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中的病害防治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
常见泥鳅养殖病害的防治和敌害处理方法泥鳅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进行处理,避免产生较大的养殖损失,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皮病、打印病、寄生虫病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水霉病:病鳅体表附着白色或类白色棉絮状物,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在初春水温较低、鱼体受伤时较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1、捕捉、运输泥鳅时,小心操作,避免鱼体受伤感染;2、鱼体感染此病时,用3%的食盐水溶液浸洗病鱼5~10min,对发病鱼池用4%的食盐水和4mg/L的小苏打合剂全池泼洒。
赤皮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该病对泥鳅危害大,尤其在盛夏高温季节发病率高。
病鱼症状表现为鳍和腹部等皮肤呈灰白色,肛门冲血发红,继而肌肉溃烂,严重时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变成深红色,肠管糜烂,直至死亡。
防治方法:避免鱼体受伤,全池泼洒1mg/L的漂白粉或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
打印病:患病部位主要在鱼体后半部,病灶红肿,多呈圆形或椭园形,此病多发生在7~9月份。
防治方法:用1mg/L的漂白粉或2~4mg/L的五倍子溶液全池泼洒。
寄生虫病:病鳅离群独游,摄食减少,鱼体瘦弱,常浮在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体表分泌大量粘液,多由车轮虫、舌杯虫和三代虫寄生在鱼鳃部和体表所致,该病主要发生在5~8月。
防治:先用90%的晶体敌百虫0.5mg/L或0.7mg/L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5∶2)合剂全池泼洒,杀虫药用后第二天或隔天再用0.3mg/L的二氧化氯溶液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
敌害:主要有蛙类、蛇、水生昆虫(如水蜈蚣、红娘华)、鸟类及凶猛性鱼类等。
泥鳅养殖期间,要及时做好敌害清除工作:池塘的进、排水口要用密网拦滤,防止野杂鱼进入;经常清除池边杂草,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及时捕捉,蛙卵及时捞除;对水蜈蚣、红娘华,可用95%的晶体敌百虫按0.5~1mg/L兑水全池泼洒;水蛇可用硫黄粉来驱赶,每亩用硫黄粉1.5kg撒在池堤四周;发现水鸟及时驱赶。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也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食用鱼。
然而,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各种病害,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健康。
因此,了解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者来说至关重要。
一、泥鳅的常见病害1. 眼球病泥鳅眼球发生病变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病症包括眼珠凸出、眼球红肿、眼球浑浊、视力下降等。
引起该病的原因可能是水质污染、疫病菌感染等。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水质管理、进行规范化饲养、使用适当的消毒剂。
2. 肠炎泥鳅肠炎是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病症包括食欲减退、消瘦、排泄不畅等。
肠炎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饲料有毒、饲料缺乏营养、饲养密度过高等。
防治方法包括控制饲料品质、保持饲养密度适当、加强消毒等。
3. 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病害,主要病症是身体表面出现许多小白点,严重时,泥鳅会摇头、抓鳃、甚至死亡。
白点病的主要原因是水质不佳、水温过低等。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换水、降低水温、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5. 寄生虫病泥鳅寄生虫病是一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其主要病症包括泥鳅浑身发白、活动力差、食欲减退等。
寄生虫病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养殖环境脏乱、投喂不合适的饵料等。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换水、加强饲养管理、使用适当的药物治疗等。
二、泥鳅病害的防治措施1.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泥鳅养殖的环境卫生情况是影响泥鳅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养殖者应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清新,防止残留饲料等有机废物在养殖池中腐烂,污染养殖水质。
同时,需要定期做好养殖池的清洁和消毒,增加水质中益生菌和细菌等。
2. 合理饵料投喂饵料是泥鳅养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保持饲料的质量和适当的饵料投喂量对于泥鳅养殖的健康十分重要。
养殖者应注意选择优质饲料,避免使用过胖、过硬、过软、油腻等饲料,适量投喂饲料,防止饲养密度过高等。
3. 注意水温控制泥鳅对水温的要求较高,过低或过高的水温都会影响其生长和健康。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泥鳅的水温控制,保持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养殖泥鳅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
活动。
泥鳅养殖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对泥鳅的生长和养殖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
下面
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泥鳅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出现小白点,严重时可能
导致鱼体溃烂、损失食欲等。
白点病的发生与鱼缸水质不佳、水温波动大有关。
防治方法:
1. 注意鱼缸水质的调理,保持水质清洁、稳定,避免过度投喂和污染水质。
2. 加强饲料的营养,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3. 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如海洋石灰、过氧化苯甲酰等。
二、孔雀石绿病
孔雀石绿病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是鱼体出现石绿色斑点或块状
病变。
该病主要由于环境污染引起。
三、头孢菌病
头孢菌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鱼体表面呈现红色肿胀,严重时
可能导致皮疹、出血等。
该病主要由于细菌的感染引起。
四、寄生虫感染
寄生虫感染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症状是泥鳅体表出现寄生虫,如鳃蚤、虱子等,严重时可能导致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等。
总结: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白点病、孔雀石绿病、头孢菌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预防病害
的关键是保持水质清洁、稳定,注意饲料的营养,加强泥鳅的免疫力,并在必要时使用药
物进行治疗。
只有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才能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一些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眼球突出病:该病的症状为泥鳅双眼突出,眼球肿胀,严重时可能导致泥鳅失明。
防治方法包括给鱼群提供充足的营养、保持水质清洁、及时清理池塘积水和腐植物、避免池塘过度密度饲养。
2. 脊椎畸形病:该病的症状为泥鳅脊椎扭曲、变形,影响生长和游泳能力。
防治方法包括避免过度密度饲养、定期检查检测患病泥鳅并及时隔离治疗。
3. 鱼体水肿病:该病的症状为泥鳅全身水肿,腹部肿胀,食欲不振。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管理,保持水质清洁,适时更换新鲜水源,避免过度饲养。
5. 鳃丝腐烂病:该病的症状为鱼鳃红肿、溃烂,呼吸困难,严重时可能导致鱼只濒死。
防治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清理池塘积水和腐植物,适时更换水源,禁止使用有毒和污染的饲料。
6. 鲤脊鳐病:该病的症状为鱼的鳍和尾巴发生畸形、肌肉消瘦,影响游泳能力。
防治方法包括避免池塘过度密度饲养,加强饲养管理,提供均衡的饲料。
7. 白点病:该病的症状为泥鳅体表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可能导致鱼只死亡。
防治方法包括隔离和治疗患病泥鳅,提高水质的清洁度和杀菌能力,定期检查和处理患病池塘。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眼球突出病、脊椎畸形病、鱼体水肿病、皮肤病、鳃丝腐烂病、鲤脊鳐病和白点病等。
防治这些病害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适当的饲养管理、定期检查和隔离患病泥鳅,并适时进行治疗。
养殖者在养殖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以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因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然而,养殖泥鳅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问题,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正确的防治方法对于泥鳅养殖来说非常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白点病。
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疾病,病原体为一种寄生虫。
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影响泥鳅的呼吸和食欲。
预防白点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加强泥鳅的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2. 眼球突出病。
眼球突出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眼部疾病,病因可能是由于水质恶化或者泥鳅之间的打斗引起。
预防眼球突出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清洁养殖池、避免过度投喂、控制泥鳅数量,保持养殖环境的稳定。
3. 肠胃炎。
肠胃炎是泥鳅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症状是泥鳅食欲不振、排便异常。
预防肠胃炎的方法包括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水质清洁。
4. 寄生虫病。
泥鳅常见的寄生虫病包括鳃腔寄生虫病、肠道寄生虫病等。
预防寄生虫病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泥鳅健康状况、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合理使用驱虫药物。
二、综合防治措施。
除了针对单一疾病的防治方法外,综合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稳定,定期更换水、清理废弃物,保持水质清洁。
其次,合理饲料投喂,避免过度投喂和过度密度养殖,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
最后,定期检查泥鳅的健康状况,发现异常及时处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三、结语。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是泥鳅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保持泥鳅的健康状态,才能保证泥鳅的生长和产量。
因此,养殖者需要加强对泥鳅疾病的预防和防治,合理管理养殖环境,提高泥鳅的免疫力,从而保证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希望本文所述的防治方法能够对泥鳅养殖者有所帮助,也希望泥鳅养殖能够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我国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它是一种肉质鲿鲅目鳗鲬科的淡水鱼类,富含优质蛋白质,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这些病害会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本文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防治方法。
一、细菌性病害1. 铜绿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体外长有铜绿色菌丝,病鱼身体消瘦,活动力减弱,常有腹背弯曲现象。
防治方法:鳅鱼患病后,应立即将病鱼隔离,不与健康鱼接触,使用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注意增强水质管理,维持良好的环境。
2. 痢疾假单胞杆菌病症状:鳅鱼浑身发黑,肚部较大,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加强养殖池水管理,避免底泥积存,保持水质清洁,合理投喂,增强养殖泥鳅的抵抗力。
二、寄生虫病害1. 鳃珠虫病症状:鳅鱼鳃部有大量白色或淡黄色的珠状体,呼吸困难,食欲减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鳅鱼窒息死亡。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去除饲养池底泥,避免虫卵再次孵化。
2. 鱼铁线虫病症状:鳅鱼肠道中有白色细线虫,鳅鱼食欲减退,腹部膨胀,体形瘦长。
防治方法:使用驱虫剂进行治疗,每年定期对池塘进行清洗消毒,避免寄生虫滋生。
三、真菌性病害1. 黑鳞病症状:鳅鱼鳞片上生有黑色斑点,逐渐扩大,病变部位易于继发其他病害。
防治方法:使用真菌杀菌剂进行治疗,同时加强养殖池水的清洁和水质管理。
2. 鳅霉菌病症状:鳅鱼体表覆盖有白色霉菌膜,呼吸困难,食欲减退,行动迟缓。
防治方法:使用霉菌杀菌药物进行治疗,增加水中氧气含量,改善水质。
四、病害防治措施1. 加强管理定期清理养殖池,清除底泥和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避免过度投饵导致水质恶化,合理控制水质的pH值和温度,提高鳅鱼的生活环境。
2. 注重饲料选择优质的饲料,合理膳食营养结构,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提高鳅鱼的免疫力。
3. 抗病药物根据鳅鱼不同的病害症状,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抗寄生虫、抗真菌等药物进行治疗和预防。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味道鲜美,所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泥鳅的
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病害问题。
下面将介绍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
法。
1. 白点病: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寄生虫病害,病鱼体表出现白点,鱼体活动
不正常,摇头晃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将患病的泥鳅浸泡在药物溶液中,一
般治疗5到7天,病情会得到改善。
2. 鳃虫病:鳃虫是一种寄生虫,常在泥鳅的鳃部寄生,导致泥鳅鳃部红肿、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浴,用医用碘酒或其他药物将泥鳅的鳃部进行浸泡,同时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
3. 腹水病:腹水病是泥鳅的一种常见疾病,病鱼腹部膨胀,活动力下降,食欲减退。
防治方法:及时发现病鱼,进行隔离并加强饲养管理,定期更换水质,并添加鱼类营养剂,增强泥鳅的抵抗力。
4. 丝虫病:丝虫寄生在泥鳅的皮肤和鱼鳃中,导致皮肤破损、溃烂,鳃部出血,呼
吸困难。
防治方法:可采用药物浸泡法,用药物溶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浸泡,同时注意增强
饲料营养,提高泥鳅的免疫力。
5. 眼睛病:泥鳅的眼睛易受外界刺激而发生病变,如眼球变白、眼睑肿胀等。
防治
方法:应尽量避免泥鳅眼睛受到外界刺激,如水质过脏、饲料过硬等,同时可用药物滴眼
液对患病泥鳅进行治疗。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要定期观察泥鳅的健康情况,及时发现病害问题,并采取相应
的防治方法。
要保持养殖水体的清洁,定期更换水质,增加水中的溶氧量,加强饲养管理,为泥鳅提供良好的环境,提高其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泥鳅有哪些常见病害 泥鳅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泥鳅有哪些常见病害泥鳅病害防治技术要点泥鳅有哪些常见病害呢?泥鳅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有赤鳍病、水霉病、气泡病、曲骨病、车轮虫病、舌杯虫病等。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泥鳅病害防治技术要点。
(1)泥鳅水霉病的防治症状:病鱼体表附着白色绒毛状的小霉菌。
病原:由一种霉菌引起。
此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孵化过程中的鱼卵和幼苗也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捕捞、运输泥鳅时,应尽量避免受到机械损伤,水霉菌往往在受伤部位寄生繁衍。
②将病鱼放入4%的食盐溶液中浸洗5-10分钟。
④成鳅患水霉病,用医用碘酒或10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涂抹伤口。
④50毫克/升的新洁尔灭液全池泼洒或用20毫克/升的浓度浸洗鱼体l小时。
(2)泥鳅腐鳍病的防治病因:由一种杆菌引起。
症状;病鱼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鱼体两侧从头部到尾部都浮肿,并有红斑。
防治:①0.2毫克/升的二氧化氯全池泼洒;⑦按鳅鱼体重0.04%的氟苯尼考制成药饵连喂5天。
(3)泥鳅打印病的防治病因:由嗜水产气单胞菌引起。
症状:病鱼部位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病处主要在尾柄两侧,像打上印章。
防治:此病7-9月流行,对泥鳅危害较大,可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
(4)泥鳅赤皮病的防治病因;通常是在网具捕捉、长途运输后擦伤鱼体或水质恶化时,极易诱发赤皮病。
症状:泥鳅体表的局部或大部出血发炎,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条基部充血,鳍条末端腐烂,鳍间组织破坏。
防治:①尽量减少网捕泥鳅和长途运输时的擦伤和碰伤。
②防治方法同腐鳍病。
(5)泥鳅红环自身病的防治病因:因泥鳅捕捉后长期蓄养所致。
症状:病鱼体表及各鳍条呈灰白色,体表出现红色环纹,严重时患处溃疡。
防治;①泥鳅放养后用0.2毫克/升的二氧化氯泼洒水体。
②可将病鱼移入净水池中暂养一段时间,能起到较好效果。
(6)泥鳅曲骨病的防治由于孵化时水温剧变或水中重金属元素含量过高或缺乏必要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引起的骨骼变形,预防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孵化水温并在饵料中添加维生素。
5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5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在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
主要病害有赤皮病、曲骨病、水霉病、寄生虫病及气泡病等。
现将5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分析如下:一、赤皮病赤皮病的症状是鱼体出血发炎,鳍片脱落。
此病发生往往与鱼体受伤有关,如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都会诱发此病。
①预防方法:在起捕、放养时动作要轻快,避免鱼体受伤,越冬之前,要使用溴氯海因(0.3ppm)等消毒剂对池水进行消毒,并加深池水,保证鱼体不被冻伤。
来年开春后,尽早地开食,提高鱼体免疫力。
用时使用一次消毒剂(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等),杀灭水体中的有害病原菌,即可起到预防效果。
疾病发生后要及时地采用杀虫剂与消毒剂相结合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处理。
②治疗方法: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二、曲骨病曲骨病又称弯体病,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病鳅往往背骨弯曲。
防治方法: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寄生引起的。
常感染泥鳅体表受伤组织及死卵,形成灰白色如棉絮状的覆盖物,又称覆棉病或水棉病。
水霉菌最初寄生时,肉眼看不出病鳅有什么异样。
一旦肉眼能看到时,菌丝已侵入到泥鳅伤口,向内外生长,吸取养料,长出棉毛状菌丝,俗称“生毛”。
泥鳅得了水霉病患处肌肉腐烂,病鳅行动迟缓,食欲减退,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
四、寄生虫病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五、气泡病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易导致气泡病。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生长迅速、繁殖力强、适应性广等特点,因而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青睐。
然而,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的侵扰,给养殖户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因此,了解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对于提高泥鳅养殖的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泥鳅常见病害的种类及症状。
在泥鳅的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包括细菌性病害、寄生虫病害和真菌性病害。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泥鳅体色发白、食欲不振、活动减少等;寄生虫病害则表现为泥鳅体表出现白点、体表有寄生虫等;真菌性病害则表现为泥鳅体表出现白色绒毛状物体、体表溃烂等。
针对不同的病害,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
1. 细菌性病害的防治。
对于细菌性病害,首先要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养殖水,避免水质污染。
其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细菌感染。
同时,注意控制泥鳅的饲料量,避免过度投喂,减少泥鳅排泄物对水质的影响。
2. 寄生虫病害的防治。
寄生虫病害的防治主要包括定期对泥鳅进行体表检查,及时发现寄生虫并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另外,可以在养殖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盐类,对寄生虫的孳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3. 真菌性病害的防治。
针对真菌性病害,可以在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甲醛或者甲酚类药物,对水质进行消毒。
同时,定期清理养殖池的残饵和泥沙,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
三、养殖管理的重要性。
除了针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外,良好的养殖管理也是预防病害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
其次,要注意泥鳅的饲料搭配和投喂量,避免因过度投喂而导致水质污染。
另外,定期检查泥鳅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总结。
通过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的介绍,可以看出,预防病害的关键在于加强养殖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合理饲养泥鳅,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只有在养殖过程中做好各项管理工作,才能有效预防泥鳅常见病害的发生,确保泥鳅养殖的效益和稳定性。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遭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如不加以防治和治疗,容易导致重大经济损失。
因此,淡水养殖场需要深入了解泥鳅病害的概况以及防治方法,以确保养殖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的平衡。
一、泥鳅病害概况(一)寄生虫病1.珊瑚虫病:珊瑚虫寄生于泥鳅身上,常常引起皮肤溃疡、炎症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泥鳅死亡。
3.旋毛虫病:旋毛虫寄生于泥鳅的肠道和口腔中,会引起泥鳅呼吸困难、食欲不振等症状。
(二)细菌性病害1.细菌性肠炎:是由于肠道内细菌数量过多而导致的泥鳅病害,主要症状为泥鳅食欲不振、肠胃炎症等症状。
2.细菌性溃疡病:是由于泥鳅受到外界腐败物质的侵袭而导致的病害,主要症状为皮肤溃疡、炎症等。
1.真菌性皮肤病:泥鳅受真菌感染后,皮肤会出现疱疹、脱鳞等症状。
2.真菌性鳃病:真菌寄生在泥鳅的鳃上,会导致泥鳅呼吸困难、鳃组织坏死等症状。
二、防治措施1.定期换水:泥鳅养殖场定期更换水质可以有效减少珊瑚虫、钩虫、旋毛虫等寄生虫的滋生,减少病害的发生。
2.防止虫卵传播:泥鳅养殖场要对来访人员、车辆、物品等进行严格检查,防止带有虫卵的物品进入养殖区域。
3.药物治疗:泥鳅出现寄生虫病害后,可在兽医师指导下选用适当的药物进行治疗。
1.定期清洁养殖池:定期清洁养殖池可有效降低细菌数量,减少泥鳅细菌性病害的发生。
2.调整水质:根据泥鳅的生理特点,对养殖水质进行合理调整,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3.预防保健:密切观察泥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三)真菌性病害的防治措施1.优化水质:经常监测和调整水质,避免水池内过多有机物质和过多的饲料堆积。
2.防止水池污染:加装过滤器等设备,将池内的悬浮颗粒物质过滤掉,防止泥鳅感染真菌。
3.正确饲养:合理的饲料用量和饲养密度,保证泥鳅良好的营养状态和健康的生长状态。
综上所述,对于淡水养殖场来说,必须密切关注泥鳅的生长发育和生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防治各种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泥鳅养殖业的良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
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扰,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因此,对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养殖者更好地应对各种疾病和害虫的侵扰,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
一、常见病害。
1. 白点病,泥鳅白点病是由寄生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患病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会导致泥鳅死亡。
2. 眼球虫病,泥鳅眼球虫病是由眼球虫寄生在泥鳅眼球内引起的疾病,患病泥鳅眼球会出现浑浊、肿胀等症状。
3. 鳃腔寄生虫病,泥鳅鳃腔寄生虫病是由寄生在泥鳅鳃腔内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患病泥鳅鳃腔会出现充血、肿胀等症状。
二、防治方法。
1. 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是预防泥鳅疾病的重要措施,定期清理池塘底泥、加强通风换水,保持水质清澈,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2.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可以提高泥鳅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者应根据泥鳅的生长状态和水温情况,科学投喂,避免过度喂食或不足喂食。
3. 防止混养,混养会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养殖者应避免将不同种类的鱼类混养在同一池塘中,以免病原微生物的传播。
4. 使用药物防治,对于已经患病的泥鳅,可以选择使用药物进行防治,但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药物说明书上的用药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避免药物残留对泥鳅造成伤害。
5. 加强饲料管理,饲料是泥鳅的主要营养来源,合理选择优质饲料,定期清理残余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和浪费。
6. 定期检查,定期对泥鳅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疾病扩散和加重。
三、总结。
泥鳅常见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包括加强水质管理、合理投喂、防止混养、使用药物防治、加强饲料管理和定期检查等方面。
养殖者在日常养殖管理中,应该重视疾病的防治工作,加强对泥鳅的健康管理,提高养殖效益。
希望本文整理的泥鳅常见病害防治方法对广大养殖者有所帮助,希望大家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由于其肉质鲜美,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泥鳅养殖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经济产业。
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困扰,严重影响养殖效益。
针对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进行及时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病害及症状1. 白点病白点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一种寄生虫病。
患病的泥鳅体表会出现白色小点,严重时整个鱼体布满白色斑点。
受到感染的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减少、呼吸急促等症状。
2. 霉菌病霉菌病是由霉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表现为泥鳅体表和鳃出现白色的霉斑,严重时还伴有溃烂。
患病的泥鳅会出现食欲不振、活动迟缓、呼吸困难等症状。
3. 眼睛病泥鳅的眼睛是较为脆弱的部位,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患病的泥鳅会出现眼睛红肿、流泪、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眼睛脓肿。
4. 疥病5. 溃疡病溃疡病是由病毒、细菌等感染引起的疾病,患病的泥鳅体表会出现溃疡,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动物死亡。
二、防治方法白点病的防治主要是采用药物浴浴法。
选择适合的药物,按照规定的浴浴方法进行处理。
注意加强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洁,减少病原菌的滋生。
霉菌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饲料管理和环境清洁。
饲料中不要加入发霉的饲料,同时定期清理鱼缸或池塘,保持水质清洁。
眼睛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环境管理,保持泥鳅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
同时可以添加一定剂量的盐,增加水质的饱和度,有利于泥鳅的健康成长。
疥病的防治可以采用药物浴浴法,选择适当的抗疥药物进行浸泡处理。
同时要注意加强饲料管理,保证泥鳅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
溃疡病的防治主要是避免饲养密度过大,保持水质清洁,减少水产养殖压力。
同时也可以采用药物浴浴法进行治疗。
除了以上的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外,泥鳅在养殖过程中还会受到其他病害的困扰,比如鳃腐病、腹水病、胃涨病等。
为了保障泥鳅的健康生长,养殖户应加强养殖管理,合理饲喂,保持水质清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害。
对于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只有加强管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病害,保障泥鳅养殖的顺利进行。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养殖鱼类,由于其繁殖力强、生长快、耐逆性强,深受养殖户
的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常见的病害问题,给养殖户带来困扰。
本文将
介绍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及其防治方法。
一、寄生虫病
1. 鳃蚤病
鳃蚤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泥鳅的鳃部。
感染鳃蚤后,泥鳅会出现呼
吸急促、鳃排泄过多、活动减少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增加氧气供应、使
用驱虫药物等。
2. 鳔纤毛虫病
鳔纤毛虫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主要寄生在泥鳅的肠道。
感染鳔纤毛虫后,泥鳅
会出现食欲不振、消瘦、粪便异常等症状。
防治方法可采用草鱼胆汁、绿锈石、氧化铜等
药物进行治疗。
二、细菌病
1. 气单胞菌病
气单胞菌是一种泥鳅常见的细菌病原体,感染泥鳅后会导致死亡率增加。
感染气单胞
菌后,泥鳅会出现浮浮沉沉、食欲不振、鳃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方法包括定期检查水质、合理投喂、提高水质等。
2. 霍乱弧菌病
三、真菌病
白点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真菌病,感染泥鳅后会导致苗鱼生长受阻。
感染白点病后,
泥鳅会出现体表生白色丘疹、鱼体瘙痒等症状。
防治方法包括增加池塘水氧含量、保持水
质清洁、使用抗真菌药物等。
四、病毒病
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有寄生虫病、细菌病、真菌病和病毒病等,防治方法包括加强
养殖水质管理、增加池塘水氧含量、合理投喂、使用药物等。
养殖户应加强病害的监测和
防治措施,确保泥鳅养殖的健康和稳定。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非常适合淡水养殖的鱼类,但在养殖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病害,影响泥鳅的健康和生长,甚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对泥鳅养殖中的疾病及防治方法,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知识。
一、常见病害1. 氧荒病氧荒病是泥鳅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水质不纯,缺氧严重,导致泥鳅窒息死亡。
症状一般表现为泥鳅集中在水面或缺氧的底部,嘴张得大,呼吸急促。
2. 白点病白点病是一种泥鳅疾病,是由一种单细胞寄生虫引起的。
病症表现为鱼体上出现许多白点,鳞片周围有黑色暗示环,眼睑、鳃盖和鳞片下也可见到白点。
此病具有传染性,需注意隔离治疗。
3. 列缺病列缺病是由于缺锰引起的一种疾病。
在泥鳅鱼缸内,若缺锰,会使泥鳅身体表面产生一些斑点,后鳍上产生“Y”形的裂纹,影响鱼类的健康和生长。
4. 鱼体溃烂病这种病比较常见于养殖密度较高的情况下。
可以看到鱼体的表面开始出现坑洞,逐渐扩散至整个鱼体。
5. 肠炎肠炎是由于病毒、细菌和真菌等引起的泥鳅疾病。
主要症状表现为泥鳅憔悴无精神,不爱进食、发病率高,鱼体肿胀,虹膜混浊。
6. 霉菌病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疾病,主要由于环境污染或饲料发霉引起。
症状表现为泥鳅身体表面和肠道出现白色菌丝体和黑色霉斑。
二、防治方法1. 水质管理水质管理是避免泥鳅疾病的重要措施。
保持水质清洁、充足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可以有效降低水中病菌的滋生和繁殖,预防泥鳅疾病的发生。
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预防泥鳅疾病也十分重要。
要用清洁、新鲜的饲料,并控制饲料量,避免过量饲喂。
当发现泥鳅患有疾病时,应及时进行疫病防治,可采用病死鱼的处理和消毒、药浴等方式,彻底杀死病菌,从而预防疾病的扩散和传染。
4. 科学养殖科学养殖是预防泥鳅疾病的根本措施。
在养殖过程中,要合理选址、控制密度、加强水质管理、合理饲喂,以保证泥鳅身体健康、生长发育良好,提高养殖效益。
总之,对于泥鳅养殖中的疾病,我们需要掌握一定的防治方法,从而保证泥鳅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六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04
原虫性病害防治
车轮虫病
症状
车轮虫病是一种常见的泥鳅寄生虫病 ,感染后鱼体出现游动缓慢、食欲减 退、消瘦等症状,严重时虫体密密麻 麻覆盖鱼体,影响其呼吸而致死。
防治
预防为主,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3 克或高锰酸钾1克兑水全池泼洒,连用 2天。
小瓜虫病
症状
小瓜虫病是一种由多子小瓜虫引起的寄生虫病,感染后鱼体 出现体表黏液增多、局部或全身布满白色点状等症状,严重 时鱼体消瘦、死亡。
06
防治方法和措施
科学养殖管理
合理规划养殖密度
降低养殖密度,增加水体空间 ,减少病害发生。
保持水质清洁
定期更换水体,保持水质清新 ,防止细菌滋生。
合理投喂饲料
选用高质量饲料,避免过量投 喂,减少残饵对水体污染。
定期消毒
对养殖水体进行定期消毒,杀 灭病菌,保持水体健康。
定期检查与预防
定期检查
每两周进行一次水体检查,及时发现病症,采取措施。
泥鳅氨氮中毒症
症状识别
氨氮中毒是泥鳅养殖中的一种常见病害。病鳅可能会出现游动缓慢、呼吸急促、鳍条充血等症状。同 时,水体中的氨氮含量过高会对泥鳅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
防治方法
及时更换水源、降低养殖密度、加强水质监控。治疗时可以采用降低水体中氨氮含量的药物如硫代硫 酸钠等,同时需要对症治疗,如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等。
六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泥鳅病害概述 • 细菌性病害防治 • 真菌性病害防治 • 原虫性病害防治 • 病毒性和其他病害防治 • 防治方法和措施
01
泥鳅病害概述
病害种类
红斑病
01
02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
泥鳅淡水养殖中常见病害及防治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
由于其肉质细嫩,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
在泥鳅养殖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给养殖户带来一定的损失。
了解泥鳅养殖中常见的病害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对于保证泥鳅养殖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感染性腹水病感染性腹水病是泥鳅养殖中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症状为腹部肿大、发胖,鱼体变软,体色晦暗,游动迟缓,食欲不振等。
该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易在水质污浊、水温过高或过低的环境下传播。
一旦感染,将严重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发育,严重者将导致死亡。
2. 谷氨酸盐池病谷氨酸盐池病是一种寄生虫病,主要表现为鱼体表面长出白色或浅黄色的盐粒状结构,形似盐粒。
并且该病还会导致泥鳅的皮肤变干燥、不耐光照,严重影响泥鳅的生长和健康。
3. 肝脏穿孔病肝脏穿孔病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症状为鱼体变白、鱼鳃充血、呼吸急促,严重者可能伴有内脏器官坏死。
该病主要由于饲料的污染或饲料缺乏养分,使得泥鳅的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细菌。
4. 眼球突出病眼球突出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主要症状为泥鳅的眼球突出,并且伴有眼睛发黑或发绿的现象。
造成该病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维生素缺乏、养殖环境不佳或浮游虫的感染。
1. 保证水质清洁保证水质的清洁是预防泥鳅疾病的首要措施。
应及时清理养殖池的杂物,保证通风,定期更换水质,并且保持水质的PH值适宜。
2. 合理投喂合理投喂是预防泥鳅疾病的重要措施。
不要过度投喂,及时清理残渣,防止过度投喂造成水质污染。
应该根据泥鳅的生长发育状态和鱼塘的水温、水质情况合理安排饲料种类和饲喂量。
3. 检疫防疫定期对泥鳅进行检疫防疫,及时发现病害的症状和迹象。
一旦发现病害的症状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病情扩散。
4. 加强管理加强养殖管理,确保泥鳅的生长环境稳定,充足的氧气和高质量的饲料。
定期清理养殖池,保持水质清洁,防止病原体在水体中繁殖。
泥鳅主要病害防治
泥鳅主要病害防治泥鳅被誉为“水中人参”,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
在医药上也具有较高价值,是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泥鳅因其适应性强、疾病少、成活率高,且繁殖力强、饵料易得、运输方便,已成为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泥鳅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做好病害防治工作,常见的病害有水霉病、赤鳍病、车轮虫病、曲骨病、舌杯虫病、寄生虫病、气泡病、农药中毒及其它生物敌害等。
主要防治方法如下:泥鳅疾病参考:泥鳅常见的生物敌害泥鳅的非生物敌害1、赤鳍病此病对泥鳅危害大、发病率高,由杆菌引起。
症状为,先是鱼鳍或体表部分表皮剥落,呈灰白色,肌肉开始腐烂,肛门部位发红,继而在这些部位出现血斑,并逐渐变为深红色,严重时出现鳍条脱落,不摄食,直至死亡。
主要流行于夏季。
防治方法是应避免鱼体受伤,苗种放养前应用4%的食盐水浴洗消毒。
2、水霉病鳅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盐400克加小苏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时。
防治方法是在捕捉、运输泥鳅时,尽量避免机械损伤;用4%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10分钟。
3、车轮虫病寄生于鳃部和体表。
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会引起死亡,流行于5-8月份。
预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治疗方法为按池水每立方用晶体敌百虫0.7克全池泼洒。
4、曲骨病曲骨病又称弯体病,是由于营养及环境不良引起的。
病鳅身体发生弯曲,严重时引起死亡。
防治:发病时要经常换水,改良水质。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多投喂些含钙多、营养丰富的饵料。
赤皮病对泥鳅的危害最大。
用网牵捕、长途运输等擦伤鳅体或水质恶化,易诱发此病。
病鳅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并烂掉。
防治:1米3水体可以溶解20克呋喃奈斯,药浴15分-20分;或用0.04%(药物占鳅体的比重)的呋喃奈斯拌入饵料连续喂3天,效果较显著,也可用痢特灵或漂白粉全池泼洒(1米3养殖水体用药1克),也有较好的疗效。
5、白身红环病病鳅身体呈灰白色,出现红色环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标 识码 :C
要超 过池水 量 的一 半 。如 发 现 泥鳅 频繁 窜 出水 面
呼吸空气 ,应及时加注新水或开启增氧机增氧。
113 种 植水生 植物 .. 适 当在水 中栽 种 一些 水 生植 物 ,可 起 到 遮 阴 蔽 阳、净化水 质 、提供 天然饵 料作 用 。 114 合理 放养 滤食性 鱼类 ..
高, 危害较大。主要流行在夏季。
防治 :主要 是 避 免鳅 体 受 伤 ,一 旦 发 病 ,病 鳅 可用 l 克/ 克的 四环素溶 液浸洗 2 O毫 千 4小时 。
25 寄 生虫病 .
保持 3 一 0 O 5 厘米的淤泥层 ,同时保持池水水深为
15 . ~2米 ,水 温 为 2—1  ̄ 由于 泥鳅 钻 人 底 泥 0C。 的密度较 大 ,需 要 溶 液 氧仍 然很 大 ,因此要 防止
2 —3 米 ,水 色 为 黄绿 色 。换 水 频率 春 秋 季节 0 0厘 每 7 O天换水 l l 米 ,夏季 高 温季 节 高产 —1 0 5厘
分钟或 1 — 0 5 2 毫克/ 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浴 5 0 ~1
分钟。 14 药物预 防 . 每 半月用 稳定性 二 氧化氯 溶液 全池泼 洒一 次 ,
池塘每天换掉约 11 的水体,在雷雨 、闷热天气 /0
更 要勤 注新 水 ,加 大 换 水 量 ,但要 注 意 换水 量 不
用量 为 07克 / ;每半 月 投 喂 一 疗 程 药 饵 ,按 . 米 泥鳅 的体 重 的 02 .%拌 人 大蒜 素 或 1 % 3 %添 加
・
8 5・ 2 1 1 00年 O月
第3 o卷 第 5 期 21 00年 1 O月
农 业 与 技 术
A r utr&T c n lg gi l e e h ooy c u
V 1 3 No 5 0 .O . Oc .0 0 t2 1
・4・ 8
泥 鳅 养 殖 中 的 病 害 防治
阮 寿延
(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盐城 生物工程分院 ,江苏 盐城 245 ) 20 1
农 业 与 技 术
大蒜 泥 ,连 用 4 5天 。
15 安全越 冬 .
严重 的鳍条 脱 落 ,肌 肉外 露 ,鳅 体两 侧 从 头部 至 尾部 浮肿 。发病 部 位 肌 肉发 炎 ,并有 红 斑 。患 病 泥鳅不 摄食 ,直 至死 亡 ,该 病 对泥 鳅 的 发病 率 较
越冬 前要 加 强 饲养 管 理 ,投 喂 营养 丰 富 的饲 料 ,其 中动 、植物 饲 料 比 为 6 4 : ,以增 强 泥 鳅 体 质 ,使 之安 全越 冬 ;泥 鳅 在越 冬 期 要使 池塘 底 质
【 摘 要】泥 在 养 条 下, 常 发 种 病, 持 ‘ 预防 以 为 防重 治 的 , 取 合性 鳅 人工 殖 件 常 会引 各 疾 应坚 ‘ 生态 、 防 主、 于 ” 原则 采 综 防
治措 施,才能有效减 少泥鳅病害的发生,提 高养殖的成 活率和养殖效益。
【 关键词】泥 养殖 病害 防 鳅; ; ; 治 中图分类 号 :8 6 4 9 6.
个 进水 口,另 一端 ( 或对 角线 位置 )设 出水 口,
出水 口的深度 要低 于 进 水 口 ,这样 加 水 时 可使 水 由上而下 流 动 ,有 利 用 更换 新 水 ,增 加水 中 的溶
132 苗种消毒 ..
泥鳅苗 种下 塘前用 3 % 5 %的盐 水浸 浴 3 5
解氧。养殖泥鳅 的水质要求 P H值为 7 75 ~ .,溶 解氧保持 在 3毫克/ 以上 ,水体 透明度保持在 升
病 因及 症状 :鳅 苗 饲 养 阶段 常见 的寄 生 虫 主 要有车 轮虫 、舌 杯 虫 、三 代 虫 等 。它们 寄生 在 鳅 苗鳃上 或受伤 的 鱼体 部位 。被 寄生 的鳅 苗 常 常 浮 于水面 ,急促 不 安 ,或在 水 面 打转 ,严 重 时 可 致
质 的作 用 。每 亩放 3 O一5 0克/ 是 鲢 鱼 种 20— 尾 0
30尾 和鳙鱼 种 3 5 。 0 O O尾
12 池塘 消毒 .
1 11 水 温管理 ..
土池 放养 泥鳅 前 8 1 用 生 石 灰 10~20 O天 5 0 克/ 消毒 ,再注 入 新水 。水 泥池 使 用 前 清水 将 米0
化等原 因,也常常会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应坚持 “ 生态 预 防、 以防为主 、 防重 于治 ” 的原则 ,采 取
综合 性 防治措 施 ,才能有 效减 少泥鳅 病 害的发生 ,
提高养殖的成活率和养殖效益。
在泥鳅池 中放养一些鲢鳙鱼 ,能起到净化水
1 预 防措 施
1 1 生态 防病 .
池子刷干净 ,暴晒 4 5 ,然后用三氧异氰脲酸 — 天
5一1 0克/ 全 池 泼洒 消毒 ,2 米 4小 时后 将 消毒 液
排净 ,并 加入 新水 5 ~7 厘 米 ,l 0 0 0天后 可 以放养
泥鳅 种苗 。
防暑措施。当水温低于 5 时,应采取提高水位、  ̄ C
搭 建塑料 棚或 放 干 池水 后 在 泥土 上 铺 盖 稻草 等 防 寒 措施 ,使 泥鳅安 全越 冬 。 112 水质 管理 .. 泥鳅池 要 有完 善 的排 灌设 备 ,鱼 池 的 一端 设
泥鳅适 宜 生长 水 温 为 1 ~3 ̄ 5 0C,最适 生 长 水
温为 2 ~ 7 5 2℃,当夏季水温超过 3℃、冬季水温 0
低 于 5℃时 ,泥鳅会 潜伏 到 l 0厘 米 的泥 中呈 c 0~3
休 眠状态 。 为 了避免 夏 季水 温过 高 ,应 采 取 加 注 薪水 、提高 水 生 生物 覆 盖 的 面积 、搭 建 遮 阳棚 等
一
13 苗种 选择 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毒 .
13 1 鳅种 选择 ..
放 养 的 泥鳅 苗 种 要 求 体 质 健 壮 、 大 小 一 致 、 无伤无 病 、游 动 活泼 。放 养前 要对 苗种进 行筛 选 , ()把不 同规格 泥鳅经 筛 选 分 开 , () 去 除病 泥 1 2
鳅 和残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