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史复习材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一、如何看待重农学派学说的历史地位? 重农学派出现于 18 世纪 50-70 年代,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准备时期。资本主义发展奠定的客观 物质基础、法国涌现的一批启蒙思想家以及法国的重农主义思想,都为重农学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重农学派是近代政治经济学史上建立的第一个理论学派,也被马克思称为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重农学派及其理论体系是法国社会经济矛盾发展的产物,也是自布阿吉尔贝尔以来法国经济思想发展 的产物。 1、重农学派的功绩 (1)他们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工具、原料等)。 (2)他们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立了资本的流通 过程和再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从而把对剩余价值起源的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直接生产领域,为分析 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 2、重农学派的特点 (1)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是“自然秩序”。 重农主义就是关于自然秩序的学说。自然秩序理论是重农学派考察经济问题的社会观和方法论。 他们认为自然秩序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认识客观经济规 律以促进国民财富增长。 (2)重农学派的理论反映了法国资产阶级的思想,但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外貌。 重农学派本质上是资产阶级的学说。他们所描绘的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社会。 重农学派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色彩。他们并不想迎接革命来推翻封建统治,而是企图用旧瓶装新 酒的方法,保存封建统治的形式和实现资本主义的内容,借助于自上而下的改革来避免革命大风暴。 这就使他们的学说体系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外观。 (3)重农学派认为社会财富就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重农学派认为只有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是一个国家繁荣的根本。一个国家的各项行政措施 能否获得成功,都取决于农业部门。 二、魁奈是如何分析财富的? 1、魁奈再对财富的分析中,初步探讨了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及价格等。魁奈把能 够满足人们需要的使用价值看作是“真正的财富”,他还特别指出,只对人们有用而没有出卖的东西, 或只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出卖价值的东西,还不能称为财富。 2、提出财物要成为财富需要有一定的条件,即必须是出卖的,而且,并不是所有能满足人们需 要的物质都是可以售卖的财富。在这里,魁奈已经脱离了只把财富归为实用价值的观点,不仅有了“使 用价值”概念,还提出了“出卖价值”的概念,认为财富同时具有这两个价值才是真正的财富,这是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区分的最初形态。 3、魁奈还明确指出商品的价格同它的使用价值经常是无关的。 (1)他说:“使用价值经常是一成不变的,经常或多或少地取决于人的因素,取决于人们的需求, 以及人们对拥有该物品的愿望。价格却相反,是不断改变的,它取决于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各种 不固定的因素。它不受人们的需求的调节,但也不是任意决定的价格,也不是由商人之间的协商决定 的。” 魁奈是近代初期最早探讨商品价值、使用价值、价格等之间关系问题的经济学家。在这些问题的 探讨中,它的概念多还处于变动、界定不清的状况。同时,魁奈把使用价值只要归为物品的客观的效 用,至就走上了同主张效用价值论思想家不同的道路,后来斯密走的是与魁奈相同的道路。 (2)魁奈不反对货币是财富,但反对把货币看作唯一的财富。 根据魁奈的观点,商品财富是能按价格换成货币的财富,价格是以货币量表示的商品财富的售卖 价值,但一国财富却不是由货币总量规定的。相反,作为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货币的数量确实有商 品财富的流通数量以及销售价值规定的。魁奈关于商品财富、货币财富的分析,有力的批驳了重商主 义的财富观。 4、在魁奈的思想中,认为财富与人口、需求、消费、价格等具有内在的联系。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
中国思想史复习简要一、名词解释(5个)1、巫史文化:殷商文化特色,体现祭祀与巫术为主,巫政合一;巫史作为中国第一批思想者,取得一系列的文化成果,他们垄断神坛,把持政坛,最终形成巫史文化。
2、礼乐文化:中华民族独特创造,是以“礼教”与“乐教”为主的教化体系,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特征。
3、经学:是中国文化的骨干和价值本原,是关于儒家经典的注释、传承、演变的学问,包括学术与信仰两个层面。
4、意义的信仰:是人对生命存在的意义的追求和体悟,这种追求的目标在现实生活的实践之中。
5、经学政治:借助传统历史文化的资源,以圣人和经典的恒久权威性来维护王权政治架构的权威。
6、义疏之学:对经典著书进行全面的疏解、串讲。
7、自然:自然而然、本来如此的意思。
8、四心:恻隐、羞恶、是非、恭敬之心;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9、四德:仁、义、礼、智。
体现“尽心、知性、知天”10、素王:是指具有帝王之德但未居帝位的人。
11、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命于天,故凡是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
10、顺向诠释:在原文本基础上引申发挥,与原文本思想方向大体一致的文义引申诠释。
11、逆向诠释:在基本方向违背原作精神或基本上否定原作精神的自我表现式诠释。
12、禅宗:又称宗门,汉传佛教宗派之一,始于菩提达摩,盛于六祖慧能,中晚唐成为主流,汉传佛教的最主要象征之一。
13、内圣外王:指在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在外施行王道,实现道德与政治的统一。
14、新儒学:宋、明心性之学,主张天仁合一,天心性合一,因地之心性说。
15、明体达用:儒家哲学范畴,主张经义和治事有机结合,直接领悟儒家经义。
16、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儒家重要经典。
17、《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18、《法言》:汉代杨雄对王莽从希望到失望的自我反省。
19、尊德性:尊重重视德行从而实现道德的境界;尊重人在“学习”过程中与生俱来的本能与天性。
20:人文生态:一个族群生产发展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传统,核心是该族群信奉的经典及价值观和生存样法。
《中国思想史》笔记
《中国思想史》笔记考试复习资料先秦篇夏商周(宗教)春秋战国(先秦子学)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阴阳家1、商周宗教思想①、夏商周的异同共同点:上帝是元神异:夏:忠义商:遵命遵神周:道德②、夏商周宗教思想的发展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上帝一元神(夏商西周)→宗教思想的动摇(西周末年)祖先一元神祖先即上帝(夏商)A、祖先与上帝分离B、天命可以转移C、敬天保民以配天命→春秋时期重人、重民思想—人文理性(西周)A、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B、民众的呼声,对上帝与祖先神的责问③、早期五行说与阴阳说早期五行说:A《尚书·洪范》五行说B、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五行说考源:1、源于生产实践。
生产工艺五材属性2、占星术五大行星之号3、甲骨卜辞卜辞中的五方说东西南北中为五行之滥觞④、西周史伯“和同说”论五行与百物的关系史伯最早提出“和同说”,将五行视为产生百物的物质元素“和实生物”,突出了“和”在万物产生中的作用,认为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第一个完整、简略、朴素的唯物辩证的世界观“和”《说文解字》本意相应也。
从口,禾声,即对一句话、一声歌响应的回应。
五行既是物象,又是意象,也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符号,非自然界纯粹的物象,相反,作为古代思想家认识天地万物和人类社会所使用的一些隐喻,是通过类比,比喻等直觉思维得到的哲学概念。
和而不同①君子之修养境界,为人准则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②“和而不同”的文化启发多元互补早期阴阳说:A、《易经》的阴阳八卦说B、伯阳父以阴阳论地震提出“气”及“阴阳”观念《易经》阴阳爻,阴阳卦是阴阳思想的符号化,阴阳鱼太极图对待统一,消长流行、互根互动理念。
2、春秋时代的思想儒墨道法的救世之策士子救国儒——文士墨——武士道——隐士法——谋士先秦诸子思想兴起的条件内因:思想家个人因素外因:经济、政治、文化因素生产力发展、领主经济大崩溃、动荡的诸侯政治、士阶层的形成、学术发展的逻辑必然。
中国思想史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思想史:是指经过相当理论化思考的社会观念史,它是社会史与哲学史之间的概念。
1926年,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正式使用了"学术思想史〞一词。
中国的思想史研究容包括传统的精英思想和一般民众观念研究。
传统精英思想研究以侯外庐为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多卷本"中国思想通史"。
中国思想史"侧重于中国社会方面〞,或者侧重于群众思想,排除讨论宇宙心性的纯粹哲学。
思想史的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古籍文献资料、考古实物资料、民俗歌谣戏曲。
皇帝:皇帝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都不是真正的帝王,仅为部落首领或部落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所追加。
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王〞,周天子称"王〞。
王嬴政统一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所以,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史称"始皇帝〞。
从此"皇帝〞取代了"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帝〞简称"皇〞或"帝〞。
王:象形字。
王字的甲骨文为斧钺之形,斧钺为礼器,象征王者之神圣。
本义:天子、君主。
指因为自身修养和智慧以及能力非常之高进而被天下所有人推举为最高管理者的人,称之为王。
三横一竖即表示**的贯穿。
能够让人和天地自然和谐的人即称之为王。
后世由于人不在注重道德,任用手段成为最高统治者,仍然沿用〞王"称,故而变成后来专制统治的代表。
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也是中华姓氏之一。
儒:"说文解字"对"儒〞的解释是:"儒,柔也,术士之称。
从人,需声。
〞中国人历来重视死的观念与丧葬礼仪,这种广泛的社会需求促生了一个特殊社会阶层"儒〞。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纯产品:农业⽣产者在⼀定时期内所⽣产的全部农产品,扣除同期内消耗的⽣产资料和⽣活资料后的剩余。
⽤货币计算,就是⽣产者出售农产品所得货币量扣除了各种费⽤后的余额。
2、准地租:准地租是指只受需求影响⽽与供给⽆关的⽣产者剩余。
3、萨伊定律:在资本主义的经济社会⼀般不会发⽣任何⽣产过剩的危机,更不可能出现就业不⾜。
4、边际对偶论:⼀个双边竞争模型。
马的价格的上限由实际进⾏交换的最后的买主(A5 ),和被排斥在交易外的最有能⼒的卖主(B6)的评价来决定;其下限则由实际卖出货物的能⼒最⼩的卖主(B5)和被排斥的最有能⼒的买主(A6)的评价来确定。
A5 和B6 ,以及A6 和B5 ,就构成边际对偶的四⽅,由这个边际对偶决定的价格将在215和210之间。
5、⼽森定律:⼽森第⼀定律:⼀个完全可分割的商品的边际效⽤随着商品数量的递增⽽递减。
⼽森第⼆定律:⽤于多种⽤途的商品的确定数量的总效⽤在边际效⽤在各种⽤途中相等时取得它的最⼤值。
6、累积过程:当上述两种利率不⼀致时,就是对货币均衡的偏离,这种偏离在两种利率趋于⼀致之前不会停⽌。
7、⽐较优势原理:在两国间,劳动⽣产率的差距并不是在任何商品上都是相等。
对于处于⽐较优势的国家,应集中⼒量⽣产优势较⼤的商品,处于劣势的国家,应集中⼒量⽣产劣势较⼩的商品,然后通过国际贸易,互相交换,彼此都节省了劳动,都得到了益处8、货币幻觉:意指未能觉察币值的变动,亦即⼈们只看到货币的名义数量⽽没有注意到物价⽔平的变动已引起货币购买⼒发⽣变动,从⽽产⽣对币值的错误估计。
9、⽡格纳定律:当国民收⼊增长时,财政⽀出会以更⼤⽐例增长。
随着⼈均收⼊⽔平的提⾼,政府⽀出占GNP的⽐重将会提⾼,这就是财政⽀出的相对增长10、归算论:⽤来解释⾼级物品的价值问题11、⽣产费⽤论:是指在企业产品⽣产的过程中,发⽣的能⽤货币计量的⽣产耗费,也就是企业在⼀定时期内产品⽣产过程中消耗的⽣产资料的价值和⽀付的劳动报酬之和。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1、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力政治观三个阶段;①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
②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
③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的基本政治观。
2、城邦的起源:亚里士多德描述了人类的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同时也是人得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历程。
人类天生是合群的动物,必须国共同的生活。
起初,由男女和主奴这两种关系的结合而组成了家庭,它是人类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而建立起来的社会的基本形式。
而后,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又由若干家庭联合起来而组成村庄,村社的最自然形式就是部落。
最后,若干村社又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
至此,社会组织就进化到了高级而完备的境界。
所以,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3、城邦的本质:城邦就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4、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
5、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①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②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③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④公民的政治意识和政治视角。
6、柏拉图的代表作中最有影响的——《理想国》。
其中阐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
这个城邦不存在于现实当中,而是现实城邦所应趋赴的目标,是现实各类城邦中合乎正义的因素的集中提炼和升华,是城邦本质或内在精神的真正体现和阐发。
7、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动力,也是理想国社会政治结构的突出特征。
8、如何论证正义?柏拉图根据希腊人所谓的“四主德”,即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区分各等级。
他认为在城邦各组成部分中,哲学家的美德是智慧,军人的美德是勇敢,而节制则不专属某一阶级,它贯穿全体公民,它是天生优秀的和天生低劣的部分在谁应当统治和谁应当被统治这个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协调。
而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
商代王权至上思想一、祖先崇拜大致出现在父系氏族公社初期,商代的表现为对先王先公的崇拜。
说明自己的权力来自于先王,商代那些与祖先崇拜有关的仪式,实际上已经成为政治统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由祖先崇拜发展的王权至上观念只有君主才是国家的真正代表,君主的利益与国家的利益是一致的,而民众则只能是君主专制政治的统治对象。
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基本发展道路。
周公民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政治思想一、天命不常天命:上天授命之意。
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的保佑某一个人或一个王朝。
周公以天命不常的思想强化周王朝的的政治统治,一方面从天命的角度论证了周灭商的合理性。
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如何顺应天命,巩固周王朝统治的问题。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周公强调天命与人事的统一,主张从民情中体察天命,实际上是虚与天命,重在人事。
三、由于天命不常,上天只保佑那些有德的人,天的意志又只能从民情中反映出来,因此,敬天从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周公有几点表现:1、牢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能贪图安逸,荒怠政事。
2、要体察民情。
3、要慎用刑罚。
这一思想实际上开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
儒家的政治思想一、儒家学派的若干特点1、儒家创始人是孔子2、得名原因:六艺之教与孔子职业有关;懂得古代利益,以相礼为职业的人为儒。
“六艺”或“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3、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和荀子4、儒家特点:崇尚西周以来的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作用,儒家政治思想本质上是伦理政治、道德哲学;以孔子为师。
二、孔子的政治思想1、身世:孔子名丘,字仲尼。
伟大的教育家,开创私人办学之风,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编写删定了“六经”连同《论语》集中反映其政治思想;思想家,并且赋予社会批判精神。
2、仁、礼学说仁与礼是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
仁,包含下列含义:(1)爱人为仁,孔子认为爱人是仁的基本内容,社会的各个等级之间都应该相互仁爱,说平孔子是从伦理学层面上理解社会的政治生活的。
中国思想文化史复习资料(大二1)
中国思想文化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淮南子》:总结性的理论巨著,它标志着黄老道家思想发展到了高峰。
本名《鸿烈》,共二十一篇。
他是淮南王刘安招致宾客数千人集体写作的一部书。
以老、庄哲学为基点,兼综儒、法、阴阳各家思想,具有鲜明的道家思想。
以老子的自然观念为基础,以阴阳、四时、五行为架构,重点论述了作为本原性的“道”与万物现实存在的“道”的统一问题。
认为万事万物各有各的存在方式,主张用多样性统一的眼光来对待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的事物。
坚持人必须以道为依归的思路。
它总结了历史上的兴亡、成败、祸福的经验,认为君主治国的根本打法就是无为。
石渠阁会议:汉宣帝于甘露三年召开的讨论五经异同的会议。
有22名学者参加,由萧望之记录各种分歧的论点,然后又宣帝亲自裁决。
会议结果设立了梁丘《易》学,大、小夏侯《尚书》学、《穀梁春秋》博士,又分立大戴小戴两家《礼》博士。
至此,经学十四博士基本建立。
白虎观会议:东汉建出四年,章帝接受杨终建议,按照石渠阁会议的精神对经学进行重新审定,在白虎观召开的会议。
参加会议的学者有李育、班固、贾逵等。
会议的结果,由班固整理成《白虎通德论》。
与石渠阁会议相比,白虎观会议统一经说分歧的意图更加明显。
《白虎通德论》把汉代今文家记忆一部分古文家的经说,分门别类地作了一番全面的整理。
虽然各家各拍的手法任然存在,但有了这样一部由诸儒共同商订之书,对制约经书诠释的离异现象无疑有很大帮助。
《五经正义》:孔颖达在贞观年间,奉召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等人撰写“五经”义训共一百八十余篇,取名《五经义赞》,太宗下诏改为《五经正义》。
编纂是从贞观年间到永徽年间,历时二十余年,由于它属于集体编撰,因而水平难免参差不齐,内容尚有前后冲突,体验也非整齐划一。
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经书字句的整理和考订,而缺乏思想上的发展和创新。
它的政治性大于学术性,作用主要是给当时的学术界提供一个统一而且规范的官方经典文献。
它对于入学的官学化和标准化,具有明显的作用但对儒学义理的深化和辨析,则依然存在不足。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题一、简述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1、自然哲学家将宇宙视为统一的整体,对自然的探讨已经摆脱神话的束缚,自然界开始具有合理的、世俗的性质2、人类社会也是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因此自然的秩序和法准则也应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和范本,即“逻各斯”。
它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
因此它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高于人间法律的更高法律,是人间法律的源泉和准绳。
逻各斯是后来西方政治哲学非常重要的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3、通过对自然的研究,自然哲学家们得到了关于均衡与黑恶的观念,并被他们直接用于社会政治领域,从而形成了关于城邦的正义、和谐等一系列丝丝昂,而这种均衡与和谐就是自然正义的体现。
二、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设计与其理想国的不同:1、亚里士多德的城邦整体主义是比较温和的,而柏拉图比较极端,这是他与柏拉图分歧的主要点。
亚士批评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统一,他认为这会导致“城邦本质的消亡”。
2、柏拉图的理想国废除了私有财产和家庭,主张实行共产共妻制。
亚士反对这种制度。
他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亚士称之为“私有公用”,即承认财产私有,但要保障它用于公共的目的。
他提倡的基本原则是在承认个人利益,“划清了各个人所有利益的范围”的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3、柏拉图的理想国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实行“哲人王”统治。
这是对希腊城邦民主制度的否定。
但亚里士多德为民主的价值观辩护,并系统阐述了民主政体的根据和优越性,公民权利平等,城邦实行“轮番而治”。
4、柏拉图理想国的政体是“贤人政体”,哲学家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利,其他等级被完全排斥在城邦权利体系之外。
而亚里士多德的民主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作为基础,主张混合政体,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相结合。
5、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法律明显地被置于次要位置,哲人王占主要地位。
但亚里士多德在城邦的治理上非常强调法律的作用,他还系统的阐述了法制的优越性,是合乎正义而毫无偏私的“中道的权衡”。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哲学王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政治统治权完全交给少数哲学家,他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的哲学家能够掌握国家最高权力上。
根据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哲学家垄断城邦全部政治权力,被置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斥在城邦权力体系之外。
2.西塞罗罗马共和国末期的政治家和政治思想家。
代表作:《论国家》和《论法律》。
政治思想: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都是单一政体,理想的政体应是“混合政体”,即以当时罗马元老院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3.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阿奎纳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他把理性引进神学,用“自然法则”来论证“君权神圣”说。
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
他的《神学大全》被认为是神学和法律部的权威。
被称为‘神学界之王’。
主要著作:《反异教大全》《亚里士多德诠释》《神学大全》《论君主政治》。
4.主权(布丹)布丹认为:主权是国家的主要标志,是对公民和臣民的不受法律限止的最高权力。
主权是指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对外具有独立平等的权力。
主权是不受法律限制的对公民和臣民进行统治的最高权力。
主权的内容是:第一,它是永恒的,有别于在特定时间内所授予的任何有限的权力。
第二,它是非授予的权力,或者是无限制的或无条件的授权。
第三,他是不能转让的,也不受法令的限制。
第四,它不受法律的约束,因为主权是法律的来源。
主权包括:立法权宣布战争、缔结和约的权力任命官吏权最高裁判权赦免权有关忠节、服从的权力铸币权度量衡的选定权课税权5.人民主权人民主权是指主权归属的主体只能是人民。
人民主权意味着国家的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授予,国家权力尊重和保障公民的权利与自由,人民能自主、平等地参与国家权力的运转和公共政策的形成,人民能够共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文明成果,人民能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地监督和控制,人民是一切国家权力的最终拥有者,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依照人民意思行使,接受人民的监督。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1.城邦的界定:一个以城市为中心,连同周围不大的一片农村所构成的独立的“城市国家”,每一个城邦都是自给自足的单位,各城邦之间互不隶属。
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
面积为几十到一百平方公里,人口为数百到数千人,上万的并不多。
2.古希腊最著名的城邦是雅典和斯巴达城邦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3.城邦的政治是多元的:一是指城邦林立,古希腊有数百个城邦;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4..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三,特定的研究主体和范围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5..柏拉图政治哲学中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
“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
所有物体不过是理念所生发(emit)出的表象。
理念世界永恒不变,而现象世界变动不居,只是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的摹本和虚幻的影子。
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
理念比任何世俗的、物质的或者约定俗成的目标更高级。
感性经验只能提供被歪曲和败坏了的关于现实的看法;而知道理念的人则认识到真正的本性、本质、物体和事件的理想形态或自然模式。
6.柏拉图的哲人王思想:将哲学家和统治者两种行为统一到哲人王这一角色。
而将哲人王是为理想国的最高统治着。
7.亚里斯多德政体分类学说、「人天生是政治动物」依据政权的宗旨和政权形态将政体分为两大类六种政体:变态政体:仅图统治阶级利益正宗政体:顾及全邦人民共同利益一人君主政体\王制僭主政体少数人贵族政体寡头政体多数人共和政体平民政体8.波利比乌斯的政体循环论:历史中存在一种发展与衰败的必然法则。
任何纯粹的政体都内在地包含自身的对立面,会以特定方式蜕化变质。
君主制-独裁;贵族制-寡头制;民主制-暴民政体(无序、暴力)。
若没有其他政体因素的平衡与制约,单一政体很快会向其对立面转化。
六种政体前后相继依次更替:君主-暴君-贵族-寡头-民主-暴民。
中国思想史第二版复习资料
中国思想史第二版复习资料一、阐述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阐述的几种关系。
答:中国古代思想家主要想协调三种关系: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以及身心关系(一)天人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天的理解有:1、自然之天:自然的日常生活中与地相对的天。
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老庄认为,顺应自然、消极无为荀子认为,知天命而用之董仲舒: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来解释自然灾害。
2、道德之天:强调人类道德生活终极本源周公:天命为德。
孔子,仁政、德治P33孟子:义理之天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站在道的境界,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人生观、安化的人生态度、相忘的人生境界。
黄老学说:推天道演人事,将自然之道转移到人事之道,并为法的来源找到了合理依据。
汉代董仲舒:天人三策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主宰、命运之天:宗教意义上、人格化有意志的神。
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孟子,性命之别。
44B荀子: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认为天是礼法之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董仲舒:认为自然之天从属于道德之天,道德之天从属于神灵之天。
2、道德之天:强调人类道德生活终极本源周公:天命为德。
孔子,仁政、德治P33孟子:义理之天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站在道的境界,提出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死生一如的人生观、安化的人生态度、相忘的人生境界。
黄老学说:推天道演人事,将自然之道转移到人事之道,并为法的来源找到了合理依据。
汉代董仲舒:天人三策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主宰、命运之天:宗教意义上、人格化有意志的神。
孔子: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孟子,性命之别。
44B荀子: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认为天是礼法之说的重要思想渊源。
董仲舒:认为自然之天从属于道德之天,道德之天从属于神灵之天。
(二)人际关系:追求宽和处事、和谐的人际关系。
1、孔子对“仁”的理解、道德标准调节各种人的关系P312、盂子论“义”用来规范君子行为,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
43B3、老子,人道守中,道法自然。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什么是“中庸”原则?梭伦改革对雅典城邦的影响?答:影响:梭伦的改革在雅典建立了有限的温和的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
其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为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毕泰戈拉学派的影响?答:毕泰戈拉学派认为,数是外物的本源。
整个世界万物都具有数的比例关系,适当的数的比例关系就构成和谐。
“和谐”的原意是将不同的事物连接或调和在一起。
该学派用它指一定数的比例关系。
反合乎这种比例,就产生和谐。
比如,各天体之间距离的数的比例关系构成整个天体的和谐;人体内的湿和干、冷和热、苦和甜之间适当的比例使人健康;“黄金分割段”作为一种数的比例关系产生和谐的美感,这种造成适当和谐的比例、尺度就是正义。
关于城邦(古希腊城邦有哪三个阶级构成,哪些人在治理,城邦的特征(内、外部看),有哪些思想家对城邦的稳固做出了贡献)答:特征:(1)古希腊的城邦是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
从外部特征上看,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
(2)从本质上说,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力的义务的政治体系。
(3)城邦政治是极其多元化的;(4)政治制度变动不居;组成:所有城邦都由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
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
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包括妇女和外邦人。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代科学的研究方法;(3)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所谓的政治学就是关于城邦的技术和学问,它包括对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职能等的一般认识,以及关于如何组织和管理城邦的观点和主张);(4)公民的政治视角。
什么是智者?答:公元前5世纪后半叶,在希腊一些城邦中用涌现出了一大批自称“智者”的职业教师。
他们向人们传授有关辩论、诉讼、演说、修辞的技巧及相应的参政知识,并收取学费。
作为第一批专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他们对社会、政治和伦理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阐述了许多新颖的观点和主张。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自学考试)
中国法律思想史复习资料(自学考试)中国法律思想史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一、夏、商西周时期奴隶主阶级所使用的思想武器,主要是神权思想和宗法思想,他们的法律思想也受这二者的支配;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大体可以概括为:形成于夏,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二、殷商奴隶主阶级的“天命”、“天罚”思想有很大发展,当时的宗教迷信中出现了一个主宰一切的至上神—“帝”或“上帝”。
奴隶主还进一步把上帝说成是商王的祖先,商王受上帝之命来到人间统治一切,死后还要回到帝身边去。
所以,人们既要服从上帝,当然也要服从上帝在人间的代理人商王的统治三、以德配天是周公总结殷商灭亡的教训所提出的思想命题。
“德”指道德、德行,“天”即天命。
他认为,天命是有的,但并非固定不变,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四、神权法思想在西周的变化和意义:1、变化: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变化。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
为此提出了“以德配天”说;2、意义:一方面为了求得上天的保佑,使周王朝的统治永久延续下去。
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神权的某种动摇,统治者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开始重视民心向背第二章维护守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一、“宗法”,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庭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
它源于氏族社会末期父系家长制的传统习惯。
嫡长继承制是宗法等级制的一项核心内容。
二、西周统治者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实行的是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的礼治。
“亲亲”,就是必须亲爱自己的亲属,特别是以父权为中心的尊亲属;必须做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尊尊”,则要求奴隶和平民服从奴隶主贵族,不得违抗:下级贵族也要服从上级贵族,所有贵族服从周天子,不许犯上,不得僭越三、周公的“明德慎罚”思想:所谓“明德”,就是要加强自我克制,实行德治的意思。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1、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基本内涵,历史背景,社会作用,发展规律,思想联系,价值取向,历史局限等问题。
(P2)2、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历程:思想形成期,思想发展期。
思想完善期,思想反思期,思想转型期,思想变革期。
(P6~~P9)3、中国早期国家明显带有的几方面特征:部落征服特征;土地公有特征;君主专制特征;4、西周时期专制国家的重要支柱:宗法制度,井田制度,分封制度。
(P33~p34)5、东周时期分为春秋与战国两个阶段:以公元前435年“三家灭智伯而有其地”作为春秋战国的分界比较合理。
6、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战争,变法和百家争鸣。
7、商代的王权至上思想的基础是对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崇拜。
周公“明德慎罚”,“敬天保民”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惟命不于常(P40~ P41)周公天命不常的思想是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第一次在理论上对于朝代更替的社会事实所做的解释。
二.天命与人事相统一,从民情中知天命三.敬天保民:敬从天命,怀保小民便成为周公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
9、孔子的“六艺”,“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10、孔子全部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是:仁与礼11、孔子德治主张主要内容:第一,礼治与正民。
孔子认为,礼是国家的大节,为了求得国家的安定,应该全面恢复礼制,以此实现稳定的政治秩序。
第二,举贤才。
孔子认为,统治者能否有效的治理国家,关键是否选拔、任用那些德才兼备的人。
第三,实行平均主义政策。
孔子认为,对于专制国家来说,财富寡少并不足以为患,而财富不均确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因素。
第四,愚民政策。
12、孟子人性论的局限:第一,孟子的性善论完全忽视了社会实践,对人性的决定作用。
第二,人性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自然属性。
第三,孟子所说的人性,是抽象的人性。
(孟子用抽象的人性代替具体的人性,抹杀了人在人性上的差别,实际上并没有明确的说明人性)13、孟子认为的君、臣、国三者之间的关系: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盛世危言》】中国思想界较早地认真考虑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著作。
郑观应于1894年著。
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在政治、经济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革方案。
政治上主张建立议会式的立宪政体;在经济上主张组建商业团、大力发展现代工业。
在司法上主张向西方学习,文明制法、执法。
《盛世危言》是一个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社会的纲领对中国近代思想史及商业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
2、【《乙丙日记》】书名,汪士铎著。
1935年由邓之诚整理编次,题名《乙丙日记》,共三卷。
书中关于人口的思想是:(一)继承和发展了前人关于人口每30年增长(二)人口数量与质量的关系(三)提倡晚婚和优生(四)使用药物的节育措施(五)与人口问题相关的富民思想(六)与人口问题相关的重商思想。
《乙丙日记》提出的人口思想,对于当时乃至现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3、【《实业计划》】一部关于中国实业建设问题的专著。
孙中山著,其核心是发展交通运输业(尤以铁路为主)。
其内容主要是建设港口、整修水道、发展铁路、开采原/燃料、建设民生工业。
《实业计划》为中国经济建设设计了宏伟蓝图,其包含了有关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系列思想,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4、【镑亏】旧中国以银或银元为货币时,对国外支付因英镑汇价上涨所造成的亏损。
此时的国际社会对外付款常以英镑汇价为标准。
英镑汇价上涨,就要多付银两或银元,造成亏损。
镑亏的出现,导致银两或银元大量外流,银价上涨,国内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困难,加剧了社会矛盾。
5、【厘金】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
始于1853年,终于1931年。
厘金分为:板厘(坐贾征收交易税)、活厘(行贾征收通过税);税率值百抽一。
厘金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更大程度利于洋货在国内的倾销。
后期发展成为地方割据的财源之一,不利于中央经济的统一,后废除。
6、【《资政新篇》】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纲领。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复习资料
1、斯多葛学派:是希腊化时期产生的最重要的政治哲学流派,它流传到罗马帝国时代并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成为罗马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斯多葛派的奠基人是出生于塞浦路斯的芝诺,中期是潘尼提乌斯和西塞罗,晚期塞涅卡、爱比克泰德、马可·奥勒留。
(1)奠定自然法传统:顺应自然法即自由平等;(2)人在精神上的自由和平等:个体伦理的意识的产生,人的最高目的是按照自然生活,按照自己的本性和普遍的本性生活不违背自然法;(3)忽略家庭、倡导世界国家、人类一体的世界主义观念:国家是自然的联合体,不是人为的,互相约定的契约组织,在芝诺看来根据自然法必然性和人的本性,一切都是统一的世界国家公民。
2、罗格斯: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罗格斯是作为话语模式或思维方式,出自古希腊语,最初有“语言”‘尺度’“比例”的含义,由郝拉克里利特引入哲学概念。
是运行与并贯穿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规律。
“罗格斯”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最普通的规律。
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最高支配力量,高于人间法律,是人间法律源泉,是后来自然哲学家发现的自然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中介,用以规定衡量城邦生活的尺度。
3.霍布斯1588-1679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近代政治学的阐发者;“现代人之父”;借助几何学建立政治哲学体系第一人;《论公民》、《利维坦》。
(1)国家学说:自我保存、利已主义是基础;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自然法引导人们行为;国家由契约产生;国家是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
(2)主权学说:主权强大而广泛;主权至高无上;主权不可分割;主权不可转让;国家权力的专制性(3)政体理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与民主政体;君主政体最好;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力行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程度不同。
(4)人民的权利与主权者的义务:自由必须遵守法律;首次倡导经济自由;自我保存是基本权利;主权者义务;保卫人民的安全;保护好政治权力;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依据法律和平等原则统治。
中国政治思想史复习题
绪论部分一.什么是中国政治思想史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揭示中国历史上各个不同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学派及其代表人物的政治理论和观点的内容、本质、作用和特点,阐明它们形成、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的过程与规律的一门学科。
中国政治思想史主要阐述中国古代和近代史上处理各种政治关系的思想,以及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1.关于政治哲学问题天人关系;人性论;中庸、中和思想;势不两立说;物极必反说;历史观;圣贤观等。
2.关于社会模式的理论孔子“有道”之世的模式;老子“小国寡民”的设想;孟子“王道世界”;杨朱“童子牧羊式的田园生活”。
3.治国的方略和政策4.伦理道德三. 概述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发展?1.20世纪30至40年代为开拓学科新领域阶段代表人物:梁启超代表作《先秦政治思想史》萧公权代表作《中国政治思想史》2.20世纪80至90年代为开创研究新局面阶段代表人物:徐大同代表作《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刘泽华代表作《先秦政治思想史》朱日耀代表作《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第一章夏商周政治思想一.神权法思想?神权政治思想是由祖先崇拜思想发展而来的,祖先崇拜,帝、祖合而为一,随着君权的不断强化,人们最初的祖先崇拜观念也发展为王权至上的观念,即君权神授。
神权思想是神话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利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利,管理人民。
二. “余一人”?“余一人”是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人辞中王自称“余一人”,其政治内容是表示天下之大,四海之内,“余一人”为最高。
“余一人”思想影响:商代的王权至上观念还未形成系统的政治理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基本的发展路向。
三. “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1. “以德配天”说(1)天命不常所谓天命,即上天授命之意。
天命不常,意思是上天所授予的大命是不固定的,并不是永远地保佑某一个人或某一个王朝。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
经济思想史复习资料2.0(完整版)一、常识题1.古罗马提出了庄园经营应遵循多卖少买原则的是(加图)。
2.以下属于重商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是(对外贸易是增加财富的真正源泉)。
3.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指(完全竞争市场机制)。
4.“斯密教条”是指(社会总产品价值只能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
5.亚当•斯密研究经济理论的出发点/基础是(分工和交换学说)。
6.对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产生重要影响的经济学家是(马尔萨斯)。
7.马尔萨斯最有名的理论是(人口理论)。
8.李嘉图对于国际贸易提出了(相对优势理论)。
9.李嘉图理论体系的核心是(分配理论)。
10.最早提出建立“纯粹经济学”主张的是(西尼尔)。
11.萨伊的销售论认为(供给为本身创造需求)。
12.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发生经济危机的是(西斯蒙地)。
13.数理经济学的鼻祖是(古诺)。
14.“和谐经济论”的提出者是(巴斯夏)。
15.魁奈依照社会上人们与“纯产品”生产的关系,把社会上的人分为(生产阶级、不生产阶级、土地所有者阶级)。
16.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研究涉及的一般法则包括(生产法则、消费法则、分配法则)。
17.斯密关于资本的用法包括(农业家的用法、矿业家的用法、制造者的用法、批发商人的用法、零售商人的用法)。
18.威廉•配第的重要经济学著作有(《赋税论》、《政治算术》、《货币略论》、《爱尔兰的政治解剖》)。
19.斯密的赋税四原则包括(公平原则、经济原则、便利原则、确定原则)。
20.纯产品理论在魁奈经济理论体系中占有中心地位/核心。
21.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与“看不见的手”理论。
22.色诺芬在他的《经济论》中第一次提出经济一词。
23.加图经济思想主要体现在《农业志》,认为农庄生产应以满足自己的需要为主。
24.瓦罗在《论农业》中将奴隶当成工具,瓦罗在农业生产上看到了雇佣劳动比奴隶劳动优越。
25.尼科尔•奥雷斯姆《论货币的最初发明》是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本专门讨论某一经济问题的专著。
中国思想史复习题
2011级历史系中国思想史复习题考试要求:考试分为三大部分:一,最具核心的概念与命题;二,每个时代在思想史方面最核心的问题;三,要有“史”的意识,注意规律性问题,把握思想史纵向发展的总体变化名词、概念1.巫觋文化、2.礼乐文化3.意义信仰4.人文生态5.经学6.经学政治7.义疏之学8.自然9.四心10.四德11.“尽心、知性、知天”12.素王:“素王”就是只有其德而无其位的“王”。
13.革命:古代以天子受天命称帝,故凡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称为革命。
14.顺向诠释15.逆向诠释16.郭象的独化论、17.内圣外王,18.新儒学,19.四书20.尊德性21.明体达用22.春秋三传23.法言简答题:1.整合经学与子学——姜广辉2.经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应占有怎样的地位?其本质和特点是什么?P63.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主线及特点是什么?P204.孔子从《诗》、《书》、礼乐中吸收哪些价值原则,并做了进一步发展p585.结合郭店楚简“身心(仁)”,谈谈对《论语》中“仁”的理解p1296.孟子性善论的内在理路是什么?P1647.性善论对于人的存在有何价值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影响?P1648.试说明在中文语境中自由一词古今不同含义p1859.如何认识《春秋》在汉代政治中的地位和影响?P28110.董仲舒的学说对汉代政治有何影响p31411.王弼所说的道、无与老子的道、无有何联系与不同?12.我们可以从这种不同和变化中得到什么启示?P37313.孔颖达《周易正义》在易学史上的地位如何?与王韩易学以及程朱易学的关系如何?P39614.宋明理学为何突出“性与天道”的问题?15.较之早期儒学,是否有思想的根据,又做了哪些发展?P46516.宋明理学为何又被称为“新儒学”?如何理解其所为“新”17.朱熹如何提出道统说?对韩愈的道统说有哪些继承和发展?P52218.试分析、说明晚清诸子学的兴起p616名词解释:巫史文化:巫史(觋)文化,是针对殷商文化特质而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思想文化简史》复习资料1. 第一个对诸子百家试行分类的人是司马谈。
他在题为“论六家要旨”的文章中,把以前几个世纪的哲学家划分为六个主要的学派: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2. 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别,即十家。
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
其余四家是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刘歆的新贡献,是他试图系统地追溯各家历史的起源,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3. 六经是指《诗经》《书经》《礼记》《乐经》《易经》《春秋》,和后来朱熹崇尚的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除开已佚失的《乐经》,合称“四书五经”。
4.以下这段文字是谁提出的?它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凭依于人以为淫厉,况良霄(伯有字)三世执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凭厚矣,而强死,不亦宜乎?(《左传·昭公七年》)【参考答案】这是中国人对于生死鬼神一个传统的想法。
在郑子产口里,已经明白地道出了。
需要注意的是子产说的“人生始化为魄,既生魄,阳曰魂”那几句。
中国人在那时,似乎已经不信人在出生之前先有个灵魂,然后才有形体,也就是魄。
而是相反,人先有肉体然后才有灵魂的。
灵魂只是指肉体的一切作用神气而言的。
这一点,显然与其他文化对此的想法截然不同。
中国人在此时,已经摆脱了灵魂观,对人生不作灵魂与肉体分离的二元对立看法。
5.叔孙穆子认为在社会人群中立德、立功、立言为人生三不朽。
6.孔子任大司寇时期,在政治上的表现有两件大事:一是相夹故,二是隳三都。
7.孔门四教指的是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
8.以下这段文字表达了孔子师徒怎样的人生理想?结合自身体会加以阐述。
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论语·公治长第五》)【参考答案】这是孔门师弟子的人生理想,可谓殊途同归,只是表达的方式和境界不同而已。
子路的话比较具体而粗浅,他愿意把自己的车马衣服乃至一切经济物质都与朋友共同使用,即使使用坏了,也心甘情愿,丝毫不感到可惜。
颜渊的话则深了一层,他不从具体的经济物质上着想,他愿意一生行善,但心里不自夸、不张扬;对他人有大义,但心里从不感到有施与。
孔子的话,较之颜渊又深了一层:做了仁义之事,不仅自己心里觉得没有这回事,更希望他人在心里也不觉得有这回事。
你敬事老年人,要使老年人坦然受之、安享晚年;你以诚信对待朋友,要让朋友把你当做他自己一样信任;你时刻爱护关怀幼年人,要使幼年人觉得你可怀念。
其实,这三人的人生理想是一样的:他们都希望人与人相处时,不要存有一人、一己之私见,更不要做功利的、自私的筹划与打算。
9.何谓“忠恕之道”?【参考答案】孔子思想中,有一个基本观念贯穿其中,那就是“仁”。
“仁”在实践中的具体方法就是“忠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要有一番成就,也要帮助成就他人;自己想要显贵闻达,也要帮助他人显贵闻达。
一心一意,尽己及人,这就是“忠”。
换句话说,就是“己之所欲,亦施于人。
”这是“仁”的积极方面。
孔子的“学而不厌”是立己达己,“诲人不倦”是立人达人。
行“仁”并不仅是“己之所欲,亦施于人”,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施加给他人。
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这是“恕”。
这是“仁”的消极方面。
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就称作“忠恕之道”。
孔子认为,这就是把仁付诸实践的途径,也就是“仁之方”。
10. 按照孔子的观点,仁心仁道是每个人都可为可行的,那为什么在现实人生中却没有得到普遍的遵行呢?【参考答案】第一、人有时会为私利所蒙蔽,因此无法行仁爱之道。
利益是欲望的显现,人们在满足愿望争夺利益的过程中,极易多生怨恨,自然无法行仁爱。
所以,孔子极少谈论如何获取实际利益的问题。
第二、行仁爱贵在心安之,恒持之,不能轻易违离放弃。
而大多数人往往想行仁爱则行仁爱,不想行便放弃了。
第三、行仁爱要受到“命”的制约。
11.如何理解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参考答案】“命”的含义是天意或者天命,它是宇宙间一切存在的条件和一切运动的力量。
人们从事各种活动,成功与否,有赖于各种外部条件的配合。
但是,外部条件是否配合,完全不是人力所能控制的。
因此,人所能做的只是:竭尽己力,成败在所不计。
这种人生态度就是“知命”。
孔子生逢乱世,竭尽全力去改造世界,周游列国,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虽然一切的努力都没有效果,他从不气馁,明知道不可能成功,却仍然坚持不懈。
就像一位隐士讥讽的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
事不可为,是命;不可不为,也是命。
道之行与废,是天意;而坚持行道,也是天意。
这才是知命之学。
明白了这一点,才能够不疑惑、不忧虑、无所畏惧。
所以,孔子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仁者静”、“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2. 墨子及其门徒出身于侠,更多的是出身于下层阶级。
13. 墨子及其门徒与普通的游侠有什么不同?【参考答案】第一点,普通的游侠只要得到酬谢,或是受到封建主的恩惠,那就不论什么仗他们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则不然,他们强烈反对侵略战争,所以他们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
第二点,普通的游侠只限于信守职业道德的条规,无所发挥;可是墨子却详细阐明了这种职业道德,论证它是合理的,正当的。
这样,墨子的社会背景虽然是侠,却同时成为一个新学派的创建人。
14.墨子是如何批评儒家的?【参考答案】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l)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悦”。
(2)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
(3)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
(4)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懒惰,把自己委之于命运。
15. 墨子倡导“兼爱”。
“兼爱”的反面是“别爱”。
坚持兼爱的人他名之为“兼士”,坚持爱有差别的人他名之为“别士”。
16.墨子“三表”指的是什么?【参考答案】所谓三表,就是三项准则,墨子用它来判断兼与别(以及一切言论)的是与非。
三表是:第一,人做事是否根据天和神灵的意志,是否与古代圣王的事业一致,这是事物之本;第二,所做的事应当是百姓能够耳闻目睹、加以验证的事,这是事物之原;第三,由政府付诸实施,看是否对国家、百姓有利,即事物之用。
三表之中,最后一表最重要。
“对国家和民众有利”是墨子判定一切价值的标准。
17.孟子是孔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是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被称为“亚圣”。
18. 孟子认为,人的本性,都有“四端”。
如果加以充分发展,就变成了“四德”,即儒家极其强调的仁、义、礼、智。
这些品德,若不受外部环境的阻碍,就会在人的内心自然成长,有如树由树种成长为大树,如同花由花苞开放为花一样。
19.为什么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参考答案】善是人心所固有的,所同有的,尧舜可以做到,那么,普通人也是可以做到的。
这样,孟子就自然而然地推出了他的性善论的必然结论,即“人皆可以成为尧舜。
”但这并不是说,人人生下来便是尧舜、便是孔圣人。
孟子承认,人有和野兽一样共同的地方,有与野兽一样的本能,如果不加以节制,就会导致恶。
人性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但是,就人性发展的大趋势而言,人性是趋向善的。
人性之所以趋向恶,是因为外在环境的影响所致,而人性趋向善,则是人的内心使然。
20. 以下这段话表达了孟子怎样的政治思想?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孟子·梁惠王下》【参考答案】孟子主张国家是一个道德的组织,国家的元首必须是道德的领袖,只有圣人可以成为真正的王。
国君若没有圣君必备的道德条件,百姓就有一种道德权利,进行革命。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杀了国君,只是杀了一个不义之人,不算弑君之罪。
这是因为,照孟子说,国君若不按照理想的君道所应当做的去做,他在道德上就不是国君了,只是“一夫”。
21.阅读以下文字,简述王道和霸道的本质区别?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
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
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
”此之谓也。
(《孟子·公孙丑上》) 【参考答案】孟子认为,有两种治世之道:一种是“王”道,另一种是“霸”道。
它们是完全不同的种类。
圣王的治道是通过道德指示和教育;霸主的治道是通过暴力的强迫。
王道的作用在于德,霸道的作用在于力。
22.按照孟子的观点,王道的实现并不困难。
只要国君能“善推其所为”,也就是行忠恕之道,王道就可以实现。
23.何谓“浩然之气”?【参考答案】“浩然之气”是孟子独创的名词。
到后来,孟子的影响日益增大,这个名词也就不罕见了,但是在先秦仅此一见。
至于它到底意指什么,连孟子也承认“难言也”。
首先,心志乃是气的主宰,心志专一就能调控气息,使其充满体内,不为外界所动。
在这一点上,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与勇士的勇气性质相同。
但是,孟子浩然之气的“浩然”比武士的气概更为广泛、也更超乎世俗。
武士们所养的勇气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以,它仅仅是一种道德的价值;而浩然之气则是人和宇宙的关系,因而是一种超道德的价值。
它是人与宇宙融为一体的气概,所以孟子说它“塞于天地之间”。
其次,浩然之气的特征:“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
大者,盛大无限,周流不息。
刚者,不可屈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作为其注脚。
浩然之气,乃是得天地之正气,没有丝毫损害,充斥于人的体内;并由人的体内直达天地之间,与天地之气融为一体。
何以浩然之气能“至大至刚”“塞于天地之间”?是因为它“配义与道”。
培养浩然之气的方法有两个方面:一是“明道”,二是“集义”。
“明道”,就是要不断提高对于“道”的理解和领悟,不断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集义”,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做一个“天民”所应当做的事。
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就是孟子说的“配义与道”。
一个人能够“明道”而且长期“集义”,浩然之气就自然而然地产生,充满身体。
但是,如果有一点儿勉强,有丝毫的迟疑或者惧怕,那它就会不足,乃至消失。
最后,浩然之气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一方面“心勿忘”,就是要时时刻刻反省自身的行为是否符合道与义;另一方面千万不可“助长”,像宋人那样,揠苗助长。
24. 杨朱的两个基本观念:“为我”,“轻物重生”。
25.老子所谓的“三宝”指的是什么?“道”的原则有三条(即三宝),这就是:“慈”,即爱心加上同情感;“俭”,即含藏培蓄,不奢侈,不肆为;“不敢为天下先”,是“谦让”、“不争”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