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正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
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自由贸易的加速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和投资合作趋于频繁。
作为全球性的经济体系,外资进入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然而,这种趋势对国内企业产生哪些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外资进入对国内企业的影响。
一、激发竞争,促进创新外资进入引起的竞争压力,可以迫使国内企业加速创新转型,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并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例如,在20世纪90年代,外资大规模进入中国汽车市场,引发了国内企业的激烈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国内车企不断向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学习和开发,加速了自身的技术升级和品质提升,最终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
二、促进资本、技术流入外资进入不仅带来了大量的资本流入,而且也将更加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等引入到国内企业中,为国内企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和管理经验。
比如,苹果公司在中国建立了多个研发中心和工厂生产基地,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就业机会和技术学习的平台,更让中国的苹果供应链不断向上升级。
同时,苹果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也被国内企业所借鉴和学习,帮助国内企业更快速、更有效地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三、影响国内业态格局外资进入也会影响到国内行业的格局和发展方向。
在外资的进入下,一些原本由国内企业垄断的行业逐渐向多元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如互联网、金融业、物流等。
同时,外资也为一些行业引入了新的业态和经营模式,对国内企业形成了推动和促进的作用。
例如滴滴出行、UBER入驻后,中国出租车市场重新洗牌,打破了原本不允许外资的局面,进入了新一轮进化。
四、对国内企业造成压力然而,外资进入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压力。
在国内企业本身实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下,不能承受外资带来的高水平产品和服务竞争,导致一些企业不得不面临倒闭、兼并等风险。
例如,瑞典家具巨头宜家的进入给国内家具企业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尽管在品质和技术上有所差距,但是宜家的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做得非常优秀,让国内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国内家具企业也必须进行转型和提升才能与之匹敌。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外资陆续涌入中国市场。
外资作为一股强大的经济力量,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可谓是深远而复杂的。
接下来,我将从三个方面探讨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经济、文化和社会。
一、经济:外资进入中国市场,首先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方面,外资可以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中国企业的升级换代,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增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外资还可以促进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增加市场竞争,促进价格竞争,使消费者受益。
同时,外资还可以为中国带来巨大的外汇收入,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
但是,除了带来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机会,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也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例如,外资的迅速扩张可能会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削弱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外资可能会把一些价格竞争力弱的国内企业挤出市场,给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因此,在引入外资的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产业政策和监管力度,维护市场的公正和竞争。
二、文化:外资的进入也会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
外资引进的文化产品和消费模式会对传统的中国文化产生冲击和影响,从而促进中国文化的转型和现代化。
同时,外国文化也会对中国年轻一代产生影响。
相信许多人都有看过美剧、日剧、韩剧的经历,这些作品的推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国际文化的交流,加深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
然而,外资并不一定是文化的完全功臣。
随着外资的进入,一些国内企业更迭,本土文化渐渐消失。
去年,就有不少网友痛斥国内某热门电影剧院舞台衍生“代开场”,批评这种从外国文化引进、人云亦云、单调埋伏的文化环境。
三、社会:外资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文化上的影响,它还会对中国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外资的进入可以促进员工和企业的素质提升。
在外资公司成长起来的员工,大多是在外资公司学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因此,可以预见,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外资公司逐渐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梦想。
但是,正如刚才所提到的,外资进入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垄断,从而引发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导致失业人口增加,对社会造成影响。
我国外资并购中的反垄断法律问题
现 在 产 品的价 格方面 ,如单方 涨价或 者 限制 生产 数 量 。一旦 合并企业 这么做 了, 那么该产 品的上下游 产 业 或者是直接消 费者就会或多或 少地 受到影响 , 至 甚
于改变市 场结 构 , 出现 “ 一边倒 ” “ 、 一手抓 ” 局面跚。 的
的价值 所在 , 与其在 消费市场 上厮杀 , 不如在资 本 远
市场上 收购竞争 对手更 为有利 。而此时 正是外资 大 鳄并 购中国企业 的绝佳 机会 。因此在某些 行业的 并 购不但 没有减少 反而 愈加剧烈 。 外 资并购一 方 面 。作为市场 经济条 件下一种 优 胜劣 汰的机制 , 有调 节生 产, 具 优化 资源配置 , 强公 增 司实力 与竞 争力 进而推 动我 国整 体经济 和技 术发 展 的 巨大 积极 作用 。 国公 司在 中国的发展 . 跨 还更新 了 中国企业 的发展 观念 , 对整个社会 层面 的观念 、 并 结
G P并不 能真正 反映 一个 国家 的发达 程度 , 是个 D 它 地域 的概 念 , 虽然财 富在这个 国家创造 出来 了 , 但如 果 控制权 掌握在外方 手中 ,于一个 国家而 言也没有
太多 的好 处 ,可 能还会直接威 胁 国家经济 安全和 国
家主权 。 必须绝 对控股 、 须是行业 龙头 企业 、 “ 必 预期 收益 必 须超 过 1 %” 这 三个 “ 须 ” 一 些外 国企 5 , 必 是 业 目前在 华并 购战略 的基 本要 求 [。根据 已有 的并 1 ] 购实例 , 方先是 凭借 自身 规模 、 金 、 外 资 技术 、 才 、 人
管理 、 形资产等方 面的优势 , 无 同时利用 我 国急于招 商引资 的心理和行政 上的压力 。提 出种 种不平 等条 件, 如坚持 与我企业 的优质资产 合资 、 求控股 独资 要 或 者控制企 业经营权 等 : 然后在 并购后 提 出“ 资扩 增 股” 建议 , 垮 中方 意志 , 拖 迫使 中方 出让 全部股权 。 一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
触目惊心: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控制据商务部《2004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显示,在轻工、化工、医药、机械、电子等行业中,跨国公司子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己占据国内1/3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中国产业地图》(中国并购研究中心)一书指出,中国每个已开放产业的前5名都由外资公司控制,在中国28个主要产业中,外资在21个产业中拥有多数资产控制权。
啤酒行业:60多家大中型企业只剩下青岛和燕京两个民族品牌,其余全部合资;玻璃行业:最大的5家已全部合资;电梯行业:最大的5家均为外商控股,占全国产量的80%以上;家电行业:18家国家定点企业中11家合资;化妆品:被150家外资企业控制;医药行业:20%为外商控制;汽车工业:外国品牌占销售额90%!在感光材料行业,美国柯达于1998年仅出资3.75亿美元就实行在华全行业并购,2003年又收购了乐凯20%国有股,已占有中国感光材料市场至少50%的份额,富士公司对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5%。
据国家工商总局调查:美国微软占有中国电脑操作系统市场的95%,瑞典利乐公司占有中国软包装产品市场的95%,法国米其林占有中国子午线轮胎市场的70%;在手机行业、电脑行业、IA服务器、网络设备行业、计算机处理器等行业,跨国公司均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垄断地位。
在高科技领域:如手机行业,由于本土企业上游技术、关键零部件乃至生产线大部分从跨国公司购买,跨国公司早已从中赚够了。
近期跨国公司开始采用低价策略,挤压国内手机厂商的利润空间,意在赶尽杀绝。
国内手机行业除了自有品牌外没有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2005年以来全部亏损,市场占有率严重萎缩,纷纷退出市场。
在流通领域,占有主导份额的大型超市领域,外资控制的比例已高达80%以上,中国零售企业只能在中低端市场经营。
随着外资的延伸,低端市场也将面临逐渐萎缩的危险。
零售业是最能吸纳劳动就业人口的领域,竟然也任由外国的‚资金密集型‛企业前来掌控,真是走火入魔。
业内有人指出:流通渠道可以控制工业命脉,如果放任外资企业占领我国的流通渠道,中国的企业终将沦为国外流通企业贴牌产品的加工车间。
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
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摘要在西方化妆品牌逐步向中国渗透,并占据垄断地位的同时,上海家化旗下的高端化妆品牌佰草集凭借独特的品牌理念和文化内涵及传播方式,突破了国际强势品牌的重重包围,成为第一个进入国内一线百货公司开设化妆品专柜、第一个在法国丝芙兰连锁门店内进入销售前10名并实现盈利的中国化妆品品牌。
本文从几个方面浅析了佰草集的品牌文化建设,希望对国内化妆品企业构建品牌文化和提升品牌文化竞争力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品牌定位;文化理念;传播方式;文化竞争力Analysis cosmetics brand cultureshape-HerboristSummaryWith the Western make-up brand penetrating into China market gradually and taking the place of monopoly, high-end brand Herborist of Shanghai Jahwa's beat the surrounded interna tional brand and became the first to enter the domestic first-line department store by setting up cosmetics counters and the first Chinese cosmetic brand domestic brand who entered into top 10 in sales and profit in France Sephora chain because of a unique brand concept and culture c onnotation and mode of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is the Herborist brand culture c onstruc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Hope it can draw lessons from a meaning for the build up of domestic cosmetics enterprises brand culture and improvement of brand culture compet itiveness.Keywords:Brand positioning; Culture ideas; Mode of transmission;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目录一、引言 (1)二、文献综述 (1)三、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分析 (3)(一)本土化妆品与国际化妆品企业的竞争和差距 (3)1、国际品牌独霸化妆品的中高端市场,民族品牌在高端市场上近乎空白 (3)2、外资、合资企业占据中国化妆品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3)3、国际品牌开始延伸到二、三级市场,本土品牌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4)(二)民族化妆品品牌的出路 (4)四、“佰草集”的发展历程 (5)(一)“佰草集”企业简介 (5)(二)“佰草集”品牌发展之路 (5)五、“佰草集”品牌文化的建设 (6)(一)独具特色的产品定位 (6)(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6)(三)自然平衡的品牌理念 (7)(四)彰显中国韵味的品牌传播 (7)(五)时尚精准的体验营销方式 (8)六、对化妆品塑造品牌文化的建议 (9)(一)注重重产品创新,发挥独特的文化优势 (9)(二)坚持品牌的宣传推广,采用全方位的销售模式 (9)(三)突出品牌文化内涵,塑造民族品牌形象 (10)(四)打造优质服务品牌,塑造良好的品牌文化 (10)七、结束语 (11)参考文献 (12)致谢 (13)浅析化妆品的品牌文化塑造—以佰草集为例一、引言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版图中,化妆品业是一个正处在蓬勃发展当中的朝阳产业,也是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
外资并购在我国的正负效应外资并购是指外国企业通过购买我国企业的股权或资产来投资的行为。
作为中国逐渐开放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外资并购在我国的发展引起了广泛关注。
这一现象既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也引发了一些负面效应。
正效应一:促进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外资并购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外国企业带来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提供了重要支持,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外资并购不仅加速了在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还活跃了市场竞争,提高了经济效益。
正效应二:促进就业和人才流动外资并购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外国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我国劳动力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外资并购还促进了人才流动与交流。
外国企业的引入,可以增加我国员工的国际化视野,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从而推动我国人才的培养与流动。
正效应三: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促进我国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外国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将先进的管理方法、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引入我国企业,从而提高了我国企业的创新能力。
同时,外资并购还带来了更多的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进程。
正效应四:促进市场竞争与资源优化配置外资并购进一步推动了市场竞争,激发了企业活力。
外国企业的进入,不仅加大了市场竞争的强度,也促进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市场竞争的增加,通过淘汰低效率企业和促进优胜劣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整体效率。
负效应一:挤出本土企业与产业外资并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挤出了一部分本土企业的市场份额。
随着外资企业的进入,他们拥有更多的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容易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使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更加弱势。
这可能导致本土企业生存困难,甚至出现一些行业垄断的现象。
负效应二:技术依赖与差异化不足外资并购带来的技术帮助是积极的,但也存在技术依赖和差异化不足的问题。
在并购过程中,我国企业可能过于依赖外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无法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竞争现状:市场仍然被杜邦水处理等外资企业所垄断
我国反渗透膜行业竞争现状:市场仍然被杜邦水处理等外资企业所垄断根据政策要求,从2016年起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和部分有条件的县级单位需定期发布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信息。
在此背景下,上海、杭州、深圳等地分别制定发布了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对现有饮用水标准进行提升,引导供水企业提高饮用水水质要求。
上述地方政府的举措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推动市政饮用水深度处理市场的快速成长,也进一步刺激膜法水处理在该领域的应用。
据中国水利企业协会脱盐分会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国采用超、微滤膜技术的自来水厂家有近160家,产能达到1288.61万立方米/日,采用反渗透或纳滤工艺进一步处理的产能为167.93万立方米/日。
采用反渗透或纳滤技术自来水厂累计产能变化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反渗透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战略评估》反渗透膜以膜元件的形式进行使用,行业内通常以反渗透膜元件直径尺寸来区别不同大小的反渗透膜。
根据膜元件直径进行划分,工业用反渗透膜元件可分为2.5英寸、4英寸和8英寸3种标准型号,其中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作为大型海水淡化、市政水深度处理或污水再生利用普遍应用的产品型号,是反渗透膜用量最大的产品类型。
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杜邦水处理市场份额占比达到456%,处于市场绝对领先地位;而唯赛勃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销量占国内总销量的3%,在境内企业中位居前列。
2019年中国8英寸反渗透膜元件产品市场格局数据来源:观研报告网《2022年中国反渗透膜市场分析报告-行业调查与发展战略评估》竞争方面,在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上,国外企业起步较早,行业经验丰富,研发和生产技术先进,占据了全球大部分市场空间。
根据中国膜工业协会相关资料显示,2019年全球海湾以外国家和地区反渗透膜市场几乎被美国杜邦水处理(原陶氏化学有限公司)、日东电工集团/美国海德能公司、日本东丽、科氏、苏伊士(原美国通用水处理)、中国时代沃顿等七家公司垄断;在国内市场,我国反渗透膜及纳滤膜市场曾长期依赖进口,被国外企业所垄断。
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
也谈外资进入对我国产业安全的影响内容摘要:外资进入我国的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对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从外资进入后对我国市场的占有率、我国行业的进入壁垒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外资进入规模的扩大可能影响我国产业安全,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词:利用外资产业安全防范对策外资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外资进入我国的数量、速度是有目共睹的。
根据外资进入的特征,把外资进入我国的数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
我国对外资基本上是封锁和排斥的,我国主要从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引进全套设备、技术和资金。
第二阶段:1979年至1990年。
在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我国逐步制定了各种对外资优惠政策。
因此,在1979年至1990年我国吸引外资逐步上升,利用外资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984年外商直接投资26.51亿美元,1990年外商直接投资达到65.96亿美元。
这一阶段主要是以我国香港、澳门地区的投资为主体,主要投资的领域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行业,投资的区域集中在一些沿海地区。
第三阶段:1991年至迄今。
在世界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我国1991年至1995年利用外资出现了高度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成为了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
其中1993年实际利用外资1114.36亿美元创造了我国利用外资之最。
但是随着世界经济的萧条和亚洲金融危机,1996年至1999年我国利用外资总额呈现下降的趋势。
由于世界经济的萧条,其他国家利用外资的水平也在下降,随着我国加入WTO,外资利用又逐步上升,2001年利用外资为691.95亿美元,2002年利用外资827.68亿美元,2004年外商直接投资606.3亿美元,2005年1-11月,外商投资新设立企业39679家,同比增长1.17%;合同外资金额1672.12亿美元,同比增长23.99%;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31.27亿美元,同比下降1.90%。
垄断优势相关案例
江苏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陈国庆认 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吸引外国资本 投资,尤其是吸引国际大跨国公司投资 的重要保证,但是现有的知识产权保护 制度还存在重大的缺陷,而这正是促进 垄断形成的原因之一。
安徽省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副局长郑舒玉说,跨 国公司的品牌垄断战略具有相当的隐蔽性,其 品牌扩张往往通过资本进入、企业并购来完成。 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强大的资本优势,在 国内设立20多家生产基地,仅用几年的时间就 把其品牌完全根植到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者的脑 海中,可口可乐饮料、浓缩液在中国的市场份 额达到70%,具有显性的垄断地位。像这种洋 品牌“一支独大”的局面,对国内饮料企业的 发展十分不利,市场公平交易就更难保证。
记者调查发现,苏南一带跨国公司扩张势头十 分迅速,从他们选择的路径来看,主要是三个 方面:一是某一家跨国公司在我国分别并购同 行业中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内企业。美国柯达公 司的并购行为就是典型的“通吃”。早在 1998年,柯达就通过一系列并购协议,把除 乐凯以外的几乎所有洗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厂家 收归旗下,以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二是原来 主要向我国出口产品的跨国公司并购我国的同 行业企业。主要表现在家电、汽车等商业领域。 三是跨国公司直接并购我国的实力企业。
在苏州,近一半的电子和通讯设备制造 业是美国和德国企业。这些企业带来的 新技术、新产品,让中国消费者能以较 低的价格购买到高质量的电子产品。但 同时,这些跨国公司利用其牢牢掌握的 核心技术,在另一个层面上进行着市场 垄断,使国内同类企业处于不利的竞争 地位。
现在国内比较畅销的诺顿杀毒软件是美 国一家软件公司研发生产的,其产品进 入中国市场后,每套价格280元。这家 公司为了迅速占有中国市场,采用的促 销手段是用户只要用其他公司任何品牌 的杀毒软件,另加59元就可换取最新的 诺顿软件产品,以此抢占客户,并阻碍 其他经营者产品的技术升级。
2004年十大外资并购案
宝洁收购和黄所持股份
5月12日,美国宝洁公司宣布,以18亿美元收购和黄中国所持中国内地合资公司宝洁-和记有限公司余下20%的股份。至此,宝洁与其在中方的最后一个合资伙伴分道扬镳,成为一家彻底的独资公司。
事实上,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国际国内的竞争已经趋于白热化,特别是宝洁公司在战略战术上都在和欧莱雅针锋相对,在各个层面的市场贮备和欧莱雅角逐。而欧莱雅的连环收购无疑是在应对这个巨人的挑战。此时,这些国际化妆品巨头已经意识到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平均消费能力仍然偏低,对中低端市场的争夺也尤为重要,不然很难拓展市场份额。收购整合成熟的本土品牌,并藉此迅速扩大销售网络,构建更完整的品牌线已经成了目前最好的选择。
★点评
就像很多的收购一样,康师傅目前所面临的问题是其出售权宜的主要动因。在国内茶饮料和果汁饮料市场,康师傅和统一的竞争早已白热化。而除了这个主要竞争对手之外,中国本土企业也使康师傅如坐针毡。另外,碳酸饮料两大巨头也一直难掩对非碳酸饮料市场的觊觎之色。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已经开始进军非碳酸饮料市场,其 “天与地”水等非碳酸产品、“酷儿”果汁、雀巢冰爽茶在市场已经开始和康师傅产生竞争。在市场上取得了相当的知名度,多重挑战之下,康师傅面临挑战自是不言而喻。
BP之所以并购成功还在于它对珠三角燃气市场明晰的发展思路。BP在LPG(液化石油气)上、中、下游都已经有所布局。 正如BP中国液化气白洛斌总裁所表示的,他们看中的是,“顺德及其周边地区是一个非常好的完善的市场,这对我们进入珠三角以至整个广东市场,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和跳板。”
跨国公司在华垄断行为动机与对策
投资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优势, 即所有权优势、 内部化优势以及区 位优势。至此, 西方跨国公司理论达到了新的高度。而邓宁的 理论也被认为是集以 往学说之大成的解释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
高速增长令世界刮目相待, 面对这么一个超级大的具有强力潜 经济的内在趋势。 从理论的角度分析, 1 0 在 9 年前, 6 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 在购买力的市场, 跨国公司可以说是争相开展对华登陆抢滩的 的理论解释是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国际资本流动理论。该 热潮, 都想把中国纳入它们的全球经营体系之中。进入 2 世界 0 9 年代后, 0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重点也在发生着悄然变化, 从 理论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在于各国间资本丰裕程度的 传统的经营总值制定转向远景驱动式管理, 一种新的“ 未来竞 差别, 收益率的差异导致资本从资本丰裕国流向资本短缺国。 争” 式战略管理模式正在形成 , 正是基于这种为了未来而竞争的 在 16 年, 90 海默在其博士论文《 国内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对 很多跨国公司开始从新兴市场、 成长性市场的角度来审视 外直接投资的研究》 中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 他首先提出了以 思想,
4 6 企 监 家 天地 ・ 论姣 /2 0 /1 理 07 0
维普资讯
宏 观 管理 /
4 5
跨国 在华垄断 动 对策 公司 行为 机与
饶 磊 刘 岚
摘 要: 如同2 世纪9 年代的美国一样, 0 0 中国已经成为亚洲乃 至世界最大的外资并购市场。而我国相继出台了《 关于向外商 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利用外资改 组国有企业暂行规定》 外国投资者并购境 内企业暂行规定》 和《 等一系列涉及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法规和办法, 这些举措 更是向外资企业并购打开了 政策的闸门, 在实际操作中, 外资并 购我国企业已不存在任何制度性障碍, 外资可以并购的 目 标企 业涵盖多种组织形式与所有制形态的中国企业, 如上市公司、 国 有企业以及民营企业。然而, 事情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 那些被我们;进来的跨国公司远比我们想的要“ l 贪婪” 的多, 尤 的内部化形成过程的基本条件、 成本与收益等问题作了明确的 阐述, 使人们重新审视内部化的概念。内部化理论认为, 由于市 场存在不完整性和交易成本上升, 企业通过外部市场的买卖关 系不能保证企业获利, 并导致许多附加成本。因此, 企业进行对 外直接投资, 建立企业内部市场, 即通过跨国公司内部形成的公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开放经济已经成为每一个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所必然选择的道路,资本市场开放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跨国公司投资在世界资本流动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它不仅为东道国带去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竞争力、居民收入和就业率水平。
了解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征,可以更好的制定吸收国际投资政策,更有效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跨国公司动机方式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动机是什么?凯斯夫曾经幽默地说过:“似乎没有证据表明跨国企业与国的企业以不同的曲调跳舞S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行为最主要的动机已经形成了强力的共识。
在邓宁看来,国外的资本对东道国进行投资。
企业在国外的经营活动和在国的经营活动受大致相同的目标影响,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建龙把外商投资者的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型”动机,通过跨国企业直接占领国外市场;另一类是“成本型”动机,如获取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回避贸易壁垒,降低销售成本,或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 取得经济规模等。
这两类动机虽然形式不同所导致的投资行为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髙企业的利润水平。
资本野蛮 扩张,跨界渗透,垄断经营的例子
资本野蛮扩张,跨界渗透,垄断经营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资本野蛮扩张、跨界渗透和垄断经营的例子:
1. 亚马逊(Amazon):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通过大规模的收购以及自身的扩张战略,进军了许多不同领域,如云计算、物流和影视制作等。
亚马逊的市场占有率和垄断地位引发了一些反垄断的担忧。
2. 谷歌(Google):谷歌是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之一,同时也涉足了许多其他领域,如云计算、智能手机、自动驾驶等。
谷歌的广告业务在搜索领域存在垄断地位,而且其收购行为引发了一些反垄断的调查和诉讼。
3. 腾讯(Tencent):作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腾讯
通过大肆投资其他公司,实现了在游戏、社交媒体、支付等多个领域的扩张。
腾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形成了相对垄断的地位。
4. Facebook:作为全球最大的社交媒体平台之一,Facebook通过收购Instagram和WhatsApp等公司,巩固了自身在社交媒
体市场的地位,并进一步拓展了自己的用户群体和业务。
5. 菜鸟网络(Cainiao):菜鸟网络是阿里巴巴旗下的物流平台,通过与全球的快递公司合作,控制了中国电商物流行业的大部分份额,形成了垄断地位。
这些例子展示了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通过收购、投资和扩张战略,
实现了在多个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和垄断地位的扩大。
这种资本野蛮扩张行为引发了一些反垄断的担忧和监管的关注。
本科毕业论文: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
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内容提要:本选题通过对跨国公司优势理论的分析,结合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在肯定跨国公司的引入对中国市场的积极作用的同时着重分析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的垄断现状以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
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提高中国自主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力争改变在某些行业完全由跨国公司垄断的危险局面。
关键词: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垄断产业安全一、跨国公司的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地位跨国公司,一般是指通过资本投资或契约安排,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而拥有或控制生产设施、销售机构和其他资产,并在同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其企业【1】。
跨国公司的产生是资本输出的结果,跨国公司在一个国家设立总部,在多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和生产网点,形成了跨越国界的企业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组织生产,更能有效的配置生产要素,大大促进了国际分工的深化;在世界范围展开市场竞争,更多的占有世界市场份额,有力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跨国公司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跨国公司即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动力,也是全球化经济中的主体。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跨国公司也逐步成为了世界经济的主角,美国《财富》杂志所公布的全球500家大企业分属于37个国家和地区,分布在46个不同行业,在全球化的舞台上扮演了世界生产组织者的角色。
其产值已占世界总产值的45%,其中内部和相互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60%以上,投资已占全球累计投资的90%。
截止到2008年,全球500强企业的总营业额高达251754.68亿美元,是全球中低收入国家国内收入的三倍。
全世界40个最不发达国家财富总和不及500强企业中微软、思科、戴尔三家新兴企业的资产。
若将2008年年营业额最高的荷兰壳牌石油公司作为一个国家的话,其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17位,仅次于澳大利亚,也就是说世界上将近90%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都低于荷兰壳牌石油公司。
浅析我国产业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浅析我国产业安全⾯临的挑战与对策2019-05-26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临的共同问题。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发展,我国⾯临的产业安全形势已经⽇益严峻。
作为⼀个发展中⼤国,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益密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增强竞争能⼒,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
充分认识我国产业安全⾯临的新挑战,要从战略⾼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关键词:产业安全;挑战;对策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条件下,产业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民族国家⾯临的共同问题。
所谓产业安全是指在对外开放和国际竞争的条件下,国家的重要产业能够保持相对优势,在资本、技术和市场等领域,不受跨国资本的左右,从⽽实现本国利益的最⼤化。
随着全球经济⼀体化和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发展,我国⾯临的产业安全形势已经⽇益严峻。
作为⼀个发展中⼤国,我国同世界经济的联系⽇益密切,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利避害,增强竞争能⼒,就必须重视产业安全问题。
充分认识我国产业安全⾯临的新挑战,要从战略⾼度维护我国的产业安全。
⼀、我国产业安全⾯临的挑战1.缺乏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是我国产业安全⾯临的最⼤的挑战。
长期以来,我们通过⼤量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提⾼了国内企业的技术⽔平,但是,由于重引进、轻消化,重引进硬件、轻引进软件,以⾄造成引进再引进,长期缺乏具有⾃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
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数字,2005年,美国申请国际专利45111宗,⽇本25145宗,德国15870宗,韩国4747宗,中国仅2425宗,在世界排名第⼗,这与我国经济总量和出⼝规模在全球的地位是很不相称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研发投⼊不⾜,技术开发能⼒薄弱,研发效率不⾼。
去年,我国⼤中型企业中,开展研发活动的不到1/4,设⽴研发机构的不到40%,拥有发明专利的不到1/10,研发投⼊占销售收⼊的⽐例为0.76%。
根据国际惯例,企业研发投⼊应当占销售收⼊的5%,低于3%就将被市场淘汰,⾼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般占销售收⼊的10%以上。
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对策分析
我国应对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对策分析作者:郑斌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10期随着改革开放尺度的放宽、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外资进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在华并购现象。
一、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现状1.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类型和方式近年来我国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受到跨国公司的关注,跨国公司已把并购上市公司作为进军中国市场的跳板。
这种类型的并购始于1992年前后,至2001年6月共有71家上市公司拥有外资法人股,其介入方式主要有直接上市和并购方式两种,前者为主要方式,但近几年通过并购方式介入上市公司的案例逐渐增多。
跨国并购的融资方式主要通过四种方式:一是股票替换。
它是指并购企业重新发行本公司股票,以新的股票替换目标企业的原有股票,以此完成股票收购。
二是债券互换。
它是指增加发行并购企业的债券,用以代替目标企业的债券,使目标企业的债务转换到并购企业。
三是现金收购。
凡不涉及发行新股票或新债务的企业并购都可以被认为是现金收购,包括以票据形式进行的收购。
四是综合使用以上三种方式。
2.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新特点其一,行业里的龙头企业,容易成为外资青睐的目标。
行业里龙头企业包括具有一定品牌优势或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其二,采取战略合作方式。
战略合作已成为众多上市公司采取的一种模式。
如青岛啤酒与安海斯—布希公司的战略联盟、中国石化与埃克森公司的战略联盟等等。
其三,战略投资者进入上市公司。
2002年底深发展宣布董事会同意美国新桥投资集团公司作为国外战略投资者进入本行。
海外资本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介入中资企业,也将是未来的一种重要合作方式。
3.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对象选择(1)跨国公司并购国有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外商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方式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一个新的趋势:外商直接投资并购我国现有的企业。
随着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全面展开,并购我国国有企业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
当心,外资垄断中国物流业
国 物流 业 的成 本 长 期 居 高 不 — 近几年 , 中国 物 流 企 业 的 实 力有 了明
1前 , 士 基 集 团 旗 下 的 物 流 企 业 丹 3 马 马士 公 司 宣 布 , 发 及 拓 展 丹 马 士 在 亚 洲 开 地 区 的化 工 物 流 业 务 。 无 独 有偶 , 自中 东 的 物 流 巨头 亚致 来 力 在 上 海 奉 贤 的物 流 中心博 禄 工 厂 于 日 前 投 入 运 营。 工 厂 投 资 7 0 万 美 元 , 该 00 占地 66 平方 米 , 专 注于石 化 物 流 , 足 中国 . 万 将 满 汽车 、 包装 、 电器 等 行 业 的 国际 物 流需 求 , 目 主要 接 收 来 自中东 的化 学 聚 合 物 。 前
当心 , 资 垄 断 中国 物 流 业 外
覆 盖 2 0 个 城 市 , 豪 国 际 ( L 覆 盖 2多 敦 DH )
38 1 个主 要 城 市 , 在 全 国开 设 了5 家 分 公 并 0
抢 滩 高端
当 我 国 大 多 数 物 流 企 业 仍 处 在 价 格 竞 争 时 , 资 物 流却 在 附 加 值 更 高 的 专 业 外 物 流领 域 “ 圈地 ” 。 今年年底 , 个被称为 “ 一 时装 与成 衣 卓 越 中 心 ” 项 目将 在 上海 落 成 。 并 非 的 这 是 某 个 时 尚品牌 设 立 , 是 D 投 资 建 立 而 HL 的物 流 基 础 设 施 , 目标 直 指 中 国 时装 与 其 成 衣 物 流 产 业 。 在 这 背后 , 被 D 视 而 是 HL 为 一 个 新 的 增 长 点 的 年 产 值 预 计 高 达 7 5
欧 洲 快 递 网 络 运 营 体 系 的纽 带 ; P 通 过 US
2022年外资巧克力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现状
2022年外资巧克力品牌进军中国市场现状伴随着圣诞和元旦气氛愈发浓郁,巧克力已经悄然成为超市货架主角。
在糖果糕点增速下滑之时,巧克力的黄金时代才刚刚到来,每年至少10%的增速使得各大巨头相继押宝,歌帝梵、Cailler等高端巧克力品牌纷纷进军中国市场,争食消费升级带来的红利。
奇巧第三次卷土重来回中国对许多80后来说,“奇巧”巧克力并不生疏,这个诞生于1935年的全球第三大巧克力品牌很早前就进入中国市场,奇巧曾在1990年月和2022年进入中国市场,不过均以失败告终,2022年奇巧彻底淡出中国市场,四年之后奇巧再度卷土重来。
雀巢集团日前宣布其旗下的奇巧巧克力品牌2022年进入中国市场,其产品将在全国数百家沃尔玛购物广场首次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奇巧在中国的销售和市场推广完全交给了徐福记,这也是雀巢并购徐福记之后徐福记渠道首次整合雀巢旗下的老品牌。
徐福记品牌长乔瑞琳对记者表示,当下低端巧克力市场会越来越萎缩,中高端和超高端巧克力已成为拉动中国巧克力市场整体增长的主要力气,此时也正是定位中高端的奇巧再次进入中国的好时机。
量身打造取悦年轻一代消费者“当你掰断奇巧的时刻,就是休闲放松的时刻”,奇巧的广告语刻意突出休闲的氛围,也体现出将奇巧定位休闲巧克力食品的苦心。
这个全球第三大巧克力品牌在三度进入中国市场时针对中国消费者做出了调整,包括降低甜度、重新定位消费人群。
据徐福记行销长何文龙介绍,此次“奇巧”主要通过沃尔玛销售,终端零售价为66元,针对的消费人群为18岁到35岁,由于这部分人群有消费力量和对品牌要求高。
“中国消费者不爱吃太甜的食物,所以我们也降低了巧克力的甜度”,徐福记品牌长乔瑞琳对记者表示。
《巧克力行业市场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再度将奇巧引入中国也凸显了雀巢这个食品巨头在巧克力市场的野心——尽管旗下拥有众多巧克力品牌,但在中国巧克力市场雀巢的境况却有些尴尬。
2022年雀巢首先将旗下高端巧克力品牌Cailler引入中国,然后再引入奇巧,加上徐福记自身的奇欧比,雀巢在中国已经初步完成了中凹凸端巧克力全掩盖。
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案例
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案例摘要:1.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点2.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方式3.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4.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5.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案例正文:一、跨国公司的定义与特点跨国公司,又称全球公司、世界公司或多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
它们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
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1.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多个国家建立子公司或分公司;2.具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的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
二、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方式跨国公司为追求垄断地位,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并购国内企业:通过收购国内企业,消除竞争对手,达到垄断市场的目的;2.实施品牌控制:在并购过程中,收编国内品牌,用洋品牌替代,进而达到垄断目的;3.提高技术壁垒:通过技术创新和专利保护,形成技术优势,限制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三、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产生的垄断问题随着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的不断扩张,一些行业出现了垄断现象。
如软件行业,微软等跨国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这导致国内市场竞争不充分,消费者选择权受限,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如何应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针对跨国公司的垄断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培养自己的跨国公司: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国门,壮大自身实力,以应对跨国公司的竞争和挑战;2.完善反垄断法规:制定和实施反垄断法,对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进行规制,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3.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推动建立公平、公正、透明的国际经济秩序,共同抵制跨国公司的垄断行为。
五、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案例以下是一些跨国公司实行行业垄断的案例:1.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的垄断地位:微软凭借其技术优势和品牌优势,在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领域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限制了竞争对手的发展。
聚美优品为何逐渐淡出圈:外资品牌进入,市场份额被挤占
聚美优品为何逐渐淡出圈:外资品牌进入,市场份额被挤占聚美优品是中国领先的化妆品电商之一,曾经在中国网购领域司空见惯。
去年,它要求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退市,被视为其已不再是当年繁荣的业务。
除了面临竞争的压力,聚美还面临着严格的监管环境,以及从新手到国际品牌的之间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聚美优品为何逐渐淡出圈。
1. 让中国消费者了解外国化妆品品牌聚美优品曾经在中国的市场上独占鳌头,顾客对它的依赖度极高。
但是,随着外资品牌的进入,消费者的注意力已经被吸引走了。
现在,更多的消费者开始注意到名牌化妆品和外国品牌,他们在购买时更加谨慎且注重品质。
2. 监管正在收紧去年中国的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新规定,规定电商平台必须对旗下所有卖家及产品实行严格的管理。
这表明监管将进一步收紧,这对聚美优品而言是一个非常困难的环境。
虽然聚美优品表示将积极配合政策,但它仍将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实施这项规定。
3. 藏红花市场的崛起长久以来,中国国内市场的大多数化妆品都由外国品牌垄断,这包括欧莱雅、兰蔻等。
但最近几年,中国开始注重本土产业的发展,特别是中草药和天然产品。
藏红花可以说是其中的代表,因为它具有护肤、减肥、镇定等多种功效。
这些本土产品在市场上的崛起,让聚美优品的市场份额面对挤压。
4. 公司廉价货策略的竞争聚美优品采取的一种策略是销售廉价化妆品,这与它的业务模式息息相关。
然而,这样的策略可能会带来相反的效果,因为许多中国消费者正在寻找形象和品牌更值得信赖的产品。
此外,这样的廉价货策略也会适客户的消费意识带来更长远的负面影响。
总之,聚美优品多年以来在中国市场上的单枪匹马的竞争,现在被越来越多的外资品牌所取代。
随着监管政策的收紧、彩妆市场背景的转变以及公司过度的低价战略,聚美优品的利基市场份额逐渐被挤占。
不过,随着公司不断努力适应新的市场环境,可能有望在未来重拾其竞争优势,抓住这个巨大的市场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为何难见本土品牌踪影?相信说到银鹭花生牛奶,这个市面上最常见的饮料大家都知道,甚至很多人也喝过。
而了解这款饮料的途径,我们大多都是通过在电视上的广告。
银鹭作为一款知名的国有品牌,在九十年代推出的八宝粥和系列饮料获得了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青睐。
中国银鹭食品事业始创于1985年,主要是以罐头食品和饮料生产经营,从最初只有6名创业者的小作坊,成长为如今的中国罐头和饮料行业领先企业,位居全国农业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之一。
而就是这样一个中国食品行业的知名企业,却突然传出被全球最大食品集团雀巢公司收购的消息。
其实如果有心关注中国市场的话,对于这事已经见怪不怪了。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纷纷看中中国市场的这块肥肉,不断地收购与吞并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
外资巨头们吞并中国市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呢?
其实就是“以资本换市场”。
外资公司并没有按照当初承诺的对国有品牌进行推广,而是往往采取压制、雪藏的手段逐渐使国产品牌在人们视野中消失,从而达到外资品牌快速进入并垄断中国市场的目的。
以饮料行业举例,当时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纷纷入驻中国,不到几年的时间,就把中国8家饮料厂中7家拉下马,使得中国饮料市场几乎全军覆没。
当时最为知名的民族品牌像北冰洋、天府可乐等瞬间销声匿迹。
而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使用的方法就是融资和收购之后“雪藏”该品牌。
而这种并购模式对中国的国有市场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得国有企业在市场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小。
这就意味着以后中国市场几乎将被外资寡头垄断,更难见本土品牌踪影。
许多民族品牌想要被跨国公司收购,想要通过跨国公司的管理经验帮其提升内部治理,希望得到资金、研发、营销等资源方面的支持,当然也可能包括原有管理层或投资者的退出等。
“保护民族品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呼吁者甚至强烈要求将这种保护落实在具体的政策举措上,因为“中国的民族品牌已经被蚕食得差不多了”。
然而民族品牌想要做大做强,又不想被收购,只能通过国家扶持。
然而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并非源于国家保护了某些产业,而来自放弃保护,开放竞争。
所以“民族品牌”只能走品牌并购之路,这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最理想的选择。
纵观近些年来被收购的本土品牌,像美加净、中华牙膏、三笑等现有的市场业绩惨不忍睹。
而小护士品牌,尽管收购它的欧莱雅公司没有关闭这个品牌,但是已经停止了投入,让
其自由发展,消费者只能在三线城市才能很少看到。
而苏泊尔、太太乐、双汇、南孚电池等却在市场占有率上不断攀高。
由此看来,外资入驻的品牌运作发展有好有坏。
有些企业被收购后能够借助资本的力量茁壮成长,有些则被雪藏,逐渐走向倒闭的命运。
什么叫品牌?
品牌是一种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是一种积累的资产,并且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坚持自己的定位,信守对消费者所作的承诺,使得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历久不堕。
什么是民族品牌、本土品牌?
这是一个从来就没有准确定义的一个伪命题。
我们说的民族品牌,是指注册地在中国的?股东全是中国人的?还是仅仅是指那些用中文写成的商标呢?如果是前两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娃哈哈、今麦郎、蒙牛、青岛啤酒,都早就不是民族品牌了。
他们不是注册在国外,就是由国外的资金控制的,包括汇源,也是注册地在开曼,资金成份也包括达能和华平基金。
因此,从来就没有所谓民族品牌,大家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品牌只有两种,一种是成功的,大家能看见的,一种是失败的,那些大家已经遗忘的。
想要被大众所熟知,那就需要打造好品牌,这样也要求品牌力要够,具有足够的辨识度,才能被大家认可。
所以,在全球化的市场下,已经没有纯粹的民族品牌,“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只要企业品牌还存在,不用管它到底是谁拥有的,只要它能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就可以了。
消费者大可不必带有太强烈的民族情绪。
营销推广是一种比传统营销方式更精准更灵活的推广手段。
汇桔网为您在您所在区域提供当地最优质的营销推广公司,给您的企业提供完整的品牌营销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