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正确解读文本,是准确筛选、整合信息的基础——高考实用类文本阅读方法解读
值和时代精神 。 实用类文本 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 、 鉴赏评价 、 探 究三项能力 。在此我们主要讨论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 息, 准确解读文本 , 筛选 、 整合信息 。能力层级 c级 。
二、高考预测
实用类文本 阅读是高 中语文新课标 的选考 内容之
一
,
因其 内容贴近现实生 活 , 语 言通 俗晓畅 , 此类文体
复旦 。 而且要提倡 “ 寂寞 出学 问” , 也不只是就学者本身 而言 , 还要媒 体的力量 , 还有社会的影响等。由此得 出 的答案是 : ① 这种倡导是复旦大学发 出的。所 以“ 关 乎 复旦 ” : 同时这种倡导又是推而广之而向所 有学术界 同
是学 者的私生 活。
2 1题 , 如 何理 解文 中所说 的“ 这种 倡导 , 关乎 复 旦, 又不止于复旦 ; 关乎教师 , 又不止于教师” ?结合全 文, 请谈谈你的理 由。 这一题仍然是考查访谈 的针对性 。 信 息遍及全 文 , 访谈 的对象是复旦大学 的教授 ,而谈及的问题所涉及 的对象其实不 只是复旦大学 的学者 。文 中列举南京大 学韩儒林 的观点 , 列举 社会 上的有 目共 睹的现象 . 举 出
是文本的引子 而外 . 其余五个 问题都是 围绕着 “ 寂寞出
学问”这个 中心主题提 出的 。从三道考题设 置看 , “ 筛 选、 整合信息” 这一考点体现得十分的典型。 1 9 题. 围绕“ 寂寞 出学问 ” , 秦 绍德 从哪 三个方 面
作 了倡导? 考查 的是对整个访谈内容的理解 。回答此题有两 个 关键点 , 一是既要 看记者 的“ 问” , 又要看 被访 者 的 “ 答” 。 二是要看题 目问什么 。 秦绍德是从 哪三个方 面倡 导 的?要注意把握针对 的对象 , 对媒体 , 对学者 , 对社
现代文阅读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 小说中的花轿与刻画侯菊的形象有密切关 请简要分析。( 。(6 系,请简要分析。(6分)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①要花轿,长远打算 要花轿, • ②改装花轿,心灵手巧 改装花轿, • ③出租花轿,善于经营,贤惠体贴 出租花轿,善于经营,
•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这些 文中叙写了如今关中“麦天”的哪些变化? 变化说明了什么?(6 ?(6分 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 • • • •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女看娘的交通工具多了; 麦客少了; 麦客少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用收割机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收麦子的时间缩短了。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 表现乡村在向现代化发展(或表现了农村 的进步)。 的进步)。
•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请作 文章第三段阐述了波兹曼的媒介文化观, 简要概括。 不超过40个字)(6 40个字)(6分 简要概括。(不超过40个字)(6分)
• (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结合全文 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结合全文,
•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 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 “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 容表现更加集中。 容表现更加集中。
• •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摘取法:摘录重要语句中的关键词语。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归纳法:理解内容,分类概括。
• 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
•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作 文中说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江苏卷) 者这样评价的理由是什么?(6分) (2009江苏卷)
第04讲 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讲义)(解析版)
第04讲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目录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筛选,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根据阅读目的取舍信息的思维活动,捕捉和选取有效的、符合阅读目的的重要的语句,体会有关语句的隐含信息,舍弃无关紧要的内容。
整合,就是将筛选出来的信息进行整理、综合、转换的过程。
“筛选并整合”:一是指能够辨别材料中信息的正误;二是指能够从文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有关语句,进行简单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相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包含概括段落中心、归纳内容要点、概括全文中心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其中,分析理解是基础,综合归纳是核心,概括表达是关键。
信息类阅读试题关于文本信息的筛选、整合和概括,可以在选择题中出现,也可以在主观试题中出现。
试题形式灵活多样,这种考点的试题,一般出现在选择题和简答试题中,这是考查学生概括信息的能力,要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合的能力。
概括信息筛选整合信息实战技法整合信息题型一概括内容所谓“重要概念”,就是指含义丰富深刻,能够蕴含文章主题思想,能够体现作者观点态度的概念,一般涉及以下三点:①根据上下文推断含义深刻的概念;②根据上下文把握重要概念的语境义;③根据作者的观点理解重要概念的隐含义。
新高考现代文阅读Ⅰ,往往考查对“重要概念”内涵、属性和外延的理解。
此类题的阅读材料多为科普文。
【教材实例】阅读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第13课《宇宙的边疆》,从宇宙、行星系、恒星、太阳系、地球这几个说明对象中任选一个感兴趣的进行分析,找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并给它下定义。
【关联高考】[解析]下定义时应注意其“类属”和“特征”。
首先应明确历史地理学是一个学科。
然后根据材料梳理出它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特征、时代等要素,将其组合成一句完整的话语。
回答本题时还应注意不能将其与“沿革地理”混淆。
[参考答案]①历史地理学是现代地理学的分支学科,②具有时空结合的特征,③以自然和人文地理现象的产生、形成及其演化的过程为研究对象,④探寻这些现象产生、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原因和规律。
信息类文本之 抓住概念,锁定信息,精准筛选整合
(2)统观意识和结构意识
概念
阐释
意义
首先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做
题前一定要通读全文,学会整理 如果缺乏统观意识,没有理
统观 意识
阅读印象: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 么问题;②作者的立场、观点、 态度是怎样的;③文本是按照怎
清基本思路,就不能很好地 把握内容重点,就容易为局 部问题所牵引,先入为主,
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组织文章的, 出现疏漏。
同时注意信息分布的特点: a.同一信息:文章往往在表述同一内容时会变换不同的说法,但这 些不同说法体现的信息是一样的,判断信息是否同一是整合信息的一个 难点。 b.遥远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 一段落或相邻的段落,可能相距较远;或能支持某一观点的句子、名言、 例子相距较远,这些信息不聚在一起,但解说的是同一观点。阅读时要 善于寻找遥远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遥远信息是 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 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材料二: 陋习往往与不良的传统消费观念相关,在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因素 中,所谓非理性消费也在此列。革除陋习不仅要靠法律强制,而且要靠 倡导正确的消费观念,在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使之成为人们的自觉 行动。
绿色消费是党中央提出的绿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消费 者选择绿色产品或服务。有学者运用排除法对非绿色商品进行了类型化 列举:危害到消费者和他人健康的商品;使用来自稀有动物或自然资源 的原料的商品;生产中涉及对动物进行残酷或不必要剥夺的商品;对其 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产生不利影响的商品。显然,滥食野生动物与 这些排除要素完全吻合。又如,使用高污染高排放的汽车、没有合理回 收措施的一次性用品、不自觉实行垃圾分类、浪费能源资源等各种不良 消费行为,尽管有些并非法律所禁止,但本质上都属于陋习之列。
高三语文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
怎样筛选并整合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的信息一、问题描述怎样筛选和整合议论类文本、实用类文本中信息?二、复习范围从信息论角度看,不管是议论类还是实用类文本,都是信息的组合。
进入试卷的议论类和实用类文本,不仅指原文作品本身,还应该包括命题者编写的注释、导语和题干。
为了命题需要,改编者把文本中的信息分为两类,一类是有用的信息(适合试题答案要求的),一类是无用信息(干扰阅读答题的迷惑信息)。
1. 什么是议论类文本的信息议论类文本中的信息主要指体现论点的论证语句信息和证明论点的论据信息,以及连接两者的“论证”信息。
把握这些信息,是解读文本的关键。
阅读议论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2. 什么是实用类文本的信息“文中的信息”在不同的实用文本中有不同的表现:在新闻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消息、情报;在访谈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被访谈人物提及的知识、观点和人生理念;在调查报告类文体中,信息主要指相关的学科知识和调查获得的事实和结论;在人物传记中,信息主要指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就高考实用类文本而言,这些信息往往表现为文中的词语、句子,或者是隐藏在语句里的深层含义,闪烁在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都需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总之,“文中的信息”,并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信息,而是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它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概括地说:筛选就是提取有效信息、删除无用信息。
筛选出来的信息往往是零乱、甚至是零碎的,就需要对其加工处理,使之完整、条理化,这就是整合。
“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
它是深入阅读的基础,不管是鉴赏评价还是探究,必须以此为前提。
三、方法指引1.筛选并整合议论类文本信息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审题→明确筛选的标准。
答题思路信息筛选与整合
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如果是简答题,信息筛选出来后,有的可以照抄,有的要加以整合,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如果明确“用自己的话回答”、“请概括说明”、“请阐述理由”等等,那么肯定不能照抄。
2、如果搜索出来的信息是形象的语言,恐怕也要将之抽象、概括出来。
3、要点比较分散,那么也要概括,否则,照抄下来,就是大段文字,等于还要阅卷教师为你再加工一次,那肯定要扣你的分了。
4、有现成的结论性的语言可供筛选,应当尽量使用原文。
一关于“原因”的信息筛选与整合答题思路:1、注意句间关系。
要对文章中的句子的不同功能有足够的敏感,知道哪些是要点句,哪些是阐释句。
2、注意某些提示原因的词语:如“于是”“为什么”。
3、看分值判断得分点,切勿漏点。
4、用“因为……所以……”来检验答案的正误。
高考真题:④学校的创建者认为,必须形成一个新的设计学派来影响本国的工业界,否则一个艺术家就不能实现他的理想。
学校设立了纺织、陶瓷、金工、玻璃等科目。
学生进校后先学半年初步课程,然后一面学习理论课,一面在车间学习手工艺,三年之后考试合格,可以取得“匠师”资格。
学校强调自由创造,反对因袭模仿。
在设计中重视实用需求,摒弃虚浮奢华;讲求材料自身的质地和色彩,反对附加的修饰和包装。
他们注重发挥结构本身的形式美,采用不对称的构图法,灵活多样、造型简洁,他们的造型艺术风格被称为“包豪斯风格”。
这种风格体现在建筑中,也体现在器皿、家具、灯具、织物等物品的设计上,家具中的钢管椅子就是他们最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
⑤有人以为包豪斯的成就在于创立了现代艺术教育和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
其实,创建者的明确目标,是要彻底摧毁传统的关于艺术的“神话”,这是包豪斯的理念中最具革命性的核心。
包豪斯所尝试的,是把艺术从贵族和富人的高堂华厦中、从艺术的“神坛”上解放出来。
它要让艺术家变成这样一种人,即能用他的灵感和技艺为千千万万人塑造美、营造舒适生活的工作者。
换句话说,在包豪斯的观念中,艺术家的任务,是让每一个人,特别是那些平凡的工人、农民、小职员,都过上“人”所应该有的生活,让每一个人都能平等地享有生活的尊严。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 (高三)
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高三)专题一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教案(二)筛选与整合,归纳与概括教学目标1.掌握此一考点的命题特点和一般规律。
3.科学训练,掌握答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熟练运用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答题的正确率。
教学过程:一、考点探究突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新课标考试大纲分析综合这一能力层级的要求。
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根据文章内容总结中心。
在论述文章中这一考点也常常为必设试题,分值一般为3分。
所谓“信息”,就科学类文章而言,是指文章传达给读者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思想、新经验以及有关对它们的解释与阐述,它可以是事实、理论,也可以是观点、设想;或代表某些信息的符号、数据、图形等。
所谓“筛选”,即根据阅读要求搜寻、辨别、提取文中的有关信息,也即根据题目要求,区分信息的主次、轻重,去伪存真,进行比较、选择,从中选出所需要的词语或句子,挑选出符合考题要求的语言材料。
筛选的关键是找准与选项对应的原文。
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转换、概括、组合等再加工,综合、归纳,使之符合考题要求。
选择题的各个选项,已经对有关信息进行了整合,要求判断所作的整合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二、答题方法技巧“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可按照下列步骤进行:第一步,要通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信息。
这是筛选信息的必要准备。
做题之前,要快速地通读全文,逐段了解文章的基本意思,并明确以下问题:文章讲述了了一种什么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总的观点倾向怎样?全文可分为几个层次?通过阅读原文,对全文作出整体感知判断,获得整体印象。
第二步,要审清题意,确定重要信息的范围。
文本阅读中信息筛选与整合的解题技巧例谈
雨迷 蒙,黄叶铺地 ! 草堂 ,草堂 ,此 时此 际的草堂在诉说什 在 ,是 其 深 层 的人 生 意 蕴 所 在 ,也 是 中 国 历 史 上 人 才 的 成
么 呢 ?从 开元 到 天 宝 , 《 壮游 》 “ 吏 ” “ 别 ” 《 征 》 三 三 北
就与命 运的二 律悖反 ”提取 整合成第 三点 ,即 “ 文章憎命
只 要 彼 此 间 是 并 列 关 系 , 如 果 我 们 确 定 有 要 点 在 其 中一 句 面 — — 憎 和 恨 , 却 须 在 稍 稍 接 触 人 事 以后 。 乡 土 的一 山 一 中 , 那 么 与 之 并 列 的 其 他 几 句 必 然 也 是 答 题 要 点 ,这 点 很 水 , 一 虫 一 鸟 ,一 草 一 木 ,一 星 一 月 , 一 寒 一 暑 ,一 时 一 容 易 理解 不 再 赘 述 。 ( )分 值 。有 经 验 的 学 生往 往 会 从 赋 俗 , 一 丝 一 缕 ,一 饮 一 啜 ,都 溶 化 为 童 年 生 活 的血 肉 , 不 3
社,2 9 . 00
[】 5 张慧. 语丈练习题 的设计导向 【]语 文教 学通讯,2 0 , ( 1 J. 01 0 ).
[] 6 中国科学院语 言研 究所词典编辑 室. 现代汉语词典 [ . z 北京 :商 ]
务印书馆,1 3 7. 9
7 任环. 反馈技 能练 .技能 【] 北京 :人 民教育 出版社 ,2 0. - j - M. 01 哲 学有 云 : “ 践 是 检 验 真 理 的 唯 一 标 准 。 ” 从 认 识 [] 实 8 曾天德等主编. 心理学 ( 修订版 )[]厦 门 . 门大学出版社 , M. 厦 论 观 点 看 ,训 练 过 程 是 一 个 实 践— — 认 识 —— 再 实 践— — 再 []
筛选并整合论述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论述文中的信息作者:杜俊杰来源:《高中生学习·高二文综版》2013年第11期“筛选并整合文(论述文)中的重要信息”在湖北卷中釆用了客观题的形式。
针对该考点设题特点,我们应该从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一、要正确筛选并全面整合,必须明确“重要信息”的内涵或外延。
事物的内涵,是指事物本质特有的属性;外延是事物的数量范围特征。
命题者可用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甚至无中生有的方法来改变属性,也可以通过改变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或数量多少等方法来改变外延。
如2013年天津卷第7题的B项:“…微博粉丝‟和传统…粉丝‟都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在追星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认同”。
这里能获得一种投射在偶像身上的替代性满足的,原文中只有微博粉丝,并没有传统粉丝。
命题人显然故意扩大了外延。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在解题时,可分三步来进行。
第一,仔细阅读题干和选项;第二,回到原文当中去找到对应区域;第三,认真比对选项中变更过的信息和原文信息的内涵和外延。
比对时要特别注意概念的根本特征、范围大小、程度轻重、数量多少、可能性与现实性等。
二、要正确筛选并全面整合,必须理清“重要信息”间的逻辑关系。
论述文本中,有着丰富的信息,这些信息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如条件关系、种属关系、因果关系等。
这些关系有着很强的逻辑性。
推导转换的要求也很高,容易出错。
如2013年湖北卷第7题的B项:“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
根据原文“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
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
…从俗即是从心‟”可知,该选项强加了因果关系。
针对这类情况,我们在解题时,可分四步来进行。
第一,认真阅读每一选项,逐项从原文中找到相对应的关键区域;第二,结合关键区域的上下文,找全所有包含所需信息的区域;第三,联系上下文,仔细查看选项中所包含信息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找出错误。
这类错误包括偷换概念、转移话题、强加因果、以偏概全、自相矛盾等;第四,通读全文,做到点面结合,防止漏读信息,只有完全筛选出相关信息才能明确其逻辑关系。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作者:尹桂玲来源:《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2013年第02期【考点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考点陈述为“重点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文章主旨和作者写作意图的语句等”。
论述类文本虽然看起来篇幅较短,但实际上文本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多,逻辑性、理论性均要比文学类文本高出一筹。
在这种情况下,同学们就更要积极应对,只有做到胸有良策,才会不畏浮云遮望眼。
【知识汇总】“筛选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一步。
就是根据题干要求,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判断、提取,去粗取精,去次留主,说到底,就是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挑选出来。
“整合信息”是获取信息的第二步。
就是对所筛选信息用准确语言进行归纳概括、优化组合、加工改造形成答案,使之符合检测的目的要求。
而“重要信息”一般包括:①文章中作者所传达的基本观点;②对基本观点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③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即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中“重要信息”往往因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和全方位的复杂性的特点,而让同学们摸不着头脑。
【考查方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基础性考点。
具体而言,“筛选信息”以两种考查方式出现:①小筛选。
小筛选是就近筛选,答案一般就在本段,或者在附近一两段中。
显性命题题干中明确指明小筛选的范围,隐性命题同学们可以通过关键句提示找到答题区间。
②大筛选。
大筛选考查同学们对全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要求相对高得多。
答案一般分散于全文中。
而“整合信息”则是建立在“筛选信息”基础之上的。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个考点常从对某一现象的揭示、某一特点的分析以及原因的探究上命题,常以下列题型出现:1. 抓住文本中提示的某一特点,要求同学们说出具体内容;2. 指出文本中论述的某一现象,要求同学们阐述这一现象的具体表现或成因;3. 针对文本中提出的某一观点,要求同学们找出提出这一观点的依据。
高考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信息及推断和想像”教案 通用(免费下载优秀版)
第三、四课时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学习目标.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掌握该知识点的命题规律及应试策略教学时间:课时学习过程一、阅读资料:《解读江苏新高考》~“考点诠释”。
二、考点解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重在考查辨别、筛选并整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重要信息包括文章的基本观点,以及最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语句等。
此项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从读物中辨别各种信息的性质,并辨别筛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是达到阅读目的、获得所需信息的重要手段。
这里所说的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三、明确要旨:(..如何辨别、筛选重要信息(二)知识点、能力点提示“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合成。
本考点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二是能够筛选出与题目有关的语句,进行简答表述。
筛选信息的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则要对筛选出的信息作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从答题语言来说要求语句通顺)。
重要信息”在考题中一般表现为:.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最新知识。
这是阅读中首先要关注的地方。
.对重要概念、知识进行阐释的语句和相关材料(资料)。
在文章中往往表现出阐述的多角度、全方位的复杂性,这是阅读的难点所在。
因此,在阅读中一定要把握关键,具体辨别,严格筛选,这样才能在众多的材料中略过那些无关的信息,抓住主要信息。
辨别哪些信息是同一关系,哪些信息是包容关系,哪些信息是并列关系等等。
.通过整体阅读,筛选和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态度。
这方面的信息一般隐含在文章的材料及作者相关的评说中,做题时一定要准确分析把握作者的基本观点,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联系与思想倾向,并要具备一定的抽象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这方面的考查在论述类文章阅读考查中是个重点。
(三)明晰出题陷阱高考论述文阅读题的考点内容非常明确,考生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而且还要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这样才能很容易地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策略专题15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整合信息的实用方法
主标题:挑选整合信息的适用方法副标题:高效解题时每一个考生的梦想,那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解题的操作方法吧。
重点词:挑选整合,操作方法难度: 3重要程度: 4内容:【基本考点】能挑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语言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挑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而后再进行归纳、综合、归纳、提炼,形成简短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看法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看法生发的信息或包含看法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看法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此中包含表现看法和语句内容的若干重点(形成的条件、原由或有关要素)。
三是从文章要旨、作者写作企图、看法和感情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找寻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许是按供给的例句去找寻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委婉的句子或在构造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变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详细化和明亮化。
如何提升挑选和提守信息的能力呢?这就要求同学们要掌握科学、正确的操作方法:①去粗取精。
在对文章内容进行整体掌握的基础上,紧扣资猜中重点语句,重点理解重点段、重点词、中心句;关于没有显然中心句的语段,要对每个独立句意或对重要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提取内容方面的“公因式”;对表达委婉的文章,要宏观全文,剖析“潜台词”,联系要旨,归纳重点。
在这个方法里有两个基本重点:一是切“块”法,即在锁定与答案有关信息句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小包围圈,将眼光锁定在一段或几段中的某一“块”。
如何切“块”?能够依照写作的角度切“块” ,也能够依照内容上的重点词切“块”,还能够依照语句上的联接词( 关系词、序数词、插入语、介词等 ) 切“块”;二是抽“条”法,即在锁定“块”的基础上,分出“条”来抽取答案信息,而后再提炼归纳。
②点面联合。
有时与答案有关的信息其实不是集中在某一“块”,而是散布在全文的各个部分,这就要求一定对全文进行整体掌握,点面联合,逐个摘取,防止遗漏。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01911整理)
;
并不就 汝行过古人 并诸乡居 其事甚明 女乃为诗曰 冀延父命 匠号恸气绝 掌国史 顾野王 冻死者填满沟壑 连接山阜 吏部尚书姚察与贞友善 酬所获者钱十万 未至而母卒 高祖柔之 弗之罪也 修性至孝 方委以书记 襁负至者以千数 母患尸疰 依陈宝应 由是闻见日博 尝以四函银列置于前 每至忌 日 有集十卷 不害供侍益谨 事以无机而动 文帝时 卿之士龙也 虞荔 此固不足仰尘厚德 令进粥 论难为儒者所称 寄安卧不动 姚察 长而遍观经史 必致欧血 雄张偏隅 敕不许 会魏克江陵 度支 海内业业 时硕学名儒 文茂 兄弟遂六年哀毁 逮诣廷尉 除太子庶子 久之乃苏 祖子乔 " 寻徙太子右卫率 二也 "标公既以此始 每发 后岁此燕果复更来 岂非宏谟庙略 又屏居十余载 自延视息 欧阳頠为广州刺史 陛下如不改弦易张 免其官而已 非有刘 后除北豫州刺史 荀匠 后母唯生悌 昙恭历访不能得 丁父艰 略知大旨 文举之对 荔乃制碑奏上 随义军援都 使卿公私无废也 委骨泉壤 美矣乎 有诏使制 北兖州刺史萧楷德政碑 尔后因循不革 所著《汉书训纂》三十卷 居罗浮山寺 又尝诣征士何胤 其余将帅亦可见矣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 诏改所居青苦里为孝家里 父检 乃起楼于门 韩怀明 结将军以维城之重 钦明睿圣 遇寄于门 自是蔬食布衣 沈客卿以佞见幸 气辄奔剧 谓所亲曰 众叛亲离 梁寻阳 太守 虽未毕功 客居荆州 以不害为中书郎 古无宫悬之文 死囚岂可减乎?张昭 曾无纤芥 淡然无营 发于衷诚者也 境上交兵 父续 皇子幼冲 相迎尊累 必以此终 寻访桑门 初贞父蔺以忧毁卒 进足以摇荡中原 诣郡自缚 上亲出临送 盛陈徽纆 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 令从晚食 行当 释亮 焚炙已闷绝 循颇好士 多见纳用 终不能之官舍 "我欲赦卿 及丁忧 乃令以师表相事也 慧标以示寄 善属文 坐论西伯 未知所从 思慕不自堪 旌其门闾 "当敕所由 彦节素重季直 宠过吴芮 既而庐于墓侧 及父母卒 无益之事 尽通其学 女复为诗曰 "宝应乃小释 自周还 故擢汝此职 未就而卒 荔 以禁中非私居之所 明帝留以为骠骑谘议参军 然刀锯至剧 梁武帝于城西置士林馆 以诸侯之资 任以爪牙 侯景平 帝以为孝义 五岁丧母 载以露车 虽家人不复识 危殆者数矣 身体皆冷 后主大怒 晋太保勖九世孙也 知五礼事 几时可至 莫不惭服 哀若成人 城陷 寄气力绵微 兼司文侍郎 不堪旦夕陪列 潜有逆谋 军国大政 军中购得之 水浆不入口 荔又辞以年小不就 乞代父命 察并用聚蓄图书 梁天监六年 可用薄板周身 乡里以为景昕诚感 遂致挛废 尚书比部郎 百姓流移 寄乃因书极谏曰 怀明水浆不入口一旬 卿能改过不?思食寒瓜 飞鸟翔集 但西向坐正念云"一切空寂" 欲与谋 州将始兴王憺表 其行状 初 及元帝在荆州 会稽王主簿 法度矜之 欲相申荐 其不顺时随俗 此又其事甚明 小人在侧 居父丧以至孝称 题曰"贞义卫妇之闾" 敕廷尉蔡法度严加胁诱 人人自以为得之 乳媪欲令先饭 曰 远近道俗咸传之 张景仁 贞阳侯僣位 分一相遗 励精学业 若有悔异 不避雨雪 不至今日 "初 援旗誓 众 梁武观之 可得雍容高拱 犹带前缕 将二十年 夜恒有猛兽来望之 陶季直 白刃不惮也 加戎昭将军 老臣宿将 "寄应声曰 三也 及留异称兵 时有文章 菜果任家有无 会侯景入附 答云是外祖亡日 怀明夜于星下稽颡祈祷 字其小字谓其父曰 赐果菜 韩怀明 及魏克江陵 由是终身蔬食布衣 仅而得全 遭所生母忧 十余日战败 终日寂然 驯狎异常 及长 梁台建 吏部尚书徐陵领大著作 哀至辄之瘗所 以肉汁和饭饲之 居甚贫窭 每有宴游 永嘉太守 及长 析珪判野 庾信俱入长安 自图家国 梁尚书兵部郎 不食盐酢 又靖年尚小 朝士多衔之 宽厚得人 縡素刚 简文为景所幽 武皇灭侯景于前 子世基 孰 如王琳?且留将军狼狈一隅 为之动容 此所以五尺童子 随琳将孙玚还都 "少日 辟贞为主簿 "与弟景是前母子 又以蔬食积久 发皆秃落 乃虚自引咎 至于乘轩服冕 岂得非愚 黄子玉此数人者 且将军之强 除给事黄门侍郎 被虏 横中流于汾河 庆绪九岁而孤 恒有乌玄黄杂色集于庐树 晋侍中 寄闻明者 览未形 大庭之迹无泯 撰史如故 此又其事甚明 寄 乃解中丞 诏除员外散骑常侍 鈇钺之诛 不齐并早亡 旦便投列驰归 掌诏诰 不好戏弄 署为南海太守 辄上书言之 仕梁为廷尉平 不须立灵 服阕 由是少知名 陛下顷来酒色过度 《南史》 为表奏之 预参对问 乃应命至都 "劳感之 此年冬营莼不得 " 扞秦但泣而已 虑之无忽 愿将军留须臾之虑 见者莫不壮之 常得珍羞 使魏 乃除永宁令 但雀台之吊 自雍还郢 仁寿二年 太守樊文茂求之不已 武帝异之 唯得此一人 字乳驯狎 才行兼著 士大夫以笃行称之 李庆绪 则是因父买名 从兴皇寺慧朗法师受《三论》 工草隶虫篆 寻领大著作 将军之才 遣随 聘使杜子晖归国 唯贞与卓不坐 以松板薄棺 常称仕至二千石始愿毕矣 但父挂深劾 子延义 庐于墓侧 后兼尚书驾部郎 "吾自得之 察既累居忧戚 倕甚异之 以姻戚子弟入问讯 神怒人怨 每得荔书 "年十三 又居丧过毁 女感其偏栖 ○滕昙恭 孰如侯景?吏事非卿所长 岂非历数有在 常为居丧之礼 兄 震动 "臣心如面 自浇风一起 更令著一小者 "书奏 "相君之背 遂手为亡婿种树数百株 哀毁骨立 或谓宝应曰 察蔬食布衣 琳即瓦解冰泮 "还以与母 卒官 因夜临而卒 梁简文帝时在东宫 祖琼 今若转辞 是以明智之士 情累所不能忘 "岂忍见人昆季如此而不留心?今欲报之 颓城何足奇 荔每言之辄流 涕 别风余迹 景带甲将兵 怀明闻之 及长 尤长吏术 皆有经据 再迁骠骑安成王中记室 尝骤雨 负土成坟 兼尚书左丞 以梁武为非 故思殒仆 祈请公卿 必当无智 死其宜矣 侯景之乱 荔幼聪敏 披肝胆之诚 每日设清水 新城人也 曹局之内 且朝廷许以铁券之要 因愤恚 居父忧过礼 桑门曰 及改易衣冠 法度乃还寺 乃辞以疾 素与季直善 皆有行业 字文升 引为宣惠参军 服阕 必动容改色 察谓曰 帝曰 宝应蹶然起曰 文帝深器之 縡虽强直有才 卒 察自居显要 是岁陈太建五年也 沈炯 余并如故 炯解衣将就戮 "翂初见囚 "顷之 侯景平 岂愿齑粉?悌亦引分 父彝 第二弟寄 历位《五经》博士 俄而彦 节等败 炀帝即位 兼掌书记 倕问《五经》十事 "后主于是益怒 中散大夫 哀慕过礼 寄乃辞以疾 "开皇十三年 遣还乡里 家贫养母 涓尘莫报 首鼠两端 衣衾无所改 野王体素清羸 冒陈丹款 兼限内记室 隋开皇中 葬日 恶忠直若仇雠 将欲致死 年十六而敬瑜亡 号良吏 成景俊 后为黄门侍郎 十二 于 今五年 转攻旁邑 每陈逆顺之理 至如余孝顷 昙恭有子三人 遂以毁卒 及死 陶季直 右卫将军 父未食 字彦约 乃下教褒美之 与兄荔隔绝 兵卫甚严 身自负土 自以禄不及养 然仕于梁朝 其有疑议 祖母阮氏先苦风眩 孝绪每曰 太建八年 仍敕申专加譬抑 预平侯景功 升之朝廷 俄起为戎昭将军 时刘 彦节 子爱黔黎 又其事甚明 冯翊莲勺人也 虽军国大事 陈氏也 不令流布 选贤与能 土周于棺而已 亡命聚党 "所住户有燕巢 "翂曰 以地南入 道穷晏驾 又敕于朱华阁长参 遭乱并多散失 其事甚明 闻其独处 荔因以感疾 终于家 所在称美 退保新城求降 必至闷绝 不佞兄不疑 文帝遣中书舍人虞世基 索本 字海育 使召炯 一不交通 非羸疾所堪 字思整 二宫所得供赐 毁瘠骨立 夜至蒲田 况以将军之地 在服制之中 与王褒 去家数里 天文地理 "俭从之 客有造其父 匪独天时 时太守衡阳王亦造之 累迁太子庶子 弱儿年甫六岁 以为孝行纯至 领著作 鉴之往事 字超 已有疏付之 非出衣簪之下 "十年 岳阳王察为会稽太守 幼聪敏 即投身捧视 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弃之草莽;因居关中 初 姓名是谁?荔时在焉 拔扈走免 多参权轴 乃辞疾还乡里 观其容貌 广汉郪人也 虑加毁顿 时甚寒雪 皆出于炯 王欲见荔 但以文史见知 亟经摧衄 视百姓如草芥 祖兴 思廉在陈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 寻以本官兼通直散骑侍郎使齐 殆经一旬 不害与舍人庾肩吾直日奏事 哭踊过礼 回入县诣建康令劳彦远曰 "景又曰 射之罘于海浦 又霸城王整之姊嫁为卫敬瑜妻 "郎子姓虞 荀匠 谢蔺殷不害 母阮氏常自守视譬抑之 且进 举体冻僵 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 以孝闻 并取贵时主 亦以寄人望 强弱逆顺 乃与仆射到仲举 崇傃以不及侍疾 非此莫由 至梁武帝以为事人礼缛 为给事黄门侍郎 遇法于公田渚 唯荔与顾协泊然静退 水浆不入口二十三日 况将军衅非张绣 及至 慧标退 乃以缕系脚为志 是吾所愿 皓逃难番禺 兼中书舍人 以炯为从事中郎 《南史》 《孝经》 出为辅国长史 父法超 闻者莫不酸 感 吏部二尚书 将别之际 删定朝式 逃归会稽 不以所长矜人 自是莫敢馈遗 文质彬彬 其事甚明 有集十卷 而武帝崩 平南建安王二府谘议参军 赠员外散骑侍郎 凡诸宾客微有交涉者皆诛 台城陷 其心必异 因加气疾 皓结庐数载 "我有两瓜 富人不与 母陆氏又卒 感气而卒 敢望徼福?迁秘书监 私问 知母在乡 皆蒙宠树 独违群议 及高祖武皇帝肇基草昧 晃还 及至 在职简略烦苛 犹生之年也 尽忠奉上 寄随兄荔入台 父每喻之 以供朝夕 擢为豫章王国左常侍 特封原乡侯 独不取 家贫无以迁厝 邕和为鄱阳内史 互有带掌;长卿西反 兄尚 时虬母亦已亡矣 兆庶流离 行人见者皆为陨涕 荔性沉密 拔本塞源 远谄佞 无容拜谒 "若有赐 及蔺还 祖愍祖 遣人烧寄所卧屋 十也 又受委东宫 岂不知死可畏惮;旋自救之 外祖孙谦诫之曰 父景仁 "及丁父忧 时以为孝感 不害行哭寻求 是以泽被区宇 《顾氏谱传》十卷 今春犹独归 多发沟畎之中 府长史汝南周确 卒官 甚有喜色 哀毁愈甚 僧首来迎 即 引于宣猷堂听讲 北面称臣 好学 "虞公病笃 累迁卫尉 领郡五官掾 唐·李延寿沈炯 寄微知其意 若依僧家尸陀林法 皆回给察兄弟 临亡 人多顾后 逃归乡里 简文在中书省 将军文武兼资 赠赗甚厚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五);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
(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 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 ?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 《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 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 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 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 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 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 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 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 反。 “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颗的 松果。
脱离文本,无 中生有 答:山不高,却蓊郁,青翠,生机勃发。
答:1)山形:山不高。2)山树:高高矮矮 的松树。3)山土:红色土壤,不长杂草荆棘。4) 地上遍布松果。(一点1分)
19、原文第八段中说,“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上 一座‘高山’的感觉更踏实,也再没有什么感觉比登 上一座‘高山’更虚幻” ,作者为什么会感到踏实, 作者又为什么会感到虚幻?(4分)
(2)原句移用法
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 想。 有一些题目,原文里确有内容可以直接作为问 题的答案 ,我们只需把原句移用过来即可。
(3)关键语句、中心词组合法
有些题目的答案分散在一段或几段文字中,很难 找出现成的原话,就应该根据题目要求,首先从原文 中提取有用信息,然后根据需要对提取的关键语句、 中心词进行改造、组合、变换,重新“组装”,最后 作恰当规范地表述。
琼瑶
从小,热爱山,热爱水,热爱大自然那渺无边际,不 可捉摸的神奇与旖旎。 童年时,在故乡湖南的乡间,曾有那么一坐山,使我 喘息过,使我迷惑过,使我喜悦而又使我沉迷,至今,那 山仍清晰地萦绕于我的脑际。那山并不高,遍布着松树, 高大的直入云霄,小的只有半个人高。泥土是红色的,土 质松而软,没有杂草,没有荆棘,只是,遍地撒布着一颗 颗的松果。而我穿梭于那松林间,奔跑着,呼喊着,收集 着那些松果,竟日流连。乐而不疲。玩累了,我会选择一 棵巨大的松树,倚着它坐下来,让那如伞般的松枝遮蔽着 我。闭上眼睛,我静静地倾听那风声穿过松林发出的簌簌 声响,幻想着它在诉说着什么。我一直是个爱做梦的孩子
高考语文 考前指导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
“筛选、提取和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类题目的解答技巧阅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从阅读文本中汲取思想营养和获得各种知识。
这就需要阅读者具备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理解能力的测试中,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考查的一项重点,也是一个难点。
一般来讲,“筛选并整合信息”是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寻找出符合要求的信息,即把符合考题要求的字、词、句等语言材料筛选出来并加以整理。
【基本考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而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
能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是言语理解能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能力。
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基本考点指向以下几方面:一是从名词概念出发,要求考生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
二是抓住重要的知识概念或重要语句,要求考生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其中包括体现概念和语句内容的若干要点(形成的条件、原因或相关因素)。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要求考生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或者是按提供的例句去寻找同类的语句。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或在结构层次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要求考生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
【相关知识】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阅读目的,从语言文字材料中准确而迅速地筛选出所需要的信息。
所谓“筛选”,指的是从纷繁的语言材料中找出信息,提取主要信息,筛掉次要信息。
其实也就是对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理解。
所谓“整合”,是指根据试题提出的条件,对筛选出来的信息源进行分类集中、重新组合、粗略概括。
筛选信息既是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也是舍弃无用信息、干扰信息的过程。
文中哪些信息是值得筛选的呢?从答题的要求来说,符合答题要求的就是重要信息。
4-1-3第三节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这一转变,在“歌”之外确立了一种新的 韵文形态,即诗的形态。这一形态与歌不 同:一是它的本质不再是音乐而是“文 学”。二是诗一产生就被赋予了政坛君臣 关系政治言说的性质。这一性质,除决定 “诗”最初的作者主要应是朝廷的官员外, 还确立了“诗”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的 工具性。因而,诗的言说主体的身份是朝 廷官员而非普通百姓,言说的内容为政治 而非个体的情感。三是诗多非即时即事的 言说,多先为文字创作。且由于政治言说 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定性,故诗句式齐整,
解答“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的题目建 议采用“三个步骤,四盏神灯”的方法。 “三个步骤”是,第一,细读勾画,把握 要旨。“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选择题 所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细读 文本,把握全文的主旨和结构脉络就显得 尤为重要。考生可以边阅读边勾画,即在 阅读过程中对那些揭示主旨、作者最新见 解的语句予以圈点勾画,这样既可以增强 对选项真伪辨析的明朗化程度,以减少选 项与原文信息比照的数量,又可为一些选 项的比照提供快捷、方便的线索。
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一般 论述类文章往往要运用或涉及一些概念, 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 息。 2.从重要的语句中获取信息。关于重要 句子,前文已有阐述,不再赘述。 3.从引述的材料中获取信息。论述文章 中的一些叙述性或说明性材料往往明示或 隐含着一定的信息,这也是获取信息的一 个重要方面。
【答案】C 【解析】C项把歌和音乐割裂开来,是不 正确的,因为原文第二段“早期的歌的本 质是音乐”这两者是一体的,另外借助音 乐更便于传播,更广泛地发挥教化作用的 是“诗”而不是“歌”。
Hale Waihona Puke 3.请结合文本,简述“诗”在西周的作 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诗是西周礼乐政治活动的产物, 承担着政治言说的特殊功能。一方面可以 补察时政,另一方面通过礼乐教化向臣民 灌输礼乐伦理道德观念,是国家政治意识 形态的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作者:宋淼焱
来源:《高中生·高考指导》2012年第05期
高考现代文(文学类)阅读题中,信息筛选概括题是必考的内容,它重点考查:①将隐含信息明示,概括化的能力;②将初始信息加以转换的能力;③重组初始信息、推断新结论的能力。
信息筛选题的类型,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从答题区间来看,可分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和局部筛选题;从命题方向来看,可分为内涵(内容)概括题、原因概括题等。
例1 (2011年高考全国大纲卷第16题,选文为《针挑土》)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答:。
该题为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内涵概括题。
参考答案①黑妮工作状态的写真: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
②“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
③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象征:“成家好似针挑土”,“赚钱好似针挑土”,“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例2 (2011年高考湖南卷第16题,选文为《想飞》)为什么只有“饿老鹰”成了“我做孩子时的‘大鹏’”?
该题为局部筛选题、原因概括题,信息点主要集中在选文第二段。
参考答案①庄子笔下“大鹏”的飞令“我”神往,但“大鹏”在现实中“不容易见着”;②现实中麻雀、蝙蝠、燕子的飞是“我”不屑的;③撑开大翅在天空中盘旋的“饿老鹰”暗合了“我”心目中的“大鹏”形象。
1.抓句子,理清结构。
抓取重要句子,快速把握文章结构。
重要句子主要有三类:一是中心句、主旨句(包括全文和局部),二是结构句(如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和体现作者思路的句子等),三是特色句(指运用一定表达技巧的句子,也包括结构超长或复杂的句子)。
从结构思路分析入手,全文信息概括筛选题的答题就有了方向。
例3 (2011年高考重庆卷第15题,选文为《论诚意》)文章围绕“诚意”展开讨论,请分析文章的思路。
参考答案首先提出诚意是品性,也是态度。
接着进一步指出只把诚意当作品性是片面的,率性是诚意,客气也有诚意,由此说明诚意作为态度是有价值的。
最后得出结论:为了别人的好,做戏也有诚意。
2.明段意,锁定区间。
明段意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抓句子(主要是总领句、主旨句、中心句)、分层次来进行。
如果只是从大体上了解段落的意思,有时会对答题有障碍。
只有明确层次划分、详细了解段意,才能真正有助于整体把握文章。
例如2011年高考湖南卷《想飞》,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见云雀而生“飞”的渴望,“饿老鹰”是儿时“飞”的偶像(“我做孩子时的‘大鹏’”),大多数人却忘了“飞”,“飞”的意义和历史。
这样,解答第16题时就很容易锁定答题区间为第二自然段了。
3.分层次,筛选整合。
分层次与明段意是分不开的,通过在明段意部分的示例,考生也会发现这一点。
分层次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段内层次,二是全文层次。
总之,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主要包括信息的筛选和整合两个方面,即能够对照材料辨别试题中信息的正误,筛选出与问题有关的语句,整合所需要的信息,从而达到阅读的目的。
【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逝者如斯祝勇
①两千年前我就应当来到这里,如果我早知道它的存在。
②人类最早、最朴素的情感来自江河,人类对生命的最初体悟也是来自江河。
江河将零散的人心连接起来,江河里包含着我们希望了解的一切秘密。
千年奔腾不息的江河,是这个世界最敏感的神经。
一位现代书生发出过这样的感喟:或许河水向人们提醒的最惊心的东西,乃是孔子所说的“逝者”。
那从容而恒常的流逝乃是时间的赋形,时间无情地离去恰像这河水,而时间正是人生的本质,人生实际上是一种时间现象,你可以战胜一切却不可能战胜时间。
因而河流昭示着人们最关心也最恐惧的真理,流水的声音宣示着人们生命的密码……面对河流你会想起你已经失去和必将失去的一切,想起在这永恒的消逝中生命的短暂和渺小,会有一种无法安慰的绝望攫住你的心,你感到一种无限凄凉的脆弱与感伤。
在这种冰冷的空虚中你想抓住点什么,你想靠住点什么,你的心渴望着慰藉。
于是男人就想起了“窈窕淑女”,女人就想起了少年。
爱情成了人类无望人生中唯一的救赎,这时候这种同样短暂的东西却获得了一种神秘的永恒力量,人们就凭借这力量与残酷的世界抗衡。
③真正的江河是属于诗人和哲人的。
这里的诗人和哲人绝不是一种头衔,而是一种生命态度和生存方式,一旦选择了这种生命态度和生存方式,你就是诗人,你就是哲人了。
真正的江河是孤独的,它们更深邃的孤独则在于,这世上很少有人号准它们的脉搏,读懂它们的奥义。
诗人可以做到这一点,哪怕是《诗经》里那些从未留下名字的草民。
诗人与江河有着一种天生
的亲缘关系。
诗人一生都沿着江河行走,河流的走向就是他们人生的地图,他们诗中的平仄来自流水的节奏,河水在他们的想象中蜿蜒成宇宙间最美的构图。
④除了爱情,江河还跟死亡连接在一起。
江河既然是诗人们冥想生命、体会世界的温床,自然也是他们最理想的归所了。
宫殿和庙宇不属于他们,舞榭歌台不属于他们。
如果一定要将他们的生命物化,那最多也仅仅是一只老旧的木船。
岸上到处是腐恶的沙场,于是,木船就成了他们的桃源。
他们在不同的朝代里,以相同的方式漂泊。
屈子乘着扁舟,涉水行吟。
在参透了人间的一切悲欢之后,江河便是他灵魂的祭坛。
杜甫也是死在船上的。
这位病中在夔州发出“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慷慨悲歌的苦命人,就在湘江的江面上,黯然逝去。
死后多日,尸体才被发现。
他最后的岁月,属于江河。
⑤而江河是不死的。
它是人类心路历程的最重要的证人。
它像不死的精灵,永远在不紧不慢地讲述着生命的寓言。
这样的江河,不值得我为它伫立千年吗?(有删改)
最后一段中,作者把江河称作“人类心路历程的最重要的证人”,结合全文,请概述江河作为证人的理由。
参考答案江河中产生了人类最早、最朴素的情感和人类对生命的最初体悟;江河告诉我们,人生的本质是像江河一样流逝的,生命短暂而渺小;江河中包含爱情和死亡,让人们冥想生命、体会世界,最后成为理想的归所。
(责任编校曾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