜采用从诵读入手,抓住意象,充分联想想象,感悟意境,扩展延伸课外内容进行比较等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诵读,品味语言领悟情感诵读吟咏是诗歌教学的基石,从古至今,诵读吟咏就一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语文学习手段。

尤其是古典诗歌,讲求韵律节奏,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美。

这种音乐美本身是诗人复杂多样的情感在诗中的自然流露,是“音乐和有趣的思想的结合”,它能直接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缓急疏密等韵律节奏传达出极为丰富的情感。

缺少诵读,就无法感受古诗的音乐美,也无法感受蕴藏在这种音乐美中的诗人情感重视朗读,重视背诵,让琅琅书声回归课堂,回归校园。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以外,加用口耳才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9《古诗三首》(教案)教学内容《古诗三首》包括《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使学生了解唐代诗人的文学成就,感受古典诗词的韵律美,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兴趣,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1. 对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2. 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3. 学生对古典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

教具学具准备1. 课文教材。

2.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古诗的背景资料和朗诵示范。

3. 学生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介绍唐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新授:逐首介绍《山行》、《江雪》、《枫桥夜泊》,讲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结构,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每首诗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4. 朗诵练习:学生分组或个别朗诵古诗,教师指导朗诵技巧,如节奏、语气等。

5. 总结:回顾三首诗的内容,强调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6.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三首古诗,并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古诗的感想。

板书设计- 《山行》:描述登山所见,表现诗人高洁的志趣。

- 《江雪》:描绘雪中江景,反映诗人的孤独感。

- 《枫桥夜泊》:叙述夜泊枫桥的景象,透露诗人的忧愁情绪。

作业设计1. 背诵《山行》、《江雪》、《枫桥夜泊》三首古诗。

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想,内容包括对诗的理解、感受和联想。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避免机械记忆。

同时,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增加学生对古诗背景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解析·吟诵·赏析——古典诗词教学三步走

解析·吟诵·赏析——古典诗词教学三步走
品位。本人认 为, 对 古 诗 词 教 学 在 了解 背 景 和 “ 悲愤” “ 激 昂” 的 语 气语 调 , 这 样 学 生 就 容 易把 作者后 , 只要 做 到解 析 、 吟诵 、 赏 析 这 三步 , 就 握 这首 诗 的情 感 , 从 心 灵 深 处 理 解 人 固 有 一 能 达 成课 程 标 准 提 出 的 目标 。 解 析理 懈 内容
死, 为拯 救祖 国而死 , 爱 国之心 将永 垂史 册 ! 这 慷 慨 激 昂 的 诗 句 激 励 了 无 数 的 仁 人 志 士 为 祖 国而 献 身 ! 三 、赏析 深 入 评 说 学 生在 理 解 内容 和 把 握 情 感 的基 础 上 , 应 该 学 会 赏 析 诗 句 。 诗 词 中 的 名 句 是 诗 词 的 主 旨和情 感 的体 现 , 因此 , 对 名 句 的 赏 析 很 重 要 。具 体 的步 骤 是 : 1 . 先 找准赏析 的切入 点 , 或修辞 、 或写景 、 或具有表 现力的词语等 ; 2 . 结 合具 体 的语 句 , 能 够 准 确 理 解 该 句 表 达 的 意 思; 3 . 最后分 析蕴涵的哲理 , 或创造的意境 , 或 表达 的情感 。如赏析诗 句“ 罔破 山 河 在 , 城春 草木 深” , 这 两 句 诗 的切 入 点 是 “ 破” 和“ 深” 这 二 字 。该 诗 中 的 “ 破” 描 绘 了 国都 被 占 、 城 池破 败、 残墙断壁 的景象 ; “ 深” 描 绘 了 草 木 繁 密 而又荒芜 , 百 姓离散 无家可归 的景象 , 表 现 了 诗 人 内 心 痛 苦 及 忧 国忧 民之 情 。再 如 诗 句 “ 山 河破碎风 飘絮 , 身世 浮沉雨 打萍” 运 用 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 “ 风飘絮” 比喻大宋 的江山分 崩离 析, 像 那 被 风 吹 散 的柳 絮 , 战事 败 局 已难 挽 回 ; “ 雨打 萍 ” 比喻个 人 的命运 , 诗 人 的 一 生 时 起 时沉 , 如 同 水 中 雨 打 的 浮 萍 。抒 发 了 作 者 悲 怆辛酸的情感 , 表 示 了作 者 为 国 牺 牲 的 决 心 。 教 学有 法 , 教 无 定 法 。 有 关 古 诗 词 的教 学 方法有 多种 , 但 目的 只 有 一 个 , 就 是 让 学 生 反 复吟诵 , 在涵 泳中增长智慧 , 陶冶 情 操 , 从 而 提 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人格品质 。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

古诗词教学五步法中国是诗的国度,古诗词是我国古典文化之瑰宝,也是我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学习古诗词不仅能使人灵秀,还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所以,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那么,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教,才能让学生轻轻松松的学会呢?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总结了学习古诗的方法和步骤。

一、知作者学习一首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所在的朝代、字号、生平,更要了解他作这首诗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

诗是诗人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遭遇有着密切的关系。

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要是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一定了解,对古诗词的理解和体会作者情感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在教学《牧童》这首诗时,我先用课件出示了作者的简介:吕岩,也叫吕洞宾,唐代人。

考过科举,做过县令。

后来唐朝爆发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时局动荡,吕岩就带着家人躲入山中修道。

后来不知去向,传说他已得道成了神仙。

学习这首诗前,先让学生初步了解作者的一些情况,为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同时又积累了一些古诗词的文学常识,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解字词、明诗句古诗词语言精练,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在教学时,中、高年级的学生可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或查字典的方法自主学习。

先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意思,再连词成句,理解诗意,初步感知全诗内容。

对一些稍难的字眼,教师应予以点拨指导。

比如学习《牧童》时,我让学生重点理解“铺”“横野”“弄”“饱饭”“蓑衣”“卧月明”的词义。

其中,对“蓑衣”一词作了形状的描述,并出示“蓑衣”实物图,让学生有更直观地了解。

对诗眼“弄”字,我特别作了赏析。

我先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然后播放课件《牧笛》音频,学生听着时断时续、悠扬飘逸的笛声,感受到牧童吹笛取乐的趣味,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

《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优秀5篇】《古代诗歌四首》优质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和表现的生活情趣。

2、体味诗词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

3、学习一点诗的韵律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

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中学生学一点优秀的古代诗词,不仅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语言水平,而且能陶冶我们的思想情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努力掌握一定数量的古代诗词。

今天,我们学习五首古代诗词,主要是领会古人融情于景表达襟怀和讲究炼字炼句亦即炼意的手法。

二、学习《观沧海》1、解题: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2、教师范读后学生诵读。

3、理解内容。

问题设计:⑴开头两句交代了什么情况?“东临碣石”的“临”作何解释?⑴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⑴实写观海的诗句一共有6句,所写的。

内容和角度有什么不同?⑴提问:“日月之行”等4句是什么意思?这是不是作者眼前看到的景象?作者是写什么内容?启发:作者写观海的内容到这里结束了,我们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来回味一下:作者在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沧海有怎样的特点?再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想一想,诗歌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作者笔下的沧海气势雄伟,胸襟开阔。

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是他刚刚平定乌桓,回师中原,这正是他踌躇满志的时候。

面对着波澜壮阔的大海,作者情不自禁地抒发了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豪迈情怀。

特别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几句诗,更是形象地反映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千百年来成了脍炙人口的名句。

4、分析韵律。

本诗为四言乐府诗,韵脚为“峙”“起”“里”“志”等字,可见押的是“i”韵。

5、齐读、背诵。

三、学习《次北固山下》㈠背景和作者: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也就是杜甫出生那年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终洛阳尉。

唐宋诗词鉴赏《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教案、教学设计

唐宋诗词鉴赏《古典诗歌的起承转合》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弘扬民族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诗词创作的兴趣。
4.通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古典诗词基础,对唐宋诗词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可能对起承转合这一概念的理解尚不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较浓,但个体差异较大,部分学生对诗词鉴赏方法掌握不足,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予个别指导。
2.学生在分析诗词结构时,可能存在思路不清晰、分析不深入等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可能存在依赖性强、主动性不足等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探究的精神。
4.课堂实践,创作展示: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诗词创作,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自信心。
5.课堂小结,巩固提高: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6.课后作业,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对其他唐宋诗词进行鉴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宋诗词,运用起承转合的方法进行分析,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鉴赏短文。要求短文内容具体、观点明确,体现出对诗词起承转合结构的理解和把握。
2.结合本节课所学的起承转合知识,尝试创作一首具有唐宋风格的诗词。要求作品符合起承转合的结构,内容健康向上,富有创意。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起承转合在唐宋诗词中的作用和价值。每组撰写一份500字左右的报告,总结起承转合在诗词创作和鉴赏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浅谈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步骤

浅谈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步骤

浅谈语文古典诗词的教学步骤
赵汝浩
【期刊名称】《新校园(理论版)》
【年(卷),期】2014(000)006
【摘要】古典诗词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既读懂文本,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及作品的精髓尤为重要。

古典诗词的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字词句的理解翻译上,还要让学生超越文本,寻求作品中的精、气、神,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意几个步骤。

【总页数】1页(P176-176)
【作者】赵汝浩
【作者单位】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北滘中学,广东佛山 528312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功能——浅谈中等艺术学校语文课古典诗词教学
2.诵读古
典诗词感悟传统文化——浅谈语文古典诗词教学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古典诗词
教学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古典诗词的审美教学5.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
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江南春》的教学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
作者:谢剑芳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20年第03期
【摘要】本文论述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提出理解诗意,依托注释巧串联;联想还原,遴选景物展画面;关注表达,前后对比悟精妙;体悟诗情,资料补充促深化的教学建议,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关键词】古典诗词基本步骤策略诗意《江南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93-02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体,古典诗词有着与众不同的创作规律。

这就意味着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与其他的文本等同起来,而需要从诗词创作和诗词学习的基本特点入手。

下面,笔者以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杜牧的《江南春》为例,谈谈古典诗词教学的基本步骤。

一、理解诗意,依托注释巧串联
由于古典诗词年代久远,与当前的语言习惯和语法规则有着较大的区别,语言表达相对精练,学生难以一下明白诗词所表达的意思。

教师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理解诗词,那么,后续深入学习的整体效益可能就不高。

在这之前,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对七言绝句的认知能力和基础经验,因此教师的指导无需面面俱到,而应该了解学生的困惑处和障碍处,多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原始经验,进行组织串联,整体理解古诗大意。

以《江南春》为例,整首古诗中最难理解之处就是“酒旗风”,教材编者在注释中进行了标注,即“酒招子”。

这一注释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原始认知,但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上,还需要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结合生活中或影视剧中所看到的场景,对“酒旗风”进行想象,完善表达,从而顺势将“酒旗风”解释为“酒店的旗帜迎风招展,发出哗啦啦的声音”。

借助这一处语言的教学,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梳理理解方法:利用教材中的注释,明确基本方向;联系语境,感受语言在具体课文中的基础意思;激活生活,利用想象和补充来串联诗句的整体意思。

最后,鼓励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尝试从整体视角理解古诗的大意。

学生有一定的生活和阅读经历,已经形成了较好的认知体验,教师如果面面俱到,就会导致很多教学精力都浪费在学生已知的板块中,从而导致教学有效性严重下降。

二、联想还原,遴选景物展画面
古典诗词的语言是精练的,常常运用极少的语言描述丰富的画面,形成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对于一些描写景色的古诗,诗人不可能对所有的事物都以详实描写的方式展开,而是以白描化的手法展现其最大的特点,从而与其他景物一起勾勒出鲜活而充满活力的画面。

因此,理解古诗大意之后,教师不能就此“收兵”,还需要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还原诗词中意欲展现的画面。

比如,整体性理解古诗大意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思考诗人是借助哪些事物来展现江南春天景色的,相机圈画出这些事物,并以此作为拓展和联想的基石。

学生细读文本后,纷纷圈画出“莺啼”“绿草”“红花”“水村”“山郭”“酒旗”“寺廟”“烟雨”,并利用诗词中原本串联和点缀性的“映”“南朝”“多少”“中”等词语还原诗歌所描写的画面。

在这样的教学引领下,学生的感知已经不再是机械、生硬地翻译古诗的大意,而是融入了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所描述出来的画面更加鲜活、形象: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看到碧绿的树、红艳的花相互掩映,在临近水边的村镇和山脚下的小城,酒家的招牌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的众多寺庙和亭台楼阁,还有多少留在蒙蒙的春雨中呢?用这样的方式再来关照古诗的后面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教师还可以适度放手:这两句诗句中,诗人选择哪些典型的事物来展现江南勃然的春景呢?学生在细读中不难发现,诗人先后运用了寺庙的亭台楼阁和江南的朦胧烟雨作为典型景物。

这时,学生会主动尝试运用之前的方法展开画面的想象与还原:南朝时代的寺庙是如此众多,诗人杜牧站在高处,只见一座座房屋矗立在大地之上,远处烟雨朦胧,寺庙的亭台楼阁掩映其间,给诗人带来了无限的遐想空间……
以诗词中的景物为蓝本,能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紧扣事物展开丰富而合理的想象,并通过语言描述还原诗人在创作古诗之前所看到的画面,有效地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关注表达,前后对比悟精妙
由于古诗词篇幅短小,诗人所运用的写作方法都完全被浓缩了,不容易被发现。

事实上,由于诗歌结构有限,诗人要想将自己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所运用的写作方法更显得精妙。

教师要在学生完全消除认知性障碍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思维从诗歌内容向诗歌的内在表达策略转变,利用前面诗句之间的对比来感受诗人内在表达的精妙。

《江南春》在展现江南春色的勃发生机时,就巧妙地将各种写作方法融合起来,起到了较好的表达效果。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诗歌内容中抽离出来,以整体视角来关照诗歌内容,对诗人在创作中经典事物的选择、表达描述的排序等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和思考。

首先,诗歌中的景色有声有色。

诗人借助于“莺啼”,想象在幽静的景色中,鸟婉转的鸣叫声,从“酒旗风”中仿佛听到了酒店旗帜迎风招展的声音,为整个和谐、优美的画面增添了充满生机的婉转声音,给这样的景色增添了无穷的活力。

其次,这些景色中有动有静。

诗歌中的景物“绿草”“红花”“水村”“山郭”“寺庙”都呈现出寂静、恬美的状态;“莺啼”“酒旗”“烟雨”所呈现出来的景色使文本表
达的内容更加富有动态感。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诗歌所描绘的画面清晰地展现自己的意识之中。

再次,诗歌表达的内容有实有虚。

整幅画面既有对江南春天典型景物的罗列再现,同时也有对笼罩在朦胧烟雨之下寺庙的虚无再现,使得江南春天更蒙上了一层诗意婉约之美。

由于教师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诗意,并通过分析描写内容和技法,使学生洞察了诗人如此表达的精妙之处,更好地发展了语言实践能力。

四、体悟诗情,资料补充促深化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勰在其论著《文心雕龙》中指出: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

任何一篇文本都不是无情物,都是作者自身情感的集中性体验。

古典诗词丰富的情感尤为明显,教师要及时为学生拓展补充诗歌创作的背景,了解诗人创作时的心境和用意,从而更好地解读文本,揣摩诗人当时的心理,捕捉诗歌中所蕴藏的丰富情感。

由于古诗表达相对委婉,并不是直抒胸臆,很多学生难以从古诗的表层语言中捕捉到文本的情感,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拓展的资料,将其作为诗歌内容和诗人情感之间的连接点,更好地指导学生体悟诗歌的内在情感。

比如,教学这首诗的后两句时,教师应相机拓展如下资料: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佑,永葆江山稳固。

可时移世转,当年的佛寺楼台,多数早已倒塌,现在还剩几座掩映在苍茫烟雨中呢?这两句诗借古讽今,诗人站在历史的高度,无情地讽刺那些愚妄的统治者,意在言外。

阅读这些资料,大部分学生很快意识到最后两句,诗人不仅仅在于展现江南朦胧而诗意的美感,更为重要的是借助南朝政府与当下政府的对比,发出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重新回归课文的前面部分,并相机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联系,准确认识到诗人在描写江南春景时所表现出来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无限愤慨,从而更好地走进诗人的内心。

上述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要求学生直接捕捉和体悟诗人的情感,而是巧妙地借助相关的资料作为深入感知和走进诗人内心世界的桥梁,让学生前后联系和深入洞察,捕捉蕴藏在诗歌景物中的情感,深化了对诗歌情感的有效体悟,更好地走进了诗歌的内核。

入选部编版语文教材的都是经典的诗词作品,教师应该遵循学生理解古典诗词的一般步骤开展教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体悟诗情。

作者简介:谢剑芳(1975—),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责编黎雪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