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线段和差练习题

合集下载

6.4 线段的和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6.4 线段的和差 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6.4 线段的和差基础过关全练知识点1 线段的和、差、倍、分1.如图,点A、B、C在同一直线上,下列关系式与图形不符合的是( )A.AB+BC=ACB.AC-AB=BCC.AC-BC=ABD.AB=AC+BC2.如图,点C,B在线段AD上,且AB=CD,则AC与BD的大小关系是( )A.AC>BDB.AC=BDC.AC<BDD.不能确定知识点2 画线段的和差3.如图,已知线段a、b,画一条线段c,使它的长度等于已知线段的长度的和.4.已知线段a、b(如图),画出线段AB,使AB=3a-b,并写出画法.知识点3 线段的中点5.点O为AB的中点,若OA=5 cm,则AB的长为( )A.2.5 cmB.5 cmC.10 cmD.20 cm6.如图,CB=4 cm,DB=7 cm,点D为AC的中点,则AB的长为( )A.7 cmB.8 cmC.9 cmD.10 cm7.如图,已知线段AB=10 cm,点N在AB上,NB=2 cm,M是AB的中点,求线段MN的长.能力提升全练8.如图,线段AB=DE,点C为线段AE的中点,下列式子中不正确的是( )A.BC=CDB.CD=AC-ABC.CD=AD-CED.CD=DE9.(2022浙江新昌期末)已知,点C是线段AB的中点,点D是线段BC 的中点,且AB=12,则线段AD的长为( )A.3B.6C.9D.1210.如图,点C、B是线段AD上的两点,若AB=CD,BC=2AC,则AC与CD 的关系是 .11.如图,点M、N都在线段AB上,且M分AB为2∶3的两部分,N分AB为3∶4的两部分,若MN=2 cm,求AB的长.12.(2020浙江杭州期末)如图,某建筑物的立柱AB=6 m,底座BD与中段CD的比为2∶3,中段CD是上沿AC的3倍.求AC,CD,BD的长.素养探究全练13.[数学运算]如图,已知点O在线段AB上,点C、D分别是AO、BO 的中点.(1)AO= CO,BO= DO;(2)若CO=3 cm,DO=2 cm,求线段AB的长度;(3)若线段AB=10 cm,小明很轻松地求得CD=5 cm.他在反思过程中突发奇想:若点O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原有的结论“CD=5 cm”是不是仍然成立呢?请帮小明画出图形分析,并说明理由.14.[数学建模]如图,O为原点,A是数轴上表示-30的点,B是数轴上表示10的点,C是数轴上表示18的点,点A、B、C在数轴上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移动,点A移动的速度是6个单位长度/秒,点B和点C移动的速度都是3个单位长度/秒.设三个点移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AC=6?(2)当t≠5时,设线段OA的中点为P,线段OB的中点为M,线段OC的中点为N,求2PM-PN=2时,t的值.答案全解全析基础过关全练1.D AB=AC-BC.2.B ∵AB=CD,∴AB-BC=CD-BC,∴AC=BD.3.解析 如图,线段AC=c.4.解析 ①画射线AM,并在射线AM上顺次截取AC=CD=DE=a;②在线段EA上截取EB=b,则线段AB就是要画的线段(如图).5.C ∵点O为AB的中点,OA=5 cm,∴AB=2OA=10 cm.6.D ∵CB=4 cm,DB=7 cm,∴DC=BD-BC=3 cm.∵点D为AC的中点,∴AD=DC=3 cm,∴AB=AD+DB=10 cm.7.解析 ∵M是AB的中点,AB=10 cm,AB=5 cm.∴AM=BM=12∵NB=2 cm,MN+BN=BM,∴MN=BM-BN=5-2=3(cm).能力提升全练8.D ∵点C为线段AE的中点,∴AC=CE,∵AB=DE,∴AC-AB=CE-DE, ∴BC=CD,∴A中的式子正确;∵CD=BC,BC=AC-AB,∴CD=AC-AB,∴B 中的式子正确;∵CD=AD-AC, AC=CE,∴CD=AD-CE,∴C 中的式子正确;由已知不能得出CD=DE,∴D 中的式子错误.故选D.9.C 根据题意画图如下:∵点C 是线段AB 的中点,AB=12,∴AC=CB=12AB=6.∵点D 是线段BC 的中点,∴CD=12BC=3.∴AD=AC+CD=6+3=9.10.CD=3AC解析 ∵AB=CD,∴AC+BC=BC+BD,即AC=BD.又∵BC=2AC,∴BC=2BD,∴CD=3BD=3AC.11.解析 设AB=x cm,∴AM=25x cm,AN=37x cm,∴MN=AN-AM,∴37x-25x=2,解得x=70,∴AB=70 cm.12.解析 ∵底座BD 与中段CD 的比为2∶3,中段CD 是上沿AC 的3倍,∴BD ∶CD ∶AC=2∶3∶1,∵AB=6 m,∴AC=6×12+3+1=1(m),CD=6×32+3+1=3(m),BD=6×22+3+1=2(m).素养探究全练13.解析 (1)∵点C 、D 分别是AO 、BO 的中点,∴AO=2CO,BO=2DO.故答案为2;2.(2)∵点C 、D 分别是AO 、BO 的中点,CO=3 cm,DO=2 cm,∴AO=2CO=6 cm,BO=2DO=4 cm,∴AB=AO+BO=6+4=10(cm).(3)仍然成立.理由如下:如图:∵点C 、D 分别是AO 、BO 的中点,∴CO=12AO,DO=12BO,∴CD=CO-DO=12AO-12BO=12(AO-BO)=12AB=12×10=5(cm).14.解析 (1)A 、B 、C 三点在数轴上同时向正方向移动.当点A 在点C 的左侧时,因为线段AC=6,所以6+6t=30+18+3t,解得t=14;当点A 在点C 的右侧时,因为AC=6,所以6t-6=30+18+3t,解得t=18.综上,当t=14或18时,AC=6.(2)当A 、B 、C 三个点在数轴上同时向数轴的正方向移动t 秒时,A 、B 、C 三个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分别为6t-30、10+3t 、18+3t,所以OA=|6t-30|,OB=10+3t,OC=18+3t.因为P 、M 、N 分别是OA 、OB 、OC 的中点,所以OP=|6t -30|2,OM=10+3t 2,ON=18+3t 2,所以MN=ON-OM=4.当P 在点M 的左侧时,由2PM-PN=2,得PM=2+(PN-PM)=2+MN=6.①当t<5时,PM=OP+OM=|6t -30|2+10+3t 2=30-6t 2+10+3t 2=20-3t 2=6,解得t=283.因为283>5,所以当t<5时,不存在满足条件2PM-PN=2的t 值;②当t>5时,PM=OM-OP=10+3t 2-|6t -30|2=10+3t 2-6t -302=-3t +402=6,解得t=283.当P 在M 、N 之间时,2PM-PN=2(OP-OM)-(ON-OP)=3OP-2OM- ON=9t-45-10-3t-18+3t 2=9t 2-64=2,解得t=443.当P 在点N 的右侧时,由2PM-PN=2,得PM=2+(PN-PM)=2-(PM-PN)=2- MN=2-4=-2.因为线段PM 的长不能为负数,所以P 在点N 的右侧时,不存在满足条件2PM-PN=2的t 值.综上,当t=283或443时,2PM-PN=2.。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

ABE DC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证明证明线段的倍分问题: 一、运用定理法即直接或间接运用某些涉及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定理或推论进行证明。

此类定理和推论有: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梯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30°的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 如图,在△ABC 中,∠B =2∠C ,AD ⊥BC 于D ,M 为BC 中点. 求证:DM =21AB 二、比例线段法即找出与所证明有关的比例式,通过对比例式进行变形或重新组合,从而得出线段之间的和差倍分关系。

例2 如图,在△ABC 中,BD 是∠B 的平分线,△ABD 的外接园交BC 于E ,若AB =21AC , 求证:CE =2AD 。

对应练习1、已知:如图所示,点D 、E 分别是等边ABC ∆的边AC 、BC 上的点,AD=CE ,BD 、AE 交于点P ,AE BQ ⊥于Q .求证:PB PQ 21=.2、如图所示,在ABC ∆中,AB=AC ,︒=∠90BAC ,BE 平分ABC ∠,交AC 于D ,BE CE ⊥于E 点,求证:BD CE 21=. Q A DP C B E AEADF3、已知:如图所示,锐角ABC ∆中,C B ∠=∠2,BE 是角平分线,BE AD ⊥,垂足是D .求证:AC=2BD .4、如图,在ABC ∆中,延长BC 到D ,使CD=2BC ,E 在AC 上,且AE=2EC ,D 的延长线交AB 于F ,求证:EF DE 27=二、割补法证明线段的和差问题:这是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即通过“分割”或“添补”的形式,在相关线段或其延长线上构造一线段,使之能够表示几条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从而将多线段问题转化为两线段问题。

在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时,往往通过添辅助线,构造出能表示线段的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促使问题的转化。

但在添加辅助线之前一定要结合题意和图形深入分析,想一想,图形中是否已经存在能表示有关线段和差倍分关系的线段,否则乱添加辅助线只能把图形复杂化,使思路步人歧途。

中考数学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中考数学压轴题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例1 天津市中考第25题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0),B(0,4),点E在OB上,且∠OAE=∠OBA.(1)如图1,求点E的坐标;(2)如图2,将△AEO沿x轴向右平移得到△AE′O′,连结A′B、BE′.①设AA′=m,其中0<m<2,使用含m的式子表示A′B2+BE′2,并求出使A′B2+BE′2取得最小值时点E′的坐标;②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直接写出结果即可).图1 图2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3天津25”,拖动点A′在线段AO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A′运动到AO的中点时,A′B2+BE′2取得最小值.当A′、B、E′′三点共线时,A′B+BE′取得最小值.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3天津25”,拖动点A′在线段AO上运动,可以体验到,当A′运动到AO的中点时,A′B2+BE′2取得最小值.当A′、B、E′′三点共线时,A′B+BE′取得最小值.思路点拨1.图形在平移的过程中,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EE′=AA′=m.2.求A′B2+BE′2的最小值,第一感觉是用勾股定理列关于m的式子.3.求A′B+BE′的最小值,第一感觉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轴对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满分解答(1)由∠OAE=∠OBA,∠AOE=∠BOA,得△AOE∽△BOA.所以AO BOOE OA=.因此242OE=.解得OE=1.所以E(0,1).(2)①如图3,在Rt△A′OB中,OB=4,OA′=2-m,所以A′B2=16+(2-m)2.在Rt△BEE′中,BE=3,EE′=m,所以BE′2=9+m2.所以A′B2+BE′2=16+(2-m)2+9+m2=2(m-1)2+27.所以当m=1时,A′B2+BE′2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27.此时点A′是AO的中点,点E′向右平移了1个单位,所以E′(1,1).②如图4,当A′B+BE′取得最小值时,求点E′的坐标为8(,1) 7.图3 图4考点伸展第(2)②题这样解:如图4,过点B作y轴的垂线l,作点E′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E′′,所以A′B+BE′=A′B+BE′′.当A′、B、E′′三点共线时,A′B+BE′′取得最小值,最小值为线段A′E′′.在Rt△A′O′E′′中,A′O′=2,O′E′′=7,所以A′E53当A′、B、E′′三点共线时,''''''A O A OBO E O=.所以247m=.解得87m=.此时8'(,1)7E.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抛物线y =ax 2+bx +c 经过A (-2, -4 )、O (0, 0)、 B (2, 0)三点.(1)求抛物线y =ax 2+bx +c 的解析式;(2)若点M 是该抛物线对称轴上的一点,求AM +OM 的最小值.图1动感体验请打开几何画板文件名“12滨州24”,拖动点M 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运动(如图2),可以体验到,当M 落在线段AB 上时,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知道此时AM +OM 最小(如图3).请打开超级画板文件名“12滨州24”,拖动点M , M 落在线段AB 上时, AM +OM 最小.答案 (1)212y x x =-+。

4.2.2线段中点和差问题

4.2.2线段中点和差问题

设M地距离工厂5km, N地距M地10km, 那么N地到工厂的距离为 ( D )
A5km B15km C5km或15km D不能确定
M,N,工厂,不在一条直线上
AC=6cm,点D是线段AC的三等分点, 则AD= ___2_或__4___ cm
画图能力 (1)点D靠近A或点D靠近C
点C是线段AB的三等分点, AB=6cm,则AC= __2_或__4____ cm
1、在已知线段上。
2、把已知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
在一条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 使AB=4cm,BC=3cm,如果点O是 线段AC的中点O,求线段OB的长度是多少?
变式:将上题中的“顺次”去掉, 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
直线l上有A、B、C三点,且AB=8cm,BC=5cm, 求线段AC的长。
A
B
C
A,B,C是一条公路上的三个村庄, A,B间路程为100 km,A,C间路程为40 km, 现在A,B之间建一个车站P, 设P,C之间的路程为x km. (1)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之和; (2)若路程之和为102 km,则车站应建在何处? (3)若要使车站到三个村庄的路程总和最小,
(2)100+x=102,x=2,车站在 C 左、右两侧 2 km 处均 可;
(3)当 x=0 时,x+100=100,车站建在 C 处时路程和最 小,路程和为 100 km.
数学·课标版(BS)
第四章复习
2.如图 4-4,A、B、C 是三个居住人口数量相同的住 宅小区的大门所在位置,且 A、B、C 三点共线,已知 AB =120 米,BC=200 米,E、F 分别是 AB、BC 的中点,为 了方便三个小区的居民出行,公交公司计划在 E 点或 F 点 设一公交停靠站点,为使从三个小区大门步行到公交停靠点 的路程之和最小,你认为公交车停靠点的位置应设在哪里, 为什么?

专题6 全等三角形与三条线段的和差问题(原卷版)

专题6 全等三角形与三条线段的和差问题(原卷版)

专题6 全等三角形与三条线段的和差问题(原卷版)类型一a=b+c或a=b-c类型解决策略一等量代换名师点金:通过图中线段来代换另一条线段,将线段的和差问题转化为证两线段相等的问题,通过全等得到线段等,直接代换,将分散的线段转化到同一直线上解决问题.模型一旋转型全等1.(2021秋•临沂期末)△ABC中,AB=AC,∠BAC=90°,点D是直线AB上的一动点(不和A,B重合),BE⊥CD交CD所在的直线于点E,交直线AC于F.(1)点D在边AB上时,如图,试探索AB、F A和BD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点D在AB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请选择一种情况,画出图形,写出AB、F A和BD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模型二一线三垂直模型2.已知:如图,在△ABC中,∠BAC=90°,AB=AC,l是过点A的一条直线,BD⊥l,CE⊥l,垂足分别为D、E.(1)如图①,求证:DE=BD+CE;(2)若直线l绕A点旋转到图②位置时,其余条件不变,请把图形补充完整,写出BD、CE与D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模型三一线三等角(不为直角)模型3.(2023春•惠民县期末)如图,CD是经过∠BCA顶点C的一条直线,CA=CB,E,F分别是直线CD上两点,且∠BEC=∠CF A=α.(1)若直线CD经过∠BCA的内部,且E,F在射线CD上.①如图1,若∠BCA=90°,α=90°,证明BE=CF.②如图2,若0°<∠BCA<180°,请添加一个关于α与∠BCA关系的条件,使①中的结论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2)如图3,若直线CD经过∠BCA的外部,α=∠BCA,请提出关于EF,BE,AF三条线段数量关系的合理猜想,并简述理由.解决策略二截长补短法名师点金:截长:在长线段中截取一段等于另两条中的一条,然后证明剩下部分等于另一条;补短:将一条短线段延长,延长部分等于另一条短线段,然后证明新线段等于长线段;或者将短线段直接延长至等于长线段。

2.4 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2021——2022学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4 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2021——2022学年冀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2.4线段的和与差【基础练习】知识点1线段和与差的表示1.根据图1填空:(1)CD=BD-;(2)BC=-AB;(3)AC=AB+=AD-.图12.如图2,下列关系式中与图不符的是 ()图2A.AD-CD=ACB.AB+BC=ACC.BD-BC=AB+BCD.AD-BD=AC-BC3.在直线l上顺次取三个点A,B,C,使得线段AB=9 cm,BC=1 cm,那么A,C两点间的距离是.4.已知线段AB=3 cm,延长线段BA到点C,使BC=2AB,求AC的长.知识点2线段和与差的作图5.[教材例1变式]已知线段a,b,小雪作出了如图3所示的图形,其中AD是所求线段,则线段AD=(用含a,b的式子表示).图36.如图4,已知线段a,b(a>b),画线段AB,使AB=2a-2b.(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图4知识点3线段的中点7.如图5,因为C是线段AB的中点,所以=, =2=2. 图5=128.点M在线段AB上,下面给出的四个式子中,不能判定M是线段AB的中点的是()A.AB=2AMB.BM=1AB2C.AM=BMD.AM+BM=AB9.如图6,C,D是线段AB上的两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 cm,BC=4 cm,则AD的长为()图6A.2 cmB.3 cmC.4 cmD.6 cm10.如图7,已知线段AB=6 cm,线段AB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且BC=4 cm,若M为线段AB的中点,则MC的长为cm.图711.如图8,B是线段AC上一点,且AC=6,BC=2.(1)求线段AB的长;(2)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求线段OB的长.图8【能力提升】12.如图9,已知线段AB=12,C为AB的中点,点D在线段AC上,且AD∶BC=1∶3,则BD的长度为()图9A.4B.8C.10D.613.已知线段AB=8 cm,在直线AB上画线段BC,使它等于3 cm,则线段AC等于()A.11 cmB.5 cmC.11 cm或5 cmD.8 cm或11 cm14.如图10,已知线段AB的长度为a,线段CD的长度为b,则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图10A.3a+bB.3a-bC.a+3bD.2a+2bAB,若AC=15,D为线段AC的中点,则BD的长为() 15.延长线段AB到点C,使BC=14A.4.5B.3.5C.2.5D.1.516.如图11,已知线段AB的长为16 cm,点M在AB上,AM BM=1 3,P,Q分别为AM,AB的中点,则PQ的长为.图1117.如图12,已知线段AB=80 cm,M为AB的中点,点P在MB上,N是PB的中点,且NB=14 cm,求MP的长.图1218.画线段MN=3 cm,在线段MN上取一点Q,使MQ=NQ,延长线段MN至点A,使AN=1MN;延2长线段NM至点B,使BN=3BM,根据所画图形解答下列各题:(1)求线段BM的长度;(2)求线段AN的长度;(3)Q是哪些线段的中点?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19.如图13,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AC,BC的中点.(1)若AC=9,BC=6,求线段MN的长;(2)若C为线段AB上任一点,满足AC+CB=a ,其他条件不变,猜想MN的长度,并说明理由.用一句简洁的话描述你发现的结论;(3)若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且满足AC-BC=b,M,N分别为AC,BC的中点,你能猜想MN的长度吗?请画出图形,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图13答案1.(1)BC (2)AC (3)BC CD2.C3.10 cm [解析] 如图,AC=AB+BC=9+1=10(cm).4.解:如图所示.因为BC=2AB ,AB=3 cm, 所以BC=6 cm,所以AC=BC-AB=6-3=3(cm).5.2a-b6.略7.AC BC AB AB AC BC 8.D9.B [解析] 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C=2AD.因为AC=AB-BC=10-4=6(cm),所以AD=3 cm .10.7 [解析] 因为M 是线段AB 的中点,AB=6 cm,所以MB=12AB=3 cm .因为BC=4 cm,所以MC=MB+BC=3+4=7(cm).11.解:(1)由线段的和差,得AB=AC-BC=6-2=4. (2)由O 是线段AC 的中点,得OC=12AC=12×6=3. 由线段的和差,得OB=OC-BC=3-2=1.12.C [解析] 因为AB=12,C 为AB 的中点,所以AC=BC=6.因为AD ∶BC=1∶3,所以AD=2,所以BD=AB-AD=12-2=10.13.C [解析] 由于点C 的位置不确定,故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1)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如图①所示,AC=AB+BC=8+3=11(cm).图① 图②(2)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图②所示,AC=AB-BC=8-3=5(cm). 综上,线段AC 等于5 cm 或11 cm.14.A [解析] 因为线段AB 的长度为a ,所以AB=AC+CD+DB=a.因为线段CD 的长度为b ,所以AD+CB=a+b ,所以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和为AB+AC+CD+DB+AD+CB=a+a+a+b=3a+b.15.A [解析] 如图.因为BC=14AB ,所以AC=BC+AB=14AB+AB=54AB.因为AC=15,所以AB=12.因为D 是线段AC 的中点,所以AD=12AC=12×15=7.5,所以BD=AB-AD=12-7.5=4.5.16.6 cm [解析] 因为AB=16 cm,AM BM=1 3,所以AM=4 cm .因为P ,Q 分别为AM ,AB 的中点,所以AP=12AM=2 cm,AQ=12AB=8 cm,所以PQ=AQ-AP=6 cm . 17.解:因为N 是PB 的中点,NB=14 cm, 所以PB=2NB=2×14=28(cm). 因为M 是AB 的中点,所以AM=MB=12AB=12×80=40(cm), 所以MP=MB-PB=40-28=12(cm). 18.[解析] 正确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解: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如图所示.(1)因为MN=3 cm,点Q在线段MN上,MQ=NQ,所以MQ=NQ=1.5 cm.BN,又因为BM=13所以BM=MQ=NQ=1.5 cm.MN,MN=3 cm,(2)因为AN=12所以AN=1.5 cm.(3)由题意,知BM=MQ=QN=NA,所以Q既是线段MN的中点,也是线段AB的中点.图中共有10条线段,它们分别是线段BM,BQ,BN,BA,MQ,MN,MA,QN,QA,NA.19.解:(1)因为AC=9,M是AC的中点,AC=4.5.所以CM=12因为BC=6,N是BC的中点,BC=3,所以CN=12所以MN=CM+CN=4.5+3=7.5,所以线段MN的长为7.5.a.理由:(2)MN=12因为M,N分别是AC,BC的中点,所以MC=12AC ,CN=12BC ,所以MN=MC+CN=12AC+12BC=12(AC+BC )=12AB=12a.结论:当C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时,MN=12a. (3)能.如图.结论:MN=12b.理由:因为M 是AC 的中点,所以CM=12AC. 因为N 是BC 的中点,所以CN=12BC ,所以MN=CM-CN=12(AC-BC )=12b.。

线段和差最值问题之对称,中考复习专题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线段和差最值问题之对称,中考复习专题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复习专题之线段(和差)最值问题之对称对称问题,指的是通过对称的方式求得线段(和差)最值的问题类型,包含一次对称即将军饮马问题、二次对称、过河修桥问题等. 1.将军饮马问题“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这是唐代诗人李颀《古从军行》里的一句诗。

而由此却引申出一系列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通常称为“将军饮马”。

如图,将军在图中点A 处,现在他要带马去河边喝水,之后返回军营,问:将军怎么走能使得路程最短?如图,在直线上找一点P 使得PA+PB 最小?这个问题的难点在于PA+PB 是一段折线段,通过观察图形很难得出结果,关于最小值,我们知道“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等,所以此处,需转化问题,将折线段变为直线段.作点A 关于直线的对称点A',连接PA',则PA'=PA ,所以PA+PB=PA'+PB当A'、P 、B 三点共线的时候,PA'+PB =A'B ,此时为最小值(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作端点(点A 或点B )关于折点(上图P 点)所在直线的对称,化折线段为直线段.2.二次对称问题在OA 、OB 上分别取点M 、N ,使得△PMN 周长最小.AB 将军军营河此处M 、N 均为折点,分别作点P 关于OA (折点M 所在直线)、OB (折点N 所在直线)的对称点,化折线段PM +MN +NP 为P'M +MN +NP ’’,当P'、M 、N 、P''共线时,△PMN 周长最小. 3.过河修桥问题已知人在图中点A 村庄,现要过河去往B 村,桥必须垂直于河岸建造,问:桥建在何处能使路程最短?考虑MN 长度恒定,只要求AM +NB 最小值即可.问题在于AM 、NB 彼此分离,所以首先通过平移,使AM 与NB 连在一起,将AM 向下平移使得M 、N 重合,此时A 点落在A ’位置.问题化为求A'N +NB 最小值,显然,当A'、N 、B 共线时,AM+MN+BN 的值最小,并得出桥应建的位置. 【问题扩展1】已知将军在图中点A 处,现要过两条河去往B 点的军营,桥必须垂直于河岸建造,问:桥建在何处能使路程最短?BB考虑PQ 、MN 均为定值,所以路程最短等价于AP +QM +NB 最小,对于这彼此分离的三段,可以通过平移使其连接到一起.AP 平移至A'Q ,NB 平移至MB ’,化AP +QM +NB 为A'Q +QM +MB'.当A'、Q 、M 、B ’共线时,A'Q +QM +MB'取到最小值,再依次确定P 、N 位置. 【问题扩展1】如图,将军在A 点处,现在将军要带马去河边喝水,并沿着河岸走一段路,再返回军营,问怎么走路程最短?已知A 、B 两点,MN 长度为定值,求确定M 、N 位置使得AM +MN +NB 值最小?【分析】考虑MN 为定值,故只要AM +BN 值最小即可.将AM 平移使M 、N 重合,AM =A'N ,将AM +BN 转化为A'N +NB .构造点A 关于MN 的对称点A'',连接A''B ,可依次确定N 、M 位置,可得路线.军营BBB军营河练习题1.如图,点P 是∠AOB 内任意一点,∠AOB =30°,OP =8,点M 和点N 分别是射线OA 和射线OB 上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2.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是4,M 在DC 上,且DM =1, N 是AC 边上的一动点,则△DMN 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3.如图,在Rt △ABO 中,∠OBA =90°,A (4,4),点C 在边AB 上,且AC :CB =1:3,点D 为OB 的中点,点P 为边OA 上的动点,当点P 在OA 上移动时,使四边形PDBC 周长最小的点P 的坐标为( ) A .(2,2)B .5(2,5)2C .8(3,8)3D .(3,3)4.如图,在△ABC 中,AC =BC ,∠ACB =90°,点D 在BC 上,BD =3,DC =1,点P 是AB 上的动点,则PC +PD 的最小值为( ) A .4B .5C .6D .75.如图,在等边△ABC 中,AB =6, N 为AB 上一点且BN =2AN , BC 的高线AD 交BC 于点D ,M 是AD 上的动点,连结BM ,MN ,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6.如图,在Rt △ABD 中,AB =6,∠BAD =30°,∠D =90°,N 为AB 上一点且BN =2AN , M 是AD 上的动点,连结BM ,MN ,则BM +MN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7.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6.AB =12,AD 平分∠CAB ,点F 是AC 的中点,点E 是AD 上的动点,则CE +EF 的最小值为( ) A .3B .4C.D.8.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 中,BC =4,∠ABC =60°, 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M 、N 分别是BD ,BC 上的动点,则CM +MN 的最小值是( ) AB .2C.D .49.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BD =6,E 是BC 的中点,P 、M 分别是AC 、AB 上的动点,连接PE 、PM ,则PE +PM 的最小值是( )A .6B.C.D .4.5P OBAMNNMD CBAPDCBAA BCDMNN M D BAE AFCDBNM DCBA10.如图,矩形ABOC 的顶点A 的坐标为(-4,5),D 是OB 的中点,E 是OC 上的一点,当△ADE 的周长最小时,点E 的坐标是( ) A .4(0,)3B .5(0,)3C .(0,2)D .10(0,)311.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6,AD =3,动点P 满足13PAB ABCD S S ∆=矩形,则点P 到A 、B 两点距离之和P A +PB 的最小值为( )A.B.C.D12.如图,矩形ABCD 中,AB =10,BC =5,点E 、F 、G 、H 分别在矩形ABCD 各边上,且AE =CG ,BF =DH ,则四边形EFGH 周长的最小值为( ) A.B.C.D.13.如图,∠AOB =60°,点P 是∠AOB 内的定点且OPM 、N 分别是射线OA 、OB 上异于点O 的动点,则△PMN 周长的最小值是( )ABC .6D .314. 如图,∠AOB 的边OB 与x 轴正半轴重合,点P 是OA 上的一动点,点N (3,0)是OB 上的一定点,点M 是ON 的中点,∠AOB =30°,要使PM +PN 最小,则点P 的坐标为 . 15.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 =kx (k >0)的图像与x 轴相交所成的锐角为70°,定点A 的坐标为(0,4),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M 、N 为函数y =kx (k >0)的图像上的两个动点,则AM +MP +PN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1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矩形ABCD 的顶点B 在原点,点A 、C 在坐标轴上,点D 的坐标为(6,4),E 为CD 的中点,点P 、Q 为BC 边上两个动点,且PQ =2,要使四边形APQE 的周长最小,则点P 的坐示应为______________.17.如图,矩形ABCD 中,AD =2,AB =4,AC 为对角线,E 、F 分别为边AB 、CD 上的动点,且EF ⊥AC 于点M ,连接AF 、CE ,求AF +CE 的最小值.EPDCBAMDCBAPHFGEDCB AA BMOPN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Rt△OAB 的直角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顶点B的坐标为(3),点C 的坐标为(12,0),点P 为斜边OB 上一动点,则PA+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 19.如图,△ AOB=30 °,点 M 、 N 分别在边 OA 、OB 上,且 OM=1 ,ON=3,点 P 、Q 分别在边 OB 、OA 上,则 MP+PQ+QN 的最小值 _________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4,BC=8,E 为CD 边的中点.若P ,Q 为BC 边上的两动点,且PQ=2,则当BP=___时,四边形APQE 的周长最小.21.如图在河的两侧有两个村庄,A 离河为60米,B 离河是30米,AB 的水平距离为120米,河的宽度为30米,问桥修在何处会使得从A 经过桥到B 的路程最小,最小值为多少?参考答案1.82.63.C4.B5.6. 7.C 8.C 9.C 10.B 11.A 12.B 13.D14.3(215. 16.8(,0)3 17.520.2+ 21.180A B CDEFMyxPCBAO Q P ED CB A。

线段的和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培优题库(浙教版)(解析卷)

线段的和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培优题库(浙教版)(解析卷)

专题6.4 线段的和差模块一:知识清单1.线段的和与差:如下图,有AB +BC =AC ,或AC =a +b ;AD =AB -BD .2.线段的中点: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线段的中点. 如下图,有:12AM MB AB ==.①线段中点的等价表述:如上图,点M 在线段上,且有12AM AB =,则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 ②除线段的中点(即二等分点)外,类似的还有线段的三等分点、四等分点等. 如下图,点M ,N ,P 均为线段AB 的四等分点,则有AB PB NP MN AM 41====. PNMBA模块二:同步培优题库全卷共24题 测试时间:8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2·江苏·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已知点M 在线段AB 上,在①AB =2AM ;②BM =12AB ;③AM =BM ;④AM +BM =AB 四个式子中,能说明M 是线段AB 的中点的式子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答案】C【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借助图形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如图:∵AB =2A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BM =12AB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AM =BM ,∴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 故①②③都能说明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根据:④AM +BM =AB ,不能判断点M 是线段AB 的中点,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定义,借助图形分析是解题的关键.2.(2022·安徽合肥·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线段AB=4 cm,延长AB至点C,使AC=11 cm.点D 是AB的中点,点E是AC的中点,则DE的长为()A.3 cm B.3.5 cm C.4 cm D.4.5 cm【答案】B【分析】根据线段中点得出AD=2cm,AE=5.5cm,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AB=4 cm,点D是AB的中点,∴AD=12AB=2cm.∵AC=11cm,点E是AC的中点,∴AE=12AC=5.5 cm.∴DE=AE-AD=5.5-2=3.5cm故选:B.【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线段中点的计算,找准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题关键.3.(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已知A B C D E、、、、五点在同一直线上,点D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若线段12AC=,则线段DE等于()A.6 B.7 C.8 D.9【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D点是线段AB的中点,点E是线段BC的中点,可得AD=BD,BE=CE;然后根据线段AC=12,可得BD+CD=12,据此求出CE+CD=6,即可判断出线段DE等于6.【详解】解:∵D点是线段AB的中点,∴AD=BD,∵点E是线段BC的中点,∴BE=CE,∵AC=12,∴AD+CD=12,∴BD+CD=12,又∵BD=2CE+CD,∴2CE+CD+CD=12,即2(CE+CD)=12,∴CE+CD=6,即线段DE等于6.故选: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的求法,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线段的中点的性质,并能推得AD=BD,BE=CE.4.(2022·安徽·桐城市第二中学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AB=10cm,线段AC=16cm,且AB、A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B在A、C之间,此时AB、AC的中点M、N之间的距离为()A.13cm B.6cm C.3cm D.1.5cm【答案】C【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结合中点的性质,分别算出AN、AM的长,然后再根据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16AC=cm,又∵AC 的中点为N ,∴8cm AN =, ∵10AB =cm ,∵AB 的中点为M ,∴5cm AM =,∴853cm MN AN AM =-=-=.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关系,解本题的关键在充分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 5.(2022·浙江·七年级期中)如图,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C 为线段MB 上的任意一点(不与点M ,B 重合).在同一直线上有一点N ,若1223CN AC <<,则( )A .点N 不能在射线AP 上B .点N 不能在线段AM 上C .点N 不能在线段MB 上D .点N 不能在射线BQ 上【答案】A【分析】当N 在C 点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可知CN AC <,结合图排除B , 当N 在C 点的右侧时,当C 点接近M 点时,111222AC AM MB <=,可排除C ;当C 点接近B 点时,1122AC AB MB <=,则可排除D . 【详解】213CN AC <<,CN AC ∴<, ①当N 在C 点的左侧时,结合图则,点N 不能在射线AP 上,故A 符合题意; N ∴在线段AM 上,故B 错误;②当N 在C 点的右侧时,当C 点接近M 点时,111222AC AM MB <=,此时点N 在线段MB 上;故C 错误;当C 点接近B 点时,1122AC AB MB <=,此时点N 在射线BQ 上,故D 错误故选A .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和差关系,比例关系,根据C 是动点,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6.(2022·河北唐山·七年级期末)如图所示,长为12cm 的线段AB 的中点为M ,C 将线段MB 分为MC 和CB ,且:1:3MC MB =,则线段AC 的长为( )A .10B .9C .8D .7【答案】C【分析】根据中点的定义,可求出AM 和BM 的长度,根据MC 和MB 的比例关系,可求出MC 的长度,最后用AM 加上CM 即可求出AC 的长.【详解】∵点M 为AB 中点,∴AM =BM =12AB =6cm , ∵:1:3MC MB =,∴13MC MB ==2cm ,∴AC =AM +MC =8cm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的定义和成比例线段,熟练地根据中点的定义和线段间的比例关系求出需要线段的长度是解题的关键.7.(2022·重庆·西南大学附中七年级期末)如图,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 为DB 的中点,若16AB =,13DE AE =,则线段EC 的长( )A .7B .203C .6D .5【答案】C【分析】应用一条线上的线段和差关系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 ∴AD =BD =12AB =12×16=8,∵AD =AE +DE ,DE =13AE ,∴AE +13AE =8,∴AE =6,DE =2,∵点C 为DB 的中点,∴CD =12BD =12×8=4, ∴CE =DE +CD =2+4=6,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条线上各个线段关系,看清图中线段关系,熟练掌握两点间的距离计算方法进行求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8.(2022·浙江·)定义:当点C 在线段AB 上,AC nAB =时,我们称n 为点C 在线段AB 上的点值,记作A C B d n =※.甲同学猜想:点C 在线段AB 上,若2AC BC =,则23C AB d =※.乙同学猜想:点C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则13C AB d =※ 关于甲乙两位同学的猜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正确,乙不正确 B .甲不正确,乙正确 C .两人都正确D .两人都不正确【答案】A【分析】本题根据题目所给A C B d n =※的定义对两人的猜想分别进行验证即可得到答案,对于乙的猜想注意进行分类讨论.【详解】解:甲同学:点C 在线段AB 上,且2AC BC =, ∴23AC AB =,∴23C AB d =※,∴甲同学正确.乙同学:点C 在线段AB 上,且点C 是线段AB 的三等分点,∴有两种情况, ①当13AC AB =时,13C AB d =※,②当23AC AB =时,23C AB d =※,∴乙同学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于新定义和线段的等分点的理解,对于线段的三等分点注意分类讨论即可. 9.(2022·绍兴市柯桥区七年级开学考试)如图,线段 CD 在线段 AB 上,且 CD =1,若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则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可能是( )A .4B .3C .2D .1【答案】A【分析】根据数轴和题意可知,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是AC +CD +DB +AD +CB +AB ,然后根据CD =1,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可以解答本题.【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图中以A ,B ,C ,D 这四点中任意两点为端点的所有线段长度之和是: AC +CD +DB +AD +CB +AB =(AC +CD +DB )+(AD +CB )+AB =AB +AB +CD +AB =3AB +CD ,∵CD =1,线段AB 的长度是一个正整数,AB >CD ,∴长度之和减1是3的倍数,而只有4-1=3是3的倍数,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数形结合,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 10.(2022•松江区期末)如图,已知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D 为CB 上一点,下列关系表示错误的是( )A .CD =AC ﹣DB B .BD +AC =2BC ﹣CD C .2CD =2AD ﹣ABD .AB ﹣CD =AC ﹣BD【思路点拨】根据图形可以明确线段之间的关系,对线段CD 、BD 、AD 进行和、差转化,即可发现错误选项.【答案】解:∵C 是线段AB 的中点, ∴AC =BC ,AB =2BC =2AC ,∴CD =BC ﹣BD =AB ﹣BD =AC ﹣BD ; ∵BD +AC =AB ﹣CD =2BC ﹣CD ; ∵CD =AD ﹣AC ,∴2CD =2AD ﹣2AC =2AD ﹣AB ;∴选项A 、B 、C 均正确. 而答案D 中,AB ﹣CD =AC +BD ; ∴答案D 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线段的长度计算,熟练进行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不需写出解答过程,请把答案直接填写在横线上)11.(2022·湖北·老河口市第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C 是线段AB 上一点,D 是BC 的中点,若12cm AB =,2cm =AC ,则BD 的长为______.【答案】5cm【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先求出BC ,再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详解. 【详解】解:如图,12cm AB =,2cm =AC ,12210(cm)BC AB AC ∴=-=-=.D 是BC 的中点,11105(cm)22BD BC ∴==⨯=.故答案是:5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主要利用了线段中点的定义,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12.(2022·浙江丽水·七年级期末)如图,P 是线段MN 上一点,Q 是线段PN 的中点.若MN =10,MP =6,则MQ 的长是____.【答案】8【分析】首先求得NP =4,根据点Q 为NP 中点得出PQ =2,据此即可得出MQ 的长. 【详解】解:∵MN =10,MP =6,∴NP = MN- MP =4, ∵点Q 为NP 中点,∴PQ =QN =12NP =2,∴MQ =MP +PQ =6+2=8,故答案为:8.【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根据中点的定义得出PQ =2是解题关键.13.(2022·宁夏·景博中学七年级期末)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D 在线段CB 上,AB =10,DB =4,则CD =________.【答案】1【分析】先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得5BC =,再根据CD BC DB =-即可得.【详解】解: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且10AB =,152BC AB ∴==, 4DB =,541CD BC DB =∴=--=,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了与线段中点有关的计算,熟练掌握线段之间的运算是解题关键.14.(2022·陕西渭南·七年级期末)如图,AD =12BD ,E 是BC 的中点,BE =15AC =2cm ,则线段DB的长为_______cm .【答案】4【分析】根据BE =15AC =2cm 可以求得AC 长,进而得出AB 、BC 的长,即可求得DB 的长.【详解】解:∵BE =15AC =2(cm),∴AC =5BE =10(cm),∵E 是BC 的中点,∴BC =2BE =2×2=4(cm),∴AB =AC -BC =10-4=6(cm), ∵AD =12DB ,∴AD +DB =AD +2AD =6(cm),∴AD =2cm ,∴DB =4cm ,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线段的和差倍分计算和线段中点的概念,找出线段间的数量关系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15.(2022·山东威海·期末)如图,点C ,点D 在线段AB 上,点E ,点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若AB m =,CD n =,则EF 的长为________.【答案】12m +12n【分析】先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EC =12AC 、DF =12BD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AC +BD =AB -CD =m -n ,最后根据EF =EC +CD +DF 求解即可.【详解】解:∵点E 、点F 分别为AC 、BD 的中点∴EC =12AC ,DF =12BD ∵AB m =,CD n =∴AC +BD =AB -CD =m -n∴EF =EC +CD +DF =12AC +CD +12BD =12(AC +BD )+CD =12( m -n )+n =12m +12n .故答案为12m +12n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点的定义、线段的和差等知识点,通过识图、明确线段间的关系成为解答本题的关键.16.(2022·浙江·)已知 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4cm,6cm AB BC ==,点D E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则BF =_______cm .【答案】12或52【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D 、BE 的长度,然后分①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求出DE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EF 的长,然后根据BF =BE -EF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②点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求出DE 的长度,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EF 的长,然后根据BF =BE -EF 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解:D 、E 分别是线段AB 、BC 的中点,4AB cm =,6BC cm =,114222BD AB cm ∴==⨯=,116322BE BC cm ==⨯=, ①如图1,点C 在AB 的延长线上时,235DE BD BE cm =+=+=,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1155222EF DE cm ∴==⨯=,此时,51322BF BE EF cm =-=-=; ②如图2,点C 在AB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321DE BE BD cm =-=-=,点F 是线段DE 的中点,1111222EF DE cm ∴==⨯=,此时,15322BF BE EF =-=-=, 综上所述,12BF =或52cm .故答案为:12或52.【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难点在于要分情况讨论,作出图形更形象直观. 17.(2022•和平区期末)已知线段AB =12,M 是AB 的中点,点C 是直线AB 上一点,且AC =5BC ,则C 、M 两点间的距离为 .【思路点拨】根据线段中点的性质推出AM =BM =AB =×12=6,并分点C 在点B 左侧和点C 在点B 左侧两种情况进行讨论,由题意作出相关的图形,结合图形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MC =BM ﹣BC ;当点C 在点B 右侧时,MC =BM +BC ,利用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即可. 【答案】解:∵AB =12,M 是AB 的中点, ∴AM =BM =AB =×12=6, 当点C 在点B 左侧时,如图1,∵AC =5BC ,∴AB =AC +BC =6BC ,∴MC=BM﹣BC=AB﹣AB=AB=×12=4;当点C在点B右侧时,如图2,∵AC=5BC,∴AB=AC﹣BC=4BC=12,∴BC=3,∴MC=BM+BC=6+3=9,综上所述,C、M两点间的距离为4或9.故答案为:4或9.【点睛】本题考查两点间的距离及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进行分类讨论(点C在点B 左侧时和点C在点B左侧时),注意结合图形联系线段中点的性质和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进行求解.18.(2022·北京海淀区·七年级期末)已知线段6cmAB=,若M是AB的三等分点,N是AM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为________.【答案】1cm或2cm【分析】分两种情况考虑点M是AB的三等分点,求出AM的长,由中点定义求出MN即可.【详解】当M是AB的左三等分点,∵AB=6cm,∴AM=11AB=6=233⨯cm,∵N是AM的中点,∴AN=NM=11AM=2=1 22⨯,当M是AB的右三等分点,∵AB=6cm,∴AM=22AB=6=433⨯cm,∵N是AM的中点,∴AN=NM=11AM=4=2 22⨯,线段MN的长度为1cm或2cm.故答案为:1cm或2cm.【点睛】本题考查线段的三等分点,线段的中点计算,掌握线段三等分的性质,线段的中点的性质,会利用分类思想求线段AM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9.(2022·山东郓城县·七年级期末)某摄制组从A市到B市有一天的路程,由于堵车中午才赶到一个小镇(D ),只行驶了原计划的三分之一(原计划行驶到C 地),过了小镇,汽车赶了400千米,傍晚才停下来休息(休息处E ),司机说:再走从C 地到这里路程的二分之一就到达目的地了,问:A ,B 两市相距多少千米.【答案】A ,B 两市相距600千米.【分析】根据题意可知DE 的距离且可以得到12AD DC =,12EB CE =,11()22AD EB DC CE DE +=+=,由1=2AB AD EB DE DE DE =+++计算即可得出结果.【详解】如图,由题意可知,400DE =千米,12AD DC =,12EB CE =, ∴ 111()400200222AD EB DC CE DE +=+==⨯=(千米)∴ 200400600AB AD EB DE =++=+=(千米) 答:A ,B 两市相距600千米.【点睛】本题考查了求解线段长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找出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键. 20.(2022·辽宁大连市·)已知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C 在线段AB 上.(1)如图1,若8cm,6cm AC BC ==,求线段CD 的长;(2)如图2,若2BC CD =,点E 为BD 中点,18cm AE =,求线段AB 的长. 【答案】(1)1cm ;(2)24cm【分析】(1)先求出AB 的长,再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D 的长,进而可求CD 的长; (2)设cm CD x =,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出AE ,然后列方程求出x ,进而可求AB 的长. 【详解】解:(1)∵8cm,6cm AC BC ==,∴8614cm AB AC BC =+=+=, ∵点D 为线段AB 的中点,∴11147cm 22BD AB ==⨯=. ∵CD BD BC =-,∴761cm CD =-=.∴线段CD 的长为1cm . (2)设cm CD x =.∵2BC CD =,∴2cm BC x =∵BD CD BC =+,∴23cm BD x x x =+=.∵E 为BD 中点,∴13cm 22DE BD x ==. 又∵D 为AB 中点,∴3cm AD BD x ==.∵AE AD DE =+,∴393cm 22AE x x x =+=. ∵18cm AE =,∴918,42x x ==,∴2624cm AB BD x ===,∴线段AB 的长为24cm .【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中点的有关计算,如果点C 把线段AB 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C 与BC ,那么点C 叫做线段AB 的中点,这时AC =BC =12AB ,或AB =2AC =2BC . 21.(2022·浙江·七年级期末)如图,线段8cm AB C =,是线段AB 上一点,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1)3cm AC =,求线段CM NM 、的长;(2)若线段AC m =,线段BC n =,求MN 的长度(m n <用含,m n 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CM =1cm ,NM =2.5cm ;(2)12n【分析】(1)求出AM 长,代入CM =AM -AC 求出即可;分别求出AN 、AM 长,代入MN =AM -AN 求出即可;(2)分别求出AM 和AN ,利用AM -AN 可得MN . 【详解】解:(1)8AB cm =,M 是AB 的中点,142AM AB cm ∴==, 3AC cm =,431CM AM AC cm ∴=-=-=;8AB cm =,3AC cm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 142AM AB cm ∴==,11.52AN AC cm ==,4 1.52.5MN AM AN cm ∴=-=-=;(2)AC m =,BC n =,AB AC BC m n ∴=+=+,M 是AB 的中点,N 是AC 的中点,11()22AM AB m n ∴==+,1122AN AC m ==,111()222MN AM AN m n m n ∴=-=+-=.【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之间的距离,线段中点的定义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AM 、AN 的长. 22.(2022·平山县七年级期末)已知点A ,B ,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1)如图1,若点C 在线段AB 上,AC =6cm ,CB =4cm ,则线段MN 的长为 cm ; (2)若点C 在线段AB 上,且AC +CB =acm ,则线段MN 的长度为 cm ;(3)如图2,若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且AC -BC =bcm ,猜测MN 的长度,写出你的结论,并说明理由.【答案】(1)5,(2)12a ,(3)MN =12b .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中点的定义求解;(2)与(1)同理,根据中点的定义求解;(3)根据MN=CM-CN 求解.【详解】解:(1)由题意可得:113222MC AC CN CB====,,∴MN=MC+CN=3+2=5,故答案为5;(2)与(1)同理有:1122MC AC CN CB==,,∴()11112222MC CN AC CB AC CB a+=+=+=,故答案为12a,(3)结论为:MN=12b,理由如下: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时,如图:则AC>BC,因为M是AC的中点,所以CM=12AC,因为点N是BC的中点,所以CN=12BC,所以MN=CM-CN=12(AC-BC)=12b.【点睛】本题考查中点的应用,熟练掌握中点的意义、线段的四则运算及准确画图是解题关键.23.(2022·杭州市七年级月考)已知点C在线段AB上,AC=2BC,点D、E在直线AB上,点D在点E的左侧,(1)若AB=18,DE=8,线段DE在线段AB上移动,①如图1,当E为BC中点时,求AD的长;②当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求AD的长;(2)若AB=2DE,线段DE在直线上移动,且满足关系式32AD ECBE+=,则CDAB=.【答案】(1)①AD=7;②AD=203或243;(2)1742或116【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得到BC=6,AC=12,①由线段中点的定义得到CE=3,求得CD=5,由线段的和差得到AD=AC﹣CD=12﹣5=7;②当点C线段DE的三等分点时,可求得CE=13 DE=83或CE=23DE=163,则CD=163或83,由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到结论;(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设BC=x,则AC=2BC=2x,求得AB=3x,设CE=y,得到AE=2x+y,BE=x﹣y,求得y=27x,当点E在点A的左侧,设BC=x,则DE=1.5x,设CE=y,求得DC=EC+DE=y+1.5x,得到y=4x,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1)∵AC=2BC,AB=18,∴BC=6,AC=12,①∵E为BC中点,∴CE=3,∵DE=8,∴CD=5,∴AD=AC﹣CD=12﹣5=7;②∵点C是线段DE的三等分点,DE=8,∴CE=13DE=83或CE=23DE=163,∴CD=163或CD=83,∴AD=AC﹣CD=12﹣163=203或12-83=243;(2)当点E在线段BC之间时,如图,设BC=x,则AC=2BC=2x,∴AB=3x,∵AB=2DE,∴DE=1.5x,设CE=y,∴AE=2x+y,BE=x﹣y,∴AD=AE﹣DE=2x+y﹣1.5x=0.5x+y,∵32AD ECBE+=,∴0.532x y yx y++=-,∴y=27x,∴CD=1.5x﹣27x=1714x,∴171714342==xCDAB x;当点E在点A的左侧,如图,设BC=x,则DE=1.5x,设CE=y,∴DC=EC+DE=y+1.5x,∴AD=DC﹣AC=y+1.5x﹣2x=y﹣0.5x,∵32AD ECBE+=,BE=EC+BC=x+y,∴0.532y x yx y-+=+,∴y=4x,∴CD=y+1.5x=4x+1.5x=5.5x,BD=DC+BC=y+1.5x+x=6.5x,∴AB=BD﹣AD=6.5x﹣y+0.5x=6.5x﹣4x+0.5x=3x,∴5.51136==CD xAB x,当点E在线段AC上及点E在点B右侧时,无解,综上所述CDAB的值为1742或116.故答案为:1742或116.【点睛】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了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准确识图分类讨论DE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24.(2022·浙江·七年级课时练习)小明在学习了比较线段的长短时对下面一道问题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如图1,点C在线段AB上,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若AB=12,AC=8,求MN的长.(1)根据题意,小明求得MN=___________;(2)小明在求解(1)的过程中,发现MN的长度具有一个特殊性质,于是他先将题中的条件一般化,并开始深入探究.设AB=a,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不与点A,B重合),小明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请你帮助小明解答.①如图1,M,N分别是AC,BC的中点,则MN=______________;②如图2,M,N分别是AC,BC的三等分点,即13AM AC=,13BN BC=,求MN的长;③若M,N分别是AC,BC的n等分点,即1AM ACn=,1BN BCn=,则MN=___________;∴MN=12 a;故答案为:12 a;②∵AM=13AC,BN=13BC,∴CM=23AC,CN=23BC,∴MN=CM+CN=23AC+23BC=23AB,∵AB=a,∴MN=23 a;③∵AM=1nAC,BN=1nBC,∴CM=1nn-AC,CN=1nn-BC,∴MN=CM+CN=1nn-AC+1nn-BC=1nn-AB,∵AB=a,∴MN=1nn-a,故答案为:1nn-a.【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中点、线段的和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及线段和差运算.25.(2022·深圳市高级中学初一期末)如图,P是线段AB上一点,AB=12cm,C、D两点分别从P、B 出发以1cm/s、2cm/s的速度沿直线AB向左运动(C在线段AP上,D在线段BP上),运动的时间为t.(1)当t=1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2)当t=2时,PD=2AC,请求出AP的长;(3)若C、D运动到任一时刻时,总有PD=2AC,请求出AP的长;(4)在(3)的条件下,Q是直线AB上一点,且AQ﹣BQ=PQ,求PQ的长.【答案】(1)4cm;(2)4cm;(3)4cm;(4)4cm或12cm分析:(1) 观察图形可以看出,图中的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分别代表动点C和D的运动路程.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可以得到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进而发现BD=2PC. 结合条件PD=2AC,可以得到PB=2AP. 根据上述关系以及线段AB的长,可以求得线段AP的长.(2)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结合题目中给出的运动时间,可以求得线段PC和线段BD的长,进而发现BD=2PC. 根据BD=2PC和PD=2AC的关系,依照第(1)小题的思路,可以求得线段AP 的长.(3) 利用“路程等于速度与时间之积”的关系可知,只要运动时间一致,点C 与点D 运动路程的关系与它们运动速度的关系一致.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运动速度的关系,可以得到BD =2PC . 这样,本小题的思路就与前两个小题的思路一致了. 于是,依照第(1)小题的思路,可以求得线段AP 的长. (4) 由于题目中没有指明点Q 与线段AB 的位置关系,所以应该按照点Q 在线段AB 上以及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两种情况分别进行求解. 首先,根据题意和相关的条件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根据图中各线段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条件AQ -BQ =PQ ,得到AP 和BQ 之间的关系,借助前面几个小题的结论,即可求得线段PQ 的长.【解析】(1)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1(s),所以111PC =⨯=(cm). 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1(s),所以212BD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2)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2(s),所以122PC =⨯=(cm). 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2(s),所以224BD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3) 因为点C 从P 出发以1(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s),所以PC t =(cm).因为点D 从B 出发以2(cm/s)的速度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 (s),所以2BD t =(cm).故BD =2PC. 因为PD =2AC ,BD =2PC ,所以BD +PD =2(PC +AC ),即PB =2AP .故AB =AP +PB =3AP .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AP AB ==⨯=(cm). (4) 本题需要对以下两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i) 点Q 在线段AB 上(如图①).因为AQ -BQ =PQ ,所以AQ =PQ +BQ .因为AQ =AP +PQ ,所以AP =BQ .因为13AP AB =,所以13BQ AP AB ==. 故13PQ AB AP BQ AB =--=.因为AB =12cm ,所以1112433PQ AB ==⨯=(cm).(ii) 点Q 不在线段AB 上,则点Q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如图②). 因为AQ -BQ =PQ ,所以AQ =PQ +BQ .因为AQ =AP +PQ ,所以AP =BQ . 因为13AP AB =,所以13BQ AP AB ==.故1433AQ AB BQ AB AB AB =+=+=.因为AB=12cm,所以411233PQ AQ AP AB AB AB=-=-==(cm).综上所述,PQ的长为4cm或12cm.点睛:本题是一道几何动点问题. 分析图形和题意,找到代表动点运动路程的线段是解决动点问题的重要环节. 利用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常常可以将几何问题与代数运算结合起来,通过运算获得更多的线段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利条件. 另外,分情况讨论的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思考问题时要注意体会和运用.。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画线段图解决和差问题

例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少10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思路点拨:本题是和差问题的基本题型,借助线段图来分析如下:
把第二筐多的10千克减掉,看成两个第一筐的重量来计算。

列式:第一筐:(150-10)÷2=70(千克)
第二筐:70+10=80(千克)
例2:草地上有黑兔、白兔、灰兔共27只,黑兔比白兔多2只,灰兔比白免少2只.黑兔、白兔、灰兔各有多少只?
思路点拨:此题属于和差问题拓展,一样的,画图分析:
黑兔比白兔多2只,灰兔比白免少2只,把黑兔比白兔多的,补到灰兔比白免少的部分,这样黑兔、白兔、灰兔共27只也可以看成是3倍白兔这么多,因此可以先求出白兔的只数.
列式:白兔:27÷3=9(只)
黑兔:9+2=11(只)
灰兔:9-2=7(只)。

中考复习之线段和差最值之费马点问题-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中考复习之线段和差最值之费马点问题-附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ABCP中考数学复习线段和差最值系列之费马点皮耶·德·费马,17世纪法国数学家,有“业余数学家之王”的美誉,之所以叫业余并非段位不够,而是因为其主职是律师,兼职搞搞数学.费马在解析几何、微积分等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除此之外,费马广为人知的是以其名字命名的“费马小定理”、“费马大定理”等.言归正传,今天的问题不是费马提出来的,是他解决的,故而叫费马点. 问题:在△ABC 内找一点P ,使得P A +PB +PC 最小.【分析】在之前的最值问题中,我们解决的依据有: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点到直线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作对称化折线段为直线段、确定动点轨迹求最值等.以上依据似乎都用不上,怎么办?若点P 满足∠PAB=∠BPC=∠CPA=120°,则PA+PB+PC 值最小,P 点称为该三角形的费马点.一、如何作费马点问题要从初一学到的全等说起:(1)如图,分别以△ABC 中的AB 、AC 为边,作等边△ABD 、等边△ACE . (2)连接CD 、BE ,即有一组手拉手全等:△ADC ≌△ABE .(3)记CD 、BE 交点为P ,点P 即为费马点.(到这一步其实就可以了)(4)以BC 为边作等边△BCF ,连接AF ,必过点P ,有∠P AB =∠BPC =∠CP A =120°.在图三的模型里有结论:(1)∠BPD =60°;(2)连接AP ,AP 平分∠DPE .有这两个结论便足以说明∠P AB =∠BPC =∠CP A =120°.但是在这里有个小小的要求,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个图成立的一个必要条件是∠BAC <120°,若120BAC ∠≥︒ ,这个图就不是这个图了,会长成这个样子:EB ACAB CDE此时CD 与BE 交点P 点还是我们的费马点吗?显然这时候就不是了,显然P 点到A 、B 、C 距离之和大于A 点到A 、B 、C 距离之和.所以,是的,你想得没错,此时三角形的费马点就是A 点!当然这种情况不会考的,就不多说了.二、为什么是这个点为什么P 点满足∠P AB =∠BPC =∠CP A =120°,P A +PB +PC 值就会最小呢?归根结底,还是要重组这里3条线段:P A 、PB 、PC 的位置,而重组的方法是构造旋转!在上图3中,如下有△ADC ≌△ABE ,可得:CD =BE .类似的手拉手,在图4中有3组,可得:AF =BE =CD .巧的,它们仨的长度居然一样长!更巧的是,其长度便是我们要求的P A +PB +PC 的最小值,这一点是可以猜想得到的,毕竟最小值这个结果,应该也是个特别的值! 接下来才是真正的证明:考虑到∠APB =120°,∴∠APE =60°,则可以AP 为边,在PE 边取点Q 使得PQ =AP ,则△APQ 是等边三角形.△APQ 、△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且共顶点A ,故△APC ≌△AQE ,PC =QE . 以上两步分别转化P A =PQ ,PC =QE ,故P A +PB +PC =PB +PQ +QE =BE .没有对比就没有差别,我们换个P 点位置,如下右图,同样可以构造等边△APQ ,同样有△APC ≌△AQE ,转化P A =PQ ,PC =QE ,显然,P A +PB +PC =PB +PQ +QE >BE .还剩下第3个问题!如果说费马点以前还算是课外的拓展内容,那现在,已经有人把它搬上了中考舞台!【中考再现】问题背景:如图1,将△ABC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DE ,DE 与BC 交于点P ,可推出结论:P A +PC =PE .问题解决:如图2,在△MNG 中,MN =6,∠M =75°,MG=O 是△MNG 内一点,则点O 到△MNG 三个顶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是______.【分析】本题的问题背景实际上是提示了解题思路,构造60°的旋转,当然如果已经了解了费马点问题,直接来解决就好了!如图,以MG 为边作等边△MGH ,连接NH ,则NH 的值即为所求的点O 到△MNG 三个顶点的距离和的最小值.(此处不再证明)过点H 作HQ ⊥NM 交NM 延长线于Q 点,根据∠NMG =75°,∠GMH =60°,可得∠HMQ =45°,∴△MH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MQ =HQ =4,∴NH== 练习题1.如图,在△ABC 中,△ACB=90°,AB=AC=1,P 是△ABC 内一点,求P A +PB +PC 的最小值.2. 如图,已知矩形ABCD ,AB =4,BC =6,点M 为矩形内一点,点E 为BC 边上任意一点,则MA +MD +ME 的最小值为______.NG图2图1ABCD EPHGN M464Q HGN MABCDME3.如图,矩形ABCD中,AB=10,BC=15,现在要找两点E、F,则EA+EB+EF+FC+F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4.如图,等腰Rt∆ABC中,AB=4,P为∆ABC内部一点,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______5.如图,∆ABC中,AB=4,,∠ABC=75°,P为∆ABC内的一个动点,连接PA、PB、PC,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_______6.如图,P为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动点,若AB=2,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_____7.在Rt∆ABC中,∠ACB=90°,AC=1,,点O为Rt∆ABC内一点,连接AO、BO、CO,且∠AOC=∠COB=∠BOA=120°,则OA+OB+OC=_______8.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60°,AB=BC=3,AD=4,∠BAD=90°,点P是四边形内部一点,则PA+PB+PD的最小值是______9.如图,点P是矩形ABCD对角线BD上的一个动点,已知AB=2,,则PA+PB+PC 的最小值为_______10.如图,菱形ABCD的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BC=6,∠ABC=150°,则PA+PB+PD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1.已知,在∆ABC中,∠ACB=30°点P是ABC内一动点,则PA+PB+PC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12.如图,设点P到等边三角形ABC两顶点A、B的距离分别为2则PC的最大值为______13.如图,设点P到正方形ABCD两顶点A、D的距离为2PC的最大值为________14.如图,设点P到正方形ABCD两顶点A、D的距离为2则PO的最大值为_________.15.如图,在Rt∆ABC中,∠BAC=90⁰,AB=AC,点D是BC边上一动点,连接AD,把AD 绕点A逆时针旋转90⁰,得到AE,连接CE、DE,点F是DE的中点,连接CF问题: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在线段AD上存在一点P,使PA+PB+PC的值最小,当PA+PB+PC 取最小值时,AP的长为m,用含有m的式子表示CE的长.参考答案1.7.8.7 9.3 10. 12.2+13.2+1 15.32m +。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一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一

线段的和、差、倍、分问题(一)1.数有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线段有和差倍分四则运算。

2.线段的和差倍分四则运算,关键是正确地画出图形,有时需要分类讨论。

3.对于比较复杂的,可设某个线段为x,找出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求解。

4.结论:已知线段AB,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则MN=12 AB.证明:由于点M是AC中点,所以MC= 12AC,由于点N是BC中点,则CN=12BC,而MN=MC+CN=1 2(AC+AB)=12AB。

典型例题例1 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4cm,BC=2cm,那么A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2cmB、6cmC、2或6cmD、无法确定分析:本题没有给出图形,在画图时,应考虑到A、B、C三点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多种可能,再根据正确画出的图形解题.解:本题有两种情形:(1)当点C在线段AB上时,如图:AC=AB-BC,又∵AB=4cm,BC=2cm,∴AC=4-2=2cm;(2)当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如图:AC=AB+BC,又∵AB=4cm,BC=2cm,∴AC=4+2=6cm.例2 如果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线段AB=6cm,BC=2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问的距离是()A、4cmB、2cmC、4cm或2cmD、8cm或4cm分析:根据中点定义求出BM、BN的长度,然后分①点C不在线段AB,②点C在线段AB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求解.解:∵AB=6cm,BC=2cm,M是AB的中点,N是BC的中点,∴BM=12AB=12×6=3cm,BN=12BC=12×2=1cm,①如图1,点C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时,MN=BM+BN=3+1=4cm,②如图2,点C在线段AB上时,MN=BM-BN=3-1=2cm,综上所述,M、N两点之问的距离是4cm或2cm.例3 如图,线段AC=6 cm,线段BC=15cm,点M是AC的中点,在CB上取一点N,使得CN:NB=1:2,求MN的长.分析:因为点M是AC的中点,则有MC=AM= 12AC,又因为CN:NB=1:2,则有CN= 13BC,故MN=MC+NC 可求.解:∵M是AC的中点,∴MC=AM=12AC=12×6=3cm,又∵CN:NB=1:2,∴CN=13BC=13×15=5cm,∴MN=MC+NC=3cm+5cm=8cm.答:MN的长为8cm.强化训练:1.已知线段AB=8cm,点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点M,N分别是线段AC与线段BC的中点,则线段MN= .2.如图,线段AB=12cm,C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MN的长为cm,如果AM=4cm,BN的长为cm.3.已知线段AB=10cm,点C是直线AB上一点,BC=4cm,若M是AC的中点,N是BC的中点,则线段MN的长度是()A、7cmB、3cmC、7cm或3cmD、5cm4.如图,A、B、C、D四点在同一条直线上,M是AB的中点,N是DC的中点,MN=a,BC=b,那么AD等于()A、a+bB、a+2bC、2b-aD、2a-b5.C,D是线段AB上任意两点,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CD=a,MN=b,则AB的长为()A、2b-aB、b-aC、2b+aD、以上均不对6.已知AB=10cm,在AB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AC=16cm,则线段AB的中点与AC的中点的距离为A、5cmB、4cmC、3cmD、2cm7.若M是AB的中点,C是MB上任意一点,那么与MC相等的是()A、12(AC-BC)B、12(AC+BC)C、AC-12BC D、BC-128.已知线段AB,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C,使CA=3AB,则线段CA与线段CB之比为()A、3:4B、2:3C、3:5D、1:29.C为线段AB上一点,M是线段AC的中点,N是线段BC的中点;若AB=26cm ,AM=6cm。

专题9:由运动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专题9:由运动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

专题9:由运动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一、选择题1. (2012湖北黄石3分)如图所示,已知A 11(,y )2,B 2(2,y )为反比例函数1y x=图像上的两点,动 点P (x,0)在x 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 】A. 1(,0)2B. (1,0)C. 3(,0)2D. 5(,0)2【答案】D 。

【考点】反比例函数综合题,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把A 11(,y )2,B 2(2,y )分别代入反比例函数1y x =得:y 1=2,y 2=12, ∴A (12 ,2),B (2,12)。

∵在△ABP 中,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AP -BP|<AB , ∴延长AB 交x 轴于P′,当P 在P′点时,PA -PB=AB , 即此时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是y=kx+b ,把A 、B 的坐标代入得:12=k+b 21=2k+b 2⎧⎪⎪⎨⎪⎪⎩,解得:k=15b=2-⎧⎪⎨⎪⎩。

∴直线AB 的解析式是5y x 2=-+。

当y=0时,x= 52,即P (52,0)。

故选D 。

二、填空题 三、解答题1.(2012北京市8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对于任意两点P 1(x 1,y 1)与P 2(x 2,y 2)的“非常距离”, 给出如下定义: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x 1-x 2∣; 若∣x 1-x 2∣<∣y 1-y 2∣,则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y 1-y 2∣.例如:点P 1(1,2),点P 2(3,5),因为∣1-3∣<∣2-5∣,所以点P 1与点P 2的“非常距离”为 ∣2-5∣=3,也就是图1中线段P 1Q 与线段P 2Q 长度的较大值(点Q 为垂直于y 轴的直线P 1Q 与垂直于x 轴的直线P 2Q 的交点)。

线段最值问题练习题

线段最值问题练习题

中考线段(和、差)最值问题练习题
1.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4,E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对角线AC 上一动点,则PE+PB 的最小为 .
2. 已知:如图,AB 是⊙O 的直径,AB=4,点C 是半圆的三等分点,点D 是弧BC 的中点,AB 上有一动点P ,连接PC ,PD ,则PC+PD 的最小值是多少?并画出点P 的位置.
3. 在Rt △ABC 中,AB=10,∠BAC=45°,∠BAC 的平分线交BC 于点D ,E 、F 分别是线段AD 和AB 上的动点,则BE+EF 的最小值是
4. 如图,点A 的坐标为(-1,0),点B 在直线y=x 上运动, 当线段AB 最短时,点B 的坐标为
C
P
D A
B
O
5.若过点A作⊙O的切线,切点为B,则线段AB的长度的最小值为( )
6.
7.如图,直角三角形ABC 中, ∠B=90°,AB=3,
BC=4,F 为斜边AC 上一动点。

EF ⊥BC ,DF ⊥AB ,则线段DE 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

C
A
B
D
F
8、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3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 9、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A 处, 10、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
A
C
9、如图,Rt △ABC 中,AB ⊥BC ,AB=6,BC=4,P 是△ABC 内部的一个动点, 10、且满足∠PAB=∠PBC ,
则线段CP 长的最小值为( )。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

初中数学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2.4线段的和与差练习题一、选择题1.有下列生活,生产现象:①用两个钉子就可以把木条固定在墙上;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③植树时,只要确定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④从A地到B地架设电线,总是尽可能沿着线段AB架设.其中能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如图,点C是线段AB上的点,点M、N分别是AC、BC的中点,若AC=6cm,MN=5cm,则线段MB的长度是()A. 6cmB. 7cmC. 8cmD. 10cm3.如图,已知线段AB=6cm,在线段AB的延长线上有一点C,且BC=4cm,若点M为AB中点,那么MC的长度为()A. 5cmB. 6cmC. 7cmD. 无法确定4.某公共汽车运营线路AD段上有A,B,C,D四个汽车站,如图所示,现在要在AD段上修建一个加油站M(加油站不在汽车站内),为了使加油站选址合理,要求A,B,C,D四个车站到加油站M的路程总和最小,则加油站M应建在()A. A,B之间B. B,C之间C. C,D之间D. A,D之间任意位置5.如果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线段AB=8cm,BC=6cm,若M、N分别为AB、BC的中点,那么M、N两点之间的距离为()A. 7cmB. 1cmC. 7cm或1cmD. 无法确定6.如图,已知线段AB=12cm,M是AB中点,点N在AB上,NB=2cm,那么线段MN的长为()A. 2cmB. 3cmC. 4cmD. 5cm7.如图,线段AB=BC=CD=DE=1cm,图中所有线段的长度之和为()A. 25cmB. 20cmC. 15cmD. 10cm8.下列两个生产生活中的现象:①植树时,只要定出两棵树的位置,就能确定同一行树所在的直线;②把弯曲的公路改直,就能缩短路程.其中可用公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解释的现象有()A. 只有①B. 只有②C. ①②D. 无9.如图,M是线段AB的中点,NB为MB的四分之一,MN=a,则AB表示为()A. 83a B. 43a C. 2a D. 1.5a10.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③到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叫线段的中点;④线段的中点到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有__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证明线段和差练习题
几何中有许多题目要证明一线段等于另两线段的和(或差),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
法大体有五种,即,利用等量线段代换、截短法、接长法、利用面积证明、旋转等五种。

下面分别列举几例逐一说明:
一、利用等量线段代换:证一线段等于另两线段的和(或差),只需证这条全线段的两部分,分别等于较短的两条线段,问题就解决了。

例1已知:如图,在△ABC 中,∠B 和∠C 的角平分线BD 、CD 相交于一点D ,过D 点作EF ∥BC 交AB 与点E ,交AC 与点F 。

求证:EF=BE+CF
二、截短法或接长法:所谓截短法就是将长线段,截成几条线段,然后分别证明这几条线段等于要证明中的较短的线段,最后代入达到目的。

所谓接长法是将较短的两条线段适当的连接起来,然后再证这条线段等于第三条线段,从而达到目的。

例2:如图所示已知 △ABC 中,0
90C ∠=,AC=BC ,AD 是∠BAC 的 角平分线.求证:AB=AC+CD.
三、面积法: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行证明。

例3:所示已知△ABC中,AB=AC,P是底边上的任意一点,PE⊥AC,
PD⊥AB,BF是腰AC上的高,E、D、F为垂足。

求证:①PE+PD=BF
②当P点在BC的延长线上时,PE、PD、PF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式?
四、旋转法:通过旋转变换,而得全等三角形是解决正方形中有关题目类型的一种技巧
例4、如图①,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45°,则有结论EF=BE+FD成立;
(1)如图②,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90°,E、F分别是BC、CD上的点,且∠EAF是∠BAD的一半,那么结论EF=BE+FD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若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四边形ABCD中,AB=AD,∠B+∠D=180°,延长BC到点E,延长CD到点F,使得∠EAF仍然是∠BAD的一半,则结论EF=BE+FD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写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练习题
1. 如图2—1—3所示已知 三角形ABC 中,AD 平分∠BAC ,∠B=2∠C ,
求证:AB+BD=AC.
2. 如图2—1—8所示已知△ ABC 中,0
90ACB ∠=,AC=BC ,E 是AB 上的一点,
BD ⊥CE ,AF ⊥CE ,垂足分别为D 、F ,∠B=2∠C ,求证:DF+AF=CF.
3、.已知:P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底边BC 上的任意一点,过P 作AB 、AC 的平行线交AC 、AB 于Q 、R.证明:PQ+PR 的值不随P 点的变化而变化.且PQ+PR 为定值.
5、 如图,所示已知 四边形ABCD 中,AD ∥BC ,且∠DAB 的角平分线AE 交CD 于E ,连结BE ,且BE 平分∠ABC ,求证:AD+BC=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